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體系是指將項目中的風險管理中的各項要點,按風險管理的要求,行成一個各種要素的相互的區別、聯系、制約,形成確定功能的整體。

2.風險管理體系包括什么
(1)市場風險:市價波動對于企業營運或投資可能產生虧損之風險,如利率、匯率、股價等變動對相關部位損益的影響。
(2)信用風險:交易對手無力償付貨款、或惡意倒閉致求償無門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影響企業資金調度能力之風險,如負債管理、資產變現性、緊急流動應變能力。
(4)作業風險:作業制度不良與操作疏失對企業造成之風險,如流程設計不良或矛盾、作業執行發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實。
(5)法律風險:契約之完備與有效與否對企業可能產生之風險,如承作業務之適法性、外文契約及外國法令之認知。
(6)會計風險:會計處理與稅務對企業盈虧可能產生之風險,如帳務處理之妥適性、合法性、稅務咨詢及處理是否完備。
(7)資訊風險:資訊系統之安控、運作、備援失當導致企業之風險,如系統障礙、當機、資料消滅,安全防護或電腦病毒預防與處理等。
(8)策略風險:于競爭環境中,企業選擇市場利基或核心產品失當的風險。
3.國際風險管理體系標準介紹
(1)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為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我國財政部、審計署等五部門于2008 ~
2010年間聯合發布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合,從而突出了企業治理和領導力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美國 COSO- ERM(2017)體系
2017年,COSO委員會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與戰略和績效的整合》[COSO-ERM(2017)],包含企業治理和文化、戰略和目標設定、績效、審閱和修訂、信息溝通和報告五個要素和20項具體原則,描述了企業實施風險管理的具體流程,包括從治理到監督的各個方面。
(3)國際ISO31000(2018)體系
201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修訂了《風險管理指南》[ISO31000(2018)],圍繞價值創造和保護提出了八項風險管理原則,建立了以領導人與承諾為核心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明確了六項風險管理流程。ISO31000(2018)從風險出發,考慮到環境(包括人的行為和文化因素)的動態變化及影響,強調風險管理對風險決策的支持作用,重視風險管理與其他經營活動的整合,從而突出了企業治理和領導力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ISO31000(2018)是管理企業各類風險的通用方法,同樣也適用于企業海外并購活動的風險管理。
以上梳理了風險管理體系的定義、內容及國際標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步驟?
什么是風險投資退出?方式有哪些?作用分析
什么是風險投資?特征是?基本要素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