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192019中國中國數字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經濟發展指數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對數字經濟內涵的理解 從四個維度認識數字經濟 01 02 04 03 要素 系統 載體 技術 全要素數字化轉型 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 術、工業技術、創新技術 數據資源及數據價值鏈 現代信息網絡、數字化基礎設 施、數字平臺 數字經濟載體:現代信息網絡、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平臺 當前的數字平 臺可分為兩類: n 交易平臺 n 創新平臺 數據價值鏈 數據資源 數字智能 數字平臺 數據貨幣化 數字經濟要素: (1)關鍵要素:數據資源 (2)全要素數字化 Y:經濟產出F:生產函數(含組織形態、政府管理等)A:技術
2、進步L:勞動力T:土地 K:知識D:數據資源 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 n 聯合國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國已成為數字經濟大國。就狹義的ICT產業而言,中 美產業規模之和約占世界總量的40%。 n 報告提出,數字經濟的規模難以測算,約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5%至15.5%之間。 n 相比測算數字經濟規模,當前以指數評估區域發展水平更為合理。 資料來源:聯合國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2019年9月 中國已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重要力量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n 4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38個三級指標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總體情況 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區域泛珠三角區域東北地區 數字經濟發
3、展指數:區域比較 數字經濟基礎指數標準差情況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基礎指標 省市文件名稱發展目標亮點內容 北京 北京市 5G產業發展 行動方案 到2022年,北京市5G產業 實現收入約 2000 億元,拉 動信息服務業及新業態產業 規模超過1萬億元。 實施“一五五一”工程 一個突破、五大場景的五類應用、五大 場景示范應用、一批5G產業新業態。 河北 關于加快5G 發展的意見 到2020年底,雄安新區、冬 奧會張家口賽區、石家莊市 主城區實現5G網絡覆蓋, 5G基站1萬個。 以舉辦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為契機, 以建設智能雄安、智慧冬奧為突破口, 以安全高效便捷的5G網絡建設為基礎, 以5G產業創
4、新發展為核心,以5G融合應 用為切入點,打造5G“1+3+N”發展格 局,構建5G生態 河南 河南省 5G產業發展 行動方案 基本完成5G規模組網部署名 實現商用,中心城市和重要 功能區實現5G全覆蓋;5G 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 一網:5G基礎網絡 四基地:研發創新基地、生產制造基地、 應用示范基地、信息安全基地 浙江 關于推進5G 網絡規模試驗 和應用示范的 指導意見 2018年啟動5G試驗建設和 應用測試,2019年開展部分 重點區域試商用,2020年全 省5G網絡規模部署并實現快 速商用。 明確5G發展路徑,從試驗網建設到打造 應用示范區、培育5G新業態新模式以及 培育5G產業發展
5、等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 山東 山東省新一代 信息技術產業 專項規劃 大力建設5G基礎設施,加快 5G技術的研發,依托青島和 濟南啟動5G商用服務。 立足“三核一廊兩翼”發展布局,打造 “三核引一廊,一廊領兩翼,兩翼輻射全省” 的產業發展格局。 江西 江西省 5G發展規劃 到2020年,江西省新建5G 基站數量超過20000個。 落實以“6431”為核心的5G發展總體布 局,即六大融合應用、實施四大產業跨 越發展措施、“三區一帶”發展布局及 2023年成為我國5G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 之一。 部分省市5G發展文件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基礎指標 95.4 77.2 70.8 63.2 58.5 40.
6、4 37.5 32.2 29.3 23.2 21.7 21.5 20.2 18.1 16.3 15.8 13.7 13.2 12.9 11.6 8.1 8.1 8.0 6.9 4.8 4.7 4.3 2.7 2.2 2.1 0.3 24.0 第一梯隊80-100 第三梯隊25-50 第四梯隊10-25 第五梯隊10以下 第二梯隊25-80 第一梯隊:廣東省數字經濟產業指數遙遙領先。 第二梯隊: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四省市在數字經濟產業指標方面普遍高于其他地區。 第三梯隊:山東、福建、四川、湖北等四省處于第三梯隊。 第四、五梯隊:其他省市低于平均分。 數字經濟產業指數差異性較大,廣東、北京等東部
7、五省市優勢明顯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產業指標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產業指標 50.3 49.4 44.2 42.9 41.4 41.1 39.2 39.1 38.9 37.737.2 34.6 32.3 30.3 30.1 30.129.7 29.4 29.2 28.2 26.6 25.7 25.6 24.523.9 23.1 22.2 22.121.8 21.5 20.0 n總體梯度變化較為平緩。 n廣東、上海發展水平較高,在電子商務交易額、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數、第三方支付金融牌照、互聯網保險金融牌照數 等方面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n湖北、福建等省市位列第二梯隊,在重點行業典型企業裝備數控化
8、率、SCM普及率和ERP普及率等方面表現突出。 呈現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的階梯化分布態勢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融合指標 n 從總體看,安徽、浙江、山東等制 造業數字化水平較高,成為全國制 造業數字化“排頭兵”。 n 從單項看,湖南、貴州、四川等在 部分指標上表現相對突出。 湖南的重點行業典型企業PLM普及 率較高。 貴州在重點行業典型企業ERP普及率、 重點行業典型企業SCM普及率等方 面較好。 制造業數字化指數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融合指標 全國數字經濟環境指數 73.0 68.8 64.3 59.3 57.5 55.9 53.1 52.7 52.2 50.5 49.8 47.5 45.7 44
9、.3 42.9 40.2 39.8 39.2 38.2 38.0 37.8 36.9 36.6 36.0 35.6 35.6 35.5 35.0 27.8 26.8 21.9 44.46 n 全國數字經濟環境平均指數達44.46,13個省份數字經濟環境指數高于均值。 n 政府戰略布局成為重要牽引,山東、廣東、四川、福建等排名靠前的省份在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上也布局較早, 通過制定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數字經濟發展重大工程等舉措形成一定先發優勢。 各地數字經濟環境指標呈現一定的差異分布。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環境指標 n 政務新媒體新平臺成為政務服務新渠道。 n 傳播手段日益豐富,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但
10、省際差距依然顯著。 58.8 53.8 47.2 46.446.1 44.0 42.5 40.7 35.235.2 33.2 32.1 30.029.9 29.128.8 28.5 28.228.1 27.6 26.7 26.025.9 25.6 25.2 24.4 23.6 22.1 14.6 9.7 2.8 數字經濟發展指數:環境指標 幾點思考 價值模式 成本鴻溝 進一步規劃發展數字經濟應關注四大關鍵詞 計算機帶來的改變無處不在,只有在 統計數據中除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索洛在 用計量技術對計算機產業的經濟貢獻進行測算 時,發現統計顯示,計算機產業幾乎對生產率 沒有貢獻。這一發現被
11、稱為“索洛悖論”。 以傳統思維評估數字經濟也會遭遇 “索洛悖論”。 原因: n 經濟發展質量的進步和產品種類的 極大豐富沒有反映到統計中。 應考慮: n 直接貢獻 n 間接貢獻 n 福利改進 關鍵詞之一:價值 各地應結合自身基礎、資源、能力、人才和所處發展階段的不同,確定本地數字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之二:模式 數字技術 驅動模式 數據資源 驅動模式 基礎設施 驅動模式 機制創新 驅動模式 數字融合 驅動模式 關鍵詞之三:成本 2019-2026年我國5G建設投入 預計達1.15萬億元 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1015億元 近10年總計投入4850億元 東莞推進“機器換人” 三年累計投入達3800多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技術研發創新投入數字化升級投入 新數字鴻溝正在形成,并表現在數字技術掌握與運用能力不 同的人群之間。 聯合國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 關鍵詞之四:鴻溝 到2045年,全球50%的工作崗位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國 這個數據是77%。 科學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