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豬養殖發展歷程
養豬產業從過去的人工化養豬慢慢發展至機械化養豬,再到信息化養豬,目前已發展至智能化養豬
(1)機械化養豬: 機械化作業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養殖的規?;?、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各個環節機械化水平呈現“斷崖式”差別
(2)信息化養豬:實現了數據自動采集,同時利用信息管理軟件高效地完成基本信息統計和分析,開啟養殖行業的信息化高速發展決策和處理主要基于人的經驗
(3)智能化養豬: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嘗試替代人的操作來自主智能化決策

2 生豬養殖行業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生豬產量最高的國家,歐盟、美國、巴西等也是全球生豬主要生產地區,中國也是全球豬肉進口量最大的國家,全球前五大豬肉進口國分別是中國、日本、墨西哥、美國和加拿大,全球前五大豬肉出口國分別是歐盟、美國、加拿大、巴西與墨西哥


四川、湖南、河南是全國各地生豬出欄量最高的地方,產量在4000萬以上,三省占比26%,屬于第一梯隊,其次是云南、湖北、山東、河北、廣東、江西、廣西、安徽、遼寧,產量在2000萬-4000萬,九省占比47%,屬于第二梯隊

2 生豬養殖產業鏈
生豬養殖產業鏈上游有飼料廠和動保,中游是育種場,分為繁育場和自繁自養場,下游是屠宰場,將豬肉銷售至商場、超市、批發市場、食品深加工場等

3 我國生豬養殖模式
生豬養殖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公司+農戶”模式(輕資產),另一種是自育自繁自養模式(重資產)

(1)自繁自養模式:優勢是①豬場建設及養殖設備標準化,機械化程度高,養殖環境佳;②公司嚴格實施統一管理,易于控制質量及生產指標;③實行統一的疾病防疫標準,疫病風險較小。劣勢是異地管理風險會增加管理難度,對管理能力要求高;重資產,資金需求量大,實現快速擴張有一定障礙。
(2)“公司+農戶”模式:優勢是①輕資產運作,公司資金投入少;易實現生豬規模的快速擴張;②養戶自建豬舍,自主經營,委托代理風險較低;③盤活農村地區閑置土地資源,增加就業,容易獲得政府支持。劣勢是養戶的道德風險存在,需要跟蹤合作養殖戶的豬場動態信息,有效預警。需要代養費,成本略高。疫病風險相對略大。
4 主要上市公司養殖模式
正邦科技 “公司+農戶”:自繁自養=4:6(2021)
新希望 “公司+農戶”vs自繁自養=9:1(2020)
牧原股份:全自繁自養
溫氏股份:3.0版“公司+現代養殖小區”模式
天邦股份主要策略是采取租賃自養模式為主,加上一部分公司+農戶代養
傲農生物:規劃未來自繁自養的比例在1/2到2/3之間,“公司+農戶”在1/3到1/2之間
來源:《生豬養殖行業:生豬養殖市場研究框架-211027(4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