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研究院:對美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與未來趨勢(2023)(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銀行研究院:對美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與未來趨勢(2023)(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倫敦經濟月刊(2013 年 1月)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銀研究產品系列 經濟金融展望季報 中銀調研 宏觀觀察 銀行業觀察 國際金融評論 國別/地區觀察 作 者:王 靜 中國銀行研究院 電 話:010 6659 6460 簽發人:陳衛東 審 稿:周景彤 梁 婧 聯系人:王 靜 劉佩忠 電 話:010 6659 6623 對外公開 全轄傳閱 內參材料 2023 年 2 月 28 日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對美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與 未來趨勢 2022 年下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速逐漸放緩,8 月同比下降 3.8%(按美元計,下同),此后 3 個月,降幅持續擴大,降幅分
2、別為 11.6%、12.6%、25.4%。12月雖有所收縮,但仍下降 19.5%。美國居民商品消費需求被提前透支,企業庫存高企、補庫存意愿走低,越南、墨西哥等生產國供應鏈恢復擠占出口份額是中國對美出口深度回落的主要原因。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影響因素的負面作用或仍將持續。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對美出口走弱嚴重抑制中國整體出口增速。對此,中國應豐富出口目的地、深化RCEP 合作落地;加強對美出口企業的支持與服務;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多元化出口類別。研究院 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1 對美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與未來趨勢 202
3、2 年下半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速逐漸放緩,8 月同比下降 3.8%(按美元計,下同),此后 3 個月,降幅持續擴大,降幅分別為 11.6%、12.6%、25.4%。12 月雖有所收縮,但仍下降 19.5%。美國居民商品消費需求被提前透支,企業庫存高企、補庫存意愿走低,越南、墨西哥等生產國供應鏈恢復擠占出口份額是中國對美出口深度回落的主要原因。且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些影響因素的負面作用或仍將持續。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對美出口走弱嚴重抑制中國整體出口增速。對此,中國應豐富出口目的地、深化RCEP合作落地;加強對美出口企業的支持與服務;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擴大服務貿易出口,多元
4、化出口類別。一、對美出口增速放緩拖累中國出口 2022年8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3.8%,這是2020年6月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此后 3 個月降幅持續擴大,分別錄得-11.6%、-12.6%、-25.4%的同比增速。雖然 12 月降幅有所收窄,但仍錄得 19.5%的負增長。在 2022 年下半年全球外需不振的背景下,與中國其他主要出口貿易伙伴相比,對美出口增速回落的時間最早、幅度最深(圖1),對中國出口增速的影響最大。2022 年 8-12 月,中國對東盟、日本、歐盟出口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16.6%、1.6%、-0.05%,而對美國出口則下降14.7%。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對美出口占中
5、國總出口金額的比重最大(圖 2)。2022 年下半年對美出口拉低中國出口增速 1.89 個百分點,而 2021 年同期對美出口拉動中國出口增速3.26 個百分點(圖 3)。從產品結構看,耐用品始終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品類(圖 4),如機電產品(占 2022 年對美總出口的 43.4%,下同)、玩具(6.4%)、家具(5.9%)。非耐用品和服務出口占比較小。2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圖 1:2022 年下半年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增速(當月同比)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圖 2: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份額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30-20-100
6、102030402022-72022-82022-92022-102022-112022-12%美國東盟歐盟日本16.7 17.5 17.2 16.2 051015202019202020212022%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越南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3 圖 3:對美出口同比增速及其對中國出口的拉動率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圖 4:中國對美出口主要商品占比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2022 年下半年,對美出口主要商品的同比金額陸續落入負增長區間,與上半年的累計增速對比鮮明(圖 5)。具體來看,下半年家具同比增速為-20.8%(對美出口,2022
7、 年 7-11 月累計,下同),而上半年增速為 8.3%(2022 年 1-6 月累計,下同);46.1 45.8 43.2 43.4 010203040502019202020212022%機電產品紡織服裝家具玩具塑料橡膠汽車船舶化工鋼鐵有色 4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紡織制品同比增速為-15.2%,較上半年下降 19.5 個百分點;塑料制品同比增速為-6.8%,較上半年下降 7.2 個百分點;玩具同比增速為 0.8%,較上半年下降 24.4 個百分點。圖 5:主要商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二、中國對美出口大幅減少的原因(一)前期財政刺激
8、導致美國居民耐用消費品需求提前釋放 為應對疫情沖擊,美國加大財政刺激力度。2020 年 3 月,特朗普政府通過的冠狀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Relief,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簡稱 CARES Act)共向美國居民部門發放資金超過 6000 億美元。其中,直接現金發放約 2930 億美元、擴大失業救助 2680 億美元、兒童營養 88 億美元、食品券 155 億美元。時隔僅一年,CARES Act 的各類補助尚未被居民完全消耗,拜登政府再次通過美國救援方案法(American Rescue Plan Act,簡稱 ARP)向居
9、民提供額外增量收入,累計支出 1.9 萬億美元,其中直接向個人付款 4100 億美元、可全額退還的兒童稅收抵免 1100 億美元、增強的失業保險福利 2060 億美元。CARES Act 和 ARP明顯推升了消費需求,使美國私人消費支出迅速攀升至趨勢水平之上(圖 6)。-60-40-20020406080%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紡織制品電器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5 圖 6:美國私人消費支出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疫情使美國服務消費受阻,巨量的財政刺激大部分轉化為商品消費支出,尤其是耐用品消費,其同比增速大幅高于服務和非耐用品。但提前透支的耐用品消費在 2
10、022年中急轉直下,同比增速斷崖式下跌(圖 7)。作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主力品類,美國居民耐用品需求走低帶動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大幅放緩。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紡織下滑幅度尤為明顯,2022 年 7-12 月累計同比增速分別較 2021 年同期下降 55.1、38.4、28.7、19.6 個百分點(圖 8)。圖 7:美國私人消費分項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十億美元私人消費支出線性(私人消費支出)-60-40-20020406080100%耐用品消費非耐用品 6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圖 8:中國對
11、美出口主要商品 7-12 月累計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二)企業庫存已行至高位,進口商品意愿持續走低 新冠疫情和貿易摩擦給全球產業鏈穩定帶來挑戰,2021 年美國供應鏈運行明顯受阻,商品庫存始終低位運行,企業補庫存意愿強烈。隨著全球疫情進入穩定期、各國放開疫情管控措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逐漸恢復,美國企業生產和進口的限制減少,庫存水平隨之逐漸行至高位。2022年7-11月美國零售商月均庫存為7440.04億美元,同比上漲 20.6%,與上半年相比上漲 8%。圖 9:美國批發商、零售商庫存銷售比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30-20-1001020304050紡織機電
12、家具玩具塑料%2021年2022年0.81.01.21.42021-012021-022021-032021-042021-052021-062021-072021-082021-092021-102021-112021-122022-012022-022022-032022-042022-052022-062022-072022-082022-092022-102022-11批發商庫存銷售比零售商庫存銷售比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7 與此同時,終端消費需求已被提前釋放,零售庫存增速大于消費增速,批發商和零售商庫存消費比逐漸回升(圖 9)。高企的庫存消費比使美國企
13、業進口商品的意愿大幅降低。除一些專業設備外,大部分耐用品的庫存銷售比處于 1.5 及以上的區間(表 1)。疊加美國經濟整體處于設備更新和生產擴張的下行周期,企業補庫存意愿持續處于收縮區間,使中國商品出口增速承壓。表 1:美國主要商品的庫存銷售比 商品 2021-12 2022-01 2022-02 2022-03 2022-04 2022-05 2022-06 2022-07 2022-08 2022-09 2022-10 2022-11 耐用品 汽車及汽車零件和用品 1.61 1.48 1.59 1.55 1.60 1.69 1.65 1.68 1.73 1.66 1.66 1.70 家具及
14、家居擺設 1.90 1.86 1.83 1.86 1.85 1.95 2.08 2.07 2.01 2.05 1.97 1.98 木材及其他建材 1.59 1.56 1.56 1.50 1.59 1.61 1.65 1.60 1.59 1.63 1.65 1.71 專業及商業設備和用品 1.14 1.11 1.13 1.15 1.19 1.22 1.24 1.26 1.27 1.25 1.26 1.29 電腦及電腦外圍設備和軟件 0.79 0.79 0.78 0.82 0.87 0.88 0.88 0.90 0.88 0.85 0.86 0.88 金屬及礦產,石油除外 1.89 1.88 1.
15、86 1.81 1.88 1.91 1.90 1.95 1.99 2.09 2.05 2.18 電氣和電子產品 1.11 1.02 1.11 1.13 1.13 1.16 1.21 1.19 1.23 1.22 1.23 1.27 五金、水暖及加熱設備和用品 2.31 2.23 2.34 2.39 2.48 2.53 2.54 2.59 2.62 2.68 2.65 2.68 機械設備和用品 2.42 2.34 2.31 2.38 2.44 2.42 2.42 2.45 2.48 2.51 2.54 2.57 非 耐用品 紙及紙制品 1.07 1.05 1.04 1.02 1.02 1.04
16、1.06 1.08 1.07 1.10 1.09 1.10 藥品及雜品 1.08 1.04 1.04 1.10 1.08 1.06 1.07 1.07 1.09 1.07 1.07 1.08 服裝及服裝面料 1.98 2.02 2.20 2.17 2.42 2.51 2.67 2.87 2.77 2.93 2.97 3.03 食品及相關產品 0.73 0.74 0.73 0.77 0.78 0.79 0.79 0.79 0.78 0.79 0.77 0.77 農產品原材料 1.39 1.36 1.41 1.38 1.39 1.36 1.26 1.22 1.16 1.18 1.24 1.18 化
17、學品及有關產品 1.10 1.07 1.10 1.09 1.10 1.06 1.10 1.11 1.17 1.14 1.15 1.12 石油及石油產品 0.31 0.30 0.29 0.28 0.28 0.29 0.26 0.28 0.30 0.29 0.30 0.31 啤酒,葡萄酒及蒸餾酒 1.31 1.15 1.19 1.24 1.25 1.26 1.36 1.36 1.39 1.39 1.42 1.42 雜項 1.63 1.66 1.70 1.77 1.82 1.77 1.77 1.78 1.78 1.79 1.83 1.82 資料來源:Wind,中國銀行研究院 8 2023 年第 15
18、 期(總第 470 期)(三)越南、墨西哥等生產國疫后修復搶占出口份額 美國企業大多位于產業鏈上游的研發設計和下游的營銷環節,生產環節則被配置在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美國本土的消費需求需通過從全球其他生產國進口來滿足。疫情的暴發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較大沖擊,美國進口的區域結構隨之發生變化。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生產國尚在疫情防控政策封控之中,墨西哥、越南、印度等生產和投資持續收縮。但中國得益于“六穩”“六?!闭呒捌浼扔械耐陚浠A,產業鏈迅速恢復運轉,成為填補美國商品需求缺口的主要替代。從數據中可以看到,2020 年 6 月-2022 年 6 月,進口自中
19、國的塑料橡膠、紡織品、交通運輸設備、船舶占美國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較 2019 年上升 1.2、2.2、1.0、0.8 個百分點。表 2:美國主要進口貿易國疫情防控政策演變 2020 2021 年 2022 年 2 月 3 月 4 月 6 月 10 月 4 月 8 月 9 月 1 月 3 月 4 月 5 月 馬來西亞 疫情暴發 管控趨“松”承認 共存 全面放開 墨西哥 疫情暴發 管控趨“松”全面放開 印度 疫情暴發 管控趨“松”全面放開 越南 疫情 暴發 管控趨“松”承認共存 承認共存 全面放開 全面放開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研究院 但2022年下半年,越南、墨西哥、馬來西亞等國的疫情管控措施全面
20、放開。短暫的感染高峰過后,其產業鏈、供應鏈便迅速恢復穩定。而此時中國國內疫情多發散發,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9 疫情防控政策以“動態清零”為原則。中國與其他生產國在疫情防控政策上逐漸分化,此前從其他生產國轉移至中國的訂單陸續回流。加之中美貿易摩擦不降反升,美國企業出于供應鏈安全的考慮,開始將部分生產環節重新配置在東南亞和拉美地區。最終導致中國對美出口份額逐漸下降。美國主要進口來源國的份額變化能夠說明這一點。其中,紡織品、塑料制品和家具的份額變化最快,電器的變化相對較慢,可能的原因在于電器的生產鏈條相對復雜,份額轉移需要更多的時間。2020 年 7 月,進口自中國
21、的紡織品占美國紡織品進口總額的 78.2%,2022 年 11 月下降至 50.1%,而印度、越南、墨西哥的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圖 10)。塑料制品出口份額中,來自越南和墨西哥的擠占較為明顯,2020年7月中國出口塑料制品占美國進口的38.2%,2022年11 月下降為 25.3%,而墨西哥、越南份額則分別從 9.4%、1.9%上升至 10.9%、3.4%(圖11)。中國向美國出口家具的份額同樣在 2022 年 7 月之后面臨墨西哥和越南的擠兌(圖 12)。2020 年 7 月中國出口的電子設備占美國進口份額的 35.2%,而 2022 年 11月下降至 28.5%(圖 13),在此期間,
22、越南份額明顯上升,且 2022 年下半年,越南和印度的份額與中國份額呈負相關關系,說明中國在電子設備出口領域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圖 10:美國進口紡織品的份額變化 圖 11:美國進口塑料制品的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美國貿易統計局,中國銀行研究院 405060708090048121620%柬埔寨印度墨西哥越南中國(右軸)10152025303540048121620%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中國(右軸)10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圖 12:美國進口家具的份額變化 圖 13:美國進口電器設備的份額變化 資料來源:美國貿易統計局,中國銀行研究院 三、中國對美出口的未來趨勢(一
23、)美國國內需求走弱、去庫存周期遠未結束,中國對美出口將進一步減少 受高通脹和持續加息影響,美國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需求仍然較弱。美國12月通脹回落至 6.5%,為連續第 6 個月下降,但仍處較高區間且將保持較長時間。除房地產外的服務業價格尚未出現回落,實現通脹目標為時尚早。為抑制通脹,2022 年以來美聯儲連續 8 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 4.5%-4.75%,市場普遍預計此輪加息周期將持續至 2023 年 5 月。高通脹和高利率令美國家庭債務大幅增加,美聯儲數據顯示,2022 年第三季度美國家庭債務激增 3510 億美元,為 2007 年以來最大增幅。疫情期間美國消費者從財政刺激
24、中獲得的 1.5 萬億美元超額儲蓄將于 2023 年年中耗盡,屆時消費將受到較大沖擊。美國企業生產和投資同樣遭受沖擊,制造業 PMI 連續8 個月走低,企業投資呈中等幅度衰退,且觸底回升周期較長。當前美國仍處去庫存周期且持續時間較長,補庫存需求較低壓制中國對美出口。2022 年 6 月之后,雖然美國名義庫存增速高位回落,進入去庫存階段,但由于全球供應鏈尚不穩定造成囤貨需求高漲,實際庫存增速繼續提升,二者反向運行。未來全球供應鏈開啟正?;?,貨物運輸、運價、運輸速度及美國自身的供應鏈等環節正在逐步203040500481216202428323640%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中國203040500481
25、21620%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中國(右軸)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11 轉好。全球海運價格 CCFI 指數整體回落,綜合運價水平回落至 1333,僅略高于疫情前水平;BDI 指數已降至 2019 年同期水平;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 2023 年 1 月回落至0.95,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美國企業囤庫的需求將回歸常態,加之美國超額儲蓄將逐漸被消耗殆盡,導致銷售增速持續下滑,庫銷比被動抬升,加大企業去庫存壓力,導致本次去庫存周期較長,預計將持續至2023年年底。美國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缺乏補庫存的需求,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將繼續承壓。(二)中美貿易摩擦、產業鏈“脫鉤”、其
26、他生產國產業升級導致中國出口訂單外流加劇 中美貿易摩擦和產業鏈脫鉤風險加大,抑制中國對美出口。雖然新冠疫情暴發后,美國對部分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實施豁免延期,但加征關稅和供應鏈脫鉤仍然是中美貿易的主要趨勢。一方面,目前美國國內反對取消對華關稅的呼聲較多,受益于加征關稅的商界、工業界組織不斷向拜登政府喊話,反對放松對華關稅。另一方面,中美經貿關系“脫鉤”已初步顯現,未來恐將繼續。從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不遺余力推動制造業回歸本土,目前已有部分美國企業將原有的產業鏈布局遷離中國至美國本土或墨西哥、越南、尼日利亞等國,如蘋果、戴爾。中美技術“脫鉤”則更為明顯。日益嚴格的數據流動限制、對中國出口管制政
27、策以及美國在研發領域稅收激勵政策的改變,導致美國企業在華研發投入減少。2020 年,在華增加投資的企業中只有 18%的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而這一比例在 2019 年是 33%,在 2018 年則是 47%。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集中在中上游的研發和生產環節,試圖切斷高科技企業的供應鏈,造成生產“卡脖子”。未來,這種打壓恐將進一步延續至產業鏈下游環節,對中國企業關閉美國市場,并迫使盟國追隨,將中國高技術企業排除在主要發達國家市場之外,壓縮中國企業的盈利空間和發展前景,進一步抑制中國對美出口。貿易訂單從中國流向其他生產國趨勢加強,制約中國對美出口。一是美國出于政治考慮,將原本配置在中國的產業鏈布局轉
28、移至加拿大、墨西哥、越南等國。二是東南亞國家產業升級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對中國出口產生壓力。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國 12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正從初級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升級,而中國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得不到快速有效解決,產業競爭優勢面臨被追平的風險。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越南等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中國出口訂單外流恐成趨勢。四、對策建議 一是豐富出口目的地,深化RCEP合作落地。中國對美出口走弱、美國尋求與中國“脫鉤”背景下,中國應豐富出口目的地,加大與新興經濟體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充分利用 RCEP 和“一帶一路”平臺。2022 年 11、12 月,中國
29、對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出口負增長,對東盟出口增長 5.2%、7.5%。雖然越南等新興經濟體可能侵蝕中國出口份額,但目前從總體來看,中國與其合作大于競爭。在與之演變為競爭關系之前,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窗口期,與之在全球產業鏈上下游中建立穩定聯系,不僅要滿足其對中國生產的中間品需求,擴大中國出口規模,而且要利用其安全、便利的貿易環境,使之成為中國產品出口的通道,規避美國等發達國家施加的高額關稅和進口限制。二是加強對美出口企業的支持和服務。日趨復雜的國際經貿環境給對美出口企業帶來不小挑戰,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這類企業的調研和服務。一是加大走訪、摸排力度,詳細了解其在產品出口、海外物流、技術應用、
30、境外參展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將意見、建議反饋至相關單位。二是搭建供需合作公共平臺,暢通產品出口轉內銷的路徑,加快完善公共信息服務,舉辦出口產品內銷對接洽談會,匹配外轉內產品有效供給和需求。三是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如前所述,中國對美國出口不僅面臨外需下降的挑戰,還面臨其他生產國的份額擠占。但目前來看,這些擠占多發生于紡織、服裝、家具、電器組裝等技術復雜度較低的領域。中國可以順應這種由勞動力成本優勢降低而發生的份額擠占,專注于在技術復雜度較高、增值能力較強的領域鞏固自身競爭優勢,與越南、墨西哥等國進行差異化競爭,甚至是合作,在全球價值鏈條中形成不可替代性。要以新型消費品
31、和資本品為重點實施出口商品品質提升戰宏觀觀察 2023 年第 15 期(總第 470 期)13 略,依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技術研發投入力度,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現有要素的生產效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價格優勢。四是擴大服務貿易出口。中國對美國主要出口耐用消費品和資本品,這些商品受美國居民收入和投資周期影響較大。未來中國可在服務貿易領域重點發力,平滑商品出口風險。一是加快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強中國在在高端服務業門類的競爭力。二是搭建服務貿易出口促進平臺,培育專業服務貿易行業協會,整合企業力量,提高企業聲譽,促進中國服務業企業走出去。三是找準服務出口的重點部門和領域,可依托自身完整、穩定的生產鏈條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等,引導中國企業利用其國外分支機構在當地提供商業服務,提高其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