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一:云原生邊緣技術方案賦能泛在應用
提供方:華為云;使用方:高速公路
華為云聯合北京網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華為云原生邊緣技術方案新賦能泛在應用,打造了全國高速公路取消省界項目,管理了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將近10萬邊緣節點、超過30萬邊緣應用的部署,支撐了高速公路收費業務的不斷調整、更新,滿足了每日3億條以上的信息采集;客車平均通過省界的時間由原來的15秒減少為2秒,貨車通過省界時間由原來的29秒減少為3秒。
該解決方案作為典型的邊緣計算場景,可以在智慧交通、分布式園區管理、國家級/省級/縣市級的分布式系統建設中大規模推廣復制。
(2)案例二:國網遼寧電力光纖到戶創新項目
提供方:烽火通信;使用方:國家電網
在“電力光纖到戶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烽火通信通過構建大容量交換平臺,解決了OLT100G上聯端口整機機電、電磁兼容、射頻損耗、多端口串擾和單端口插入損耗等技術問題;同時引入了高速背
板互聯技術,滿足了項目對大上聯帶寬和高傳輸速度的要求。同時,烽火通信采用基于軟件定義的網絡思想將數據交換和控制分離,有效支撐了網絡資源靈活分配和多業務智能運營。
該項目為實現電網和通信網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進而通過提升當前電網的信息化水平為“電力新基建”賦能
(3)案例三: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云上辦展”
提供方:阿里云,使用方:世界智能制造大會
世界智能制造大會聯合阿里云首次推出3D“云上博覽館”,永不落幕的云展會吸引了3000多家國內外智能制造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入駐。大會開幕式新增了重磅環節“云上巡館”,埃斯頓、西門子、海爾卡奧斯、犀牛智造等示范企業的最新成果都盡收眼底。斬獲中國設計智造大獎金獎的阿里云“數字孿生”技術也首次被用在“云展會”中。展示之外,本屆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還引入“工業品牌節”,借助1688平臺,為參會企業提供精準曝光,促進交易。
阿里云在云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未來將繼續發揮在技術、生態方面的優勢,在“云展會”方面大展宏圖[4]。
參考資料:
[1]【研報】互聯網傳媒行業策略報告:產業互聯網大幕拉起傳統與新興產業的動能接續-20200220[46頁].pdf
[2]待君歸.一篇文章讀懂“產業互聯網”的內涵,來源于知乎
[3]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2021產業互聯網白皮書(75頁).pdf
[4]顰楚.2020產業互聯網案例(ToB)TOP100[J].互聯網周刊,2021(02):24-42+44-45+22-23.
相關報告:
騰訊研究院:產業互聯網——構建智能+時代數字生態新圖景(85頁).pdf
艾瑞咨詢:2019-2020年中國產業互聯網指數報告(68頁).pdf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2019產業互聯網扶貧年度報告(53頁).pdf
賽迪&;騰訊:新基建—引領產業互聯網發展白皮書(2020)(56頁).pdf
易觀分析:輕工制造業產業互聯網實踐分析2019(30頁).pdf
億邦動力研究院:2019產業互聯網發展報告(76頁).pdf
騰訊:產業互聯網安全十大趨勢(2021)(1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