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2023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指南報告(7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2023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指南報告(70頁).pdf(7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指南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指南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 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理論研究課題組課題承擔單位課題承擔單位清華三峽氣候與低碳中心報告作者報告作者常世彥 曲 洋李岱巍 黃俊靈 張 達羅小虎 馬詩萍 姚萬坤 劉 夢咨詢專家咨詢專家 蘆 張希良紅摘 要 I 摘 要 2020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我國已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
2、體系,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了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實施方案及相關支撐保障措施。2021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對中央企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中央企業是我國能源行業的主力軍,能源央企在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承擔著重要責任?;趪艺呦嚓P要求、參考國際能源企業實踐,本研究提出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十項戰略行動。這些行動包括:(1)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2)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3)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4)保障能源供應鏈戰略安全(5)提升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6)積極參
3、與碳中和治理和能源治理(7)加強與區域戰略的銜接協調(8)加強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影響的評估與應對(9)強化降碳減污協同增效(10)深度參與國際氣候合作 本研究以“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思路,逐項分析戰略行動的理論依據,并圍繞具體的著力方向提出了行動建議。目 錄 II 目 錄 摘 要.I 目 錄.II 插圖和附表清單.III 專欄目錄.IV 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1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5(一)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5(二)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11(三)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17(四)保障能源供應鏈戰略安全.22(五)提升能源產業數
4、字化智能化.25(六)積極參與碳中和治理和能源治理.32(七)加強與區域戰略的銜接協調.35(八)加強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影響的評估與應對.37(九)強化降碳減污協同增效.42(十)深度參與國際氣候合作.44 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主要行動.47 參考文獻.51 插圖和附表清單 III 插圖和附表清單 圖 1 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1 圖 2 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3 圖 3 凈零排放情景下,2022-2050年不同減排措施貢獻的減排量.12 圖 4 碳中和技術體系.12 圖 5 能源央企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15 圖 6 創新鏈產業鏈融
5、合發展框架.17 圖 7 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18 圖 8 清潔能源潛在供應中斷影響的可能性和程度.22 圖 9 能源供應鏈構成框架.24 圖 10 中國華能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界面.27 圖 11 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界面.28 圖 12 中國三峽流域梯級調度系統界面.29 圖 13 中石化 ProMACE 平臺界面.30 圖 14 評估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影響的概念框架.38 圖 15 卡洛特水電站平面示意圖.45 表 1 能源央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目標與行動.2 表 2 企業戰略規劃與制度建設的主要措施.4 表 3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對比.8 表 4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對能源
6、供應的影響.39 專欄目錄 IV 專欄目錄 專欄 1 能源央企碳排放管理機構建設案例.6 專欄 2 溫室氣體議定書.8 專欄 3 CDP 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9 專欄 4 企業內部碳定價.10 專欄 5 中國華電碳排放在線檢測實驗平臺.11 專欄 6 能源央企近年重大科技創新案例.13 專欄 7 能源科技創新的相關規劃文件.15 專欄 8 校企共建研發機構實例.16 專欄 9 能源央企戰略性重組實例.18 專欄 10 對幾種綠色低碳投資需求估算結果對比.19 專欄 11 能源央企使用碳排放權抵押進行綠色信貸案例.20 專欄 12 能源央企綠色債券發行情況.20 專欄 13 能源央企發行綠色基
7、金的案例.21 專欄 14 能源央企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構建案例.24 專欄 15 歐盟能源系統數字化行動計劃.26 專欄 16 能源央企數字化碳管理平臺構建案例.27 專欄 17 能源央企業務范圍內數字、智能技術應用案例.28 專欄 18 各類能源與碳中和治理機制特征比較總結.33 專欄 19 “十四五”區域能源發展重點及基礎設施工程.36 專欄 20 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區域布局戰略.37 專欄 21 四川高溫限電.38 專欄 22 降碳減污協同效應的相關研究.42 專欄 23 能源央企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案例.44 專欄 24 能源央企國際合作先進案例.45 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
8、架 1 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我國碳排放的重點單位,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應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央企業能源消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近年大幅下降,2020 年單位產值綜合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逾 20%,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8%1?;茉慈紵趸寂欧耪嘉覈寂欧趴偭康?80%以上,解決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低碳化,也就基本可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央企業是我國能源行業的主力軍,2020 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超過 42%,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約占全國同類裝機容量的54%、67%、28%1。能源央企
9、在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承擔重要責任。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 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隨后國務院發布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3,這兩個頂層設計文件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明確了總體要求。2021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4,進一步對中央企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到國資央企發展全局5。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能源央企要深刻認識做好碳達峰、
10、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要求,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以此為契機,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結合自身行業特點,能源央企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應當發揮主力軍作用(圖 1)。圖 1 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 2 注:國家目標引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意見和國務院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企業目標引自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能源央企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11、,很多已提出了企業自身的碳減排目標和行動方案(表 1)。但是整體而言,行動方案尚缺乏適宜的通用框架和理論支撐6?;趪彝七M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相關要求以及對國際能源企業的調研(附錄 1),本研究提出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行動框架(圖 2)。企業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規劃與制度建設的基礎上,需要基于自身行業特點開展具體戰略行動,包括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強化國有資本綠色布局等。表 1 能源央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目標與行動 企業企業 主要目標與行動主要目標與行動 中國華能集團中國華能集團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中國華能)(中國華能)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新能
12、源裝機 8000萬千瓦以上,確保清潔能源裝機占比 50%以上,到 2035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 75%以上;碳排放量盡快達到峰值7。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中國大唐)(中國大唐)發布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要,提出在達峰階段,集團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要升至 60%左右,度電二氧化碳排放減少 20%左右,確保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并力爭提前碳達峰。在碳減排階段,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要升至 90%以上,確保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力爭提前碳中和8。中國華電集團中國華電集團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中國華電)(中國華電)發布集團公司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力爭 2025年實現
13、碳達峰,新能源裝機容量新增 7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的裝機容量將達到 50%以上;到 2030年,力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達到 65%,全口徑碳排放強度較“十三五”末下降 37%9。國家電力投資國家電力投資 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國家電投)制定集團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提出在建及核準火電機組于 2023年前投產,實現碳達峰;2023年后嚴控火電裝機規模,堅持提高清潔能源占比,積極推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在鞏固碳達峰成果基礎上持續降低碳排放量10。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能源集(國家能源集團)團)制定集團公司 2025年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14、,提出“十四五”期間,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容量 7000-8000萬千瓦,占比達到40%11。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國家電網)發布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 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 50%,分布式光伏達到 1.8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超過 5000萬千瓦;到 2030年,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 3 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0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 2.8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 8000萬千瓦12。中國南方電網有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責任公司(南方電網)(南方
15、電網)發布集團公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提出到 2025年,南方電網公司將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新增裝機 1億千瓦左右,達到 1.5億千瓦。到 2030年,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再新增裝機1億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提升至 65%,發電量占比提升至 61%1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石油)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近零”排放14。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中國石化)確保在國家碳達峰目標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力爭比國家目標提前 10年實現碳中和15。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16、(中國海油)(中國海油)力爭 2028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非化石能源產量占比超過傳統油氣產量占比16。圖 2 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 在戰略規劃與制度建設層面,能源央企需要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強化綠色低碳發展規劃引領,從目標設定、行動方案制定、機構和管理制度框架設計、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采取措施,具體見表 2。一、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 4 表 2 企業戰略規劃與制度建設的主要措施 序號序號 措施措施 內容內容 1 設置碳排放總量/強度控制目標 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排放總量/強度控制目標。2 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制訂提
17、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3 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 成立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并報有關部門備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舉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4 搭建碳達峰碳中和管理制度框架 搭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管理制度框架并明確各部門相關職責;指定部門設立專門的碳達峰碳中和管理崗位。5 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梯隊 制定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發展規劃,明確對各部門及下屬公司的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要求;聘任具有碳達峰碳中和管理知識、實際經驗的專業人員,形成由不同職級或專業的人員構成的人才梯隊;定期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知識、技術培訓。6
18、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企業發展規劃 在企業愿景或戰略規劃中,明確預計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實現路徑。7 分解碳減排目標 將碳排放總量/強度控制目標分解到年度;將集團碳排放總量/強度控制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及直接管理的下屬企業。8 建立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考核獎懲制度 建立對各部門及下屬企業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內部考評體系;定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考核;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完成情況納入下屬部門或公司的績效考核范圍,并落實獎懲措施。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5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結合國家相關要求與行業特點,本研究提出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十項戰略行動。對每
19、一項戰略行動,本研究以“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以及“怎么做(How)”的思路,分析戰略行動的理論依據,并圍繞具體的著力方向提出行動建議。(一)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機制 碳排放管理機制的構建是企業踐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礎性工作,是有效開展各項溫室氣體減排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央企業的碳排放管理機制包括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碳交易管理和碳資產管理等內容。能源央企普遍已初步構建碳排放管理機制。能源央企普遍已初步構建碳排放管理機制?!笆濉睍r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系列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1719,對發電、電網、石油天然氣生產等 24個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管
20、理提出了基本要求,涉及能源央企的重要業務。根據國家碳排放報告與核查相關政策要求,能源央企已持續推進碳排放數據報送工作20。自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運行以來,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能源央企所屬重點排放單位均順利完成排放數據報送與配額清繳工作21。同時,很多能源央企已成立碳排放管理機構,采用碳交易公司、碳資產管理公司或集團公司直屬專管部門等多種形式,進行碳排放數據管理、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國家核證自愿碳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交易與碳資產的專業化管理運營(專欄 1)。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6 專欄 1 能
21、源央企碳排放管理機構建設案例 企業及其碳企業及其碳 排放管理機構排放管理機構 管理運營業務管理運營業務 管理運營歷史情況管理運營歷史情況 中國華能中國華能:華能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碳排放核算及碳交易咨詢服務;具有河北、四川、海南等地區碳排放權核查第三方機構資質 截至目前,華能碳資產公司開發備案數及減排量備案數占全國總量近 10%。發起設立國內第一只商業化運作、第一只經證監會正式備案的碳交易基金諾安資管-創贏 1號碳減排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中國大唐中國大唐:中國大唐集團綠色低碳發展有限公司 綠色咨詢服務、低碳資產運營、綠色金融、低碳投資 截至目前,大唐碳資產公司累計注冊成功 CDM項目 163個,
22、開發 CCER項目近 50個,為中國大唐系統企業開發綠色電力證書百萬余張。中國華電中國華電:中國華電集團碳資產運營有限公司 碳資產運營服務、碳交易賬戶管理服務、碳交易運營服務、減排信用類產品交易服務、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統完善與運維、碳資產金融服務等其他延伸服務 公司設立碳資產集約管理和碳減排技術研究兩個專業平臺,構建完善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架構,積極參與中國華電碳資產管理管理體系、制度體系建設。在碳資產管理方面,按照“核實一個、履約一個”的原則,2021年 12月 14日完成全部重點排放單位配額清繳工作,提前實現中國華電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期的碳配額清繳,實現全國首筆 CCER抵銷配額清繳,實現 1
23、00%履約。在碳排放數據管理方面,及時啟動 2022年度碳盤查工作,完成中國華電全部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核算,并協助重點排放單位完成數據質量控制計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編制及報送22。國家電投國家電投:國家電投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集團公司碳減排與碳資產統一管理的技術支撐單位;碳減排與碳資產管理服務 在聯合國 CDMEB成功注冊 CDM項目 53個,共實現核證減排量約 600萬噸,為項目單位實現銷售收入近四億人民幣;為集團 90個火電、鋁業、煤炭、水泥、化工等項目完成數次碳核算工作;為 30個 CCER項目提供全面咨詢服務,已有 10多個項目在國家發改委順利備案。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龍源碳資
24、產公司 統一管理集團碳資產業務,制定廠級管理制度 完成我國第一個 CCER項目備案、第一筆 CCER減排量簽發、第一筆 CCER線上交易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7 企業及其碳企業及其碳 排放管理機構排放管理機構 管理運營業務管理運營業務 管理運營歷史情況管理運營歷史情況 國家電網國家電網: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23 碳審核、碳資產開發、碳交易、企業 ESG信息披露、低碳能力培訓、綠色供應鏈管理、碳金融、碳政策研究 自 2014年起,英大碳資產已開發風電、光伏、電動汽車充電等 CCER項目近50個,持有全國約 10%的已簽發 CCER資產,自主開發能源互聯網相關碳
25、減排方法學 8個。中國石油中國石油:中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碳資產管理、運營 2021年,中油資產公司通過天津排放權環境能源交易平臺順利完成中國石油贊助北京冬奧組委 20萬噸碳中和減排量配額交易24。中國石化中國石化:能源管理與環境保護部 制定企業碳交易制度、碳盤查和碳核查、碳交易 建立包括中石化碳資產管理辦法、中石化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中石化碳排放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規范;針對下屬油田及煉化企業展開碳盤查和碳核查;引導中油電能等下屬企業完成碳交易25。中廣核中廣核:中廣核碳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與集團 CDM 辦公室以“一套機構,兩塊牌子”方式運作;碳資產管理和交易平臺 中廣核碳資產管
26、理(北京)有限公司開發的核證自愿減排量 21000噸被用于2018年第 23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碳中和計劃。資料來源:基于黃俊靈(2021)26進行調整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8 在碳排放管理機制上能源央企普遍面臨三個主要問題。在碳排放管理機制上能源央企普遍面臨三個主要問題。第一,我國現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以滿足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需要為第一,我國現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以滿足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需要為主,不完全適用于能源央企集團層面的碳排放核算工作。主,不完全適用于能源央企集團層面的碳排放核算工作。國家發改委先前發布的24 個行業指南1719以及生態環境部陸續修訂的企
27、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27均以獨立法人為核算單位,支持主要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1,以滿足碳排放權交易工作需要為主。國際上目前通行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主要是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專欄 2)28,29,在涵蓋溫室氣體種類和組織邊界等方面與我國現行標準具有一定差異(如表 3所示)。因此,能源央企集團層面碳排放核算與管理相關標準還有待完善。專欄 2 溫室氣體議定書 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于 2002 年聯合開發。議定書包括企業核算與報告準則和項目量化準則兩個標準化文
28、件,提出溫室氣體核算標準應遵循的原則,即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和準確性。作為全球第一個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標準體系,溫室氣體議定書在全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表 3 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對比 指標指標 我國現行我國現行企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國際通行企業國際通行企業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排放核算標準標準 涵蓋溫室氣體種類 絕大多數僅涉及二氧化碳(CO2);少量行業考慮其他溫室氣體種類,如電網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考慮六氟化硫(SF6)30。京都議定書中所規定的六種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
29、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核算邊界 獨立法人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31。采用組織邊界的概念,企業可選擇使用股權比例法或控制權法中的一種方法實現多級合并。同時,由于考慮了企業運營邊界,可將排放劃分為: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一)、電力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二)、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三)。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尚未明確考慮。作為可選項進行考慮。1 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且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 2.6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 1 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單位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9 第二,我
30、國企業碳信息披露制度相對薄弱,能源央企碳信息披露水平有待提第二,我國企業碳信息披露制度相對薄弱,能源央企碳信息披露水平有待提升。升。碳信息披露是監管部門、投資者和公眾了解企業碳排放現狀、督促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關鍵內容。2016 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動建立企業碳信息披露要求與標準規范32,但在“十三五”期間并沒有出臺具體政策。在缺乏強制性要求的政策環境下,包括能源央企在內的我國企業普遍缺乏碳信息披露的主動性,且存在披露內容不充分、格式不規范等問題33。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強了企業碳信息披露管理。生態環境部在 2021 年 12
31、月發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和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要求企業按照準則編制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和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并上傳至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根據要求,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應當披露其碳排放量與配額清繳情況、相關核算方法等信息。國資委在 2022 年 6 月發布了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能源央企在內的中央企業需要建立完善二氧化碳排放統計核算、信息披露體系34。在建立完善碳信息披露體系的過程中,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等國際環境信息披露平臺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專欄 3 對該平臺進行了介紹。專欄 3 CDP全球環境
32、信息研究中心 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是全球著名的環境信息披露平臺,其數據被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彭博(Bloomberg)、明晟(MSCI)等指數和智庫及研究機構廣泛采用。CDP成立于 2000年,總部位于倫敦,在北京、紐約、柏林、巴黎、圣保羅、斯德哥爾摩和東京等地均設有辦事處。其前身為碳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 致力于為決策者、投資者、采購企業提供全球統一標準的環境影響信息,通過投資者和買家的力量,激勵企業披露和管理其環境影響,致力于推動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水和森林資源35。通過標準化的問卷系統,CDP 激勵企業提
33、高環境行動的透明度、力度及問責度。目前 CDP 的問卷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關注企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并執行減排行動的氣候變化問卷,關注企業管理毀林風險并提升大宗農產品可追溯性的森林問卷,以及關注企業運營的水安全保障風險及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水問卷。2021 年,全球超過 13000 家企業(占全球資本市場總市值的 64%)通過 CDP 平臺披露了其環境影響信息,相較 2020 年提升 37%。目前 CDP 平臺共支持企業通過三種模式完成碳排放等環境信息披露,包括自主披露、應客戶邀請(作為供應商企業)披露和應投資者邀請披露。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0 2021 年,我國(包含港
34、澳臺地區)共有 1818 家供應商企業回復了 CDP 氣候變化問卷,較 2020 年增加 32%,其中包括 76%來自制造業、7%來自材料行業、6%來自服務業、4%來自服裝業。我國企業主要關注企業自身直接(范圍一)與間接(范圍二)排放,僅有少數披露了范圍三排放。同年,我國有 151家企業應投資者邀請回復了 CDP 氣候變化問卷。其中包含 7 家發電企業和 2 家化石燃料企業,這些企業主要位于香港。披露的碳排放數據顯示,7 家發電企業 2021 年范圍一碳排放量約為 2.09億噸二氧化碳。第三,我國企業碳排放管理機制有待創新。第三,我國企業碳排放管理機制有待創新。在參與政府統一組織、具有強制性的
35、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外,很多國際企業往往還會自發采取一些企業內部碳減排機制來控制自身碳排放。例如,很多企業會采取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方式實現碳減排(專欄 4)。專欄 4 企業內部碳定價 企業內部碳定價是企業根據自身碳排放量及特征制定內部碳價,納入財務成本估算,以改變員工行為及開展投資方案評估的減排措施。內部碳定價被認為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中較為靈活且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碳管理機制36。CDP 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1077 家公司披露已使用內部碳定價,另有 1601 家企業宣布其將于近兩年內采用內部碳定價。水泥生產和 IT 行業是最常采用內部碳定價機制的行
36、業37。微軟的內部碳定價機制可以追溯到 2012 年。當時微軟公司決定推行碳中和政策,涵蓋范圍包括了全球的資料中心、辦公室、軟件研發實驗室以及商務旅行。實施之后,微軟分布在一百多個國家的機構就將內部碳價納入預算考量。微軟通過該方式從內部募集資金,然后會將資金投資于可持續發展領域。例如,升級辦公室照明設備、升級建筑能源管理系統、購買可再生能源等。法國興業銀行在 2011 年引入內部碳定價,并基于內部碳定價制定了碳減排計劃(CRP)。企業內每個核心業務團隊或公司部門根據其各自的碳足跡繳納內部碳稅,然后通過 CRP 將收入以環境效率獎(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wards)
37、的形式進行分配,頒發給環境效益高的部門,激勵每個部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8。注:微軟、法國興業銀行案例引自曹靜、林媛.2022.內部碳定價策略框架及案例分析39.建議能源央企從以下三方面完善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機制。一是積極參與國家碳排放核算等標準的制定一是積極參與國家碳排放核算等標準的制定/修訂,構建合規統一規范的企業修訂,構建合規統一規范的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2022 年 4 月,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發布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1 系。在完善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機制方面,該
38、方案提到“由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制修訂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相關國家標準”,其中重點行業涉及電力、石化等能源央企主營行業。2022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不同層面碳排放監測、核算、報告、核查標準”,“制定綠色低碳產品、企業、園區、技術等通用評價類標準”。能源央企應積極參與相關碳排放標準的制定與修訂工作,在核算方法科學性、技術手段先進性等方面進行探索,為全國碳排放核算體系的構建做出貢獻(例如可參見專欄 5,中國華電碳排放在線檢測實驗平臺案例)?;诖?,進一步構建適用于全集團的
39、,合規、統一、規范的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二是二是高質量完成碳信息高質量完成碳信息披露工作,助力國家建設碳信息披露體系。披露工作,助力國家建設碳信息披露體系。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及時、規范、準確完成碳排放等相關信息披露;借鑒國際環境信息披露做法,規范企業碳信息披露渠道與形式,探索建設適用于能源央企的碳信息披露體系。三是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探索適用于企業的內部碳定價機制三是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探索適用于企業的內部碳定價機制等。等。主營業務涉及火力發電的能源央企應當推進下屬企業按時完成履約、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尚未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其他能源央企可以提前做好碳排放數據管理基礎工
40、作,儲備人才力量,主動應對碳市場覆蓋行業范圍擴大。專欄 5 中國華電碳排放在線檢測實驗平臺 中國華電中國華電成立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其中所包含的碳排放技術支撐團隊搭建了電力行業首個碳排放在線檢測實驗平臺,研究制定出適用于我國火電廠的CO2 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作為技術牽頭單位,在中電聯統一牽頭下,承擔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行業標準編制40。經國家能源局批準,該標準已于 2021 年 12 月 22 日公開發布,并于 2022 年 3 月 22 日正式實施41。(二)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分析42,
41、全球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的關鍵措施包括行為改變、能效提升、電氣化、可再生能源、氫和氨基燃料、生物能源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2030 年前,能效提升、風能和太陽能將貢獻約一半的減排量;2030年到 2050 年,電氣化、CCUS 和氫能的貢獻將逐漸增加(圖 3)。這些低碳、零碳和負碳能源技術中 50%目前仍處于原型或示范階段,必須提升創新速度和力度。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2 圖 3 凈零排放情景下,2022-2050年不同減排措施貢獻的減排量 節能與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等的研發與應用一直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將繼續發揮作用。但是
42、,僅依靠這些技術還不足以支持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萍疾刻贾泻图夹g發展路線圖提出了由八大類技術(圖 4)構建的碳中和技術體系,包括節能提效低碳技術,零碳電力能源技術,零碳非電能源技術,工業、建筑和交通終端用能部門的燃料/原料替代技術,CCUS 技術,碳匯技術,集成耦合與優化技術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消減技術,都將成為未來我國碳中和技術體系的重點部署方向。根據中國 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的分析,在此技術體系中,實現碳中和目標,處于概念/研發階段技術的減排貢獻約為 30%,處于中試/示范階段技術的減排貢獻約為 36%,而目前已處于商業應用階段技術的減排貢獻僅為 34%43,技術創新的空間還很巨大。圖 4
43、碳中和技術體系44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3 能源央企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央企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央企擁有雄厚的技術創新資源,經過長期的技術創新能力積累,在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帶動前沿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近些年,能源央企持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大力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專欄6),如建立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站、掌握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突破深海水油氣開發能力等,展現了央企作為科技創新國家隊的實力與擔當,為滿足國家能源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支撐。專欄 6 能源央企近年重大科技創新案例 中核集團中核
44、集團建設的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 5 號機組于 2021 年 1 月 30 日投入商業運行。機組采用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堆型,每臺機組 6 萬余臺/套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 88%,其中核心設備均為國產,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叭A龍一號”每臺機組每年可以發電近1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816萬噸45。中國海油中國海油建設的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于 2021 年 6 月 25 日投入使用?!吧詈R惶枴贝髿馓锸俏覈讉€ 1500 米深水自營大氣田,探明天然氣儲量超
45、1000 億立方米,“深海一號”能源站用于該大氣田的開發,預計每年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等地穩定供應深海天然氣超30億立方米46。三峽集團三峽集團建設的世界第七、中國第四大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于 2021 年6月 16日正式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 1020 萬千瓦,由 12 臺單機容量 8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組成,在電站機組滿發狀態下,一年可發電約 389 億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3050萬噸47。國家電投國家電投建設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水光互補技術解決光伏發電的棄光和并網問題,并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快速補償功能。電站裝機
46、量共 850 兆瓦,年平均發電量 14.94 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122.66 萬噸48。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與引領能源革命的內在要求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與引領能源革命的內在要求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企業研發投入規模較大,但強度不高企業研發投入規模較大,但強度不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1 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經費總量為世界第二,但經費投入強度(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較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強度僅為 1.33%49。中央企業的投入強度略高一些,2021 年中央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 2.49%50,但與科技
47、強國的平均水平相比(如 2020 年美國達到 3.45%,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4 日本 3.26%51)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且與國資委要求的到 2022 年底中央工業企業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平均要達到 5%以上也存在較大差距。二是缺乏基礎性、缺乏基礎性、原創性的技術創新能力。原創性的技術創新能力。我國長期實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創新路徑52,企業基礎研究重視不足,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53。一些關鍵技術依然受制于人,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賴國外。目前雖然企業在 2021年底擁有研發機構的數量上達到 5327個,但并未真正發揮主導作用,尤其在承擔國家重大科
48、研平臺建設和運行中尚未承擔創新主體的職責。例如,截至 2021年,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91個54,相比依托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了25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5仍有差距,且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數量上與 2018年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設定的到 2020年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保持在 270個左右差距較大。能源央企在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中應打頭陣,勇當碳中和原創技術策能源央企在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中應打頭陣,勇當碳中和原創技術策源地源地。2022年 2月 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強調了企業新主體地位,提出要加快建設一
49、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56。當天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還審議通過關于推進國有企業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導意見,強調國有企業要加強原創技術供給,超前布局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在集聚創新要素、深化創新協同、促進成果轉化、優化創新生態上下功夫57。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也曾強調,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政策精準供給,在考核、分配、中長期激勵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58。能源央企應以此為契機,努力打造碳中和原創技術策源地,在提高研發投入強度的基礎上,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部署(圖
50、5)。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5 圖 5 能源央企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一是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布局與攻關。一是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布局與攻關。國家對能源科技創新工作已有相關布局規劃(專欄 7)。能源央企應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求出發,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圍繞低碳、零碳和負碳領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布局與攻關:(1)提前布局前沿技術攻關,包括新型高效光伏電池技術、新型核能發電技術、新型綠色氫能技術、前沿儲能技術、電力多元高效轉換技術、二氧化碳高值化轉化利用技術、空氣中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技術;(2)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包括智能電網、抽水蓄能、先進儲能、高效光伏、大容量風電、綠色氫能
51、、現代煤化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技術;(3)加強技術示范和應用,例如綠色氫能示范驗證和規模應用、全流程、集成化、規?;亩趸疾都门c封存示范項目。專欄 7 能源科技創新的相關規劃文件 時間時間 發文部委發文部委 文件名文件名 內容內容 2022年8月 科技部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涉及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撐技術,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城鄉建設與交通低碳零碳技術,CCUS、碳匯與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前沿和顛覆性低碳技術,以及低碳零碳技術的示范應用的一系列科技創新相關內容。2021年12月 能源局和科技部“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 圍繞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型電力
52、系統、安全高效核能、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部署了相關示范工程并制定了技術路線圖,并強調了突出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6 2021年12月 國資委 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 中央企業要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布局與攻關,積極承擔國家綠色低碳重大科技項目,布局前沿技術攻關,深入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新型材料研發應用,并提出加強綠色氫能示范驗證和規模應用,推動建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擴大綠色低碳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應用。二是打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平臺。二是打造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平臺。企
53、業應強化創新主體地位,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基礎,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積極承建或參與綠色低碳技術領域創新平臺的建設。企業牽頭的科技創新平臺,主要有實驗室體系、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等形式。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偏重基礎研究,側重于超前布局可能引發重大變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59;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為實現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側重于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60;而新型研發機構則是由多元主體聯合構建,主要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研發服務等61。此外,為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所的緊密銜接和實質性合作,共建各類研究開發
54、機構和聯合實驗室(專欄 8),以此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產業化對接融通,提高企業研發能力62。專欄 8 校企共建研發機構實例 2021 年 9 月,清華大學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聯合成立了“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氣候變化治理機制與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聯合研究中心”。中心是建在清華大學校內的校級非實體科研機構,依托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運行。中心結合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需求、清華大學科研基礎實力和三峽集團長期投資實踐經驗,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開展系列綜合研究分析,從全球-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的全方位角度提出政策建議,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政策制定與技術路線設計。三是
55、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應用。三是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成果應用。能源央企作為行業領軍企業,要發揮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實現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作用63。為強化技術成果的應用,企業需要從創新鏈視角進行通盤謀劃、整體布局,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完整的創新鏈涵蓋從科學新發現到產業化的全過程,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示范、商業化、市場擴散等過程,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式結構。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是創新主體與生產主體的融合64。既可以從創新鏈出發布局產業鏈,由科技創新產生的成果應用引導產生新的產業鏈,又可以從產業鏈出發布局對應創新鏈,由產業鏈的斷點、堵點出發進行技術攻關(圖 6)。具體而二、能源央
56、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7 言,企業要引領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例如加強綠色低碳首臺(套)裝備和首批次新材料應用,針對此類產業鏈需求在創新鏈開展相關專項技術創新研發。圖 6 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框架(三)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65。國有資本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和改善民生福祉的“壓艙石”66。近年來,國有資本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截至 2021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 75.6 萬億元1。國有企業雖然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已經形成世界級規模的大企業大集團,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
57、題仍存在65,大型國有企業面臨業務板塊繁雜、主業不突出的問題67。一些能源央企,業務范圍除能源供應、能源裝備制造、能源工程建設之外,還包括金融、園區開發等其他非主營業務,資本分布過寬,集中度不夠突出。國務院國資委近年來持續推進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需求,能源央企應將綠色低碳作為資本優化布局的主要方向。根據國資委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能源央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布局,以構建有利于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圖 7)。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8 圖 7 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 第一,調整國有資本存量
58、結構。第一,調整國有資本存量結構。一是盤活存量資產中符合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的是盤活存量資產中符合綠色低碳發展方向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基礎設施項目資產,包括清潔能源、生態環保、新型基礎設施等。國務院辦公廳2022 年 5 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中提到,要通過優化完善存量資產盤活方式和加大盤活存量資產政策支持等方式,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對于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多、建設任務重、負債率較高的國有企業,要引導企業把盤活存量資產作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及防范債務風險、籌集建設資金、優化資產結構的重要手段68。二是加快清理處置二是加快清理處置不符合綠色低碳標準
59、要求的資產和企業,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不符合綠色低碳標準要求的資產和企業,深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專欄 9 能源央企戰略性重組實例 國電國電與神華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神華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69。2017年 8月,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中,神華集團是以煤為基礎,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制油與煤化工為一體,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的特大型能源企業,是世界最大煤炭供應商,國電集團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為綜合性電力集團,以發電為主,主要從事電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兩家企業的重組整合是在國家的煤電去產能
60、的要求下,發揮煤炭、電力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鏈協同效應,起到穩定煤炭市場價格,實現煤電聯營,構建煤電一體化的作用。第二,優化國有資本增量投向。一是加大綠色低碳第二,優化國有資本增量投向。一是加大綠色低碳投資。投資。碳中和目標實現,需要大量新增投資。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機構測算,未來 30 年我國新增綠色低碳投資將達百萬億級(專欄 10),規模巨大。投資方向將覆蓋新能源供應,工業、交通和建筑部門脫碳,碳移除等眾多領域。能源央企可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19 以加大綠色低碳投資,并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方式引入資金,進一步加大資本投入、優化投資結構70。
61、能源央企近期運用碳排放權抵押進行綠色信貸的案例見專欄 11,能源央企發行明確界定用于碳中和的綠色債券案例見專欄 12。專欄 10 對幾種綠色低碳投資需求估算結果對比 預測機構預測機構 投資規模投資規模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202171 實現 2030年碳達峰,需要每年投入資金 3.1-3.6萬億人民幣,每年資金缺口超過 2.5萬億人民幣,而實現碳中和新增投資將超過 139萬億人民幣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202072 未來 30年中國需要新增 174萬億人民幣的綠色低碳投資 綠金委課題組,202173 未來三十年的綠色低碳投資累計需求將達 487萬億人民幣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62、202174 到 2050年全球總投資規??蛇_ 131萬億美元,按照我國碳排放占全球約 30%進行測算,我國需要投資達 255萬億人民幣 高盛研究部,202175 到 2060年,中國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將達到 16萬億美元(約合 104億元人民幣),創造 4000萬個凈新增工作崗位并推動經濟增長。中金研究部,202176 到 2060年,預計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 139萬億人民幣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0 專欄 11 能源央企使用碳排放權抵押進行綠色信貸案例 截至 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 15.9萬億元,規模全球第一77。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公司廣州大
63、學城華電新能源公司78于 2014 年 12 月以廣東省碳排放配額作為抵押品,獲得浦發銀行500萬元的碳配額抵押綠色融資,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作為業務支持機構,為該筆融資的抵押品(碳排放配額)提供相關的確權服務。神華國華九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神華國華九江發電有限責任公司78于 2021年 8月以 341.89萬噸碳排放權配額作為質押擔保物,獲得建設銀行 1 億元的碳配額質押融資。中國民生銀行依托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聯合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龍源(北京)碳資產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中國大唐集團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北京電能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三家央企集團下
64、屬發電企業國電內蒙古東勝熱電有限公司、大唐七臺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和貴州黔西中水發電有限公司成功辦理了碳排放權擔保貸款79。專欄 12 能源央企綠色債券發行情況80 截至 2021 年末,我國在境內外市場累計發行綠色債券 2.1 萬億人民幣81,僅 2021 年一年發行總額達 7063 億元,其中碳中和債券1占中國發行的貼標綠色債券總額的 40%以上。三峽集團三峽集團 2021 年 3 月 3 日發行首批碳中和綠色公司債券210 億元,期限 3年,募集資金不低于 70%用于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項目建設。中國石化中國石化 2021 年 4 月 2 日發行權益出資型碳中和債,發行規模 11 億元,發行
65、期限 3年,募集資金將用于公司光伏、風電、地熱等綠色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發行 2021 年度第一期綠色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金額不超過 500 億元,期限 3 年。不低于 70%的募集資金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建設、運營、收購或償還碳中和項目的貸款,剩余不超過 30%的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中國華能中國華能公開發行 2021 年度第一期綠色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金額不超過 400 億元,期限為 2 年。募集資金將用于光伏發電、風電、水電等,以及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產業項目建設。1 碳中和債券:根據中國銀行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的關于明確碳中和債相關機制的通知,
66、碳中和債主要指募集專項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資金的債務融資工具,并對碳中和債給予專項標識。此外,碳中和債發行企業需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相關評估認證報告,需要再發行后持續對項目進展和碳排放功效進行信息披露。此等高標準使得碳中和債比其他綠色債券有更高的投資吸引力。2 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1 中核集團中核集團公開發行 2021 年度第一期綠色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金額不超過 200 億,期限為 3 年。募集資金中不低于 70%主要用于徐大堡核電項目前期工程建設的資金需求以及償還風電和光伏
67、發電綠色低碳項目前期金融機構借款,其余部分用于補充公司運營資金。國家電投國家電投公開發行 2021 年度第一期綠色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金額不超過 300 億元,債券期限 2 年。募集資金擬全部用于償還公司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項目前期金融機構借款。南南方電網方電網 2021 年 2 月 7 日發行 2021 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計劃募集資金人民幣 20 億元,兼顧碳減排與適應氣候變化,全部用于南方電網公司旗下兩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國家電網國家電網 2021年3月24日發行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821(碳中和債),期限2年,募集資金 50 億元。國家電投國家電投發行 2021
68、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擬募集資金 6億元,用于集團所屬吉電股份的光伏、風電等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清潔能源項目。二是充分發揮投資引導作用,帶動全行業投資向綠色低碳產業集中。二是充分發揮投資引導作用,帶動全行業投資向綠色低碳產業集中。能源央企具有較好的整合資本能力,可以發揮示范與帶頭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投資綠色低碳產業。例如,央企可以通過設立綠色基金,帶動社會投資跟進(專欄13)。專欄 13 能源央企發行綠色基金的案例 截至 2021年三季度,我國綠色基金規模合計 7900多億元77。國家發改委與三峽集團共同發起設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國家發改委與三峽集團共同發起設立長江綠色發展投
69、資基金。定位為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 200 億元,未來計劃形成千億級規模。該基金擬重點投向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綠色環保及能源革命創新技術等領域,全力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83。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投資 3 億元于中美綠色基金,該基金的其他投資人包括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三峽資本控股等國有資本企業、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遠景能源等民營企業,投資于綠色能源與節能、綠色制造與環保領域84。1 中期票據: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按計劃分期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債務融資工具,期限長于商業票據,短于企業債券,對于發行企業
70、來說更靈活,不但沒有對發行規模的限定,還可以在多次發行時統一注冊(于暢.碳中和債的成本及效益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22.)。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2(四)保障能源供應鏈戰略安全 能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牢牢端穩能源安全的飯碗意義重大。全球能源供應鏈面臨重大重塑,需要強化能源供應鏈的戰略安全。能源戰略安全將逐步從保障傳統化石能源安全到保障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安能源戰略安全將逐步從保障傳統化石能源安全到保障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安全轉變。全轉變。實現碳中和目標對清潔低碳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需求,將重新定義能源安全,使其內涵更多體現為對清潔低碳能源的供應安全。與傳統化石能源供應鏈
71、不同,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需要依賴制造清潔能源所需的關鍵礦物、材料和組件,而不僅僅是燃料供應本身,因此其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對一些關鍵礦物資源高度依賴,例如,電池產業鏈對于鋰和鈷的依賴,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對于鋁、銅、鋅的依賴,氫能產業鏈對于鉑和鎳的依賴等;二是對清潔低碳能源制造業高度依賴,例如光伏產業對于電池、硅片等加工的依賴等。國際能源署 2022 年發布的確保清潔能源技術供應鏈報告中,基于供應鏈集中程度、增長速度和規模、風險、轉向其他材料或技術的能力等維度,對清潔能源供應鏈的風險和脆弱性進行了評價。報告發現,供應鏈集中于少數生產設施、公司、國家或地區,是清潔能源技術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對于電動
72、汽車、太陽能光伏電池和低排放氫能來說,供應中斷的風險及其潛在影響尤為明顯85。圖 8 清潔能源潛在供應中斷影響的可能性和程度86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3 保障清潔能源供應鏈安全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和區域的重要戰略目標保障清潔能源供應鏈安全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和區域的重要戰略目標。美國能源部 2022 年發布美國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供應鏈保障戰略,旨在建立安全、彈性和多樣化的清潔能源產業基礎,確保清潔能源制造和創新的全球領先地位,擺脫對他國(點名我國)的過度依賴,保障國家安全和產業競爭力87。近期,美國已通過削減通脹法案,致力于打造獨立完整的清潔能源發電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73、。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也在同年發布報告,提出要盡快重塑歐洲清潔能源供應鏈,實現與我國供應鏈的脫鉤88??梢灶A見,我國能源產業對外合作將面臨很大挑戰,能源央企在我國清潔能源供應鏈安全保障中需要發揮重要作用。我國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在全球分工中具有一定優勢,但也面臨巨大挑戰。我國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在全球分工中具有一定優勢,但也面臨巨大挑戰。我國水電產業優勢明顯,已成為全球水電建設的中堅力量;風電產業鏈完整,6家風電整機制造企業位列全球前十;光伏產業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分別占全球產量的 79%、97.3
74、%、87.4%和 82.7%89。根據美國能源部分析,我國控制著全球約 72%的鈷精煉,80%的稀土生產和精煉,61%的電池存儲和電動汽車鋰精煉關鍵部件以及 100%用于電池陽極的天然石墨的加工。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超大的市場規模為我國構建暢通的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但同時,我國在清潔能源供應上也可能面臨多重挑戰。一是我國稀有金屬深加工技術仍然相對落后。例如,我國鋰產品主要集中于工業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等生產難度小、附加值低的傳統鋰產品。在高端鋰產品加工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供應不足,需要大量進口90。二是我國新能源裝備制造方面還有很多“卡脖子”技
75、術,需要加快主軸承、IGBT、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91。三是關鍵礦物資源擁有國的資源壟斷政策將可能對我國帶來重大威脅。例如,近期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澳大利亞四個主要產鋰國要建立類似于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鋰佩克”,計劃根據全球鋰礦的需求量來調節鋰礦開采量92,需要密切關注其進展。能源央企將面臨更為復雜的供應鏈管理形勢。能源央企將面臨更為復雜的供應鏈管理形勢。實現碳中和進程中,對于多數的能源央企,供應鏈管理將可能經歷三個階段:一是近中期仍要持續增強油氣供應能力以及煤炭安全托底保障能力,保障化石能源供應鏈穩定,同時在已有供應鏈體系外,要不斷加強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體系的
76、構建;二是需要同時維持化石能源供應鏈和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的高效運營,供應鏈管理復雜度倍增;三是逐漸退出化石能源供應鏈,基本切換為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體系。如何保障不同階段供應鏈管理間的統籌協調與平穩過渡,是能源央企需要很好處理的一個問題。同時,清潔低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運作中權力的布局將更可能是多元共治的,這使得供應鏈管理將面碳能源供應鏈運作中權力的布局將更可能是多元共治的,這使得供應鏈管理將面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4 臨很多風險。臨很多風險。美國能源部在美國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供應鏈保障戰略報告中構建了一個能源供應鏈框架,涵蓋了能源行業和相關的供應鏈,包括了從采掘到制造,到能
77、源加工轉換,到廢棄物管理,到提供數字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等所有行業和利益相關者。在這個復雜的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中,生產關鍵組件的主體,或者擁有關鍵礦產的主體,都將可能占據供應鏈主導位置,具有較高的定價議價能力,影響整個鏈條的價值分配。如何適應新的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運作規則,構建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運作模式,也是能源央企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圖 9 能源供應鏈構成框架87 能源央企已開始關注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安全的保障。能源央企已開始關注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安全的保障。我國當前能源安全保障重點仍以化石能源為主,但已有一些能源央企通過構建產業聯盟等方式開始積極布局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專欄 14)。專欄 14
78、 能源央企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構建案例 國家能國家能源集團源集團牽頭,聯合 19家我國能源生產、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基礎材料等領域的大型骨干企業、知名高??蒲性核?、金融機構在 2018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中國氫能聯盟”)。目前,該聯盟成員單位已經增加到 105 家。其中,中央企業及所屬單位 25 家,地方國有企業 19家,高??蒲性核?13家,民營企業 32家,外資及在華機構 16家。由成員單位所發起的地方聯盟 9 家、省級氫能創新研究中心 5 家。該聯盟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5 致力于成為推動我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實現跨學科、跨
79、行業、跨部門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交流宣傳的高端合作平臺93。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聯合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光伏巨頭天合光能在 2022 年共同發起了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該聯盟由 62 家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儲能技術與裝備企業等共同組建。旨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的新標桿94。未來能源央企要構建更多元化、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具體建議包括:未來能源央企要構建更多元化、更具韌性的供應鏈。具體建議包括:一是增強供應鏈風險識別能力。一是增強供應鏈風險識別能力。建立能源供應鏈風險監測、預測、預警機制,加強供應鏈風險識別與影響評估,開展風險識別與應對決策
80、支持研究。二是增強供應鏈風險應對能力。二是增強供應鏈風險應對能力。通過加強關鍵材料的戰略儲備、供應鏈多元化和構建關鍵材料循環體系等措施,提高對短期風險的應急管理能力,以及對長期結構性、系統性風險的應對能力。三三是提前布局碳中和技術供應鏈。是提前布局碳中和技術供應鏈。在碳捕集封存與利用、綠氫制造、燃料電池和新型儲能等碳中和技術領域進行提前布局。四四是加強供應鏈治理是加強供應鏈治理。探索建立全球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鏈治理規則,加強供應鏈上不同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與風險分擔,提高供應鏈整體運作效率。借力我國市場優勢與產業基礎優勢,形成供應鏈競爭新優勢。(五)提升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 數字化、智能化可有效助力
81、能源產業低碳轉型數字化、智能化可有效助力能源產業低碳轉型。通過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運用于能源企業生產運營中,有利于企業開展精細化管理、智能化生產,降低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物資、能源等損耗,減少碳排放;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構建的行業公共平臺,可以通過促進產業基礎設施和物資的共享利用,降低重復建設,從而減少物資、能源消費,降低碳排放95。根據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推進協會(GeSI)的研究,數字技術的應用可推動全球碳排放水平的有效控制96。歐美國家與地區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出臺政策支持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歐美國家與地區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出臺政策支持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l展。歐盟、美國等世界
82、主要國家與地區發布的歐洲綠色新政、綠色發展戰略等政策中均有提到通過數字化促進綠色低碳轉型97,歐盟還就能源部門數字化轉型制定了具體政策,提出能源系統數字化行動計劃(Digitalising the energy system-EU action plan)98100。專欄 15 對其進行介紹。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6 專欄 15 歐盟能源系統數字化行動計劃 2022 年 10 月 18 日,歐盟委員會發布能源系統數字化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推動能源系統深度轉型并發揮數字化核心作用的綱領性文件。行動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助力歐盟減少對俄羅斯的化石能源依賴、有效應對氣候
83、危機、改善能源貧困,提升能源體系的可負擔性、可持續性與韌性。就可負擔性而言,行動計劃提出,能源系統數字化中的智能解決方案將有助于節約能源并降低成本,同時使消費者能夠輕松地評估收益,并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就可持續性而言,行動計劃指出信息和通信技術(ICT)帶來的數字解決方案將有助于能源系統提升靈活性、更容易實現供需平衡、整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資源。就韌性而言,數字化的能源系統可以更好地預測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波動性,數據交換使能源系統更加智能并加強能源網絡的安全性。歐盟委員會希望通過行動計劃實現以下六個方面的主要目標,包括:加強能源數據的互聯與交換程度;促進和協調數字電力基礎設施投資以助力提升能源
84、系統智能化;利用數字技術鼓勵大眾消費者參與能源轉型;確保能源系統網絡安全與韌性;有效控制保障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部門能源需求增長趨勢;設計有效的治理機制以支持能源系統數字化研究和創新。能源領域是我國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領域。能源領域是我國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領域。2015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智慧能源是其中的重點行動之一,主要涉及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建設分布式能源網絡、探索能源消費新模式和發展基于電網的通信設施和新型業務四項重要工作101。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102等最新政策文件提出我國未來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具體要求
85、,也將能源領域作為重要領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 2022年聯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特別提到,通過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來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并且需要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智慧能源平臺與數據中心和實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以助力實現103。能源央企已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能源央企已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具體表現為:一是能源央企很智能化升級,具體表現為:一是能源央企很多已構建了碳排放管理數據平臺,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企業碳管理中。多已構建了碳排放管理數據平臺,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企業碳管理中。能源央企下轄子公司、企業數量繁多,需要統籌完成企業碳排放數據管理,支撐碳資產、碳
86、交易管理相關工作。能源央企已經普遍構建了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專欄 16)。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7 專欄 16 能源央企數字化碳管理平臺構建案例 中國華能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中國華能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中國華能于 2020 年 12 月推出了具有溫室氣體核算、統計、查詢、交易等功能的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華能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可為集團公司、華能碳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二級單位(區域公司)、三級單位(電廠)提供碳排放管理全過程技術支撐和管理。平臺包含電廠信息管理、排放信息管理、對標信息管理、配額信息管理、交易履約管理、碳市場交易信息、碳排放報告管理、減排項目信息管理等功能。平臺界面
87、如圖 10所示104。圖 10 中國華能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界面 國家電投碳排放管理系統國家電投碳排放管理系統。2022 年 6 月,國家電投啟用集團公司碳排放管理系統 2.0 版,達到集團公司碳排放數據統一管理,提升了管理過程的科學性與規范性。管理系統包括碳排放數據質量保障體系,支持對集團下屬發電、電解鋁、水泥和煤炭四大業務板塊的碳排放數據動態監測、實時分析、及時預警;實現了多維度數據統計及對比分析、配額盈虧測算及履約成本動態管理;通過數據價值挖掘,實現碳排放和碳資產的精準對標和決策輔助,構建集團公司統一的碳排放監測和碳達峰支持數據體系105。中國大唐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中國大唐碳資產管理信息
88、系統。中國大唐搭建了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對碳排放、碳配額、碳減排和交易等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和配額盈虧預測等功能,不斷提升精細化運營管理效能,為中國大唐在履約交易期內抓住市場機會、降低履約成本、實現碳資產保值增值提供了技術保障106。國家能源集團“四統一”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國家能源集團“四統一”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國家能源集團龍源碳資產公司協助集團公司建立了“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一開發、統一交易”的“四統一”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并借鑒期貨、基金行業做法,結合試點碳交易經驗,首創碳資產交易操作平臺系統,規范碳配額交易,落實授權管理和實時監控,防范交易風險。平臺推動集團公司實現碳資產統一高效管
89、理,控制履約成本,實現國有碳資產保值增值。該平臺獲得兩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和兩項軟件著作權,并榮獲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2020 年度電力科技創新獎一等獎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8 107。國家電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國家電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國家電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搭建的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于 2021 年建成上線。平臺提供算碳、觀碳、管碳、融碳、易碳、降碳六大服務,為各類企業和政府用戶提供一攬子“碳管家”服務。平臺利用國網集團構架優勢,打造“集團式”多級碳管理示范模版;利用國網集團數據優勢,通過電碳數據及其他能耗數據為用戶提供可信碳分析;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向
90、用戶展示其碳資產情況、同行業、同地區等對比排名情況,并定制化提供降碳減排建議。平臺界面如圖 11所示23。圖 11 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界面 二是能源央企已將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運用于主營業務范圍內,助力能源系二是能源央企已將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運用于主營業務范圍內,助力能源系統低碳轉型。統低碳轉型。2021 年,五大發電集團、三峽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主要電力央企總計建設投資數字化業務超過 230 億元108。能源央企在業務范圍內推動研發應用能源互聯網、大數據、5G 通信技術,建設數字化平臺;實踐數字孿生、三維建模、區塊鏈技術,建設數字化治理與管理體系,提升生產運營智能水平;促進能源產業綠
91、色、安全、高效發展(專欄 17)。專欄 17 能源央企業務范圍內數字、智能技術應用案例 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109從三方面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首先,通過編制印發國家能源集團數字化轉型戰略等企業規劃,提出建設智慧國家能源、推動企業智慧轉型的發展戰略。其次,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全方位推進智能礦山、智能電站、智能運輸和智能化工建設。通過智能基礎設施的構建,國家能源集團賦能生產過程控制,降低能耗物耗,推動低碳轉型。最后,打造“一體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協同、可視化高度融合”的協同調度智能化指揮平臺和“全流程貫通、全產業鏈銜接、全場景監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工業互聯網平臺已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
92、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29 覆蓋集團總部及 55 家子分公司、229家三級生產單位110。中國三峽中國三峽在主營業務中從四個方面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一是深化技術創新,引領工程建設數字化;包括在三峽工程中的工程管理系統、溪洛渡水電站的“數字大壩”建設等。二是深化技術融合,促進電力生產與流域調度數字化;包括使用流域梯級調度系統(圖 12)等。三是深化技術賦能,推進長江生態保護數字化;包括構建“源網站廠河”五級全鏈條監管感知系統,打造“預警-溯源-執法”可視化監管平臺、使用數字化技術保護珍稀物種等。四是深化管理融合,提升經營管理數字化;包括建設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大數據平臺、集團指揮中心等111。圖
93、 12 中國三峽流域梯級調度系統界面 中國石化中國石化全面推動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實現節能減排,提出涉及油田數字化改造、管道數字化管理、煉廠數字化建設、加油站數字化服務,覆蓋集團業務全產業鏈數字化四個方面的改革戰略。在其業務范圍內,中國石化推進石油和石化工業互聯網平臺(ProMACE)研發(平臺界面如圖13所示112)、智能工廠試點升級與智能加油站推廣。實現一體化優化、操作報警、設備健康管理、加油綜合服務等主體應用上線運行。建立了一體化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實現了生產管理扁平化,提高了現場處置效率,操作合格率從 90.7%提升至 99%以上?;谥袊悄芑芫€管理系統,中國石化實現油氣集輸數字化
94、、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全面覆蓋其下屬油氣管線數據,顯著提升管道隱患治理、應急響應能力。通過在煉化企業開展操作管理、工藝管理、大機組管理等系統推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0 廣建設,提高協同生產、精細化管理水平110。圖 13 中石化 ProMACE平臺界面 國家電網國家電網高度重視數字化工作,將數字化作為電網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自“十一五”以來,通過三個五年發展,從無到有建成了央企領先的企業級信息系統,核心業務基本實現線上化,能源與數字融合的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面向“十四五”,國家電網確立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目標和“一體
95、四翼”發展布局,重點是通過數字化推動電網智能化升級和企業數字化轉型,運用數字技術,堅持“全要素發力”,推進全業務、全環節數字化轉型,實現電網高效率運行、公司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供應110。中國華能中國華能從四個方面推動數字化工作賦能產業降碳增效。一是生產數字化轉型。融入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成熟技術,推進智能生產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電力、煤炭、交通運輸、金融等數字化。二是業務管理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資源計劃(ERP)、人力資源、財務、營銷、風控等業務全面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加快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深化各管理系統融合,降低管理成本。三是決策數字化轉型。利用業務運營分析洞察和機器學習模型,
96、自動對業務過程提出建議或做出行動,提升公司決策的數字化、智能化能力。四是構建數字化生態。吸納市場、技術、知識、關系、資金、服務等方面資源,開展廣泛的跨界聯系,實現資源動態重組,打造生態運營平臺,不斷推進數字化生態建設110。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1 南方電網南方電網發布數字電網白皮書,明確提出“數字南網”建設要求,將數字化作為南方電網發展戰略路徑之一。通過電網管理、客戶服務、調度運行和企業級運營管控四大平臺,南方電網積極推動數字電網建設,持續推進傳統電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可再生能源高效并網。運用電網管理平臺和調度運行平臺支持智能電網建設、運行和控制;運用電網管理
97、平臺、客戶服務平臺、調度運行平臺支持能源價值鏈整合和能源生態服務;運用電網管理平臺和企業級運營管控平臺支持公司管理和決策110。能源央企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中也面臨很多挑戰能源央企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中也面臨很多挑戰。與很多工業制造業類似,能源央企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會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傳統設備數字化改造難度大,難以一體化接入;工業技術工藝軟件化水平低,推廣復用成本高;系統平臺接口標準極不統一,互聯互通難度大;企業重數據采集、輕數據挖掘等。建議能源央企從以下六個方面積極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行業低碳轉型:一是進一步強調數字化與智能化和低碳轉型的融合發展,加強碳排放管理平臺一是進一步強調數字化
98、與智能化和低碳轉型的融合發展,加強碳排放管理平臺和數據中心等構建和數據中心等構建。能源央企可以進一步完善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建設,統籌企業全級次碳排放、碳交易與碳資產管理,精準實現具有成本效益的減排策略制定。參與建設各級各類能源數據中心和碳排放管理數據中心,服務支撐行業管理和社會治理。二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二是加強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按照“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要求,能源央企應當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攻關與推廣應用,積極開展電廠、電網、油氣田、油氣管網、油氣儲備庫、煤礦、終端用能等領域設備設施、工藝流程的智能化升級。三是建設智慧能源
99、示范工程。三是建設智慧能源示范工程。結合業務板塊,積極推進“智慧水電”、“智慧風電”、“智慧光伏”、“智慧電廠”、“智能化煤礦”、“智能油氣田”等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四是積極推動制定能源產業數四是積極推動制定能源產業數據標準。據標準。企業在數字化平臺、能源基礎設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等建設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建立相應數據標準規范,保障不同來源數據的一致性、準確性、可靠性,并推動企業標準向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提升轉化。引領能源數據統一采集與應用標準制定,加強國家能源產業數據資源的集成與共享。五是保障能源產業數據安全五是保障能源產業數據安全。能源央企應當推進能源數據共享相關的數字安全技術研發與應用,參與
100、制定行業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與標準。六是維護六是維護能源數據設施的低碳化。能源數據設施的低碳化。通過推動老舊設備的升級改造、優化節能模式、利用綠色能源等方式,提升能源數據設施的用能效率。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2(六)積極參與碳中和治理和能源治理 加強碳中和治理,需要完善碳排放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更多發揮市場作用促進節能減排。在加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構建的同時,要增強與能源治理體系中不同市場機制的銜接與協調。增強能源治理效能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能源治理機制繁多、
101、種類復雜。從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視角來看,具體的市場機制包括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考核(以下簡稱“消納保障機制”)、綠色電力證書交易(以下簡稱“綠證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以下簡稱“綠電交易”)等。消納保障機制基于發改委、能源局提出的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政策建立113。由國家對省級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占總電力消費比重提出要求,主要通過省間超額消納量交易完成消納目標114。綠證交易在我國特指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指導,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核發的綠色電力證書115,企業可在其中僅交易可再生電力的減排價值,不包含商品價值。綠電交易允許企業基于電力市場交易同時兼有商品價值和減
102、排價值的綠色電力,且兩種價值不可拆分交易,即“證電合一”。綠電交易初期只納入風電和光伏,未來可能納入符合條件的水電;在歐美跨國企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發展前景較好。碳中和與能源治理機制將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兩類機制可能存在部分功能重合、排放因子不統一等問題,如果不能理順機制間的銜接,將可能提高企業參與成本,造成市場失靈。專欄 18比較了各類治理機制的特點1。1 流動性、需求、認可度、覆蓋面條目中的*的個數表示程度或范圍,個數越多,程度或范圍越大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3 專欄 18 各類能源與碳中和治理機制特征比較總結116 治理機制治理機制 主管主
103、管部門部門 計量方式計量方式 需求來源需求來源 使用區使用區域域 政策目標政策目標 核心特點核心特點 流動性流動性 需求需求 認可度認可度 覆蓋面覆蓋面 消納保障機制 發改委、能源局 電力表計,1個綠證對應1MWh可再生能源電力 相應考核需求1 全國 促進可再能源開發利用、建立健全消納保障機制 為配額制提供靈活性的交易標的*企業參與有限*配額制*企業中知名度較低*覆蓋全國可再生電力 綠證 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 電力表計,1個綠證對應1MWh綠色電力 自愿需求和配額制考核需求 全國 引導綠色消費,促進消納利用,完善補貼機制“證電分離”的可再生電力憑證*可認購,但不可二次交易*自愿*知名度高,減
104、排價值在部分場景下不被認可*覆蓋全國可再生電力 綠電憑證 發改委、能源局 電力表計,單位 kWh 自愿需求 全國,但受電力傳輸容量和電力市場交易機制約束 引導綠色消費,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證電合一”的可再生電力憑證*目前無法交易*自愿*知名度高,減排價值受認可*覆蓋全國可再生電力 1 被考核的市場主體被受讓的消納量計入自身消納量。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4 治理機制治理機制 主管主管部門部門 計量方式計量方式 需求來源需求來源 使用使用區域區域 政策目標政策目標 核心特點核心特點 流動性流動性 需求需求 認可度認可度 覆蓋面覆蓋面 碳配額 生態環境部 碳排放量檢測、報告、核查
105、(MRV),單位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碳市場履約需求1 全國 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調整化石能源發電結構 強制碳市場中的交易標的*有交易所組織交易,但可參與交易的主體受限*碳市場*知名度、認可度高,但數據質量存在挑戰*覆蓋全國高排放企業 CCER 生態環境部 基于基線情景的碳減排量檢測、報告、核查(MRV),單位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 碳市場履約需求(抵消機制,上限5%)和自愿需求 全國,目前交易由各試點交易所組織 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補充完善碳市場,調動全社會參與減排積極性 自愿碳市場中的交易標的*有交易所組織交易、參與主體廣,但發放流程長、成本高*碳市場抵消和自愿*知名度、認可度高,但數據質量
106、存在挑戰*覆蓋全國各類減排項目 1 納入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方可參與碳配額交易。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5 相關研究顯示,未來能源治理機制與碳市場治理機制內部需要有效銜接,兩類治理機制間需要融合發展,才能為企業制定更加具備經濟效益的策略提供支持。例如,制定碳配額分配方案和碳排放基準線等政策時,應充分考慮碳成本在電力市場的有效傳導;在進行 CCER 等碳減排機制設計時,需要注意與綠電和綠證交易的銜接;在制定碳排放核算辦法時,需明確綠證、綠電在重點控排企業的間接排放核算扣減機制等114,116。建議能源央企圍繞碳中和治理與能源治理推進以下工作。一是積極參與碳市場交易,開發一是積
107、極參與碳市場交易,開發 CCER 項目,促進碳中和治理機制長期健康項目,促進碳中和治理機制長期健康發展。發展。能源央企應當高質量完成碳市場交易,在 CCER 項目重啟后還可以探索一些國家支持但尚無成熟商業模式的減排項目。二是助力國家增強能源治理效能,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二是助力國家增強能源治理效能,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目前國家能源治理機制尚在完善過程中,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電力現貨市場、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等仍在持續建設中;油氣管網改革等有待深化。能源央企應當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現代能源市場建設,提升能源治理效能。三是推動我國碳中和治理與能源治理機制融合發展
108、。三是推動我國碳中和治理與能源治理機制融合發展。在碳中和治理機制逐步完善、能源市場與能源治理機制逐步成型的同時,兩者的融合發展將推動我國以更低成本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央企可以加強與相關部委、高等院校合作,梳理國內外相關業務經驗、組織參與相關研究,積極推動我國形成切實可行、成本有效、融會貫通的碳中和治理機制與能源治理體系。(七)加強與區域戰略的銜接協調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依賴各區域、各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能源央企體量較大,對區域經濟社會和能源系統的影響較大,應加強與能源央企體量較大,對區域經濟社會和能源系統的影響較大,應加強與區域區域重大戰略重大戰略以及能源、工業和信息
109、化等領域區域重大布局的銜接協調,協助地方落以及能源、工業和信息化等領域區域重大布局的銜接協調,協助地方落實國家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戰略。主要建議有:一是加強在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與跨區域電力輸送方面的部署,提升重要功能性區域的清潔低碳能源保障能力,落實現代能源體系的構建要求(專欄 19);二是加強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區域布局戰略的銜接協調。深度融入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制造業產業轉移能力建設;將數據中心等高耗電基礎設施納入能源規劃體系進行統籌考慮(專欄 20)。三是協助地方政府打造央地合作的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樣板,為地方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的產業體系、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和金融體系提
110、供支撐。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6 專欄 19 “十四五”區域能源發展重點及基礎設施工程 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大型清潔能源基地。統籌推進云貴川藏、青海水風光綜合開發,重點建設金沙江上下游、雅礱江流域、黃河上游等清潔能源基地,實施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等重大工程。依托存量和新增跨省跨區輸電通道、火電“點對網”外送通道,推動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開發,重點建設黃河“幾”字彎、河西走廊、新疆等清潔能源基地。以就地消納為主,推進松遼、冀北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東南部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能源低碳轉型引領區能源低碳轉型引領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推
111、動地熱能資源綠色開發利用,增加由蒙西、山西等地區送入的清潔電力規模,完善環渤海地區 LNG 儲運體系,推進低碳冬奧示范區、雄安智慧能源城市等綠色低碳發展試點示范。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穩步推進田灣、三澳等核電建設,大力開發陸上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積極發展海上風電,推進沿海 LNG 接收站擴大規模,加強浙滬、浙蘇、蘇皖等天然氣管道聯通?;浉郯拇鬄硡^及周邊地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地區區,穩步推進惠州核電建設,積極開發海上風電,探索開發海洋能,加快陽江、梅州等抽蓄電站建設,鼓勵增加天然氣發電規模,完善 LNG 儲運和天然氣管網體系,積極推動儲能電池應用示范。其他地區其他地區,推動中部地區加大可再
112、生能源開發力度和外部引入規模,開展小水電清理整改,推進綠色小水電改造,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建設黃河中下游綠色能源廊道,支持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示范。能源能源供應保障重點區域供應保障重點區域?!皟珊唤钡貐^“兩湖一江”地區,優先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有序擴大能源調入規模,建設陜北至湖北(已建成投產)、雅中至江西(已建成投產)、金沙江上游至湖北等輸電通道,依托浩吉鐵路及其疏運系統合理布局路口煤電,增強能源安全儲備能力,建設一批煤炭儲備基地。東北地區東北地區,積極推進非化石能源開發和多元化利用,完善中俄東線配套支線管網,減緩東北三省煤炭產量下降速度,建設蒙東煤炭供應保障基地,提高濱
113、洲線、集通線運煤能力,結合電力、熱力需求有序安排煤電項目建設,加強冬季用煤用電保障。其其他地區他地區,加強能源供需銜接,有效解決區域性、時段性供需緊張等問題。輸電通道輸電通道。結合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和中東部地區電力供需形勢,建成投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研究論證一批多能互補輸電通道。電網主網架電網主網架。完善華北、華東、華中區域內特高壓交流網架結構,為特高壓直流送入電力提供支撐,建設川渝特高壓主網架,完善南方電網主網架。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管網。建設中俄東線管道南段、川氣東送二線、西氣東輸三線中段、西氣東輸四線、山東龍口儲氣庫管道等工程。引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22.“十四五”現代能源體
114、系規劃103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7 專欄 20 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區域布局戰略 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2年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117,明確要構建有利于碳減排的產業布局。貫徹落實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推進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產業有序轉移和承接。落實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科學確定東中西部產業定位,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引導有色金屬等行業產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鼓勵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原生與再生、冶煉與加工產業集群化發展。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
115、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皷|數西算工程東數西算工程”。2021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118,提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算力樞紐體系建設方案。該政策提到,統籌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根據能源結構、產業布局、市場發展、氣候環境等,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綠色化發展。國家樞紐節點之間進一步打通網絡傳輸通道,加快實
116、施“東數西算”工程,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八)加強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影響的評估與應對 能源系統轉型高度依賴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本身也受到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的影響。2021 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大規模斷電、2022 年我國川渝地區高溫限電等事件提醒我們(專欄 21),有必要加強氣候變化和極端事件對能源系統影響的評估與應對。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待提升。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有待提升。學術界圍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與預測已開展了廣泛研究119,但是關于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對能源系統影響的研究相對缺乏120。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202
117、0 年初集中發表了 7 篇文章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影響??傮w來看,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對能源系統的影響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對能源供應系統的影響,例如極端氣候事件對電力輸配基礎設施、風力發電機的破壞等;二是對能源需求的影響,例如,熱浪事件帶來的異常高溫會增加制冷需求,北方地區極寒天氣會使供暖需求大幅增加等121,122(圖 14)。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Fifth Assessment Report,AR5)總結了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對能源供應系統的影響,從資源種
118、類(如水流、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8 風資源、日照等)、技術過程(如制熱或制冷)以及位置(如沿?;蚱皆┑确矫孢M行了系統梳理。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新,補充了對海上風電以及水電的影響的研究進展(見表 4)。盡管許多研究已經識別了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產生的影響,然而將這些影響納入能源系統研究與規劃仍然非常缺乏123。專欄 21 四川高溫限電124 2022 年 8 月份以來,全國多地遭遇了 60 年一遇的高溫天氣,長江流域也出現了 60 年來最嚴重的旱情。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出現嚴重電力短缺,單日最大
119、電力缺口超 1700 萬千瓦、電量缺口超 3.7億千瓦時。為應對上述情況,國家電網、四川省及相關方采取了多項保障供電措施:實施 30 余次德寶直流反轉增送四川,增送電量 5.5 億千瓦時;加快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形成約 620 萬千瓦響應資源庫、占最大用電負荷的10.5%;協調減少川電外送、增加水電留川,減少送西北電量 2200 萬千瓦時;額外調撥西北、華中、華北電量 8000 萬千瓦時,跨省區支援四川電量達1.32 億千瓦時,所有電力入川通道已最大化利用;調集國網系統 13 省市公司50臺應急發電車支援四川。盡管如此,為了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四川仍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限電措施:四
120、川省 8 月 15 日至 20 日工業企業放高溫假六天;四川省 21日至 26 日零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采取分區、分時段“輪停輪供”。連續十幾天的限電,一方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也對省內大量半導體、化工原料、新能源等企業造成經濟損失,甚至使相關產業鏈受到了沖擊。圖 14 評估氣候變化對能源系統影響的概念框架125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39 表 4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對能源供應的影響126,127 能源技能源技術術 氣候或相關屬性的氣候或相關屬性的變化變化 預計影響預計影響 應對方案應對方案 火電和核電 氣溫升高 由于冷卻效率降低、運行水平降低或停
121、機,會導致發電效率下降,預計在0.1%至 0.5%將機組盡量布置在當地氣候涼爽的地方 降水減少和空氣溫度升高會減少冷卻用水可用量 發電量會減少,減少幅度取決于具體情景 采用非傳統水源與替代冷卻技術等 極端高溫頻率增加 氣候變暖影響加劇,包括熱效率和冷卻效率降低、冷卻水可用量更加緊張、建筑物過熱和煤炭在儲存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自燃 建筑物冷卻和煤庫冷卻 水電 平均可用水量變化 發電量增加/減少 合理安排發電 徑流可用水量的季節性和年際變化 季節性和年度電力輸出會發生變化 調整水管理、增加存儲容量 極端降水導致的洪水 對大壩和渦輪機的直接和間接損壞,由于通過旁路渠道釋放水而損失電力輸出 調整水管理、增
122、加存儲容量 流入大壩的極高水量預計會增加工廠和附近居民區的洪水風險 太陽能 光伏(PV)光熱(CSP)太陽能供熱(TH)平均溫度升高 光伏和光熱的發電效率會降低,晶體硅和薄膜組件的溫度每升高 1,光伏效率下降約 0.5%,但性能因組件類型而異,薄膜組件表現更好(長期受熱會導致更快的老化速度);太陽能供熱的性能(尤其是在較冷的地區)會提高 云量變化 云量變化會導致供能變化 優化安裝角度、應用跟蹤系統、安裝/增加配套儲能系統 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0 續表 4 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對能源供應的影響126,127 能源技術能源技術 氣候或相關屬性氣候或相關屬性的變化的變化 預
123、計影響預計影響 應對方案應對方案 太陽能 光伏(PV)光熱(CSP)太陽能供熱(TH)高溫天氣 光伏系統的材料可能會損壞,發電量減少:光熱系統的發電量也可能減少:隨著環境溫度從 30升高到50,其發電效率將降低3%至 9%,并在最熱的 1%時間內下降 6%(塔式)至18%(槽式)通過自然氣流被動冷卻光伏板,或通過強制空氣或液體冷卻劑主動冷卻光伏板 冰雹 太陽能供熱系統的材料可能會被損壞:真空管集熱器比平板集熱器更易損壞;玻璃板蓋破裂,光敏材料損壞 使用強化玻璃、提高標準 風力發電 陸地風資源(地面風速)可能發生變化 風電發電潛力的變化 優化風電場選址 海上風資源:有研究表明部分區域(如愛琴海和
124、波羅的海)的大風的概率和持續性增加 極端風速、陣風、方向變化、切變 高結構載荷的結構完整性;部件疲勞,渦輪部件損壞;發電出力減少 改進渦輪設計,采用基于激光雷達的保護措施 已有一些研究關注氣候變化對中國能源系統的影響已有一些研究關注氣候變化對中國能源系統的影響。(1)水電:研究表明128,氣候變化對我國水電的影響比較顯著,其中降雨量(降雨量增加 1%,水電發電量增加 0.081%)是水電發電量的重要因素,日照時數(蒸發量)對水電發電量的影響并不顯著,但會降低水庫蓄水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電發電量下降。此外,溫度對水電的需求量影響顯著,采暖度日數1每增加 1%,水電發電量需求減少 0.016%;
125、降溫度日數每增加 1%,水電發電量需求增加 0.089%。區域分布式來說,氣候變化對南方的影響比北方影響更加顯著??傮w而言,與 2011 年相比,在 IPCC 設定的 RCP2.6(溫度+1.3,降水+5%)、RCP4.5(溫度+2.6,降水+10%)和 RCP8.5(溫度+5.0,降水+14%)的情景下129,到 2100 年以上情景 1 采暖度日數是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低于 18時,將該日平均溫度與 18的差值度數乘以 1天,所得出的乘積的累加值。相對應的概念為降溫度日數。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1 我國水力發電量有所增加,增長率分別為 3.161%(220 億千
126、瓦時)、9.656%(674億千瓦時)和 21.932%(1533 億千瓦時)。另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還可能導致冰川融化,為雅魯藏布江下游帶來額外的水電潛力,影響我國西南地區的水電供應130。(2)太陽能:一項研究顯示,90 年代與 40 年代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太陽輻射整體有下降趨勢131,從地理分布來看,西南、華南、華北和華東減少幅度較大,減幅最大的華東地區年平均減少約 6%,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減幅較小。另一項研究表明132,受氣候變化影響,在 IPCC 設定的 RCP4.5 和 RCP8.5 情景中,對比 1990 年-2019 年平均水平,到 2100 年我國光伏發電潛力將分別下降2
127、.23%和 4.67%。(3)風能:研究發現133,中國多數地區的地表風速在近十幾年來呈現逐漸減弱的趨勢,減少速率大于每十年下降 0.1 米/秒。從地理分布來看,除云南西部地區有微弱增加外,其余地區均減少,風資源較好的西北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均呈現平均風速明顯減小趨勢。一項針對中國的未來海上風能的預測研究表明134,假設在 IPCC設定的 RCP8.5的情景下,對比 1981-2005年間收集的風速數據,近期(2021-2050 年)和遠期(2070-2099 年)中國沿海地區的風能密度和潛在風能供應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在夏季中國南海西北部可觀察到風能密度的增加(大于 9%)。該研究結果也被另一
128、項研究印證135,預計 21 世紀中國大部分沿海地區的風電密度將下降,下降程度在 21 世紀遠期(2075-2099 年)將大于近期(2025-2049 年)。該研究進一步表明,全年風能密度不是均勻變化的,預計中國海的整體風能密度在春季會下降,而南半部的風能密度在秋季和冬季會增加??傮w來說,盡管預計風能密度會降低,但海上風能資源總體豐富。我國我國能源領域適應氣候變化面臨諸多挑戰能源領域適應氣候變化面臨諸多挑戰。根據生態環境部等部委 2022 年 6月發布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35136,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事件,已經成為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設美麗中國進程中面臨
129、的重要風險。但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對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的分析評估不足,對氣候變化直接和間接威脅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復雜性、廣域性和深遠性的認識亟待提升。二是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有待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尚未全面納入相關部門、地方工作重點,也未形成氣候系統觀測影響風險評估采取適應行動行動效果評估的工作體系。三是現有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力度仍不足以支撐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目標實現,重點領域、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仍有待提升。四是適應氣候變化基礎性工作欠賬較多,相關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相對薄弱,知識和經驗供給仍不充分,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意識和能力仍有較大提升
130、空間。同時,我國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領域長期以來主要集中在跨流域區域水資源調蓄和配置、江河湖泊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2 治理、防洪減災體系完善以及推進綠色農業和氣候智慧型農業等方面,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仍有待提升。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能源和電力系統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能源和電力系統。未來一段時間全球變暖的趨勢仍將持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次和強度預計將進一步增加,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的廣度、深度也會進一步擴大136。以往能源和電力系統在考慮極端天氣因素時,僅將其作為一種偶發因素處理,沒有充足預案。鑒于極端天氣發生的頻度顯著增加,在能源和電力系統規劃中,必須考慮極端天氣因素,將
131、其納入能源和電力系統常規規劃考慮因素范疇,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能源和電力系統124。主要建議如下:一是加強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對能源供應與需求的影響和風險評估一是加強氣候變化與極端事件對能源供應與需求的影響和風險評估,重點針對高溫、冰凍、暴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開展氣候變化對能源生產、運輸、存儲和分配的影響及風險評估136。二是加強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二是加強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下能源輸配系統保護和應急調度,強化能源設備監測和巡視維護,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提高能源基礎設施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防御應對和快速恢復能力136。三是加強重大能源工程的風險管理。三是加
132、強重大能源工程的風險管理。加強能源重大工程氣候變化影響監測和風險預警,有效監控薄弱環節和各類風險點,動態評估風險等級與強度。形成“實時監測信息傳遞風險評估動態調度效果分析”的全鏈條風險管理體系136。(九)強化降碳減污協同增效 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可以同時帶來污染物減排的效果降低碳排放的措施可以同時帶來污染物減排的效果。已有研究從科學上證明了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的可能性,并且對協同效益進行了定量評估。例如,很多研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空氣污染展開,研究結論表明減排 CO2與降低大氣污染物濃度具有明顯的協同效益,可以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專欄 22)。專欄 22 降碳減污協同效應的相關研究 研究文獻
133、研究文獻 主要結論主要結論 Li et al.,2018137 針對中國的碳定價政策的空氣質量改善和健康效益研究表明,改善空氣質量帶來的居民健康效益將部分或全部抵消碳減排政策成本,且隨著政策的收緊健康效益會有所增加 Ou et al.,2018138 針對美國的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的協同效應研究表明,協同治理情況下 CO2減排 50%的情景下,NOx可減少 23%,SO2可減少 44%,PM2.5可減少 27%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3 研究文獻研究文獻 主要結論主要結論 Li et al.,2019139 在采用嚴格二氧化碳減排和大氣污染末端協同治理的情境下,對比 2015
134、 年,到 2050 年中國二氧化碳減排量減少67%,SO2、NOx、PM2.5排放量將減少 42%、36%、29%,采用政策可以有效緩解中國的空氣污染問題 Xing et al.,2020140 由空氣質量達標驅動的低碳能源政策,引起的改善空氣質量所帶來的健康效益超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額外成本的8倍 Wang et al.,2020141 采用協同措施可以實現比獨立而不協同的情景更低的減排成本,協同措施的總減排成本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情景和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情景二者成本的總和低 25%Cheng et al.,2021142 在履行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和嚴格的污染控制政策(最佳的末端治理技術)情境下
135、,對比 2015 年,到 2030 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15%且污染物排放量將減少 58%至67%,到 2060 年二氧化排放量減少 92%,污染物排放量減少 67%-83%我國高度重視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我國高度重視降碳減污協同增效。2020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特別提到“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 2030年,減污降碳協同能力顯著提升,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該方案明確,要統籌水、氣、土、固廢、溫室氣體等領域減排要求,強化多污染物與
136、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增強污染防治與碳排放治理的協調性。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相關工作的推進中,能源央企可以從協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的角度進行考慮和評估,發揮降碳減污協同效益。具體建議包括以下三點。一是加強降碳減污協同主要領域和措施的識別與評估。一是加強降碳減污協同主要領域和措施的識別與評估。能源央企在考慮自身能源結構、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現狀的前提下,識別企業范圍內具有顯著降碳減污協同效益的領域,可在工藝改進、能源替代、節能提效、綜合治理等措施中,評估適用于企業的主要措施。二是加強降碳減污協同技術的研發應用二是加強降碳減污協同技術的研發應用。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技術工藝,開展協
137、同創新,實現生產過程中多種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協同減排,包括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光儲直柔、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煙氣超低排放與碳減排等協同技術創新、示范與應用。能源央企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提升降碳減污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和效率。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4 專欄 23 能源央企降碳減污協同增效案例 三峽集團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三峽集團開發“長江大保護+清潔能源”項目,利用污水廠水池上方及建筑物屋頂空間開發分布式光伏,每年可向大保護項目提供綠色電能超 20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 0.6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1
138、.59萬噸,節約用水約 8.5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 165.50噸,減排氮氧化物約 142.2 噸,減排煙塵約 69噸143。中國海油中國海油正在著力打造集節能減排、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環境修復、氣體治理完整的節能環保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培養為市場提供“設備+技術服務+運營”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和一體化服務能力144。三是積極參與國家降碳減污基礎能力提升建設。三是積極參與國家降碳減污基礎能力提升建設。(1)能源央企可以積極參加降碳減污管理體系建設,促進碳排放與生態環境及大氣污染物監測的協同共建145。(2)能源央企可以參與到降碳減污標準與法規建設中,貢獻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的最佳實踐。(十)深度參與
139、國際氣候合作 國際合作是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和能源治理的關鍵手段。2014 年 6 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應當注重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146。國際能源企業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國際能源企業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合作。英國石油(BP)等國際油氣企業積極推動行業聯盟建立,于 2014 年成立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il and Gas Climate Initiative,簡稱 OGCI),現成員包括中國石油、英國石油、道達爾、殼牌、??松梨?、沙特阿美、埃尼、雪佛龍、西方石油、雷普索爾、巴西石油和挪威石油等全球有影
140、響力的 12 家油氣企業147。2021 年 9 月,OGCI 發布OGCI 戰略改革原則,承諾在巴黎協定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所管轄經營活動碳中和,加速推進溫控目標實現;更新 2025年油氣業務碳排放和甲烷排放強度目標,提出在 2030 年實現常規火炬零燃放148。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e de France,EDF)等多家國際電力企業在 1992 年聯合成立全球可持續電力合作組織(Global Sustainable Electricity Partnership,GSEP),組織成員還包括美國電力公司(AEP)、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俄羅斯歐西能源公司(EuroSibE
141、nergo,ESE)、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公司(Hydro-Qubec)、摩洛哥國家電力和飲用水辦公室(ONEE)、俄羅斯水電公司(RusHydro)、華能集團和國家電網等149。合作組織力圖共同應對國際框架下的全球電力問題,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并強調電力是低碳發展的方向。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5 能源央能源央企已積累了大量的國際合作經驗企已積累了大量的國際合作經驗。能源央企已基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合作渠道,持續推進海外清潔能源項目建設,開展全球低碳技術研發合作,加入并積極牽頭建設國際能源企業聯盟,推動全球能源與氣候治理。例如,三峽集團、國家電投等電力央企積極推
142、動國際清潔能源項目投資建設150;中國石油參與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等以企業為主體的能源領域合作平臺151;國家電網發起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專欄 24)。專欄 24 能源央企國際合作先進案例 三峽集團投資建設卡洛特水電站三峽集團投資建設卡洛特水電站。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卡洛特水電站(圖15),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區,是中巴經濟走廊首個水電投資項目。水電站總裝機容量 72 萬千瓦,2022 年 6 月 29 日全面投入商業運營后已成為巴基斯坦第五大水電站。水電站每年將提供 32 億度廉價清潔電能,對應二氧化碳減排量可達 350 萬噸152,可滿足約 500 萬人口用電
143、需求,將有效緩解巴基斯坦電力供需矛盾153。圖 15 卡洛特水電站平面示意圖154 國家電投建設莫祖拉風電項目國家電投建設莫祖拉風電項目。國家電投與馬耳他政府攜手共建莫祖拉風電項目,共有 23 臺中國制造的 2MW 低風速智能風機,總裝機容量46MW。項目于 2019 年全部風機并網發電并進入黑山政府的法定試運行期;2020 年投入試運營。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提供 1.1 億千瓦時清潔電力,約占黑山全國發電總量的 5%,主要滿足巴爾和烏爾齊尼兩座城市的用電需求,可供 10 萬居民使用,每年可為黑山減少約 3000 噸溫室氣體排放154。二、能源央企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十項行動 46 全球能源互聯
144、網發展合作組織。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2015年 9月 26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提出了“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中國倡議,得到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廣泛支持155。2016 年 3 月30 日,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發起,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揭牌成立。合作組織是我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聯合相關企業、組織、機構等自愿組成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國際組織。宗旨是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推動實現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服務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截至 2022年 9 月,合作組織包括
145、會員 1302 家,遍及五大洲,其中包括 200 家能源電力企業、263 家社會團體、304 所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156。國家電網參與能源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國家電網參與能源領域國際標準制定。國家電網充分利用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大電網運行等領域形成的技術優勢,建立了涵蓋規劃、建設、運行、檢修、營銷等核心業務的標準體系。在推動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實現了從“跟隨者”到“引領者”角色轉變。目前,公司已主導立項 IEC 標準 62 項、ISO 標準 3 項,累計參與 254 項國際標準的編制,充分體現了我國利益和企業訴求。公司的國際標準研發成果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
146、獻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并獲得2019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創新唯一大獎157。在進一步深度參與國際能源合作的過程中,能源央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繼續拓展綠色低碳貿易與投資合作。一是繼續拓展綠色低碳貿易與投資合作。能源央企可繼續拓展我國在“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合作渠道中清潔能源投資建設的領先優勢,助力成員國家打造清潔低碳電力系統。此外,能源央企可以與國際能源企業拓展合作空間,發揮合作潛力,攜手開拓第三方市場,共同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158。二是主動開展低碳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二是主動開展低碳科技創新領域國際合作。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將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
147、重要作用,能源央企可積極推動相關科技創新合作,探索聯合建立碳中和技術聯合研究中心和跨國技術轉移機構等綠色低碳技術國際合作平臺,發起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論壇以及綠色低碳科技合作國際組織等159。三是加強建設由企業引領的全球氣候治理合作平臺。三是加強建設由企業引領的全球氣候治理合作平臺。國際企業積極成立氣候治理合作組織,但我國企業主導建立的全球氣候與能源治理合作平臺仍然較為有限。在未來,能源央企可進一步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嘗試與具有約束力的氣候與能源治理領域多邊合作機構拓展合作空間,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全球氣候與能源治理合作平臺,助力國家構建全球氣候與能源治理新渠道。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
148、主要行動 47 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主要行動 法國電力集團法國電力集團(EDF,Electricite de France)成立于 1946 年,是負責全法國發、輸、配電業務的國有企業;其下轄售電公司業務量占法國全國市場的 95%,剩余 5%的市場份額由其他 300 多家公司競爭160。企業規模:法國電力集團是世界能源市場上的重要企業,是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供電服務商之一。2021 年,法國電力集團年度總發電量 523.7 億千瓦時,全球客戶達到 3850 萬人161。根據 2022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其 2021 年利潤 60.5 億美元,全球第 95位162。排放現
149、狀:法國電力集團能源清潔化程度非常高,集團公司91%的發電過程沒有二氧化碳排放。2015 年,法國電力集團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為 100 克/千瓦時。至2021年,該值下降至48克/千瓦時。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19年度,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集團公司的碳強度是其九分之一;根據歐洲環境局數據,2020 年度,與歐盟國家發電碳排放強度平均水平相比,集團公司水平是其五分之一163。碳排放目標:2018年,法國電力集團承諾到2030年將其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7年減少40%,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將從2017年的5100萬噸減至3000萬噸。2020年 2月,集團承諾到 2050年實現碳中和,涵
150、蓋其直接排放(范圍一)和間接排放(范圍二和范圍三)163。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均未動搖其減排的決心。行動方案:法國電力集團計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多個方面,包括進一步增加其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與繼續發揮其在核電領域的優勢,專注于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替代,推動碳捕集與封存(CCS)等低碳技術的研究等164,165。德國萊茵集團德國萊茵集團(RWE)成立于 1898 年,總部位于德國埃森,是德國最大的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公司,也是歐洲三大能源公司之一166。企業規模:萊茵集團是德國最大的能源公司166,2021年度發電量接近161億千瓦時167;當年度利潤 8.5億美元,2022年財富世界 5
151、00強第 495位162。排放現狀:2021年,萊茵集團范圍一排放為8690萬噸二氧化碳,范圍二、范圍三排放分別為 270 和 2270 萬噸。將范圍一排放與范圍二排放兩者合計,其發電排放強度約 499克/千瓦時168。碳排放目標:萊茵集團提出,到 2030年將范圍一和范圍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19 年減少 50%,發電碳排放強度達到 296 克二氧化碳/千瓦時;范圍三排放降至 1560 萬噸169。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下,其決定將旗下三家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主要行動 48 先前已經關閉的燃煤發電廠重新啟用170,但仍然堅持其先前設定的長期減排目標,即 2040
152、年或之前實現企業碳中和目標169。行動方案:萊茵集團采取的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產能、結合用能需求和能源危機綜合考慮逐步關閉燃煤發電廠、逐步擴大其清潔低碳發電能力,大力發展氫能業務等171。荷蘭皇家殼牌集團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Shell Group of Companies)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由荷蘭皇家石油與英國的殼牌兩家公司合并組成。企業規模:殼牌公司是國際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的生產商,但近年也將業務板塊拓展至可再生能源、電力、低碳技術等,2021 年利潤 201 億美元,2022 年財富世界 500 強第 15 位162。近年其年度銷售天然氣超過 650 億立
153、方米,每天的石油產量超過 200 萬桶,油、氣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 3%和3.5%。其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決方案業務開始于2016年,以新型交通和電力業務為核心,是殼牌實現凈零排放和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172,173。排放現狀:2021年,殼牌的范圍一排放為6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根據核算方法不同,其范圍二排放在 800 至 9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左右,其范圍三排放包括 1.47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用于其自身采購第三方產品與服務、1.36 億噸來自產業鏈第三方用能和 10.1 億噸來自客戶使用其銷售的能源174。碳排放目標:殼牌在 2021 年 10 月設定了到 2030 年將絕對排放量比
154、 2016 年水平減少 50%的減排目標,并提出到 2050年成為凈零排放能源企業175。行動方案:殼牌提出未來將調整戰略重點發展方向,將會從石油公司轉型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服務商,包括發展可再生電力、推動清潔能源的供給和技術研發,其中一項關鍵是其力圖逐步擴大氫能業務176。道達爾能源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 SE)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多元化能源公司,在全球生產和銷售包括石油、生物燃料、天然氣、綠色燃氣、可再生能源和電力在內的能源產品。企業規模:全球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公司及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運營商,業務涵蓋整個能源價值鏈,包括能源的生產、轉化、營銷與輸配,為自有設施和客戶開發碳中和解
155、決方案177。2021 年度,其利潤為 160 億美元,2022 年財富世界500強第 27位162。碳排放目標:到 2030年降低 15%,到 2040年降低 35%,到 2050年在生產過程以及客戶使用的能源產品方面均實現凈零排放,包含范圍一、范圍二和范圍三排放178。行動方案:道達爾能源從四個方面采取行動,包括針對排放采取行動的減少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主要行動 49 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針對產品采取行動的減少公司能源產品組合的平均碳足跡,針對需求采取行動的支持客戶完成能源轉型,以及發展碳匯(包括投資天然碳匯和碳捕集與封存)178。伊比德羅拉集團(伊比德羅拉集團(Iberd
156、rola)于 1992 年成立,是一家大型國際能源公司,最早由西班牙 Hidroelctrica Espaola 和 Iberduero 兩家公司合并后成立,后并入了Scottish Power和 Energy East 等其他國家的發電企業。企業規模:伊比德羅拉集團目前的業務板塊覆蓋西班牙、美國、墨西哥、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為全球約一億人提供電力;是西班牙最大的風力發電公司。至 2022 年第一季度,伊比德羅拉集團旗下總發電裝機為 59GW(其中38GW 為可再生能源),同時負責約 2 萬公里電力傳輸線路的運營179。其 2021 年利潤約為 45.9億美元,2022年財富世界 500
157、強第 304位162。碳排放目標:根據 GHG Protocol 計算,2019 年至 2021 年,伊比德羅拉集團范圍一排放均在 1300萬噸左右,主要來自集團公司在西班牙本土和墨西哥的燃氣發電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范圍二和范圍三排放分別在 200 萬噸和 5400 萬噸左右。結合其集團發電量核算結果顯示,2021年其全集團供電碳排放強度約為60克二氧化碳/千瓦時。根據科學碳目標倡議180,伊比德羅拉集團設定了涵蓋集團自身運營和整個價值鏈的減排計劃,包括至 2030年實現范圍一零排放、全集團供電碳排放強度下降至約 50 克二氧化碳/千瓦時,和在 2050 年前全集團(含范圍三)實現碳中和181
158、。行動方案:伊比德羅拉集團制定的減排措施主要涉及:進一步增大集團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025 年達到 60GW,2030 年達到 95GW)并提高其設施能效、逐步投資建設電解制氫系統(2025 年達到 600MW)、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低碳交通方式等181。意昂集團意昂集團(E.ON)于 2000年由 Veba(費巴)和 Viag(維爾格)合并成立,是德國最大的綜合能源服務公司182。企業規模:在運營初期,意昂集團主營業務同時涉及傳統化石燃料發電與輸配電業務。近年來通過與其他企業交易,意昂集團將業務重心調整至能源網絡建設運營與綜合能源服務。目前意昂集團所建設、運營的能源網絡覆蓋德國、瑞典、捷
159、克等多個國家,總里程長達126.4萬千米183。其2021年利潤約為55.5億美元,2022年財富世界 500強第 112位162。碳排放目標:意昂集團于 2021年結合科學碳目標倡議設定減排目標,涵蓋自身運營以及整個價值鏈。采用 2019 年為計算基年,意昂集團承諾在 2030 年將集團公司的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總量減少 75%,范圍三排放減少 50%;2040 年前實附錄 1 國際大型能源集團減排目標與主要行動 50 現范圍一和范圍二零排放;2050 年前全集團價值鏈(含范圍三)實現碳中和184。行動方案:意昂集團提出從三個方面采取行動:針對范圍一排放,意昂集團推動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大
160、規模建設、轉換公司所有直屬汽車為電動汽車、實現氫能等綠色氣體燃料(及其基礎設施建設)代替天然氣;針對范圍二排放,意昂集團主要關注能效提升、促進可再生能源并網、零排放建筑應用(提高建筑能效等);針對范圍三,意昂集團主要引導增加線上會議減少通勤、電動汽車等清潔低碳交通方式使用、上下游綠色低碳供運貨等行為184。新時代能源公司新時代能源公司(NextEra Energy)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共事業公司185,主要業務包括清潔能源發電、儲能系統建設等。企業規模:新時代能源公司下含 Florida Power&Light(FPL)、Gulf Power 和NextEra Energy Resources(
161、NEER)三家子公司,業務板塊覆蓋美國佛羅里達、加利福尼亞、新澤西等多個州。旗下具有太陽能、風能、核能等多種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并在多個地區建設儲能設施。其 2021 年市值 1000 億美元186。碳排放目標:新時代能源公司最初提出碳排放目標為:相較 2005 年水平,2025 年前全企業碳排放量降低三分之二187;隨后對其目標進行更新:2045 前實現企業凈零排放178。行動方案:新時代能源公司從多個方面采取行動,圍繞其已有的清潔發電業務,新時代能源公司積極參與光伏發電大規模建設與應用、儲能系統建設、引導核電高效運營;圍繞其希望未來進行開展的綠氫業務,新時代能源公司主張積極建設電解制氫裝置,
162、實現綠氫對天然氣與其他基于化石能源的氣體燃料的替代。新時代能源公司還提出其他促進公司運營減排的策略,包括采用清潔低碳交通工具、減少在輸配電設施的六氟化硫(SF6)使用與其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關注能效提升等188。參考文獻 51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扎實推進節能降碳 努力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A/OL.(2021-08-27)2022-11-09.https:/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A/OL.(2021-10-24)2022-11-1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 20
163、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 23 號A/OL.(2021-10-24)2022-11-1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創新局.關于印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資發科創2021 93號A/OL.(2021-12-30)2022-11-1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R/OL.(2022-11-17)2022-11-19.http:/ 國資委:各央企須于 2022年底前完成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EB/OL.(2022-10-05)2022-11-09.https:/ 趙麗
164、超.中國華能6月刊通往蓮花秘境的天路R/OL.(2021-06-16)2022-11-23.https:/ 能源一號.大唐集團發布“雙碳”行動綱要 提出三條路徑十大措施 為五大發電集團中首位EB/OL(2021-06-23)2022-11-23.https:/ 許盼.華電集團發布“十四五”碳達峰行動方案EB/OL(2021-06-21)2022-11-23.https:/ 何勇健.國家電投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實踐EB/OL(2021-10-22)2022-11-23.https:/ 王淑娟.八家電力央企十四五新能源裝機規劃 468GW!EB/OL(2021-05-01)2022-11-23.ht
165、tps:/ 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全文)EB/OL(2021-03-01)2022-11-23.https:/ 趙藝涵.南方電網公司發布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EB/OL(2021-03-19)2022-11-23.http:/ 中國石油.戴厚良:中國石油明確碳中和與綠色轉型的三步走戰略EB/OL(2021-04-27)2022-11-23.https:/ 52 15 中國石化.中石化力爭比國家承諾提前 10 年實現碳中和EB/OL(2021-03-29)2022-11-23.http:/ 中國海油.中國海油發布“雙碳”行動方案EB/OL(2022-06-
166、29)2022-11-23.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首批 10 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3 2526 號A/OL.(2013-11-04)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二批 4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4 2920 號A/OL.(2014-12-03)2022-11-19.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三批 10 個行業企業溫
167、室氣體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的通知:發改辦氣候2015 1722號A/OL.(2015-07-06)2022-11-19.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做好 2019年度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及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報送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氣候函2019 943 號A/OL.(2019-12-27)2022-11-09.https:/ 北極星碳管家網.關注八大電力集團已完成全國碳市場首年碳配額清繳EB/OL.(2021-12-28)2022-11-09.https:/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聚焦優秀案例,分享優秀成果厚植綠色根基 助力中國華電綠色低碳發展EB/OL.(202
168、2-07-14)2022-11-09.https:/ 劉澄諺.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一攬子“碳管家”服務EB/OL.(2021-11-16)2022-11-09.http:/ 北極星碳管家網.碳排放八大行業碳資產管理揭秘!EB/OL.(2022-05-05)2022-11-09.https:/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中石油率先拿下這筆大“交易”!EB/OL.(2022-07-24)2022-11-09.http:/ 黃俊靈.對中央能源集團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初步研究C.2021.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做好 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
169、點工作的通知:環辦氣候函2022 111號A/OL.(2022-03-15)2022-11-09.https:/ 劉強,陳亮,段茂盛,等.中國制定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指南的對策建議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6,12(3).參考文獻 53 29 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 Protocol StandardsEB/OL.(2022)2022-11-09.https:/ghgprotocol.org/standards.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中國電網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R/OL.https:/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全國
170、碳市場百問百答M/OL.北京: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222022-11-09.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 61 號A/OL.(2016-10-27)2022-11-09.https:/ 宮寧,段茂盛.企業碳信息披露的動機與影響因素 基于上證社會責任指數成分股企業的分析J/OL.環境經濟研究,2021,6(01):31-52.DOI:10.19511/ki.jee.2021.01.003.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局.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A/OL.(2022-08-03)2022-11-09.ht
171、tp:/ 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 2021 年中國企業披露情況報告R/OL.(2022-06)2022-11-09.https:/ 朱幫助,徐陳欣,王平,等.內部碳定價機制是否實現了減排與增收雙贏J.會計研究,2021(04):178-192.37 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WHAT IS INTERNAL CARBON PRICING AND HOW CAN IT HELP ACHIEVE YOUR NET-ZERO GOAL?R/OL.2022-11-11.https:/ paper_Final_%281%29.pdf?1653572442.38 ADDICOTT E,BADAHDAH
172、A,ELDER L.Internal Carbon PricingJ.Policy Framework and Case Studies,2019.39 曹靜,林媛.內部碳定價策略框架及案例分析R.2022.40 華電集團項目課題組.華電集團碳排放管理創新與實踐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2,586(01):20-24.41 雪迪龍 SDL.新標速遞|電力行業標準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公開發布EB/OL.(2022-04-02)2022-11-09.http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Net Zero by 2050:A Roadmap fo
173、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R/OL.(2021-05)2022-11-09.https:/www.iea.org/reports/net-zero-by-2050.43 賀克斌.以科技創新支撐“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C/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2022.44 黃晶.應對氣候變化與碳中和技術體系構建J.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2022,No.39(Z2):26-28.參考文獻 54 45 高敬,張華迎.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N/OL.2021-01-302022-11-09.http:/ 張建松,陳子薇.“深海一號”能源站 6月底投產 每年將穩定供
174、氣 30億立方米N/OL.新華網,2021-06-092022-11-09.http:/ 浦超,侯雪靜.新華全媒+烏東德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N/OL.新華網,2021-06-162022-11-09.http:/ 劉樂藝.探訪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青海戈壁荒灘興起“光伏?!盓B/OL/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07-08)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R/OL.(2022-08-31)2022-11-09.http:/ 溫存.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已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收入 6327.5億元EB/OL.(2022-06
175、-10)2022-11-09.http:/ 世界銀行.研發支出(占 GDP 的比例)EB/OL.(2022)2022-11-19.https:/ 杜傳忠.國家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的路徑研究J.人民論壇,2022(07):86-89.53 李曉紅.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J.求是,2021.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1)M.中國經濟出版社,2022.55 國家重點實驗室EB/OL.(2019-05-02)2022-11-19.https:/ 語謙.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EB/OL/經濟日報.(2022-03-02)2022-11-09.http
176、:/ 朱英.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EB/OL/新華社.(2022-02-28)2022-11-09.http:/ 張思嘉.央企打頭陣 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EB/OL/科技日報.(2021-06-10)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兩部門關于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科發基2018 64號A/OL.(2018-06-27)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暫行)的通知:國科發區202
177、0 70 號A/OL.(2020-03-23)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科技部印發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 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科發政2019 313 號 A/OL.(2019-09-12)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科技參考文獻 55 部 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中科院 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印發加強“從 0到 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科發基2020 46號A/OL.(2020-01-21)2022-11-09.http:/ 邵記友,盛志云.領軍企業創新鏈的嵌套式結構與協同機制基于
178、華為的案例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18):67-76.64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EB/OL.(2021-12-01)2022-11-09.http:/ 郝鵬.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J/OL.求是,2021(2):56-612022-11-09.http:/ 馬語謙.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EB/OL/人民日報.(2021-06-02)2022-11-09.http:/ 劉現偉,李紅娟,石穎.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思路與策略J.改革,2020(06):71-86.6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盤
179、活存量資產 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國辦發2022 19 號A/OL.(2022-05-25)2022-11-09.http:/ 王希.國電與神華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EB/OL/新華社.(2017-08-28)2022-11-19.http:/ 張思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揮產業引領作用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EB/OL/經濟日報.(2021-08-06)2022-11-09.http:/ 劉滿平.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意義、基礎、挑戰與政策著力點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02):8-13.72 清華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綜合報告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
180、集團,2021.73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課題組.碳中和愿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R.2021.74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Transitions OutlookR/OL.(2022-03)2022-11-09.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22/Mar/World-Energy-Transitions-Outlook-2022.75 GOLDMAN SACHES GROUP.Carbonomics:China Net Zero:The Clean Tech Re
181、volutionR/OL.(2021-01-22)2022-11-09.https:/ 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研究院.碳中和經濟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77 楊虞波羅,初梓瑞.助力碳中和、碳達峰“綠色基金”規模創新高EB/OL/中國網.(2022-01-09)2022-11-09.http:/ 碳排放權如何質押貸款!操作指引和案例來了!EB/OL.(2021-12-09)2022-11-09.http:/www.thjj.org/sf_DE03E1030CBB4993906D609B5C1FB633_227_8C0B6735583.html.參考文獻 56 79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
182、中國民生銀行攜手三大央企成功落地全國市場首次碳排放權擔保業務EB/OL.(2021-08-24)2022-11-19.http:/cdmfund.org/29336.html.8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碳中和債”!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華能等 7 大央企發布 182億“碳中和債”EB/OL.(2021-04-06)2022-11-09.https:/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報告 2021R.2021.82 于暢.碳中和債的成本及效益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22.83 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成立 首期募集資金 200 億元EB/OL/湖北日報.(2019-11-29)20
183、22-11-19.http:/ 中油資本 3 億元投資中美綠色基金EB/OL/河南省國際產能合作綜合信息服務平臺.(2019-01-10)2022-11-19.https:/ PENN.環球零碳能源安全的定義變了!能源飯碗如何端在自己手里?EB/OL.(2022-07-13)2022-11-09.http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Securi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Supply ChainsEB/OL.(2022-07)2022-11-19.https:/www.iea.org/reports/securing-clean-e
184、nergy-technology-supply-chains.87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Americas Strategy to Secure the Supply Chain for a Robust Clean Energy TransitionR/OL.(2022-02-24)2022-11-09.https:/www.energy.gov/policy/articles/americas-strategy-secure-supply-chain-robust-clean-energy-transition.88 AGATHA KRATZ
185、,JANKA OERTEL,CHARLIE VEST.Circuit breakers:Securing Europes green energy supply chainsR/OL.(2022-05-11)2022-11-09.https:/ecfr.eu/publication/circuit-breakers-securing-europes-green-energy-supply-chains/.89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 2021R.北京,2021.90 WANG D,SUN Y,DAI H,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ita
186、tion of Rare Earth,Rare Metal and Rare-Scattered Element Minerals in ChinaJ/OL.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2019,21(1):119.DOI:10.15302/J-SSCAE-2019.01.017.9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發改高技20201409 號A/OL.(2020-09-08)2022-11-09.https:/ 王英良.“鋰佩克”漸行漸近,中國應該警惕什么?EB/OL/新京報
187、.(2022-10-27)2022-11-09.https:/ 中國氫能聯盟.中國氫能聯盟概況EB/OL.(2022)2022-11-09.http:/ JACKY.央企+光伏+鋰電等三巨頭領銜結盟,新型儲能 9 千億市場爆發在即!EB/OL.(2022-08-11)2022-11-09.https:/ 電子信息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EB/OL.(2022-04-02)2022-參考文獻 57 11-09.https:/ GLOBAL ENABLING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MARTER2030 ICT SOLUTIONS FOR 21ST
188、 CENTURY CHALLENGESR/OL.2022-11-09.https:/www.gesi.org/research/smarter2030-ict-solutions-for-21st-century-challenges.97 王于鶴,王娟,鄧良辰.“雙碳”目標下,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能源,2021,43(10):47-52.98 EUROPEAN COMMISSION.Digitalising the energy sector EU action planEB/OL.(2022)2022-11-09.https:/ec.europa.eu/info/law/
189、better-regulation/have-your-say/initiatives/13141-Digitalising-the-energy-sector-EU-action-plan_en.99 EUROPEAN COMMISSION.An EU Action Plan to digitalise the energy systemR/OL.(2022-10)2022-11-09.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fs_22_6230.100 PENN.歐盟破解能源危機再出大招:投資萬億搞能源數字化計劃EB/OL.
190、(2022-10-27)2022-11-09.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 40 號A/OL.(2015-07-04)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 29 號A/OL.(2022-01-12)2022-11-0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通知:發改能源2022 210號A/OL.(2022-01-29)2022-11-19.http:
191、/ 遠光軟件助力華能碳資產管理平臺項目順利驗收EB/OL.(2020-12-30)2022-11-09.https:/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圓滿完成全國碳市場首年“碳答卷”EB/OL.(2022-06-23)2022-11-09.https:/ 索煒.中國大唐成立綠色低碳發展公司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EB/OL/新華網.(2021-06-25)2022-11-19.http:/ 呂立進.龍源碳資產公司:深耕碳管理 打造專業化平臺EB/OL.(2021-02-20)2022-11-09.https:/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 2022R.2022.109 孫
192、藝新,王智敏.能源電力系統數字化轉型思考+案例EB/OL.(2021-12-09)2022-11-09.https:/ 國網能源研究院.能源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2021R.2021.參考文獻 58 111 雷鳴山.中國三峽集團: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皟梢睚R飛”EB/OL.(2022)2022-11-19.http:/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基于數字孿生的石化工業互聯網綜合應用案例 石油和化工工業互聯網平臺 ProMACE 創新應用EB/OL.(2020-05-06)2022-11-09.http:/www.aii-alliance.org/index/c154/n1569.h
193、tml.1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 807號A/OL.(2019-05-10)2022-11-09.http:/ 王宇,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中國碳市場、綠證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的政策梳理和銜接機制淺析R.北京,2022.1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局.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能源局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 132 號A/OL.(2017-01-18)2022-
194、11-09.http:/ 王心昊,蔣藝璇,陳啟鑫,等.可交易減排價值權證比較分析和銜接機制研究J.電網技術,2022.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22 88 號A/OL.(2022-07-07)2022-11-19.http:/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網信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 709號A/OL.(2021-05-2
195、4)2022-11-19.https:/ 任福民,高輝,劉綠柳,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與預測研究進展及其應用綜述J.氣象,2014,40(07):860-874.120 MCCOLLUM D L,GAMBHIR A,ROGELJ J,et al.Energy modellers should explore extremes more systematically in scenariosJ/OL.Nature Energy,2020,5(2):104-107.DOI:10.1038/s41560-020-0555-3.121 THORNTON H E,HOSKINS B J,SCAIFE
196、A A.The role of temperature in th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 of electricity and gas demand in Great BritainJ/OL.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6,11(11):114015.DOI:10.1088/1748-9326/11/11/114015.122 LI Y,PIZER W A,WU L.Climate change and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
197、a,ChinaJ/O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9,116(2):472-477.DOI:10.1073/pnas.1804667115.123 ORLOV A,SILLMANN J,VIGO I.Better seasonal forecasts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參考文獻 59 industryJ/OL.Nature Energy,2020,5(2):108-110.DOI:10.1038/s41560-020-0561-5.124 魯宗相,夏清,武丹琛.重磅分析|對四川高溫限電的
198、深度思考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如何抗災保供?EB/OL.(2022-09-02)2022-11-19.https:/ YALEW S G,VAN VLIET M T H,GERNAAT D E H J,et al.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energy systems in global and regional scenariosJ/OL.Nature Energy,2020,5(10):794-802.DOI:10.1038/s41560-020-0664-z.126 C.B.FIELD,V.R.BARROS,D.J.DOKKEN,et al.Climate C
199、hange 2014: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Part A: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R.Cambridge,UK and New Yor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127 H.-O.PRTNER,D.C.ROBETS,H.ADAMS,et al.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Sixth Assessm
200、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Cambridge,UK and New Yor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2.128 FAN J L,HU J W,ZHANG X,et al.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power generation in ChinaJ/OL.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20,167:4-18.DOI:10.1016/j.matcom.20
201、18.01.002.129 R.K.PACHAURI,M.R.ALLEN,V.R.BARROS,et al.Climate Change 2014:Synthesis Repor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II and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Geneva,Switzerland:IPCC,2014.130 FARINOTTI D,ROUND V,HUSS M,et al.Large hydropower a
202、nd water-storage potential in future glacier-free basinsJ/OL.Nature,2019,575(7782):341-344.DOI:10.1038/s41586-019-1740-z.131 馬金玉,羅勇,申彥波,等.近 50 年中國太陽總輻射長期變化趨勢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2,42(10):1597-1608.132 JI L,WU Y,SUN L,et al.Solar photovoltaics can help China fulfill a net-zero electricity system by 2050 ev
203、en facing climate change risksJ/OL.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22,186:106596.DOI:10.1016/j.resconrec.2022.106596.133 任國玉,郭軍,徐銘志,等.近 50 年中國地面氣候變化基本特征J.氣象學報,2005,63(6):942-956.134 LI D,STANEVA J,GRAYEK S,et al.Skill Assessment of an AtmosphereWave Regional Coupled Model over the East China
204、Sea with a Focus on TyphoonsJ/OL.Atmosphere,2020,11(3):252.DOI:10.3390/atmos11030252.135 COSTOYA X,DECASTRO M,CARVALHO D,et al.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he future offshore wind energy resource in ChinaJ/OL.Renewable Energy,2021,175:731-747.DOI:10.1016/j.renene.2021.05.001.136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
205、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等.關于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35的通知:環氣候2022 41 號A/OL.(2022-06-07)2022-11-09.參考文獻 60 https:/ LI M,ZHANG D,LI C T,et al.Air quality co-benefits of carbon pricing in ChinaJ/OL.Nature Climate Change,2018,8(5):398-403.https:/storm.colorado.edu/whan/ATOC4800_5000/Materials/CC_policy_china.pdf.138
206、 OU Y,SHI W,SMITH S J,et al.Estimating environmental co-benefits of U.S.low-carbon pathways using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with state-level resolutionJ/OL.Applied Energy,2018,216:482-493.DOI:10.1016/j.apenergy.2018.02.122.139 LI N,CHEN W,RAFAJ P,et al.Air Quality Improvement Co-benefits of Low
207、-Carbon Pathways toward Well Below the 2 Climate Target in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53(10):5576-5584.140 XING J,LU X,WANG S,et al.The quest for improved air quality may push China to continue its CO2 reduction beyond the Paris CommitmentJ/O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
208、y of Sciences,2020,117(47):29535-29542.DOI:10.1073/pnas.2013297117.141 WANG L,CHEN H,CHEN W.Co-control of carbon dioxide and 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a cost-effective perspectiveJ/OL.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20,25(7):1177-1197.DOI:10.1007/s11027-019-09872
209、-7.142 CHENG J,TONG D,ZHANG Q,et al.Pathways of Chinas PM2.5 air quality 20152060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neutralityJ/OL.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1,8(12).DOI:10.1093/nsr/nwab078.143 長江環保集團.三峽集團首個“長江大保護+清潔能源”項目完成首批組件敷設EB/OL.(2020-09-01)2022-11-09.https:/ 臧紅印.央企綠色產業發展的經驗模式與建議J.企業文明,2018(09):27-29.1
210、45 田丹宇,常紀文.大氣污染物與二氧化碳協同減排制度機制的建構J.法學雜志,2021,42(04):101-107.146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強調 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加快實施能源領域重點任務重大舉措N/OL.人民日報,2014-06-142022-11-09.http:/ 147 MIKE SCOTT.U.S.Firms Join Oil Industry Climate Group As Pressure Becomes Too Hard To IgnoreEB/OL.(2018-09-28)2022-11-09.https:/ 陳娜.OGCI 發布最新戰略
211、加速實現碳中和EB/OL/中國石油報.(2021-09-21)2022-11-20.http:/ 彭艷嬌,盛納川.華能加入全球可持續電力合作組織EB/OL.(2021-05-28)2022-11-19.https:/ 三峽集團擴大在全球能源市場份額!EB/OL.(2022-04-25)2022-11-09.https:/ 毛吉康,苗中泉,劉林,等.【國際能源趨勢觀察】跨國公司與全球治理-我國能源央企的實踐及政策建議EB/OL.(2020-05-30)2022-11-09.參考文獻 61 https:/ 中國三峽集團.三峽集團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下閘蓄水EB/OL.(2021-11-22)202
212、2-11-09.https:/ 姜江,王歡,鄒淑華.中國企業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為巴基斯坦綠色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EB/OL.(2022-07-11)2022-11-09.https:/ 習近平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強調以 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新起點 努力實現各國共同發展N/OL.人民日報,2015-09-272022-11-09.http:/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全球能源互聯網“中國倡議”EB/OL.(2022)2022-11-09.https:/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部.國家電網:守正出奇,勇攀高峰以國際標準彰顯國際領先硬核實力 EB/OL.(2021-08-05)20
213、22-11-09.https:/ 程春雨.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趙鵬高:中國“雙碳”目標帶來三大機遇EB/OL.(2022-11-02)2022-11-19.https:/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科技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國科發社2022 157號A/OL.(2022-06-24)2022-11-19.http:/ 蘇志鵬.法國電力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的啟示EB/OL/南方電網報.2020:7.http:/ EDF GROUP.EDF at a glanceEB/OL/EDF a
214、t a glance.(2022).https:/www.edf.fr/en/the-edf-group/edf-at-a-glance.162 DECARLO S.2022 年財富世界 500強排行榜EB/OL/財富.(2022).https:/ EDF GROUP.Doing even more to reduce CO emissionsEB/O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2022).https:/www.edf.fr/en/the-edf-group/taking-action-as-a-responsible-company/corporat
215、e-social-responsibility/doing-even-more-to-reduce-co2-emissions.164 EDF GROUP.Plan SolaireEB/OL/EDF en bref.(2022).https:/www.edf.fr/plan-solaire.165 EDF GROUP.Plan Stockage ElectriqueEB/OL/EDF en bref.(2022).https:/www.edf.fr/plan-stockage-electrique.166 百度百科.萊茵集團EB/OL.(2022).https:/ B1%25E8%258C%2
216、5B5%25E9%259B%2586%25E5%259B%25A2/6300266.167 RWE GROUP.2021 key figures at a glanceEB/OL/RWE the Group.(2022).https:/ 62 168 RWE GROUP.Focus on tomorrrow.EB/OL/RWE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1.(2022).https:/ RWE GROUP.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R.170 李澤民.煤電,“重返”德國!EB/OL/中國能源報.(2022).https:/ 馮迪
217、凡.棄核之后又棄煤:德國突然宣布 2038 年永別煤電站,電價受的了么?EB/OL.(2019).http:/ 殼牌石油(關于殼牌石油的基本情況說明介紹)EB/OL.(2022-11-13)2022-11-20.https:/ 主營業務&業內地位EB/OL.(2022)2022-11-20.https:/ SHELL.Greenhouse gas and energy dataEB/OL/Sustainability Report 2021.(2022).https:/ SHELL.Our climate targetEB/OL.(2022).https:/ 一文看懂雙碳趨勢下國際石油巨頭的戰
218、略轉型EB/OL.(2021).https:/ 國際能源網.全球第四大油氣公司道達爾宣布 2050 年實現碳中和!EB/OL.(2021)2022-11-19.https:/ TOTALENERGIES.道達爾中國 2020EB/OL.(2022).https:/ IBERDROLA.Iberdrol Annual reportsEB/OL.(2022)2022-11-09.https:/ THE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About UsEB/OL.(2022)2022-11-09.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abou
219、t-us.181 IBERDROLA.Iberdrola commits to net zero before 2050R/OL.2022-11-09.https:/ THE E.ON GROUP.The E.ON Group:a unique companyEB/OL.2022-11-09.https:/ THE E.ON GROUP.E.ON Sustainability ReportEB/OL.(2022)2022-11-09.https:/ THE E.ON GROUP.On course for net zero.Supporting paper for E.ONs decarbon
220、ization strategy and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Second edition(March 2022)R/OL.(2022-03)2022-11-09.https:/ 63 assets/documents/sustainability/en/climate-related-disclosures/EON_2022_On_course_for_net_zero.pdf.185 NEXTERA ENERGY.NextEra Energy:Our WorkEB/OL.(2022)2022-11-09.https:/ LAURA STARKS.財報前瞻|2022年,NextEra能否乘著可再生能源順風而起?EB/OL.(2022-01-25)2022-11-09.https:/www.eet- NEXTERA ENERGY.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B/OL.(2021)2022-11-09.https:/ NEXTERA ENERGY.Zero carbon blueprint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