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都是中央提出來的全局性的戰略。
是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的格局,不僅體現了中央發展戰略轉型的內涵,也適應了國內基礎條件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際環境變化的特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修復經濟均衡的應對之策,更是長遠驅動內外經濟均衡水平的躍升,讓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重要一步。
國內大循環不等于閉門造車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表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p>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中國是在開放環境下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絕對不會也不能把國內國際“雙循環”割裂開。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不是要閉關鎖國、主動與這際脫鉤,而是要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特別是要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走向制度型開放,打開國門搞建設,要以高水平的開放助推國際經濟大循環。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近年來的執行,走的正是這樣一條路?!?/p>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化繁為簡地把握中國經濟“雙循環”的核心脈絡,有助于更準確地理解這一新格局的本質內涵、全局思路和戰略定位。
不管是內循環又或者是外循環,都將是一種蘊含雙維度的動態演進,一個是循環的內部變動,指向了行穩目標,二是循環的整體變遷,指向了致遠目標,由此而衍生出來了雙循環×雙演進的四條主脈,共同構建起中國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的動態運行體系。
程實認為,基于這一體系,中國“雙循環”不僅是全球百年變局下修復經濟均衡的應對之策,更有望長遠驅動內外經濟均衡水平的躍升,賦予中國經濟金融以富含稀缺性的全球配置價值。
除此之外王文認為,下一步,各級政府和企業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以更高效的資源流動和要素配置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血脈”,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雙循環如何運行
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這一新發展格局的時候,提到了“持久戰”一詞,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這也就意味著“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已被提到了中長期戰略高度。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表示,重啟中國經濟增長,需要兼顧國內外的環境變化,需要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的考慮,需要充分發揮國際經濟循環的有利條件,從多個角度保障中國經濟增長行穩致遠。
劉瑞表示,所謂經濟“雙循環”是指國內經濟循環與國際經濟循環之間有機聯系的交互聯系與溝通,是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利用關系平衡的新意境。盡管目前的形勢表明,美國阻止中國經濟增長的意圖已經分外明顯。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從來不是由美國決定的。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研報】“雙循環”如何循環起來?
EY:“內循環”——構建內需主導的新經濟(8頁).pdf
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什么?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