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政務
智慧政務這一概念起源于“智慧城市”,從實踐來看,智慧政務實際上是電子政務發展的高級階段,其實質在于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對電子政務產生了階段化的影響。具體而言,智慧政務是網絡社交媒體時代,政府在電子政務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并以民眾為中心、對傳統政務進行智能化的處理,采用智慧化的應用和服務,以實現個性化、互動式、協作型的政府機構和運行方式。

二、智慧政務特點
(1)感知化
感知化指的是數據源的變化。電子化設備與物品相互連接,促成社會行為感知化,使得人們更加靈敏地、全面地感知物理社會。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沒有察覺到已經有大量的傳感器、RFID(無線射頻芯片)等具有“電子神經”的感知設備嵌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記錄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軌跡。也有及大量的芯片被制成傳感器與電子卷標,再植入到各種
RFID(無線射頻芯片)中,如監控攝像頭、大樓溫濕度傳感器、醫院檢查儀器、智能電表等,各種各樣、上萬億的電子設備,不受時間吸納之地感測人們工作和生活。在公共管理中,例如預測森林火災,相關傳感器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森林溫度、濕度、風力和人員行為等,捕捉、測量和傳輸數據,并實時、全面,甚至自動地預測火災發生等級,以可視化的狀態呈現在管理工作人員面前,一旦發現森林火險等級超出可控范圍,管理部門就能采取應變措施,大大降低無預警的森林火險和威脅民眾財產安全的概率。
2、數據化
數據化是指信息呈現和處理方式的變化?!胺彩悄軌驍底只亩紝⒈粩底只?,高速穩定的通信系統、遍及每個角落的網絡、簡單便宜的終端技術(如,智能手機、平板設備、互聯網和智能測度表等)和大數據技術的虛擬計算和存儲技術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行為和時間都以數據的形式被記錄、被儲存、被處理。這些數據既包括原有的關系型數據和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還包括來自日志文件、文檔、搜索索引、電子郵件、網頁、社交媒體論壇、主動和被動系統的傳感器數據分原始。數據的增長帶來了龐大的信息量,新的信息催生了應用,數據的采集者、匯總者、使用者都將帶來機遇。在政務處理方面,使用新技術(如,Hadoop)在來自社會性媒體的非結構化文本數據上,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和情感分析,可以用來評估社會對公共政策、事件、情緒的反應,如新政策的頒布(基于博客和在線評論來確定公眾的反應為正面、負面或者中立)、自然災害(基于那些發布先關微博內容的地理區域,識別災害首先影響的地區)。
3、智能化
智能化是指數據使用方式的變化。當感知化、物聯化的網絡被注入強大的分析、計算能力后,各種設備、機器具備比以前更高的人工智能,也改變了數據使用和處理方式。在計算機技術的創新突破之下,散布在四面八方的終端電子產品和傳感器等各種設備,和后端的計算機鏈接之后,數據被大量地、系統地結構、處理,再加上新型計算架構的興起,如云端技術,或是將傳統計算機集群起來形成的平行計算架構的
Hadoop,就能夠整合和分析跨越不同的地理區域、產業和領域的大量數據,進行復雜的分析、整合、演算和預測。智能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快、更強調的演算能力,而是技術、機器愈來愈具有“思考”能力。大數據等技術使得政府部門可以使得不耗費大量的人力的情況下,更加精細和動態的監測社會發展狀況,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多領域、多角度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發現民眾和組織活動背后的規律、趨勢和特征等為公共事件預測提供強大的決策支持。
4、服務化
服務化是指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的轉變。從根本意義上將管理也是一種服務,智慧政務的建設不僅提升政府業務資源、了解社會服務需求、加強業務監管、營造誠信服務環境,更重要的是對公民、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互動服務。智慧政務是一個開放、協同、合作和整體的體系,將實現政府和社會、公民主體地位的過渡和轉變,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要,即生產范式向服務范式轉變。智慧政務的感知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是服務化的基礎,依托智能平臺建立信息管理監測體系,監測公共事件和公共生活中風險,對于各類社會風險進行全程分析監控,防范公共危機;深入分析人們的偏好和日常行為,預測事態的發展、公眾的需求,提供主動、個性化的服務;實現信息共享、實施交換,能夠形成各部門實時對接,各種服務全天候申請,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服務大格局。
三、智慧政務與傳統政務對比分析
智慧政務與傳統政務服務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政府結構由物理碎片化到虛擬空間整體性的轉變;
(2)政府管理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
(3)政府內部治理由部門協調向整體協同的轉變;
(4)政府運行由傳統的手工作業到智能智慧的轉變。
這表示著政府服務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推薦閱讀:《新點軟件-深度研究報告:深度布局智慧招采+智慧政務+數字建筑有望穩健成長-2021112(20頁).pdf》
《火幣研究院:區塊鏈助力中國 智慧政務發展駛入快車道(2020)(40頁).pdf》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調查報告:2021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12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