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TK技術
RTK技術是指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對兩個測量站接收到的載波相位使用合理的方式傳播到相應的用戶接收機上,之后再根據相應的處理方式對各種數據進行處理來完成相應的坐標計算工作。

2.RTK技術的分類
?
(1)常規RTK技術
常規RTK技術在高精度定位領域廣泛應用,這是一種基于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定位技術。常規RTK技術作業時,需要一個基準站和一個流動站,其中基準站指的是一個三維坐標精確已知且位置固定的接收機,流動站指的是移動用戶持有的接收機設備。使用差分技術處理衛星觀測量,可有效消除觀測量中衛星端或者接收機端的公共誤差,如衛星鐘差和接收機鐘差,在基線較短情況下,基線兩端的大氣誤差具備很強的相關性,可有效削弱電離層延遲和對流層延遲誤差,并且差分技術不會影響模糊度的整周特性,在模糊度固定后,雙差觀測量變為無模糊度參數的高精度距離值,可利用它實現高精度定位。常規RTK技術的作業距離有限,通常是在15km以內,只有滿足這個條件時,差分技術才可有效削弱大氣誤差,雙差觀測量中的大氣誤差殘余才可以忽略。
常規RTK技術有諸多不足之處:
第一、基線距離不斷增加,差分技術無法有效削弱大氣誤差,雙差觀測量無法滿足解算模糊度所需的精度,無法實現高精度定位;
第二、流動站用戶只有一個基準站可用,當受到電磁干擾,地形遮擋或是其他因素導致通信鏈路不暢時,流動站就無法實現定位,因此該技術的容錯性較差,大大限制了常規RTK技術的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中,常規RTK技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表現不佳,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2)網絡RTK技術
網絡RTK技術是指以CORS網絡作為基礎設施,并利用CORS網絡的觀測數據生成誤差改正模型,通過通信鏈路傳遞給用戶,輔助用戶削弱誤差以實現高精度定位的技術。網絡RTK系統主要由參考站網絡、數據中心、通訊鏈路和用戶設備等共同組成。參考站網絡由布設在各地的參考站組成,這些參考站一般配備多種型號的接收機,其天線多布置在開闊環境中,保證優良的信號觀測條件。數據中心負責處理觀測數據,建立誤差改正模型,并向外播發改正數信息。通訊鏈路負責參考站與參考站之間、參考站與數據中心之間、數據中心與用戶之間等環節的通信工作。用戶設備主要是指用戶持有的接收機、天線等設備。這些硬件設施是實現網絡RTK技術的重要基礎條件。與常規RTK技術方案相比,網絡RTK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更大的服務范圍,參考站之間基線更長,這就意味著覆蓋更多的地區,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服務;
第二、更好的信號質量,參考站配備多種型號的接收機和衛星天線,并處于開闊的觀測環境,這些措施有效保證了接收到的衛星信號質量;
第三、更便捷的服務,用戶不用布置就可直接利用多個參考站設備資源,不必費時費力布置基準站,并且CORS站有專業機構進行日常維護,可靠性更高。
以上梳理了RTK技術的定義及分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5G智能室內數字化定位技術白皮書(17頁).pdf
中國聯通:2022高精度時間同步及定位技術應用白皮書(45頁).pdf
藍牙AOA高精度定位技術白皮書(4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