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下面三個皮匠報告將對其做詳細梳理。
縱觀乳制品行業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均由不同細分品類帶動行業發展。
1、1949年-1978年貧瘠階段
行業情況
1949年全國存欄奶牛12萬頭、奶山羊17萬只,年產奶量分別為19.2萬噸/1.7萬噸,其中,產奶性能較好的荷斯坦奶牛僅2萬頭。我國人均奶類占有量0.4千克。改革開放前,我國各地牛奶供應緊張,執行憑票定量、定點供應。
2、1978年-2008年發展階段
行業情況
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對奶牛群體進行選育提高,加之政策之下整個市場的放開推動行業發展。
加工端,1984年,我國引進瑞典利樂包裝設備,生產的滅菌乳保質期長達6個月,使產在自北方的鮮奶能銷往南方市場,改變此前需做成乳粉才能銷往南方的歷史。
2008年,全國有乳制品生產企業815家,乳制品產量1810.56萬噸,其中液體乳產量1525.22萬噸,固態乳制品產量285.34萬噸。工業總產值1490.71億元,銷售收入1431.02億元。
3、2008年-2018年提質階段
2008年,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本土乳業受到嚴重影響。此后,奶粉的進口量大增,達能、恒天然、雀巢等知名國外企業先后進入中國,快速占領了中國奶粉市場。面對外資乳企的沖擊,中國乳業開始尋找解決辦法。
2008年后,國家衛計委頒布乳品安全國家標準74項,其中產品標準21項、生產規范標準5項、檢驗方法標準50項。期間,原奶乳蛋白、乳脂肪營養指標持續提升,體細胞和菌落總數衛生指標持續下降。2018中國奶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乳乳蛋白含量平均值為
3.25g/100g,國家標準為≥2.8g/100g;乳脂肪含量平均值為3.84g/100g,國家標準為≥3.1g/100g;菌落總數平均值為29.5萬CFU/mL,國家標準為≤200萬CFU/mL。當前,中國乳業已經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標準對接,部分企業、部分領域已進入世界前列。
4、2018年至今做強階段
行業情況
2018年,全國大中型乳品加工企業占企業總數的79%;其中6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排名前3位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約占全國乳制品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9.8%;排名前2位的企業進入世界乳品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前10強,分別在亞洲排名第一位、第二位。中國乳業對其自身品牌不斷地完善和維護,使其從“做大”目標轉變向“做強”。


以上就是對我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歷程的詳細梳理了,你都了解了嗎?更多乳制品行業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了解。更多行業報告、行業數據分析可以為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