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地定級是指將農用地分等級,以區別其價值及利用功能,以便平滑地進行經濟調整和空間開發規劃。按照定級標準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農用地定級,分別是地勢定級、土地質量定級和土地功能定級。

地勢定級注重對地勢高度、平整程度、斜度和栽培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確定地塊實際等級,決定其有效使用。具體內容涉及測繪,地質概況、場地特點等,以較客觀地反映地勢概況,以及其可以在現行環境條件下獲得的潛在價值和潛在功能。
土地質量定級重點對農用地的土壤理化性質、儲量及配置狀況進行考察,以判定土地質量等級,決定其有效使用。特別是在建設用地大量緊張的情況下,使用這種定級方式可以有效減少低標準規劃或誤用優質農用地。
土地功能定級是通過客觀、準確、科學的標準,根據地方性實際需要,對社會經濟、生態系統等因素,把土地區分為有不同用途的等級,從而確定土地的功能分區。具體內容涉及到評估農用地相關因素及影響范圍,評價農用地在不同類型的功能使用,評價農用地的潛在價值然后按照評價結果劃分不同等級,以便更好的按照全國大尺度的土地利用規劃繼續開展工作、全面分析定位和評估農用地功能,以及有效采取空間管控措施。
農用地定級是一項重要的農業發展和經濟調控工作,它不僅是一種全新的農業土地管理模式,而且還是當前大樓谷地等調節土地利用方式的有效方式,可以通過它實現把自然資源最大限度的加以保護,實現資源的綠色循環利用。而各類農用地定級方式也為落實綠色發展目標,推動大樓谷地項目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保障。
總之,進行農用地定級的主要目的是客觀評價當前農用地的實際價值及利用功能,通過科學審查和科學調整,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在資源利用上更加有效環保,做到精準管理。
農用地定級是指將農用地按照經營質量標準進行綜合考察、等級分類、定級,是把不同質量的農用地按照標準歸類的過程。農用地定級分為九級,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和壬級。
一、農用地定級的科學性
1、目的清晰明確:農用地定級的主要目的是健全農用地的管理體系,建立合理的農用地使用和管理機制,以實現農用地決策人口限制和利用有序、可持續發展。
2、客觀可靠:農用地定級使用客觀的考核標準,包括耕地質量指標、耕地質量評價標準和耕地質量等級分類,以保證在定級過程中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3、科學合理:農用地定級體系科學合理,根據耕地質量不同,對不同質量的農用地采取不同的定級措施,以便及時捕捉特定質量的農用地,實現有效利用和有序發展。
二、農用地定級的實施
1、調查統計:我國各省通過實地調查,以地理坐標、用途和管理單位作為唯一標識,面向各鄉鎮、村莊、田塊及航片等,全面收集農用地的基本概況,進行統計分析,為定級提供基礎數據。
2、按標準進行考核:經過調查統計后,我國依據農用地定級標準,針對特定農用地的用途、質量、管理狀況等要素,評價農用地的經營質量,確定合格、尚可用和不可用三類農用地。
3、因地制宜:把農用地定級作為國家基本制度,結合各區域實際,分區分時分任務地開展,實施辦法應針對當地文化和經濟,以及技術水平靈活變通,通過當地試點,排查系統性缺陷,不斷提高定級效果。
三、農用地定級的好處
1、保障農業發展:農用地定級可以將不同質量的農用地進行有序的發展,保護優質耕地的利用,將農用地引向合理的有序發展,有效保障農業發展。
2、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農用地定級依據國家法律和政策,采取行政措施和價格措施,科學管理農用地,引導農地利用合理,有效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形成了農村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3、有利于社會穩定:農用地定級可以維護耕地的整體性,優化對農業利用的結構優化,有效解決土地改革中的短板和難點,確保公平的農民土地持有權,有利于當地社會的穩定發展。
四、總結
農用地定級旨在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指導和規范農用地管理,維護耕地質量,確保有序發展,為農村發展保駕護航,實現農用地有序開發及利用,有利于保護農業平衡發展,是科學規范管理農用地質量,開展農業利用,促進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