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21年4月發布了《2021年金融穩定性報告》。
報告指出,得益于大規模的政策支持,全球金融體系在中期保持了彈性,金融狀況大幅緩解(如圖)。
財務狀況指數
經濟前景的改善明顯減少了不利結果的范圍,但未來GDP增長仍存在明顯的下行風險。
首先,市場過度冒險導致估值過高,不斷上升的金融脆弱性可能會成為結構性遺留問題。
自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由于經濟快速復蘇的預期和持續的政策支持,股市大幅反彈,目前的交易水平明顯高于基于基本面的模型所建議的水平(如圖)。
美國股市失調

盡管盈利預期有所改善,但歷史上較低的實際無風險利率,迄今為估值提供了實質性支撐。在公司債券市場上,息差仍然很小。
長期利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美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前景的信心增強(如圖)。
美國10年期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百分比)

盡管在資金狀況改善的背景下逐步提高利率可能是受歡迎的,但快速和持續的提高,特別是實際利率的提高,可能導致市場風險重新定價和金融狀況突然收緊。
第二,預計經濟復蘇將是異步的,各經濟體之間也會有所不同。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狀況有可能顯著收緊,鑒于一些新興和前沿市場經濟體今年面臨巨大的融資需求,不太有利的金融環境可能導致大量投資組合流出,并對它們構成重大挑戰。
分析指出,投資組合流動前景持續改善,主要反映出全球金融狀況的改善(如圖)。隨著國內銀行消化了國內債務增長的大部分,新興市場的主權銀行關系惡化。對許多前沿市場經濟體來說,市場準入仍然受到損害。

中國的復蘇速度比其他國家更快,但脆弱性也進一步增強,尤其是高風險的企業債務。由于對政策收緊的預期,以及對銀行、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施加紀律的新措施,以及對隱性擔保的不確定性增加,金融狀況變得不那么有利。
對于實力較弱、規模較小的銀行,資本工具的融資條件已經收緊(如圖)。國家當局在解除隱性擔保方面面臨著微妙但緊迫的挑戰,鑒于可能出現無序重新定價,這項任務必須謹慎處理。
中資銀行:債務利差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金融穩定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