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相對傳統座艙來說,智能座艙通過搭載智能化或者是網聯化的車載設備或者是服務,例如,數字化儀表、中控大屏、流媒體后視鏡、智能空調等等,使得人-車-路-云之間的交互內容更加的豐富,各個信息得到充分的配合融合,可以實現個性化定義,使得駕駛人和乘車人會擁有更佳的體驗。
智能座艙七大趨勢
1、觸摸反饋技術成為提高安全性的主要手段;
2、隨著智能表面新材料等不斷成熟,未來車內每一個表面都可能具備交互能力;
3、軟件系統將成為座艙差異化的主要實現方式;
4、智能座艙承載功能不斷增加;
5、人車交互方式:多通道、融合交互成為主流交互模式;
6、智能座艙顯示呈現3D、多屏化、大屏及多樣化布局趨勢;
7、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座艙場景化交互模式不斷滲透;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汽車市場規模足夠龐大,且個性化需求正在不斷的涌現,這就使得很多的車企將會在各個方面擁有更多的機會。
智能座艙全產業鏈
就當前來說,進入了智能座艙領域的企業主要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硬件,另外一種就是軟件。
在硬件方面,已經入局的企業有地平線,華為海思等企業(已經入局AI芯片制作),軟件方面,造車新勢力蔚來(語音助手NOMI)、小鵬(P7智能座椅)、理想也已經入局。
具體來說,智能座艙上游產業鏈主要包括了PCB、顯示面板、功率電器、機械電子、傳統電子、應用層、地圖、芯片、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領域。
在這當中,PCB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健鼎、AT&S等;顯示面板方面的主要公司有長信科技、京東方、三星等;功率電器方面的主要公司有聞泰科技、揚杰科技、士蘭微等;地圖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四維圖新、百度、地平線等;芯片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地平線、華為、英特爾、高通等;操作系統方面的主要公司有中科創達、鴻蒙
OS、安卓等;中間件方面的主要公司有中科創達、東軟集團、騰訊等。

智能座艙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了信息娛樂解決方案、中控顯示屏、駕駛顯示解決方案、儀表顯示器、HUD、信息娛樂系統、駕駛顯示系統、流媒體后視鏡、后排液晶顯示等領域。
在這當中,HUD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均勝電子、四維圖新、日本精機、
LG電子等;信息娛樂系統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均勝電子、大陸、中科創達、德賽西威、安波福等;駕駛顯示系統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德賽西威、中科創達、大陸等;流媒體后視鏡方面的主要公司有華陽集團等;后排液晶顯示方面的主要公司有德賽西威、均勝電子、偉世通等;

智能座艙產業鏈下游

數據來源:《2021年智能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十大預測分析報告(54頁).pdf 》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公司研究】華陽集團-國產智能座艙最全布局者迎風啟航-210412(39頁).pdf
【精選】2021年汽車智能駕駛和座艙發展趨勢分析報告(143頁).pdf
【精選】2021年汽車AI芯片市場格局與智能座艙前景分析報告(38頁).pdf
羅蘭貝格&地平線:智能座艙發展趨勢白皮書(2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