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市圈是什么意思
都市圈是指由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和與其有緊密社會、經濟聯系的臨接城鎮組成,具有一體化傾向的協調發展區域,外圍地區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比例是重要評判標準。

2.我國都市圈的種類及發展現狀
(1)發達型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上?!?035”規劃的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州。
深莞惠都市圈: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以深汕特別合作區、河源都市區、汕尾都市區為副中心,形成中心引領、軸帶支撐、圈層聯動的發展格局。協同東莞、惠州強化臨深片區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優化布局,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廣佛肇都市圈:廣佛兩市經濟總量比肩深莞,分別聚焦"IAB(新-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
NEM(新能源、新材料)”創新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肇慶承接廣佛產業轉移。
蘇錫常都市圈:蘇州、無錫、常州。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員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陽、金壇,包含3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和16個縣。
杭州都市圈:聯結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五市為節點長三角打造的“金南翼”。
(2)崛起型都市圈:
北京都市圈:“通勒圈”主要是深化通州、大興房山等區與北三縣、固安、武清等環京周邊地區密切合作;“功能圈”主要是深化雄安新區與城市副中心“兩翼”對接協作,形成錯位聯動發展格局;唱好京津“雙城記”。
天津都市圈:1+N :天津+滄州、廊坊、唐山等。
成都都市圈:成都周邊4市城鎮化率較低、城鎮化空間大,未來有望與成都同城化發展。加快與德陽、資陽、眉山等周邊城市的同城化進程。
長株潭都市圈:長株潭三市產業互補性強,產業協同勢頭良好,是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之一。三市聯合擁有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政策平臺。
重慶都市圈:重慶主城都市區包括“中心城區”、“主城新區” ,
共21個區;重慶主城都市區的范圍還包含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市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個開發功能區。
廈漳泉都市圈:廈門、漳州、泉州。
青島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等構成。
武漢都市圈:以中國中部最大城市武漢為中心,由武漢和周邊約10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潛江九市構成的城市聯合體。
鄭州都市圈:是由鄭州及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等八座外圍社會經濟聯系密切的城市所構成的城市功能地域。
西安都市圈:規劃范圍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 ,
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武功縣,銅川市耀州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合肥都市圈: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蕪湖市、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縣級市)。
寧波都市圈:加大推進寧波市轄區城市地位和加快推進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寧海同寧波市轄區一體化的步伐。
石家莊都市圈:以石家莊為中心,以衡水為外側畫圓,可包括衡水、邢臺以及保定部分縣市。
濟南都市圈:地域范圍包括濟南(含萊蕪區)、濱州(含鄒平)、淄博、泰安、德州、聊城。
沈陽都市圈: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7副、10 星”的網絡化組合城市群,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 7副是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
(3)起步型都市圈:
哈爾濱都市圈:主要包括哈爾濱、綏化市區及周邊的阿城區、雙城區、五常市、尚志市、賓縣、肇東市等6個縣、市、區。
南昌都市圈:南昌市、九江市和撫州市臨川區、東鄉區,宜春市的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和靖安縣、奉新縣,上饒市的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含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
長吉都市圈:吉林省以省會長春、與地級市吉林市為中心打造的新都市圈。
我國都市圈的種類及發展現狀


以上就是有關于都市圈的定義及我國都市圈發展現狀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城市發展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都市型工業?范圍包括哪些?
什么是都市農業?功能是?產業鏈一覽
什么是城市綜合體?特征是什么?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