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我國近年來會計改革變化最大的科目之一,是指公司在籌集資本的過程中發生的、或者由于某些特殊會計事項引起的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變動,它們不能作為投入資本反映,同時也不能作為利潤向出資人分配,是一種特殊的所有者權益。

2.資本公積的內容包括
(1)資本(或股本)溢價。資本溢價是指投資者繳付企業的出資額大于其在企業注冊資本中所擁有份額的數額。股本溢價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價發行股票時實際收到的款項超過股票面值總額的數額。
(2)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是指企業因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而增加的資本公積。
(3)股權投資準備。是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因被投資單位接受捐贈等原因增加資本公積,從而導致投資企業按其持股比例或投資比例計算應增加的資本公積。
(4)撥款轉入。是指企業收到國家撥入的專門用于技術改造、技術研究等的撥款項目完成后,按規定轉入資本公積的部分。
(5)外幣資本折算差額。是指企業接受外幣投資因所采用的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
(6)關聯交易差價。是指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所形成的差價。
(7)其他資本公積。是指除上述各項資本公積以外所形成的資本公積,以及從資本公積各準備項目轉入的金額。
3.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
(1)資本公積賬戶在會計核算上具有特殊意義。由于股票溢價(或者出資溢價)是資本公積金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早期的資產負債表中,資本公積賬戶直接稱為
股本溢價 賬戶
。但據找法網所知隨著現代企業經營和資本運作的日趨復雜,資本公積賬戶所反映的內容也日漸增多,許多基于特定會計處理程序引起的項目也被置于資本公積賬戶之下。
(2)盡管有關資本公積的內容主要見諸會計制度,但其作用卻主要在于實現法律上的一些基本目標,如保證公司股權關系的清晰。公司的股權關系是由股份來反映的,股東按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享受權利、承擔義務
。股份作為股東權存在的基礎和計算股權比例的最小單位,通常具有等額的特點。
(3)資本公積金還起著鞏固公司財產基礎、防范公司經營風險、加強公司信用、維持資本完整等作用,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以上就是有關于資本公積的定義、內容及主要用途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資本公積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產業資本循環?三個階段分別是?
什么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有哪些?
住房公積金怎么用?住房公積金個人怎么提取?提取條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