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一般是指農村土地流轉,指的是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過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權,將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行為。土地流轉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工作。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流轉正成為近年來農村的新熱點,民間土地流轉也日益活躍。

2.土地流轉的幾大模式介紹
(1)土地承包:這種模式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優點:農民把地承包出去,只要合法合規,定時定點拿流轉資金就行,省心安心。缺點:承包戶前期資金占用量大,運營成本大(人難管),承擔的風險較大。
(2)土地信托:土地信托,也叫土地銀行模式。這種模式農民把土地交給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再轉租給想租地的農民、家庭農場、種植大戶。
優點:自己不承擔種植風險,風險由合作社承擔。缺點:如果合作社將土地轉租不出去,那么,就由合作社去運營這些土地,合作社的運營成本就增大。對于將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來說,合作社在,你就有保障,但是,合作社一旦運營出現問題,農民的權益就沒有保障了。
(3)土地服務性全托管:土地服務性全托管模式就是土地托兒所形式,土地服務型全托是產前、產中、產后的“一條龍”服務模式,合作社收取服務費,在合同里注明各項附屬條件,并向農戶保證達到定額的產量。
優點:對于自己不想種地的農民,可以由合作社幫著種,地還是自己的,收益也是自己的。缺點:由于存在收成的不穩定性,農民不能保證能夠實現最后的優質優價,自己將承擔種植風險,同時,還要給合作社支付服務費。
(4)土地收益性托管:和上一種托管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以租金或分紅的形式,合作社會給農民一定的收益。
優點:年底農民可以拿到分紅或固定收益。缺點:對于需要流轉的土地,合作社可以先不給農民租金直接使用,獲得的利潤會給農民分紅。
(5)土地半托管式合作:土地半托管模式,有的地方也叫菜單式托管。合作社和農民商量,選擇一些服務項目,服務結束后由農戶驗收作業質量。
優點:這種模式由農民進行驗收,保證種植物作業質量,農民滿意了再給錢。缺點:這種流轉模式周期性較長,短期資金回流存在弊端。
(6)土地入股:入股模式被看成合作社最高級形式,農民用土地作股加入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經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是合作社未來的主要運營模式。
優點:農民可以隨時退社,自由度比較大。缺點:農民和合作社共擔風險,對土地的控制力度弱。
以上就是有關于土地流轉的定義及主要模式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土地流轉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集體土地所有權?特點介紹
什么是商服用地?包括有哪些?可以出售嗎?
什么是國土空間規劃?包括哪些規劃?相關政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