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計算是什么意思?定義
自誕生以來,社會各界對云計算存在多種定義
中國云計算網將云計算定義為:云計算是分布式計算(Distributing 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科學概念的商業體現。
我國云計算專家劉鵬將云計算定義為:云計算是將計算任務劃分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從而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相應的軟件服務。
IBM公司認為:云計算是描述一種系統平臺或者一類應用程序的,云計算平臺可以按需進行動態地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撤銷資源。
我們將云計算定義為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能夠將企業從沉重復雜的IT架構中解放出來,實現按需靈活配臵,專注于創新和主業。隨著全球創新的大浪潮,近年得到快速發展。
總體上來說,云計算是一個分布式虛擬化的復雜大系統,是一個具備高度擴展性和管理性并能夠利用網絡勝任終端用戶應用軟件計算或者存儲基礎架構的系統池。

2、云計算特點
就云計算的服務模式來看,云計算具有可擴展性強、性價比高、可靠性高、動態可擴展等特點。
可擴展性強:云計算中,用戶的資源都存儲在云端,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了一個超大規模的云端資源池,實現對用戶海量數據的存放。
性價比高:用戶可以通過云端來獲取各種服務,如:基礎設施、軟件開發環境、網絡帶寬、成品軟件等等,而所有的服務,用戶只需支付少量的租賃費用,后期也不用用戶自行維護,這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購買、維護、升級等的成本,比較經濟。
可靠性高:與傳統的服務計算模式相比較,云計算采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等技術,其提供的服務都比較可靠。
動態可擴展:云端管理者可以通過云端資源的使用情況,動態的調整各種資源的數量,防止因某種資源數量不足,而造成用戶的長時間等待。

3、云計算市場規模
2020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為2091億元,在這當中,私有云的市場規模為814億元,同比+26.1%,公有云的市場規模為1277億元,同比+85.2%。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2019年,以IaaS、PaaS和SaaS為代表的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為1883億美元,增速20.86%。預計未來4年,云計算市場平均增長率在18%左右,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500億美元。

4、云計算政策
2020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云計算作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前沿行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2020年3月《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鼓勵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為支撐,引導數字化服務商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建設云服務平臺。
2020年4月《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加快數字化轉型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支持在具備條件的行業領域和企業范圍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
2021年6月《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工業互聯網的標識解析、邊緣計算、協同制造等環節,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大數據服務平臺,促進數據合規有序的確權、共享和流通利用云計算構建區塊鏈應用開發。
2021年7月《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速傳統數據中心與網絡、云計算融合發展,加快向新型數據中心演進,為統籌推進新興數據中心發展,構建以新型數據中心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態體系,發揮對數字經濟的賦能和驅動作用。
參考資料
《通信行業2022年度策略:雙碳與元宇宙能源革命與信息革命的一體兩面-220105(99頁).pdf》
《致遠互聯-深度報告:信創業務放量高增新技術平臺有望推出-220105(21頁).pdf》
《互聯網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的終極形態-220106(3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