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視科技-公司研究報告-“AI+”小巨人業績反轉在即-230127(4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盛視科技-公司研究報告-“AI+”小巨人業績反轉在即-230127(42頁).pdf(4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華西計算機團隊華西計算機團隊2023年1月27日請仔細閱讀在本報告尾部的重要法律聲明請仔細閱讀在本報告尾部的重要法律聲明僅供機構投資者使用證券研究報告|公司深度研究報告盛視科技:“AI+”小巨人,業績反轉在即分析師:劉澤晶SAC NO:S1120520020002郵箱:聯系人:劉波郵箱:核心邏輯 我們認為,公司是智慧口岸龍頭,“AI+行業”的躬身踐行者,技術與行業Know-How的融合形成其核心競爭力。與初創AI技術公司相比,公司擁有高粘性客戶群體、銷售渠道、行業Know-How、完整解決方案等多方面優勢,具備行業壁壘。與其它涉足口岸行業的ISV相比,公司技術研發能力更強,研發投入更大,產品更
2、新迭代速度更快,具備技術壁壘;同時,核心技術的自研保障公司發展不受制于人,也有利于提高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附加值。與ICT、互聯網巨頭相比,公司在口岸行業同樣具有行業Know-How、完整解決方案等優勢;同時,口岸相關需求具有行業特征,且行業市場空間相對有限,巨頭一般采用生態合作模式進入該細分市場,公司積極融入巨頭生態,提供具備行業特征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從口岸到特殊監管區,從國內到海外,市場空間廣闊。根據公司公告,2022年9月公司已完成??谛阌⒏?、新海港、南港項目合同簽訂,合計金額超5億元,工期375天,將在2023年完成交付。公司在海南標桿項目的成功經驗,有利于公司拓展“特殊監管區”業務,進入
3、更廣闊的市場空間。2021年,公司攜手華為共同打造的5G智慧港口聯合解決方案已成功在阿曼上線運行,未來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公司財務表現穩健,業績反轉在即。疫情前公司營收快速增長,2016-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49.61%;疫情導致部分項目延遲,2020-2022年營收增速放緩;疫后隨著通關人數增加,下游需求釋放,營收有望快速恢復高增長。公司2021年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在疫情影響下仍保持較高水平。我們認為,隨著后續營收恢復高增長,利潤彈性大。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2-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3.01/21.06/27.60億元,同比增長15.4%/61.9%/31.1%;實現
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6/3.93/5.39億元,同比-23.9%/188.2%/37.1%,每股收益(EPS)分別為0.53/1.53/2.10元,對應2023年1月20日33.32元/股收盤價,PE分別為62.8/21.8/15.9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風險提示: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水平下降,核心技術突破進程低于預期,公司核心人才團隊流失風險,擬收購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1lViXtVoYlV9Y9WbWrUfW9P8Q9PnPnNpNmPlOoOrQiNsQzQaQqRqQNZqQrNuOpNwO目錄201 智慧口岸龍頭,“AI+行業”的躬身踐行者
5、02 從口岸到特殊監管區,從國內到海外,市場空間廣闊03 公司財務表現穩健,業績反轉在即04 投資建議05 風險提示013智慧口岸龍頭,“AI+行業”的躬身踐行者1.1 盛視科技:科技賦能,助力口岸數字化轉型4 盛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從事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為用戶提供符合未來發展的智能產品及“AI+行業”解決方案,服務智慧社會建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是提供智慧口岸查驗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其智能產品,包括陸路口岸、水運口岸、航空口岸,業務涵蓋邊檢和海關等出入境旅客、貨物及交通運輸工具智能通關查驗和智能監管等系統。此外,公司已將業務拓展至
6、智能交通、智慧機場等其他應用領域?;谠诳诎额I域的AI技術積累,公司已在城市管理、園區、物業、物流、交通、車聯網、機場等行業落地智能產品、形成了應用案例,并不斷探索更多的AI產業化道路。盛視科技 1.1 盛視科技:科技賦能,助力口岸數字化轉型5 公司擁有完善的軟硬件產品線,公司的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智慧口岸查驗系統、智能交通等。智慧口岸查驗系統:是傳統口岸向智慧口岸升級的關鍵應用系統,包括智能邊檢邊防查驗系統、智慧海關查驗系統、智慧海關(原檢驗檢疫)查驗系統等產品及服務。智慧交通:以智能分析算法為基礎,以實際場景應用為驅動,針對公安、交通、學校、景區、園區等提供專業的細分產品及解決方案,推出了A
7、I前端智能產品以及后端平臺應用產品。旅客查驗系統架構 智慧交通產品總體架構1.2 業務分解:智慧口岸貢獻主要收入,營收穩步增長智慧口岸業務貢獻主要收入,營收穩步增長:從公司的收入結構看,公司整體收入結構保持穩定,智慧口岸業務貢獻了主要的銷售收入。智慧口岸收入:由2020年的8.8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0.87億元,同比增長23.38%。智能交通及其他收入:由2020年的0.54億元略降至2021年的0.4億元,同比略有下降。從收入結構占比來看,2022年中報智慧口岸的收入占比為84.38%,貢獻主要收入。6公司2020-2021年收入拆分情況(按行業分,單位:億元)2022年中報公司收入占
8、比情況(按行業分)8.8110.870.540.40246810122020年2021年智慧口岸智能交通及其他84.38%15.62%智慧口岸智能交通及其他1.3 智慧口岸:聚焦產品研發,助力口岸智慧化智慧口岸:通過優化旅客、交通運輸工具、貨物、郵件查驗流程,整合現有口岸系統資源,打通口岸各系統信息壁壘,實現口岸系統之間無縫連接,構建統一平臺協作模式,形成資源共享、數據互通、智慧互聯的現代新型口岸。智慧口岸產品:覆蓋信息采集、自助查驗、身份核驗等全流程的人員、交通運輸工具、貨物等查驗。依托于上述產品的應用及長期的技術、業務積累,公司形成了航空、陸路、水運三大口岸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面向邊檢、海
9、關(含檢驗檢疫)等垂直應用場景提供專業解決方案。智慧海關查驗系統:通過運用物品分析、圖像處理與視頻分析等技術,實現了設備一體化、查驗精準化、通關人性化、執法智能化,提升了疫情判斷的速度、風險攔截的準確性,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強了國門的安全。7 智慧邊檢產品智慧海關產品1.3 智慧口岸:口岸防疫解決方案助力口岸常態化通關口岸防疫解決方案:盛視科技口岸防疫重點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健康申報核驗產品、智能試管分發終端等終端產品,結合出入境人員智慧檢疫平臺,經過各海關的業務打磨、升級改造,目前在全國具有領先的市場占有率。8 前置衛檢查驗區系統部署圖健康申報核驗產品智能試管分發終端1.3 智慧口岸:
10、與華為海關&港口軍團深度合作9 2022年3月8日,盛視科技與華為海關&港口軍團正式簽約合作,根據協議盛視科技與華為將聚焦各自優勢領域,強強聯手整合雙方資源,攜手打造智慧口岸新產業生態,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在包括但不限于科技抗疫、智慧旅檢、云卡口、特殊監管場所智能管控等多個場景展開深度合作,孵化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在銷售領域緊密合作,共享商機,開啟商業市場合作新模式,共同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盛視科技與華為合作1.4 智能交通及其他:依托AI智能算法,助力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交通:智能交通依托公司多年的行業技術積累,以智能分析算法為基礎,以實際場景應用為驅動,針對公安、交通等提供專業的細分產
11、品及解決方案,重點應用在車輛違法取證、智能識別抓拍、實時預警反饋、立體布控稽查、智能交通管理、車輛大數據分析等實戰業務,推出了 AI 前端智能產品(AI攝像機、智能管理/分析/預警終端、便攜/手持/移動/固定式多功能測速儀、占用公交/應急專用車道抓拍機等)以及后端平臺應用產品(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視頻結構化分析平臺、車輛大數據應用平臺等)。智慧機場:智慧機場自助系統包括自助值機、自助托運、自助安檢、自助登機、違禁品分析、服務機器人等無人化、全流程的系統。其他人工智能產品和“AI+行業”應用:基于多年的技術基礎和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機場領域積累的經驗,公司產品還可應用于其他智慧系統領域(
12、如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管理等),助力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10 智慧機場自助系統1.5 上游市場充分競爭,下游需求穩定增長公司上游主要為硬件元件/設備或智能產品,以及基礎材料制造商,供應商主要集中在產業集群配套完備的珠三角地區,市場競爭充分、原材料供應充足。由于上游電子元器件、計算機、網絡設備市場生產企業眾多,市場競爭充分,采取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公司處于較為主動的地位。公司所屬細分領域的下游行業主要投資主體是口岸主管部門、邊檢、海關(含原檢驗檢疫)、機場集團、國有企業、公安部門、交通管理部門、道路規劃和建設管理部門/企業等。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航空、水運和陸路通關及運輸日趨繁忙,提高口岸和
13、交通管理水平,維護口岸和交通安全等對智慧口岸和智能交通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使得本行業必須不斷加大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智慧口岸和智能交通的需求規模,在新建項目和改擴建項目上都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公司上游行業市場競爭充分,采取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市場供應充足,行業下游的投資主體包括主管部門、職能部門、機場集團、港口公司、政府投資平臺等,下游投資主體多元,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1 公司的上下游1.6 盛視科技:核心技術自研,技術與行業Know-How融合優勢明顯12 公司以市場為導向,布局滿足市場需求的系列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終端。在2015年武漢成立人工智能算法部的基礎
14、上,2020年8月,在深圳成立了新技術研究院,引進高端人才。目前新技術研究院人數已達百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知識產權1068項。根據愛企查數據,公司已申請“掌靜脈”算法、終端相關專利。2022年11月,公司的“智能掌靜脈識別終端”亮相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實現從技術研發向產品的轉化。公司部分專利信息 公司的智能掌靜脈識別終端1.6 盛視科技:核心技術自研,技術與行業Know-How融合優勢明顯13 公司立足自研技術及對行業需求的理解,推出多款極具行業特色的機器人。車底查驗機器人具有車牌自動識別、整幅車底圖像掃描、嫌疑位置識別等功能,解決低矮空間查驗的難題。智
15、能巡檢機器人具有紅外夜視監控、自主避障等功能,可實現對封閉、半封閉區域的自主巡檢。智能協作機器人具有自主識別、路徑規劃、自動抓取等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口岸的物品核酸采樣、輔助查驗、巡檢、物流搬運、分揀碼垛等場景。車底查驗機器人 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1.6 盛視科技:核心技術自研,技術與行業Know-How融合優勢明顯14 2022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擬收購深圳市貝特爾機器人有限公司100%股權,進軍消防機器人領域。公司將機器人業務作為智能終端業務重點方向之一,貝特爾在消防機器人業務領域積累多年,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對貝特爾的機器人業務賦能,
16、進一步提升貝特爾在消防機器人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進而完善公司機器人產品線和增強綜合實力。貝特爾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單位:元)貝特爾消防滅火機器人項目2022年1-9月2021年度營業收入7,805,387.568,780,896.64營業利潤4,609,084.333,746,725.51凈利潤4,122,064.323,473,818.5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140,765.844,992,318.291.6 盛視科技:技術與行業Know-How的融合形成其核心競爭力15 海比研究院依據提供產品解決方案的主體以及AI能力來源,歸納了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我們認為,公司采用第二
17、種商業模式(AI自我賦能),充分發揮了公司在“技術+行業”的優勢。與初創AI技術公司相比,公司擁有高粘性客戶群體、銷售渠道、行業Know-How、完整解決方案等多方面優勢,具備行業壁壘。與其它涉足口岸行業的ISV相比,公司技術研發能力更強,研發投入更大,產品更新迭代速度更快,具備技術壁壘;同時,核心技術的自研保障公司發展不受制于人,也有利于提高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附加值。與ICT、互聯網巨頭相比,公司在口岸行業同樣具有行業Know-How、完整解決方案等優勢;同時,口岸相關需求具有行業特征,且行業市場空間相對有限,巨頭一般采用生態合作模式進入該細分市場,公司積極融入巨頭生態,提供具備行業特征的產品
18、和解決方案。AI商業模式 0216從口岸到特殊監管區,從國內到海外,市場空間廣闊2.1 從電子化到智慧化,口岸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17 2010年11月,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交通電子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統一的交通電子口岸信息平臺,對具備條件的地方,以港口(港航)EDI中心為基礎,與海事、海關、質檢、邊檢等口岸查驗部門和單位的信息系統連接和互聯互通,實現出入境旅客信息、貨物信息、交通運輸工具信息和出入境監管信息的共享?!?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推進口岸監管方式創新,通過屬地管理、前置服務、后續核查等方式將口岸通關現場非必要的執法作
19、業前推后移,把口岸通關現場執法減到最低限度。2021年9月,口岸辦提出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先進、建設集約高效、運行安全便利、服務完備優質、管理規范協調、危機應對快速有效、口岸經濟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現代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口岸,高質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設?!睆碾娮踊街腔刍?,口岸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關于加快推進交通電子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2.2 交通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智能融合18 2012年7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
20、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全面加強人、車、路、環境的安全管理和監督執法,推進交通安全社會管理創新?!?016年7月,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發布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實現重點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將一體化和信息互聯互通作為關鍵點進行突破,推進交通產業智能融合。2021年10月,交通運輸部發布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我國交通建設的主線,尤其在穩增長的背景下,交通智能化有望扮演重要角色,行業發展有望提速。交通數字轉型、推動產業智能融合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數字交通
21、“十四五”發展規劃2.3 智慧口岸發展驅動因素:新增口岸、口岸擴建、產品更新19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自貿區建設的推進,對改善各地投資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智慧口岸市場的發展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新增口岸: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帶動新增口岸建設所產生的增量市場??诎稊U建:因現有口岸業務發展需要進行場地擴建而帶來的增量市場。產品更新:是產品升級、產品更新、新型產品的出現而進行改造所產生的存量市場。智慧口岸發展驅動因素新增口岸口岸擴建產品更新2.4 公司憑借智慧系統技術研發,引領口岸市場20資料來源:公司
22、年報、華西證券研究所公司作為智慧口岸的先行者,提出智慧口岸理念并付諸實踐,成功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口岸領域,首創了多項口岸智能查驗產品,開創了口岸旅客查驗、車輛查驗及衛生檢疫等領域智能查驗的先河,推動了中國口岸信息化的發展。公司基于聲波原理、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圖像合成和分析算法、智能判圖、多光譜圖像分析等核心技術原理,運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疊加智能監管設備,突破了在口岸復雜環境下實現全方位智能查驗的技術瓶頸,解決了海量復雜場景下人臉自動識別、集裝箱空箱檢測、人物雙向關聯查驗、尾隨闖關、人員精準攔截和行李物品風險攔截、人員健康信息和車輛信息自助申報及核驗等技
23、術難題。智慧查驗系統2.4 公司憑借智慧系統技術研發,引領口岸市場21 在口岸旅客查驗領域,公司首創旅客自助查驗系統,實現快速自助通關,開創全國口岸旅客自助通關先例,還最早推出了海關智慧旅檢人臉識別系統、手提行李智能查驗系統,提高了海關監管效能和旅客通關便利性。在口岸車輛查驗領域,公司首推車輛一站式查驗系統,整合查驗單位信息資源,實現車輛“一站式”快捷查驗,開啟口岸車輛聯合查驗先河。在口岸衛生檢疫領域,公司首推智能檢疫查驗系統,解決多年來旅客體溫探測與精準攔截難題,實現自助查驗、自動預警攔截,快速隔離攔截疫情旅客,保障國門安全。除此之外,公司在國內較早創新研發的產品還包括視頻防尾隨系統、行李物
24、品風險攔截系統、機場安檢自助通道、智能驗訖章管理等。海關衛生檢疫查驗解決方案拓撲圖2.5 對外開放不斷深入,行業市場空間廣闊22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經濟結構不斷升級,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疫情前出入境人員數在高基數上保持增長。根據華經情報網的數據,2011-2019年,我國邊防檢查出入境人員數從4.1億人次增長到6.7億人次,復合增長率為6.3%,2020-2021年受全球疫情影響,我國邊防檢查出入境人員數下降至1.3億人次。從交通工具的出入境情況來看,2011-2019年,出入境檢查機動車數量在較高基數上保持持續增長,從2374.3萬輛次增長到3623.5萬輛次,是出入境檢查
25、交通工具中數量最大的一類,因而也是智慧口岸產品和解決方案最為側重服務的交通工具。2011-2021年我國出入境人員數量及增速2011-2019年我國出入境檢查機動車數量情況2.5 對外開放不斷深入,行業市場空間廣闊23 從我國進出口總額走勢來看,據統計,202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為6.05萬億美元,是我國加入WTO前的10倍以上,在此期間自貿區、跨境電商口岸、市內免稅店等各項深化開放舉措相繼推出。從我國口岸數量來看,根據中國口岸年鑒數據顯示,2011-2018年我國口岸數量逐年增長,截至2018年我國口岸數量為304個,其中水運、公路、空運、鐵路口岸分別為133個、77個、73個、21個。199
26、8-2021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及增速2011-2018年我國各類口岸數量情況2.6 海南封關在即,需求集中釋放,特殊監管區市場空間廣闊24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建設“十四五”規劃(2021-2025),要在“一線”口岸基礎上增設“二線口岸”功能,完成“一線”口岸升級改造并完成“二線口岸”查驗基礎設施建設?!笆奈濉逼陂g有明確項目建設規劃的口岸包括7個水運口岸,3個航空口岸,匡算投資總額約115 億元。按照海南全島封關運作工作計劃,2023 年要具備封關運作硬件條件、2024年完成封關各項準備。公司已成功中標封關運作建設第一批項目中多個項目,根據公司2022年9月7日公告,??谛阌⒏?、新海港、南
27、港項目合計合同金額超5億元,工期375天,將在2023年完成交付。我們認為,2023-2024年海南口岸建設需求將集中釋放。公司在海南標桿項目的成功經驗,有利于公司拓展“特殊監管區”業務,進入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建設項目2.7 攜手華為,拓展海外市場25 根據公司官網消息,公司攜手華為共同打造的5G智慧港口聯合解決方案,成功在阿曼上線運行。實現集裝箱號識別、管制區域徘徊監控、非法入侵智能監測等核心功能,可有效減少港口運營人力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作業效率。根據公司官網消息,公司參加2021年海灣信息技術展覽,展示智慧口岸管理平臺、智慧卡口一站式解決方案、一碼通關解決方案、智慧
28、港口管理平臺等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盛視-華為 5G智慧港口聯合方案0326公司財務表現穩健,業績反轉在即3.1 股權高度集中,創始人專業技術背景深厚27 盛視科技(盛視科技(002990.SZ002990.SZ)瞿磊深圳市智能人投資合伙企業其他62.86%5.65%4.87%實控人根據公司2022年三季報數據,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瞿磊,持有公司 62.86%股份,第二大股東深圳市智能人投資合伙企業持有公司5.65%股權,第三大股東深圳市云智慧投資合伙企業持有公司4.87%股權,其他股東均持股1%以下。瞿磊先生曾任合肥動力機械總廠技術員、助理工程師,深圳東華視頻設備廠產品研發部主任、副總工程師。1
29、997年創立深圳市盛視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前身)并一直擔任公司重要經營管理者,現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戰略委員會主任職務。深圳市智能人投資合伙企業、深圳市云智慧投資合伙企業為員工持股平臺。盛視科技的主要股東深圳市云智慧投資合伙企業26.62%3.2 營收、利潤表現:疫情前快速增長,疫后有望快速恢復28 2016-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及同比2016-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及同比疫情前公司營收快速增長,2016-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49.61%;疫情導致部分項目延遲,2020-2022年營收增速放緩;疫后隨著通關人數增加,下游需求釋放,營收有望快速恢復高增長。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
30、11.27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52億元,同比下降5.34%。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存在季節性波動,受疫情影響國內口岸關停,部分項目驗收延遲。隨著疫情管控放松,通關人員增加,口岸業務下游需求有望持續釋放,疊加海南封關帶來的增量,營收有望快速恢復高增長。公司利潤表現彈性大:公司2021年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在疫情影響下仍保持較高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0.83億元,同比下降48.83%。我們認為,隨著后續營收恢復高增長,利潤表現彈性大。0.470.711.422.132.241.790.83-60%-40%-20%0%20%40%60%80%100%120%0.000
31、.501.001.502.002.50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2.413.345.078.079.3511.277.52-10%0%10%20%30%40%50%60%70%024681012營業收入(億元)同比3.3 毛利率較為穩定,2022年開始企穩回升29 公司整體毛利率情況公司毛利率較為穩定。2020年之前整體毛利率穩定在46%以上;2021年受疫情以及大項目占比增加的影響,毛利率有所下滑,2021年毛利率為38.11%;2022年毛利率企穩回升,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增長到43.05%。2021年公司主營產品中智慧口岸毛利率最高,為38.52%;智能交通及其他次之,為27.05%。2
32、021年分業務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智慧口岸由2020年的47.57%下降至38.52%。作為2021年主營業務中占比最大的業務,智慧口岸毛利率的下降也導致2021年公司整體毛利率下降明顯。我們認為,隨著疫情管控放開,下游需求釋放,自研產品占比增加,公司毛利率有望企穩回升。分業務毛利率情況51.91%46.87%51.35%47.57%46.69%38.11%43.05%0%10%20%30%40%50%60%銷售毛利率47.57%38.52%32.22%27.05%0%10%20%30%40%50%20202021智慧口岸智能交通及其他3.4 費用控制良好,疫后業績彈性大30 公司三費占比各
33、項費用中研發費用占比最高,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次之,財務費用為負;2016年至2021年研發費用占比穩中有升,2021年達到11.45%,代表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管理費用占比略有所下降,但由于股權激勵影響,2022年前三季度有所增加,2021年研發、管理、銷售費用占比分別為11.45%、4.79%、6.57%。我們認為,公司費用控制良好,研發高投入和股權激勵均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后續隨著營收恢復高增長,各項費用占比將顯著下降。10.79%8.68%8.09%7.93%8.88%11.45%0%2%4%6%8%10%12%14%2016/12/312017/12/312018/12/312019/
34、12/312020/12/312021/12/31銷售費用占比管理費用占比研發費用占比3.5 公司重視技術研發,技術創新引領公司發展31 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引領公司發展的基本定位,跟蹤新技術發展,以技術創新應用推動產品方案持續迭代升級。2021年研發費用1.29億元,研發費用占比持續增長,達到11.45%。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取得知識產權1068項,公司研發投入取得顯著成效。公司研發費用及占比0.640.831.297.93%8.88%11.45%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0.200.400.600.801.001
35、.201.402019/12/312020/12/312021/12/31研發費用(億元)研發費用率3.7 人員結構持續優化,人均創收持續增長32 2021年公司人員結構公司員工情況及人均創收 2021年公司專業構成人員中技術人員占比高達74.50%,為公司的主要人員組成。2021年員工人數增長至1008人,人均創收整體也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實現人均創收111.79萬元。74.50%10.91%5.46%7.64%1.49%技術人員銷售人員行政人員生產人員財務人員455616831940100802040608010012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720182019
36、20202021員工總人數人均創收(萬元)0404投資建議334.1 投資建議基于公司基本面情況,對公司未來經營作如下假設:收入方面:智慧口岸業務受益于疫后復蘇,通關人數增加拉動下游需求釋放,我們預計22-24年增速分別為5.0%/65.0%/30.0%。智能交通及其他業務受益于公司產品成熟度提升和海外業務的 拓 展,我 們 預 計 22-24 年 增 速 分 別 為300.0%/40.0%/40.0%。其他業務非公司重點,占比很小,我們預計22-24年增速保持在0%左右。毛利率方面:智慧口岸業務的自研產品比例提升,22-24年將保持在43%左右。智能交通及其他業務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22-
37、24年將保持在34%左右。其他業務非公司重點,占比很小,22-24年將保持在0%左右。34資料來源:Wind、華西證券研究所公司收入拆分預測(百萬元)得到公司收入拆分預測如下圖。4.1 投資建議綜上所述,根據公開招標信息,結合公司經營狀況,我們對于公司的盈利預測如下表所示。公司是智慧口岸龍頭,短期(2022-2024年)我們看好海南、云南等大項目帶來的業績增量,中長周期(2025-2030年)我們看好公司出海業務、特殊監管區業務帶來的長期增長。我們預計22-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3.01/21.06/27.60億元,同比增長15.4%/61.9%/31.1%;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
38、6/3.93/5.39億元,同比-23.9%/188.2%/37.1%,每股收益(EPS)分別為0.53/1.53/2.10元,對應2023年1月20日33.32元/股收盤價,PE分別為62.8/21.8/15.9倍。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35 盛視科技盈利預測表可比公司估值表注:凈利潤來自Wind一致預期。0505風險提示36風險提示 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的下行的風險:疫情導致全球經濟的下行的風險:疫情蔓延全球,宏觀經濟下滑導致企業IT支出增長放緩,下游客戶對軟件企業的需求下降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盈利水平下降的風險:國外巨頭擴張、下游企業下場進一步加
39、劇行業競爭格局,導致行業盈利水平下降。核心技術突破進程低于預期的風險:核心技術突破進程低于預期的風險:核心技術突破困難,進程低于預期導致的產品性能更新放緩,競爭力下降。公司核心人才團隊流失風險:公司核心人才團隊流失風險:公司核心技術人才可能因激勵不足等原因流失。擬收購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擬收購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擬收購事項尚未完成,存在不確定性。37附錄-三張表及主要財務比例38 免責聲明39分析師分析師與研究助理簡介與研究助理簡介劉澤晶(首席分析師)2014-2015年新財富計算機行業團隊第三、第五名,水晶球第三名,10年證券從業經驗劉波(聯系人)17年計算機產業經驗,主要覆蓋工業軟
40、件方向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作者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通過合理判斷并得出結論,力求客觀、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響,特此聲明評級說明評級說明公司評級標準公司評級標準投資評級投資評級說明說明以報告發布日后的6個月內公司股價相對上證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買入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強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5%增持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強于上證指數在5%15%之間中性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上證指數在-5%5%之間減持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弱于上證指數5%15%之間賣出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股價相對弱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5%行業評級標準行業評級標準以報告發布日后的6個月內行業指數的漲跌幅為基準。推薦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強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0%中性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上證指數在-10%10%之間回避分析師預測在此期間行業指數相對弱于上證指數達到或超過10%華西證券研究所:華西證券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豐匯園11號豐匯時代大廈南座5層網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