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提出,進一步豐富能源互聯網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發展趨勢:
(1) 發電模式的改革。
目前能源互聯網提倡大型骨干電網和小于其規模的分布式發電廠相結合,大幅度增力¨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生產電量的比重,將來可再壘i能源使用量會超過全部能源消耗的50%。而新能源本身地區、氣候等自然因素,滿足能源局域網、能源子網就地能源生產,存儲,使用,利用其與大型骨干網不同特性和不同需求,協調合作,既優化成本,提高效率,又減少環境污染,支持區域可持續發展,實現本地最優能源配置,滿足本地能源供需平衡
(2)微電網大規模的納入。
智能電網中大型骨干電網將在長時間內承擔重要角色,但是隨著能源互聯網加強智能化,信息化和共享化的建設。同時,微電網將分布在各個角落的分布式能源連接起來,各個微電網再通過能量路由器實現能源共享,優化配置。因此,不管清潔能源生產是集中式還是分布式的,都可以通過微網的方式連接起來,雙向交互,資源共享,高效可靠,不僅可以作為骨干大電網很好的輔助和補充,而且兩者有機協調增強整個能源互聯網的生命力。
(3)能源共享新模式的出現。
縱觀21世紀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發展,傳統化石燃料因存儲數量有限導致消耗剩余量逐漸減少,而價格日益攀升,此刻,清潔能源進一步被新技術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價格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進入用戶的生活,傳統單一的消費者成為了既可以擔任生產者角色,也可以擔任消費者角色,催生著新的能源共享模式。如今,能源互聯網使得各地的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搭建太陽板實現太陽能發電,所發電量一部分用于自己生活中空調、熱水器等用電以及電動汽車充電,如果還有剩余的部分就可以分享給其他人。還有一些小型電廠,發電裝置除了太陽能板,還有垂直風力渦輪機、生物質轉換裝置,小水電等。小型電廠通過裝置的傳感器,實時得知所發電量以及用戶電價的浮動,可以選擇合適的價格賣回給電網。以上能源共享新模式的出現,要求能源互聯網為能源綜合服務,供售業務提供更可靠,更高效的平臺支撐。
(4)新型能源互聯網的出現。
能源互聯網在這場能源革命中,不僅僅在源頭發電側能源種類上有所調整,還有更多新型通信技術帶來的能源運營模式的創新。今年,國家電網提出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作為實現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并且強調樞紐型作為能源互聯網的產業屬性,平臺型作為能源互聯網的網絡屬性,共享型作為能源互聯網的社會屬性,從能源匯集、轉換、傳輸、利用的樞紐作用,綜合能源配置平臺、新業態能源發展平臺價值開發到吸引更多社會市場主體參與能源互聯網建設,打造共贏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同時,在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不斷推進,微型發電裝置,智能傳感器等新型用能、儲能產品和服務大量涌現,促使電力、交通、供熱等各個社會機能領域不斷交融滲透,一個全新的能源互聯網將會出現。
參考資料:
[1]楊雪晴.基于邊緣智能的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消納能力評估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21.
[2]趙陽.基于投入產出分析的能源互聯網產業關聯及波及效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D].中國礦業大學,2021.
[3]孟維娜.能源互聯網背景下電化學儲能項目經濟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D].江蘇:東南大學,2020.
[4]趙偉東.能源互聯網下多元能源互補梯級利用優化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20.
本文由@Y-L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