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普索發布《保持社交距離的一年:SEA會看到消費模式的永久性轉變嗎?》報告。
根據去年底對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越南6個主要經濟體進行的益普索消費者調查的結果(從這一點上稱為“SEA”)發現,疫情危機早已超越了可以被視為暫時性沖擊的范疇,永久性的結構變化有可能發生,尤其是在消費支出方面,危機對消費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
當前消費者的情緒
1.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盡管在類似的時間段內(例如,去餐館、逛商場等)與消費有關的活動有所增加,但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在近期內將比以前有所減少。
由于經濟活動的有限恢復提高了沿海地區的家庭收入,2020年早些時候實施的嚴格封鎖的解除對收入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影響。在接受調查的大多數國家,收入大幅下降的家庭比例下降了15個百分點以上:

收入下降超過20%的家庭比例
2.許多消費者在封鎖期間動用了儲蓄,并推遲了大額支出,因為傳統保守的海上家庭尋求重建家庭財務。
很大一部分SEA家庭的儲蓄在流感大流行期間減少了。這一點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更為明顯,這些國家近40%的家庭表示,他們的儲蓄已經耗盡了家庭儲蓄的20%以上。

盡管收入大幅度回升,但儲蓄減少超過20%的家庭比例
3.盡管面臨各種挑戰,但健康問題仍然是首要問題——總體共識是,政府在解決財政和經濟問題之前,應將重點放在公民的健康和安全上。

與大流行前相比,消費者類別的預期凈支出(平均家庭與儲蓄減少20%以上的家庭相比)
對企業和決策者的影響
對于決策者來說,將需要預測消費模式與大流行前相比將有所不同,并因此評估政府對每個部門的支持的效力。
與此同時,政策制定者還需要考慮到刺激政策對家庭的潛在影響。
Covid-19大流行無疑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決定性危機,它對社會許多變化的加速作用已被廣泛討論。對企業和政策制定者來說,期望消費行為保持靜態不變,并最終恢復到和平前的“一切照舊”將是一種風險策略。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益普索:保持社交距離的一年:SE會看到消費模式的永久性轉變嗎?》。點擊下載PDF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