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2023碳和白皮書加快能源轉型(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2023碳和白皮書加快能源轉型(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書CARBON NEUTRALITY WHITE PAPER目錄CATALOGUE04530654碳中和行動CARBON NEUTRAL ACTIONS治理和披露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2650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治理框架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披露機制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29523452371820212225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CURRENT STATU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COGO中海宏洋雙碳行動的必要性中海宏洋組織本體碳排放各氣候區項目樣本碳排放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碳排放10邁向碳中和TOWARDS CAR
2、BON NEUTRALITY主席報告書CHAIRMANS STATEMENT執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結語EPILOGUE附錄APPENDIX關于我們12中海宏洋碳中和愿景及目標14行動原則16“碳中和”里程碑17綠色低碳典型示范“一起迎低碳”全員行動4248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DUAL CARBON PRACTICE AT COGO40主席報告書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是總書記代表中國對世界做出的莊重承諾,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海宏洋充分認識到,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低碳健康發展,正是貫徹落實二十大“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
3、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房地產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具備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企業,中海宏洋自覺擔當,勇挑重擔,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中海宏洋始終在綠色低碳建筑項目實踐中保持行業領先水平,積累了多項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技術,努力為客戶創造舒適、可持續的高品質生活。本年度,我們積極踐行低碳發展,主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公司的發展全局,承諾到2029 年實現公司運營邊界碳達峰,到 2049 年實現碳中和。根據對中海宏洋自身 89 個項目的碳盤查,我們發現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70%,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占
4、比 26%,建造階段占比 4%。因此,我們從自身出發,致力于從建筑運行、建材、建造三個維度推動行業低碳發展。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碳中和白皮書是我們首次發布的碳中和白皮書,將成為我們科學規劃碳中和之路的良好開端。一方面,中海宏洋從加強自身碳管理著手,持續探索低碳健康的發展路徑,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致力于為員工營造低碳辦公、綠色生活的良好氛圍。我們對 2021 年度公司運營邊界碳排放進行了全面的盤查,這為我們布局零碳發展戰略和制定節能減排策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深入剖析自身運營的節能減排潛力,重點規劃中海宏洋碳中和的具體實現路徑,通過辦公空間節能提效,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鼓勵員工低碳行為
5、等舉措,向“雙碳”目標闊步前行。另一方面,中海宏洋不斷推動行業低碳健康發展,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項目等方面孜孜以求,致力樹立行業標桿。我們率先踐行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通過持續降低建筑內含碳、積極實施綠色建造、高效智慧運營維護和科學管理廢棄拆除等舉措,持續推動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減排。我們高度重視零碳科技研發與項目落地實踐,于各大研發基地開展針對不同氣候區域的低碳建筑解決方案研究工作,旨在強化科技引領、落實創新突破,探索房地產行業低碳健康發展路徑。同時,中海宏洋期待與行業伙伴共同營造低碳健康人居的新時代,打造地產全產業鏈的低碳解決方案,攜手并進,砥礪前行,推動價值鏈利益相關方
6、共同走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中海宏洋將以碳中和為契機,全面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公司的戰略規劃、價值創新和文化建設之中。我們立志成為低碳建筑領域的先鋒,不斷踐行綠色、低碳、美好生活的理念。我們將堅定推進房地產全價值鏈的低碳變革,勇敢邁向低碳發展之路。緊跟時代步伐,力求卓越,為推動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宏洋力量。主席兼執行董事:莊勇CHAIRMANS STATEMENT05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0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并實現運營邊界的碳中和100%2049我們的碳中和目標 到2029年,公司運營邊界碳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全面電氣化并停止使用化石燃
7、料;到 2049 年,公司全面落實 100%可再生能源,并實現運營邊界的碳中和。2029公司運營邊界碳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全面電氣化并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基準年碳排放情況類別 16.6%類別 286.0%類別 35.7%類別 41.7%1638 tCO2e21351 tCOe428 tCO2e1424 tCO2e我們依據國際標準 ISO 14064-1:2018,對公司 2021 年運營邊界的碳排放進行了全面的盤查,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 24840 tCO2e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24840 tco2e類別 1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638 tCO2e,占比 6.6%;類別 2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213
8、51 tCO2e,占比 86.0%;類別 3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424 tCO2e,占比為 5.7%;類別 4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428 tCO2e,占比為 1.7%。執行摘要公司全面落實可再生能源中海宏洋踐行自身低碳發展我們計劃優先通過節能減排行動減少自身運營的碳排放,主要通過以下三大路徑實現節能減排: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全面強化雙碳實施保障辦公空間節能提效提升辦公空間能效管理水平;加強高效節能設備應用;推廣基于 BIM 技術的智慧運維平臺。提倡無紙化辦公;鼓勵低碳商務出行;倡導綠色線上會議;探索員工碳積分激勵機制。鼓勵員工低碳行為加快推動車輛電動化;逐步實施全電食堂建設;有序發展分布
9、式光伏;積極采購綠色電力。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搭建雙碳治理框架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加快人才隊伍培養集團層面高度重視雙碳工作,建立董事局執行委員會ESG 領導小組ESG 工作小組四層次治理框架。作為能源管理主要責任部門,人力與綜合部策劃綠色低碳相關活動,并在集團內部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保障各部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執行低碳措施。定期對專崗管理人員進行碳排放管理知識和技能培訓,重點培養綠色低碳領域的科研人才。0706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中海宏洋在行業內率先踐行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挖掘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個關鍵環節的減排潛
10、力,引領地產行業的低碳健康發展。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優先選擇綠色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加強建材循環利用推動建材綠色運輸持續降低建筑內含碳節能提質增效,降低建筑整體能耗水平優化用能結構,開展建筑“光儲直柔”試點推廣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建筑智慧運維高效智慧運營維護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科學制定建筑拆除方案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加強建材回用技術研發科學管理廢棄拆除執行摘要中海宏洋引領行業低碳變革建筑全生命周期減排目標中海宏洋開發項目碳排放情況根據對中海宏洋自身 89 個項目的碳盤查,我們發現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70%,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占比 26%,建造階段占比 4%。因此,我們從
11、自身出發,致力于從建筑運行、建材、建造三個維度推動行業低碳發展。對于中海宏洋開發的項目,到 2029 年,全面完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體系和數據管理;到 2049年,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實施比例達50%,碳排放強度較基準年下降60%,建筑全生命周期減排效果顯著。我們依據國家標準 GB/T 51366-2019,對近三年開發的項目開展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盤查與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樣本項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為 3008 萬噸 CO2e,碳排放強度為 1697 kgCO2/m2。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強度為3008萬噸 CO2e1697 kgC
12、O2/m2其中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平均碳排放強度分別為 1697 kgCO2/m2、1467 kgCO2/m2、1848 kgCO2/m2、1690 kgCO2/m2。地區平均碳排放強度(單位:kgCO2/m2)1697嚴寒地區1467寒冷地區1848夏熱冬冷地區1690夏熱冬暖地區建造階段4%運行階段70%建材階段26%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科學制定低碳施工方案大力推廣節能施工設備引入 BIM、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積極實施綠色建造我們期待與行業伙伴共同營造低碳健康人居的新時代,共同探索地產全產業鏈的低碳轉型解決方案,攜手并進,砥礪前行。逐步提高供應商低碳準入門檻;加強應對
13、氣候變化交流合作,分享行業實踐經驗;充分利用綠色建筑開發貸款和綠色商業性住房貸款等綠色信貸;積極發揮 ESG 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綠色基金產品作用;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組建“零碳建筑聯盟”。探索發行碳中和 CMBS、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支持工具;創新發展綠色建筑供應鏈金融服務。完善供應商綠色低碳評價標準;優先選擇開展氣候行動的供應商。制定供應商綠色低碳評價標準加強盟友企業合作綠色金融助力建筑產業零碳轉型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0102030908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邁向碳中和TOWARDS CARBONNEUTRALITY關于我
14、們About Us中海宏洋碳中和愿景及目標Our Vision and Mission for Carbon Neutrality行動原則Principles of Action“碳中和”里程碑Carbon Neutrality Milestones12141617贛州公司-中海濱江壹號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2022 年世界 500 強排名第 9位)的旗艦子公司,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是中國海外集團在香港的五家上市平臺之一,是一家專注于中高端住宅開發的建筑與房地產開發企業。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宏洋”)前身為蜆殼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 1955
15、 年,1984 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10 年 3 月,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00688.HK)完成對蜆殼電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收購,并將其正式更名為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00081.HK)。中海宏洋當前進駐 40 個城市,遍及中國東部、西部、中部及東北等地區。關于我們中海宏洋以銷售型物業為主體、以持有型物業和創新型物業為兩翼,形成了“以住宅地產開發為主體,長期持有核心商業物業”的業務體系和經營特色,已持有運營 4 座度假型酒店、3 棟寫字樓、3 座購物中心、7 座街區商業、1 個租賃住宅,運營及待開發商業總體量超過 160 萬平方米。中海宏洋長期堅持零碳科技研發與項目落地實踐,
16、引領建筑與房地產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在超低能耗建筑領域取得多項技術突破。集團在超低能耗集群示范項目成功落地的基礎上,逐步構建超低能耗建筑與零能耗建筑開發、“雙碳”規劃與咨詢、綠色建材設備研發與生產、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運維等全產業鏈實施能力,為行業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供數據、中海宏洋為港股通合資格股份,入選香港恒生綜合指數系列、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指數、標普(S&P)指數和富時(FTSE)系列指數等多個權威指數。三大國際信貸評級機構均給予“投資”級別之信用評級,國內評級機構中信誠給予“AAA”最高信用評級。以住宅地產開發為主體,長期持有核心商業物業度假型酒店座4街區商業座7寫字
17、樓棟3購物中心座3租賃住宅個1運營及待開發商業總體量超過萬平方米160技術、工法、產品等科技支撐,為客戶提供專業的“零碳”開發綜合解決方案,積極打造行業領先的低碳建筑產業服務平臺。中海宏洋探索以低碳科技為主體的創新業務發展路徑,建立貫穿地產開發全過程的綠色發展、減碳降耗開發模式,形成零碳建筑全周期產業鏈布局。1312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中海宏洋碳中和愿景及目標中海宏洋深耕超低能耗建筑領域多年,節能低碳早已成為中海宏洋的核心議題。低碳科技創新已與集團的住宅核心業務、運營商業和小鎮等業務深度融合,是中海宏洋主動承擔企業社會
18、責任、踐行“精筑幸福,創領潮流”企業理念的內在體現。中海宏洋已注意到建筑行業造成的碳排放已占到全球碳排放近40%的現實,作為具備高度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企業,作為香港上市公司和擁有全國業務布局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龍頭企業,中海宏洋不僅自覺擔當,勇挑重擔,積極踐行國家“雙碳”戰略,落實“雙碳”目標,還積極響應香港特別行政區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道路是中海宏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2020 年 9 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致力在 203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同年 11 月,時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亦在其施政報告中宣
19、布香港特別行政區將致力于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中海宏洋通過編制并發布碳中和白皮書,旨在為消費者傳遞綠色可持續品牌理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中海宏洋將努力實現“全心奮進宏洋雙碳目標,致力推動行業低碳發展?!钡拿篮迷妇??;趯χ泻:暄?2021 年全年溫室氣體排放的梳理、核算和驗證,以及對開發項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和分析,經過合理測算,中海宏洋制定了如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海宏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 年,公司運營邊界碳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全面電氣化并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到 年,公司全面落實 100%可再生能源,并實現運營邊界的碳中和,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實施比例
20、達50%,碳排放強度較基準年下降 60%,建筑全生命周期減排效果顯著。20292049美好愿景全心奮進宏洋雙碳目標致力推動行業低碳發展151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行動原則“碳中和”里程碑 在零碳發展的征程中,中海宏洋將秉持以下6 大行動原則:責任透明有序合作創新共贏RESPONSIBLETRANSPARENTORDERLYCOOPERATIVEINNOVATIVEWIN-WIN我們將發揮企業的先鋒作用,主動承擔減排責任,在企業運營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努力降低碳排放,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我們將嚴格按照國際和國家相
21、關要求,定期披露碳中和計劃、行動和進展情況,保證信息和數據的公開透明。我們將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近期以實現運營層面碳達峰為目標、遠期力爭實現碳中和,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我們將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探索零碳綜合解決方案,共享綠色低碳價值觀,推動全行業走向更綠色的未來。我們將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發揮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優勢,加大低碳技術研發投入,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技術支撐。我們致力于打造零碳建筑,不斷提升住宅的居住體驗,讓綠色消費成為客戶的優先選擇,共筑更綠色更美好的生活。中海宏洋在公司運營邊界內:到2029 年,碳排放達到峰值,實現全面電氣化并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人均碳排放量較基準
22、年(2021年)水平下降 23%。對于中海宏洋開發的項目:到2029 年,全面完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體系和數據管理。通過全面推進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應用,持續推動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減排。近期目標中海宏洋在公司運營邊界內:到 2049 年,公司全面落實 100%可再生能源,在企業運營邊界實現碳中和。對于中海宏洋開發的項目: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實施比例達50%,碳排放強度較基準年下降 60%,建筑全生命周期減排效果顯著。中海宏洋同上下游價值鏈關鍵角色一道,為實現建材生產、建造、運營與維護階段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全面持續下降不懈努力,爭取打造全生命周期零碳建筑。遠期目標白皮書
23、規劃情景基準情景抵消量凈排放量變化趨勢基準年近期目標遠期目標2021 2029 204924,840 tCO2e30,711 tCO2e1716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02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CURRENT STATU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COGO中海宏洋雙碳行動的必要性The necessity of Cogos dual carbon action20中海宏洋組織本體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 from Cogo organizations21各氣候區項目樣本碳排放Carbon
24、 emissions of project samples from various climate zones22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 from ultra-low energy demonstration buildings25中海宏洋雙碳行動的必要性從全球視角看,建筑行業需加速凈零碳進程以實現巴黎協定控溫目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22 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2022 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指出,2021 年全球建筑行業的碳排放量持續升高,建筑運營與建材生產造成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 37%。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
25、布的2022 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2022).2022 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0年全國建筑建造、運營與建材生產的碳排放總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 50.9%。由此可見,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推動建筑行業的碳中和進程刻不容緩。房地產企業負責建筑物的開發、運營和改造,在整個建筑行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針對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政策不斷涌現,從政策層面為房地產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2021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 提出,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
26、和行動。2022 年,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的廣東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規劃在建筑節能降碳水平提升、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材料綠色發展應用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具體要求。中海宏洋作為香港上市公司和擁有全國業務布局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龍頭企業,一直堅持打造綠色、科技、低碳、健康的標桿項目,積極推動綠色及健康建筑認證,并將低碳理念融入經營日常。中海宏洋主動走向企業零碳變革,依托中宏低碳,致力于打造低碳住宅開發綜合解決方案、投資低碳科技相關產業、積累低碳運維相關經驗,希望打造“低碳賦能發展”范本模式,引領全行業的零碳變革。中海宏洋組織本體碳排放我們依據國際標準 ISO 14064-1:2
27、018,對公司 2021 年運營層面的碳排放進行了全面的盤查,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 24840 tCO2e,其中:基準年溫室氣體排放盤查涉及的溫室氣體類別 1類別 2類別 3類別 4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638 tCO2e,占比 6.6%;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21351 tCO2e,占比86%;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1424 tCO2e,占比為 5.7%;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428 tCO2e,占比為 1.7%。對應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的報告邊界為:類別(ISO 14064-1 2018)范圍(按照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報告)類別描述排放源GHG 直接排放和清除(tCO2e)范圍 1固定燃燒源的排放天然氣食堂灶
28、具、液化石油氣食堂灶具移動燃燒源的排放汽油公務車、柴油公務車來自人類活動的逸散排放空調制冷劑、CO2 滅火器輸入能源產生的 GHG間接排放(tCO2e)范圍 2輸入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電力設備輸入能源產生的間接排放市政供暖、物業供暖、供暖公司運輸產生的間接 GHG排放(tCO2e)范圍 3商務差旅產生的排放商務飛行組織所用產品產生的間接 GHG 排放(tCO2e)購買貨物產生的排放打印紙、水性筆、打印硒鼓、瓶裝水、桶裝水等類別4類別1類別2類別3圖 2-1 按照 ISO 14064-1:2018 報告的溫室氣體排放占比CO2 98.84%N2O 0.10%HFCs 1.04%類別 1:類別 3:
29、類別 2:類別 4:24840tCO2e二氧化碳(CO2)24551tCO2e氧化亞氮(N2O)24tCO2e甲烷(CH4)8tCO2e氫氟碳化物(HFCs)257tCO2e溫室氣體排放總量CH4 0.03%ISO14064-1:2018 將溫室氣體排放源分成類別 1 類別 6,對應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的范圍 1 范圍 3。2120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各氣候區項目樣本碳排放我們將公司 2019-2021 年三年內啟動的具有代表性的89 個項目作為本次建筑全生命周期計算的基礎樣本庫,并依據國家標準
30、 GB/T 51366-2019 開展核算。為了使不同類型、氣候區、物業類型的項目之間具備可比性,我們使用碳排放強度,即單位面積平均碳排放量(kgCO2e/m2)作為核算指標,盡可能消除不同項目體量、建設面積和使用年限對核算結果產生的影響。建筑全生命周期計算范圍分為 4 個階段,包括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建造階段、運行階段、拆除階段。由于樣本項目均未到拆除階段,有研究表明4建筑拆除處置階段碳排放量占物化階段的 10.1%,故本次計算取物化階段的 10.1%作為拆除階段的碳排放量的參考數值。樣本項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為 3008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平均碳排放強度為 1697 kgCO2/m2
31、。其中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平均碳排放強度分別為 1697kgCO2/m2、1467 kgCO2/m2、1848 kgCO2/m2、1690 kgCO2/m2。嚴寒地區 1697 kgCO2/m2寒冷地區 1467 kgCO2/m2夏熱冬冷地區 1848 kgCO2/m2夏熱冬暖地區 1690 kgCO2/m2樣本項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3008萬噸 CO2e根據分析樣本建筑全生命周期發現,運行階段和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的貢獻最大,分別占總排放的 70%和 26%。我們作為行業低碳發展引領者,通過研究超低能耗技術,深度挖掘建筑運行階段減排潛力,推動行業低碳可持續發展。
32、由于夏熱冬冷地區不僅會體驗“火爐”般的夏天,冬季還需兼顧供暖,相對于具有優異保溫隔熱能力圍護結構的嚴寒寒冷地區和冬季較為舒適的夏熱冬暖地區,在一年當中暖通空調運行時間長,對應二氧化碳排放量更高。而暖通空調系統的運行碳排放約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兩成。由此可見,針對不同氣候區域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節能降碳措施,可顯著降低建筑碳排放強度。建造階段4%運行階段70%建材階段26%運行階段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比重達 70%,建材生產階段占比 26%。CO22322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生活熱水系統是運行階段中碳排放強度最高的系統,
33、單位面積年碳排放強度為 5.14kgCO2e/(ma)12.61 kgCO2e/(ma),平均占比約 43%。居民使用生活熱水的能耗與氣候區域有關,嚴寒寒冷地區的生活熱水碳排放高于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排放。其次為暖通空調系統,碳排放強度為 1.66 kgCO2e/(ma)14.44 kgCO2e/(ma),占比為 25%。由于氣候特征,導致夏熱冬冷地區對于暖通空調系統的冷熱源需求高于夏熱冬暖、嚴寒寒冷地區,對應冷熱源系統產生的碳排放更高。作為能耗和碳排放主要階段的建筑運行期,在建筑規劃設計階段融入綠色節能的超低能耗設計理念,通過推廣被動式設計理念落實需求側節能,應用高效節能設備達到用能側減碳
34、,同時推動項目應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建造階段的碳排放主要由項目工地的施工設備耗電導致,其電力碳排放占比約八成,其次為機械設備運轉使用汽油、柴油引起的碳排放。建筑工程建設每年產生“內含碳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 11%。對于單體建筑來說,建材生產作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貢獻的第二大階段,占比20.6%39.6%。超低能耗示范建筑碳排放中海宏洋堅持低碳科研投入與項目實踐,已在嚴寒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形成超低能耗建筑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比較不同氣候區超低能耗建筑與普通項目在運行階段的碳排放強度,我們發現超低能耗建筑降碳效果顯著,碳排放強度較普通項目下降一半。超低能耗建筑在運行
35、階段的降碳效益顯著。為了早日實現建筑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我們將大力推廣超低能耗技術需求側節能和用能側減碳在項目落地實踐,為建筑行業的節能降碳做出貢獻。樣本數據庫中建筑運行階段各系統碳排放占比43%2%9%13%生活熱水暖通空調制冷劑電梯系統25%電力82.93%汽油、柴油16.35%用水0.72%8%暖通空調排風機照明系統 寒冷地區嚴寒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門窗、玻璃砌塊、砂漿磚混凝土其他鋼材、鋁材、鐵運行階段碳排放建造階段碳排放建材階段碳排放單位建筑面積年碳排放量(單位:kgCO2/(m2a)嚴寒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13.6223.848.9820.399.3422.64建造
36、階段資源能源碳排放比例圖超低能耗建筑普通節能標準建筑樣本數據庫中建材生產階段單位面積碳排放量252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03碳中和行動CARBON NEUTRAL ACTIONS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Leading The Low-Carb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29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Promot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pply chain37打造公司綠色運營樣板Create A Low-Carbon Manag
37、ement Model For The Company34根據中海宏洋對公司運營邊界未來碳達峰、碳中和的測算和分析,以及對項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未來的展望,圍繞碳中和愿景和 2 個階段的碳中和目標,我們提出了適合中海宏洋的碳中和行動方案,從 3 個維度、10 大舉措、5 個支撐,構建中海宏洋“3+10+5”碳中和行動體系。1個愿景2個里程碑3個維度5個支撐10大舉措全心奮進宏洋雙碳目標,致力推動行業低碳發展。2029 年公司運營邊界碳達峰 2049 年公司運營邊界碳中和 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 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 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 科技支撐 數字賦能 綠色金融 機制創新 人才培養 辦公空間
38、節能提效 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 鼓勵員工低碳行為 持續降低建筑內含碳 積極實施綠色建造 高效智慧運營維護 科學管理廢棄拆除 制定供應商綠色低碳評價標準 加強盟友企業合作 綠色金融助力建筑產業零碳轉型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推動建筑的低碳健康發展,是當前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新目標和新要求。中海宏洋在行業內率先踐行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挖掘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個關鍵環節的減排潛力,并以超低能耗建筑的關鍵技術手段作為支撐,針對不同氣候區域,打造大灣區、華南地區、華東地區和北方地區四大研發基地,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技創新,引領房地產行業低碳健康發展。大灣區研發基地圖華東地區研發基地圖華南地區研發基地圖北方地區研發基
39、地圖2928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持續降低建筑內含碳 關注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的碳排放,降低建筑的內含碳,是引領行業低碳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低碳建材一直是中海宏洋的重點研究的方向,未來我們也將優先選擇綠色建筑材料、減量使用高碳建材、加強建材循環利用以及推動建材綠色運輸,以實現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的減排。我們將提高新建建筑與既有建筑改造中使用綠色建材,特別是節能玻璃、新型保溫材料、新型墻體材料的使用比例。推廣高強鋼筋、高性能混凝土、建筑用熱軋型鋼和耐候鋼、高性能門窗等材料,探索使用性能優良的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優先選擇綠色建材
40、01在建筑設計階段將內含碳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精準控制、減量使用高碳建材產品。重點促進水泥減量化使用,并逐步增加高貝利特水泥、硫(鐵)鋁酸鹽水泥等低碳水泥的使用比例;將持續投入新型氣凝膠保溫材料、合成樹脂幕墻等低碳建材的研發與應用,探索低碳建材替代高碳建材的可行性。減量使用高碳建材02通過研發建材循環利用技術及裝備,加強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實現建筑部件可拆改、可循環使用,從而減少項目整體的建材用量,降低建筑內含碳。加強建材循環利用0304推動建材綠色運輸首先制定和實施同城的建材運輸的清潔能源替代方案,將用于同城運輸的車輛逐步更換為清潔能源車,并逐步探索新能源車在長途運輸中的應用推廣。利用智慧化
41、手段,通過智能算法規劃建材運輸路徑,選擇最優運輸路線,減少運輸車輛空駛里程和怠速運行,高效利用運輸資源,從而實現運輸過程的碳減排。積極實施綠色建造 我們將高效科學地實施建筑施工,通過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科學制定低碳施工方案、大力推廣節能施工設備以及引入 BIM、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四方面推動建造階段的減排。中海宏洋將繼續發揮在裝配式技術方面的優勢,加快推廣裝配式建筑在全國各地項目中的應用。通過在施工圖拆分設計階段采取預制剪力墻的模數優化設計和凸窗整體預制等技術,進一步減少構件數量,縮短現場安裝時間,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施工過程能耗,從而產生碳減排效果。鼓勵施工機械使用清潔能源,并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
42、資源條件,在有條件的施工場地,充分考慮利用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可再生資源。通過制定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案,可減少施工場地內材料與人員的運輸,減少施工過程的機械使用;積極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監控重點設備耗能,對多臺同類設備實施群控管理。加大 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建造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力度,實現精細化施工。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大力推廣節能施工設備科學制定低碳施工方案引入 BIM、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010203043130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高效智慧運營維護 運營與維護階段的碳排放在建筑
43、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占比往往超過 60%,該過程的減排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起著關鍵作用。中海宏洋以超低能耗建筑的關鍵技術手段作為支撐,通過節能提質增效、優化用能結構、推廣數字孿生技術三大路徑實現建筑運營與維護階段的減排。在項目策劃和設計階段充分考慮碳減排的要求,通過合理確定住宅朝向、窗墻比、形體系數和建筑布局,充分考慮不同氣候區域的特性,降低住宅整體能耗水平。采用高性能圍護結構設計方案,例如在嚴寒地區通過優化保溫結構的設計、外窗安裝方式、氣密性設計和無熱橋設計,降低建筑主動式采暖需求。重點提升暖通空調、照明、熱水、電梯系統等用能設備的能效,針對不同氣候區域項目,從節能性、可靠性、經濟性等角度提供適
44、宜的選擇方案。結合項目各氣候區日照輻射特征,中海宏洋通過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設置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為住宅公共區域進行供電,并在有條件的地區統籌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系統建筑應用,宜電則電,宜熱則熱。中海宏洋未來也將積極開展新型建筑電力系統建設試點工作,探索“光儲直柔”技術應用,可實現用電需求靈活可調。針對住宅項目,中海宏洋將努力推進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方面的電氣化進程。探索在住宅項目中實現多元化用能,在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積極推廣空氣能熱泵技術,應用地熱能、空氣熱能、生物質能等優化建筑用能 結構。推廣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能源與碳資產管理運維系統應用,整合物聯網,視頻監控,人工智能等先進
45、信息技術,打通建設與運維階段的信息斷層,融合建筑靜態基礎數據和動態運行數據,推動 BIM 在建筑生命周期的應用,提升住宅小區建筑運維管理智能化水平,通過精細化,智能化的全面管理,達到節能、增效、降碳目標,減少設備故障率,助力智慧小區建設。節能提質增效,降低建筑整體能耗水平優化用能結構,開展建筑光伏試點推廣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建筑智慧運維 科學管理廢棄拆除 中海宏洋將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嚴格遵守住建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5的有關要求,探索對既有建筑采用保留修繕加固的方式開展城市更新,增加建筑使用壽命。在設計階段,中海宏洋通過推行靈活可變的居住空間設計,減少改造或拆除
46、造成的資源浪費。我們將加強建筑垃圾管控,加大對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推動建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發展,推進建筑垃圾集中處理、分級利用,實現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對于拆除的建筑,通過制定科學的拆除方案,減少材料使用與人員的運輸、簡化拆除過程中的操作,并且盡量選擇節能型的施工和拆除機械設備,優化機械使用效率,降低拆除過程的碳排放。合理安排拆除作業時間,減少夜間作業時間,降低夜間照明用電,減少由于額外能源消耗造成的碳排放。我們將加強建材回用技術研發,探索在中海宏洋建設的項目中采用廢舊建材回收利用生產的制成品,如在景觀鋪地等工程中直接利用廢舊磚石等回收建筑材料,有助于實現
47、減少原生建材的生產和使用,從而降低整個產業的碳排放。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置科學制定建筑拆除方案加強建材回用技術研發3332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為了實現中海宏洋“碳中和”目標以及各年度里程碑,我們將從辦公空間節能提效、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鼓勵員工低碳行為、碳抵消四方面路徑,打造公司低碳管理樣板。對于現有的辦公樓宇,未來我們將加強能效管理和技術改造。對于中海宏洋自有的辦公樓宇,我們將持續關注能耗情況并開展運營優化工作。提升辦公空間能效管理水平辦公空間節能提效 01加強高效節能設備應用
48、推廣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能源與碳資產管理運維系統0203我們將重點關注高耗能設備,在設施運行安全以及不影響員工體驗感的基礎上,我們不斷開展對照明、暖通、用水等設施的節能改造,持續推動辦公樓宇減排。我們將逐步推廣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能源與碳資產管理運維系統,集中部署智能控制照明、空調、新風等設備的智慧運維平臺,不僅實現日常智能化主動節能降碳,還能基于能耗和碳排監測數據,分析優化運營管理,從而實現節能降碳工作的持續改進。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升電氣化水平并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占比是中海宏洋實現運營邊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環節。我們通過制定和逐步實施燃 油 公 務 車 更 換 計劃,助 力 實 現 202
49、9年公司運營全面電氣化的目標。加快推動車輛電動化我們將有序推動食堂炊事全面電氣化,通過制定和逐步實施食堂 炊 事 設 備 更 換 計劃,助 力 實 現 2029年公司運營全面電氣化的目標。逐步實施全電食堂建設發展分布式光伏,是我們不斷提升公司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的主要路徑之一。我們計劃在有條件的辦公場所,建設屋頂光伏等設施,助力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有序發展分布式光伏我們將積極采購綠色電力,制定系統性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策略和方法,并根據市場情況不斷優化調整交易策略,探索通過長期協議鎖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保證長期、穩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采購,最終實現 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積極采購
50、綠色電力01020304353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中海宏洋期望與行業伙伴共同營造低碳健康人居的新時代,共同探索地產全產業鏈的低碳轉型解決方案,攜手并進,砥礪前行,推動價值鏈利益相關方共同走向更加可持續的未來。制定供應商綠色低碳評價標準中海宏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供應商,我們希望供應商在綠色低碳方面也能與我們共同成長。我們將制定供應商“綠色低碳”準則,逐步提高供應商低碳準入門檻,要求供應商提升綠色低碳相關表現。我們計劃在供應商評價標準中增加綠色低碳的相關要求,將增加供應商碳披露、碳減排等相關評價內容,設定綠色低碳的核心評
51、價指標體系,不斷完善中海宏洋供應商評價標準。如前所述,中海宏洋關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減排,我們希望未來通過實施綠色采購,優先選擇低碳建材,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減排成果。因此,我們期待與主動披露并降低自身溫室氣體排放、產品碳足跡的供應商更緊密地合作,不斷推動整個行業向更節能、更低碳的方向健康發展。逐步提高供應商低碳準入門檻完善供應商綠色低碳評價標準優先選擇開展氣候行動的供應商推動供應鏈低碳轉型2022 年,中海宏洋已開展“無紙化辦公”主題活動,通過簽章電子化、流程電子化和匯報無紙化三方面開展無紙化辦公,未來將持續搭建中海宏洋無紙化辦公平臺,讓無紙化辦公成為員工的自覺 選擇。2022 年,中海宏洋聚
52、焦低碳會議,舉辦了“一周低碳會議挑戰”、“簡會倡議”等主題活動,減少舉辦會議使用的報告材料、交通、食宿、空調等資源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未來我們將持續開展低碳會議的系列活動,倡導員工優先選擇綠色線上會議。我們鼓勵員工合理安排商務活動,減少不必要的出行,提高視頻或者電話會議開展商務洽談的比例,對于短距離商務出行優先選擇公共交通等排放較低的出行方式,對于遠距離的商務出行,優先選擇乘坐高鐵,減少因乘坐飛機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建立公司內部“碳交易”平臺,探索建立公司內部碳積分激勵機制,為員工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核算員工低碳商務出行產生減排量,并給予員工對應的內部碳積分。員工可用內部碳積分可在“碳交
53、易”平臺上換取禮品、獲得內部優惠、兌換服務等。提倡無紙化辦公倡導綠色線上會議鼓勵低碳商務出行探索員工碳積分激勵機制中海宏洋一直秉持厲行節約、低碳辦公的理念,倡議員工從日常點滴做起,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水。鼓勵員工低碳行為01020304碳抵消 我們將盡最大的努力通過辦公空間節能提效,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以及鼓勵員工低碳行為等策略減少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但仍會產生少量的無法避免的碳排放。我們將遵循香港聯交所的企業凈零排放實用指引,通過購買高質量的碳信用進行碳抵消,以實現運營邊界的碳中和目標。高質量的碳信用是指具備額外性、可量化、真實性、永久性及社會效益的碳信用額度。高質量的碳
54、信用可以促進投資不足領域的資金流動,尤其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去碳化進程。我們理解并支持 COP27 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我們必須對凈零排放的綠色欺詐行為持零容忍態度”的表態,也希望我們用于抵消“不可避免”排放的資金能在真實世界中產生真實的減排效益。36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37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綠色金融助力建筑產業零碳轉型綠色信貸是房地產行業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中海宏洋將打造“低碳賦能發展”的范本模式,依托中海宏洋高標準建設的綠色建筑項目,充分利用綠色建筑開發貸款和綠色商業性住房貸款等綠色信貸,降低融資門檻及融資成本。充分利
55、用綠色建筑開發貸款和綠色商業性住房貸款等綠色信貸綠色基金可在支持綠色建筑科研技術開發、為綠色建筑項目提供風險補償等方面發揮作用。該類基金可對綠色建筑產業及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支持綠色建筑技術研發、推廣。中海宏洋將積極發揮 ESG 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綠色基金產品作用,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發揮 ESG 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綠色基金產品作用為了實現創新業務金融賦能,中海宏洋將依托優秀的企業運營能力、一流的品牌影響力,在綠色低碳建筑項目、超低能耗建筑項目等優質底層資產的支持下,探索發行碳中和 CMBS、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支持工具,降低融資成本,為房地產企業發行綠色債券融資發揮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探
56、索發行碳中和 CMBS、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支持工具我們將攜手綠色建筑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創新發展綠色建筑供應鏈金融服務。我們將探索為綠色建筑項目投保,將綠色保險承保領域延伸到綠色建筑產業鏈上游,如綠色建材質量安全責任保險,保障綠色建材質量,促進綠色建筑產業鏈整體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綠色建筑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強盟友企業合作2021 年,中海宏洋受邀成為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分會副主任委員。我們未來將與協會成員,共同開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的大規模推廣和零能耗零碳建筑的研究工作。我們期待與友商加強交流合作,推進超低能耗建筑先進技術發展,分享行業最佳實踐,使行業涌現更多的“零碳解
57、決方案”,推動房地產行業“零碳轉型”。我們將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組建“零碳建筑聯盟”,為相關方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尤其對于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專精特新”中小配套企業,通過專項基金給予資金支持,助力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分享行業實踐經驗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組建“零碳建筑聯盟”中海宏洋將加大金融創新,拓展融資渠道,通過充分利用綠色信貸、探索發行碳中和CMBS 和綠色債券、積極發揮綠色基金產品作用、創新發展綠色建筑供應鏈金融服務四大路徑,助力建筑產業零碳轉型,提升中海宏洋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3938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
58、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04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DUAL CARBON PRACTICE AT COGO綠色低碳典型示范Typical Green and Low-Carbon Demonstrations42“一起迎低碳”全員行動Working Together for Low-Carbon48綠色低碳典型示范建筑低碳技術的突破是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中海宏洋深耕超低能耗建筑領域,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中海河山大觀項目作為唯一的住宅類零碳建筑,成功立項住建部 2022年度科技示范項目,獲得了各界的持續關注。項目的超低能耗建筑建設首創 1
59、2 項國家專利技術,運用 3 項自治區工法及 2 項自治區優秀 QC,發表 3 篇論文,通過 2 項科技成果評價,形成 2 項超低能耗標準。中海河山大觀項目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毫沁營片區,是中國嚴寒地區首個且規模最大的超低能耗集群示范項目,也是第一個實現整體采暖節能率92%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項目占地面積158739 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面積 133356平方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剪力墻結構。項目主要通過科學的建筑布局、高性能的圍護結構以及高效的能源利用三方面的關鍵技術來打造超低能耗住宅。通過簡潔的建筑形體設計減少散熱面和結構性熱橋,降低熱負荷。淺進深大面寬的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采光
60、,滿足冬季盡可能獲取太陽輻射得熱的需求。中海河山大觀超低能耗建筑 專欄 1.中海河山大觀超低能耗建筑該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內,是中國嚴寒地區首個且規模最大的超低能耗集群示范項目,通過采用被動式技術,極大地降低建筑主動式供暖和供冷需求,并通過使用低能耗能源設備減少能源消耗。我們通過河山大觀項目的實踐,積累了需求側節能和用能側減碳的技術優勢。從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看,超低能耗建筑在運行階段累計產生的減排效果顯著。與普通節能建筑相比,河山大觀項目超低能耗建筑在運行階段每年共減排約 1347 噸二氧化碳,減排幅度達 40%。合理的建筑布局在嚴寒地區,通過性能化設計,采用 250/260 MM
61、厚石墨聚苯板加巖棉隔離帶作為保溫材料,工藝雙層錯縫拼接。與冷濕環境接觸部位的保溫采取內外防水措施,有效保持保溫的完整性。采用鋁包木三玻兩腔雙 low-e 雙氬氣系統被動窗,可有效減少室內外冷熱交換,解決常規項目外窗損失較多熱量的問題。在安裝方式方面,選用帶企口嵌入式外窗安裝方式具備更好的穩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選擇適用的材料,對門洞、窗洞、管線貫穿處等易發生氣密性問題的部位,進行精細化節點設計,同時采用全剪結構、鋁膜+拉片體系的施工方式,有力保障氣密性。通過 CFD 軟件建模模擬及實體樣板測試,在管道與圍護結構間填充 50 mm 厚保溫材料做無熱橋設計。無冷熱橋系統可大幅提高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
62、,降低冷熱負荷需求,保持室內溫度恒定,避免室內結露發霉。高性能的圍護結構保溫結構氣密性設計外窗安裝方式無熱橋設計建筑形體簡潔規整建筑平面布局合理4342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高效能源利用針對不同氣候區域項目,從節能性、可靠性、經濟性角度提供適宜的冷熱源選擇方案,如嚴寒地區的采暖系統選擇新風冷熱源熱泵一體機+電熱膜輔助采暖形式。新風系統結合冷熱源選擇帶熱回收系統的新風熱泵一體機系統,有效減小設備體積,熱回收效率達到 75%,風速低于 3m/s。通過使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平臺,收集并監測能耗數據,并結合實際能耗數據優化設備運行
63、策略,實現智能運維。設置了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為住宅公共區域進行供電,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項目的低碳實踐獲得了各界的持續關注,各級領導、客戶充分肯定了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所帶來的節能降碳、健康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項目實現了多項超低能耗建筑技術的突破,并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的獎項。項目還作為唯一住宅項目立項住建部 2022 年科學技術計劃“零碳建筑科技示范工程”。項目參與了多個展覽,2021 年參展天津“中國建筑科學大會”;并作為唯一入選的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參與香港政府主辦的“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覽。技術創新12 項國家專利技術一種被動房住宅無熱橋通氣管安裝用鉆孔設備一
64、種設置在連廊采光井位置的可提升式鋼平臺一種用于被動房隔汽膜、透氣膜切割的切割器一種施工便捷的被動式超低能耗外窗一種設置在被動房混凝土與欄桿間的隔熱裝置一種設置在被動房外墻上的多功能一體化裝置一種設置在被動房補風系統聯控裝置一種設置在被動門與混凝土間一體化連接裝置一種設置在外掛式被動窗的隔熱托架一種用于被動房穿外墻孔洞一體化預埋裝置一種設置在被動房外墻一體式鎖扣保溫板一種設置在被動房外圍護結構的斷熱橋裝置3 項自治區工法被動房住宅無熱橋技術施工工法被動房拉片式鋁模體系施工工法透汽膜、隔汽膜粘貼施工工法2 項自治區優秀 QC被動式建筑氣密性工藝創新提高超低能耗建筑外窗氣密性合格率科研成果3 篇論文
65、 嚴寒地區超低能耗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呼和浩特 中海地產河山大觀項目 嚴寒地區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設計要點及運行效果分析以中海河山大觀項目為例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嚴寒地區超低能耗建筑規?;l展的價值分析以中海地產呼和浩特市河山大觀超低能耗項目為例2 項科技成果評價嚴寒地區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實踐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氣密性控制措施研究2 項超低能耗標準超低能耗綠色居住建筑技術標準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規范獲得榮譽2 項國家級標識類國家超低能耗建筑設計標識國家健康建筑二星設計標識1 項國家級工程類第十屆國家級“廣廈獎”候選項目8 項省部級工程類內蒙古自治區“廣廈獎”候
66、選項目內蒙古自治區建筑工程優質結構獎內蒙古自治區 BIM 技術應用示范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綠色施工示范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精細化管理示范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級建筑施工安全標準化示范工地內蒙古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內蒙古自治區智慧工地應用示范項目1 項市級工程類2020 年度呼和浩特市建筑安裝工程優質獎2 項設計類“艾景獎”第十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獎年度優秀景觀 設計2020 年亞太設計精英邀請賽售樓處類別佳作獎天津“中國建筑科學大會”香港“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冷熱源選擇光伏應用新風系統智慧運維454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
67、結語附錄中海上東區綠色住宅項目位于合肥市,是住宅建筑通過裝配式技術和綠色節能技術實現減排的成功實踐。項目在整體設計、建造和研究過程中,采用綠色建筑設計、裝配式建筑設計、健康建筑設計和住宅減碳研究并行的思路。通過本項目,中海宏洋積極探索綠色、健康、低碳建筑聯動,在綠色建筑預評價基礎上疊加取得健康建筑、健康社區標識。本項目采取的裝配式技術優化設計及建筑運行階段的綠色節能技術是一種可復制、可推廣且行之有效的住宅建筑減排綜合解決方案,是中海宏洋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領軍企業,布局低碳建筑技術創新與零碳發展的體現和實踐。中海上東區綠色住宅 中海上東區綠色住宅項目位于合肥市經開區繁華大道以北,總用地面積約9.
68、6 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26.8 萬平方米,是一個綠建三星標準的中大型住宅項目。項目響應國家節能減碳的號召,應用國家先進施工建造技術(裝配式技術),落實國家綠色節能相關要求,并形成了一套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節能減碳措施。項目主要通過裝配式技術和綠色節能技術兩大路徑實現住宅建筑的減排。合肥|中海上東區中國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健康、低碳住宅集群示范項目專欄 2.中海上東區綠色住宅裝配式技術綠色節能技術本項目在裝配式建造的方案設計、施工圖拆分設計、深化設計、施工階段四個階段均進行了節能減排措施優化,主要通過預制剪力墻優化、預制凸窗優化、裝配式施工等關鍵環節,縮短施工工期、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材料浪費
69、,實現住宅建造階段的減排。通過使用高效的多聯機空調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和 LED 節能照明系統等綠色節能技術,降低住宅建筑運營階段的碳排放。本項目是住宅建筑項目探索綠色、健康、低碳建筑聯動的成功實踐,項目關鍵技術和研究成果將為我國低碳住宅建筑的發展提供設計參考和實踐指導。項目運用裝配式技術,通過預制剪力墻優化、預制凸窗優化、裝配式施工等關鍵環節,減少建材的浪費,實現碳排放在建材運輸和建造階段的減少。在建筑運行階段,采用高效空調系統、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節能照明系統等綠色節能技術,實現減碳效益。4746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
70、語附錄“一起迎低碳”全員行動 中海宏洋一直踐行“厲行節約、勤儉辦企”的精神,主動承擔節能減排社會責任。2022 年,中海宏洋開展了“一起迎低碳”全員行動,攜手中海宏洋總部及地區公司、上下游單位共計 6 萬余人,立足采購運營端、日常運營端、會議活動端三大著力點,通過智能化改造、具體做法倡議、管理舉措推進、優秀案例總結四種形式將“厲行節約、勤儉辦企”融入日常經營活動中,讓低碳辦公、綠色生活成為員工的主動選擇。我們策劃了系列主題活動,具體包括“簡會議倡議書”、“一周低碳會議挑戰”、集中型“綠色會議”舉辦方案、“無紙化辦公探究”和“愛惜糧食專項行動”等。2022 年 3 月,我們發布了“簡會議倡議書”
71、,從減少會議數量、明確參會范圍、會前充分溝通等 10 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實現會議全過程的碳減排。我們還組織了為期一周的“低碳會議挑戰”主題活動,以“用最少的能耗,開最高效的會議”為目標,對會議組織方和參會人員分別提出具體要求,強化勤儉節約、低碳辦公意識,鼓勵全體員工養成綠色會議的好習慣。2022年4月,我們制定了集中型“綠色會議”舉辦方案,針對 200 人以下的小型和中型會議,圍繞會議地點、會議住宿、會議餐飲、會議出行以及會議物料的選擇,形成了綠色會議規劃清單。我們還開展了“無紙化辦公”主題活動,基于目前的工作情景,從簽證電子化、流程線上化和匯報無紙化三方面搭建高效無紙化辦公平臺。2022年
72、10月,我們開展了“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工作,營造節約糧食的總體氛圍、引導中海宏洋全體員工形成糧食安全意識,培養節儉健康的用餐習慣。為了落實“厲行節約、勤儉辦企”的要求,中海宏洋總部及地區公司均編制“厲行節約、勤儉辦企”專項行動方案,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召開專項行動宣貫會,完成內部線上及線下宣傳、細化執行各項具體要求。通過開展“一起迎低碳”全員行動,我們致力于將低碳辦公理念滲透至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并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在辦公中的“N 種低碳的可能性”。集采系統上線集中采購管理指標納入采購決策選擇低碳材質/品牌按需配置減少庫存回收/維修/翻新以租代買信息系統全覆蓋倡導綠色辦公
73、節能減碳低碳出行節儉用餐電子簽章無紙辦公智能差旅空調節能化控溫、開關辦公區域照明遠程自動控制、無人自動關閉空調節能管理智能照明系統設備智能化控制智能控制電子設備如打印機、會議室設備等會議視頻化宣傳線上化流程精短化會議高效化布置精簡化活動物料重復利用減少一次性制品杜絕產生大量排放物采購系統低碳采購日常辦公低碳化樓宇管理減能化會議要求活動要求采購運維端合理配置循環利用日常運營端會議活動端圖 5-1 中海宏洋“一起迎低碳”全景圖簡會議倡議 簽章電子化 關注糧食安全線上培訓一周低碳會議挑戰 流程電子化 加強食堂管理簡化布置集中型綠色會議舉辦方案匯報無紙化培養良好用餐習慣無紙化低碳會議零碳培訓無紙化辦公
74、制止餐飲浪費49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48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05治理和披露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治理框架Governance Framework52披露機制Disclosure Mechanism52治理框架披露機制為確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目標的達成,集團特別設立了四層治理架構:董事局執行委員會ESG 領導小組ESG 工作小組。為了科學管理公司組織層次碳排放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在 ESG 領導小組指導下,中海宏洋將籌建碳資源管理平臺,用于監控公司各個環節的碳排放活動數據,利用數
75、字化手段形成可持續的碳管理體系,開展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的閉環管理,對接供應商,實現價值鏈碳排放數據的互通共享,為中海宏洋落實碳中和目標,建立堅實的數據基礎和機制保障。公開透明的減排目標不僅是為了向相關方展示中海宏洋助力國家“碳中和”的決心和態度,更是對自身的有效監督。這是中海宏洋發布的首份碳中和白皮書。未來,我們將每年通過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向社會公眾披露中海宏洋的“碳中和”進展。不忘經營幸福的初心。展望低碳健康的未來。我們致力于為業主經營幸福,樹立健康低碳的典范,將可持續發展策略融入集團經營理念。作為行業踐行雙碳戰略的引領者,普惠應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積極落地綠色低碳健康建筑。聯動優秀
76、供應商共同行動,將低碳理念滲透到行業全價值鏈,共同加強行業協同。我們聚焦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下的低碳領跑,持續打造示范性綠色低碳標桿。我們深耕低碳節能技術,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滿足對綠色低碳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做綠色低碳美好生活的兌現者。我們將加快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步伐,積極為國家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結語Epilogue董事局執行委員會ESG 領導小組ESG 工作小組定期聽取執行委員會的匯報,積極參與制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對集團可持續發展方針和信息披露負責;負責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對可持續發展相關機遇和風險進行判斷和評估;定期向董事會成員報告和建議可持續發展減碳相關事宜
77、,并對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上反饋。由董事局授權負責可持續發展相關事務,統籌可持續發展業務;負責制定可持續發展減碳策略,并定期向董事局匯報;負責定期進行碳風險識別、分析和審核碳管理程序,并向董事局提交審核結果和改善建議,以確定碳監控系統的有效性;負責監察各業務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可持續發展的執行。負責可持續發展減碳工作的執行,確保碳中和戰略工作全面覆蓋整個集團;定期向委員會層級匯報可持續發展工作進展,并根據碳管理目標落實的情況,編制氣候變化信息披露報告。負責具體碳管理相關事務在項目中落地和常規管理;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充分關注集團對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要求并落實執行。52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
78、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53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溫室氣體核算相關說明第三方核查信息參考文獻為使盤查結果獲得預期使用者的認同,本次組織層面碳盤查遵照國際標準 ISO 14064-1:2018 執行。本次溫室氣體盤查以 2021 年度為基準年,資料期間為 2021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我們本次盤查涉及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四類溫室氣體。綜合考慮技術可行性、成本可行性以及本報告使用者的要求,本次盤查考慮了類別 3-4 的部分排放源,無類別 5-6 的排放。單個源排除門檻為 0.
79、5%,總排除量不超過組織總排放量的 1%。所用的量化方法為排放因子法和質量平衡法。注:質量平衡法是一種特殊的排放因子法。(1)排放因子法-化石燃料燃燒、外購電力、外購熱力:溫室氣體排放量(GHG)=活動數據 排放因子 此方法適用于移動源化石燃料燃燒(如汽油)、外購電力消耗的排放。對于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活動數據為質量單位 kg,外購電力活動數據為 kWh。附錄Appendix注 1:汽油密度:0.78 kg/L,來源 GB 17930-2016,表 2 車用汽油(V)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汽油密度高限值。注 2:柴油密度:0.84 kg/L,來源 GB 19147-2016 車用柴油國家標準。注 3:
80、電力排放因子取自關于做好 2022 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中的全國平均電網電力排放因子,0.5810 kgCO2/kWh。注 4:熱力排放因子取自工業其他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中的推薦排放因子,0.11 tCO2/GJ。(2)質量平衡法-CO2滅火器、R22、R32、R410A、R134a 等制冷劑:溫室氣體排放量(GHG)=活動數據 GWP 活動數據采用 CO2滅火器、制冷劑的當年新補充充裝量。注 1:溫室氣體的 GWP 值取自 IPCC2021,詳見下表。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2022 全球建筑建造業現狀報告.2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
81、.(2022).2022 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3 仲平.(2005).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環境影響研究.4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建科 202163 號).溫室氣體名稱GWP來源CO21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CH427.9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N2O273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R221960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R32771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R410A2256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R134a1530IPCC2021,第六次評估報告55中海宏洋的“雙碳”實踐治理和披露結語附錄54主席報告書執行摘要邁向碳中和中海宏洋碳排放現狀碳中和行動地址:香港皇后大道東一號 太古廣號三座七樓 701-702 室電話:(852)2988 0600傳真:(852)2988 0606互聯網址:.hk中國海外宏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