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是什么?
“產”是指產業,在經濟學中,產業通常是指在教育領域以外的國民經濟的各部門?!敖獭笔侵附逃?,多指職業教育,層次上分為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叭诤稀奔础敖蝗凇敝?,通常理解為不同形態或者特質的事物相互結合、相互吸收,最后的結果成為一個新的整體,并重新賦予該整體以新的內涵和特點。
職業教育與產業是社會再生產鏈條中兩個不同性質的經濟部門,由于不同的職責和功能,決定了其不同的行為方式,在共同推動社會再生產的有序發展中緊密協作。在人才傳輸次序上,二者的關系是入口與出口的關系,產業是技術技能人才的入口單位,職業教育機構是技術技能人才出口單位,二者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產教融合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而展開。一般說來,產業追求的主要是經濟效益,而職業教育機構追求的主要是社會效益。產業的生產對象聚焦于產品,而職業教育機構則聚焦于培養對象即學生。
國家文件中從宏觀層面對產教融合定義如下:
教育部于2015年8月印發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該文件將產教融合理解為理念、機制、途徑,提出產教融合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活求在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貫徹產教融合理念。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將產教融合解釋為,“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實現職業教育與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p>
產教融合對職業教育的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19 號),明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 。
由于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天然聯系,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校企雙方必走合作與融合之路。職業院校與產業進行合作,不僅可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辦學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動性與準確性;產業與職業院校的合作,能夠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還能提高在職職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在宏觀層面,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緊扣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的產業發展動向、需求及戰略規劃;在中觀層面,高等職業院校等要與相關產業、經濟部門唇齒相依、積極互賴;在微觀層面,高等職業院校應主動對接行業企業的生產過程、職業標準和崗位需求來設置專業,改革課程,銜接教學。

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是什么?
高職院校這個教育組織是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的,而產教融合就是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雙主體開展協同育人,推動產業升級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
高職院校要實現產教融合,從宏觀來說,高職教育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具備專業素養和崗位技能的高質量畢業生的素質教育。通過與企業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在政府主導和的產業引導的基礎下,一起培養符合企業崗位實際需要的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產業發展。
從微觀上看,推動產教融合的建設,要形成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協同發展優勢,發揮資源互補作用。一方面,做為職業教育主體的高職院校應該通過提高雙師型師資水平,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各種培訓服務,幫助企業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另一方面,做為產業投入主體的企業應該改變傳統理念,著眼長遠利益,通過承擔學校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一線專業技能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助推在校生提前積累一定的職業閱歷,提升專業素質水平。因此,高職產教融,其實是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雙方來互利互惠的良性發展。
近年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梳理
為發揮產教融合對職業教育支撐引領作用,產教融合的相關政策得到不斷深化發展。
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明確行業在產教融合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國家層面的文件中提出“產教融合”的要求,是對產教結合要求的進一步提升。
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教發〔2014)6號)提出緊貼市場需求,充分吸引多方資源,調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立產教融合制度創新平臺。
隨著《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
2018)1號)與《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號)等深化產教融合政策文件的頒布,表明產教融合制度體系得到初步構建。
推薦閱讀:
《新道科技-產業數智化升級進程下科技型產教融合龍頭新道科技迎來機遇?》
《一起銷售&有道優課:2021教培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白皮書(32頁).pdf》
《工信安全:我國工業互聯網產融合作發展情況研究(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