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工行業新材料產業深度之一:開啟大航天時代-221110(5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基礎化工行業新材料產業深度之一:開啟大航天時代-221110(57頁).pdf(5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材料產業深度之一:開啟大航天時代國海證券研究所產業研究報告2022年11月10日基礎化工1李永磊(證券分析師)S楊仁文(證券分析師)S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摘要摘要商業航天定位:與傳統航天形成優勢互補商業航天定位:與傳統航天形成優勢互補商業航天是以市場為主導,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動,可分為人造衛星、運輸火箭、載人航天、空間站和深空探測五個領域。人造衛星與運載火箭商業價值高,下游應用廣,市場化充分,是商業航天涉足的主要方向。當前我國商業航天定位于傳統航天的補充,聚焦于小載荷、低成本的靈活發射。與傳統航天相比,除活動主體不同外,在產
2、業鏈、價值鏈、資金鏈方面差異較大。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空間穩步提高,中國具備后發優勢全球商業航天市場空間穩步提高,中國具備后發優勢據SIA數據統計,2021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到了3864億美元,同比增長4%。其中,衛星產業規模占比72%,主要分為衛星服務、地面設備制造、衛星制造和發射服務四個板塊。衛星服務與地面設備制造板塊占衛星產業規模比例超九成,各自已形成千億級美元的市場規模。產業鏈上游的衛星制造和火箭發射板塊,受到星座組網的需求牽引,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2015年中國航天產業首次允許民營資本參與,出現了一大批民營航天企業。未來商業航天能否高速增長,取決于政策支持、資本投入和盈利閉環的商業模式
3、。國內國內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漸完善,“星箭”企業受到熱捧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漸完善,“星箭”企業受到熱捧商業航天產業鏈分為上游衛星研制,中游火箭發射服務與地面設備制造、下游的衛星應用與服務。當前各個板塊均培育了一定數量的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中國航天科技、科工集團)相互補充,形成了初步的產業生態?,F階段中國商業航天的投融資,主要集中在衛星制造和運載火箭兩大板塊,融資占比將近80%。從融資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天使輪到B輪之間,大量商業航天民營企業仍在發展的早期,處于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受到星座組網的牽引,衛星與火箭的需求大幅提高,給航天級新材料帶來了顯著增量受到星座組網的牽引,衛星與火箭的
4、需求大幅提高,給航天級新材料帶來了顯著增量超輕質合金(鋁合金、鋁鋰合金、鋁蜂窩夾層結構板)、耐高溫合金(鎢合金、鈦合金、鎳基合金)、碳纖維復合增強材料(CFRP)、聚酰亞胺(PI)薄膜、特種功能涂層、芳綸纖維、納米氣凝膠等,已廣泛應用于火箭結構與動力系統,衛星機械、熱控與電源系統,宇航服、火星探測器等。產業化漸行漸近,產業化漸行漸近,以下板塊企業或受益以下板塊企業或受益衛星制造商:銀河航天、微納星空、時空道宇等;火箭發射商: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原材料與零部件:天兵科技(推進劑與推進系統)、愛思達(結構設計)、馳宇空天(金屬陶瓷材料、渦噴發動機)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5、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融資金額不及預期風險;研制項目失敗風險;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風險;全球疫情風險;相關政策不確定性風險;技術進步的不確定性影響。VXbWkWlYdUnXmM3XlWoZ8OaO8OtRoOtRsQjMoPnMfQpOmN7NrRxPwMqMsMuOrQrP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
6、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商業航天:航天產業發展新引擎商業航天:航天產業發展新引擎商業航天是指以市場為主導,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動,并不限定主體,這也意味著無論國企或者民企,只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資源配置,都可以認為是商業航天活動。商業航天產業涵蓋了五大方向,主要包括:人造衛星、運輸火箭、載人航天、空間站和深空探測。人造衛星的商業價值高,應用領域廣,市場已有一定的成熟度。運載火箭作為運輸載體,搭載航天器入軌,有一定的成熟度??臻g站和深空探測,由于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技術限制,目前還是由政府主導,在商業領域暫無應用。類型人造衛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空間站環繞地球飛行并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常
7、應用于天氣預報、土地資源調查、衛星導航等將航天器推向太空的運輸載具,包括火箭研制、遠程測控、航天器發射保險幫助人類研究太陽系以及宇宙的起源、演變與現狀,如行星探測、太空采礦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如太空居住、太空城市幫助人類完成太空往返的載體,如低軌道載人飛船、太空旅游核心技術:較成熟商業價值:應用領域廣,商業價值高核心技術:尚未成熟商業價值:未來商業前景廣闊描述商業價值圖表:商業航天產業分類圖表:商業航天產業分類資料來源:國內外商業航天發展態勢解析及前景展望、致知商業航天、頭豹研究院、新華社、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
8、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全球商業航天:明確定位,與傳統航天優勢互補全球商業航天:明確定位,與傳統航天優勢互補商業航天商業航天傳統航天傳統航天目的盈利國家任務、科研、探索主體無特定限制國營航天集團產業鏈 高度專業分工,重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價值創造 專業分工促使技術迭代,提升產品競爭力 充分競爭機制,對客戶快速響應,研發周期短 航天集團承接國家各項任務,承擔產業鏈大部分環節工作,在國家基礎工業薄弱時期可保障進度與質量 研發周期長,技術迭代慢,缺乏競爭機制,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按價值鏈自動調節產業鏈,根據市場價值和用戶需求動態調整企業策略,包括企業定位、客戶確定、技術路徑等 受市場
9、影響小,大多采用指令性計劃生產,難以用市場經濟手段調節資金鏈 資金來源廣,靈活性高,融資手段豐富,產業鏈各個環節都能融資 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前期需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保障研發和運營持續投入 資金來源單一,主要以政府和軍方為主,較為穩定 ??顚S?,短期項目研制費用無法用于長期技術改進,制約技術提升我國民營商業航天發展不到10年,而傳統航天經歷了60多年的探索,短期內在經費穩定性、技術積累、人才儲備上無法相比較。當前商業航天還是定位于傳統航天的補充,聚焦在低成本的靈活發射。商業航天企業需要面臨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在技術上找對路徑,提升產品可靠性、降低成本;在生產模式上實現批量化,做到對客戶快速響應,才能
10、取得商業成功。圖表:商業航天與傳統航天對比圖表:商業航天與傳統航天對比資料來源:致知商業航天、衛星與網絡、鈦禾產業觀察、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6商業航天:競爭主體多元化,民營“生力軍”大幅入場商業航天:競爭主體多元化,民營“生力軍”大幅入場 1980-1989 美歐主導商業發射美國:20世紀60年代由于德爾塔、宇宙神火箭的技術積累,80年代初壟斷了商業發射市場;之后NASA主導研制航天飛機,導致運載火箭進展停滯。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后,宣布退出商業發射歐洲:由于美國退出,80年代末歐洲阿里安火箭獲得絕大部分商業訂
11、單 1990-2007 美歐俄三足鼎力,中日印參與競爭美國:1989年開始重新將德爾塔、宇宙神、大力神火箭推向商業發射市場,奪回部分市場份額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將冷戰時期過剩的導彈改制為火箭,進入商業發射市場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成立長城工業總公司,并于1990年完成首次國外客戶商業衛星發射,正式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2008-至今 新玩家強勢崛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奧巴馬政府為削減預算,在2010年宣布以私營企業為主力發展低軌航天。以SpaceX為代表的私營企業,憑借“低成本、快速響應”的優勢,將商業航天引入快車道2015年中國政府首次允許民營資本進入航天產業,標志著國內
12、民營商業航天的起步25109712116757247815181353446123242458121917134318189981491415138158127158109812812711141214111032232441111111499132841110285679141289121513161388591111112221332330102030405060美國歐洲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圖表:各國商業火箭發射次數圖表:各國商業火箭發射次數資料來源:Claude Lafluer、Wikipedia、澎湃新聞、觀研報告網、人民日報、虎嗅網、國海證券研究所發展規律總結(以美國為例):自頂向下設
13、計,自底向上生長自頂向下設計,自底向上生長 政策為源政策為源政府的導向對于航天產業非常重要,如美蘇太空競爭、航天飛機研發、NASA火箭發射服務商業化,無一不影響商業航天產業的大方向 機構扶持機構扶持NASA逐步退出商業航天領域,積極培育和扶持民營航天企業,包括訂單投喂、技術合作、供應鏈等方面。發展模式改變發展模式改變傳統航天更關注成功率,然而商業航天在追求盈利的過程中,面對失敗更有寬容度,這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內驅力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7全球航天產業:全球航天產業:2021年規模達到年規模達到3864億美元,衛星產業占比七成億美
14、元,衛星產業占比七成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到了3864億美元,同比增長4%。除去政府采購與載人航天項目,衛星產業規模2794億美元,同比增長3.3%,占航天產業總規模的72%。SIA將衛星產業劃分成四大板塊:衛星服務、地面設備制造、衛星制造和發射服務。2021年各板塊規模為衛星服務:1180億美元,同比小幅增長0.2%地面設備制造:1420億美元,同比增長5%衛星制造: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2.3%發射服務:57億美元,同比增長7.5%受到星座組網的需求牽引,衛星制造具有較大市場空間,制造成本會隨著衛星的規?;慨a而逐漸降低,形成低成本的衛星
15、制造能力。衛星產業的快速增長給火箭發射服務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當前運載火箭運力還遠遠無法滿足發射的需求,這兩個板塊都有明顯的增長空間。42.2%50.8%4.9%2.0%衛星服務衛星服務地面設備制造地面設備制造衛星制造衛星制造發射服務發射服務圖表:圖表:2021年全球衛星產業板塊構成年全球衛星產業板塊構成資料來源: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864264471374382788810551217144416081681177420922309246625482605268627742710 2706
16、27940.3%10.7%4.2%11.3%7.4%18.8%15.4%18.7%11.4%4.5%5.5%17.9%10.4%6.8%3.3%2.2%3.1%3.3%-2.3%-0.1%3.2%-5%5%15%25%35%45%55%65%75%85%9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衛星產業規模(億美元)增長率全球商業航天: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全球商業航天:處
17、于快速增長階段商業航天產業受下游需求影響較大,尤其與衛星產業相關,是商業航天收入的主要來源,可作為商業航天產業景氣與否的觀測指標。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數據,全球衛星產業規模在2010年前保持高速增長,10年間復合增長率10.1%。2011年后增速有所放緩,截至2021年,10年間復合增長率為4.6%。+10.1%+4.6%圖表:全球衛星產業規模圖表:全球衛星產業規模資料來源:國內外商業航天發展態勢解析及前景展望、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9營收結構:地面設備和衛星服務營收各超千億美元營收結構
18、:地面設備和衛星服務營收各超千億美元商業航天業務領域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基礎設施業務,二是衛星服務業務。就總營收而言,兩類業務各占半壁江山,各自的年收入規模在1000億-1500億美元左右?;A設施業務類包括:地面站和設備、衛星制造、商業發射三大主體業務,保險費、研發專利收入、商業載人飛行等衍生業務;衛星服務業務類包括:視頻、定位導航與授時、衛星通信、音頻廣播、對地觀測等五大業務。各板塊營收呈現以下規律:1)地面設施設備的收入高于非地面。2)越接近終端用戶和普通民眾的業務收入越高??偨Y得出,隨著普通消費者(To C)滲透率的提高,營收的規模效益會愈發明顯,能直接體現商業航天的價值。圖表:商業
19、航天各業務營收規模圖表:商業航天各業務營收規模 地面站和設備:用于衛星測控運營的基礎設施,由政府、商業公司等委托地面系統廠商建設運營 衛星服務:視頻、導航與授時、通信、音頻廣播,向衛星服務使用者(政府、企業、個人)收費 商業發射:發射運載火箭把航天器送上外太空軌道,客戶主要為衛星制造商商和運營商 對地觀測:快速、持續觀察地球表面信息,由于涉及到國防安全,客戶主要為政府與國防部門 保險費:發射失敗時向保險公司索賠 研發專利收入:非專利權人使用專利時支付 載人航天飛行:針對高凈值客戶千億美元百億美元數十億美元數億美元 衛星制造:由政府、企業委托制造或者自主研制運營(如SpaceX),由于星座組網需
20、求增加,衛星制造產業未來會高速發展資料來源:中國航天報、搜狐網、未來智庫、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0中國商業航天:“政策中國商業航天:“政策+資本”雙驅動,商業模式亟待革新資本”雙驅動,商業模式亟待革新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中國航天產業從之前由國家主導(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首次向民營資本打開了大門。民營企業可以在商業模式創新、先進技術應用、降本增效等方面占得先機,有效地與國營集團形成互補。近年來商業航天發展迅速:2016年“麗水一號”遙感衛星是中國首個全民營遙感衛星。2018年成功發射入軌的“嘉定一號
21、”是我國首顆由民營企業獨立自主研發及制造的高性能微納衛星。2020年銀河航天成功發射5G互聯網衛星入軌,拉開中國衛星互聯網發展序幕。2021年時空道宇采購多發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宣布將完成“低軌未來出行星座”的組網。雖然商業航天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我們認為中國商業航天未來會迎來高速增長,這其中離不開政策支持、資本投入以及能夠盈利閉環的商業模式。2015年2016年2017-2019年2020年2021年 7月中國政府核準的第一個民用商業遙感衛星“北京二號”在印度發射 10月由長光衛星自主研制“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 2018年“嘉定一號”商業通信衛星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入軌 2019年7
22、月中國民營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并高精度入軌 我國首個全民營商業衛星公司制造的“麗水一號”遙感衛星成功入軌 武漢搭建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銀河航天成功發射5G互聯網衛星入軌 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 由時空道宇研制的首顆試產星下線,將為其批量化制造衛星“低軌未來出行星座”的組網提供全方位支持圖表:圖表:2015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展里程碑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展里程碑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虎嗅網、觀察者網、中國日報、36氪、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1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發布時間發布時間政策名稱政策名稱主要內容
23、主要內容2015年10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由政府單一主導轉向政府主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2016年11月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商業航天發展新模式,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多種模式鼓勵社會和國際商業投資建設商業衛星和技術試驗衛星,完善空間信息走廊。2019年2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鼓勵外商投資商業航天產業的上下游各領域,包括: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開發生產,運載火箭地面測試設備、運載火箭力學及環境實驗設備,民用衛星設計與制造,民用衛星有效載荷制造,
24、民用衛星零部件制造,星上產品檢測設備制造,衛星通信系統設備制造,民用衛星應用技術等2019年6月關于促進商業運載火箭規范有序發展的通知引導商業航天規范有序發展,促進商業運載火箭技術創新2020年5月關于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延伸商業航天發展,延伸航天產業鏈條,擴展通訊、導航、遙感衛星應用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推動航空航天等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2022年1月2021年中國的航天擴大政府采購商業航天產品和服務范圍,推動重
25、大科研設施設備向商業航天企業開放共享,支持商業航天企業參與航天重大工程項目研制,建立航天活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確保商業航天企業有序進入退出、公平參與競爭中國政府出臺各類利好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通過市場化手段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優化市場準入環境,助推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圖表:圖表:2015年以來我國發布的商業航天相關政策年以來我國發布的商業航天相關政策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國防科工局、國務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2社會資本投入社會資本投入2011-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341起,披露融
26、資金額243.1億元。從融資數量看:融資事件從2015年起開始翻倍,從15上升至29起;2016-2017年實現第二次跳躍,達到45、46起,2018年62起,達到頂峰;2019-2020年出現回落,但仍保持在40起以上;2021年商業航天項目融資事件共35起,有小幅下滑趨勢。從融資金額看:2020年融資金額接近百億元,達到歷史峰值。2021年為64.5億元,高于2018、2019年。我們認為,融資金額的下降有以下原因:2020年資本對商業航天企業投資“過熱”,資本消化不足;受宏觀環境不景氣影響,機構投資趨于理性。28315294546625442350000.20.64.216.831.52
27、5.997.664.502040608010012001020304050607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融資事件(起)融資金額(億元)圖表:圖表:2011-2021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情況年我國商業航天賽道融資情況資料來源:企查查、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3商業模式:主要圍繞衛星服務展開商業模式:主要圍繞衛星服務展開當前商業模式主要圍繞衛星運營與服務展開,通過衛星運營為地面上的終端用戶提供多種增值服務來實現商業價值。最終盈利的驅動來源于下游服務對于用戶的滲
28、透率和形式的多元化,中上游企業當前仍依靠傳統制造業的“下單生產”模式運行。商業航天產業結構較為復雜,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的相關企業分別為: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商、衛星制造商、火箭制造與發射商、地面設備制造商、衛星運營與服務商、終端消費者,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就是讓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實現盈利。衛星制造商衛星制造商 總體設計與集成商 分系統配套生產商 載荷配套生產商衛星運營與服務商衛星運營與服務商 通信:電視廣播、點對點通信服務 遙感:出售遙感衛星數據、分析結果 導航:定位、車輛調度、高精度測量終端用戶終端用戶 政府 個人 高校 企業原材料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 金屬、結構材料、復合材料、固/液推進
29、劑等零部件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 芯片、面板、電源、傳感器等火箭制造與發射商火箭制造與發射商 火箭研制 衛星搭載與發射地面設備制造商地面設備制造商 發射設施 測控設施 技術保障設施圖表:商業航天產業鏈相關企業圖表:商業航天產業鏈相關企業商業模式豐富傳統制造業模式 除了上述應用場景以外,未來的低軌道衛星組網可以實現全球范圍的通信與定位功能,有望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與地面運營商合作收取分成,開發“有地用地,無地用天”雙模式通信 對衛星通訊的芯片和終端設備收取授權費,當前高端旗艦系列手機(iphone14、華為Mate50)已搭載衛星緊急通訊功能 擴大衛星數據在大眾市場的應用場景,比如通過導航數據分析駕駛
30、習慣,與保險行業對接,實現精準銷售資料來源:產業鏈視角的世界航天發展期間概況分析、X集團商業航天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時代周報、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4商業模式:挖掘航天發射的潛在價值商業模式:挖掘航天發射的潛在價值除去下游衛星服務外,中游的航天發射也具有很高的潛在商業價值。傳統的航天發射由于是體制內主導,僅作為一次普通的發射任務被執行,但實際上圍繞航天發射,可以開發出豐富的盈利模式。圍繞商業航天發射服務,能夠集媒體直播、廣告服務、大型活動、旅游產業、科普教育于一體,形成多個產業的融合。既可通過收取授權費、廣告費、冠名費
31、的形式,也可考慮跟各參與企業提取分成,進行更深度的價值挖掘。航天發射參觀授權旅游授權費客戶流量大型活動周邊景點科普教育保險公司商業保險保費個人保險傳統媒體贊助商廣告收益冠名權授權費直播授權網絡直播網絡媒體廣告服務圖表:商業航天發射商業模式圖表:商業航天發射商業模式資料來源:X集團商業航天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5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
32、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6產業鏈:生態逐漸完善,地面設備與衛星應用商業化領先產業鏈:生態逐漸完善,地面設備與衛星應用商業化領先中國商業航天已逐步建立產業生態,在衛星制造、火箭研制和發射、地面測控、衛星服務等產業均培育了一定數量的企業。據SIA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衛星產業各板塊中,地面設備制造與衛星運營與服務市場規模占比達到93%,率先實現商業化。我國產業鏈上游衛星和火箭的研制,尚處于起步階段,現階段是社會資本關注的熱點。航天器研制航天發射及服務金屬材料特種功能材料復合材料動力推進劑芯片面板傳感器原材料與零部件航天器研制 人造衛星 探測器 貨
33、運飛船 載人飛船 空間站航天發射及服務 運載火箭 發射場地 發射服務 航天保險地面設備制造 地面站 導航設備 電視/廣播/寬帶終端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太空采礦太空旅行火星移民傳統應用新興應用衛星運營與服務衛星入軌交付使用圖表:商業航天圖表:商業航天產業鏈鏈資料來源:艾媒咨詢、艾瑞咨詢、每日經濟新聞、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7板塊競爭:國營企業為主力,民營企業發展迅速板塊競爭:國營企業為主力,民營企業發展迅速航天器研制航天發射及服務衛星運營與服務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衛星制造下游應用圖表:商業航天產業各板塊主要企業圖表:商
34、業航天產業各板塊主要企業資料來源:艾媒咨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8融資熱點:圍繞“星融資熱點:圍繞“星+箭”研發制造的初創型企業箭”研發制造的初創型企業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投融資,主要集中在衛星制造和運載火箭兩大板塊。從各輪次的融資分布來看,主要以早期輪次為主,集中在天使輪到B輪之間,說明目前大量商業航天民營企業仍在發展的早期,處于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圖表:圖表: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部分企業融資情況年中國商業航天部分企業融資情況融資日期融資日期企業名稱企業名稱融資輪次與金額融資輪次與金額投資方投資方202
35、1-12-12火箭派天使+輪,數千萬人民幣海南千億基金、蘇州國發創投、上?;痂D2021-11-20國星宇航B輪,3.55億人民幣恒健控股、東方富海、東莞金控、青創伯樂等2021-10-08航天馭星A+輪,2億人民幣東方證券、峰谷資本、天大海棠基金、元航資本、嘉銘浩春、明勢資本2021-08-09凌空天行A輪,3億人民幣經緯中國、上海國盛集團領投,武岳峰資本、廈門斐昱螢航跟投2021-06-09東方空間天使輪,4億人民幣經緯中國、紅杉中國領投,聯想之星、三一重工、天府三江資本、真格基金跟投2021-05-25海格北斗股權融資,7826.27萬人民幣海格通信2021-04-01航升衛星Pre-B輪
36、,3000萬人民幣漳州新興產業基金2021-01-05中國衛通并購,241.9萬港元華泰瑞銀圖表:部分投資機構圖表:部分投資機構資料來源:企查查、艾媒咨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19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0人造衛星:衛星分類(人造衛星:衛星分類(1/2)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
37、發展最快的航天器,發射數量約占航天器發射總數的90%以上。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軌衛星共有4852顆,美國2944顆,中國499顆,俄羅斯169顆。按重量可劃分為大衛星、小衛星、微小衛星、微衛星、納衛星、皮衛星還有飛衛星,當前商業航天多采用小衛星和微納衛星。衛星類型衛星類型重量范圍(重量范圍(kg)大衛星1000小衛星500-1000微小衛星100-500微衛星10-100納衛星1-10皮衛星0.1-1飛衛星0.1圖表:人造衛星分類(按重量)圖表:人造衛星分類(按重量)大衛星研制周期約為7-8年,而小衛星的研制周期通常低于兩年研制周期短研制周期短小衛星即可由小型運載火箭單獨發射,也可多顆衛星
38、集中搭載中大型運載火箭升空小衛星成本約為3000萬元,且使用壽命長,可達10年以上小衛星可應用于通信、導航、遙感等多個領域發射方式靈活發射方式靈活成本低成本低應用范圍廣應用范圍廣資料來源:36氪、搜狐網、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小衛星應用于商業航天的優勢圖表:小衛星應用于商業航天的優勢資料來源:艾媒咨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1人造衛星:衛星分類(人造衛星:衛星分類(2/2)按用途分類,人造衛星可分為科學衛星、技術衛星和應用衛星。其中應用衛星供地面實際業務應用,變現能力強,所具備的商業價值高。應用衛星主要分為通信衛星、導航衛
39、星、遙感衛星三類。應用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通過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與地面站通信,可以傳輸電話、傳真和數據等代表:中星系列、星鏈計劃通過從衛星連續發射無線電信號,為地面、海洋、空中和太空用戶提供導航定位服務代表:美國GPS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中國北斗系統利用衛星平臺搭載的遙感器,接收來自目標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接收并記錄含有信息的遙感數據,再傳回至地面站進行數據處理和解譯代表:高分系列、風云系列圖表:應用衛星分類圖表:應用衛星分類資料來源:致知商業航天、頭豹研究院、揚子晚報、觀察者網、中國測繪學會、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
40、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2人造衛星:組成結構(人造衛星:組成結構(1/2)不論是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或是遙感衛星,基本結構都由以下部分組成:機械結構、推進系統、熱控結構、電源結構、測運控系統、姿控系統、天線系統、載荷系統。機械結構主要作用是連接衛星與發射器,并支撐衛星所攜帶的電子設備,同時還可以抵御太空的高能輻射、微小隕石撞擊。材料由早期的鋁合金、鋁鎂合金發展到目前的蜂窩夾層結構板,由碳纖維增強樹脂材料(CRFP)與鋁蜂窩芯復合而成,未來基于3D打印技術的金屬粉末材料也將逐步應用到衛星機械結構上。推進系統提供推力改變衛星的運行速度,幫助衛星執行相關的機動
41、操作,同時還需修正和保持軌道方向。主要包括貯箱、推力器、自鎖閥、壓力傳感器、過濾器、加注/排放閥和管路連接件。根據燃料種類的不同,可以將推進系統分為3類:固體燃料推進、液體燃料推進、電推進。熱控系統蜂窩夾層結構板衛星上不同的設備具有不同工作溫度范圍,由于太空溫度變化極端,所以需要熱控系統確保各個系統在安全工作溫度范圍內工作。通常以被動熱控技術(涂層、隔熱材料)為主,主動熱控技術(電加熱恒溫、機械制冷)為輔。安全保護軌道定位姿控系統由于衛星是在失重的環境下飛行,高速運動的塵埃、微流星體都會對其飛行姿態產生影響,姿態控制系統需要通過自旋穩定和三軸穩定來保持衛星的特定姿態,目前衛星大多采用三軸穩定,
42、本身不旋轉,能適應絕大多數衛星應用。圖表:人造衛星組成結構圖表:人造衛星組成結構資料來源:銀行航天漫游指南一顆衛星的組成、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3人造衛星:組成結構(人造衛星:組成結構(2/2)測運控系統通過天線發送下行信號和接收上行信號,把衛星上的設備工作狀況傳輸給地面上的衛星測控站,再接收并執行地面測控站發來的指令信號,調整衛星的運行速度、角度、位置等。天線系統用來傳播無線電信號的載體,使得地面測控站可以實時獲取衛星的在軌信息。相比于其他系統首要任務是保障衛星正常工作,載荷系統則是專用系統,衛星通過載荷系統才能實現特
43、定的功能,比如遙感、通信、導航等??刂票U想娫聪到y利用太陽能電池陣列,收集太陽能將其轉化為電能,分配給衛星的其他子系統使用。常用的柔性太陽翼由于基板厚度小,容易折疊收攏,單位重量輕,可大幅降低衛星發射成本。載荷系統太陽翼展開示意圖哈勃望遠鏡柔性太陽翼結構圖測運控系統示意圖資料來源:銀行航天漫游指南一顆衛星的組成、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人造衛星組成結構圖表:人造衛星組成結構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4人造衛星:研制現狀人造衛星:研制現狀651582523215010203040506070航天科技集團 中科院微小衛星長光衛星時空道宇香港航天科
44、技和德宇航埃依斯航天天儀研究院其他我國衛星總裝與相關元器件的制造主要是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衛星等代表的國營企業完成,需按照宇航級標準生產制造,導致研制周期長、生產成本高。2021年我國發射衛星117顆,其中商業衛星36顆,截至2021年底共計在軌衛星499顆。截至2019年,我國發布的星座計劃達到20多項,預期單星制造成本為429萬美元,而馬斯克表示星鏈的單顆衛星成本可以低于50萬美元,成本差距較大,因此更加需要民營企業參與商業航天產業,發揮其效率優勢,重塑產業生態。當前衛星研制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如長光衛星、微納星空、時空道宇、銀河航天等,率先做到了商業衛星的批量制造與成
45、本控制。其他:國電高科、航天方舟、微納星空、國星宇航、耕宇牧星、航升衛星、利正衛星、起源太空、季華實驗室、各大高校(中國航天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臺灣海洋大學、中國臺灣中央大學)圖表:圖表:2021年中國航天器發射情況年中國航天器發射情況資料來源: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USC衛星數據庫、未來智庫、央視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5衛星研制企業進展衛星研制企業進展當前在衛星研制領域企業進展非常迅速,如長光衛星、微納星空、時空道宇、銀河航天等,率先做到了商業衛星的批量制造與成本控制。成立
46、于2018年,是吉利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新企業,2022年6月時空道宇成功實現“一箭九星”,均按計劃進入了預定軌道 公司規劃三年內發射72顆低軌小衛星,建設“吉利未來出行星座”,提供厘米級高精度定位,汽車和自動駕駛導航是首要應用 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微納衛星研發商,聚焦低軌寬帶通信衛星領域 2020年試驗荷載“玉泉一號”首次發射升空,2022年實現02批衛星升空(6顆)通過核心元器件自研有效降低成本,涉及元器件近4000種,國產化率達90%,其中關鍵元器件、核心部件實現全部國產 長光衛星成立于2014年,是我國第一家國資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2015年自主研制“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開創了我國商
47、業應用的先河,目前已成功發射70顆“吉林一號”衛星,建成了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 目前公司具備年產超過100顆衛星的能力,逐步形成以衛星研發與生產為核心的全產業鏈 成立于2017年,主要從事微納衛星系統的研發制造服務,自主研發微納衛星平臺和核心部組件 2022年2月“一箭五星”發射成功后,同年8月9日再次將“平安3號衛星”、“泰景一號02衛星”送入軌道,自成立以來衛星發射數量共計達到十六顆 按照公司規劃,在2022年剩余時間內,還將安排1-2次衛星發射任務圖表:我國衛星研制領域新興企業圖表:我國衛星研制領域新興企業資料來源:長光衛星官網、銀河航天官網、微納星空官網、時空道宇官網、時空道宇微
48、信公眾號、吉林日報、齊魯晚報、中央電視臺、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6運載火箭:追求極致輕量化與耐候性運載火箭:追求極致輕量化與耐候性圖表:長征六號運載箭體結構圖表:長征六號運載箭體結構運載火箭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包括結構系統(又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和電控系統,其中結構系統對新材料和工藝要求較高。貯箱用來儲藏燃料與氧化劑,常用鋁鎂合金、鋁銅合金、鋁鋰合金、碳纖維增強聚合物(CFRP)整流罩用于保護衛星和其他儀器設備,常用玻璃鋼、泡沫夾層、鋁蜂窩夾層、鋁合金等?;鸺鈿び纸小懊善ぁ?,最薄壁厚1.2-2mm,常使用鋁鎂合金、鋁
49、鋰合金、碳纖維增強聚合物(CFRP)、鈦合金、不銹鋼等火箭點火時會產生2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發動機噴管、燃燒室、閥門需采用鎢合金、鈮合金、鎳基合金、鈦合金等耐高溫合金材料資料來源:中國航天報、人民日報、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7運載火箭:追求極致輕量化與耐候性運載火箭:追求極致輕量化與耐候性發動機是使用涂層最多的部位,一臺發動機10000多個零部件中,1/3以上部件需要用到特種功能涂層,主要包括熱障涂層:采用耐高溫隔熱的陶瓷材料以涂層的方式與金屬相復合,從而降低高溫環境下金屬表面溫度。耐磨涂層:WC-
50、Co涂層、CoMoCrSi涂層,Al2O3-SiO2涂層、TiN涂層。封嚴涂層:加強發動機氣路密封性,通常由金屬(鎳、鈷、銅、鋁等及其合金)與固態潤滑劑(石墨、聚苯酯、硅藻土)復合形成。防冰涂層:解決發動機在低溫下結冰的問題,由含氟聚合物(PTFE、氟化聚乙烯、氟碳蠟)與樹脂復合而成。圖表:運載火箭發動機涂層圖表:運載火箭發動機涂層資料來源:中國粉體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8動力系統:載荷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動力系統:載荷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運載火箭動力系統的核心是發動機,發動機直接影響到推力和有效負載的大小,
51、相當于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燃料可分為液態燃料和固態燃料。液態燃料火箭液態燃料火箭固態燃料火箭固態燃料火箭成分燃料:煤油、液氫、液體甲烷、偏二甲肼等氧化劑:四氧化二氮、液氧、過氧化氫等金屬燃料(鋁、氫、碳、鈹、硼、鎂)、氧化劑(過氯酸銨、硝酸銨)、粘合劑(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丁二烯)、固化劑、增塑劑儲存周期1天-1周固體藥柱,不揮發,可保存數年發動機由推力室、渦輪泵、點燃器、閥門、總裝管路組成由燃燒室、噴管、點火裝置組成箭體結構結構復雜,燃料與氧化劑需分別貯存,工作時由輸送系統送入燃燒室結構簡單,燃料貯存在燃燒室內,無需貯箱和輸送系統運載能力載荷高,大火箭居多載荷低,小火箭居多可控性可通過閥門
52、開關調節燃料速度一旦點燃就無法控制圖表:運載火箭動力系統圖表:運載火箭動力系統資料來源:智研咨詢、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液態與固態燃料比較圖表:液態與固態燃料比較資料來源:科普中國網、中國化工報、國海證券研究所液體燃料液體氧化劑渦輪泵燃燒室固態燃料與氧化劑燃燒室點火裝置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29固液之爭:關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固液之爭:關于技術路線的選擇技術路線固體火箭液體火箭不可回收可回收液氧/煤油液氧/甲烷 載荷小,無法“一箭多星”不可回收復用,降本空間小 不可回收復用,降本空間小 運力范圍與長二丙、長三甲、長七系列重疊,無法形成差異化
53、經濟便宜,性價比高 技術較為成熟,SpaceX的獵鷹1號與9號均為該路線 煤油含碳量高,會導致發動機積碳嚴重,使用壽命縮短 真空比沖365s,高于液氧煤油 無積碳問題,存儲條件比液氫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液氧/液氫 真空*比沖高達457s 液氫沸點為-252,不易保溫 液氫密度小,需要更大的貯箱容量民營企業由于初期資金有限,用小型固體火箭來作為入門級業務具有合理性,但這并不應當成為最終的目標。我們認為用小型火箭來證明自己的發射能力和可靠性,爭取資本的支持來開發大運力重型液體可回收火箭,進入主流市場才是正確的考慮。*比沖為消耗每單位推進劑可以提供的沖量大小,比沖越大,火箭發動機的排氣效率越高,推動
54、性能越強圖表:運載火箭主流動力系統技術路徑的比較圖表:運載火箭主流動力系統技術路徑的比較資料來源:界面新聞、雷遞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0SpaceX:穩坐“鏈主”地位,引領商業航天革命:穩坐“鏈主”地位,引領商業航天革命提到運載火箭,就一定繞不過SpaceX公司。SpaceX由Elon Musk在2002年6月建立,主要覆蓋運載火箭研制、衛星通信、載人往返旅行、深空探測等領域。在運載火箭業務中,SpaceX開發了獵鷹系列運載火箭(獵鷹1號、獵鷹9號、獵鷹重型)、龍飛船、星艦,以及“梅林”、“猛禽”火箭發動機。2021
55、年美國完成51次火箭發射任務,其中SpaceX作為主力軍發射32次,占總發射次數的63%。成立時間2002年6月市值1250億美元融資輪次E輪及以后總部地址美國加利福尼亞獵鷹9號 LEO載荷:22.8噸 GTO載荷:8.3噸 火星載荷:4.02噸發動機:“梅林”推進劑:液氧煤油 海平面推力:87噸配備9臺梅林-1D發動機獵鷹重型 LEO載荷:63.8噸 GTO載荷:26.7噸 火星載荷:16.8噸發動機:“梅林”推進劑:液氧煤油 海平面推力:87噸配備27臺梅林-1D發動機 LEO載荷:100-150噸 海平面推力:7590噸發動機:二代“猛禽”推進劑:液氧甲烷 海平面推力:230噸配備33臺
56、猛禽發動機星艦SN15圖表:圖表:SpaceX介紹介紹資料來源:SpaceX官網、賽迪智庫、投資界、海投全球、網易科技、鳳凰科技、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1SpaceX:率先實現火箭垂直回收:率先實現火箭垂直回收獵鷹9號火箭的成本占總成本的80%,如果能回收重復利用,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同時也能增加發射的頻次,提高商業競爭力。SpaceX目前已實現一級火箭與整流罩垂直回收,其技術路徑為前場回收。前場回收是指子級/助推器飛行結束分離后繼續向前飛行,通過調整姿態、反向制動、再點火等操作,飛向海上回收駁船或陸上回收場。2019年S
57、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正式商業運載,并成功實現兩枚助推器與芯級火箭的回收,成本可降至每公斤1500美元。主流火箭每公斤成本:獵鷹9號:約3000美元獵鷹重型:約1500美元長征三號乙:約6400美元圖表:圖表:SpaceX火箭回收技術路徑火箭回收技術路徑資料來源:國外運載火箭發射技術創新發展路徑分析、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全球主流火箭成本對比圖表:全球主流火箭成本對比資料來源:Visual Capitalist官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2國內發射現狀:國營集團為主,民營企業進展迅速國內發射現狀:國營集團為主,民營企業進
58、展迅速我國運載火箭制造企業有兩類:一類是以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為首的國營企業,另一類是藍箭航天、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為代表的民營火箭公司。隨著衛星產業的規?;鲩L,傳統國營企業發射成本高,頻次低,無法充分滿足發射需求,需要更簡單、廉價、靈活的民營商業航天補充。2015-2021年,中國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次數共計84次,其中國營企業承擔發射任務77次,占比為92%,是我國商業發射的主力軍。民營企業發展十分迅速,星際榮耀實現了國內民營火箭首次發射入軌,星河動力連續三次發射入軌成功,目前保持100%的成功率,創造了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的新紀錄。發射時間發射時間研制企業研制企業火箭型號火箭型號結果結果2
59、018-10-27藍箭航天朱雀一號失敗2019-03-27零壹空間OS-M運載火箭失敗2019-07-25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成功成功2020-11-07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成功成功2021-02-01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失敗2021-08-03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失敗2021-12-07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遙二成功成功2022-05-13星際榮耀雙曲線一號失敗2022-08-09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遙三成功成功圖表:我國民營企業商業發射情況圖表:我國民營企業商業發射情況圖表:圖表:2015-2021年國內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次數年國內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次數資料來源:2021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報告、新華社、人
60、民日報、界面新聞、國海證券研究所77321101020304050607080國營企業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空間零壹空間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3國內產業環境:邁向商業化,進一步降低成本國內產業環境:邁向商業化,進一步降低成本根據艾瑞研究院統計,在液體火箭制造測試鏈中,以“有限公司”形式存在的僅占30%,且大多是中國航天集團的子公司,本身市場化存在問題。當前國內商業航天核心部件主要是依托體制內研究所和航天集團子公司供應,研制模式和供應鏈還未實現完全商業化。這會導致兩個弊端:一是體制內的核心部件成本定價普遍較高,二是會優先供應傳統航天,不符
61、合商業航天低成本、大批量的訴求。在可回收液體火箭技術路徑已被SpaceX驗證降本有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針對國內現狀,我們認為關鍵點之一在于布局配套供應鏈產業,降低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實現全制造鏈商業化。伺服電機北京精密機電控制設備研究所南京晨光研究所等液體發動機測試西安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北京動力試驗技術研究所慣組北京航天控制儀器研究所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北京自動化控制設備研究所等箭體結構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天津愛思達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衡科技有限公司等火箭總裝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西安航天化學動力
62、廠成都長征機械廠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等液體火箭貯箱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成都長征機械廠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有限公司上海航天精密機械研究所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等箭載計算機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北京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上海航天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等圖表:液體火箭上游制造測試鏈格局圖表:液體火箭上游制造測試鏈格局資料來源:艾瑞咨詢、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4航天科技集團:國之重器,民族脊梁航天科技集團:國之重器,民族脊梁中國航天系統有兩大主要單位: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兩者均源于19
63、56年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先后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演變,于1999年7月拆分成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承載并組織了許多戰略項目的研制,包括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嫦娥探月工程、中國空間站、北斗導航衛星、火星探測工程,無不代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頂尖水平。圖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圖譜圖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圖譜資料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星球研究所、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5藍箭航天:聚焦于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技術藍箭航天:聚焦于
64、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技術藍箭航天于2015年6月成立,2018年10月首發固體火箭“朱雀一號”入軌失敗后,沒有繼續從事固體火箭的研究,全力投入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的研發之中,技術路徑較為革新,研制難度和風險較大?!爸烊付枴笔装l時間從2020年推遲至今,預計在2022年下半年。成立時間2015年6月融資輪次C+輪融資額1.5億人民幣所在地中國北京天鵲TQ-12發動機 推進劑:液氧甲烷 真空推力:80噸 海平面推力:67噸 真空比沖:350秒 可重復使用朱雀一號 LEO載荷:0.3噸 SSO載荷:0.2噸 火箭級數:3級固體 火箭總長:19米 火箭直徑:1.3米 起飛推力:45噸發動機
65、:固態 推進劑:丁羧四組元首飛:2018.10/失敗朱雀二號 LEO載荷:6噸 SSO載荷:4噸 火箭級數:2級液體 火箭總長:49.5米 火箭直徑:3.35米 起飛推力:268噸一級發動機:天鵲(TQ-12)推進劑:液氧甲烷 4臺天鵲TQ-12發動機首飛:2022年下半年圖表:“朱雀一號”首發未能入軌圖表:“朱雀一號”首發未能入軌資料來源:藍箭航天官網、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藍箭航天介紹圖表:藍箭航天介紹資料來源:藍箭航天官網、企查查、中國日報、大公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6星際榮耀:中國航天史首個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公
66、司星際榮耀:中國航天史首個成功入軌的民營火箭公司成立時間2016年10月融資輪次B輪融資額11.9億人民幣所在地中國北京星際榮耀成立于2016年10月,致力于研發優秀的商業運載火箭并提供系統性的發射解決方案,目前主營業務為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和小推力液體運載火箭的研制,技術路線較為謹慎務實。2019年7月25日“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搭載兩顆衛星順利入軌。雙曲線二號 LEO載荷:1.9噸 火箭級數:2級液體 火箭總長:28米 火箭直徑:3.35/2.25 起飛推力:106噸發動機:焦點一號 推進劑:液氧甲烷 10臺焦點一號發動機首飛:未定雙曲線一號 SSO載荷:0.3噸 火箭級數:4級 火
67、箭總長:24米 火箭直徑:1.4米 起飛推力:77噸發動機:GT-1固態 推進劑:丁羧三組元首飛:2019.7/成功焦點一號發動機 推進劑:液氧甲烷 真空推力:15噸 真空比沖:355秒 可重復使用焦點二號發動機 推進劑:液氧甲烷 海平面推力:100噸 海平面比沖:300秒 可重復使用圖表:“雙曲線一號”首發成功圖表:“雙曲線一號”首發成功資料來源:星際榮耀官網、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星際榮耀介紹圖表:星際榮耀介紹資料來源:星際榮耀官網、企查查、中新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7星河動力:實現民營火箭連續三次成功發射星河動力
68、:實現民營火箭連續三次成功發射星河動力于2018年成立,專注于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是行業領先的運載火箭制造企業。其核心產品主要包括:“智神星一號”中型液體運載火箭、“谷神星一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蒼穹”系列重復使用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光年”系列固體火箭發動機、“邊界”系列高性能雙組元軌姿控動力系統等。2022年8月9日,星河動力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順利將泰景一號01星、02星精確送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這是繼2020、2021年后,連續三次發射成功,創造了中國民營火箭發展的新紀錄。成立時間2018年2月融資輪次B輪融資額12.7億人民幣所在地中國北京谷神星
69、一號 LEO載荷:0.4噸 SSO載荷:0.3噸 火箭級數:4級 火箭總長:19米 火箭直徑:1.4米 起飛推力:60噸發動機:“光年”推進劑:固體首飛:2020.11/成功智神星一號LEO載荷:5噸 SSO載荷:3噸 火箭級數:2級液體+上面級 火箭直徑:3.8米 起飛推力:350噸發動機:“蒼穹”推進劑:液氧煤油 配備7臺蒼穹發動機首飛:2022年末至2023年初“蒼穹”發動機 推進劑:液氧煤油 海平面推力:50噸 真空推力:60噸 推重比:120 可重復使用50次圖表:“谷神星一號”連續三次發射成功圖表:“谷神星一號”連續三次發射成功資料來源:星河動力官網、投資界、國海證券研究所圖表:星
70、河動力介紹圖表:星河動力介紹資料來源:星河動力官網、企查查、臺海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8未來方向:核熱運載火箭或將涅未來方向:核熱運載火箭或將涅槃槃重生重生核動力火箭是指把核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轉化成熱能或者電能來推動火箭,根據其轉化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核熱推進與核電推進火箭。原理是用核反應堆代替傳統火箭的燃燒室,利用小型核裂變反應堆的高熱量,加熱液氫、甲烷等膨脹率高的工作介質,再經收縮擴張噴管,產生強大的推力。核動力的優點在于:1)能量密度高,核燃料產生的比沖是化學燃料的2-3倍。2)重量小,傳統化學燃料占了火箭重量
71、的90%,使用核動力可以大幅降低火箭重量。3)可控性,有成熟的技術可以控制反應堆的中子數量,進而控制核裂變速度。核熱運載火箭發展史:1960年由美國NASA和原子能委員會開始著手研究,1967年第一枚核熱火箭研制成功。1970年代美國對于核太空項目審查嚴格,且核火箭研究經費短缺,所以項目進展停滯不前。2019年NASA從國會預算中獲得了1億美元,重新開始研究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為了加快核熱推進技術的發展,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啟動“敏捷式地月空間示范火箭”(DRACO)項目,目標是設計、開發、組裝一臺核熱火箭發動機,2026年前在近地軌道上開展飛行演示。圖表:核熱火箭發動機結構圖表:
72、核熱火箭發動機結構第一枚核熱火箭研制成功第一枚核熱火箭研制成功資料來源:NASA、核熱推進技術發展綜述、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大眾科學、科技日報、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39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0載人航天: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載人航天:人類邁向太空的第一步載人航天是指人類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
73、從事探索、研究、試驗和生產的往返飛行活動。相較于于衛星發射而言,載人航天技術要求更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載人飛船自重較大,需要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送入近地軌道航天器因搭載人類,需要良好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配備救生裝置,保障安全返回的絕對可靠神舟飛船是我國自行研制的載人飛船,目前采用三艙一段設計,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構成。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軌道艙的前端是交會對接機構,將與空間站核心艙進行連接,是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必經通道。具有儲物功能,包括科學實驗用途的樣品和航天員的生活必需品。唯一會返回地面的艙段,宇航員乘坐返回艙回到地面。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通訊設備都集中在返回艙。裝
74、載飛船的推進系統以及電源、熱控、測控、氧氣管等設備,為飛船提供動力、通信、生命安全保障。圖表:神舟飛船結構示意圖圖表:神舟飛船結構示意圖資料來源:中國航天網、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1航天服:保護航天員的最后一道防線航天服:保護航天員的最后一道防線航天服是保障航天員的生活和工作的個人密閉裝備,可有效防護真空、高低溫、太陽輻射和微流星等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危害。由于太空環境非常復雜,所以許多新組件和新材料被應用到了航天服中。我國自主研發的“飛天”艙外航天服每套總重量120公斤,造價約3000萬元人民幣,可在
75、太空環境下工作4小時,具有環境控制、生命保障和艙外通信功能,各項技術指標經測試滿足出艙任務需要。圖表:“飛天”航天服結構圖表:“飛天”航天服結構頭盔 盔殼由聚碳酸酯材料制備,隔音、隔熱、防碰撞、減震好、重量輕。面窗上含有特殊的防霧涂層,防止水氣凝結。手套 含有橡膠材料,充氣加壓后具有良好的活動功能,并且可以顯著提升摩擦力。太空中溫度低,手套中配備微型加熱器,防止四肢凍僵。氣液控制臺 集成了供氧、液溫調節等多個閥門。12345背包 內部集成了氧氣瓶、凈化裝置、水升華器、液化系統等。6舒適層:舒適層:由特殊防靜電處理的棉布制成,防止航天服內增壓充入的純氧產生靜電摩擦而引爆。全身密閉層、備份密閉層:
76、全身密閉層、備份密閉層:由橡膠制成,滿足航天服內增壓氣密需求。這兩層氣密層組成的增壓結構覆蓋航天服全部位置,保持氣壓穩定不漏氣,同時能保證航天員在艙外活動的靈活性。限制層:限制層:由滌綸面料制成,能防止因航天服內外壓差過大,導致膨脹撕裂的情況發生。隔熱層:隔熱層:由噴涂鋁模的聚酯薄膜制成,保護航天員不會受到外界溫度的變化而影響正?;顒?。外防護層:外防護層:由芳綸材料、疏水材料、防火材料制成,具有高耐磨、反射性強、抗撞擊的功能。資料來源:新華社、騰訊新聞、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2空間站:前沿研究與深空探測的重要基地空間站:
77、前沿研究與深空探測的重要基地空間站是一種可以在繞地球近地軌道上長時間運行,支持人類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具有容積大、載人多、壽命長、綜合利用程度高等優點,可以作為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基地。我國在1992年確立了載人航天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低地球軌道并安全返回地面。2003年中國航天員楊利偉搭載神舟5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標志著第一步完成。第二步: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行走、載人飛船與空間艙交會對接、發射空間實驗室。2019年7月19日,“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完成任務,并返回其在地球上的指定位置,標志著第二步完成。第三步:建立一個永久性的空間實驗室,即中國
78、天宮空間站,宇航員和科學家可以在地球與空間站之間往來,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按照規劃,2022年7月25日,問天實驗艙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預計年內將完成中國天宮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圖表:中國天宮空間站組成結構圖圖表:中國天宮空間站組成結構圖 天宮空間站將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共同組成:天和核心艙:主要用于空間站統一控制和管理,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飛船和拓展模塊對接???、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問天實驗艙:主要面向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配置了生命生態、生物技術和變重力科學等實驗柜,推動空間生命科學前沿科技突破。
79、夢天實驗艙: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等多學科的實驗柜,開展無重力下的材料制備與加工、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方向。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運送物資與航天員。資料來源:新華社、騰訊新聞、觀察者網、東方網、北京日報、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3探月工程:“嫦娥”連地月,千里共嬋娟探月工程:“嫦娥”連地月,千里共嬋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是繼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后,中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也是深空探測任務的起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并成功返回地面,標志著我國三期探月工程“
80、繞、落、回”完美收官。探月工程第四期已于2022年正式啟動,計劃發射嫦娥六號(月球南極采樣返回)、七號(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綜合探測)、八號(2030年前,為建設月球基地進行關鍵技術驗證)三個大型月球探測器。探月工程一期“繞”探月工程二期“落”探月工程三期“回”2007.10.24嫦娥一號繞月探測2010.10.1嫦娥二號繞月探測2013.12.15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航器互拍成像2019.1.3嫦娥四號首次月球背面著陸2020.12.17嫦娥五號成功采樣返回圖表:中國探月工程成果圖表:中國探月工程成果資料來源:國防科技工業、新華社、光明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
81、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4深空探測:新材料助力火星登陸深空探測:新材料助力火星登陸火星作為太陽系內唯一適合登陸的類地行星,是開展深空探測的首要目標?;鹦侵睆?792千米,大約為地球一半,表面溫度為-143至35,平均溫度為-62。雖然火星整體較為寒冷,但探測器在高速穿越大氣層過程中,表面溫度會急劇升高,容易出現設備故障,這要求探測器的各個部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其中新材料起了關鍵作用。天問一號是由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研制,負責執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于2021年5月15日正式著陸火星。圖表:新材料在火星探測器上的應用圖表:新材料在火星探
82、測器上的應用成分與特點應用超輕質蜂窩增強低密度防熱材料以酚醛蜂窩格結構作為支撐,環氧-酚醛樹脂為基體樹脂,添加石英纖維和空心酚醛微球等填料制備而成受熱最嚴重的大底結構及大底拐角部位使用,在著陸時與火星大氣摩擦并帶走大量的熱量,有效保護探測器安全中密度隔熱燒蝕材料在酚醛樹脂基體中添加酚醛微球、玻璃微球、陶瓷粉體等輕質填料,與石英纖維復合主要用于大底及背罩防熱結構的艙蓋、封邊環、埋件、螺塞等零部件,相比低密度材料強度更高,兼顧了耐燒蝕和承載能力防熱涂層基體:有機硅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酰亞胺樹脂填料:納米復合陶瓷用在受熱較為緩和的背罩結構,密度僅為0.28g/cm3,熱性能優良,對著陸器的減
83、重也起到重要作用碳化硅增強鋁基復合材料鋁合金基體(強度高、加工性好、低密度)與SiC顆粒(高硬度,熱膨脹系數?。秃暇哂休p量化、高韌性、高尺寸穩定性,廣泛應用于飛行器、火星車、儀器的結構材料高精尖鋁材新型鎂鋁合金、鋁鋰合金應用在蒙皮板、自由鍛件、超大規格板、鍛環等結構件中芳綸纖維具有超高模量、高韌性、耐高低溫、耐輻照、抗腐蝕、耐疲勞、高阻燃性“天問一號”著陸降落傘納米氣凝膠成分為二氧化硅和空氣,具有耐熱(1000)、耐冷(-130)、輕量(15mg/cm,為鋁的1/180)等優點發動機與火星車表面圖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圖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資料來源:紅星新聞、Sta
84、r Walk天文新聞、NASA、北京日報、央視網、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5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6未來展望:地月空間經濟區未來展望:地月空間經濟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類觀察研究的對象。由于月球上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可作為人類開展深空探
85、測的理想基地和前哨站。2019年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表示,未來中國地月空間經濟總產值可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規模。中國力爭在2030年完成基礎問題研究和突破關鍵技術,2040年建成高可靠、低成本、航班化的航天運輸系統,2050年左右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2021年中國科學院學部設立了地月空間探索與開發戰略研究項目組,包含總體組與六個專題組,涵蓋了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五院、八院、十二院,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對象資源環境資源微重力、高真空、超潔凈、大溫差、高輻射,可進行多種學科的前沿試驗位置資源GEO(地球同步軌道)、地月平動點、月球南極等有限軌道資源,
86、空間觀測、空間通訊和小行星防御能源資源可更高效獲取太陽能等月球71.5萬噸氦-3,200億噸水等近地小行星13700種礦產、3000種工業礦產和300種稀有礦產圖表:地月空間探索與開發產業體系組成圖表:地月空間探索與開發產業體系組成地月空間探索與開發主導產業基礎產業拓展產業應用產業開發與利用產業交通運輸(含發射場)測控在軌服務與維護空間檢測與預警空間生命保障通信、導航、遙感空間探測與試驗空間科技試驗服務空間能源轉化與利用太空旅游太空安全太空電力太空采礦太空農業太空制造太空醫藥保險教育培訓科普旅游景點開發(地面)空間天氣服務圖表:地月空間資源情況概述圖表:地月空間資源情況概述資料來源:地月空間探
87、索和開發的思考、國海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地月空間探索和開發的思考、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7未來展望:衛星互聯網未來展望:衛星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可理解為將地面基站搬入空中的衛星平臺,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衛星系統。由于衛星不受地理地貌環境影響,具有全覆蓋、高帶寬、低時延、低成本等優勢,與地面5G網絡實現深度融合互補。圖表:全球低軌(圖表:全球低軌(LEO)衛星互聯網部署計劃)衛星互聯網部署計劃國家國家公司公司項目名稱項目名稱計劃數量計劃數量美國SpaceX星鏈1.2萬+3萬亞馬遜Kuipe
88、r3236英國OneWebOneWeb1980加拿大TelesatTelesat298中國國企航天科工行云80虹云156航天科技鴻雁300中國星網國網計劃約1.3萬,預計2023年啟動發射民企銀河航天銀河系650時空道宇吉利出行72+168九天微星瓢蟲72圖表:衛星互聯網概念圖圖表:衛星互聯網概念圖低地球軌道(LEO,距地面300-2000km)僅可容納約6萬顆衛星,而且衛星所需的通信頻段資源采用先到先得先到先得的原則??臻g軌道和頻段作為滿足通信衛星運行的先決條件,已然成為各國搶占的重點資源,所以“保頻占軌保頻占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資料來源:我國空間互聯網星座系統發展戰略研究、“新基建”之中
89、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新華社、國海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新基建”之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鈦媒體、中國新聞網、中國證券網、國際電信聯盟(ITU)、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8未來展望:太空發電站未來展望:太空發電站太空發電站是指把安裝有光伏電池板的衛星輸送至地球同步軌道,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再把電能轉化為微波束發回地面,地面設備接收微波并重新轉化成電能輸送給電網。這樣一來既可以避免大氣層對陽光的損耗,也不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發電效率高。據測算,太空中光伏電池可產生10-14kw/m 的電力,是地面的幾
90、十倍(0.1-0.4kw/m )。面臨的技術難題有:1)火箭的運載能力不足,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征9號運力為140噸,而建成后的太陽能發電站的重量將達到數千噸,運力缺口很大。2)雖然空間太陽能電站功率很大,但由于太空中沒有電纜,只能微波傳輸,傳輸效率有待提高。3)太空環境輻射強烈,溫度變化劇烈,光伏板在太空中的老化速度會遠遠高于地球(約7倍),需要開發相應的新材料來保護。圖表:“空間太陽能發電系統”概念圖圖表:“空間太陽能發電系統”概念圖資料來源:NASA、光伏產業網、東川網、中國新聞周刊、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49未
91、來展望:太空采礦未來展望:太空采礦太空采礦是指從太空中獲得豐富的礦產資源并帶回地球使用,以緩解地球資源短缺。目前太陽系內共有7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其中90%以上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稱為“小行星主帶”的區域。天文學家在小行星主帶發現了16 Psyche,這顆小行星直徑超過200公里,屬于金屬小行星,主要由鐵、鎳金屬組成,非常適合作為太空采礦的目標。按照目前地球上的礦產價格來估算,這顆小行星總價值將高達1000億億美元,而2019年世界經濟總量才142億美元。2021年4月27日,起源太空的NEO-1太空采礦機器人搭載長征六號火箭成功入軌,未來起源太空將打造出太空采礦專屬的NEO系列,該系列致
92、力于開采太空資源,是未來公司實現采礦及小行星整體開采的主要設備。圖表:圖表:16 Psyche小行星小行星圖表:圖表:NEO-1太空采礦機器人太空采礦機器人資料來源:NASA、中國自然資源部、國海證券研究所資料來源:起源太空官網、36氪、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0附:未上市企業清單(附:未上市企業清單(1/3)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2022.10.14)參與領域參與領域企業名稱企業名稱最近融資日期最近融資日期融資信息,融資金額融資信息,融資金額簡介簡介衛星研制與運營天儀研究院202
93、2/10/10戰略融資,未披露國內首家運營SAR遙感衛星的商業公司信德智圖2022/9/14戰略融資,未披露遙感衛星數據獲取、預處理、深度加工、遙感信息提取及解譯的高新技術有限公司金硅信息2022/8/19戰略融資,未披露商業衛星制造商,主要應用于遙感探測等領域高分地球2022/6/22天使輪,未披露民營商業航天企業,自主研發超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為政府、企業提供遙感數據服務國星宇航2021/11/20B輪,3.55億人民幣商業衛星運營與遙感數據服務商微納星空2021/8/19Pre-B輪,3億人民幣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制造商,以微小衛星制造為主,地面設備制造為輔天鏈測控2021/6/24B輪,超
94、億元人民幣商業衛星服務提供商中科宇航2021/5/6B+輪,2億人民幣航天科技及航天器研發商眾星志連2022/4/29天使輪,數千萬人民幣微小衛星及衛星星座綜合服務提供商九天微星2021/2/3戰略融資,約億元人民幣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銀河航天2022/9/7B+輪,未披露微納衛星研發商國科天成2020/10/12戰略融資,1.5億人民幣高動態、高精度衛星導航核心技術及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智星空間2019/6/4天使輪,數千萬人民幣衛星設計制造商時空道宇2019/4/18戰略融資,未披露低成本、高可靠的衛星及其供應鏈產品起源太空2019/10/14天使輪,5000萬人民幣太空資源開采和利用航天行
95、云2019/1/2天使輪,未披露衛星技術服務提供商,研制和發射在低軌道運行的小衛星并組網形成星座資料來源:企查查、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1附:未上市企業清單(附:未上市企業清單(2/3)參與領域參與領域企業名稱企業名稱最近融資日期最近融資日期融資信息,融資金額融資信息,融資金額簡介簡介火箭制造與發射星辰空間2022/8/17Pre-A輪,數千萬人民幣以空間推進技術為核心,覆蓋了霍爾推進、離子推進、化學推進、空間流體管理等火箭派2022/6/29Pre-A輪,數千萬人民幣火箭研發公司科工火箭2022/6/27B+輪,15.
96、85億人民幣商業航天發射服務提供商零壹空間2022/9/1戰略融資,未披露專注低成本小型運載器的研制、設計及總裝,為商用微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東方空間2022/5/20A輪,4億人民幣運載火箭設計制造公司深藍航天2022/4/18A+輪,未披露液體運載火箭、分級運載火箭、運載火箭航天相關輔助設備天擎航天2022/3/9戰略融資,未披露航空航天動力技術開發商九州云箭2022/1/19戰略融資,未披露產品包括運載火箭、火箭發動機、航天器及其配套設備星河動力2021/12/7B輪,12.7億人民幣智神星一號”和“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蒼穹”系列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凌空天行2022/8/17戰略融資,
97、未披露可重復使用火箭制造商宇航推進2022/9/27戰略融資,未披露商業航天火箭發動機公司,藍箭航天2020/12/10C+輪,1.5億人民幣小型運載火箭制造商,主要產品為藍箭一號星際榮耀2020/8/25B輪,11.92億人民幣低成本的小型智能運載火箭研發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2022.10.14)資料來源:企查查、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2附:未上市企業清單(附:未上市企業清單(3/3)參與領域參與領域企業名稱企業名稱最近融資日期最近融資日期融資信息,融資金額融資信息,融資金額
98、簡介簡介原材料與零部件豪然噴射2022/7/29戰略融資,未披露噴射成形高性能合金研發、生產和銷售;工業化生產航天所需合金材料,主要包括鋁合金、合金鋼等九天行歌2022/9/30戰略融資,未披露常溫/低溫可重復使用液體燃料貯箱微動時空2022/6/9戰略融資,未披露空間結構零部件中航邁特2022/3/2戰略融資,3億人民幣航空航天金屬粉末材料及零部件研發商,包括鈦合金、高溫合金、鈷鉻合金、模具鋼等,以及3D打印粉末產品與一體化應用解決方案等寰宇航天2022/8/11戰略融資,數千萬人民幣組部件制造、綜合試驗、智慧集成天兵科技2022/2/8B輪,未披露常溫綠色液體推進劑及極簡式宇航推進系統愛思
99、達2022/8/31戰略融資,約3億元人民幣飛行器先進結構設計,智能復合材料研發及制造工藝馳宇空天2021/9/7B輪,數千萬人民幣航天航空金屬陶瓷材料及中小型渦噴發動機生產商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中國商業航天賽道投融資列表(截至2022.10.14)資料來源:企查查、國海證券研究所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3目錄目錄一、航天產業是大國國力的體現二、商業航天產業生態逐步建成三、“星箭”成果顯著,未來可期四、新材料助力探索浩瀚宇宙五、開啟大航天時代六、風險提示六、風險提示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
100、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4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加劇風險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融資金額不及預期風險 研制項目失敗風險 項目建設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全球疫情風險 相關政策不確定性風險 技術進步的不確定性影響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5研究小組介紹研究小組介紹楊仁文,李永磊,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注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行業投資評級行
101、業投資評級國海證券投資評級標準國海證券投資評級標準推薦:行業基本面向好,行業指數領先滬深300指數;中性:行業基本面穩定,行業指數跟隨滬深300指數;回避:行業基本面向淡,行業指數落后滬深300指數。股票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買入:相對滬深300 指數漲幅20%以上;增持:相對滬深300 指數漲幅介于10%20%之間;中性:相對滬深300 指數漲幅介于-10%10%之間;賣出:相對滬深300 指數跌幅10%以上。國海證券研究所國海證券研究所產業研究組介紹產業研究組介紹楊仁文:國海證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堅持產業研究導向,深度研究驅動,曾獲新財富、水晶球、保險資管協會、WIND等最佳分析師第一名
102、。李永磊:國海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化工行業與新材料產業首席分析師。7年化工實業工作經驗,7年化工行業研究經驗。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6免責聲明和風險提示免責聲明和風險提示本報告的風險等級定級為R3,僅供符合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本公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戶(簡稱“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蛻艏?或投資者應當認識到有關本報告的短信提示、電話推薦等只是研究觀點的簡要溝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報告為準,本公司接受客戶的后續問詢。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公
103、開資料及合法獲得的相關內部外部報告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不保證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變更,也不保證相關的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報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所表達的意見并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和征價。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員工對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本公司或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
104、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服務。本公司在知曉范圍內依法合規地履行披露義務。免責聲明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者不應將本報告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本報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本公司或其他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務必注意,其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本公司、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無關。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機構(以下簡稱“該機構”)發送本報告,則由該機構獨自為此發送行為負責。通過此途徑獲得本報告的投資者應自行聯系該機構以要求獲悉更詳細信息。本報
105、告不構成本公司向該機構之客戶提供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公司、本公司員工或者關聯機構亦不為該機構之客戶因使用本報告或報告所載內容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本報告版權歸國海證券所有。未經本公司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或協議約定,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任何人不得對本報告的任何內容進行發布、復制、編輯、改編、轉載、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報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否則均構成對本公司版權的侵害,本公司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鄭重聲明鄭重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請務必閱讀報告附注中的風險提示和免責聲明57心懷家國國,洞悉四海海國海研究深圳國海研究深圳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四路光大銀行大廈28F郵編:518041電話:075583706353國海研究上海國海研究上海上海市黃浦區福佑路8號人保壽險大廈7F郵編:200010電話:021-60338252國海研究北京國海研究北京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大街168號騰達大廈25F郵編:100044電話:010-88576597國海證券國海證券研究所研究所產業產業研究團隊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