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發布了《2030年美國醫療設備未來展望報告》。
報告指出,單純制造設備并通過分銷商將其出售給醫療保健提供商的時代早已蕩然無存。
價值是成功的新代名詞,預防是首選的臨床結果,而智力是新的競爭優勢。報告遵循三管齊下的策略,探討了醫療器械公司2030年的成功之路。
解決方案中的2030年醫療設備
醫療器械行業有望實現穩定增長,全球年銷售額預計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近8000億美元。這些預測反映了對創新型新設備(如可穿戴設備)和服務(如健康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數據),隨著生活方式疾病的流行,經濟發展釋放了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巨大潛力。
圖1 2030年全球醫療器械設備銷售額

許多購買決定的責任已經從臨床購買者轉移到經濟購買者。 盡管對醫療設備實行了為期2年的美國消費稅暫緩,但長期來看,價格似乎僅朝一個方向發展:下降。
隨著2020年新的《歐洲醫療器械法規》以及旨在激發本地創新的中國法規的出臺,進一步的不確定性即將到來。
復位
在醫療保健領域,經常被提及的無處不在的破壞力量正在努力工作,這一趨勢很可能會持續到2030年。在以更低的成本支持高質量護理的需求驅動下,醫療器械行業很可能會看到新的進入市場。
未來十年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者。
通過利用技術,這些新競爭者很可能會導致當今價值鏈中的裁員-就像其他平臺企業已經做過的那樣。整合和垂直整合也是醫療保健公司試圖為患者和消費者創建捆綁產品并提高其在新的外部環境中的相關性的方式。
新市場
盡管美國將在2030年繼續占據醫療器械行業的主導地位,銷售額將超過3,000億美元,但排名前五的市場也將包括中國(位居第二,占全球市場超過25%的市場,超過2000億美元)和印度(
排名第五的公司,收入超過400億美元)。
在醫療保健改革,地方政府激勵措施以及對醫療保健的總體需求增長的推動下,中國和印度已經以整體市場的速度增長了兩倍。兩國也都迅速成為創新中心–印度已經被譽為節儉工程的全球中心,生產了許多具有全球市場潛力的本地(低成本)設備。
圖2 2030年全球醫療設備市場收入預測

報告總結
隨著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現有企業需要考慮在2030年醫療設備價值鏈中的地位,以避免成為商品提供者。
即使是最強大的企業也容易受到破壞性進入者,全球競爭和技術飛躍的影響。
醫療器械制造商必須牢記自己為未來衛生系統帶來的價值,因此需要考慮勇敢但必不可少的力量來重新配置其價值鏈。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畢馬威:2030年美國醫療設備未來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