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三個皮匠報告百科 > 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

目錄

互聯網醫療是什么

從字面上來說就是指互聯網加醫療的組合。廣義上的互聯網醫療是一種新型醫療服務業態的總稱,互聯網是其載體,并以信息技術作為手段,與傳統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形成?;ヂ摼W醫療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涵蓋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各個領域。狹義上的互聯網醫療通過互聯網這一平臺兼技術手段,醫方為患者提供醫療咨詢、遠程診斷治療、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健康指標監測等各種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務是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的分類

(一)一般意義上的互聯網醫療分為互聯網+醫院、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互聯網+藥品

(1)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是線下醫院服務的延伸,也是互聯網醫療改革著力打造的發展模式,利用實體醫院的醫療資源,進行網上信息建設。而根據2018年《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下文簡稱辦法),依托實體醫院建立互聯網醫院分為兩種模式,可以自行建立也可以與其他主體合作建立。同時,對于互聯網醫院的執業醫師與申請流程、監督管理都進行了初步的規定。其中,值得關注的有,第一,互聯網醫院只能針對慢性病和常見病進行診療,其他類型的疾病不允許進行在線診斷;第二,互聯網醫院是針對以上疾病的復診平臺,是線下醫療的延伸,疾病的首診不能在互聯網醫院進行;第三,互聯網醫院的診治流程主要是在線預約、線上問診、電子處方、健康咨詢管理?;ヂ摼W醫院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醫療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的現狀,緩解了偏遠以及不發達地區無法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的程度,同時,患者通過互聯網渠道節約了時間成本,減少了不必要的排隊等待時間,提升了醫療服務體驗,對于醫生而言可以提高收入,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坐班制度,最大化的利用醫生的時間。

(2)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

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區別于互聯網醫院。第一,互聯網醫院主要是進行診療行為,執業醫師可以開具處方,在線進行配藥的,而在線問診平臺只是提供健康咨詢的服務,受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規定,不具有開電子處方的權利;第二,有無實體機構,互聯網醫院必須具有實體機構,而在線問診平臺則可以沒有實體機構,第三方機構只要服務相關條件,也可以申請建立在線問診平臺,例如平安健康、丁香醫生;第三,國家對于互聯網醫院的監管更為嚴格,互聯網醫院的執業醫師必須具有三年以上臨床實踐經驗,而在線問診平臺的監管強度稍微寬松,國家對其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規制。

(3)互聯網+藥品

互聯網醫藥平臺是指在線購買藥品。1998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網絡藥房”,但是由于當時互聯網技術不發達和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制,而被迫關閉。到現在國家支持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互聯網醫藥平臺也迎來了飛速的發展,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騰訊醫藥等互聯網公司的參與,互聯網醫藥平臺已經成為新型的電商熱門。從數據統計來看醫藥電商的主要銷售藥品為OTC類型的藥,以天貓醫藥為例,近五年的銷售品主要是保健品類,其中東阿阿膠為銷售榜首,其次是成人用品類。之所以醫藥電商平臺能夠成為消費者的選擇,首先是日常小病的常用藥品在互聯網平臺價格相對透明和公開,消費者可以進行比對選擇;其次,互聯網醫藥平臺利用廣告效應,使得一些知名品牌被消費者熟知與認可,這區別于線下藥店店家推介購買的模式,使得消費者選擇空間和產品的類型更多;最后,互聯網醫藥解決某些區域難以購買到緊缺的藥品資源?;ヂ摼W醫藥準入從2016年開始取消審批,分為ABC三種許可證,而根據不同主體的資格銷售不同級別的藥品[1]。

(二)根據相關政策規定,我國互聯網醫療分為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

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使用的人員及服務方式的不同,發布了三份互聯網醫療監管文件,即《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下文簡稱互聯網醫療監管三文件),將互聯網醫療分為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

(1)遠程醫療,是指醫療機構之間使用本機構注冊的醫務人員及受邀方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以互聯網、電子通訊等技術作為媒介,為患者提供遠程會診和遠程診斷等醫療服務。

(2)互聯網診療被定義為:“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醫師,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其定義可以看出,互聯網診療的特點是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員、服務范圍具有局限性。

(3)互聯網醫院,根據《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指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第二種指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前者是由實體醫療機構主導建立,后者是由企業主導建立?;ヂ摼W醫院的最大不同在于,其醫師不再限于本醫療機構,其他醫療機構的醫師在一定范圍內可進行多點執業[2]。

互聯網醫療平臺

目前我國主要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主要有以下三類:

(1)患者與患者交流的在線健康社區。這類健康社區由患者或者與患者有關的家屬為參與者,通過發帖、閱讀、轉發、交流等形式分享治病歷程與經驗。這類網絡平臺主要有微博、QQ群、百度貼吧以及微信群等。

(2)醫生與醫生互動交流的醫學信息類網站。這類網站定位于醫學科研人員、臨床醫生和醫學院校的師生,網站有很強的學術性,可以查詢醫學知識和文獻,知名度相對較高的網站有丁香園和首席醫學網。

(3)醫生與患者在線溝通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在這類平臺上,患者可以進行圖文問診、線上復診,通過問診環節的醫患交流以及復診環節的溝通解決某些疾病問題。主要代表平臺有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阿里健康

互聯網醫療

互聯網醫療存在的問題

(1)互聯網醫療的主體問題

互聯網醫療主體是指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提供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機構?;ヂ摼W醫療主體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有的互聯網平臺并不具備準入資質,但醫師在該平臺上為用戶提供醫療服務。我國以明文規章的形式指出只有醫療機構才可提供線上醫療服務。主要是指進行互聯網醫療活動的互聯網醫院。但是在實際中,不少線上醫療健康咨詢平臺通過開設在線問診咨詢的形式,患者向線上的醫務人員描述自身病情或是健康方面的疑問,醫師進行回答、釋疑。這部分的問答活動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于一些簡單的常見病、慢性病,醫師依據患者描述和上傳的圖像做出的診斷和治療指導屬于廣義上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行為。但是對于其他需要進行實體檢查方可做出診斷的疑難雜癥,醫師在線上就不好直接做診斷,否則會有因信息片面而導致誤診的風險,這不利于實現患者尋醫問藥、治療疾病的初衷,甚至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2)互聯網醫療的范圍

互聯網醫療的含義為根據法律法規,具備網絡醫療服務資質的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其用戶在線提供疾病診斷、治療方案、處方等服務的實際診療行為。但是市場上許多互聯網醫療健康與咨詢平臺故意混淆健康咨詢與醫療診斷的邊界,將自身歸類于互聯網+醫療的范圍中。國家衛健委在針對互聯網醫療活動出臺監管三文件時明確指出線上健康咨詢服務不屬于互聯網醫療的范圍。醫生對患者的病情下具體的診斷結論并且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的行為才能被稱為互聯網醫療服務行為。如果僅僅是對一些常見病慢性病的保健注意事項,例如肥胖、糖尿病患者應當更注重日常飲食中糖分的攝入和適量的運動。這種不涉及疾病根本診斷治療,僅對健康保健問題咨詢進行的答疑不屬于互聯網醫療。與醫療機構進行比較,互聯網企業從事互聯網健康咨詢服務無需具備專業化的從業資格,其準入條件會更低,經營中的成本也更低。醫療服務內容提供商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往往會選擇借助健康咨詢服務平臺的外觀,以互聯網健康咨詢的名義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F有的一些線上健康咨詢的形式例如輕問診、在線咨詢、次要診療意見往往包含對患者病況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建議,一旦出現誤診誤判的問題就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產生危害。

(3)患者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

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提供是依靠患者在線上傳、提供自身的身體數據和病理狀況來形成診療依據,因此就存在對患者的私人健康信息、身體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保存。不同于傳統醫療中患者病歷信息僅僅存放在就診的醫療機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將龐大的患者數據信息化處理并且存儲在“云端”?;ヂ摼W最為鮮明的特色就在于能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推送,通過使用者的瀏覽痕跡、數據側寫來分析、研究每個用戶可能需要的內容和服務。在互聯網醫療中,醫療機構和平臺提供者對患者的生命信息、病理情況的數據收集和加工是非常寶貴的資源,數據的收集者對于數據負有存儲保密的責任。一旦信息泄露出去,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推銷詐騙和隱私侵權的問題。有調查顯示,電信詐騙中詐騙人利用醫療信息對患者進行精準詐騙的比重逐年上升。出于對生命健康的關注和對于私人醫療信息的了解,患者往往更容易受騙受害。

(4)互聯網醫療糾紛問題

傳統醫療中醫療糾紛主要是醫療機構同患者之間的,而互聯網醫療的參與主體就不只是醫療機構和患者,還有醫師和線上服務提供平臺。醫療事故發生后該如何分配責任,是否同傳統醫療一般,由醫療機構承擔責任?當下醫療制度正經歷者巨大的變革創新,醫生的自由執業成為熱門話題。醫師在互聯網醫療中從事醫療服務是否能夠獨立承擔醫療責任的問題仍有待商榷?;ヂ摼W平臺是否如同傳統醫療中的醫療機構的角色,應當承擔主體責任?因外部技術原因導致的患者病理信息傳輸不同步、不清晰等問題,進而致使醫師對患者病情產生誤診誤判的情況應當如何分配醫療責任[3]。

互聯網醫療發展環境

(1)政策層面

從政策角度看,互聯網醫療仍處于拓展期。為實現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推動醫改進程,政府持續發布各項利好政策并落地實施,加速推進智慧醫療的建設以及互聯網醫療服務等醫療健康信息化的發展,以下為近年來的政策支持文件:

互聯網醫療

(2)經濟環境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伴隨著民眾收入的增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需求也在上升,醫療衛生消費支出也同步快速增長,互聯網醫療市場未來發展前景可觀。近十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增長呈逐步遞增的趨勢,年復合增長率在37%左右。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給互聯網醫療帶來發展轉折的重大機遇,將進一步催化發展高潮。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信息數據資源共享已是常態,共享經濟的興起也激發了大量資本對互聯網醫療的興趣。

互聯網醫療

(3)社會環境

醫療技術的進步使死亡率降低以及生育觀的改變導致生育率下降,加快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比將高達30%。老年人患病機率較高,在老齡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對于醫療資源剛性需求極速擴張。其次當下的實體醫療資源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健康需求,民眾不僅由線下單向的醫療行為轉變為線上雙向的診療行為,更利用高科技設備及平臺進行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方式?;ヂ摼W與醫療的結合,緩解了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彌補了醫療健康產業的空白[4]。

互聯網醫療

(4)技術環境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迅速,5G、區塊鏈、物聯網及AI等新興的高端技術也在不斷的突破和升級。應用平臺的多元化發展,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海量豐富的醫療數據為大數據的積累奠定基礎,人工智能整理分析打磨數據,5G的加速建設使實時數據傳輸變得高質高效,這些創新的技術無疑將推動大健康服務產業的模式變革??茖W技術與實體醫療資源優勢互補,有機融合不僅能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提高診療效率,提升就醫體驗,同時能構建一個以健康大數據為基礎,以慢性病預防為核心,以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為前提的全面、立體、連續的“互聯網+醫療”動態體系。

互聯網醫療發展現狀與規模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價值報告2021》[5]經過十余年的探索與發展,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生長為一個涵蓋各健康服務要素、集成各醫療服務領域的較為完整的生態。

首先,在線醫療已具備一定市場規模且增長勢頭正盛。根據沙利文咨詢數據顯示,疫情前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穩步增長,在2019年市場規模僅為230億元;疫情爆發后,互聯網醫療行業呈現井噴式增長,市場規模預計達到470億元,相較于去年增長104%。而據艾媒咨詢《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白皮書》更為樂觀的測算,2020年中國移動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達到544.7億元,預計2024年超過800億元。同時,在線醫療已經初步形成了用戶基礎,疫情催生的健康服務需求則正在釋放。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6]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網民規模高達2.39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453萬,占整體網民的23.7%。相應的,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已經有超過20%的中國醫生進入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在線醫療服務,7700余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相應的網上診療服務。而互聯網醫院作為一種開展線上問診的重要依托主體,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21年6月全國互聯網醫院已達160O余家。據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綜合醫院成為互聯網醫院建設的主體,占比近7成,此外??漆t院、中醫醫院也在加速布局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療

與此同時,“互聯網+”醫藥和醫保也獲得了長足發展。醫藥方面,根據《2020互聯網醫療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已發放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牌照992張,網上藥品交易服務趨于成熟。據藥鏈圈數據顯示,醫藥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在2020年已經超過18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0%?;ヂ摼W健康險則對基本醫療保障形成了重要的補充作用,如大病眾籌、網絡互助險等均為滿足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需求提供豐富的產品形式。據《2020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數據,互聯網健康險實現規模保費374.8億元,同比增長58.8%,成為增速最快的險種之一。

參考資料:

[1]任曉勇.我國互聯網醫療中患者隱私權保護的法律完善[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21.

[2]鄭佳萍.我國互聯網醫療的民法規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20.

[3]賴慧珍.互聯網醫療法律監管問題研究[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21.

[4]于嫣.互聯網醫療科技企業盈利模式研究——以衛寧健康為例[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21.

[5]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互聯網醫療價值報告2021(27頁).pdf

[6]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95頁).pdf

互聯網醫療研究報告:

健康界: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32頁).pdf

【研報】互聯網醫療行業深度:互聯網醫療行業分析框架-20200228[49頁].pdf

易觀分析:中國互聯網醫療盤點2021(27頁).pdf

Mob研究院:2021年互聯網醫療行業洞察(41頁).pdf

Fastdata極數:2020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報告(54頁).pdf

動脈橙:全球互聯網醫療保險價值趨勢報告(19頁).pdf

安永:中國互聯網醫療——曙光初現(26頁).pdf

【研報】互聯網醫療行業:醫療IT廠商的雙重機遇-20200315[31頁].pdf

動脈網&;蛋殼研究院:2021互聯網醫院報告(64頁).pdf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間
上一篇:消費金融
下一篇:開源軟件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