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營養液或者固體基質加營養液栽培作物的方法。應用無土栽培方法時,借助相應的設施,如定植板,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生長發育需要的養分全部或大部分由營養液提供。以此,代替傳統大田種植中土壤的作用。

無土栽培的優點
無土栽培作為一項新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具有很多優點,比如作物長勢強、產量高、品質好;省水、省肥、省力、省工;病蟲減少,可以避免土壤連作障礙;可極大的擴展農業生產空間;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等。
其中無土栽培技術與計算機科學、控制工程學和生物科學等眾多學科融合,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產生的連鎖效應,使無土栽培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此外,無土栽培還可以在不適宜露地栽培的地區進行栽培,如鹽堿地、沙漠、土地污染地區等,拓展我國種植區域分布。
且隨著海綿城市理念的推廣,屋頂花園和垂直綠化已然成為當今熱潮,而無土栽培模式的發展使其開拓了新的發展方向,如漂浮農場、垂直農場、室內農場,將田園搬進鋼筋水泥大樓間,這不僅使人們在城市中體驗田園風光成為可能,還擴展了農業生產地空間,更為未來農場提供了想象和發展的方向。
無土栽培分類
無土栽培通常根據植物根系生長環境中有無固體基質分為無固體基質和有固體基質無土栽培兩大類型。
無固體基質栽培又可以分為水培和霧培。
水培指的是使植物通過根部直接吸收營養液中的養分與水分,而這些營養液都是裝在可流動的容器中的,理化性較為穩定,相較基質栽培更有利于調控植株根部生長環境。水培技術包括深液流技術(DFT)、營養液膜技術(NFT)、浮板毛管栽培技術(FCH)。
霧培主要分為苗床式栽培、立桶式栽培、立體式栽培。霧培有效解決了水培營養液中亞硝酸鹽積累和根系缺氧的問題,但也會造成植物根系生長過于發達導致經濟效益降低的問題。
有固體基質栽培的基質可以分為無機基質和有機基質兩大類,無機基質包括砂培、巖棉培和珍珠巖培,有機基質包括泥炭、木屑和樹皮。
無土栽培的分類

無土栽培發展歷程
無土栽培的發展歷程分為實驗研究、生產應用和大規模產業化三個階段。
試驗研究階段(1937年-1989年):1937年-1941年,上海的四維農場在約200m3的溫室內采用"基質培”栽培番茄,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市場蕭條農場停辦;1941年,陳子元教授在上海開展無土栽培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1975年,中國山東大學開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黃瓜、番茄等,均獲成功。
生產應用階段(1990年-2015年):1990年-2011年,中國無土栽培應用規模由15公頃增加至超過1,500多公頃,中國無土栽培進入迅速發展階段,無土栽培的面積和栽培技術水平均得到空前提升。
大規模產業化階段(2016年至今):2016年,該階段世界面積最大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廠建成,實現了無土栽培蔬菜生產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2018年12月,以日本水培技術為基礎,面積超過10,000m的京東水培蔬菜工廠建成。
無土栽培的發展歷程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信息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無土栽培行業概覽(33頁).pdf》
推薦閱讀
《德勤:中國農業發展和投資報告-變潮涌動~全產業鏈布局現代農業(5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