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23中國現制咖啡人均年消費量分析
據數據分析,現制咖啡更健康,且能更好地保存咖啡的香氣與風味,在發達地區相較于速溶咖啡更受歡迎,但由于質量參差不齊、價格高等問題在中國市場滲透率港股公司報告
| 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13較低。2018年,中國臺灣、美國和日本的現制咖啡消費占比分別為83.3%、80.7%和
63.1%,而同期中國僅為25.0%。星巴克1999年進入中國,2014年星巴克甄選品牌進入中國,通過好產品對消費者進行教育,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現制咖啡市場擴容。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中國人均現制咖啡年消費量將從2020年的人均1.8
杯增至 2023 年的人均5.5杯,現制咖啡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633億元增至2023年的1579億元。

2、咖啡發展歷程介紹
(1)1.0時代( 1773-1938年)∶直接水煮咖啡豆后飲用,加工方式原始,口味苦澀,只滿足提神的生理需求;
(2)2.0時代(1939-1958年):速溶咖啡生產工藝改進,咖啡以速溶咖啡粉方式流通消費,速溶咖啡出現促進了人們飲用咖啡習慣的養成,具體而言,速溶咖啡相比于咖啡豆而言,
優勢:(1)通過咖啡粉加工后保存時間更長,有效降低了咖啡豆市場的供需變化帶來的價格波動,產品價格穩定是培養消費習慣的基礎;(2)速溶咖啡運輸成本低,儲存便利,更適合進入超市等渠道銷售,流通范圍更廣、流通效率更高;
(3)速溶咖啡使用方便快捷,有利于消費習慣的培養;(4)速溶咖啡通過初步加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咖啡的苦澀感,使得口味有所提升.
(3)3.0時代(1959-1986年):生產工藝革新,咖啡產品力大幅提升。
表現: (1)日本開始出現罐裝咖啡,咖啡消費便利性大幅提升,且開始出現熱飲形態,相比于速溶咖啡,罐裝咖啡口感更佳;
(2)美國通過將咖啡豆烘焙方式改進為深度烘焙,酸澀感大幅減輕,咖啡香味進一步體現,產品品質升級,咖啡從單一提神需求,演化出部分休閑需求.
(4)4.0時代(1985年至今)︰星巴克將優質現磨咖啡與消費體驗相結合,打造跑三空間,將咖啡行業休閑屬性大幅提升。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完整版請點擊《【研報】咖啡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深度復盤行業躍遷歷程多維度測算現磨咖啡發展空間(23頁).pdf》
推薦閱讀
2021年西式咖啡與中式茶飲對比分析報告.pdf
【研報】瑞幸咖啡:兩年成為行業之首用速度驅動“飛輪效應”(19頁).pdf
有數青年觀察局:2021中國青年咖啡生活消費趨勢洞察(4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