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料電池成為氫能產業的急先鋒?
作為以煤炭、石油為主要燃料的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我國要在2030年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任務十分艱巨,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也會帶來科技創新、能源轉型等重大機遇。而在眾多產業中,氫能既能作為能源使用,也能進行儲能和能源轉換,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將起到重要作用。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可為化工、冶煉、動力燃料、儲能、建筑等傳統工業提供深度脫碳。
以太陽能光伏、風電、水電等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的綠氫,是可能取代傳統化石能源的終極能源:綠氫的制備從源頭上杜絕了碳排放,且在終端應用中,綠氫對汽油、傳統工業原料、熱源等的替代能夠實現應用端的零排放。因此雙碳目標將新能源和氫能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技術的進步,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持續升溫。國家相關部委密集出臺政策,引導并鼓勵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加速了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發布相關產業規劃,資本大量進入,燃料電池產業迎來一輪投資熱潮。

2、雙碳目標下,燃料電池發展情況如何?
燃料電池上下游相關龍頭企業紛紛通過IPO、定增、可轉債等方式布局燃料電池領域,投融資領域仍將集中于需要技術攻堅的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等領域,同時向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擴散;投融資區域將從少數產業集中地向其他地區延伸。在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燃料電池零部件、燃料電池發動機等環節進行技術攻堅。根據燃料電池相關政策規劃和產業發展狀況,預計2025年實現5-10萬輛規模的應用,2030年實現百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應用,屆時我國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即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2021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明天氫能董事長王朝云、未勢能源科技董事長張天羽、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總監陳平、凱輝智慧能源基金合伙人張利和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等嘉賓在前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張君毅的主持下,圍繞“碳中和和氫燃料汽車的未來”,進行了深入討論。
上海交通大學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致遠學院常務副院長章俊良表示:燃料電池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它的成本,只有達到30美元/千瓦的水平,才能夠接近內燃機的水平。這里面最大的成本下降期望值是在催化劑和膜電極,因為在整個電堆中,催化劑加膜電極在一起可以占到成本的70%以上。氫能董事長王朝云認為:氫能是一個大產業,先手,就是放棄眼前的這些糾纏,局部利益,跳出來,在大盤里面能夠找的產業,氫能是首屈一指的。有氫能就一定要應用燃料電池,所以燃料電池也是整個一盤棋里面的要點。
未勢能源科技董事長張天羽表示:過去這兩年,國內有大量的機構、人才撲向這些領域。這一塊卡脖子的周期也不會很長。
中國一定是第一個實現氫能商業化的地方,基于這樣龐大的市場,推行出來的技術和這樣的市場匹配程度一定是最高的,我們有信心不是等到國外企業進入國內,而是在打贏中國市場的基礎上去搶占國外市場。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總監陳平表示:國家為什么對能源變革,雙碳的目標這么清晰,這和我們國家能源戰略背景變化以及今后國家發展是有很強的關聯。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國家會大力推動氫能的利用、能源的變革,所以有這個大的背景,相關所有的法規、政策都會向這個導向去推動。
凱輝智慧能源基金合伙人張利認為:從投資角度來說,綠色能源是大勢所趨,氫能是很重要的能源,電、風、光,這些都是新能源,在這個領域會看到非常多熠熠生輝的企業家,在這個行業里面可以看到“張一鳴”“劉強東”,作為投資人的使命就是幫助他們、成就他們。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張君毅表示:燃料電池的發展,一方面取決于我們的研發速度,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競爭的材料企業在商業上的措施和舉措。相關的很多領域,中國都在進行投資,花很大的精力投資,但是成本一直下不來,一些領先企業會用一些商業手段來跟你進行競爭,所以留給大家的時間和空間其實是有限的。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燃料電池?發展現狀如何?
燃料電池的種類有哪些?十大品牌介紹
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分析,發展趨勢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