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傳&邁瑞:2022年中國AED大眾認知白皮書(4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大新傳&邁瑞:2022年中國AED大眾認知白皮書(47頁).pdf(4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 大眾認知白皮書AED目 錄02020202030304040506070709141401.研究綜述1.1 相關概念界定1.1.1 AED 定義1.1.2 PAD 定義1.1.3 OHCA定義 1.2 研究背景和立意1.2.1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相關要求1.2.2 應急設施的重要意義1.2.3 中國 AED 行業現狀1.2.3.1 國外代表企業1.2.3.2 國產代表企業1.2.4 AED 普及現狀1.2.4.1 覆蓋率與配置現狀1.2.4.2 法律政策現狀1.2.4.3 AED 定位方式現狀1.2.4.4 課程培訓現狀011902.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2.1 研究問題2.2
2、研究方法2022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報告編寫團隊支持單位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創團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碩士,報告總負責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碩士,媒體大數據分析負責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碩士,報告主要撰寫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碩士,報告主要撰寫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健康傳播碩士,深度訪談負責人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媒體大數據分析負責人王子寧印秀絢李一孫暢胡林黃越己指導老師許靜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傳播專業碩士項目主任4.1 調查對象與方法4.1.1 調查設計4.1.2 統計方法4.2 中國AED普及推廣的公眾
3、認知概況4.2.1 公眾認為應當有多少 AED?4.2.2 停留在初級階段的認知水平 4.2.3 媒體推廣的起步階段 4.2.4 支持性因素的傳播缺失 4.2.5 AED 培訓提供者亟待多樣化 4.2.6 安裝率提升利于增強培訓意愿 4.3 公眾認知中的群體差異 4.3.1 性別差異 4.3.2 年齡差異 4.3.3 地域差異 4.3.4 不同居住情況下的動機差異4.4 公眾認知的核心影響因素4.4.1 現有傳播推廣的媒介渠道錯配 4.4.2 高信任度媒介的積極中介作用 4.4.3 接觸、信任、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 4.5 小結 404040414142434446474949495051525
4、25556573904.公眾視角下的 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目 錄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232424252526282829293030313232323233343435363636373803.中國 AED 普及推廣中的傳播現象3.1 中國 AED 媒體報道的傳播現狀分析3.1.1 總體趨勢:對 AED 的關注顯著提升,但相關話題的傳播影響力不足3.1.2 APP和微博構成 AED 信息的主流傳播平臺3.1.3 平臺類媒體構成 AED 話題主要活躍媒體,報道領域與使用場景相適應3.1.4 AED 話題熱點往往與社會熱點事件相關3.1.5 政府機構與紅十字會在中國 AED 推廣中扮
5、演了重要角色 3.1.6 AED 話題量與當地 AED 普及率直接相關,存在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 3.1.7 小結3.2 AED 普及的支持性因素在傳播中的缺失3.2.1 AED 科普信息傳播:話題影響力欠缺,熱點形成隨機缺少內部關聯 3.2.2 “好人法”傳播現狀:話題影響力極低,公眾認知有限3.2.3 AED 相關正面報道傳播有限,難以引起社會重視 3.2.4 小結 3.3 中國 AED 普及推廣在社交媒體的傳播熱度和時空分布3.3.1 檢索方法與結果概況 3.3.2 影響力指數 3.3.3 渠道聲量分析 3.3.4 社交媒體互動量 3.3.5 社交媒體曝光趨勢 3.3.6 總結 3.4 A
6、ED 社交媒體的傳播與熱點事件的關聯3.4.1 二月下旬:年輕人猝死話題引發公眾熱議,關注具體急救措施 3.4.2 三月二十七日:高校女生跑步猝死,虛假信息發酵后真相反轉 3.4.3 四月一日:上海浦東哮喘病人因 120 拒絕救援病亡,網友負面情緒引爆社交媒體 3.4.4 總結 6.1 AED 普及的問題探討6.1.1 社會化媒體傳播問題:熱度低、深度淺、地域差距明顯6.1.1.1 AED 相關信息的傳播力及傳播渠道有限6.1.1.2 AED 相關信息借由熱點事件傳播效果并不深入6.1.2 公眾觀念問題:急救意識、參與意愿、法律科普與課程培養的多方面問題6.1.2.1 公眾的急救意識缺乏6.1
7、.2.2 培訓與救助意愿較弱6.1.2.3 法律保護知曉率低6.1.2.4 急救課程與培訓不足6.1.3 現實問題6.1.3.1 政府相關部門推動力不足6.1.3.2 組織團體運作體系尚不完善6.1.3.2.2 社會組織力量有限6.2 中國 AED 普及破局之路 6.2.1 媒體方面6.2.2 政府方面6.2.3 團體組織方面6.2.4 公眾方面附錄問卷調查樣本特征參考文獻 6906.總結與對策70707071727273747474757576767677777778788505.關于不同社會主體 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 基于部分 AED 工作者的訪談結果5.1 研究方法5.1.1 訪談
8、法5.1.2 文獻法5.2 調查單位概況 5.3 不同社會主體的培訓方式5.3.1 志愿組織的主要培訓方式5.3.2 高校志愿組織的培訓方式 5.3.3 急救專家參與培訓的方式 5.3.4 網絡意見領袖參與培訓的方式 5.3.5 廠家推動 AED 普及與培訓的方式 5.4 對策與建議5.4.1 AED 的培訓不應用媒體公關“炒熱度”方式操作5.4.1.1 新媒體環境下敘事消解權威與科學 5.4.1.2 炒熱度的方法治標不治本 5.4.2 應正視志愿組織在當前 AED 培訓的核心地位 5.4.2.1 自上而下的普及模式阻礙了公眾主動認知的積極性 5.4.2.2 志愿組織當前正在成為 AED 普及
9、中的堅強力量 5.4.3 AED 課程培訓兼顧線下與線上5.4.4 治本之策:急救培訓加快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5.4.5 政府與 AED 培訓推廣 60606061626262636363646464646464656566676859邁瑞作為中國 AED 市場的領軍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展開合作,先后參與急救培訓上百萬人次。積極參與 AED 宣傳、推廣、捐贈等活動。目 錄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1.1 相關概念界定1.1.1 AED 定義1.1.2 PAD 定義1.1.3 OHCA 定義 1.2 研究背景和立意1.2.1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相關要求1.
10、2.2 應急設施的重要意義1.2.3 中國 AED 行業現狀1.2.3.1 國外代表企業1.2.3.2 國產代表企業1.2.4 AED 普及現狀1.2.4.1 覆蓋率與配置現狀1.2.4.2 法律政策現狀1.2.4.3 AED 定位方式現狀1.2.4.4 課程培訓現狀1.1 相關概念界定1.1.1 AED 定義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指一種便攜輕便的計算機化設備,它整合了心律分析和除顫系統,并使用語音和視覺提示指導救援人員和醫療保健提供者,對因室顫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導致的心跳驟?;颊哌M行安全除顫。1.1.2 PAD 定義公眾啟動除顫(PAD)計劃指在院外心臟驟停發病率高、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與
11、大型社區設置 AED 與公眾培訓CPR,當發現院外心臟驟?;颊邥r,由現場第一目擊者在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前使用 AED 對患者進行除顫,從而提高院外心臟驟?;颊叩脑呵皬吞K率和院內搶救成功率,改善其預后。03020103040405060709141414020202研究綜述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02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01研究綜述1.1.3 OHCA 定義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簡稱 OHCA),泛指病患在送達醫院的急診室前已出現死亡的癥狀,例如心肺功能停止。1.2 研究背景和立意1.2.1“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相關
12、要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事業的發展一直是國家發展方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于健康的追求也不斷提高。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政府主導,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戰略主題1。編制和實施綱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舉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在綱要中,提出了“加強健康教育”的相關要求,要建立健全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普及健康科學知識,利用新媒體拓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范疇,不僅應包括健康素養和健康科學知識,也應包括常見醫療設
13、備使用方法的培訓與普及,而其中醫療應急設施使用方法的培訓與普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其社會關注程度亟需提升。此外,在綱要中,也提出了“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能力”的相關要求,要完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提高反應速度和有效處置能力,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而突發事件,既包括如 2003 年的SARS、2020 年的 Covid-19 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包括與個人相關的突發健康事件。隨著我國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以及對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代表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總結,我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水平不斷提升,但對于公民個人
14、突發健康事件的處理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國內外的馬拉松賽場上,都能看到 AED 的身影。04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03研究綜述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1.2.2 應急設施的重要意義1.2.3 中國 AED 行業現狀截止至 2021 年 8 月中旬,國內有效注冊體外除顫設備產品共 37 款,其中,進口產品 25 款,主要為飛利浦、卓爾、曼吉世(2017 年被魚躍收購)及日本光電等企業的產品;國產產品 12 款,生產企業主要為邁瑞、久心、上海光電及麥邦等。從 2016 年的數據來看,國內 AED 市場份額占比最高的是卓爾醫學,達到 40%;飛利浦占比 18%,排名第三,但兩者合計占
15、比達到 58%。但邁瑞醫療 2016 年在國內 AED 市場以 26%的占比排名第二,在全球除顫設備市場排名第五。最近,華創證券預測邁瑞醫療 AED 市占率將在五年內達 40%以上。目前,國內 AED 企業除了邁瑞、魚躍外,還包括久心、上海光電以及麥邦儀器等。在產品布局上,目前依然還是龍頭企業為主。械企查小程序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體外除顫設備有效產品共 45 款。其中,進口 33 款,主要為飛利浦、卓爾、曼吉世以及日本光電等;國產產品共 12 款,其中邁瑞產品獲批數最多,占得三成左右?;谝陨媳尘?,普及和推廣以 AED 為代表的醫療應急設施,對于推動綱要的實行、提升公眾和社會整體的健康水平,
16、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醫療應急設施的掌握程度,是評價醫療設備使用方法培訓與普及教育效果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倪紹洲等利用抽樣方法對我國居民 AED 使用和知曉情況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僅有 22.94%的被調查者能夠準確描述 AED 的操作方法,這一指標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水平具有較大差距,反映了我國對于醫療應急設備的方法培訓與普及教育仍有巨大發展空間。其次,普及和推廣以 AED 為代表的醫療應急設施,能有效提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的水平。通過普及培訓、推廣教育、資質認定,建立起從個人到醫療服務機構的全鏈路衛生應急體系,將突發事件衛生應急的實施起點前置為普通公眾,從而爭取救助患者
17、的“黃金四分鐘”,挽救更多患者寶貴的生命。此外,普及和推廣以 AED 為代表的醫療應急設施,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理念的真正體現。將醫療服務的范圍和重心從社會轉變為個人,代表著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更加關注每個個體的生命權益,讓每個人都享有健康生活的權利,有利于進一步增進人民健康福祉。1.2.3.1 國外代表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目前技術較為先進、所占市場份額較大的廠商主要包括 ZOLL(卓爾)、Nihon-Kohden(日本光電)以及 PHILIPS(飛利浦)。ZOLL(卓爾):ZOLL 屬于旭化成公司,研發并銷售醫療設備和軟件解決方案,提高臨床和屬于效率,以此協助急救治
18、療并挽救生命。ZOLL 擁有完善的產品和技術,涵蓋除顫和心臟監護、循環增強和心肺復蘇(CPR)反饋、超飽和氧療法、數據管理、通氣、治療型體溫控制以及睡眠呼吸暫停診斷和治療,可幫助臨床醫師、急救醫療服務(EMS)和消防專業人士以及非專業施救人員,并且改善心肺危重癥病患的預后。美國卓爾(ZOLL)公司世界首創的體外自動除顫器運用了 ZOLL 雙相方波技術,該技術與單相波相比,在高阻抗室顫轉復病人及房顫轉復病人上更加有效。Stryker (史賽克):Stryker 是世界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之一,于 1941 年由來自美國密歇根州卡拉馬祖的整形外科醫生 Homer Stryker博士成立。該公司在骨科
19、,醫療和外科,神經科技和脊柱方面提供創新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幫助患者與醫療機構。其 AED 產品 LIFEPAK CR2 采用了 cprINSIGHT 技術,并具備兒童模式按鈕和雙語選項。Stryker 于 2016 年以 12.8 億美元收購除全球第二大除顫器制造商菲康國際 Physio-Control。NIHON KOHDEN CORP(日本光電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于 1951 年,是世界領先的醫療設備研發制造廠商之一,產品涵蓋了心電、監護、神經電生理、急救、臨床檢驗、實驗室設備、臨床信息系統以及家庭醫療保健等諸多領域。除顫全線產品為日本制造,重點打造中高端產品,特別是院前市場,光電以日本市
20、場為本,2013 年收購了美國Defitech 公司,AED 業務大幅增長。AED 產品有 AED-2152 和 AED-3100,其中 AED-2152 主要覆蓋院內和院前救護車市場,AED-3100 主要覆蓋公共市場。光電收購了 Defitech 后的 Lifeline DDU 系列產品比較全面,覆蓋全自動和半自動機型、專業型和基本型產品,在北美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PHILIPS(飛利浦):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是一家領先的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在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的預防、到診斷、治療和家庭護理的整個健康關護全程,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并改善醫療效果。飛利浦將憑借先進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刻
21、的消費者洞察,不斷推出整合的創新解決方案。公司目前在診斷影像、圖像引導治療、病人監護、健康信息化以及消費者健康和家庭護理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飛利浦 Heartstream FR2+自動體外心臟除器體積輕巧的自動體外心臟除額器(AED)。只要經過很少的培訓就能使用。由干易干使用的設計卓越的技術以及合理的價格等因素HeartsartFRxAED 已在廣泛的環境中得到應用。1.2.3.2 國產代表企業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后簡稱“邁瑞醫療”)雖然國產 AED 起步較晚,但是后發先制,短短幾年時間,AED 的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迅速超越其他進口品牌,但是目前仍存在品牌影響力不
22、夠大,一般民眾認知度不高,宣傳滯后的情況存在。0605研究綜述久心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久心醫療成立于 2012 年 8 月,是心血管領域院前急救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至今,目前已獲批數十項發明專利,并獲得國產自動體外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注冊證,主要從事新一代自動體外除顫器的研發與生產。北京麥邦光電:北京麥邦光電儀器有限公司是座落于中關村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2004 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扶植企業。公司擁有專業精淇的醫療電子研發智囊團隊,已研發兩大類一十余種醫療電子設備,所有產品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在全國設立
23、了二十多家客戶服務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和售后服務網;具備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企業目前已通過 ISO9001,ISO13485,CE,CCC,CMC,CMD 等多項認證。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創始于 1991 年,總部設在深圳,為全球市場提供醫療器械產品,主要業務集中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在全球設有 10 個研發中心和超過 50 家境外子公司。今天,邁瑞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全球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邁瑞在超過 30 個省市自治區均設有分公司。中國近 11 萬家醫療衛生機構、99%以上的三甲醫院都選擇邁瑞產品和解決方案
24、。2010 年,邁瑞醫療與上海醫療器械檢測所共同起草雙相波除顫國家標準。2013 年,邁瑞發布了一款雙相波 AED 產品 BeneHeart D1,填補了中國 AED 領域多項技術空白,成功突破了由 1000 多項專利樹立起來的國際“技術壁壘”封鎖,是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 AED。之后,邁瑞多個系列 AED 產品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邁瑞國產首款 AED 問世后,徹底打破了進口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壟斷,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 AED 的市場競爭格局。在中國,截至 2022 年 7 月,邁瑞醫療已經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累計投放安裝 11 萬余臺 AED,成功救治 131 例公共場所
25、心臟驟?;颊?。邁瑞 AED 產品家族1.2.4 AED 普及現狀1.2.4.1 覆蓋率與配置現狀除了國內 AED 覆蓋率不足的問題外,現階段 AED 配置場所方面也暴露出問題:AED 設備分布與實際發生 OHCA地點不匹配等現象較為普遍。目前國內較大城市在公共場所配置的 AED 主要集中在商業辦公區域、學校、車站、購物中心和景點等人流量較多的區域6,而這些放置通常是在不知道實際心臟驟停風險的情況下進行的,分布地域范圍不明確且分布不均勻。在大多數市中心、行政機構 AED 覆蓋率較高,而在社區、運動場所等重要區域和重要場所分布不足7。在大多數 OHCA 發生在私人場所的背景下,AED 分布不均的現
26、狀使得 AED 使用率較低、應急響應時間相對較慢。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和緊急心血管護理指南及歐洲心臟病學會室性心律失?;颊咧委熀皖A防心源性猝死指南曾提出建議,將 AED 放置在每五年至少發生一次心臟驟停的地點,以及 OHCA 可能性較高的區域,比如機場、火車站、辦公室、購物中心和學校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8。在此基礎上,有學者提出了運動場所配置、“滅火器模式”、公共交通系統配置等方式,作為現有的在人口密集的商場、火車站、機場等常規地點配置 AED 模式0.71臺/1000公民深 圳2.6臺/1000公民丹麥哥本哈根1.6臺/1000公民瑞典4.7臺/1000公民荷 蘭4.2臺/1000公民瑞 士
27、3.9臺/1000公民日 本7.0臺/1000公民美 國0.13臺/1000公民海 口0.11臺/1000公民浦東新區0.05臺/1000公民2杭 州中國AED 普及起步早的國家在人口覆蓋率方面,我國 PAD 項目目前處于起步階段,AED 覆蓋率低,國內較為普及地區的 AED 覆蓋率數據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深圳全市共有 14158 臺 AED,2022 年將新增 3000 臺。的補充9。所以,許多國家在人流較為密集的地點配置 AED 設備的基礎上,也在一些特殊地點加大了AED 的配置力度。例如,美國航空公司自 1997 年在所有客機上配備了 AED 10;日本高度重視
28、AED 在學校中的配置,日本國內的約 36000 所小初高中學校中,每個學校至少安裝了 1 臺 AED,幼兒園安裝 AED 的比例為 74.6%11。而當前我國在特殊地點的 AED 配置方面,非公共區域 AED 覆蓋率很低,和歐美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陳楚琳、桂莉等(2017)針對我國 AED 發展進行系統回顧后,提出了優化公共場所 AED 配置的建議12;呂傳柱等(2020)也指出,我們應根據區域人口基數、急救需求、人口流動量等因素配置 AED13。關于城市社區中 AED 具體部署地點,Li DannyLiang(2022)認為在城市社區的學校和社區中心系統地部署 AED 可能會增加 AED 的
29、應用,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顧亞楠等(2022)也提出,在保證 AED 24 小時可隨時獲取的前提下,優先覆蓋包括住宅小區和工業區在內的非公共區域14。仍需注意的是,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 AED 覆蓋率各有差異,但總體而言,AED 的利用率并不高。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心臟協會首次提出公共除顫的概念,其核心是鼓勵公眾使用公共場所配備的自動體外顫器(AED)除顫。后續研究也證實了公眾使用 AED 除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因為AED 的配備是為了應付“萬一”的情況,加上公眾不了解、不敢用等客觀原因,AED 利用率極低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另一方面,盡管“用不上”與“備而不用”
30、有本質上的區別,但配置、管理和維護設備的成本問題也是一個難題,這方面還需要建立精細化的機制。在公共場所承擔責任之外,還需政府與社會公益組織的支持。設備的管護由專業機構來負責,可能更能保證專業性和降低管理成本。0807研究綜述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我國 AED 的平均覆蓋率小于 1 臺/10 萬人,與 AED 普及起步早的國家如荷蘭、瑞士等國相比4 5,覆蓋率存在很大差距。199120002004200620132009日本法律開始允許醫務人員在醫院之外的場所使用 AED,這種改變并沒有帶來院外猝死生存率的實際提高。國際心肺復蘇指南中提出要在公眾場所推廣 AED
31、 設備的普及,然而日本并沒有松綁其對 AED 的使用規定。日本政府修改法律,允許公眾使用 AED,并開始在學校、地鐵等公共場所安裝 AED,當年 AED 銷量達到 3607 臺。日本修改了民法典第 698 條,也就是日本的好人法條款,規定無論施救過程如何,個人的施救行為都將受到保護。好人法出臺,連續利好政策促使 2006 年 AED 銷量迅速增長至 35170 臺,使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 AED 市場。相比我國在 2017 年 10 月正式上路的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我們落后了十年。厚生勞動省醫務局發布實施對自動體外除顫器的適當管理政策,標志著日本 AED“點檢”制度的正式開啟。政策表
32、明,AED 檢查人員需要每天確認 AED 的指示燈是否正常,并檢查 AED 的有效期和剩余使用壽命,以及耗材(電池、電極片)更換時間。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有關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正確放置的指南,建議在車站、學校、公司、酒店等十三大公共場所設置 AED。1.2.4.2 法律政策現狀美國是最早對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設置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早先就已通過多項立法助力 AED 布局。199519971999200020072002美國立法開展“公共除顫計劃”,鼓勵非專業人員接受 AED 培訓以期提高院外心臟驟?;颊呱媛?,之后法規要求急救車 5 分鐘內無法到達的公共場所全部依法設置 AED。美國國會
33、與美國心臟學會(AHA)共同立法,取消非專業人員不能使用AED 的法律約束。美國 AHA 建議 AED 項目立法中包含以下關鍵組成部分: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呼吁在公共場所和民航飛機安裝 AED、推動 AED 全美立法;美國通過 心臟驟停救援法,對非專業急救人員提供有限的免責,在促使人們接受 AED 作為挽救生命的設備和為 AED 的使用者制定保護免除法律責任的標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國會出臺公共場所和社區配備 AED 的法案,同時政府每年投入 3000萬美元專項資金用于 AED 的購買、鋪設,和 AED 介導心肺復蘇模式的培訓、鼓勵私企購買 AED 并對員工進行 CPR 和緊急除顫培訓。美國
34、國會立法將 6 月 1 日至 7 日定為美國國家心肺復蘇和 AED 急救意識宣傳周。12美國紅十字會將 AED 使用納入新心肺復蘇培訓內容。對救援人員和項目促進有有限的免除法律責任(無條件);對非專業急救人員進行 CPR 和 AED 培訓。日本則采取政府立法、政策松綁與社會積極響應三種方式相結合的推廣模式。時 間內容時 間內容1009研究綜述表 1.2.4.2(1)美國 AED 救助相關法律政策表 1.2.4.2(2)日本 AED 救助相關法律政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201620182019202020212020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發布,提出公共場所
35、要配備急救設備設施,但并沒有針對 AED 布局的明確規定。北京市公共場所醫療急救設施設備及藥品配置指導目錄(試行)出臺,AED 在配置目錄內,但該文件屬于指導性,沒有解決“必須配置”和“誰來配置”的問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公共交通場所 AED 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工作推進會,率先在公共交通場所發力推進 AED 的普及。關于加強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明確要求推動本市火車站、地鐵站、交通樞紐、長途客運站、公園、景區、大型商場、體育場館、社區等公共場所按標準配置 AED 等急救設施設備。北京市重點公共場所社會急救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 年-2023年),全面啟動重點公共場所
36、 AED 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工作,提出到2023 年底前,全市機場、火車站、交通樞紐、學校等重點公共場所實現AED 等急救設施設備全覆蓋,全市配置總量不低于 5000 臺,達到常住人口每 10 萬人不少于 20 臺。AED 進中小學提案建議在北京中小學全面配置 AED,覆蓋學生教師主要活動區域,建議制定適用于中小學情況的培訓指導方案。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工作按照“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以每站 1 臺 AED 設備的配置標準,分三階段有序實施。2020 年底前,完成 7 條線路的 AFD 配置工作:2021 年底前,完成 10 條線路的AET 配置工作:2022 年底前,完成
37、剩余 5 條線路的 AED 配置工作,實現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地。時 間內容目前廣州、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城市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涵蓋社會急救,鼓勵有條件的場所和單位配備 AED 急救設備,并開展公眾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以北京為例,從2016年起,北京就開始有意識地出臺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促進AED普及。德國的 AED 推廣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醫保公司補貼。在德國,通常一臺家用 AED 的價格為 4002000 歐元(約合人民幣 30001.4 萬元),已確診為心臟病的人購買 AED 后,可向自己參保的醫保公司申請全額報銷以減輕經濟負擔。目前,超過 60%的德國家庭都已配備了 AED。生命時報2
38、016 年的報道心臟病人可報銷,簡單易學能救命,德國六成家庭擁有除顫器,文章提及德國通常一臺家用 AED 的價格為4002000 歐元(約合人民幣 30001.4 萬元)。許多發達國家的 AED 普及得到了相關法律支持和保障,美國各州均完成有關 PAD 計劃的立法工作,而我國AED的PAD計劃還缺乏相關的規范的衛生法律、法規。雖然在法律政策的制定方面,我國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很多年,但自 2010 年起,我國也不斷出臺法律法規推進 AED 普及。2010 年,海南省批準的 海南省紅十字會條例 是我國最早將 AED 寫入法律法規的省份;2017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
39、則第 184 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睒酥局谖覈o急情況下使用 AED 將受到法律保護,相比于 2006 年日本的好人法條款仍晚了十年左右。2019 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依據意見成立了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并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明確提出未來急救培訓持證人員比例要求,并指出要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國家政策的指引將快速推動 AED 普及和行業發展。另外,
40、中國 AED 聯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等學術組織結合國內外學者關于 AED 配置的研究和現狀,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提出了中國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就 AED 的配置數量、布局、重點公共場所投放位置等做出推薦和建議,建議各省市按照每 10 萬人配置 100-200 臺 AED 的原則確定合理的公共場所 AED 配備數量。202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 27 條規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組織應當積極開展急救培訓,普及急救知識,鼓勵醫療衛生人員、經過急救培訓的人員積極參與公共場所急救服務。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
41、。在考慮規模、人員情況、設置意愿等綜合條件基礎上,在公共場所合理投放配置 AED 逐步形成網絡。這些法律政策規定都標志著我國 AED 普及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突破。規范公共場所 AED 配置使用學 校大型商場火車站、高鐵站機 場1211研究綜述表 1.2.4.2(3)北京市 AED 救助相關法律政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商業辦公區域運動場所景 點電影院行政機構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攜手 AED 廠家邁瑞醫療,在深圳大學舉辦“一堂救命課”2021 年 1 月 1 日起,杭州正式施行杭州市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管理辦法,成為全國首個以地方立法形式規范公共場
42、所 AED 配置使用的城市。辦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確定了自動體外除顫器的定義AED 是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依法批準上市銷售、使用,具備自動識別可電擊心律、自動電擊除顫功能,用于搶救心臟驟?;颊?,供社會公眾使用的便攜式急救設備。明確了相關單位的培訓宣傳責任為提高公眾對 AED 的知曉率,辦法明確了有關單位的培訓職責,規定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應當加強宣傳。規定了配置AED公共場所的范圍機場、體育場館、養老機構、學校、大型超市、風景區等六大類公共場所應當按配置規劃逐步配置 AED,兩級政府應當安排一定數量的執法執勤車輛、船舶配置 AED。明確了配置管理AED 的費用保障辦法明確公共場所和執
43、法執勤車輛、船舶 AED 的配置管理的相關費用應當納入政府預算予以保障。同時,鼓勵社會向公共場所捐贈、維護 AED,AED 上可以標注捐贈、維護者名稱。設置了使用 AED相關法律保障條款為消除社會公眾及公共場所配置單位對使用 AED 的顧慮,根據上位法有關規定,辦法設置了“好人條款”,明確救助人因使用 AED 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從地方立法層面上打消了施救者“怕擔責、不敢救”的顧慮。2022 年 2 月 9 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 7728 號建議的答復。國家衛健委針對代表提出的“加強公共場所 AED 配置”、“加強急救知識普
44、及”、“完善政策保障”等具體建議分別進行了答復。國家衛健委表示將會從多個層面推動 AED 普及使用,研究制定公共場所 AED 配置及管理的指南,從技術層面明確AED 規劃配置、安裝要求,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為各地科學規范鋪設提供技術依據。政策保障方面,國家衛健委表示要推動立法進程。目前,衛健委已將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列入立法計劃,擬從法規層面明確政府責任,堅持屬地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保障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穩步發展。研究綜述1.2.4.3 AED 定位方式現狀AED 地圖如果被良好運用,可以將民眾在最短時間內導航至附近的 AED 放置處,節約救助時間,提高救活率。但在全球范圍內,雖然很多國家都在
45、嘗試開發并運用 AED 地圖,但是其訪問度低,并沒有起到預期中的良好效果。不過 AED 地圖的開發模式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全世界的 AED 地圖一般為社會團體做開發平臺,民眾自己主動申報,中國也可同樣采取此種方式嘗試推廣。1.2.4.4 課程培訓現狀心臟驟停絕大多數突發于院外的公共場所,救援人員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搶救,腦死亡就不可逆轉?,F有研究明確顯示,心臟驟停急救,即早期快速識別、啟動高質量的 CPR,以及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顯著改善了心臟驟停幸存者的生存率和長期預后。但實際上,由于各方面因素,急救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到達事發現場。相比于西方國家,我國的心臟驟停急救仍面臨轉運成功率低、急救成功率低
46、等嚴重問題,核心原因正在于院前急救,尤其是專業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前,由第一目擊者完成的急救處理低于西方標準,因此向公眾普及 CPR 基本知識和早期除顫非常重要。AED 設備正是為非急救專業人員和第一反應者設計的,由計算機編程與控制,具有自動分析心律的功能,是自動化的傻瓜型體外除顫儀,其應用方法簡單、易上手。非專業人員經過專業的培訓,可安全、正確地掌握 AED 的操作。公眾參與的除顫(PAD)可以提高心搏驟?;颊呓邮芘杂^人員 CPR 和早期除顫的概率,從而提升他們的出院生存率。1413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一堂救命課”走進開心麻花劇場研究綜述小學11.4%初中高
47、中58.9%66.0%日本學校AED 急救教育培訓國外的急救培訓開始較早,可為我國培訓課程設計與執行提供經驗。如在日本,從 2004 年開始,各地開始提供 AED 使用的急救教育培訓,AED 培訓還被設置在初高中的培訓項目中。根據日本關于學校心肺復蘇與 AED 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 11.4%的小學、58.9%的初中、66.0%的高中在體育課程或健康課程中提供 AED 培訓;另外,CPR 和 AED 的使用還成為了駕校的必修課程。澳大利亞的特點是會依靠社會團體與學校合作進行相關培訓,主要的社會團體包括澳大利亞紅十字會、圣約翰急救中心等機構,他們會定期到學校向 8 歲到 10歲的孩子宣傳介紹急
48、救的基本知識。除了學校的集體培訓,澳大利亞學生在畢業前還“流行”報名單獨的急救課程。一個標準的急救課程學習時間在兩天左右,通過考試之后可以獲得一張急救證書。醫學協會團體和一些民間社區組織,如澳大利亞悉尼的華人服務社等機構都可以舉辦急救合格證書培訓班。由官方認可的急救專業人員向普通市民進行授課,教授包括如何應對心臟病發作、創傷出血、骨折、關節脫位、昏迷、哮喘和過敏反應等突發問題。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支持,通過資質認可或適當補貼等辦法,凝聚社會團體的力量,吸引公眾學習急救知識。其中,美國心臟協會針對普通人開設的 Heartsaver 課程,是目前全世界普及程度最高的培訓課程。美國心臟協會(Ameri
49、can Heart Association)是國際性非盈利組織機構,鼓勵非醫學專業的社會人士,積極參與現場急救,并為此設計了名為 Heartsaver 的認證課程。此門基礎急救課程適用于沒有任何醫療背景的普通大眾學習。參加培訓并通過考核者,將頒發 AHA 認證的國際救護員證,證書具有全球唯一識別碼,國際通用認可。其急救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即基本急救與心肺復蘇。其中,基本急救課程中包括一般急救(如何求助、如何發現問題、如何摘脫手套、正確防護自己)、內科急癥(心臟病、腦卒中、糖尿病、過敏)、外科急癥(紗布止血、繃帶及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燒傷、燙傷)、環境突發(蛇咬傷、溺水、觸電、中暑、熱痙攣)。心
50、肺復蘇課程則主要教授成人、兒童、嬰兒的心肺復蘇及自動體外除顫儀(AED)的使用。而在中國本土,中國紅十字會的培訓量較大。其培訓則主要通過理論授課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急救理論和現場操作考試,學員通過考核后,將獲得紅十字救護員證。應急救護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紅十字運動基本知識、救護概論、心肺復蘇、AED 使用、創傷救護等現場救護知識,常見急癥和氣道異物梗阻、燒燙傷、中暑、溺水、交通事故、地震、火災、食物中毒等突發傷害的現場救護技能等。近年來,國內學者也不斷豐富在 AED 培訓方面的研究。殷欣、李文濤等(2009)通過綜述發達國家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的現狀并與我國社會急救的發展狀況進行對比,指出除了
51、急救知識普及率之外,我國在對特殊人群及社區居民培訓等方面同樣存在明顯差距15。姜艷、石天奇(2019)對宣教培訓對社區民眾院前急救知識掌握進行了效果評價,指出通過培訓后本社區社會公眾 CPR 急救知識知曉率、簡易 AED 使用、參與搶救意愿有了顯著的提升16。由此可見,AED 培訓在 AED 的普及推廣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目前我國的 AED 培訓課程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斷探索,國內外學者也對于培訓課程如何達到最佳效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關于培訓哪種人群可以提升 AED 的使用效率,從而提升降低死亡率。有研究者認為培訓學生和教師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難,而提升警察的 AED 技能可以
52、在醫護人員到到來前為病人爭取寶貴的時間。Bruno Papaleo,Mariangela De Rosa(2022)的研究探索在學校中讓教師參與學生的 AED 培訓17。然而,另一個關鍵問題可能也會對這種廣泛傳播產生不利影響:教師缺乏對救生策略重要性的認識,資金和時間都不充足。注重教師培訓可以確保學習道路的連續性和更大的學校自主權。研究證明連鎖教學滿足了盡可能多的學生的需求,并在長期內保持技能,因為它在長期內成本更低、耗時更少、更簡單、更靈活。美國心臟協會開設的 Heartsaver 課程,是目前全世界普及程度最高的培訓課程中國紅十字會的培訓量較大。中國紅十字會學員通過考核后,將獲得紅十字救護
53、員證1615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全國各地的急救培訓1817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SofiaHusaina(2013)的研究從培訓警察入手,他支持警察 AED 計劃的概念,但表明實施這些計劃并不容易實現18。盡管在建立此類計劃方面存在挑戰,但研究表明,早期除顫是生存鏈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可以實現的。通過這些程序,從 9-1-1 呼叫到第一次除顫的時間顯著減少。雖然在所審查的大多數文章中,存活率差異在統計學上并不顯著,但在警方 AED 組中,總體加權平均存活率要高得多。應對實施方面的挑戰將有助于提高警察 AED 計劃的成功率。他們
54、有可能提高院外心臟驟停的存活率。其次是 AED 課程的設計上,研究者們要求培訓方案要量身定制。廖彥昭、張煥基、陳少芬(2019)則借助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探討了社區 AED 最優普及實踐方案,指出現場觀摩演示及模擬真實場景的培訓方式可能是社區 AED 最有普及的實踐方案,值得在后續社區培訓中推廣19。陳少芬、廖彥昭(2019)研究同時指出培訓方式、參與培訓者的學歷和年齡都可能是影響社區 AED 培訓效果的因素20。Yeung(2011)指出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AED 培訓的替代方法,包括非專業教師、自我指導學習和簡短培訓21。還有證據表明,不需要培訓,但即使是簡短的培訓也可以提高除顫放電和電極片放置
55、的速度。AED 的功能可能會對其使用產生影響,應進一步研究,使設備對未經訓練的外行人用戶友好和有效。Soar(2011)的研究則認為課程形式應根據受眾的需求量身定制:更加強調對早期除顫的好處和院外救援風險最低化的認識,并進行簡短的培訓,重點關注已經熟悉除顫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正確放置AED 設備和盡量減少除顫延遲的能力22。Athanasios Chalkias(2014)的研究指出,教育和年齡影響了非專業救援人員保留心肺復蘇/AED 技能23。此外,原有的AED培訓課程,即ERC CPR/AED課程格式可能設計不當。研究發現教育背景越高者,接受AED知識的速度越快。但是另一種解釋也有依據那就是
56、,這些人更善于通過考試。而年齡越高者則對該課程的接受度越低,因為他們對計算機電腦的使用影響了他們的認知。建議可以區分具有不同水平的實用和書面復蘇技能的參與者,在后續研究中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探討。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2.1 研究問題通過對國內外 AED 普及推廣的現狀、政策、手段等進行歸納和總結,本報告認為,AED 的普及推廣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也不是簡單地提高覆蓋率就能夠實現,而是在提高覆蓋率的同時,通過增強公眾對 AED 的認知,并且喚起公眾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以此來實現 AED 普及推廣真正的社會效益安裝 AED 設備后在緊急情況下有人能夠使用,從而降低院外突發心臟驟停事件的死亡
57、率。在這一過程中,健康傳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無論是著力于提高公眾對AED 認知水平的媒體宣傳,還是專業人士對公眾的 AED 實用技能培訓,都和傳播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語境下,“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 提出應當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傳播,而 AED 作為應急設施之一,其使用方法的培訓和普及也是健康傳播的重要內容之一。2022022.1 研究問題2.2 研究方法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2019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通過混合型研究方法,本報告旨在將研究和現實情況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本報告最終的著力點現存約束總結和政策建議具有更強的現實性、可行性和指導性
58、。2.2 研究方法針對以上三個研究問題,本報告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探究和解答。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在塑造公眾認知的作用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AED 這樣的和公眾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新興事物,其在社會化媒體上能夠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因此,本報告認為,社交媒體應當是增進公眾對 AED 認知的重要陣地。但是現有的研究均未關注到社會化媒體在AED 普及推廣中的作用,因此本報告提出了第一個研究問題:RQ1:中國 AED 普及推廣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有著怎樣的傳播熱度和時空分布?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分析,本報告希望能夠發掘目前社會化媒體在中國 AED 普及推
59、廣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在未來普及推廣工作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根據創新擴散理論,AED 的普及推廣在實現社會效益之前,需要經歷從認知到意愿再到行為的過程,而公眾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直接影響到 AED 普及推廣的最終效果。針對目前中國 AED 普及率較低的現狀,本報告認為,當前存在著眾多抑制公眾參與 AED 培訓意愿的因素?;诖?,本報告提出了第二個研究問題:RQ2:有哪些因素會嚴重影響公眾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在 AED 普及推廣的公眾層面上,培訓是實現上述從意愿到行為轉化的關鍵步驟。培訓作為人際傳播的一種特定形式,從傳播的視角出發,對傳播者、傳播方式、傳播環境的關注非常必要。但是究竟哪
60、些主體參與到了 AED 培訓之中,不同的主體在 AED 培訓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目前中國的 AED 培訓中存在著哪些主要約束,尚未有研究者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回答。而回答這些問題對于中國AED普及推廣的真正落地,讓提高 AED 安裝率的大量投入真正轉化為對公眾生命健康的保障非常關鍵,因此本報告提出了第三個研究問題:RQ3:目前中國不同主體參與的 AED 培訓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本報告提出的以上三個研究問題,均是立足于中國 AED 普及推廣的內在邏輯和現狀。本報告希望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探究和回答,從健康傳播的視角對中國 AED 普及推廣的現存約束進行較為全面的總結,并且對 AED 普及推廣的現
61、實路徑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因此,本報告站在健康傳播的立場上,針對 AED 普及推廣的關鍵環節和現狀,提出了以下思考:對于研究問題一考慮到社會化媒體的大信息量、多參與者、跨時空維度的特點,本報告采用了大數據輿情監測的方式,將 AED 相關的關鍵詞作為監測對象,從時間、空間、參與者、傳播效力、社會話題關聯度等視角,對其進行探索。該部分的研究發現將會在本報告第三章中予以呈現。對于研究問題二鑒于不同地區、不同教育水平(Athanasios Chalkias(2014)的公眾在接受 AED 培訓意愿的影響因素上可能存在較多差異,因此本報告采用了網絡問卷的調查方式,希望通過獲取較多的樣本,以此來提高研究結
62、果對全國的適用度以及挖掘出更貼合現實情況的影響因素分布。該部分的研究發現和數據支撐將會在本報告第四章中得到展示。對于研究問題三本報告則將研究的對象鎖定在參與 AED 培訓的一線工作人員之上。通過對不同類型主體進行深度訪談的方式,本報告希望能夠更加真切地把握 AED 培訓中的現有成果和現存約束,這一部分的發現將會呈現在本報告第五章中。2221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404040414243454647494950515255564152495704公眾視角下的AED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39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4.1 調查對象與方法4.1.1 調查設
63、計4.1.2 統計方法4.2 中國 AED 普及推廣的公眾認知概況4.2.1 公眾認為應當有多少 AED?4.2.2 停留在初級階段的認知水平 4.2.3 媒體推廣的起步階段 4.2.4 支持性因素的傳播缺失 4.2.5 AED 培訓提供者亟待多樣化 4.2.6 安裝率提升利于增強培訓意愿 4.3 公眾認知中的群體差異 4.3.1 性別差異 4.3.2 年齡差異 4.3.3 地域差異 4.3.4 不同居住情況下的動機差異4.4 公眾認知的核心影響因素4.4.1 現有傳播推廣的媒介渠道錯配 4.4.2 高信任度媒介的積極中介作用 4.4.3 接觸、信任、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 4.5 小結4.1 調
64、查對象與方法4.1.1 調查設計本調查針對全國居民,通過益派調查(epanel)樣本庫,進行了分層隨機抽樣。在層次劃分上,本調查主要針對性別、職業、常住地設定了一定的條件。具體而言,在性別上,本調查設定男女性別比例基本等同;在職業上,全日制學生樣本占比約 30%;在常住地上,本調查將常住地劃分為一、二、三、四線四個等級的城市,每個等級比例均等。自 2022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12 日,本調查共收回樣本 2060 份,剔除掉 21 份規律性作答的樣本后,共獲取有效樣本 2039 份,有效回收率為 98.98%。從問卷結果來看,樣本分布與現實人口統計學分布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在分層抽樣
65、條件下,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常住地所述城市等級比例基本一致。在樣本的省份分布上,各省份受訪者所占比例與中國各省份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情況較為接近,特別是廣東、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在樣本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北京、上海、浙江等在 AED 普及推廣中走在全國前列的省市也有了較大的樣本量。樣本在三產業、公務員與非公務員等領域均有較好的覆蓋,樣本在職業分布上和現實情況具有一定的貼近性?;诖?,本調查所收集樣本,對全國的情況也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從上一部分中可以發現,雖然目前中國已經有多類主體參與到了 AED 普及推廣的過程之中,但是 AED 相關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中依然處于熱度較低的狀況。在 AED 普及的過
66、程中,除了增加 AED 設備的數量,讓人們會用 AED 也是非常重要的,即提高公眾對 AED 的認知水平、激發公眾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诖?,本報告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 AED 認知、接觸和培訓意愿相關的調查,并著重對影響 AED 培訓的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具體結果如下。40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AED大眾認知白皮書4.1.2 統計方法本報告采用了 Stata 17.0MP 對樣本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在回歸分析部分采用了第三方 sgmediation 法對中介效應進行了分析,在結構方程模型建構上使用了 Stata17.0MP 的 SEM Builder
67、 進行圖形可視化建模。4.2 中國 AED 普及推廣的公眾認知概況在完成了對樣本的前置檢驗和基本處理后,本報告對關涉核心研究問題的若干變量進行了基本的統計分析。4.2.1 公眾認為應當有多少 AED?14.66%10.74%23.79%31.04%15.55%4.22%100以下100-199200-299300-399400-499500及以上基于現實情況,公眾接受 AED 普及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對該問題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知影響。因此,本調查了在給出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人口大國以及中國當前的每萬人 AED 保有量數據后,調查了受訪者對中國每十萬人 AED 保有量應該是多少的主觀判斷。從
68、圖中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每十萬人 AED 設備數量應當在 200-299臺。作為參考,美國平均每十萬人 AED 保有量為317 臺左右,日本則為 235 臺左右。而近一半的受訪者都認為中國的每十萬人 AED 保有量應當在 300臺以上。美國、日本都屬于人口較多的發達國家,而中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是仍處于發展中階段,從客觀來講,中國和美日等發達國家具有相等水平的 AED 平均保有量較為困難。但是這一調查結果從側面反映出,大多數受訪者在主觀認知上,都對AED 的重要性有著較為深刻的認知,這也為 AED 普及提供了非常好的群眾環境。中國應當有多少 AED 設備(每 10 萬人)圖 4
69、.2.1 AED 數量期望情況餅狀圖圖 4.2.2 AED 認知狀況條形圖AED 認知狀況(分值 1-5,5 為非常贊同)3.283.423.133.053.07102345我知道 AED 基本用途我了解 AED 這個概念我知道 AED 基本使用方法我知道身邊 AED 的安裝位置我了解接受 AED 培訓的途徑關于AED的概念和基本用途,受訪者表現出了超出中間值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涉及到了AED的使用方法、途徑、安裝位置等更深層次的認知問題后,受訪者的平均認知水平基本徘徊在中間值附近。此外,還有 171 名受訪者在這五個認知相關的問題上都選擇了“非常不贊同”(經檢驗,這部分樣本不存在規律作答問題)
70、,即對 AED 基本接近于無任何認知。由此可見,當前民眾對 AED 的認知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整體認知水平較為一般,在推進 AED 普及的過程中,需要傳播者重視對 AED 在概念、應用上的科普,從提高公眾認知的角度來推進 AED 的普及推廣。4.2.2 停留在初級階段的認知水平4142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圖 4.2.3(1)AED 接觸狀況條形圖圖 4.2.3(2)媒介渠道信任狀況條形圖3.023.103.753.612.192.38102345我在社交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信息我曾經多次見過 AED 設備我曾見過
71、別人使用 AED 設備我在新聞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報道我曾使用過 AED 設備我曾接受過 AED 設備使用培訓在推進 AED 普及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增強媒體接觸的過程中,選擇具有高信任度的媒介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高信任度媒介渠道傳播的信息,能夠更好地影響公眾對事物的認知,并且有利于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從媒介渠道信任量表數據可以看出,國家級媒體和國家行政部門的傳播渠道得到了受訪者最高程度的信任。在 AED 這一具有較大專業性的話題上,受訪者對個體傳播渠道表現出了較低信任度。從這一媒介渠道信任的描述性統計結果來看,對 AED 普及的相關傳播應當更多地借助國家或官方的媒介渠道,并且動員更多的專
72、業機構、醫學專家參與到普及推廣之中,從而實現單位投入下更好的傳播效果。1023454.104.243.773.743.623.733.902.953.803.203.123.693.884.073.37國家級網絡媒體(新華社、人民網、央視新聞等的微博、微信、客戶端)地方性網絡媒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等的微信、微博賬號或客戶端)街道、居委會、村委會的標語橫幅宣傳醫學專家的個人言論或媒體專訪(如鐘南山等)醫院等專業醫機構的微信公眾號親戚朋友鄰居的聊天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的海報宣傳國家級傳統媒體(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等電視、廣播、報紙媒體)地方性傳統媒
73、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醫療科普平臺(如丁香醫生等專業機構開發的平臺)個人的微信群、QQ 群、朋友圈網絡大 V、專家的微博、抖音等賬號學校、單位、公司的通知國家行政部門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AED 接觸狀況(分值 1-5,5 為非常贊同)媒介渠道信任(分值 1-5,5 為非常信任)AED 作為一種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急救設備,民眾對其接觸既影響著認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眾接受更深層次培訓的意愿。從量表數據可以看出,從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獲取 AED 相關的信息在樣本群體中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即樣本對AED的媒介接觸水平較高。但是在實地接觸上,樣本的整體水平較低,特別是在使用情況和接受培訓情況上
74、,樣本均值明顯低于中間值。由此可見,較高的媒介接觸水平反映出目前 AED 普及的推動者已經在各類媒體上積極推動了 AED 的科普,這也和本報告之前部分所分析的結果相契合。但是由于培訓規模較小、頻次較低以及 AED 實際覆蓋率較低等因素,民眾對 AED 的實地接觸水平仍然較低。4.2.3 媒體推廣的起步階段4344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好人法知曉情況圖 4.2.4(2)“好人法”知曉情況餅狀圖施救意愿(分值1-5,5為非常贊同)圖 4.2.4(1)施救意愿狀況條形圖3.984.274.284.374.49102345如果您能
75、夠使用 AED 設備,是否會對陌生人施救?如果您不具備急救知識,在看到陌生人類然倒地后,是否會撥打急救電話?在知道好人法的情況下,是否會對陌生人施救?如果您能夠使用 AED 設備,是否會對親戚朋友施救?如果您不具備急救知識,在看到親戚朋友突然倒地后,是否會撥打急救電話?對于“好人法”的知曉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并不樂觀。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并不知道民法典第 184 條對施救者的相關保護。對于施救這一行為,社會性的支持因素具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缺少支持性因素還是公眾缺少對支持性因素的認知,都會遏制公眾的救助意愿。因此,在AED 普及的過程中,服務于減少可避免的意外死亡這一總目標,為了提高公眾的救助意
76、愿,加強對“好人法”這樣的社會性支持因素的傳播和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4.2.4 支持性因素的傳播缺失是否愿意掌握 AED 這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施救意愿的影響,即自己在遇到家人朋友或陌生人遭遇突發事故的情況下,是否愿意對其進行施救。從經驗出發,如果有較強施救的意愿,那么其就會認為接受 AED 培訓具有較高的重要性,并且傾向于接受培訓。因此,本報告對公眾在五種情況下的施救意愿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具有 AED 使用技能,受訪者都更傾向于對自己的親戚朋友而不是陌生人進行施救,這也符合一般的經驗認知。值得關注的是,在“好人法”的保護下,受訪者表現出了更強的施救意愿?!昂萌朔ā奔疵穹ǖ涞?1
77、84 條,其規定使緊急救護行為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免于遭遇“碰瓷”和“訛詐”,從而保護了愿意在緊急狀況下伸出援手的人。55.13%44.87%是否4.2.5 AED 培訓提供者亟待多樣化關于 AED 培訓,實際上目前有多種主體都能夠直接提供培訓或間接參與到培訓之中(比如學??梢晕袑I機構提供培訓服務)。而對于不同的主體,公眾在知曉和信任水平上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從而影響到接受培訓的意愿?;诖?,本調查采用排序題的方式,列出了六種較為常見的 AED 培訓來源,請受訪者按照自己的傾向對其進行培訓。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對排名 1-6 位分別賦值,第一名賦 6 分,第二名賦 5 分,以此類推??梢钥闯?,
78、來自醫院和其他專業醫療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培訓是更受信任和青睞的。但目前的現實狀況是,由于 AED 培訓和 AED 證書的頒發往往是捆綁在一起的,而具有以上兩種資質的多為私人培訓機構,但在調查結果中,私人培訓機構的得分非常低,明顯遠低于其他五類主體。私人培訓機構獲得這種雙向資質的背景因素在于,目前所頒發的 AED 證書在全球范圍內主要是美國心臟協會(AHA)推行的 CPR-AED 證書,中國國內目前沒有專門的 AED 證書,紅十字會所頒發的應急救護員證書也僅僅是在培訓中包含了 AED 的使用,但其培訓過程中有很多并非普通人所必備的技能,接受培訓的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根據現狀和調查數據,本報告認為,
79、在現有的培訓機制和證書頒發體制下,為了提升公眾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應當更多地動員有資質、有能力的醫院和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提供培訓服務。但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看,推行中國化的 AED 證書標準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一方面可以賦予更多具有更高公眾信任度的主體以提供培訓和授予證書的資質,另一方面也能夠大大降低接受 AED 培訓和獲取證書所帶來的時間與金錢成本。4546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培訓來源選擇(分值1-6,6為非常傾向)圖 4.2.5 AED 培訓來源選擇情況條形圖3.694.814.323.572.861.751023
80、465來自紅十字會等社會組織的培訓來自 AED 廠商的培訓來自醫院與其他專業醫療機構的培訓來自政府部門的培訓來自學?;蚬ぷ鲉挝坏呐嘤杹碜运饺伺嘤枡C構的培訓從條形圖中可以看出,在具有一定促進性因素的情況下,比如接受培訓不需要付出金錢成本、接受 AED 培訓獲得證書能帶來職業和生活上的便利、接受 AED 培訓不需要自行尋找相關渠道,受訪者接受培訓的意愿平均值屬于“比較愿意”以上。而在非促進性因素的情況下,比如身邊沒有安裝 AED 設備、接受培訓可能占用休息時間、只能實地參與 AED 培訓(意味著更多的時間占用),受訪者接受培訓的意愿則落在了 3-4 分的區間內,并且在部分條件下其意愿偏向于中立。其
81、中,影響公眾參與培訓意愿最大的因素是“身邊沒有安裝 AED 設備”。因此,在推動 AED 普及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激發更多公眾接受 AED 培訓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促進性外部因素的培育。通過推動 AED 設備安裝率的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公眾接受培訓的意愿。接受培訓意愿(分值1-5,5為非常傾向)圖 4.2.6 接受 AED 培訓意愿情況條形圖3.884.184.163.943.454.07102345接受 AED 培訓完全不需要您付出金錢成本只能通過實地參與的方式接受 AED 培訓接受 AED 培訓所獲得的證書能給你帶來職業、生活上的便利接受 AED 培訓可能需要占用您的休息與休閑時間會有相
82、關部門為您提供接受 AED 培訓的機構和渠適(不需要您自行尋找)您身邊的公共場所并沒有安裝 AED 設備4.2.6 安裝率提升利于增強培訓意愿鑒于 AED 并非目前公眾普遍認知下必備的生活技能(比如駕照),因此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實際上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促進因素下,公眾可能會有更高的參與培訓的意愿,而在一些阻礙性因素下,其意愿可能會有所下滑?;诖?,本調查根據目前 AED 培訓的主要痛點和公眾訴求,設計了六道情景題,以此來從更多維的視角來測量參與 AED培訓的意愿。對于以上描述性統計的發現,本報告也采用了卡方檢驗和方差分析的方式對其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檢驗4748中國 AE
83、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4.3.1 性別差異通過方差分析,本報告發現,無論是整體的 AED 接觸狀況(F=15.05,P0.01),還是實地接觸(F=8.59,P0.001)與媒介接觸(F=6.38,P0.05)兩個細分的方面,男女之間都表現出了顯著的差異性。具體而言,女性相比于男性表現了更高的接觸水平,即女性更多地接觸到 AED 相關的媒介信息或更多地實地接觸過 AED 設備。而在認知上,男女也表現出了顯著的差異性(F=6.72,P0.01)。在媒介渠道信任上,無論是整體信任(F=17.44,P0.01)還是大眾傳播信任(F=16.
84、31,P0.01)或個體傳播信任(F=3.81,P0.05),男女也表現出了顯著的差異性,在數值上表現為女性有著更高的媒介渠道信任水平。對于本報告關注的核心變量,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本報告也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女性(mean=4.014)相比于男性(mean=3.883)有著更高的接受培訓的意愿,且這一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F=18.15,P0.05),其他各年齡組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F=34.32,P0.01)。具體表現為,36-45 歲(mean=3.162)和 46 歲及以上(mean=3.870)的群體在需要付費的情況下主動接受培訓的意愿明顯較低。針對這一情況,在當前情況下
85、,實現全民完全免費的 AED培訓顯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應該嘗試探索從提高付費意愿的角度去增強 35 歲以上人群主動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比如降低培訓費用、提供便捷的培訓參與渠道以及對接受培訓的重要性進行更加深入的科普。4.3 公眾認知中的群體差異4.3.3 地域差異對于不同城市等級的受訪者,卡方檢驗顯示出了一些相當值得思考的結果。在對中國每 10 萬人應當有多少 AED 的主觀判斷上,相比于三四線城市的受訪者,一二線城市的受訪者主觀判斷的數量明顯較低,這一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性(Pearson Chi-square=50.4389,P0.01)。而在“好人法”的知曉情況上,三四線城市的受訪者 相
86、 比 于 一 二 線 城 市 的 受 訪 者 也 更 多 地 知 道“好 人 法”的 存 在(Pearson Chi-square=28.9327,P0.01)。在固有認知中,一二線城市相比于三四線城市對新事物的認知和接受情況會更好,但是調查的結果與此相悖。但將結果與現實相結合進行分析,本報告認為在這之中存在著一種較為明顯的反應性問題即由于 AED數量的匱乏和對“好人法”的迫切需要,使得三四線城市的受訪者主觀上認為應當有更多數量的AED設備以及更多地去關注“好人法”。這一推導的邏輯具體而言如下:一二線城市相比于三四線城市有著更高的 AED 覆蓋率,安裝數量遠遠多于三四線城市。但是在問卷提及“A
87、ED 數量主觀判斷”這一問題之前,問卷已經向受訪者解釋了何為 AED,可以假設 AED 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受訪者的基本認知。因此,在被告知美國和日本每十萬人 200 余臺的數量以及中國不到 10 臺的情況,在 AED設備匱乏的情況下,三四線城市的受訪者就會有以下的主觀判斷中國 AED 保有量這么少,中國的大城市和世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已經相對接近,而自己的身邊卻沒有,那么就需要遠超過美國和日本的數量來使自己身邊也能配備 AED 設備,因此做出了數量相對較高的主觀判斷。關于“好人法”的情況也是類似的,正是因為三四線城市存在著更多的“訛詐”、“碰瓷”的現象,使其覺得“好人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88、因此會更多地關注相關的話題。在此邏輯之下,本報告認為,中國在推動普及 AED 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三四線城市的普及工作,特別是在公眾對此有較為強烈希望的情況下,推動三四線城市 AED 普及將會是成本收益較優的。4950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4.3.4 不同居住情況下的動機差異在方差分析的最后一個部分,本報告關注到了居住情況對接受培訓的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處于不同居住情況下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具有統計顯著性的接受培訓意愿差異(F=28.85,P0.01)。具體而言,與家人同居的受訪者有著最強的接受培訓的意愿(mean=4.0
89、21),而與陌生人合租的受訪者接受培訓的意愿最低(mean=3.591)。這也反映出,公眾對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接受 AED培訓的意愿。作為行動者,公眾的行為動機無非是利己性和利他性兩類。在具體到接受 AED 培訓上后,利他性的動機會占主導,而受訪者因為存在著對家人更強的利他性動機,從而認為掌握急救技能有著更強的必要性,進而轉化為更高的參與培訓的意愿。因此,在推動 AED 普及的過程中,對不同參與動機的關注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借助卡方檢驗和方差分析,本報告已經可以對多個研究問題做出初步的回答。首先,在 AED 普及推廣的媒介渠道選擇上,國家官方渠道和專業醫療機構渠道在公
90、眾醫療類信息獲取中有著更高的信任度,因此為了實現普及推廣效果的最優化,應當更多地通過官方渠道發聲,并動員更多的專業醫療機構和專家參與到AED科普之中。其次,在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上,不同類型的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帶來了較為明顯的差異。在一些促進性因素下(雖然當前可能并沒有廣泛推行)受訪者表現出了較高的參與培訓的意愿,而在阻礙性因素下(并且是現實存在的)受訪者參與培訓的意愿明顯下降。因此,為了提升公眾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一方面應當積極培育促進性因素,比如降低培訓費用、相關部門提供培訓渠道以減少尋找培訓機會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則應當對現存的阻礙性因素進行針對性解決,比如簡化 AED 培訓的流
91、程以降低時間成本,并且嘗試將非實地操作的培訓內容以線上形式進行,從而降低通勤成本。最后,在突發情況下公眾的施救意愿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需要被施救的人身份以及是否有“好人法”的保護。當被施救的人是自己的親屬朋友時,公眾表現出了較高的施救意愿,而在“好人法”的保護下,公眾的施救意愿又大幅度提升。推動AED 普及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增強全社會及時互助急救以降低意外死亡率的能力,公眾接受 AED 培訓只是其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將使用 AED 的技能轉化為實際的施救行為才能真正實現上述核心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公眾的施救意愿如何至關重要。在現有條件下,推動“好人法”的切實落地、提高“好人法”的公眾知
92、曉率,將在這一問題上發揮重要促進作用。4.4.1 現有傳播推廣的媒介渠道錯配為了更加全面地把握影響培訓意愿的各類因素,特別是從健康傳播的視角出發,探討傳播在其中的作用,本報告采用了線性回歸的方式將培訓意愿(willingness_training)作為因變量,將認知狀況(perception)、媒介接觸(media_engagement)、自我效能感(self_efficacy)、個體化傳播渠道信任(individual_comm)、大眾傳播渠道信任(mass_comm)作為自變量,建立了回歸模型。在樣本描述和初步統計中,本報告發現,性別(i.gender)和居住狀況(i.living_sta
93、tus)這兩個變量都對參與培訓的意愿有一定影響,因此,將這兩個變量作為虛擬變量也納入模型之中。模型如下:willingnesstraining=1*perception+2*media engagement+3*self efficacy+4*individual comm+5*mass comm+6*i.gender+7*i.livingstatus+0但由于初步回歸結果顯示,該模型存在異方差性,因此本報告選擇使用 FGLS 回歸(可行的廣義最小二乘法)來建立模型,即通過對原模型的殘差(uhat)進行取對數操作,并將其作為新的因變量(logu)放入模型中,再取因變量的預測值(ghat),再對
94、其取指數生成因子 hhat,再將原模型中的各變量除以因子 hhat 的平方根,生成新的變量,并以無截距項的方式進行線性回歸,模型如下:willingnestrainingstar4.4 公眾認知的核心影響因素=1*perceptionstar+2*media engagementstar+3*self efficacystar+4*individual commstar+5*mass commstarr+6*i.gender+7*i.living status5152雖然以上本報告已經對部分研究問題進行了初步回答,但是受制于卡方檢驗和方差分析的局限性,目前的回答仍然被限制在討論兩個因素之間的關
95、系,而沒有將問題放在更多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上?;诖?,本報告采用了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的方式,嘗試對研究問題進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表 4.4.2(1)Sobel 檢驗回歸結果從標準化的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認知水平的提升能夠顯著提高接受培訓的意愿,但是隨著媒介接觸的增多,接受培訓的意愿會顯著下降。由于該數據是對既有(含過往)狀況的調查,所以實際上是反映了現有媒介宣傳對 AED 培訓的影響,即現有的媒介宣傳實際上并沒有發揮促進人們參與 AED 培訓的作用?;诖?,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發揮傳播在此之中
96、的積極作用。模型中的其他變量對此給予了一定的解釋個體化傳播渠道的信任每提升一個單位,接受培訓的意愿會增強0.0457 個標準單位,而大眾傳播渠道的信任每提升一個單位,接受培訓的醫院會增強 0.166 個標準單位??梢?,當前媒介接觸的非正向促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眾傳播渠道的匱乏大眾傳播渠道的匱乏使得人們無法獲得自己認為可信的消息,從而帶了一個結果就是人們越來地接觸 AED 相關的媒介信息,就會對更多地抵消自己參與培訓的意愿。因此,通過提高大眾傳播渠道在 AED 普及中的所扮演的傳播角色是很有必要的。在性別上,回歸分析的結果印證了方差分析的結果,即女性相比于男性,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提升
97、了 0.166 個單位,且這一差異是具有統計學顯著性的(P0.01)。在居住情況上,回歸分析的結果與方差分析基本一致,與家人同住的樣本相比于獨住的樣本參與培訓的意愿高出 0.247 個標準單位,與朋友同住的樣本則高出了 0.133 個標準單位,與陌生人合租的樣本與獨居的樣本差異不大,僅僅高出 0.0335 個單位。根據上述回歸分析結果,本報告認為,在當前推進 AED 普及的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個環節在于充分發揮出受公眾信任的媒介渠道即大眾傳播渠道的科普作用,以此來增強公眾參與培訓的意愿。另一方面,也應當充分關注到當前參與AED 培訓意愿較弱的群體,比如男性群體、與陌生人合住的群體,充分把握他們
98、的特征,以此從整體上提高全人群接受AED 培訓的意愿。4.4.2 高信任度媒介的積極中介作用從上述回歸結果中,本報告得出的一個基本判斷是,媒介渠道的信任在各因素影響參與 AED 培訓意愿的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為了驗證這一中介作用的作用,本報告先后采用了 Sobel 檢驗和 Bootstrap 檢驗的方法來進行證實。相比于逐步回歸的方法,Sobel 檢驗的效能更高,對中介作用的顯示效果更好,統計功效也要優于逐步回歸,因此本報告選擇首先用 Sobel 檢驗的方法,將媒介渠道信任(media_trust)作為中介變量,去驗證中介效應的存在與否。括號中為標準化系數 *p0.01,*p0.05,*p0
99、.1變量培訓意愿媒介信任媒介接觸狀況認知狀況自我效能感性別截距項觀測樣本(N)Adjusted R-squaredF0.443*(0.378)0.0677*(0.0966)-0.0317*(-0.0523)0.326*(0.345)0.0551*(0.0394)1.184*2,0390.423299.4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在對回歸結果取標準化系數(z-score)后得出如下結果:表 4.4.1 培訓意愿影響因素 FGLS 回歸結果括號中為標準化系數 *p0.01,*p0.05,*p|Z|0.000012130.000012460.00001181SobelGoodman-1G
100、oodman-2表 4.4.2(2)Sobel 檢驗中介效應結果表 4.4.2(3)Bootstrap 中介效應檢驗結果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圖 4.4.3 結構方程模型結果30.14%0.4313從 Sobel 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媒介渠道信任的中介作用是顯著存在的(P|Z|0.0000.00095%置信區間0.01501680.03390750.04339550.1015101_bs_1_bs_2_bs_1:r(ind_ef)_bs_2:r(dir_ef)觀測樣本數(N)=2039抽樣次數=1000Bootstrap結果4.4.3 接觸、信任、自我效能的交互
101、作用雖然通過回歸分析和中介效應檢驗,本報告已經初步得出了媒介渠道信任對培訓意愿影響,以及自我效能、認知狀況對培訓意愿的正向影響,但是由于存在較多的變量,本報告嘗試使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對認知、接觸狀況、媒介渠道信任、自我效能感、接受培訓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究。將認知狀況、接觸狀況、媒介渠道信任、自我效能感、接受培訓意愿作為潛變量(latent variables),將對其進行測量的各量表題目作為觀測變量,對必要的觀測變量間協方差進行計算,在對路徑系數進行標準化計算后,本報告得出了 以下模型: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5758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
102、知白皮書基于以上調查數據的分析,本報告認為,AED 普及作為一項事關人民健康的重要事業,離不開健康傳播的深度參與。在此之中,選擇公眾信任度高的媒介渠道進行科普傳播、推動社會性支持因素的培育和知曉率的提升,將會發揮關鍵作用。4.5 小結在 AED 普及的過程中,公眾的認知存在著較為顯著的性別和城市等級差異,AED 覆蓋率的現狀也在顯著影響著公眾接受 AED 培訓的行為選擇。雖然在 AED 普及中,傳播、科普和媒介宣傳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但是必備的客觀條件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提高 AED的覆蓋率以及培育促進性的社會因素,比如降低接受 AED 培訓的時間、金錢成本。在 AED 普及推廣的媒介渠道選擇上
103、,國家、政府的官方媒介渠道,以及專業醫療機構和醫療專家的媒介渠道,受到了公眾更多的信任,而這種信任能夠轉化為更強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更強的參與 AED 培訓的意愿。因此,在媒介渠道的選擇上,將這些高公眾信任度的媒介渠道作為傳播的主要通路。通過以上的調查分析,本報告可以對研究問題 2 進行較為正式的解答:AED 的普及推廣目的在于與心臟驟停相關的緊急情況發生時,能夠有更多的人在具備使用高效、便捷的急救設備(如 AED)的條件下主動施救,以此來抓住“黃金四分鐘”,從而降低意外死亡率。在此之中,施救意愿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而施救的意愿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性支持因素的存在,譬如“好人法”的保障。因此
104、,在推進AED普及的過程中,應當同樣重視與急救行為相關的社會性支持因素的培育,給予施救者更多的法律和政策保護,讓 AED 技能的掌握真正轉化為施救行為科學性的提升和數量的增加,從而實現降低意外死亡率的總目標。從健康傳播的視角來看,這種社會性支持因素的培育也離不開傳播作用的發揮。雖然“好人法”已經存在,但是本調查數據顯示,公眾知曉率不到一半,這和法律與政策的傳播存在著重要關系。在擬合優度上,該模型的 RMSEA 值為 0.049(一般認為 RMSEA0.05 時模型擬合優度較好),CFI 值為 0.933,超過 0.9 的臨界值。從模型圖中可以看出,各潛變量之間的路徑顯著存在,并且皆為正向。值得
105、關注的是,更深的接觸狀況在經過媒介信任的正向調節作用后,能夠轉化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從而給參與培訓的意愿帶來正向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AED普及的過程中,對 AED 的接觸、對來自各媒介渠道的相關信息的信任以及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孤立地對參與培訓的意愿產生影響的。將中介效應分析、回歸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的結果綜合起來,對于中國 AED 普及的進程,可以做出的一點判斷是,在提升自我效能以增強接受培訓意愿,以及增強公眾對 AED 重要性的認知中,媒介渠道的信任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選擇公眾更加信任的媒介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公眾視角下的AED 普及認知與意愿調查關于不同社會主體AED培訓普及的現狀調
106、查60 基于部分AED工作者的訪談結果60616264606062626363636464646464656566676805595.1 研究方法5.1.1 訪談法5.1.2 文獻法5.2 調查單位概況 5.3 不同社會主體的培訓方式5.3.1 志愿組織的主要培訓方式5.3.2 高校志愿組織的培訓方式 5.3.3 急救專家參與培訓的方式 5.3.4 網絡意見領袖參與培訓的方式 5.3.5 廠家推動 AED 普及與培訓的方式 5.4 對策與建議5.4.1 AED 的培訓不應用媒體公關“炒熱度”方式操作5.4.1.1 新媒體環境下敘事消解權威與科學 5.4.1.2 炒熱度的方法治標不治本 5.4.
107、2 應正視志愿組織在當前 AED 培訓的核心地位 5.4.2.1 自上而下的普及模式阻礙了公眾主動認知的積極性 5.4.2.2 志愿組織當前正在成為 AED 普及中的堅強力量 5.4.3 AED 課程培訓兼顧線下與線上5.4.4 治本之策:急救培訓加快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 5.4.5 政府與 AED 培訓推廣邁瑞作為中國AED市場的領軍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展開合作,先后參與急救培訓上百萬人次。積極參與AED宣傳、推廣、捐贈等活動。在AED普及推廣的公眾層面上,培訓是實現上述從意愿到行為轉化的關鍵步驟。培訓作為人際傳播的一種特定形式,從傳播的視角出發,對傳播者、傳播方式、傳
108、播環境的關注非常必要。但是究竟哪些主體參與到了 AED 培訓之中,不同的主體在 AED 培訓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目前中國的 AED 培訓中存在著哪些主要約束,尚未有研究者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回答。而回答這些問題對于中國 AED 普及推廣的真正落地,讓提高 AED 安裝率的大量投入真正轉化為對公眾生命健康的保障非常關鍵,因此本章重點回答本報告提出的第三個研究問題:5.1 研究方法5.1.1 訪談法為了深入了解見習人員的相關狀況,本研究主要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對知名科普博主張元春、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李翔和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資深專家賈大成,以及邁瑞醫療和北京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等單位相關人員進行
109、了訪談。5.1.2 文獻法本研究在訪談的基礎上,查閱了政府及相關單位關于 AED 培訓普及的最新消息,以及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以作參考。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關于不同社會主體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5.3 不同社會主體的培訓方式5.3.1 志愿組織的主要培訓方式李翔所在的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SRVF)自 2009 年起,連續五年承辦由中國登山協會主辦的“全國山地救援技術研討會”,與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救援隊伍進行交流與學習。5.2 調查單位概況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地點,三個單位都與 AED 的推廣普及密不可分。62615.3.2 高校志愿組織的培訓方式
110、北京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主要圍繞急救、獻血、防艾三個層面展開。具體到急救方面,主要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線上的科普活動的影響相對較??;線下開展的科普培訓活動主要是 AED 使用培訓和急救大講堂兩種。請一些區紅會、市紅會的專業老師來給學生進行急救培訓,然后發放急救證。第一項,AED 使用培訓第二項,急救大講堂邀請專業的老師在大教室,進行不發放急救證的科普培訓。規模較大,300-400 人每次。除了在隊內培訓,SRVF 還非常重視在市民中開展安全知識宣導工作、開展面向市民的公共講座。內容包括戶外基本常識、野外環境下的各種危險識別、預防及自救互救、安全用電、預防惡劣天氣災害、地震安全急救知識、戶
111、外事故分析與戶外風險管理等內容,講課受眾超過一萬人次,并通過各項安全宣導活動向市民派發自行編制的山野安全知識手冊累計近五萬冊。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SRVF)前身為深圳山地救援隊,由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于 2008 年 5 月汶川大地震中發起成立的一支民間專業志愿者救援隊伍,曾被四川省綿竹市授予“綿竹5.12 大地震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先后參與了 2010 年云貴旱災、2013年雅安地震、2013年汕頭潮南與英德水災、2014年粵北水災、海南風災、魯甸地震、景谷地震、2015 年尼泊爾地震等各種大型自然災害的救援、救助工作。積極引入國外先進課程。SRVF是國內首個將北美野外醫療
112、協會(WMA)課程引入系統到隊內培訓的救援組織,該課程的引入極大提高了志愿組織在醫療急救方面整體的能力。引導成員跟車見習。2013 年 8 月,SRVF 與深圳市 120 急救中心簽署了合作備忘,隊員開始在 120 救護車上見習,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在 120 急救車上見習實踐的民間救援組織。定期與安全部門組織聯合演練。為提高在救援、救災行動中的協調作戰能力,SRVF 分別與深圳市 120、110、深圳消防特勤大隊、深圳特警支隊、廣東省武警機動支隊,以及一些戶外事故高發區域當地的派出所、街道建立聯動機制,并定期組織、進行聯合演習。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于 1991 年,總部設在深圳,
113、為全球市場提供醫療器械產品,主要業務集中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在全球設有 10 個研發中心和超過 50 家境外子公司。今天,邁瑞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全球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邁瑞在超過 30 個省市自治區均設有分公司。中國近 11萬家醫療衛生機構、99%以上的三甲醫院都選擇邁瑞產品和解決方案。北京大學學生紅十字會全稱北京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the Student Branch of Peking University Red Cross SocietySPURC),成立于 1987 年 5 月,是北京大學較早成立的學生組織之一,也是在北京市紅十字會的領
114、導下較早建立的首都高校紅十字組織之一。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關于不同社會主體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5.4 對策與建議5.4.1 AED 的培訓不應用媒體公關“炒熱度”方式操作5.4.1.1 新媒體環境下敘事消解權威與科學知名科普博主張元春認為,為了輻射更多的受眾,宣傳者在媒體類型的選擇上應偏向于公域流量。微博的傳播效果強于微信公眾號。但是,在社交媒體環境中流量至上的原則不得不使得創作者選擇“標題黨”等手段,但這會大大消解科普的權威性與科學性。5.4.1.2 炒熱度的方法治標不治本炒熱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動員群眾參與培訓。張元春、李翔認為因為急救技能在生活中使用
115、的概率趨近于零,所以技能必須反復學習才能真正被掌握,這其中包括 AED 的使用。如果單純依靠媒體宣傳運動提高該問題的討論熱度,只能在一定時間段內吸引公眾注意力。但由于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后真相語境,很難拉動公眾真正參與線下學習。因此這樣的實際效果仍然比較微弱,無法在根本上提升全民普及程度。因此,急救培訓納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成為每學年的必修課,在每個公民成長的過程里植下急救知識的種子,在反復、持續、科學的急救知識與 AED 技術的普及教育中,從根本上提升全民的急救素養。5.4.2 應正視志愿組織在當前 AED 培訓的核心地位5.3.3 急救專家參與培訓的方式急救專家作為主講者被邀請參與志愿組
116、織、高校等社會不同主體組織的培訓活動。賈大成介紹,他所參與的每次培訓大約都在 1-2 小時左右。每場活動參與人數從幾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尤其是在學校,參與的人較多,至少在一兩百人。急救專家主要以講述為主,但在講述的同時,還是盡可能設置實操環節。邁瑞醫療自主突破技術難關,為 AED 普及積累了物質與技術基礎。邁瑞醫療是國內首個研發出 AED 的醫療器械企業,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心電監護領域領先企業,并與上海醫療器械檢測所共同起草雙相波除顫國家標準。邁瑞 AED 產品性能和質量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功為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實施了公共除顫(PAD)項目。此外,作為中國 AED 市場的領軍企業,邁瑞
117、醫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展開合作,先后參與急救培訓上百萬人次,積極參與 AED 宣傳、推廣、捐贈等活動。邁瑞作為中國 AED 市場的領軍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展開合作,先后參與急救培訓上百萬人次。積極參與 AED 宣傳、推廣、捐贈等活動。面向中老年群體就會側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救知識;面向兒童群體則會重點講一些和兒童意外傷害有關的急救知識。面向大學生群體就講一些心肺復蘇、AED 使用、意外傷害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在主題方面,專家會根據接受培訓的對象和受眾來選擇:64635.3.4 網絡意見領袖參與培訓的方式據張元春介紹,一開始他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
118、媒體平臺講授急救知識,但是后來發現純講知識大家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太足。后來,他更多以社會熱點事件為切入點,結合熱點事件去講急救知識。同時張元春指出,目前以自媒體形式還未達到他的預期。原因有三點:首先微信公眾號相比于微博,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媒體,平臺的開放程度不一樣,反饋與互動量就會不同,這是第一個原因;其次目前急救仍然是一個小眾話題,現在普通大眾對于急救的關注程度還遠遠不夠;第三,他個人不愿意采用標題黨式的宣傳方法。5.3.5 廠家推動 AED 普及與培訓的方式以 AED 廠家邁瑞醫療為例,近年來主要通過兩條路徑推進 AED 在中國社會的普及:為中國醫療界引進 AED 理念,立項自主研發中國的 A
119、ED 產品;1不遺余力宣傳、培訓,提高全民急救意識和技能。2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關于不同社會主體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第一,志愿組織成員均要求掌握急救技術。李翔介紹,SRVF 要求每個隊員必須掌握全面的急救技術。他們入隊的標準是必須參加五門課,其中要求必須參加急救培訓,這提供了技術保障。第二,志愿組織的培訓場所正在改善。早年,SRVF 的培訓場地是受限的。在路邊搭個帳篷,就跟路人去溝通,以廣告推銷的方式進行。在加強與市政府合作后,急救中心因為民眾救人的案例增多之后,在媒體上面進行推廣。通過把 AED 培訓納入民生微實事項目,使得SRVF 可以進入社區,給
120、社區居民提供這個急救和普及培訓,社區居委會提供合適的場所,號召居民到指定的場所進行培訓。第三,志愿組織的職責是做好培訓環節。民眾對于急救重要性的認知與觀念的提升,將有助于推進企業自購。一些有老人的家庭也會自購 AED。而志愿組織能做的,則是在購入這些設備后,向公眾提供 AED 使用方法的相關培訓。這會極大地彌補政府與企業在培訓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5.4.3 AED 課程培訓兼顧線下與線上AED 課程培訓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線上與線下的矛盾。目前最有效的課程評價標準還是證書資質。如果是以獲得急救資質證書為最終目的的課程,首先要保證學時足夠,其次是學習完課程后的筆試和急救技能的實操考試。只有通過
121、了考試才能獲得急救資質證書??己酥频耐菩芯捅纫约ぐl觀眾對于急救知識的關注和學習為主的科普性質的講座更有針對性與權威性。張元春課程培訓可以分成理論與實操兩部分。理論類知識可以制作高質量線上課程,發揮好互聯網的靈活性。但是網課也兼顧學習者的注意力,所以需要善于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在完成理論部分后必須進行線下課程?!爸挥袑嶋H操作了,才能在救人時發揮作用?!崩?翔雖然由于疫情導致社團組織的培訓遷移到線上,但是線下的培訓更為專業。AED 學習的最佳方式是在線下進行,器材實操才能累積熟練度,減少誤操的可能性,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悲劇的發生。在高校,AED 的普及工作主要由學生社團承擔。學生社團的性質也是
122、志愿組織,北京大學紅十字會學生分會的主要工作與中國紅十字會的主要工作保持一致,即急救、獻血和防艾。其中,進行 AED 普及宣傳、提供AED 培訓是急救工作的重要內容。5.4.2.2 志愿組織當前正在成為 AED 普及中的堅強力量66655.4.2.1 自上而下的普及模式阻礙了公眾主動認知的積極性張元春認為 AED 的普及狀況相比過去是越來越好的,但是他不否認仍然遇到很多困境。比如,北京地鐵配備AED 設備也是困難重重,直到政府的行政命令出臺后,AED 才真正開始在地鐵站安裝和普及。由此可見,AED 的推廣大部分情況下是被動地依賴于行政命令,包括 2021 年北京教委要求所有的學校配備 AED
123、設備,也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中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自上而下的模式占據主導地位,這是千百年來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但是行政命令相對于市場與社會的變化是較為遲緩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公眾的意識和主動性還落后于行政命令普及的速度。那么我國社會的 AED 普及工作將很難做到完成“普及”的愿景。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關于不同社會主體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5.4.5 政府與 AED 培訓推廣1政府助力民間組織與個人,形成社會合力。通過采訪了解到,受訪者是以個人自發的形式從事急救知識及AED普及推廣的活動,并通過微博、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成為相關領域的意見領袖,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124、然而,目前社交平臺上各類醫學健康博主中,聚焦于急救知識這一垂直賽道的意見領袖仍然較少,而從事于 AED 普及推廣活動的民間非營利性組織,各類活動也較為零散。在未來,政府應該對各類個人和社會組織力量進行整合,借助政府平臺的宣傳能力,將 AED 普及推廣系統化、官方化。2相關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加快建設普及效果評價體系。目前從事 AED 普及推廣的個人或社會組織,很多仍以自費形式開展活動,未能獲得政府層面的補貼與財政支持。除了培訓人員的勞務開支,培訓教具也是普及推廣活動中的主要開支。此外,除了以獲得急救資質證書為目的的培訓課程,普及推廣類的講座未能形成全面的效果評價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 AED
125、 普及推廣的效果。3放眼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關注并參與到 AED 普及推廣活動中。盡管目前,AED 普及推廣活動在國內道阻且長,但從訪談對象的感受中,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健康中國”戰略已經成為我國未來十年重要的發展戰略。這預示著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參與到 AED 普及推廣活動中。68675.4.4治本之策:急救培訓加快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2021年8月17日,教育部官網發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010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公布了教育部經商國家衛生健康委答復全
126、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將急救知識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的建議”的具體內容。答復中指出,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校園急救工作,近年來,圍繞加強大中小學生突發安全事件應急知識和急救技能教育,開展了多方面工作,包括“加強學校急救教育”等。最后,教育部在答復中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紅十字會等部門,深入推動各地、各學校應急知識和急救技能教育培訓,提升師生安全意識,提高急救技能。急救科普從娃娃抓起,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居民的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刷新下一代正確的急救知識,有利于逐步擯棄和淘汰網絡中或者書本中過時、錯誤的急救方法。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關于
127、不同社會主體AED 培訓普及的現狀調查AED 走進校園066.1 AED 普及的問題探討6.1.1 社會化媒體傳播問題:熱度低、深度淺、地域差距明顯6.1.1.1 AED 相關信息的傳播力及傳播渠道有限6.1.1.2 AED 相關信息借由熱點事件傳播效果并不深入6.1.2 公眾觀念問題:急救意識、參與意愿、法律科普與課程培養的多方面問題6.1.2.1 公眾的急救意識缺乏6.1.2.2 培訓與救助意愿較弱6.1.2.3 法律保護知曉率低6.1.2.4 急救課程與培訓不足6.1.3 現實問題6.1.3.1 政府相關部門推動力不足6.1.3.2 組織團體運作體系尚不完善6.1.3.2.2 社會組織力
128、量有限6.2 中國 AED 普及破局之路6.2.1 媒體方面6.2.2 政府方面6.2.3 團體組織方面6.2.4 公眾方面附錄問卷調查樣本特征參考文獻707678857070717272737474747575767677777778總結與對策7069總結與對策6.1 AED 普及的問題探討6.1.1 社會化媒體傳播問題:熱度低、深度淺、地域差距明顯6.1.1.1 AED 相關信息的傳播力及傳播渠道有限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AED相關話題在網絡媒體平臺傳播的影響力有限,公眾的關注度低,AED并不屬于談論度較高的話題。調查問卷中,媒介渠道信任量表數據可以看出,國家級媒體和國家行政部門的傳播渠道得
129、到了受訪者最高程度的信任,在 AED 這一具有較大專業性的話題上,受訪者對個體傳播渠道表現出了較低信任度。在對 AED 報道發布渠道進行數量統計后發現,APP、微博等渠道報道居多,構成了 AED 信息的主流傳播平臺,急科普類自媒體、紅十字會等具有應急救護培訓能力的機構成為主要信源。然而,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對于一些急科普類自媒體而言,其負責人會因網絡暴力等問題回避更加開放的傳播渠道,反而選擇較為封閉的渠道,如急救科普人的負責人張元春,就談及他的微博并不活躍,也不將微博作為主要的發布渠道,會更偏向與在微信公眾號對外發布信息。由此可見,由于 AED 相關信息關注度并不高,本就屬于討論較少的小眾話題。
130、而在傳播渠道方面,由于網絡暴力等問題的存在,部分傳播渠道還會被傳播者排除在外。信源方面,國家級媒體和官方賬號所發揮的作用仍然有待提高,在一眾自媒體中,通過自身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引起大眾關注、獲得信任。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6.1.1.2 AED 相關信息借由熱點事件傳播效果并不深入近年來,利用 AED 成功救回心跳驟?;颊叩男侣剤蟮李l頻見諸媒體。比如:在這些報道中,被譽為“救命神器”的 AED 的作用與價值得到了更多重視。自媒體“急救科普人”張元春也指出,他會以社會熱點事件為切入點,結合熱點事件去講急救知識,這樣公眾會表現出更高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加話題的討論度
131、。但大數據分析發現,整體而言,話題傳播容易受外部影響,熱點形成相對隨機,缺少內部有機關聯。同時,部分媒體報道時,為了獲得關注,會聚焦于事件的沖突部分,并提及 AED 急救的重要性,缺少相關信息的傳播。這種借由熱點事件傳播 AED 相關信息的方法可能會一瞬間提高公眾意愿,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表現為對于沒有得到及時搶救的受害者的同情與惋惜,而公眾因為此類報道而真正參與到線下學習的可能性是極低的很難轉變為實際行動。借熱點傳播 AED 相關信息,在短期內增加相關話題的討論度與關注度上有一定效果,但對于將關注轉換為學習意愿、并付諸行動而言,效果甚微,難以真正實現提高公眾 AED 知曉率與使用意愿的效果。6
132、.1.1.3 一線城市話題量與其他城市分布不均AED 話題量與當地 AED 普及率直接相關,AED 普及走在全國前列的城市話題量偏高,當前我國 AED 普及推廣力度存在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如何解決地區推廣不平衡差異,強化欠發達地區 AED 普及推廣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2019 年宿州學院使用 AED設備救回一名心臟驟停的學生歐洲杯時,球員埃里克森突然倒地昏迷,在現場心肺復蘇、AED 體外除顫急救約 15 分鐘后擺脫生命危險等等報道2020 年,深圳路人用 AED成功搶救心梗男子7271總結與對策6.1.2 公眾觀念問題:急救意識、參與意愿、法律科普與課程培養的多方面問題6.1.2.1 公眾
133、的急救意識缺乏提高公眾的急救意識對普及 AED 設備意義重大。但在現階段的中國,急救仍是一個小眾話題,公眾對急救需求的理解普遍是不深入、不深刻的。在訪談中,張元春也提到,AED 普及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一定是發達國家或發達城市。研究調查發現,關于AED 的概念和基本用途,受訪者表現出不錯的認知水平,從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能夠獲取 AED 的相關信息,媒介接觸水平尚可。但涉及到 AED 的使用方法、途徑、安裝位置等更深層次的認知問題后,受訪者的平均認知水平不太樂觀,相當數量的人不了解基礎急救設施的使用方法,這十分不利于 AED 在中國的推廣與普及。6.1.2.2 培訓與救助意愿較弱調查分析發現,公
134、眾對掌握急救技能的必要性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接受 AED培訓的意愿,且在降低費用與時間成本,提供更多的培訓渠道的背景下,受訪者表現出較高的培訓意愿。公眾培訓與救助意愿還會受到個體的認知的影響,如對自身急救能力不自信、害怕引起法律糾紛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受訪者傾向于對自己的親戚朋友而不是陌生人進行施救,無論他是否完全掌握了 AED 使用技能。研究還發現,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多地接觸到 AED 相關的媒介信息或更多地實地接觸過 AED 設備,且有著更高的接受培訓的意愿。綜上,在積極推廣普及 AED 急救知識與應用的同時,要注重培訓流程的優化,找到更便捷、效率更高的培訓方式,同時政府與教育部門應
135、號召引導社會力量,讓更多公眾能在學校、社區、體育館接觸到 AED 設備,而不僅僅只是在媒體上看到。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300臺/10萬人美 國237臺/10萬人日 本160臺/10萬人瑞 典262.2臺/10萬人丹麥哥本哈根3399臺/10萬人法國政策規定方面,通過訪談,我們發現 AED 設備的安裝面臨著很多困難與阻力,例如北京地鐵配備 AED 設備,一開始被多次拒絕,直到政府的行政命令下來后AED 才真正地在地鐵站去安裝和普及;還有捐贈人向學校捐贈 AED 設備,也常常被學校方面拒絕安裝。中國當前的 AED 的推廣更多的是被動的,主動性尚且不足,往往依靠自
136、上而下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相關部門缺少普及推廣 AED 的相關規定,其推廣難度極大。資金投入方面,AED的安裝成本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目前中國AED的“數量”和“能量”還遠遠不夠。我國 AED 設備平均每 10 萬人僅有幾臺,而美國的 AED 覆蓋率超過 300 臺/10 萬人,日本 AED 覆蓋率達到 237 臺/10 萬人,瑞典則為 160 臺/10 萬人,丹麥哥本哈根為 262.2 臺/10 萬人,法國部分地區的 AED 覆蓋率甚至達到 3399 臺/10 萬人。問卷調查分析也指出,影響公眾參與培訓意愿最大的因素是“身邊沒有安裝 AED 設備”,只有 AED 設備安裝率提高
137、了,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公眾接受培訓的意愿。而提高安裝率并不容易,一臺 AED 的市場價格在 1 萬至 3 萬元人民幣左右,價格昂貴并且維修費用高,大部分學校、公共場所資金供應不足,很難配備充足的 AED 設備,AED 的生產成本問題嚴重阻擋了我國在高校、社區、公共運動場所全面普及 AED 設施。政府部門不但要做好相關政策規定,還要保證資金投入。6.1.2.3 法律保護知曉率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在“好人法”的保護下,受訪者表現出了更強的施救意愿,但公眾對“好人法”的知曉率偏低,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民法典第 184 條對施救者的相關保護。在互聯網的時代,施救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鏡頭捕捉,“對
138、自身急救能力不自信”、“害怕引起糾紛和網絡暴力”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公眾的救助行為與意愿?!昂萌朔ā边@類社會性支持因素對救助意愿具有很大的影響。大數據分析也表明,好人法相關話題在網絡媒體平臺傳播的影響力極低,社會關注度不高,長期處于信息量較低的水平,僅僅在少數時間點出現波峰,但往往與社會熱點事件密切關聯,而缺少自發形成的話題討論??傮w而言,目前國內好人法相關話題關注度不高,社會影響力偏低。綜上,“好人法”是公眾普及還遠遠不夠,公眾存在“有法不知”而無法消除急救顧慮的現象,加強多渠道的媒體宣傳,引導公眾討論。6.1.2.4 急救課程與培訓不足心源性猝死救援有“黃金 4 分鐘”的說法。AED 不
139、同于心肺復蘇需要專業的技術,非專業人士也可以操作,在最佳搶救時間內使用 AED 對心跳驟停人員實施除顫和心肺復蘇,就可以有效制止猝死。近年來,各類生猝死案例頻繁出現,但能夠正確實施急救的公眾寥寥無幾,這樣極有可能延誤救助,導致悲劇發生。調查發現,公眾 AED的實地接觸水平很低,特別是在 AED 的使用情況和接受培訓情況上。為了讓這些價格高昂的“救命神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僅僅成為擺設,對公眾進行相關的急救培訓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在反復培訓、不斷強化的基礎上,人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真正會用、敢用 AED 設備實施急救。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們在中小學階段會設置相關的培訓項目,根
140、據日本 關于學校心肺復蘇與 AED 的調查報告結果,有 11.4%的小學、58.9%的初中、66.0%的高中在體育課程或健康課程中提供AED 培訓;同時 CPR 和 AED 的使用還成為日本駕校的必修課程,使得 AED 得到公眾更廣泛的認知、培訓和利用。在加大配置力度的基礎上,AED 使用的相關配套措施也需要不斷跟進。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將“積極參加逃生與急救培訓,學會基本逃生技能與急救技能”寫入目標,提出“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 1%和 3%”,按照師生 150 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公益培訓;北京市明確要求,組織一定數量的
141、相關人員進行儀器使用的培訓。調查研究發現,來自醫院和其他專業醫療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的培訓是更受公眾信任和青睞的,所以在組織公眾參加培訓的同時,應當更多地動員有資質、有能力的醫院和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提供培訓服務,如依托學校紅十字會組織加強儀器使用的培訓,確保急救人員科學有效掌握急救技能。6.1.3 現實問題6.1.3.1 政府相關部門推動力不足7473總結與對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6.1.3.2.2 社會組織力量有限除高校中的社團組織,我們的社會中也活躍著各色各樣的志愿者團體、救援協會等等,它們也會依托自身的專業力量進行AED 的宣傳與培訓。比如受訪對象李翔老師
142、所在的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團體。雖然目前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的推廣普及活動運行良好,但在早期,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在 AED 布局起步較早的深圳,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早期所面對的問題,極大程度是當前全國范圍內各個城市在普及推廣中會面臨的問題,具有借鑒意義。同時,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有很多成功的組織經驗,與其對比下,其他社會團體的職能缺失,也是問題所在??偨Y與對策6.1.3.2 組織團體運作體系尚不完善6.1.3.2.1 高校社團受限較多在自上而下的普及推動力暫時缺位時,對于推動 AED 在高校中的普及,高校社團起到重要作用。如北京大學紅十字會,就承擔了
143、起了在北京大學校園內的 AED 普及宣傳活動。但目前,高校社團組織在普及宣傳 AED 時,存在著諸多問題。6.2 中國 AED 普及破局之路6.2.1 媒體方面國家級媒體和國家級官方賬號應加強對于 AED 相關信息的發布,增加活躍度,充當意見領袖,為民眾提供可信性高、專業科學的 AED 科普知識,減少民眾因懷疑信源可信性而對 AED 相關信息不做深入了解的可能性。蹭熱度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可以借由熱點事件提高公眾對于 AED 的知曉率、關注度,但后續科普以及號召參與培訓,需要長時間持續報道跟進。同時需要注意對于熱點事件的報道方式,僅僅報道事件的沖突矛盾,對 AED 科普只字不提的報道模式并不可
144、取。自媒體傳播者可在能力承受范圍內嘗試多種媒體平臺,提高信息的覆蓋度,而官方媒體應借助自身的權威性,開辟傳播矩陣,在各個常用平臺展開傳播。急救科普的調性較為嚴肅,傳播渠道多種多樣,應根據傳播的內容、形式,選擇最合適的傳播渠道。此外,積極探索此種嚴肅話題于新媒體的融合,也是一大重要議題。在傳播主體上01在傳播策略上02在傳播渠道上03組織內缺乏專業力量的支持,難以為組織團體培養充足、專業的培訓人員。人力問題如沒有合適的場地,將難以開展活動,或前來參加活動的人數會大大減少。場地問題經費問題社會團體組織經費往往依靠自籌,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培訓活動難以為繼。1237576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
145、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首先,高校社團開展活動需要依托學校平臺,因此需要經過學校的審批把關,目前由于缺乏官方的培訓要求,加之學校對 NGO 組織的審批比較謹慎,高校社團在邀請相關人員進行 AED 培訓時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其次,因為高校社團往往由學生自發組織,缺乏專業的指導,在組織相關活動時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試錯中不斷摸索,效率以及活動效果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再次,在一些高校中,甚至可能并沒有設立類似于北京大學紅十字會的社團,或社團并不活躍,拋開活動專業性、科學性問題,是否有舉辦類似科普宣傳活動的意愿,是否曾嘗試舉辦類似活動,都是未知數。最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學校的防疫措施日益嚴格
146、,AED 培訓人員屬于校外人員,其入校申請是否能夠通過,校內聚集性線下活動能否舉行,都成為了疫情之下的未知數。6.2.2 政府方面類型選項樣本數(N)比例(%)是否從事過醫學相關職業或接受過醫學相關教育10201019708703413215510510510509226153826411893135579231576151424810122950.0249.9834.7234.4820.2610.5425.0125.0125.0124.9611.0875.4312.950.544.3615.3527.3245.277.7030.1669.8439.7360.27男女18-25歲26-35歲3
147、6-45歲46歲及以上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獨居與家人同住與朋友同住與陌生人合租初中及以下高中(包括中專)大學??拼髮W本科碩士及以上全日制學生非學生是否性別年齡常住地居住情況受教育程度職業表 附錄 1(1)樣本基本特征附錄問卷調查樣本特征研究人群的年齡范圍為18歲及以上,其中,18-25歲青年群體占比最大,為34.72%。在分層抽樣條件下,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常住地所屬城市等級比例基本一致,全日制學生占比 30.16%。75.43%的受訪者與家人同住,居住情況中比例最小的“與陌生人合租”占比 0.51%,樣本數 11,滿足卡方檢驗的最小期望頻數要求。在教育程度上,近一半的受訪者接受過大
148、學本科教育(N=923),且有 39.73%的受訪者從事過(或目前正在從事)醫學相關職業或接受過(或目前正在接受)醫學相關教育。一方面應繼續加強立法,完善法律保護體系;另一方面,可通過多媒體渠道進行宣傳,比如,在法制頻道的電視節目中對相關法律進行解讀,提高知曉率和關注度,降低公眾因為擔心追責問題不敢施救的恐懼感。積極推動AED自上而下的普及,評估各地區配置AED的密度,合理下達各區域配置AED的規定,并監督執行。其次,可考慮將 AED 急救課規定為中小學或高校必修課。最后,可選擇一定數量的組織團體建立長期合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不但能夠幫助組織團體持續發展,普及 AED,還能充分利用資
149、源,減少政府部門的人力壓力等。市級急救中心可借鑒深圳市急救中心,開發 AED 急救科普課程,供各個培訓主體使用,保證其科學性,節省時間。其次,可以牽頭做出線上培訓 AED 的嘗試,運用專業資源,開發高質量,能夠保證教學質量的網絡課程。法律方面01政策方面0203專業支持方面6.2.3 團體組織方面可與所在高校進行協商,首先建立相關社團,在學校內積極開展活動;其次,可以與固定的科普培訓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保證活動的專業性;再次,可以建議學校簡化活動申請審批流程,減少活動阻礙并提高效率。對內可優化自身組織結構,設立專門的科普隊伍,先從組織內人員入手開始培訓,加強隊伍內人員的專業程度,保證充分的人
150、力;對外可以積極尋求政府或相關部門的幫助,建立合作,解決場地、人員、資金問題。高校社團方面01社會團體組織方面026.2.4 公眾方面公眾應在日常使用媒體時,注意文明發言,理智探討,避免網絡暴力的發生,為 AED 科普宣傳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豐富急救知識,加強對于 AED 基本知識的學習,發揮能動性,積極參與培訓。提高媒介素養017778總結與對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由于本報告的核心觀察點之一是學生群體接受 AED 培訓的意愿,但本調查依然收集了樣本的具體職業情況??梢钥闯?,樣本在三產業、公務員與非公務員等領域均有較好的覆蓋,樣本在職業分布上和現實情況具有一
151、定的貼近性。圖 附錄 1(2)樣本職業分布條形圖職業分布全日制學生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企業/公司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制造生產型企業人員個體戶/自由職業者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農林牧漁勞動人員退休人員無業/下崗/失業人員其他61562614222994111106234820187表 附錄 1(1)樣本基本特征在樣本的省份分布上,各省份受訪者所占比例與中國各省份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情況較為接近,特別是廣東、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在樣本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北京、上海、浙江等在 AED 普及推廣中走在全國前列的省市也有了較大的樣本量?;诖?,本調查所收集的樣本,對全國的情況也具有一定的解釋
152、力。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甘肅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海南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吉林省江蘇省江西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上海市四川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云南省浙江省重慶市134905432391376667489977673411032381058325274714635247315239276省份分布為了調查公眾對 AED 的認知、接觸和培訓意愿情況,本調查參考了既有的較為成熟的量表,結合 AED 問題的實際情況以及調查規模與成本狀況,設計了測量 AED 認知狀況、AED 接觸狀況、自我效能感(Ralf,1981)、媒介信任、參與 A
153、ED培訓意愿、施救意愿、接受施救的危險感知(Seymour,1994)七組李克特五級量表。在盡量避免影響原有量表的前提下,本報告對測量接觸狀況和媒介渠道信任的兩個量表分別刪除了一個題目。結果顯示,各量表信度水平良好,Cronbach alpha 系數均大于 0.7,總量表信度 0.94,內部一致性較好,適合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7980總結與對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我了解 AED 這個概念(Q11_1)我知道 AED 設備的基本用途(Q11_2)我知道 AED 設備的基本使用方法(Q11_3)我了解接受 AED 使用培訓的途徑(Q11_4)我知道身邊 AED
154、設備安裝的位置(Q11_5)我曾經多次見過 AED 設備(Q13_1)我曾見過別人使用 AED 設備(Q13_2)我在新聞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報道(Q13_3)我在社交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信息(Q13_4)我曾使用過 AED 設備(Q13_5)我曾接受過 AED 設備使用培訓(Q13_6)學習如何使用 AED 設備對我來說非常有必要(Q14_1)如果接受培訓,我相信自己能很容易地學會使用 AED 設備(Q14_2)掌握使用 AED 設備這一技能對我的生活很有幫助(Q14_3)即使學習使用 AED 設備需要付費,我也會去主動接受培訓(Q14_4)學習如何使用 AED 設備并不在我目前的規
155、劃之內(Q14_5)(負向甄別題,已設置數值反轉)國家級網絡媒體(新華社、人民網、央視新聞等的微博、微信、客戶端)(Q15_1)國家級傳統媒體(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等電視、廣播、報紙媒體)(Q15_2)地方性網絡媒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等的微信、微博賬號或客戶端)(Q15_3)地方性傳統媒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Q15_4)街道、居委會、村委會的標語橫幅宣(Q15_5)醫療科普平臺(如丁香醫生等專業機構開發的平臺)(Q15_6)醫學專家的個人言論或媒體專訪(如鐘南山等)(Q15_7)個人的微信群、QQ 群、朋友圈(Q15_8)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Q15_9)
156、網絡大 V、專家的微博、抖音等賬號(Q15_10)親戚朋友鄰居的聊天(Q15_11)問卷題目測量對象Cronbach alpha系數認知狀況(perception)接觸狀況(engagement)自我效能感(self_efficacy)媒介渠道信任(media_trust)0.92830.84410.71560.8862表 附錄 1(2)核心變量題目構成與信度水平學校、單位、公司的通知(Q15_12)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Q15_13)國家行政部門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Q15_14)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的海報宣(Q15_16)如果您能夠使用 AED 設備,是否會對陌生人施救?(Q16_
157、1)如果您能夠使用 AED 設備,是否會對親戚朋友施救?(Q16_2)如果您不具備急救知識,在看到陌生人突然倒地后,是否會撥打急救電話?(Q16_3)如果您不具備急救知識,在看到親戚朋友突然倒地后,是否會撥打急救電話?(Q16_4)根據民法典第 184 條,無論施救結果如何,您都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在此情況下,當您看到陌生人突然倒地,您是否會對其施救?(Q17)接受 AED 培訓可能需要占用您的休息與休閑時間(Q19_1)接受 AED 培訓完全不需要您付出金錢成本(Q19_2)會有相關部門為您提供接受 AED 培訓的機構和渠道(不需要您自行尋找)(Q19_3)只能通過實地參與的方式接受 AED
158、 培訓(Q19_4)您身邊的公共場所并沒有安裝 AED 設備(Q19_5)接受 AED 培訓所獲得的證書能給你帶來職業、生活上的便利(Q19_6)我會擔心別人在對我施救的過程中對我造成侵害(Q21_2)即使我會使用 AED 急救設備,我也可能會出于避嫌等因素而放棄沖上前對陌生異性進行施救(Q21_3)來自陌生人的施救會讓我覺得沒有安全感(Q21_4)問卷題目測量對象Cronbach alpha系數媒介渠道信任(media_trust)0.8862施救意愿(willingness_aid)0.8185接受培訓意愿(willingness_training)0.8150危險感知(danger_pe
159、rception)0.8376表 附錄 1(2)核心變量題目構成與信度水平總結與對策8182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表 附錄 1(3)AED 接觸狀況因子分析變量因子1因子2獨特性0.67540.67890.11570.23850.85130.81220.47330.47850.90310.85740.07300.18090.31980.31020.17100.20800.27000.3076我曾經多次見過 AED 設備(Q13_1)我曾見過別人使用 AED 設備(Q13_2)我在新聞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報道(Q13_3)我在社交媒體上看過 AED 相關信息
160、(Q13_4)我曾使用過 AED 設備(Q13_5)我曾接受過 AED 設備使用培訓(Q13_6)從傳播的角度出發,無論是 AED 接觸狀況還是媒介渠道的信任,都可以進行更深一步的分類,因此,本報告采用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式,對 AED 接觸狀況和媒介渠道信任兩個變量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分析。對測量 AED 接觸狀況的 6 個變量進行 Bartlett s 球狀檢驗和 KMO 檢驗,結果顯示,其 Bartlett s 球狀檢驗結果 p0.01,KMO值為0.817,效度較好,適宜進行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并施加正交旋轉后,本報告獲得了AED接觸狀況的兩個因子,其中,因子 1 代表了除 Q13_3
161、 和 Q13_4 外的四個變量,因子 2 代表了 Q13_3 和 Q13_4 兩個變量。從變量本身考慮,因子1 基本代表了實地接觸,因子 2 則代表了媒介接觸。因此,本報告在生成因子 1 和因子 2 的得分后,將其分別命名為實地接觸(physical_engagement)和媒介接觸(media_engagement),將其作為新變量納入到之后的分析之中。對測量媒介信任的 15 個變量進行了如上所述同樣的檢驗,結果顯示,其 Bartlett s 球狀檢驗結果 p0.01,KMO 值為0.916,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15 個變量可以被 2 個因子所解釋,其中因子 2 解釋了
162、 Q15_5,Q15_8,Q15_10,Q15_11,Q15_16,五個變量,因子 1 則解釋了剩余的 10 個變量。通過觀察變量構成可以發現,因子 1 基本代表了大眾傳播渠道的信任,而因子 2 更偏向于個體、人際和線下渠道的信任。因此,本報告在生成因子 1 和因子 2 的得分后,分別將其命名為大眾傳播信任(mass_comm)和個體傳播信任(individual_comm),將其作為新變量納入到之后的模型之中。表 附錄 1(4)媒介渠道信任因子分析變量因子1因子2獨特性0.78910.80280.67050.64520.46120.52520.5964-0.02880.54880.1517-
163、0.03570.52140.63750.72500.2502-0.1233-0.10360.28590.35200.52980.41990.27390.85310.42290.76670.81280.43510.23360.07610.66580.36220.34480.46880.45980.50660.54780.56930.27140.52000.38910.33810.53890.53900.46850.4941國家級網絡媒體(新華社、人民網、央視新聞等的微博、微信、客戶端)(Q15_1)國家級傳統媒體(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等電視、廣播、報紙媒體)(Q15_2)地方性網絡
164、媒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等的微信、微博賬號或客戶端)(Q15_3)地方性傳統媒體(地方電視臺、電臺、報紙)(Q15_4)街道、居委會、村委會的標語橫幅宣(Q15_5)醫療科普平臺(如丁香醫生等專業機構開發的平臺)(Q15_6)醫學專家的個人言論或媒體專訪(如鐘南山等)(Q15_7)個人的微信群、QQ 群、朋友圈(Q15_8)醫院等專業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Q15_9)網絡大 V、專家的微博、抖音等賬號(Q15_10)親戚朋友鄰居的聊天(Q15_11)學校、單位、公司的通知(Q15_12)世界衛生組織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Q15_13)國家行政部門網站或社交媒體賬號(Q15_14)公交、地鐵等
165、公共場所的海報宣(Q15_16)8384總結與對策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85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參考文獻86中國 AED 大眾認知白皮書1 印發“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6-10-26(001).2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國醫學科學院海島急救醫學創新單元(RU),海南醫學院急救與創傷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中國 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 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9):813-819.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0.09.003.3 冉飄,王靜,王秀玲,林愛進,徐梅.公眾啟動除
166、顫 PAD 項目實施研究進展 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21,9(05):1005-1009.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21.05.010.4 廖彥昭,陳子奇,張煥基.自動體外除顫儀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8,32(1):82-84.DOI:10.13333/ki.cjcpe.2018.01.020.5 RINGH M,HOLLENBERG J,PALSGAARD-MOELLER T,et al.The challenges and possibilities of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J
167、.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2018,283(3):238-256.MERCHANT R M,ASCH D A.Can you find an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if a life depends on it?J.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2012,5(2):241-243.6 ZHANG Lin,LI Boyu,ZHAO Xufeng,et al.Public access of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168、s in a metropolitan city of ChinaJ.Resuscitation,2019,140:120-126.錢里娜,陳燕娟,王建崗,等.杭州公眾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的現狀與思考 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9,17(3):250-251.7 駱丁,張娜,鄭源,程鵬飛,陳麗花,張華.自動體外除顫儀的配置現狀及實施研究進展 J.中國急救醫學,2021,41(02):182-185.8 KRONICK S L,KURZ M C,LIN S,et al.Part 4:Systems of care and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201
169、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5,132(Suppl.2):397-413.9 駱丁,張娜,鄭源,程鵬飛,陳麗花,張華.自動體外除顫儀的配置現狀及實施研究進展 J.中國急救醫學,2021,41(02):182-185.10 Hua W,Zhang L F,Wu Y F,et al.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170、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4(12):1110-1118.11 Nishiyama C,Kiyohara K,Matsuyama T,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Japan-All-Japan Utstein Registry.Circ J.2020 Mar 25;84(4):
171、577-583.DOI:10.1253/circj.CJ-19-0920.12 陳楚琳,桂莉,闞庭,李爽,邱晨.公眾啟動除顫實施現況及效果的研究進展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01):41-44.13 呂傳柱,張華,陳松,劉笑然,田國剛,顏時姣.中國 AED 布局與投放專家共識 J.中國急救醫學,2020,40(09):813-819.14 顧亞楠,張文武,衛劍,竇清理.快速發展城市 AED 配置優化策略探討以深圳寶安為例 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2,34(01):48-53.15殷欣,李文濤,安力彬,李月霞,孫秋菊.國內外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現狀比較 J.醫學與社會,2009,2
172、2(08):42-43+45;16 姜艷,石天奇.宣教培訓對社區民眾院前急救知識掌握的效果評價 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6):2748-2750;17 Papaleo,B.,De Rosa,M.,Calicchia,S.and Capanna,S.,2022.Spreading BLS-AED skills in the schools involving teachers in the students training.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13,pp.S117-S118.18 Husain,S.and Eisenberg,M.,2013.Pol
173、ice AED program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Resuscitation,84(9),pp.1184-1191.19 廖彥昭,張煥基,陳少芬.基于遠程心電圖大數據的社區AED 普及最佳實踐方案的研究 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01):10-11;20 陳少芬,廖彥昭.社區AED 培訓效果與其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 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03):51-52;21 Yeung,J.,Okamoto,D.,Soar,J.and Perkins,G.D.,2011.AED training and its im
174、pact on skill acquisition,retention and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review of alternative training methods.Resuscitation,82(6),pp.657-664.22 Soar,J.,Edelson,D.P.and Perkins,G.D.,2011.Delivering high-qualit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hospital.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17(3),pp.225-230.23 Chalkias,A.,Iacovidou,N.and Xanthos,T.,2014.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pediatr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fter witnessed electrocu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32(6),pp.686-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