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
新經濟時代下,一批在短時間內呈現高速增長的新興企業備受矚目,被稱為瞪羚企業。
歐盟統計局-OECD商業統計手冊》在統計數據上對瞪羚企業進行界定:
企業在三年期間營業額或雇員數量的平均年化增長率超過20%,至少擁有10名以上員工的企業,而且成立時間不超過5年。
硅谷被視為新經濟的發祥地,最早對瞪羚企業展開研究。
在硅谷社區基金會和民間智庫Joint
Venture聯合編制的《硅谷指數》中提出瞪羚企業的界定標準:起始年收入大于或等于100萬美元,且要求連續4年年收入增長率不低于20%。
2003年,中關村引入并實施“瞪羚計劃”,瞪羚企業逐漸被大家所關注。
作為新經濟領域的民間智庫,國內長城戰略咨詢機構較早關注到瞪羚企業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起,與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編制《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
在這份報告當中,瞪羚企業被定義為創業后跨過死亡谷進入高成長期的企業。長城戰略研究所王成剛也提出瞪羚企業是速度經濟時代下極具“破壞性創造”能力的高成長企業,并在國家經濟與創新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緊隨中關村引入和實施“瞪羚計劃”之后,西安、杭州、常州等一些地區的園區針對瞪羚企業的培育和發展也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遴選標準和實施政策。
江蘇省科技廳依據《江蘇省瞪羚企業培育實施方案》(蘇科高發〔2018〕240號),根據蘇南自創區內企業提交的申報表和2013-2016年企業統計數據,按照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標準,通過成長性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以及行業方向三方面的篩查,最終遴選出183家(2017年)。
標準如下:
(1)在蘇南國家、省級高新區和蘇南自創區空間調整方案范圍內注冊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
(2)需滿足以下4個條件之一:
注冊時間不早于2012年,且2016年營業收入不低于5億元(即成立5年內營業收入突破5億元),且三年收入無大幅度下降,R&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大于2.5%;
注冊時間不早于2003年,2013年營業收入不少于1000萬元且
2013-2016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且2016年正增長,R&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大于2.5%;
注冊時間不早于2003年,2013年從業人員數不少于100人且2013-2016年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且2016年正增長,R&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大于2.5%;
注冊時間不早于2007年,且2016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0億元(即成立10年內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且三年收入無大幅度下降,R&D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大于2.5%。
(3)需滿足以下全部條件,否則將被剔除:
行業性質:非煙草、鐵路、汽車、礦產資源、公共服務等壟斷性行業企業,以及房地產、基礎建設、銀行等行業。
企業性質:非大型央企、外企生產基地、分公司、銷售公司、貿易公司。
2017年瞪羚企業數量

就2017年來看,北京市的瞪羚企業數量是最多的,其次就是廣東省和江蘇省。瞪羚企業數最少的是陜西省。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鯨準研究院:2020年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展白皮書(58頁).pdf
普華永道:中國的“獨角獸”群(10頁).pdf
麥肯錫:中國獨角獸企業的下一站征程(1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