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緯咨詢: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1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奧緯咨詢: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16頁).pdf(1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價值領域報告2030年的 城市交通變革截至2030年,更多的應用程序、共享服務和電動化轉變將極大 拓展人們出行的范圍,改變人 們出行的模式。在傳統的公共交通和私家車之外,數字共享服務浪潮正在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具體而言,數字應用加速了新模式和服務的迅速落地,重塑了城內和城市周邊的出行。這些新出行服務在未來十年的增長速度預計是傳統出行模式的兩倍,且不論改善氣候、降低污染、提高城市宜居性這些潛在效益。為了估算其影響,奧緯論壇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通研究所(ITS)分析了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個地區的13項新出行服務。此外,電動汽車充電站和智能停車解決方案等輔助性服務也是此次調研分析的 重要課題。據研究
2、預測,到2030年的這十年,輔助 性服務將以每年平均近10%的速度增長,而相比 之下,整個移動出行行業的年平均增長率僅為5%。預計到2030年,新出行服務的年收入將從2020年的2600億美元增至6600億美元。隨著出行服務電動化程度的提高,整個行業將更為低碳環保。相較于私家車領域,電動車在新出行服務領域的普及速度更快,不僅可以改善空氣質量、降低噪音水平、減少城市碳足跡,還能提供可再生能源或低碳能源。至于新出行服務能否有效緩解交通擁堵,還有待 討論。一方面,隨著人們逐漸使用單車和滑板車,城市中的汽車數量會有所下降,但如果通勤時人 們放棄公共交通去選擇網約車或者拼車,這些 服務反而可能會加劇擁堵
3、。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2單從每趟運輸的乘客數量來看,地鐵、公共汽車和通勤輕軌無疑是目前最有效、最環保的城市交通工具。奧緯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某些城市,新冠疫情曾一度導致公共交通的使用率驟降95%,為了避開人群聚集,許多人都選擇了共享單車、滑板車和汽車服務。雖然隨著疫情造成的恐慌消退,許多人又回頭開始使用公共交通,但由于疫情期間的收入減少,公共交通系統已經受到了沖擊。從公共交通轉而使用網約車服務的長期轉變不但會剝奪公共交通系統所需的財政和公共支持,還會導致擁堵問題,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這種趨勢。如果這些新出行服務都使用燃油車,排放量必然上漲。各個城市需要在鼓勵新的解決方案和加強公共交通系統之間找
4、到平衡。要想實現這一點,需要持續投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穩住親民的票價,打造 可持續的多模式聯運生態系統,盡可能將新出行服務與公共交通連結起來。地區差異此次研究發現,新出行服務在北美、歐洲和亞洲 三個地區呈現了不同的發展速度:歐洲城市人口 密集,有利于微出行服務的市場開展。由于歐洲在未來幾年將超過亞洲,成為電動出行領域增長最快的地區,歐洲地區的電動車和充電服務數量增長勢頭也將最為強勁。奧緯價值領域分析中包括的13項出行服務汽車即服務汽車租賃共享汽車汽車訂閱網約車及出租車服務空中出租車拼車網約車及出租車按需合乘公交微出行共享單車共享滑板車共享助力車輔助性服務充電服務導航服務智慧停車付費服務3北美預
5、計是智慧停車支付服務增長最快的地區。由于大部分上班族都住在北美的郊區,除了一些特定城市,多數城市公共交通獲得的支持相對有限,且許多大城市還在向外不斷擴張,導致人們通勤 長期以來高度依賴汽車。另一方面,亞洲多地有騎單車或助力車的悠久傳統,亞洲人也天然地更容易接受共享服務和微出行理念。將通信、交通和商業服務打通融合在單一平臺的“超級應用”在亞洲地區層出不窮。得益于這些 超級應用和本土玩家的亮眼業績,其出行服務市場規模預計將繼續擴大。亞洲人口龐大,城市密集,市場規模大約 是與歐洲和北美之和。接下來幾年,其市場規模還將有增無已。預計到2030年,亞洲的出行服務收入將達到3370億美元,北美的收入將 實
6、現1750億美元,歐洲則為1440億美元。高增長服務出行市場的強勁增長中,部分將來自于半成熟和 新出行服務領域,預計將以每年平均23%的速度 增長,比出行市場整體快了四倍。這些服務包括:電動車充電服務預計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服務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達到120億美元。這一數字既是電動汽車銷量大幅飆升的必然結果,也是提振銷量的催化劑。由于政府禁售燃油車并加大對電動車的補貼力度,歐洲將迎來最高水平增長。這項強有力的政策反映了公眾對氣候破壞日趨嚴峻的擔憂,有些規定甚至將于2025年就開始實施。歐盟也提出,到2030年,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應減少55%,到2035年將禁止使用燃油汽車。2
7、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4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總體市場預計每年增長10%,到2030年達到150億美元。長期以來,單車是中國家庭的標配交通工具。在經歷了2020年疫情封鎖造成的短暫停滯后,中國的共享單車業務再次蓬勃發展。放眼行業,亞洲以90%的份額成為全球市場的絕對主力,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區域。共享電動滑板車預計共享電動滑板車市場整體將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在2030年達到70億美元。在歐洲,電動滑板車被看作是一種環保的個人出行方式?;遘囋诒泵赖囊恍┐蟪鞘形等怀娠L,美國還是第一個引入無樁共享滑板車的國家,其熱度很快就超過了共享單車。拼車全球拼車市場預計年增長率為14%,將在2030年 達到210
8、億美元。以北美為首的拼車服務較早實現了數字化,成為了人們日常頻繁且固定的通勤選擇。部分城市(特別是在加拿大)甚至提供拼車專用停 車位,個人汽車保險折扣優惠,載客率高的汽車還 有專用車道。這些都極大推動了市場發展。智慧停車付費服務智慧停車付費市場預計將以每年34%的速度擴張,在2030年達到320億美元,主要增長來自北美,且預估在2025年將超過歐洲。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市場之一,但由于運營商家較多,市場高度分散,其數字潛力仍未得到開發??紤]到未來增長空間,兼并和收購現象或多有發生,成為市場整合的目標。在奧緯論壇3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在處理重要的日常事務時,87%的受訪者預計每月至少會使用一
9、次私家車或步行,而45%的人會使用公共交通5變革的動力有三種力量正在推動出行服務市場增長:技術、監管和消費者需求。技術:數字化、電動化和自動化將加速新出行服務 的增長。智能手機將發揮關鍵作用,如通過應用程序訪問和管理預訂及支付系統,實現與網約車、共享汽車和微出行的互聯互通及定位打通。將不同模式的平臺整合在一起將使出行服務更易于使用,提高出行服務的使用率的同時,還可降低成本。此外,緊湊型電池的出現也將提升電動滑板車、助力車 和共享單車的續航能力。只要使用清潔能源,推廣電動交通方式將使交通變得更加可持續。創新政府計劃等監管形式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針對機動車收取道路使用費和道路定價,特定模式的準入
10、限制,或鼓勵模式轉換,提供補貼。城市政府往往會在環保措施方面起引導作用,如限制不太環全球價值領域規模(按出行服務分類)汽車即服務單位:十億美元汽車租賃共享汽車汽車訂閱空中出租車拼車按需合乘公交網約車及出租車 共享單車71624共享滑板車共享助力車充電服務 導航服務智慧停車付費服務202020252030網約車及出租車服務單位:十億美元微出行單位:十億美元輔助性服務單位:十億美元293345781181371257111681116214321312036616211782753470222資料來源:奧緯論壇出行價值領域分析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6應用程序和數字化讓共享服務比傳統模式更具優勢傳
11、統出行方式更智慧的出行方式私家車租車汽車租賃步行/騎行公共交通共享汽車汽車訂閱拼車網約車按需合乘公交 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共享滑板車資料來源:奧緯論壇出行價值領域分析7保的老式車輛上路,全面禁止所有汽油和柴油車已提上長遠日程。疫情期間,城市政府的發揮空間進一步見漲,許多城市還為特定服務提供了激勵措施,特別是在微出行方面。地方當局將不得不重新考慮公共交通補助政策,以及是否為汽車停車場或自行車道規劃空間。在各級政府中,技術進步往往會領先于監管,所以監管者需要靈敏反應,才能釋 放移動出行領域創新的全部潛力。這也是許多 城市采用公私合營模式的原因之一。消費者的出行需求正在以看似矛盾的方式演變,但他們始終
12、對數字和按需服務持開放態度。一方面,人們想要平價出行,因為財務上的不確定性讓一些人對買車望而卻步(54%的受訪者在奧緯論 壇全球消費者情緒(GCS)調查中表示,經濟能力是他們選擇交通方式的一個因素)。全球消費者情緒調查每季度會對10個國家的9000多名消費者進行調研。欲了解更多詳情,請聯系奧緯論壇。然而疫情卻在加速推動人們遠離高性價比的公共交通服務。許多消費者選擇了個人出行和騎自行 車等主動模式(全球消費者情緒調查中90%的受訪者預計在未來6個月內每月至少會使用一次私家 車或步行,而只有35%的人預計會使用公共交通),他們希望能夠按需靈活使用平價的交通方式,這就造成了難以調和的問題。如果要滿足
13、消費者的這些需求,新的出行企業就很難盈利。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8亞洲出行產業展望9亞洲地區在全球出行服務總市場中的份額預計將略有下降,從2020年的52%下降到2030年的51%。細分領域里,亞洲是截至目前最大的網約車和出租車市場,而且需求預計還將持續增長。汽車即服務亞洲有許多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基于市場潛力,預計汽車租賃和共享汽車市場將出現巨大增長。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汽車租賃市場的飽和度較低,經營者多為本土小公司。此外,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對汽車登記存在諸多限制,所以汽車保有率很低。而其他國家對汽車保有量的限制也給增長留出了巨大的空間。汽車租賃行業預計總收入將從2020年的147億
14、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283億美元,到2030年將增長到490億美元,屆時將超過北美地區的收入。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刺激了亞洲的汽車需求,而由于印度和中國保有汽車有許多限制,間接推動了共享汽車行業的增長。亞洲市場傾向于以車站為管理節點(與歐洲不同,歐洲更傾向于自由流通),這極大節省了重新定位車輛的成本,簡化了車隊管理難度。專用停車場也使得電動車充電、維護和清潔更易于操作。同時,汽車制造商和共享汽車公司之間的相互合作,將推動亞洲汽車共享市場實現全球最為強勁的增長,行業收入將從2020年的26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60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97億美元。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10印度和馬來西亞
15、是亞洲最大的汽車訂閱市場,印度的汽車制造商正與第三方企業展開廣泛合作。然而,由于中國汽車登記存在諸多限制,加之有車一族的社會地位較高,中國汽車訂閱市場并不大。此外,昂貴的汽車保險是日本年輕人買車的一大障礙。因此亞洲的汽車訂閱市場與北美和歐洲市場無可 比擬,且預計將繼續維持這種狀況。盡管亞洲汽車 訂閱市場基礎較弱,其增長速度將超過汽車租賃和共享汽車市場,預計從2020年的3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6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72億美元。網約車及打車服務亞洲擁有世界上60%的人口,中產階級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其中許多人居住在停車位稀缺、人口密集 高的大城市。網約車服務市場具有天然優勢。亞洲無疑是最
16、大的網約車和出租車市場,占全球總量的60%,亞洲消費者在出行服務上的支出占總支出的80%。其主要原因就是用戶滲透率高的超級應用程序,使得網約車服務非常便捷。此外,亞洲很大一部分人口是中產階級,這一群體在印度、中國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的數量也在不斷擴大。亞洲的中產階級往往要面對停車位少的問題,所以很難保有汽車,更傾向于叫車。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出租車和網約車服務的成本相對較低。部分市場有價格上限,而且中國的網約車公司還會為司機提供補貼。然而,價格低廉是把雙刃劍,這造成亞洲地區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低于其他兩個地區。每用戶平均收入預計每年僅能增長5%,從2020年的每用戶101.90美元增至2
17、030年的174.00美元。即便如此,亞洲市場預計將在十年內實現最大增長,從2020年的1037億美元,到2025年的1719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2300億美元。拼車服務在亞洲仍然相對小眾,拼車服務還面臨各地不一致的復雜政策制約,而且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提供拼車服務的數字平臺也寥寥可數。但市場前景光明,因為亞洲城市化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公共交通的擴張速度,而拼車有助于緩解交通擁堵和車位短缺問題。拼車服務主要用于日常通勤,在 印度IT從業人群中尤為普遍,他們將構成拼車服務最龐大的受眾。拼車服務的收入預計將從2020年 的11億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40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72億美元。
18、與出行服務的整體使用頻率相比,按需合乘公交在亞洲仍然是非剛性市場,而且大多數該類企業在疫情期間都關閉了業務。但是,按需合乘公交服務現 在正逐漸擴展到新的城市,也有新的運營商正計劃進入市場,因此該服務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出現增長,特別是在印度和新加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政府 鼓勵和推動政策將以可持續的方式深入鏈接農村 地區,就像按需合乘公交長期以來在非洲各地的 傳統一樣。在工具方面,亞洲常見巴士通常有多達40個座位,而歐洲使用的小面包車大約只有6個座位,且服務價格通常只有網約車服務的一半。11從商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自動駕駛系統將提高這種服務模式的效率。該市場收入預計將從2020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2
19、025年的12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23億美元。微出行服務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里,微出行運轉效率較高。亞洲諸多微出行服務生長于當地傳統出行“土壤”,如中國臺灣的助力車和中國大陸的單車。亞洲占全球共享單車市場的90%份額,隨著電動單車的出現和新企業的加入,亞洲預計將成為三個地區中增長最大的地區。目前共享單車的大部分需求都來自中國,畢竟騎單車出行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十年了。近年來城鎮化的發展促使上班族需要更高效的出行方式以便避開交通擁堵,于是騎單車出行再度成為風潮。移動互聯網在中國蓬勃發展,2015年,第一個無樁共享單車平臺在中國誕生。亞洲各國政府也在通過建設自行車專用道等基 礎設施來推動共享單車
20、的發展??傮w而言,共享服務相關的規章制度要求比歐洲和北美精簡便捷。在激烈”共享單車大戰“中,中國一些共享單車平臺在2020年倒閉了,但新的企業仍在進入這個市場。雖然亞洲的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為三個地區最低但其行業收入預計將從2020年的62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99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140億美元。助力車長期以來都是亞洲常用的交通工具,而現在共享服務正在改變助力車的所有權模式。隨著電動助力車逐漸取代傳統助力車,共享服務的成本將低于其他出行方式,甚至比公共交通還要低。支持多種支付方式,掃碼解鎖,按照使用時間付費的模式愈加便利。此外,無需興建大型基礎設施,在一些國家,小功率的助力車甚
21、至不需要駕駛執照即可使用。到2030年,盡管亞洲的助力車用戶數量達到最高,但由于定價低,它的每用戶平均收入將是三個地區中最低的。2020年,410萬用戶的每用戶平均收入 為26美元,而到2030年,該行業預計將有3210萬 用戶,每用戶平均收入為36美元。行業預計總收入將從2020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5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12億美元。電動滑板車在亞洲的存在感非常有限,至少部分原因來自于基礎設施缺失。大多電動滑板車只能在公路使用,不能在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上行駛,必然要與汽車和摩托車爭奪空間。出于安全考慮,電動滑板車還有數量限制,還要面對來自其他廉價交通方式的競爭,如自行車、助力車和
22、三輪車。然而,基于電動滑板車滿足短途出行的需求,目前在韓國已經有了些許市場滲透。預計共享電動滑板車行業的收入將從2020年的幾乎為零上升到2025年的1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3億美元。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12輔助性服務亞洲在三個地區中電動車數量最多,對充電服務存在相應的潛在需求。購買電動車也享受各種鼓勵政策:印度某些邦免征電動車的道路稅和登記費;新加坡對登記臨時電動車有返利優惠;中國為續航里程較長的電動車提供購買補貼,電動車在北京行駛不參與限行 此種便利不一而足。中國占據亞洲90%以上的市場,但由于比大多數歐洲和北美市場起步早,在電動車和充電服務的增長速度方面會略顯保守。從數據來看,電
23、動車數量預計將從2020年的500萬輛增長到2030年的2800萬輛。充電服務預計將從2020年的2億美元擴大到2025年的6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14億美元。亞洲的增長無疑是三個地區中最低的。由于亞洲不少國家的人口數量在全世界排名靠前,其導航服務市場處于領先地位。亞洲使用導航服務的智能手機用戶比例最高,達到81%。數字地圖不僅提供免費的B2C服務,還很好地融合了多種功能,比如網約車、共享單車和酒店預訂。由于人口和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增長迅速,亞洲有 望在2030年前成為導航市場擴張速度最快的地區。亞洲目前的整體智能手機普及率最低,僅為50%,用戶數量的年增長率預計為5%。配套服務的增長 還將
24、來自于與自動駕駛公司的合作以及區域定制 服務,如在南亞提供摩托車導航服務、在新加坡提供 自行車導航功能。預計收入將從2020年的49億美 元增長到2025年的75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 111億美元。盡管人口最多,但亞洲的智慧停車付費服務市場幾乎為零,而且可能幾乎不會出現增長,遠遠落后于其他兩個地區的市場。主要原因是數字貨幣滲透率低和信用卡使用率低,此外還有大量不受監管的停車位和免費停車。然而,市場不成熟也就意味著有增長潛力。智慧停 車付費收入預計在2025年上升到2億美元,并在2030年達到9億美元。13亞洲在智能手機和以智能手機為基礎的服務方面有進一步增長的潛力亞洲在全球出行服務總市場
25、的份額預計將略有下降,從2020年的52%降至2030年的51%。汽車即服務新的交通方式將如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2030年每種交通方式的收入預測,單位:十億美元汽車租賃14.749.0共享汽車2.69.7汽車訂閱0.37.2網約車及出租車服務空中出租車103.7230.0拼車1.17.2按需合乘公交0.12.3微出行共享單車0.00.3共享滑板車6.214.0共享助力車0.11.2202020302030年3370億美元2020年1339億美元資料來源:奧緯論壇出行價值領域分析2030年的城市交通變革14新出行服務在未來的移動出行領域將發揮積極作用無論是推動上班族騎自行車上下班,讓人們租一輛滑
26、板車跑腿,還是向公共交通不便捷的地區以及無車人士提供打車服務。但政策制定者必須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制定將新出行服務融入當前城市交通生態系統的計劃。新的出行服務和現有公共交通必須相互補充,才能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系統,無論消費者居住在城市何處,也無論他們的情況如何。這種合作對微出行服務尤其重要,因為在規劃長期的城市交通投資時,微出行服務往往會被公共交通機構忽視。在這些生態系統之上還有要考慮私家車車主可能住在市內,在市內 工作,或只是來旅游。由于全球正致力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私家燃油車 可能會在未來20年被限制上路,以汽油車或柴油車為基礎的新出行服務 也是如此?,F在是諸多出行服務的快速增長期,新
27、興服務尤甚。但這種增長將因擁堵、污染、噪音、限電和氣候變化等城市問題而變得復雜。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出行服務的企業家需要共同努力,盡量緩和出行服務擴張帶來的紛爭,力求將對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最大化。結語15Copyright 2022 Oliver Wyman Forum.All rights reserved.關于奧緯論壇奧緯論壇(Oliver Wyman Forum)致力于打造領袖社群,應對全球性挑戰。作為奧緯咨詢(Oliver Wyman)的智庫,奧緯論壇攜手思想力領導者,開展創新研究,鼓勵組織和個人采取行動。與多元化專家社群一道,我們專注于創造改變。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奧緯論壇網站。作者Andreas Nienhaus,Alexandre Bayen Berkeley 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Steffen Rilling,Laura Bossert,Laura Reid,Zeina Jouni,and Ludovic Cartigny.致謝 Dustin Irwin,Dan Kleinman,Karen Lara,Jilian Mincer,SebastianMoffett,Samika Parab,Campbell Reid,Adrien Slimani,andPatWechs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