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2021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海大學 :2021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前前 言言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上海大學在 2021 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 300 位,大陸高校第 35 位。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錢偉長教授曾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他獨樹一幟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開創了學校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的新局面,推進了學校各項事業的新發展,目前學校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歷史學、文學、哲學、法學、藝術學、醫學、教育學等 12 個學科門類?!笆奈濉逼陂g,上海大學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2、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四個面向”,賡續紅色基因,立足“追卓越、創一流”的新階段,貫徹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理念,構建以“五五戰略”為牽引的新格局,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不斷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上大特質。2021 年,上海大學持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畢業生就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學黨史辦實事,一貫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秉持“愛生如子”情懷擔當,多措并舉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相結合,鼓勵
3、和支持畢業生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 號)文件和相關會議要求,學校根據 2021 年 8 月 31 日初次就業統計數據整理發布上海大學2021 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主要情況概述如下:全體畢業生共計 9322 人,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 94.05%。因 608 名非全日制畢業生均為定向就業,本報告分析的樣本 8714 名全日制畢業生。境內外深造人數共計 1952 人,其中境內升學 1308 人,境外深造 644 人,總體深造率 22.40%;其中本科生 1153 人,深造率 38.99%。簽約就業人數共計
4、4826 人,簽約企業的比例為 84.71%,其中國有企業的比例為 31.16%;簽約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的比例為 15.15%。位列前 5 的行業依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教育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簽約就業地區集中在“一帶一路”、長三角地區及長江經濟帶,比例依次為 84.36%、84.62%、88.91%;其中在上海市簽約就業的比例為 72.25%。簽約中西部地區就業共計 388 人。選調生及邊疆專招共計 32 人,西部志愿者 14 人(含 10 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村官及三支一扶項目 5 人。同時,我校積極落實國家和上海市促就業政策,畢業生應征入伍 7 人,
5、擔任科研助理 57人,簽約中小學教師 244 人。上海大學 2021 年 12 月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目目 錄錄 一、畢業生與畢業去向概況.2(一)畢業生基本情況.2(二)畢業去向及其落實率.5 二、升學情況.6(一)境內升學.6(二)境外深造.7 三、就業情況.10(一)地域流向.10(二)行業流向.11(三)單位流向.14 四、重點領域就業情況.16(一)重點區域就業.16(二)重點單位就業.17(三)中西部與基層就業情況.18(四)自主創業情況.19 五、評價與反饋.20(一)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評價.20(二)用人單位評價反饋.21 六、就業工作主要特色與經驗做
6、法.24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 一、畢業生與畢業去向概況(一)畢業生基本情況 1、學歷結構 本科畢業生 4504 人,占畢業生總數 51.69%;碩士畢業生 4005 人,占畢業生總數 45.96%;博士畢業生 205 人,占畢業生總數 2.35%(見表 1-1)。表表 1-1 不不同學歷層次同學歷層次畢業生的人數及畢業生的人數及比例比例 畢業生 本科 碩士 博士 小計 人數 4504 4005 205 8714 比例(%)51.69 45.96 2.35 100.00 2、性別結構 畢業生中男生 4085 人,女生 4629 人,比例為 0.88:1,女生人數較多
7、。其中,本科和碩士中女生多于男生,博士中男生多于女生(見表 1-2)。表表 1-2 不不同性別畢業生同性別畢業生的人數的人數 畢業生人數 本科 碩士 博士 小計 男生 2184 1767 134 4085 女生 2320 2238 71 4629 總計 4504 4005 205 8714 3、生源結構 總體上,畢業生生源主要集中在上海、安徽、河南、江蘇、浙江、山東 6 個省市,人數均超過 500 人。其中,本科生上海生源有 1487 人,占本科生源總數的 33.02%;碩士研究生排名前 5 的生源地區分別是安徽、江蘇、河南、浙江、山東,人數總計 2360 人,占碩士生源總數的 58.93%;
8、博士研究生生源超過 10 人的分別為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上海、江西、山西,人數總計 156 人,占博士生源總數的 76.10%(見表 1-3)。表表 1-3 生源地人數分布生源地人數分布 生源地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上海市 1487 196 12 1695 安徽省 317 563 24 904 河南省 299 502 39 840 江蘇省 156 560 20 736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3 生源地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浙江省 282 372 13 667 山東省 122 363 25 510 江西省 252 234 12 498 四川省
9、 212 107 5 324 山西省 89 177 11 277 湖北省 98 161 3 262 貴州省 197 26-223 湖南省 104 112 4 220 河北省 79 113 6 198 廣西壯族自治區 141 32 1 174 云南省 139 22 3 164 甘肅省 72 68 4 144 福建省 56 67 3 126 重慶市 78 38 5 121 陜西省 61 57 1 11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9 17-116 黑龍江省 43 36 3 82 遼寧省 22 44 2 68 吉林省 31 34 2 67 內蒙古自治區 18 40 5 63 廣東省 12 36 1 49
10、西藏自治區 25-25 天津市 1 12-13 北京市 10 2 1 13 海南省 1 7-8 寧夏回族自治區-7-7 香港特別行政區 1-1 總計 4504 4005 205 8714 4、學科門類結構 畢業生學科門類分布廣泛,工學門類畢業生 4033 人,占全體畢業生 46.28%;其他超過 500名畢業生的 5 個學科門類依次為管理學、藝術學、文學、經濟學、理學和法學(見表 1-4)。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4 表表 1-4 不不同學科同學科門類門類畢業生畢業生人人數數 學歷層次 哲學 經濟學 法學 教育學 文學 歷史學 理學 工學 管理學 藝術學 小計 本科生 1
11、5 404 249-343 37 251 2234 429 542 4504 研究生 19 290 289 83 363 72 421 1799 580 294 4210 總計 34 694 538 83 706 109 672 4033 1009 836 8714 注:按教育部公布的學科門類代碼進行排序,下同。5、院系結構 畢業生培養單位共有 29 家,畢業人數超過 500 名的單位有 6 家: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上海美術學院、管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見表 1-5)。表表 1-5 不同院系(中心)畢業生人數不同院系(中心)畢業生人數 院系 本科生 碩士生
12、博士生 小計 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550 530 19 1099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446 195 9 650 上海美術學院 420 176 26 622 管理學院 213 395 11 619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62 420 18 600 理學院 290 258 31 579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學院 330 160 1 491 經濟學院 215 228 1 444 悉尼工商學院 317 98-415 文學院 151 163 20 334 新聞傳播學院 172 138 9 319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105 187 10 302 法學院 161 133-294 上海電影學院 173 87
13、 12 272 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 95 159 16 270 外國語學院 87 142 1 230 中歐工程技術學院 227-227 社會學院 88 120 8 216 生命科學學院 98 100 2 200 錢偉長學院 88-88 原圖書情報檔案系 32 50-82 MBA 中心-69-69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5 院系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53 7 60 音樂學院 43 13-56 體育學院 26 14-40 馬克思主義學院-34 3 37 原社會科學學部 15 19-34 上海研究院-32 1 33 國際教育學院-32-32 總
14、計 4504 4005 205 8714(二)畢業去向及其落實率 畢業生以直接就業為主,人數共計 6207 人,比例為 71.22%;境內升學共 1308 人,比例為 15.01%;境外深造共 644 人,比例為 7.39%。其中本科生升學共計 1756 人,占本科畢業人數的 38.99%(見表 1-6)。表表 1-6 畢業去向畢業去向與與畢業去向落實率畢業去向落實率 學歷層次 落實人數及比例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人數 比例(%)人數 比例(%)人數 比例(%)人數 比例(%)直接就業 2398 53.24 3626 90.54 183 89.27 6207 71.22 境外深造 6
15、03 13.39 38 0.95 3 1.46 644 7.39 境內升學 1153 25.60 155 3.87-1308 15.01 落實人數及落實率(全日制)4154 92.23 3819 95.36 186 90.73 8159 93.62 落實人數及落實率(總體)4154 92.23 4344 95.89 269 93.40 8767 94.05 注:1、畢業去向落實率=直接就業境外深造境內升學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畢業生總人數=生源總人數-(病緩+退學+延長學籍)人數。自 2020 年起,博士在國內做博士后計入直接就業。2、直接就業包括簽訂三方協議(簡稱“簽約”)、簽訂勞動
16、合同、國家地方項目、靈活就業等各種就業形式。3、境內升學包含第二學士學位 30 人。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6 二、升學情況 2021 屆畢業生升學總人數為 1952 人。其中,境內升學與境外深造人數分別為 1308 人、644 人(見表 2-1)。表表 2-1 升學人升學人數數及比例及比例 深造情況 本科生 比例(%)碩士生 比例(%)博士生 比例(%)境內升學 1153 25.60 155 3.87-境外深造 603 13.39 38 0.95 3 1.46 總計 1756 38.99 193 4.82 3 1.46(一)境內升學 在境內升學的畢業生共 1308 人。
17、本科生 1153 人,占境內升學人數的比例為 88.15%;碩士生 155 人,占境內升學人數的比例為 11.85%。錄取我校畢業生超過 10 名的“雙一流”高校共有 12 所(見表 2-1、表 2-2)。國內“雙一流”高校錄取的本科畢業生人數為 1077 名,占本科境內升學人數的 93.41%。表表 2-2 畢業生境內升學畢業生境內升學的的主主要高校要高校(人數(人數10)學校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上海大學 626 53 679 復旦大學 50 7 57 華東師范大學 48 6 54 同濟大學 37 4 41 上海交通大學 12 15 27 上海財經大學 21 2 23 浙江大學 21
18、 1 22 東南大學 14 4 1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3 4 17 南京大學 12 4 16 中國科學院大學 13 2 15 中山大學 11 2 13 總計 878 104 982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7(二)境外深造 2021 屆境外深造畢業生共有 644 人。本科生 603 人,占比 93.63%;研究生 41 人,占比6.37%。1、國家與地區分布 畢業生境外深造比較集中的有英國、法國、美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德國、加拿大、荷蘭均達 10 人及以上,合計錄取人數占境外深造總人數的 94.72%(見表 2-3)。表表 2-3 畢業生畢業生境外深
19、造的國家或地區分布境外深造的國家或地區分布 國家或地區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英國 176 6 182 法國 146 3 149 美國 97 4 101 中國香港 48 2 50 澳大利亞 34 3 37 日本 28 6 34 新加坡 21-21 德國 10 4 14 加拿大 12-12 荷蘭 9 1 10 比利時 7-7 芬蘭 4 3 7 韓國 2 2 4 瑞典 2 1 3 意大利 2 1 3 愛爾蘭 1 1 2 中國澳門 1 1 2 瑞士 2-2 西班牙 1 1 2 丹麥-1 1 新西蘭-1 1 總計 603 41 644 2、主要學校 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前 20 位的境外高校深造的畢
20、業生有 48 人,占境外深造總人數的7.45%。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前 50 位的境外高校深造的畢業生有 200 人,占境外深造總人數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8 的 31.06%;其中本科生 195 人,占本科境外深造總數的 32.34%(見表 2-4)。表表 2-4 在在 QSQS 世界大學排世界大學排名名前前 50 位位境外境外高校的深造人數高校的深造人數 2021-2022 QS 排名 學校名稱 國家或地區 本科生 研究生 總計 7 帝國理工學院 英國 2-2 8 倫敦大學學院 英國 2 1 3 10 芝加哥大學 美國 1-1 11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 15-
21、15 12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 4-4 13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 5-5 16 愛丁堡大學 英國 14 1 15 19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 3-3 21 康奈爾大學 美國 3-3 22 香港大學 中國香港 9-9 23 東京大學 日本 1 1 2 23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美國 2-2 25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 6-6 27 曼徹斯特大學 英國 18-18 27 麥吉爾大學 加拿大 1-1 27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 1-1 33 京都大學 日本 1-1 34 香港科技大學 中國香港 4-4 35 倫敦國王學院 英國 35-35 36 首爾國立大學 韓國 1-1 37 墨爾本大
22、學 澳大利亞 2-2 38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 24-24 39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香港 20-20 40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 1-1 42 紐約大學 美國 9-9 43 新南威爾士大學 澳大利亞 5-5 46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 1-1 48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美國 3-3 49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國 1-1 50 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 1 2 3 畢業生境外深造人數較多的 20 所高校共計錄取本校畢業生 375 人,占境外深造總人數的58.23%。其中,錄取畢業生 10 人及以上的境外高校有 15 所,人數共計 330 名,占境外深造總人數的 51.24%,而倫敦國王學院
23、等 10 所高校在 QS 世界大學排名前 100 名(見表 2-5)。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9 表表 2-5 畢業生畢業生境外深造境外深造人數人數較較多的多的 20 所所高校高校 學校名稱 國家或地區 本科生 研究生 總計 貝爾福-蒙貝利亞技術大學 法國 44-44 貢比涅技術大學 法國 37-37 倫敦國王學院 英國 35-35 特魯瓦技術大學 法國 34-34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 24-24 尼斯-索菲亞綜合理工學院 法國 24-24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香港 20-20 曼徹斯特大學 英國 18-18 華威大學 英國 16-16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 15-15
24、愛丁堡大學 英國 14 1 15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美國 14-14 格拉斯哥大學 英國 12 1 13 利茲大學 英國 11-11 謝菲爾德大學 英國 10-10 香港大學 中國香港 9-9 紐約大學 美國 9-9 香港城市大學 中國香港 7 2 9 伯明翰大學 英國 9-9 南加州大學 美國 9-9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0 三、就業情況 本部分以 2021 屆畢業生中簽訂就業協議書的 4826 人為分析樣本。(一)地域流向 1、地區流向 畢業生簽約就業主要集中在東部 10 個省市就業,人數共計 4430 人,占簽約就業總人數的91.79%。其中,在上海市簽約就
25、業人數為 3487 人,占簽約就業總數的 72.25%(見表 3-1)。表表 3-1 畢業生在各地區簽約就業的人數畢業生在各地區簽約就業的人數 地區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東部 1299 3015 116 4430 中部 44 152 26 222 西部 72 77 17 166 東北部 2 6-8 總計 1417 3250 159 4826 注: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港澳臺地區、海外地區等區域劃分方法:東部(10):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中部(6):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26、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3):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港澳臺地區(3):香港、澳門和臺灣。海外地區是指除中國之外的其他任何地區。來源:國家統計局。下同。2、主要地點 除上海以外,本校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為 50 名及以上的地點共有 6 個,依次為杭州、北京、深圳、蘇州、南京、合肥,就業人數共 617 人;就業超 25 人的地點有 13 個,除上述 6 個之外,還有成都、無錫、寧波、廣州、鄭州、青島、武漢,具體分布見表 3-2。表表 3-2 畢業生簽約就業集中地點(人數畢業生簽約就業集中地點(人數25)地區 省份或直轄市 地點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東部 上海 上海 1140 2347 3
27、487 浙江 杭州 21 165 186 北京 北京 21 93 114 廣東 深圳 34 66 100 江蘇 蘇州 12 77 89 江蘇 南京 4 66 70 江蘇 無錫 3 32 35 浙江 寧波 1 29 30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1 地區 省份或直轄市 地點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廣東 廣州 13 17 30 山東 青島 8 21 29 中部 安徽 合肥 7 51 58 河南 鄭州 2 28 30 湖北 武漢 7 19 26 西部 四川 成都 14 26 40 總計-1287 3037 4324(二)行業流向 1、總體流向 畢業生簽約就業大于 200 人的
28、行業有以下五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教育,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比例分別為 23.75%、23.27%、10.42%、10.30%、6.71%。其他 14 個行業就業人數共占比 25.55%(見表 3-3)。表表 3-3 畢業生在各行業簽約就業的人數畢業生在各行業簽約就業的人數 行業門類 本科 碩士 博士 小計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388 754 4 1146 制造業 284 824 15 1123 教育 79 308 116 503 金融業 127 368 2 49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83 233 8 324 建筑業 90 100 4 194 租
29、賃和商務服務業 66 115 1 182 其他行業 300 548 9 857 總計 1417 3250 159 4826 注:行業門類以 2011 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為標準,下同。2、前五行業的主要用人單位(1)畢業生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簽約就業 1146 人,本科生 388 人,研究生 758 人。錄用人數為 7 名及以上的主要用人單位共計 22 家,簽約人數 421 人,占比36.74%;研究生簽約人數 244 人,本科生簽約人數 177 人(見表 3-4)。表表 3-4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主主要
30、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要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7)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84 23 107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2 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攜程集團 7 34 41 上海中興軟件有限責任公司 17 20 37 上海隨訓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5 25 30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2 16 28 網易網絡有限公司 7 11 18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 14 5 19 上海嗶哩嗶哩科技有限公司 5 12 17 漢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3 14 17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9 6 1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2 12 1
31、4 胡桃街(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2 12 百度(中國)有限公司 1 10 11 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3 7 10 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 7 9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7 9 花旗金融信息服務(中國)有限公司 3 5 8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1 7 8 北京達佳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7 7 杭州巨量引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3 4 7 上海友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4 3 7 震坤行工業超市(上海)有限公司-7 7 (2)畢業生在制造業簽約就業 1123 人,本科生 284 人,研究生 839 人。錄用人數為 7 名及以上的主要用人單位有 23 家,簽約人數 462
32、人,占比 41.14%;研究生 382 人,本科生 80人(見表 3-5)。表表 3-5 制造業的制造業的主要主要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7)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 12 67 79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13 33 4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4 41 45 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 1 34 35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 9 25 34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6 23 29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3 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24 24 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 15 6 21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18
33、 18 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6 10 16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1 13 14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11 13 華虹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10 10 上海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1 9 10 臺積電有限公司-10 10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 3 8 延鋒汽車智能安全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3 5 8 超威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1 6 7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7 7 上海天馬有機發光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1 6 7 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7 7 遠景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7 7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7 7(3)畢業生在教育業簽約就業 503
34、 人,本科生 79 人,研究生 424 人。其中在小學、中學擔任教師 244 人,占本行業就業的 48.51%,主要集中在上海市以及長三角地區學校;在高校就業 169 人,占本行業就業人數的 33.6%,其中留任上海大學教師有 28 人;其余在教育相關企業就業。因在本行業就業的用人單位分散,不做一一列舉。(4)畢業生在金融業簽約就業 497 人,本科生 127 人,研究生 370 人。錄用人數 5 名及以上的主要用人單位有 14 家,簽約人數 301 人,占比 60.56%。其中,研究生 215 人,本科生86 人(見表 3-6)。表表 3-6 金融金融業的業的主主要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要用
35、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5)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1 53 74 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9 27 36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7 26 33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0 15 25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4 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4 19 23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 10 23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 17 19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13 13 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 10 12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 6 11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9 2 11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 8
36、 9 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7 7 廈門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3 2 5(5)畢業生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簽約就業 324 人,本科生 83 人,研究生 241 人。錄用人數 5 名及以上的主要用人單位有 9 家,簽約人數 82 人,占比 25.31%;其中,研究生 64人,本科生 18 人(見表 3-7)。表表 3-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主要主要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用人單位錄用人數(人數5)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4 17 21 上海微譜化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2 9 11 中國科學院-9 9 上海隨訓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2
37、6 8 上海唯捷創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4 4 8 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有限公司-7 7 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7 7 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5 1 6 維亞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1 4 5(三)單位流向 簽約就業的 4826 名畢業生單位流向主要集中在企業,共計 4088 人,占比 84.71%;其中在國有企業簽約比例最高,為 31.16%。在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簽約比例為 15.15%,其中在中等及初等教育單位、高等教育單位的簽約比例分別為 5.06%、3.51%。不同學歷層次畢業生就業的單位流向呈現差異。1、企業簽約特點:本科生、碩士生在企業的簽約就業比例分別為 91.89
38、%、84.74%。其中,在國有企業的簽約比例分別為 35.85%、30.18%,本科生均高于碩士生;博士在企業簽約比例僅為 20.13%。2、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簽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5 約特點:本科生、碩士生簽約就業比例分別為 7.63%、15.27%。其中,在中等、初等教育單位簽約就業的比例分別為 2.26%、6.50%;在高等教育單位簽約就業比例為 0.15%、1.63%。碩士生在各級教育單位簽約就業的比例均高于本科生。博士簽約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其中在高等教育單位占全部博士簽約的 71.70%(見表 3-8)。表表 3-8 畢業生在不同性質用人單位簽
39、約就業人數畢業生在不同性質用人單位簽約就業人數 單位性質 本科 碩士 博士 小計 企業 國有企業 508 981 15 1504 其他企業 285 790 4 1079 三資企業 217 555 2 774 中小企業 292 428 11 731 小計 1302 2754 32 4088 黨政機關與事業單位 中等、初等教育單位 32 211 1 244 高等教育單位 2 53 114 169 黨政機關 28 114-142 其他事業單位 33 51 4 88 科研設計單位 10 47 4 61 醫療衛生單位 3 20 4 27 小計 108 496 127 731 部隊 7-7 總計 1417
40、 3250 159 4826 注:1、“其他企業”類型中,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大型民營企業、私營企業。2、“黨政機關”包括黨政機關、縣及縣以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組和城鎮社區”等用人單位類型。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6 四、重點領域就業情況 學校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為各地區各類型用人單位供給大量高素質人才。(一)重點區域就業 1、“一帶一路”、長三角及長江經濟帶就業情況 畢業生在“一帶一路”簽約就業比例占全部簽約就業畢業生總數的 84.36%,其中 97.37%都集中在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畢業生在長三角
41、地區、長江經濟帶簽約就業的比例分別占全部簽約就業畢業生總數的 84.62%、88.91%(見表 4-1)。表表 4-1 畢業生在一帶一路、長三角地區及長江經濟帶簽約就業的人畢業生在一帶一路、長三角地區及長江經濟帶簽約就業的人數數 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 本科 碩士 博士 小計“一帶一路”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239 2642 83 3964 絲綢之路經濟帶 44 49 14 107 小計 1283 2691 97 4071 長三角地區-1214 2785 85 4084 長江經濟帶-1292 2881 118 4291 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 1417 3250 159 4826 注:1、“一帶一
42、路”地區涵蓋 1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包括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 5 ?。ㄖ陛犑校?;“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新疆、重慶、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云南、西藏等 13 ?。ㄖ陛犑校?。詳見“中國一帶一路網”網址:https:/ 11 ?。ㄖ陛犑校┑?39 城市。3、“長三角”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2、京津冀、粵港澳就業情況 畢業生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三地簽約就業人數分別為 114 人、14 人、13 人,共計 141 人;畢業生在粵港澳大灣區“9+2 城市群”就業人數為 149 人,深圳與廣州共計 130
43、 人,佛山、珠海、惠州、東莞、汕頭、江門等其他城市就業人數共計 19 人(見表 4-2)。表表 4-2 畢業生在京畢業生在京津津翼、翼、粵港澳粵港澳就業人就業人數數 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北京 21 93 114 河北 2 12 14 天津 1 12 13 小計 24 117 141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7 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深圳 34 66 100 廣州 13 17 30 其他城市 4 15 19 小計 51 98 149(二)重點單位就業 1、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就業情況 畢業生簽約到國務院國資委企業(簡稱“央企”)46
44、家,簽約就業畢業生 439 人。其中,本科生 193 人,研究生 246 人。簽約人數為 10 名及以上的央企有 10 家,簽約人數共 334 人,占畢業生在央企簽約人數的比例為 76.08%。其中,本科生 160 人,研究生 174 人。簽約就業人數為 5 名及以上的央企有 18 家,簽約就業畢業生共 388 人,占簽約央企就業畢業生的 88.38%。其中,本科生 182 人,研究生 206 人(見表 4-3)。表表 4-3 畢業生簽約的主要央企(人數畢業生簽約的主要央企(人數5)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84 23 107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1 53 5
45、4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11 25 36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2 16 28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19 9 28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4 17 21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4 5 19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3 12 15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 12 14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10 2 12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1 8 9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3 6 9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5 2 7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4 3 7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 6 7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4 1 5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3 2 5 上海大
46、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8 單位名稱 本科生 研究生 小計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 4 5 2、世界 500 強企業就業情況 畢業生在世界 500 強企業的簽約就業總人數為 1712 人,占全體簽約就業總人數比例為35.47%。在學歷分布上,本科生占 31.54%,碩士生占 67.87%,博士生占 0.58%;各學歷層次畢業生在世界 500 強企業簽約就業的比例:本科生 38.11%、碩士生35.75%、博士生6.29%(見表 4-4);在企業性質分布上,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占比依次為 11.92%、88.08%。表表 4-4 畢業生在世界畢業生在世界 500 強企業簽約
47、就業的人數及強企業簽約就業的人數及比例比例 畢業生人數及比例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在世界 500 強簽約就業人數(人)540 1162 10 1712 占各學歷層次簽約就業人數的比例(%)38.11 35.75 6.29 35.47 畢業生簽約就業人數總計 1417 3250 159 4826(三)中西部與基層就業情況 2021 屆畢業生赴中西部簽約就業人數 388 人,其中本科生 116 人、碩士生 229 人、博士生 43 人(見表 4-5)。選調生及邊疆專招共計 32 人,主要分布于上海市、甘肅省、江蘇省、山東省等 10 個省市;院系包括新聞傳播學院、管理學院、原圖書情報檔案系
48、、經濟學院、理學院等 14 個(見表 4-6)。另外,國家地方項目中,西部志愿者 14 人(含 10 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村官、三支一扶項目 5 人。表表 4-5 畢業生簽約中西部地區分布畢業生簽約中西部地區分布 就業地 本科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安徽省 12 60 4 76 河南省 5 35 12 52 四川省 17 31 1 49 湖北省 8 21 3 32 湖南省 10 17 2 29 江西省 9 15 4 28 云南省 19 4 2 25 貴州省 13 3 2 18 廣西 9 6 2 17 重慶市 2 5 9 16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19 就業地 本科
49、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小計 陜西省 3 11-14 甘肅省 2 9 1 12 內蒙古 1 5-6 新疆 3 2-5 山西省-4 1 5 西藏 3-3 寧夏-1-1 總計 116 229 43 388 表表 4-6 不同學歷的選調生及邊疆專招地區分布不同學歷的選調生及邊疆專招地區分布 就業地 上海市 甘肅省 江蘇省 山東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重慶市 小計 本科生-1-1-2 碩士生 11 5 4 3 2 2 1 1-1 30 總計 11 6 4 3 2 2 1 1 1 1 32 (四)自主創業情況 2021 屆畢業生共有 29 人自主創業,其中博士生 1 人,碩士生
50、 11 人,本科生 17 人。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商業服務業、文化娛樂體育業 3 個行業。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0 五、評價與反饋(一)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評價 畢業生就業是學生個人發展與學校辦學成果的重要結合點,我校始終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通過全員、全程、全方位對學生開展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目標。通過對 2021 屆畢業生開展在線調研所得 4826 個有效樣本數據獲得以下五方面與就業相關的反饋結果: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滿意度達 98.99%,其中,很滿意 38.01%、較滿意 49.86%、基本滿意 11.12%(見表 6-1)
51、。表表 6-1 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滿意情況畢業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的滿意情況 你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滿意嗎?比例(%)很滿意 38.01 較滿意 49.86 基本滿意 11.12 不太滿意 0.64 不滿意 0.37 畢業生對學校開展的生涯教育工作滿意度達 98.35%,其中,很滿意 35.05%、較滿意47.02%、基本滿意 16.28%(見表 6-2)。表表 6-2 畢業生對學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滿意情況畢業生對學校生涯教育工作的滿意情況 你對學校生涯教育工作是否滿意?比例(%)很滿意 35.05 較滿意 47.02 基本滿意 16.28 不太滿意 1.16 不滿意 0.49 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
52、工作的滿意度達 98.40%,其中,很滿意 35.89%、較滿意 47.65%、基本滿意 14.86%(見表 6-3)。表表 6-3 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滿意情況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滿意情況 你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是否滿意?比例(%)很滿意 35.89 較滿意 47.65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1 你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是否滿意?比例(%)基本滿意 14.86 不太滿意 1.06 不滿意 0.54 畢業生對學校開展的個體咨詢工作滿意度達 98.15%,其中,很滿意 34.36%、較滿意46.30%、基本滿意 17.49%(見表 6-4)。表表 6-4 畢業生對
53、學校開展的個體咨詢工作的滿意情況畢業生對學校開展的個體咨詢工作的滿意情況 你對學校開展的個體咨詢工作是否滿意?比例(%)很滿意 34.36 較滿意 46.30 基本滿意 17.49 不太滿意 1.28 不滿意 0.57 畢業生對簽約工作的滿意度達 98.68%,其中,很滿意 35.17%、較滿意 47.08%、基本滿意16.43%(見表 6-5)。表表 6-5 畢業生對簽約工作的滿意情況畢業生對簽約工作的滿意情況 你對這份工作是否滿意?比例(%)很滿意 35.17 較滿意 47.08 基本滿意 16.43 不太滿意 0.75 不滿意 0.57 (二)用人單位評價反饋 根據針對 2021 屆畢業
54、生秋季線下招聘會用人單位調研,獲得以下五方面反饋情況。本校畢業生在校培養獲得的專業技能對于招聘崗位的符合度達 96.3%(見表 6-6)。表表 6-6 本校畢業生專業技能符合單位崗位需求情況本校畢業生專業技能符合單位崗位需求情況 本校畢業生專業技能符合單位崗位需求情況 比例(%)很符合 37.45 比較符合 58.85 一般 3.70 不符合 0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2 用人單位認為本校畢業在工作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能力比較強和很強的比例達到 95.47%(見表 6-7)。表表 6-7 本校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情況本校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情況 本校
55、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情況 比例(%)很強 25.51 比較強 69.96 一般 4.53 很弱 0 用人單位招聘時看重的畢業生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獨立工作、分析解決問題,學習和組織管理、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見表 6-8)。表表 6-8 用人單位招聘時看重的綜合能力用人單位招聘時看重的綜合能力 用人單位招聘時最看重學生的哪方面方面綜合能力(限選三項)比例(%)獨立工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93.43 學習能力 90.53 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65.84 科研能力 25.93 其他 2.47 用人單位注重畢業生的素養前三位的依次是綜合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實踐經驗(見表 6-9
56、)。表表 6-9 用人單位招聘時最看重的素養用人單位招聘時最看重的素養 用人單位招聘時最看重學生的方面(限選三項)比例(%)畢業生綜合素質(協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71.19 心理素質 62.55 社會實踐經歷或工作經驗 52.67 學習成績 48.97 敬業精神 47.74 思想政治素質 45.68 外語水平 24.28 計算機技能 19.34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3 用人單位招聘時最看重學生的方面(限選三項)比例(%)學生干部經歷 11.11 其它 0.82 面試時,用人單位主要考核學生的專業素養、語言表達能力、協作精神和人際溝通能力
57、(見表 6-10)。表表 6-10 用人單位面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層面用人單位面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層面 用人單位面試主要考核學生的層面(限選三項)比例(%)專業素養 69.14 語言表達能力 66.67 協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 65.02 應變能力 49.79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7.33 儀表舉止 45.27 心理素質 29.63 外語能力 20.99 創新能力 18.52 文字表達能力 11.93 其它 1.23 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4 六、就業工作主要特色與經驗做法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
58、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2021 年上海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全國“兩會”“就業優先戰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五個更精準”指示精神,系統謀劃、精準施策、聚焦需求,優化服務,在上海市分類評價中“畢業生發展”指標躍居學術研究型高校第 2 位,就業工作案例作為市屬唯一高校入選教育部百篇就業創業典型案例。2021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舉措概述如下:一、聚焦“五個一”,抓好頂層設計系統布局 學校持續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工作布局,夯實“五個一”體系,凝聚全員促就業共識。一是鎖定“一
59、目標”,聚焦機制保障。主要校領導親自掛帥,周密部署,強化校院兩級就業“一把手工程”和“全員責任制”機制保障,就業質量納入院系年度卓越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領導分析研判就業形勢、部署就業工作相關文章刊登在市級刊物和內參上。二是寫好“一封信”,聚焦資源匯聚。分別致信用人單位、校友和畢業生家長,加強校企、家校合作機制,多途徑匯聚崗位資源,擴大促就業朋友圈。三是下好“一盤棋”,聚焦統籌推進。學校就創業領導小組強化統籌,推動部門協同;校領導深入一線,深度激發院系就業工作潛能。四是搭好“一平臺”,聚焦渠道暢通。提升“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功能,創新網絡和數字化就業工作方式,打通線上線下供需對接渠道,畢業生生均
60、可選崗位超 20 個。五是織好“一張網”,聚焦一生一策。構建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就業指導網絡,724 小時開通線上“一對一”咨詢,動態跟蹤、定期分析各類學生群體就業情況,對離校未就業學生持續提供“不斷線”就業指導與服務。二、制好“五張圖”,夯實兩級聯動清單責任 學校持續加強責任落實,注重校院聯動,通過制定“五類清單”掛圖作戰,夯實全員促就業機制。一是“定期走訪清單”。學校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黨群工作會等定期研判就業形勢,每季度召開就業推進會明確工作要求、落實工作舉措;圍繞重點難點問題,校領導帶隊深入院系“一院一策”推進工作。二是“周周對比清單”。每月一期就業工作簡報供學校及院系領導班子準
61、確掌握實際情況,多維度反映各專業、院系就業進展,營造創先爭優氛圍,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5 促進就業工作持續精準發力。三是“資源挖掘清單”。校內科技園、外聯處、人事處、基礎教育集團等拓展崗位近 300 個,校外就業協作網絡累計提供崗位 24.7 萬個。四是“政策落地清單”。面向工作隊伍、畢業生、家長等充分宣傳國家及上海市出臺的促就業政策,確保宣傳到位、落實到人。五是“精準幫扶清單”。精準幫扶、持續跟蹤重點關注畢業生,盤清需求底數,幫助 180 名有就業意愿的建檔立卡家庭、貧困縣和殘疾學生順利就業。三、實施“五計劃”,聚焦分類指導愛生如子 學校持續加強需求排摸,分類實施
62、“五項計劃”,全面提升全員促就業成效。一是“攀登計劃”。厚植錢偉長老校長“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的家國情懷,組織開展重點企業、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人才需求調研,引領畢業生主動對接國家重點領域、重大項目人才需求。二是“尚公計劃”。助力提升畢業生基層就業意識和崗位競爭力,開展基層就業、選調等專題指導,組織基層就業校友分享、公職崗位勝任力培訓等活動。三是“種子計劃”。助力畢業生投身教育事業的職業夢想,組織開展二期“上海大學種子計劃”教師職業發展專題培訓,并開展實習對接。四是“助夢計劃”。助力少數民族、經濟困難等重點學生群體盡早就業,開展“手拉手”資源引導、“一對一”咨詢指導、訓練營專題輔導等全鏈條
63、幫扶。五是“海鷗計劃”。助力女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聯合上海市婦聯、女企業家協會等落地首個“海鷗計劃”高校灣,成立“海鷗工作坊”,聘請政校企杰出女性代表擔任生涯發展導師,提供崗位對接,開展指導活動。四、落實“一方案”,明確時間任務穩步推進 及時出臺年度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精準制定階段性目標,不斷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內涵建設??茖W劃分工作推進時間表,將全年畢業生就業工作周期劃分為調研準備、集中推進、蓄勢調整、壓茬吹哨、百日沖刺、全面總結六個階段,分段明確工作重點,不間斷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扎實推進就業工作進展。聚焦重點項目明確任務書,結合新形勢新要求,聚焦六項重點任務:就業先導引領,設
64、立畢業生就業“攀登獎”,圍繞在國家和地方組織的重點項目、重要行業和領域就業、西部地區就業、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應征入伍、自主創業以及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具有突出影響力的七個方面樹立典型榜樣。生涯教育提質,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生涯體驗周、求職訓練營等品牌項目加強團體輔導,提升學生生涯規劃意識,引導樹立正上海大學 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26 確的就業價值觀;通過開展不間斷的“一對一”預約咨詢服務,回應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需求。重點幫扶暖心,針對重點地區和重點群體,摸清學生底數,精準開展就業指導,跟蹤就業動態,對經濟困難的畢業生申請發放求職補貼,對缺乏求職技能和資源的畢業生開展專項訓
65、練和崗位對接,提升求職成功率。就業智慧服務,優化就業信息網上事務流程,繼續完善網上協議書鑒證和就業手續辦理服務;依托學校一站式服務中心,推動了學?!皩W生畢業就業一件事”的流程再造、服務優化和功能拓展。重點專業跟蹤,學校試點選取 10 個本科專業開展為期 1 年的布點監測工作,積極探索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提升工作內涵。各培養單位結合自身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形成“一院一策”,切實落實“就業育人”工作要求。工作展望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優先、教育優先、人才優先等國家戰略的重要結合點,既是民生更是國計!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海大學將站在新發展階段準確把握新形勢,聚焦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
66、方向,圍繞新發展格局準確把握新要求,以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上,緊緊圍繞“追卓越、創一流”的工作理念,始終秉持“愛生如子”的情懷擔當,傳承弘揚好優良的就業工作傳統,繼續發揮全員促就業機制優勢,深化好就業育人的工作內涵,強化畢業生主動服務國家意識,加強就業評價推動供給側改革,抓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工作,做好就業市場的精準供需匹配,全方位發動、全過程跟蹤、全身心投入,進一步提升全員促就業工作新成效,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勇毅篤行向未來,踵事增華再出發。學校將依托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優勢和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建設,持續發揮上海高校排頭兵和先行者作用,深入開展前瞻研究、落細落實工作舉措,切實將“就業育人”轉化成為落實高?!叭恕惫ぷ饕蠛蛯W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為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