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是一種什么材料
氮化硅與碳化硅同為結構陶瓷,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能和制備方法,有關其應用的文獻報道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年代,氮化硅最初作為碳化硅和氧化物的粘結相應用于耐火材料,隨后用于制造坩堝、熱電偶管、火箭噴嘴等。上世紀60年代,隨著對高溫性能(尤其熱震性能)優良的新型材料需求的增加,作為高溫結構發動機的潛在應用材料——氮化硅陶瓷材料的發展速度明顯升高。
自上世紀 70
年代氮化硅陶瓷燃氣輪機項目研發開始,氮化硅陶瓷材料的開發一直以陶瓷與電子工業為主,不斷向其它應用領域擴展,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五個基本分支:氮化硅基本物理性能、非晶薄膜氮化硅、粉末制備、多孔氮化硅陶瓷材料和致密氮化硅陶瓷材料。

氮化硅粉體的制備方法
氮化硅粉體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液相反應和氣相反應法。
固相法:又可以分為硅粉直接氮化法、碳熱還原二氧化硅法和自蔓延法。
硅粉直接氮化法:是高純硅粉與氮氣進行高溫氮化反應;這種方法合成成本低,廣泛應用于大規模生產,但較難控制晶相,反應產品容易成塊。
碳熱還原二氧化硅法:石英粉與高純碳粉在氮氣或者氨氣條件下高溫反應;此方法產生的微粉粒徑小,單一晶相(a)多,速度快,效率高,但會殘存二氧化硅。
自蔓延法:是點燃粉料自行推進反應的方法;這種方法工藝簡單,有推廣前途。
液相反應:又可以分為熱分解法和溶膠凝膠法。
熱分解法是氯化硅在己烷和氨氣中生成亞胺基硅或胺基硅,然后進行熱分解生成氮化硅;此種方法反應速度快,產率高,產生的氮化硅純度高。溶膠凝膠法是先使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二氧化硅,然后使用碳熱還原法制備氮化硅;這種方法與碳熱還原法類似存在二氧化硅反應不完全的情況。
氣相反應法:又可以分為高溫氣相反應、激光氣相反應和等離子氣相反應。
高溫氣相反應法是氯化硅或氫化硅在高溫下與氨氣反應,這種方法純度高,但生產效率低;激光氣相反應法是氯化硅或氫化硅在激光器激發與氨氣反應,這種方法可以控制反應過程和反應區域;等離子氣相反應法是指氯化硅或氫化硅在等離子激發下與氨氣反應,這種方法的反應過程可以快速升溫、急速冷卻。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資料
《國瓷材料-新能源汽車用陶瓷球有望加速增長-220209(46頁).pdf》
推薦閱讀
SiC(碳化硅)是什么?主要優勢有哪些?如何應用在電動汽車中?
頭豹研究院: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系列研究報告——動力電池負極材料行業概覽(PDF版)
2022中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發展趨勢與痛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