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衛健委數據,12月1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1例。
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1例(上海5例,廣東5例,廣西4例,北京2例,云南2例,吉林1例,江蘇1例,浙江1例),含1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在浙江);本土病例80例(浙江74例,其中紹興市55例、寧波市14例、杭州市5例;內蒙古5例,均在呼倫貝爾市;陜西1例,在西安市),含2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均在浙江)。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14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減少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505例(其中重癥病例4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10478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97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12月12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381例(其中重癥病例27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93763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9780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36100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1333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7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6例(境外輸入1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1例(境外輸入19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444例(境外輸入398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29302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2488例(出院12168例,死亡21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7例(出院77例),臺灣地區1673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48例)。
另外,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12月11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60270.3萬劑次。
另外據新華社12月1日電,題:人民至上,堅持“動態清零”策略不動搖——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談當前疫情精準防控
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出現,迅速引起全球關注。
當前,全球疫情仍處于大流行狀態,多國放松管控給我國外防輸入帶來挑戰,冬春季季節因素導致周邊國家疫情輸入我國風險大大增加。
10月中旬以來,國內疫情一度波及20余個省份。隨著額濟納、黑河、大連等邊境口岸城市疫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研判,全國本輪疫情整體上進入掃尾階段。
同傳播力更強的變異毒株較量,什么是中國控制疫情的“法寶”?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我國防控策略經歷怎樣的變化?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圍繞進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科學化、精準化水平回答了提問。
“動態清零”:力爭1個潛伏期控制疫情傳播
新華社記者:不久前,國內多地相繼發現本土聚集性疫情,我國疫情處置經歷怎樣的檢驗?隨著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出現,我國疫情防控策略是否會變化?
馬曉偉:本輪疫情由多個不關聯境外輸入源頭引起。各地發現疫情后,基本都在1個潛伏期(14天)左右時間控制住了疫情。高效處置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以最小社會成本獲得最大防控成效,我國不斷完善防控政策措施。
我們一直在思考,尤其是應對德爾塔毒株傳播的過程中,如何以更高水平、更小成本、更短時間控制住疫情,使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影響越來越小,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我們也注意到國際上一些國家執行不清零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疫情出現反復,對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沖擊仍然嚴重。
因此,我們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提升疫情防范和早發現能力;發生疫情后,充分利用疫情發現之初的黃金24小時處置時間,在原來充分發揮檢測隊伍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流調和監督隊伍作用,突出“快”字,在疫情沒有擴散之前,或者感染者還不具備傳播能力之前,把密接者、次密接者找到,把可能的感染者提前管控住,力爭用1個潛伏期左右時間控制住疫情傳播。
我們將這一防控策略稱為“動態清零”,這是中國控制疫情的“法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們一切防控舉措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F階段我們仍將堅持“動態清零”策略不動搖。
新華社記者:形勢越嚴峻,越要在防控舉措的迅速和精細化上下大功夫。用一個潛伏期左右時間控制住疫情傳播,主要依靠哪些措施?
馬曉偉: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也是衛生健康部門的使命。我們主要采取了這些措施:
一是指揮系統平急結合,建立了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疫情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疫情發生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立即派出工作組,第一時間調派核酸檢測、流調、醫療救治隊伍支持當地疫情處置工作,會同疫情發生地建立一體化、扁平化指揮體系。省市縣一盤棋協同作戰,區域聯防聯控,迅速采取封閉管理、社區封控、大規模核酸檢測、暫停中高風險區域內人群聚集性活動等措施,在疫情發生后24小時把各項措施基本部署到位,堅決遏制疫情擴散。
二是行政和業務相結合,干部專家下沉一線,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
國家專家和省市領導干部共同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線,設置多個工作組。每個組由一名市級負責同志牽頭,一個組負責一條線工作,及時反映群眾和工作人員訴求,做到“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有效銜接。
三是專兼結合,突出流調和監督隊伍等作用,力爭7天內控制住疫情走向。
與疫情賽跑,流調和風險人員管控速度至關重要。流調隊伍主要解決“找到風險人群”的問題,疫情一發生,馬上向疫情發生地調派國家流調隊伍。監督隊伍主要解決“確保風險人群管住管好”的問題。
四是群眾工作和衛生工作相結合,最大程度爭取群眾的支持配合。
總之,我們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疫情發現一起就徹底撲滅一起,確保完全阻斷疫情傳播,確保國內的疫情形勢保持總體平穩。
精準防控: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第三階段
新華社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兩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我國疫情防控策略有哪些變化?
馬曉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中央、國務院加強領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強化部門協調聯動,我國疫情防控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突發疫情應急圍堵階段。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期間,我們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控制疫情播散,堅決撲滅各地“火星火苗”。我們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決定性成果。
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從去年疫情防控由應急狀態轉入常態化,到今年德爾塔變異株傳播,目標是嚴防輸入,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2至3個潛伏期控制住疫情傳播。這期間的30多起聚集性疫情,基本都實現了預期控制目標。
第三階段就是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從今年8月開始。第三階段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減少疫情發生,這需要我們在防的水平上再提高一步。前期的人、物、環境同防部署和社會面防控的有效做法還需要堅持,疫苗接種工作還需要大力推進,暴露出的薄弱環節還需要加強,針對傳播速度更快的變異毒株我們的措施還需要完善。
疫情防控要與傳播力更強的變異毒株較量,早一分發現,就早一分主動。前期,我們堅持“四早”原則,在發熱門診監測的基礎上,將監測關口前移一步,部署各地對口岸高風險人員等12類人群“應檢盡檢”,定期開展核酸檢測。新疆霍爾果斯、內蒙古額濟納關聯疫情、內蒙古二連浩特疫情等都是對相關人群主動監測發現的。
從嚴從細: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
新華社記者:近期國內出現的一些聚集性疫情,暴露出哪些問題?如何提升防范疫情輸入的水平?
馬曉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必須時刻牢記疫情防控就是“國之大者”,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堅實屏障。
近期發生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調溯源結果顯示均來自境外。針對暴露出的薄弱環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要求各地從嚴從細強化重點環節和重點人員管理,具體措施包括嚴守外防輸入的各個關口、加強重點地區防控能力建設、加強旅游等聚集性活動的管理、繼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和藥物檢測試劑研發等工作。
當前,全球疫情波折反復。我們將繼續堅持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14億多人口的大國守住疫情防線,就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貢獻。
除此之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7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出席會議并講話。她強調,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我國防控以最小成本取得了最大成效,有力保障了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們要繼續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孫春蘭指出,元旦、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事關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事關節日平安祥和。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確保人民群眾過好“兩節”。當前國際疫情嚴峻復雜,我國疫情防控的重點是守住國門、外防輸入。要組建由當地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和專家參加的口岸防控專班,完善防控技術指南,加強人員力量調配,嚴格閉環管理,倡導群眾合理出行,嚴防因輸入發生聚集性疫情。要加強基層防控工作,群防群控、專群結合,對重點人員和場所加密核酸檢測頻次,力求早發現,及時科學精準處置。接種疫苗是主動免疫的有效措施,要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工作,老年人是易感高危人群,要做到“應接盡接”,提高加強針接種率。
信息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