1、智能互聯產品
智能互聯產品是指由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聯接部件3種核心元素組成,具備互聯互通特性和智能控制功能的產品。其中,智能部件是指傳感器、微處理器、數據儲存裝置、控制裝置和軟件和用戶界面等,聯接部件包括了接口、天線以及有線或無線聯接協議,而物理部件為電子機械零件。
從產品功能上解釋,智能互聯產品是因“互聯”的特性而實現“智能”。產品各部件通過“一對一”、“
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形式相互聯接,優勢互補,形成良性循環,強化了其價值和功能。通過產品聯接,信息可以在產品制造商、用戶和其他受允許的數據接入方之間流通;產品的某些功能可以突破物理裝置的限制而單獨存在,如遠程控制和自動修復等;此外基于互聯而采集的數據應用于機器學習,將實現人工智能的重要價值。

2、智能互聯產品包括
現階段智能互聯產品,根據其互聯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兩種類型:設備與設備之間智能互聯;全場景智能互聯。
(1)設備之間智能互聯。智能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開放了設備之間的智能互聯,共同服務用戶身邊的場景。產品的硬件功能主體可與其他已接入的智能設備連接,共同實現用戶的智能化、自動化場景。同時,通過標準化協議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同品牌的設備也可以實現智能互聯。
(2)全場景智能互聯。全場景智能互聯從形式上來看,是企業圍繞自身的核心產品,所建立的產品生態體系。全場景的智能互聯中包含手機、電視、音響、手表、汽車等多種控制端,,智能產品可以在任何位置、任何用戶場景下被控制。比如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用戶可以通過手機
app
或智能音箱管理或控制整個的家居環境;同時,設備之間也可以通過連結實現自動化控制:當一個設備觸發某個條件時,另一個設備會執行某個功能或自動向用戶發送通知。比如智能加濕器的傳感器檢測到室內溫度過低,家電控制系統將觸發“溫度低于15°C”的命令,隨后智能空調開始執行“打開和制暖的功能”。
3、智能互聯產品的特征
(1)自治性。產品能夠在沒有用戶干擾的情況下,以一個相互獨立和目標導向的方式工作;具有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行為;擁有獨立的身份或全球獨立識別碼,能夠長時間保持某個身份或狀態,如自動割草機、機器人吸塵器等。
(2)適應性。產品具有增進產品功能與環境之間的匹配的能力,能夠與環境進行有效交流;能根據經驗來學習或改進;能利用先驗知識、現有模型、總目標等來使得抽象任務規范化;提供相關信息,保證生命周期下更好地做出決策,借助前向和后向信息回路,提升產品文檔和可追溯性;能促進產品系統的生產/進化或持續成長;能夠自身保留或存儲數據;能夠持續監測其運行狀態或環境,如霍尼韋爾公司所開發的Chronotherm
IV溫控器。
(3)反應性。產品能夠響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對外部環境和運行條件的響應和適應,具有選擇性的感知和行為能力,能使用戶依據自身情況做出決策或行動;在變化的環境中能始終保持一個最佳性能,即使是在意外時亦是如此,如Philips公司研發的Hydraproted吹風機,能隨著頭發濕度的減少而降低頭發溫度。
(4)交互性。包括產品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產品之間的交互以及產品與用戶之間的交互。產品具有與其它產品合作,已完成一個共同目標的能力,如電腦與打印機之間的合作;產品能以一個自然的、人性化的方式與用戶交流和交互,如產品導航系統的語音交互;能促進用戶之間的交流;能通過產品-服務系統來共享經驗;增進用戶與服務供應商之間的互動關系;在特定生命周期階段可以與其產品支持系統進行交互,如果有需要,還可以與同環境下的其他智能互聯產品、用戶或信息系統交互。
(5)人格化。產品所展示出來的可信特征屬性的能力;具有表現出可信特征(如情感)的能力;部署有一種語言,可以自己描述其特產品特征和生產需求等,能夠參與到與其相關的任何決策中去;能夠主動的與用戶、環境、或其他產品和系統進行交流,如Furby和Sony的AIBO,這些玩偶可以表達情感和展示某種情緒狀態。
(6)個性化。通過把用戶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看待,使用戶感到重要;產品具有多個功能以供用戶選擇,用戶可以根據外部環境和應用條件來調整產品運行模式;能夠對所收集的狀態數據或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進而給用戶提出決策建議。
推薦閱讀:《華為:人工智能行業智能世界2030: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122頁).pdf》
《德勤:智能互聯構建新時期的人車關系(20頁).pdf》
《金山云:加速萬物互聯:智能·新邊界(2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