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握(KAWO)近日發布了《2022年中國社交媒體終極指南》。報告圍繞中國互聯網簡史、中國的多樣性、中國的科技競爭、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電子商務、移動支付、視頻與直播平臺、在線旅行平臺、其他關鍵利基網絡、商務協作應用及KOL(影響者)等方面分析了中國社交媒體格局,旨在幫助品牌了解中國豐富多樣的社交媒體環境以及接觸目標受眾的機會。
本文重點解讀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互聯網簡史
在中國9.04億網民中,8.97億人使用的是移動設備。占全國網民總數的99.3%。
移動數據的低廉成本,以及小米和華為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高性價比,是移動設備普及背后的原因。
網民平均每天花5小時50分鐘上網,其中約3小時10分鐘花在在移動設備上,2小時12分鐘花在社交媒體上。
2.中國的多樣性
從表面上看,中國的多樣性似乎不如歐洲或北美。在中國14億人口中,91.6%的人是同一民族,73%的人說同一語言(普通話),74%的人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
然而,我們很容易對中國的統一性做出籠統的概括而忽略了存在的各種類型的多樣性。中國是由30個國家大小的省份組成的。地區差異是巨大的:來自北京或上海等現代沿海城市的人與在中國內陸欠發達地區長大的人的經歷將大不相同。
3.中國的科技競爭格局
科技行業以競爭激烈而聞名,中國也不例外。
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與百度4家公司占據了中國網民每天手機使用時長的70%。
騰訊旗下的微信不允許在微信內部直接點開阿里巴巴旗下電子商務平臺淘寶或天貓的鏈接。用戶不得不笨拙地將鏈接復制并粘貼到手機上的另一個瀏覽器中。
為了繞開這些限制,淘寶為每個產品都創建了一個獨特的代碼名,用戶只需復制微信中的代碼,然后打開淘寶應用程序就可以直接看到該產品。
中國的數字廣告格局與西方幾乎相反,Facebook和谷歌占據了80%的在線廣告收入。
騰訊旗下的中國最大社交媒體平臺微信排名第四,僅占數字廣告收入的14%。
4.中國排名前三的社交應用
中國用戶使用率最高的前三名社交應用分別為為微信、微博和抖音,
?
微信現在有超過2000萬活躍的企業賬戶,這些企業對對培養追隨者的難度以及有限且昂貴的廣告選擇感到失望。作為回應,微信正在為營銷人員提供了利用MAU優勢的創新方法。
?
微博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當時所有人都宣稱它已經“死亡”,而現在,得益于其成熟的自助廣告平臺,微博被營銷人員視為一個建立品牌影響力的可靠平臺。然而,根據行業的不同,微博可能仍然不是推動直接轉化率的最佳選擇。
? 抖音是社交領域的新玩家,眾多組織爭相開設抖音賬戶使其成為焦點。然而,它并不適用于所有品牌,營銷成功與否取決于創造符合算法的熱門內容。
5.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的三種途徑包括:
? 直接銷售
品牌可以像歐洲的大多數品牌一樣開發自己的網站和應用程序。此應用程序鏈接到網站,因此品牌可以完全控制分銷。
? 市場
在淘寶、京東甚至拼多多這樣的中國主要電商平臺上開店,可以立即將品牌曝光給數百萬用戶,它們會提供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幫助推動銷售。
? 社交商務
在中國,傳統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向一種被稱為“內容電子商務”的新方式轉變。品牌利用影響者的力量通過社交渠道推動銷量。
由于小程序集成在微信或抖音等社交網絡中,因此品牌更有可能開發小程序而不是實際應用程序。據微信官方統計,40%的銷售額是由內容驅動的。
6.移動支付
當其他國家的支付方式還在從現金向信用卡轉變時,中國已經直接跳到手機支付。在中國,用手機付款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常態。甚至早在2018年就有約83%的支付是通過手機完成的。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主導著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盡管iPhone在中國很受歡迎,但Apple
Pay所占的市場份額甚至還不到1%,就連中國當地的支付平臺銀聯(UnionPay)也幾乎籍籍無名。
與eBay的PayPal類似,支付寶作為在淘寶上購物的支付方式而流行起來。支付寶是一個獨立的應用程序,而微信支付則嵌入在微信中,更多地用于支付日常生活中的服務以及在餐館分攤賬單。


















參考報告 《科握(KAWO):2022年中國社交媒體終極指南(英文版)(158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