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兒童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文明傳承的保證,其發展狀況構成未來人口與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國兒童數量眾多,近年來其生存和發展狀況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受到社會經濟轉型、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大規模人口流動等因素的影響,仍有一部分兒童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各種挑戰,兒童發展整體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人口普查為準確掌握兒童人口基礎數據、反映人口變動、描述兒童總人口和子群體特征、分析其發展狀況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為了解和解決兒童面臨的相關問題、促進兒童權利的實現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本折頁基于 2020 年及歷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對中國兒童人口狀況進行描述分析。定義:定義:兒童兒童: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定義,
2、兒童是指 18 歲以下人口,即 0-17 周歲的人口。按年齡劃分的兒童發展階段按年齡劃分的兒童發展階段:本折頁中按年齡將兒童的發展劃分為嬰幼兒早期發展階段(0-2周歲)、學前教育階段(3-5周歲)、小學階段(6-11 周歲)、初中階段(12-14 周歲)和高中階段(15-17 周歲)五個階段。流動兒童流動兒童:流動兒童是指流動人口中的 0-17 周歲兒童。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人戶分離人口是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跨鄉鎮街道外出流動半年及以上,留在原籍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生
3、活的 0-17 歲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留守兒童中戶籍所在地為農村的兒童,城鎮留守兒童是指留守兒童中戶籍所在地為城鎮的兒童。數據數據來源來源:本折頁的主要數據來源為中國國家統計局開展的 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輔以歷年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中國分別在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1990 年、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共開展了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目前每十年開展一次。每逢兩次人口普查的中間年份開展一次 1%人口抽樣調查,又稱為“小普查”,最近一次是在 2015 年。不開展普查或小普查的年份進行千分之一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致致謝謝:本折頁由國家統計局和聯
4、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編寫,結合了中國人民大學呂利丹副教授承擔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課題“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狀況”的研究成果。課題得到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三方聯合數據項目的技術和資金支持。UNICEF/China/2017/Xia Yong 2020 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 事實與數據 2020 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 事實與數據 UNICEF/China/2021/Ma Yuyuan 2 2.36 3.20 4.10 3.83 3.45 2.79 2.98 3.47 3.75 5.98 7.51 9.21 10.61 11.14 41%46%41%34%27%21%21%0%10
5、%20%30%40%50%60%0246810121416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億人億人18歲及以上成人0-17歲兒童人口兒童人口比例1953年總人口年總人口5.83億億2020年總人口年總人口14.12億億一、兒童人口規模和變化趨勢 1.1 中國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 年中國 0-17 周歲兒童人口為 2.98 億,占全國總人口的 21.1%。從兒童人口的長期變動趨勢來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轉變,特別是受 20 世紀 70 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長期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影響,中國兒童人口規模和占總人口的比例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
6、減少,但在 2010-2020 十年間保持了相對穩定(圖表 1)。圖圖表表 1 1:中國中國 0 0-1717 歲兒童人口規模變化趨勢,歲兒童人口規模變化趨勢,19531953-20202020 年年1 1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圖表圖表 2 2:中國兒童人口構成,:中國兒童人口構成,20202020 年年2 2 年齡年齡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11 11 1212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0 0-1717 歲歲 合計合計 階段階段 嬰幼兒嬰幼兒 早期發展早期發展 學前教育學
7、前教育 小學階段小學階段 初中階段初中階段 高中階段高中階段 人數(萬人)全部兒童 4164 5279 10874 5021 4427 29766 流動兒童 808 1147 2321 1043 1791 7109 農村留守兒童 713 780 1590 672 421 4177 城鎮留守兒童 454 496 935 385 246 2516 數據來源:留守兒童數據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計算,其他數據根據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1 1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和 1990 年普查的標準時點為 7 月 1 日零時,此后,普查時點統一為 11 月 1 日零時。普查數據與中
8、國統計年鑒上通常公布的年末數在數值上會略有差異。2 2 更多關于兒童人口構成的細節見本折頁第三部分“兒童人口構成”。城鎮1.87億(63%)鄉村1.10億(37%)男性1.58億(53%)女性1.39億(47%)漢族2.63億(88%)少數民族0.35億(12%)3 0510152025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人口比例人口比例(%)中國兒童人口占世界比例中國總人口占世界比例印度兒童人口占世界比例印度總人口占世界比例2020印度印度,4.42億億(18.5%)中國中國,3.04億億(12.7%)其他國
9、家其他國家,16.42億億(68.7%)02040608010012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602070208020902100撫養比撫養比(%)中國老年撫養比中國少兒撫養比世界總撫養比44.1%54.1%2020年年2050年年71.1%59.3%1.2 世界 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提供的國際可比的估計數據3 3,世界總人口和 0-17 歲兒童人口在過去 60 年迅速增長。世界總人口由 1950 年的 25 億增加到 2020 年的 78 億,是 1950 年的 3.1 倍;兒童人
10、口由1950 年的10億增加到 2020 年的 24億,是1950 年的 2.4倍。20 世紀70年代之后,世界兒童人口增長趨勢出現轉折,增長速度越來越低于總人口增長速度。2020 年中國總人口仍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總人口的 18.2%;兒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兒童人口的 12.7%,明顯低于其總人口份額。中國兒童人口占世界兒童人口的比例從 1980 年左右開始逐步下降(圖表 3)。2020 年中國總人口比印度多出 2854 萬,但是兒童人口卻只相當于印度的 69%。印度兒童人口規模在 1993 年首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兒童人口最多的國家,其總人口預計將于 2023 年超過中國4 4。同樣
11、根據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中國的少兒撫養比(0-14 歲人口與 15-64 歲人口之比)在 1980-2020 年間下降了近六成,目前已成為全球少兒撫養比最低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中國的老年撫養比(65 歲及以上人口與 15-64 歲人口之比)不斷上升,老齡化加?。▓D表 4)。2020 年中國的總撫養比為 44.1%,在世界范圍內尚屬較低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 個百分點。但是,中國的人口總撫養比下降趨勢在過去十年發生了逆轉,伴隨著人口結構的進一步轉變和“人口紅利”的衰減,預計總撫養比將在 2035 年超過 50%,并在 2038 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于 2050 年超過 70%
12、,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3 本折頁中的國際可比估計數據來自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與中國官方數據并不完全一致。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2022 年 8 月查閱。4 4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2022 年 8 月查閱。圖表圖表 3 3:中國和印度兒童:中國和印度兒童人口規模占世界的比例和人口規模占世界的比例和變化
13、趨勢,變化趨勢,19501950-20202020 年年 圖表圖表 4 4:中國和世界中國和世界撫養比現狀及預測,撫養比現狀及預測,19501950-21002100 年年 數據來源: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 數據來源: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 4 二、人口出生情況 2.1 出生人口數 中國出生人口數呈現出長期下降但有波動的變化趨勢,體現了不同時期生育政策調整的效果。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80 年代開始進一步嚴格生育調節,“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5 5。短短十年,中國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從1
14、970 年的 6.1 降至 1980 年的 2.7,1991 年下降到更替水平 2.1 以下,此后一直穩定在低生育水平,2020 年僅為 1.3,位于世界低生育率國家行列6 6。2010-2020 年中國兒童人口規模和比例保持相對穩定,與這十年間生育政策逐步放寬后出生人口數短暫增加有關:中國各地于 2011 年 11 月開始全面實施“雙獨二孩”政策(夫妻雙方為獨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政府于 2013 年 12 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見,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即“單獨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即“全面二孩
15、”政策,標志著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束。幾次政策調整均取得短期成效,生育意愿得到集中釋放。但由于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年輕人生育意愿降低、初婚年齡推遲等原因,近年來出生人口不斷減少,2020 年僅出生 1202 萬人,2021 年再創新低,出生 1062 萬人。2021 年 6 月,中國開始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并出臺了配套支持措施,著力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但政策效果并未馬上顯現。2022年出生人口進一步降至千萬以下(956萬人),少于當年死亡人口,出現人口負增長現象7 7,這是中國人口 60 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圖圖表表 5 5:出生人口數,出生人口數,19801980-202
16、22022 年年 數據來源:1980-2021 年數據根據2021 年中國統計年鑒發布的相關年份數據、利用年中人口與人口出生率 計算得到;2022 年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5 5“中共中央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1980 年 9 月 25 日)”,https:/ 年 8 月查閱。6 6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https:/esa.un.org/unpd/wpp/Download/Standard/Fertility/,2022 年8 月查閱。7 7 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 2
17、022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tp:/ 年 2 月查閱。178725292067158519731897188312021062956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2700出生人口(出生人口(萬人萬人)5 108.5110.9111.3115.6116.9118.6118.1113.5111.310010410811211612019821987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每每100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0107.7113.6111.8117.8121.7122.9122.1114.8111.
18、6107.1112.1109.9113.0116.4117.1120.2112.5111.019821987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100105110115120125每每100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農村城鎮0109.4120.1127.1154.3159.4152.9158.4148.5132.2105.2117.3121.4141.1151.9143.2130.3113.3106.8105.6107.7105.4106.4107.1108.4113.7109.8113.219821987199019952000200520102
19、0152020100110120130140150160每每100名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第三孩及以上孩次第二孩第一孩02.2 出生人口性別比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每 100 名活產女嬰對應的活產男嬰數。國際上公認在沒有干預措施時,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在 103-107 之間。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自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偏高并持續上升,從1982年的 108.5上升到 2004年的最高值121.28 8,2005 年回落為118.6。此后持續下降至 2020 年的 111.3,長期偏高的問題得到一定控制(圖表 6a),但中國仍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國
20、家之一9 9。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表現出如下特點:2010 年以來,城鎮和農村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城鄉差距開始縮小,到 2020 年,農村地區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僅略高于城鎮地區(圖表 6b)。出生人口性別比在各省區之間并不均衡,山西等七省區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在了正常范圍 107 以內,海南、江西、福建等省區出生人口性別比仍嚴重失衡(圖表 6c)1010。2020 年第二孩出生性別比已處于正常區間,但是第一孩出生性別比偏高,第三孩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圖表 6d)。少數民族出生人口性別比整體低于漢族。少數民族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在 1989 年以前一直正常,之后超出正常區
21、間進入偏高狀態,2015 年達到 110.7,比 2010 年(114.8)有所回落,2020 年繼續下降至 109.6。出生人口性別比和育齡婦女的受教育程度相關,受過高等教育的育齡婦女子女的出生性別比相對較低。家庭的男孩偏好及相應的性別選擇生育行為、生育政策的影響、女性社會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直接或間接因素推高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和某些省份。這反映出女童生命權的受損和長期的性別歧視,對女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例如可能助長拐賣婦女和其他形式針對婦女的暴力。另外,由于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2020 年中國女性比男性約少 3300 萬人,其中 20-40 歲的適婚年
22、齡女性比男性約少 1752 萬人1111。女性數量短缺是一些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的原因之一,由此產生“婚姻擠壓”,影響未來人口發展。8 8 國家統計局,中國社會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實和數據(2019)9 9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 2022 年修訂版,https:/population.un.org/wpp/Download/Standard/MostUsed/,2022 年 8 月查閱。1010 本折頁地圖上所示的邊界、名稱和標注不一定代表聯合國官方立場。1111 國家統計局,http:/ 年 8 月查閱。圖表圖表 6 6: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生人口性別比,19821982-20
23、202020 年年 (6a)(6a)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 (6b)(6b)分城鄉出生人口性別比分城鄉出生人口性別比 (6d)(6d)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別比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別比 注:普查年份全國數據和分省數據以及 2020 年分城鄉數據來自普查短表 匯總資料,其他年份分城鄉和所有年份分孩次數據來自普查長表匯總資料。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和全國 1%人口抽樣調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6c)(6c)分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分省出生人口性別比,2 2020020 年年 6 1200800400040080012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萬人兒童年齡兒童年齡(
24、歲歲)男性男性女性女性2010年年2020年年106.2107.9110.9112.3116.2116.1118.2113.81021041061081101121141161181201982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每每100名女性對應的男性人數名女性對應的男性人數0三、兒童人口構成 3.1 年齡構成 兒兒童童年齡年齡構成構成 2020 年 0-5 歲兒童 9443 萬人,6-14 歲義務教育階段兒童 1.59 億人,15-17 歲高中學齡兒童 4427萬人(附表 1)。與 2010 年相比,0-5 歲兒童人數增加 417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兒童增加 2789
25、萬人,高中學齡兒童減少 1332 萬人(圖表 7)。不同發展階段兒童人口的變化趨勢對于各級各類學校和師資隊伍建設與規劃具有重要意義。人口年齡結構的整體變化人口年齡結構的整體變化 2000 年以來的 20 年是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極為迅速的時期,兒童人口規模和占總人口比例下降的同時,青少年和青年群體的規模和比例也在不斷下降(附表 2)。10-19 歲青少年人口比例從 2000 年的 18.0%下降至 2020 年的 11.2%,15-24 歲的青年人口比例從 2000 年的 15.6%下降至 2020 年的 10.5%。2020 年 10-24 歲人口大幅減少,是因為他們出生于 1996-201
26、0年間,正值出生人口持續減少期(參見圖表 5:出生人口數)。與此同時,中國從 2000 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1212,此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60 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在 2000-2010 年間上升了3個百分點,2010-2020年間繼續上升5.4個百分點,2020年該比例達到18.7%(附表2),尚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預計于 2021-2025 年十四五”期間邁入中度老齡化1313。3.2 性別構成 2020 年兒童人口中男童 1.58 億人,占 53.2%;女童 1.39 億人,占 46.8%。男童比女童多 1918 萬人。1212 國際上在定義老齡化社會時通常使用的標準是 60 歲及以上
27、人口達到或超過總人口的 10%,或者 65 歲及以上人口達到或超過總人口的 7%。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在 10-20%之間為輕度老齡化階段,20-30%之間為中度老齡化階段,超過 30%是重度老齡化階段。1313 陳功,“我國人口發展呈現新特點與新趨勢”,http:/ 年 8 月查閱。圖表圖表 8 8:全:全國國 0 0-1717 歲兒童歲兒童性別比,性別比,19821982-20202020 年年 圖表圖表 7 7:全:全國國 0 0-1717 歲兒童歲兒童人人口金字塔,口金字塔,2 2010010 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和 2010 年全國人口普查
28、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和全國 1%人口抽樣調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7 東部地區東部地區37.7%中部地區中部地區28.8%西部地區西部地區29.1%東北地區東北地區4.5%出生人口性別比的長期失衡已經反映在兒童人口的性別比上,從 1982 年的 106.2 持續上升至 2015 年的 118.2,2020 年降至 113.8(圖表 8)。兒童人口性別比失衡在某些省份更為嚴重,海南、江西、福建和湖北 2020 年的兒童人口性別比超過 118(附表 3)。3.3 城鄉分布 2020 年城鎮地區兒童 1.87 億人,占全國兒童的 62.9%;農村地區兒童 1.10 億人,占全
29、國兒童的 37.1%。圖圖表表 9 9:全國全國 0 0-1717 歲兒童歲兒童分分城鄉城鄉人人口口規模規模及比例及比例,19821982-20202020 年年 總人口總人口 城鎮化率城鎮化率 (%)(%)兒童人口規模(萬人)兒童人口規模(萬人)城鎮兒童占城鎮兒童占 兒童人口的比例兒童人口的比例 (%)(%)城鎮 農村 合計 1982 年 21.1 6808 34202 41010 16.6 1990 年 26.4 8151 30116 38267 21.3 2000 年 36.2 10742 23792 34534 31.1 2010 年 50.0 12448 15444 27892 44
30、.6 2020 年 63.9 18734 11031 29766 62.9 數據來源:總人口城鎮化率來自2021 年中國統計年鑒,其他指標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取得了巨大進展,全國城鎮人口比例從 1982年的 21.1%上升到 2020 年的 63.9%,城鎮兒童占全國兒童的比例從 1982 年的 16.6%上升到 2020 年的 62.9%。雖然 1982 年以來全國兒童規模減少,但城鎮地區的兒童規模一直穩步擴大,2020 年城鎮兒童規模是 1982 的 2.8 倍。與此同時,農村兒童規模在較為迅速并且持續地下降。2010 年及以前城鎮兒童占兒童人口的
31、比例始終明顯低于總人口的城鎮化率,這一方面與農村地區具有較高的生育率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可能也與流動人口子女無法全面享受城市公共服務而不得不留守在農村有關。2010 年以來的十年間,城鄉生育率水平差距縮小,同時流動兒童相關的公共服務政策不斷完善,更多兒童隨父母遷往城鎮地區或獨自外出求學務工,2020年城鎮兒童占兒童人口的比例接近總人口的城鎮化率。3.4 地區分布 2020 年,廣東兒童人口最多,為 2742 萬人;西藏兒童人口最少,僅104萬人。57.9%的兒童人口集中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其中,西部地區兒童在全國兒童人口中占比為 29.1%。圖表圖表 1 10 0a a:分?。悍质?0 0-17
32、17 歲兒童歲兒童人口人口,20202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匯總 3.5 少數民族兒童 2020 年全國 0-17 歲少數民族兒童規模為 3459 萬人,比 2010 年增加了 396 萬人。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采取了相對寬松的生育政策,少數民族生育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加上父母傾向于為民族通婚子女選擇少數民族身份以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少數民族兒童在兒童人口中的占比逐步上升,1982 年為 7.6%,2020 年上升到 11.6%。圖表圖表 1 10b0b:分東中西部:分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兒童人口構成兒童人口構成,20202020 年年 8 各民族
33、兒童人口規模存在較大差異。兒童人口最多的 10 個少數民族依次是壯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回族、土家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和瑤族,這些少數民族的兒童規模都在 100 萬人以上,合計 2790 萬人,占所有少數民族兒童人口的80.7%。壯族兒童人口最多,達到 499 萬人,占所有少數民族兒童人口的 14.4%。圖圖表表 1 11 1:漢族和少數民族漢族和少數民族總總人口人口及及兒童人口,兒童人口,19821982-20202020 年年 總總人口人口 兒童兒童人口人口 合計(萬人)漢族(萬人)少數民族(萬人)少數民族 比例(%)合計(萬人)漢族(萬人)少數民族(萬人)少數民族 比例(%)198
34、2 年 100818 94088 6730 6.7 41010 37898 3113 7.6 1990 年 113368 104248 9120 8.0 38267 34525 3742 9.8 2000 年 126583 115940 10643 8.4 34534 30994 3539 10.2 2010 年 133972 122593 11379 8.5 27891 24828 3063 11.0 2020 年 141178 128631 12547 8.9 29766 26306 3459 11.6 數據來源:少數民族兒童數據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匯總,其他數據根據歷年
35、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3.6 生活在原貧困地區的兒童 2020年,中國原貧困地區1414(包括扶貧重點縣和貧困片區縣,共計832個縣)兒童6517萬人1515,占全國兒童人口的21.9%。原貧困地區57.8%的兒童生活在農村地區,他們的生存和發展狀態尤其值得關注。其中,農村留守兒童超過1500萬人,占原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40.6%,高于全國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37.9%)。兒童匱乏是多維度的,不發達地區的兒童在健康水平、受教育情況和居住條件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兒童,青少年早婚早育現象也相對常見。3.7 戶口待定兒童 2000-2010 年間,中國戶口待定人口1616數量較多,2000
36、 年人口普查時為 805 萬人,2010 年增加到 1376 萬人,分別占當年總人口的 0.6%和 1.0%。隨著 2010 年以來全國戶口清理整頓工作的大力開展,戶口待定人口規模減少。2020 年人口普查時全國戶口待定人口 403萬人,占當年總人口的 0.3%;其中 291 萬是 0-17歲兒童,占全部戶口待定人口的72.2%,占全部兒童人口的 1.0%。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主張兒童出生后應立即登記,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也將五歲以下兒童進行出生登記的比例作為全球監測指標,以確保所有人擁有合法身份,并擁有獲得公共服務的權利。在中國,兒童通過獲得戶口完成出生登記。2020 年,84.8%的兒
37、童在滿一周歲以前進行了戶口登記,96.7%在滿五周歲以前進行了戶口登記。2020 年尚未完成戶口登記即戶口待定的 291 萬 0-17 歲兒童中,六成是一歲以下兒童,九成是 0-5 歲兒童,他們進入小學學齡階段后因為入學等原因幾乎都會陸續登記戶口。圖圖表表 1212:戶口待定兒童戶口待定兒童人人口口,20202020 年年 全國全國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一歲以下戶口待定兒童人數(萬人)182 107 75 95 87 戶口待定兒童占一歲以下兒童的比例 15.2%14.7%15.9%15.1%15.3%已登記戶口的一歲以下兒童的比例 84.8%85.3%84.1%84.9%8
38、4.7%五歲以下戶口待定兒童人數(萬人)259 154 105 134 125 戶口待定兒童占五歲以下兒童的比例 3.3%3.1%3.8%3.3%3.4%已登記戶口的五歲以下兒童的比例 96.7%96.9%96.2%96.7%96.6%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匯總 1414 原貧困地區包括 592 個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隨著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 年)的頒布新劃分的 11 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加上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南疆三地州,共計 14 個片區 680 個縣,其中扶貧重點縣和新定片區縣有 440 個縣重合,故原貧困地區共覆蓋 832 個縣。1
39、515 此處 6517 萬人為生活在原 832 個貧困縣的兒童人口,但他們并非全部都是生活在貧困標準以下的貧困兒童,也并非所有貧困兒童都生活在貧困縣。2021 年初,中國已宣布“現行標準下 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http:/ 年 8 月查閱。1616 戶口待定人口指尚未落戶的人口,或原戶口所在地已經將戶口遷出或注銷但暫未落戶人口等。9 198235817109269939704177310152125160400080001200016000200020102020兒童人數(萬人)兒童人數(萬人)流動
40、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城鎮留守兒童四、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17 中國的人口流動在最近十年更趨活躍,2010-2020 年間流動人口規模大幅增長 69.7%,從 2010 年的 2.21 億人增至 2020年的 3.76 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 26.6%。有未成年子女的流動人口有些將子女一起帶到流入地,有些則選擇讓子女留守在老家,還有一些大齡兒童獨自外出求學或務工,這些流動或留守兒童也因此直接受到人口流動的影響。兒童的流動和留守狀態并不總是固定的,可能隨著家庭狀況、個人所處的年齡和受教育階段在流動與留守之間轉換。4.1 規模 2020 年,全國流動兒童 7109 萬人,留守兒童 6693 萬人,受
41、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合計 1.38 億人,占中國兒童總人口的46.4%。也就是說,中國近一半兒童直接受到人口流動的影響。圖表圖表 1 13 3:流動:流動兒童兒童及留守兒童及留守兒童人數人數及構成,及構成,20002000 年、年、2 2010010 年和年和 20202020 年年 注:環形圖中第一個數字是相應組別的兒童人口數(單位:萬人),第二個數字是各組占兒童人口總數的比例。數據來源:流動兒童數據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留守兒童數據根據相應年份微觀數據計算 從規模上看,與城鎮化大趨勢相一致,2020 年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總數比 2010 年大幅增加了 4730 萬人,流動兒
42、童人數是 2010 年的兩倍,城鎮留守兒童規模增長 65.4%,農村留守兒童增量和增幅均較小,十年間僅增加了 207 萬人,增幅只有5.2%。但是,在全國農村兒童整體規模比 2010 年大幅下降 28.6%的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人口規模不降反增,在農村兒童中占比明顯增加,凸顯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隨著城鎮化的深化而加劇。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受流動影響的兒童構成與2010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2010 年留守兒童人數明顯多于流動兒童,該模式在 2020 年不復存在,2020 年流動兒童占受流動影響的兒童的比例為 51.5%,已略多于留守兒童。這說明與 2010 年相比,更多孩子跟隨父母一起流
43、動或者獨自外出求學務工。這一轉變有其背后的政策支撐,包括新型城鎮化建設、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地入學等一系列政策。2020 年流動兒童占全部兒童的比例為 23.9%,略低于全部流動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例(26.6%)。流動兒童主要來自于農村地區,占全部流動兒童的 79.7%。流動兒童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2020 年生活在城鎮的流動兒童規模達到 6407 萬人,占全部流動兒童的 90.1%,占全部城鎮兒童的 34.2%,也就是說,每 3 名城鎮兒童中就有 1 名是流動兒童。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2020 年農村留守兒童規模達到了 4177 萬人1818,1919,占全部留守兒童的 62.4
44、%,占全部農村兒童的 37.9%,也就是說,每 10 名農村兒童近 4 名是留守兒童。1717 更多關于受流動影響兒童的信息見本折頁第五部分“兒童家庭和撫養”和第六部分“兒童和青少年教育狀況”。1818 本折頁側重農村留守兒童,當前各界所討論的“留守兒童”也多指生活在農村的留守兒童。1919 折頁中使用的留守兒童定義為“父母雙方或一方跨鄉鎮街道外出流動半年及以上,留在原籍不能與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 0-17 歲兒童”,其中,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留守兒童中戶籍所在地為農村的兒童。民政部發布的 2020 年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為 644 萬,使用的是 2016 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
45、意見中的定義,即“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居住在城鎮的居住在城鎮的流動兒童流動兒童,6407,22%居住在農村的居住在農村的流動兒童流動兒童,703,2%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4177,14%城鎮留守兒童城鎮留守兒童,2516,8%其他兒童其他兒童,15963,54%留守兒童留守兒童6693萬人萬人流動兒童流動兒童7109萬人萬人2020年年 10 06001200180024000歲1歲2歲3歲4歲5歲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13歲14歲15歲16歲17歲萬人萬人其他兒童城鎮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雖然農村留守兒
46、童仍然是目前政策關注的重點,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城鎮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也應逐漸受到政策關注。中國早期流動人口基本都來自農村,因此,流動兒童常常被等同于來自農村的兒童,留守兒童也常常被等同于農村留守兒童。近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城鎮人口參與外出流動,城鎮留守兒童也隨之從早期的不為人知增加到 2020 年的 2516 萬人,已占到全部留守兒童的 37.6%。然而,迄今中國有關留守兒童的制度設計幾乎都是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政府應該著手開展針對城鎮留守兒童的制度設計。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一系列挑戰:離鄉使得流動兒童失去了他們傳統的家庭和社區支持體系,并在教育、就醫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面臨各種
47、困難和歧視;留守兒童父母中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難以從家庭獲得足夠的情感支持和生活學習上的幫助,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需要予以這些兒童足夠的社會和政策關注,幫助他們應對挑戰。4.2 年齡 2020年,留守兒童繼續表現出低齡化特征(圖表14),平均年齡為7.7歲;流動兒童平均年齡相對較大,為9.5歲。也就是說,低齡兒童留守的可能性更高,大齡兒童流動的可能性更高。兒童流動規模和參與率(流動兒童占全部兒童的比例)呈現出明顯的年齡別模式,反映出流動人口外出過程中受到戶籍壁壘的影響和公共服務的限制:(1)0 歲組兒童的流動規模和參與率最低,1 歲兒童則有較為明顯的上升,說明可能很多流動女性懷孕后會返回老家生
48、育孩子或將嬰兒送回老家,在孩子稍大以后再攜帶一起外出流動;(2)進入學齡階段以后的兒童流動規模和參與率基本穩定;(3)流動兒童中四分之一為 15-17 歲高中學齡兒童,其流動規模和參與率明顯較高,流動參與率達到40.4%,他們中 71.7%外出求學,6.6%外出務工。圖圖表表 1414:流動流動兒童兒童及留守及留守 兒童兒童人數人數,分,分年齡年齡,2 2020020 年年 圖圖表表 1515:兒童:兒童流動參與率,流動參與率,分性別和分性別和年齡年齡,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流動兒童數據根據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留守兒童數據根據微觀數據計算 數據來源:根據 2
49、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010203040500歲1歲2歲3歲4歲5歲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13歲14歲15歲16歲17歲兒童流動參與率兒童流動參與率(%)流動兒童合計男女 11 4.3 性別 2020 年,流動人口在攜帶子女一起外出時并未像 2010 年一樣表現出比較明顯的男孩偏好,圖表 15 中可見各個年齡段女童的流動參與率都與男童接近,有了平等的機會跟隨父母一起流動,獲得更好的照料并從城市資源和公共服務中受益。15-17 歲兒童在流動原因構成上存在性別差異。7.9%的 15-17 歲流動男童因為工作就業外出,這一比例高于女童(5.0%);相應的,流動男童因為求
50、學外出的比例(70.0%)低于女童(73.6%)。成年以前放棄學業加入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大軍的兒童,在接受繼續教育和社會融入方面面臨更多問題。4.4 流動與留守地 流動兒童與農村留守兒童在某些省份更為集中,有些省既是流動大省也是留守大?。▓D表 16a,16b)。2020 年全國共有9 個省的流動兒童規模在 300 萬人以上,九省合計流動兒童 3969 萬人,占全國的 55.8%。農村留守兒童超過 200 萬人的省份有 8 個(圖表16b),八省合計農村留守兒童 2570萬人,占全國的 61.5%;河南省的農村留守兒童規模最大,超過 600萬人。在某些省份,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很高,超過當地農村兒
51、童的一半或接近一半,例如重慶、廣西、河南和貴州。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匯總 4.5 流動距離 從流動跨越的行政距離來看,2020 年全國流動兒童中 79.4%屬于省內近距離流動,另外 20.6%屬于跨省流動,明顯低于成年人跨省流動的比例(36.2%)。其中 15-17 歲高中學齡兒童跨省流動比例更低,僅為13.3%。隨著近十余年來高中和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和進步,中國政府在解決流動兒童受教育問題上采取了諸多積極措施2020,但是,跨省流動兒童完成義務教育以后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和參加高考仍然面臨重重困難,不得不返回戶籍省份。分省區來看,除了北京、上海和天津等直轄市外,浙
52、江、廣東和江蘇等發達省份是最能吸引外省兒童的流入地。2020 年,浙江 51.2%的流動兒童是跨省流動,廣東跨省流動兒童的比例超過 40%,江蘇也達到 35.3%。2020 早在 1998 年國家教委和公安部頒布的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辦法中就提出了流動兒童義務教育采取“兩為主”的做法,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2006 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特別規定應確保流動人口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重申“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方針,以解決流動兒童就學問題。圖表圖表 16a16a:分省流動兒童人
53、數,分省流動兒童人數,2 2020020 年年 圖表圖表 1 16b6b:分省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分省農村留守兒童人數,2 2020020 年年 12 五、兒童家庭和撫養 5.1 有兒童的家庭 中國的家庭規模趨于小型化,從 2000 年的 3.4 人下降至 2020 年的 2.6 人。與此同時,有兒童的家庭占比在下降,家庭中兒童數量也在發生著變化(圖表 17)。2020 年全國 4.94 億個家庭戶中,37.2%即 1.84 億戶中有 0-17 歲兒童。各省有兒童的家庭比例呈現出較大的差異。2020年上海僅 23.4%的家庭有兒童,北京 27.0%、天津 31.3%的家庭有兒童;中西部省份以及少
54、數民族人口集中的省份有兒童的家庭比例相對較高,例如西藏有 46.2%的家庭有兒童,平均家庭戶規模也排在各省首位,為 3.2 人。2020 年全國有兒童的家庭戶中,只有 1 個兒童的占 60.1%,有 2 個兒童的占 32.9%,另有 7.0%有 3 個或更多兒童。城鎮只有 1 個兒童的家庭戶比例為 63.2%,高于農村(54.8%)。圖圖表表 1717:全國家庭全國家庭戶戶兒童數量分布,兒童數量分布,20002000 年、年、20102010 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 家庭規模家庭規模(人)(人)有兒有兒童的家庭童的家庭比例比例 (%)(%)家庭中兒童數量分布(家庭中兒童數量分布(%
55、)1 個 2 個 3 個及以上 合計 2000 年 3.4 63.4 59.3 30.8 9.9 100 2010 年 3.1 47.2 66.6 27.3 6.1 100 2020 年 2.6 37.2 60.1 32.9 7.0 100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計算 5.2 家庭撫養情況 從兒童的撫養情況來看,2020年 63.6%的兒童與父母雙方一起居住,19.6%與父母中的一方一起居住,另有16.8%的兒童不能與父母任何一方一起居住。估算全國 2020 年共有 1.08 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與父母雙方一起居住,比 2010 年增加了 3046 萬人。不能與父母雙方一起居
56、住的主要是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包括農村留守兒童 4177 萬人、城鎮留守兒童 2516 萬人,以及因為流動不能和父母雙方一起居住的兒童 2229 萬人(扣除縣內跨鄉鎮人戶分離但仍居住在農村的兒童),合計共占 82.4%。父母離異或者喪偶也是兒童不能與父母雙方一起生活的原因之一,2020年全國共有3.3%的兒童因為父母離異或者喪偶,只能與父母中的一方一起生活,占不能和父母雙方一起居住兒童的 9.0%(圖表 18)。圖圖表表 1818:兒童家庭撫養兒童家庭撫養情況情況,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計算 全國全國36.4%的兒童不能的兒童不能與父母雙方
57、共同居住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63.6%與父母雙方居住共計共計 1.08億億11.2%與母親居住8.4%與父親居住11.0%與祖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一起居住5.8%單獨或與其他兒童居住82.4%即8922萬是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農村留守兒童4177萬萬城鎮留守兒童2516萬萬因為流動不能和父母雙方一起居住的兒童2229萬萬9.0%單親家庭兒童974萬萬其他原因937萬萬 13 圖表 19 顯示,兒童家庭撫養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但農村兒童與父母雙方共同居住的比例明顯低于城鎮。農村留守兒童中,54.4%與父母中的一方一起居住,27.1%父母均不在家、與祖父母一起居住,5.6%與其他成年人一起居住。此外還有
58、 12.9%單獨留守或與其他兒童一起居住,他們的安全、健康、生活和學習狀況令人堪憂。流動兒童中有 61.8%與父母雙方一起居住,13.1%與父母中的一方一起居住,還有 3.5%與祖父母一起居住,此外相當大比例(21.7%)的流動兒童與父母和祖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一起住,其中一部分是異地就讀寄宿學?;虼蚬さ膬和?。圖圖表表 1919:兒童家庭撫養兒童家庭撫養情況情況,分城鄉、性別和兒童類別,分城鄉、性別和兒童類別,2 2020020 年年 全部全部 兒童兒童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男男性性 女女性性 城鎮城鎮 留守留守兒童兒童 農村農村 留守留守兒童兒童 流動流動 兒童兒童 少數少數民族民族兒童兒童 原
59、原貧困貧困地區地區 兒童兒童 人數人數(萬(萬人人)29766 18734 11031 15842 13924 2516 4177 7109 3459 6517 居住方式構成(%)與與父母雙方居住父母雙方居住 63.6 67.2 57.9 63.8 63.3-61.8 62.9 56.3 不不與與父母雙方居住父母雙方居住 36.4 32.8 42.1 36.2 36.7 100 100 38.2 37.1 43.7 父母一方在家 與父親居住 8.4 6.3 11.6 8.5 8.2 27.0 24.6 3.8 8.3 9.7#父親離異或喪偶 1.9 1.4 2.6 2.0 1.7-1.0 2.
60、0 2.1 與母親居住 11.2 10.6 12.2 11.0 11.5 41.0 29.8 9.3 11.4 13.8#母親離異或喪偶 1.4 1.6 1.1 1.3 1.5-1.2 1.9 1.4 父母均不在家 與祖父母一起居住 6.1 3.6 10.1 6.1 6.1 16.9 27.1 3.5 6.8 9.0 與其他成年人一起居住 4.8 6.1 2.8 4.6 5.1 8.9 5.6 11.0 5.2 4.8 單獨或與其他兒童一起居住 5.8 6.1 5.4 5.9 5.7 6.1 12.9 10.6 5.4 6.5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計算 父母共同參與
61、通常更適于兒童成長,在制定和完善兒童政策和家庭政策的過程中,需要給予不能與父母共同居住的兒童更多關注,尤其是不能和母親一起居住的兒童。證據表明在兒童早期發展階段,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兒童通常能夠得到更好的養育和照料2121;對于學齡階段留守兒童而言,相對于父親照料類型,母親照料更有利于他們的學業表現2222。隨著近十年來女性更多參與到勞動力市場,母親外出流動趨勢增強,但同時也造成兒童成長過程中母親陪伴的缺失。2020 年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兒童早期發展階段母親陪伴缺失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全國 22.6%的 0-2 歲嬰幼兒由母親以外的其他人照料,而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村兒童不滿 3 歲就與母親分離。
62、兒童早期發展階段母親照料的缺失是造成幼兒認知滯后的關鍵因素之一,母親和幼兒分離也不利于促進母乳喂養和保證兒童營養。經濟學家呼吁加大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投資,這是一種最具成本效益的可持續增長的實現方式,其中也應該包括父母在子女陪伴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管是父母雙方還是一方外出,祖父母都是留守兒童特別是低齡留守兒童的主要照料者。28.0%的 0-5 歲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外出后由祖父母隔代照料,另外有 40.4%與父母中的一方以及祖父母一起生活。5.3 家庭水和衛生設施 2000-2020 年家庭住房內2323水和衛生設施得到極大改善。2000年 45.7%的家庭在住房內有自來水設施,2010年相應
63、比例增至 64.6%,2020 年高達 91.3%。2000年全國 72%的家庭住房內有廁所,2010 年與此持平(72.5%),2020年該比例大幅增至 96.6%。同時廁所的功能和質量得到改善,2020 年住房內有水沖式衛生廁所的比例為78.5%,衛生旱廁的比例為 6.8%,兩項合計住房內衛生廁所普及率為 85.3%。水和衛生設施的城鄉差異較大。2020 年農村家庭住房內有管道自來水的比例為 82.4%,比城鎮地區低 14.1 個百分點;農村家庭住房內衛生廁所普及率為 71.0%,比城鎮地區低 22.7 個百分點。2121 Bai Yu,Yang Ning,Wang Lei,Zhang S
64、iqi,The impacts of maternal migration o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aged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hina,World Development,158(2022)2222 郝明松,“父母外出模式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基于兩期 CEPS 數據的再探究”,人口學刊,2022 年第 5 期 2323 人口普查詢問的是“住房內”水和廁所的擁有情況。住房內無廁所的住戶可能使用公用廁所等其他廁所。14 406080100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13歲14歲15歲
65、16歲17歲18歲19歲總凈總凈在校率在校率(%)城鎮合計城鎮男性城鎮女性全國合計全國男性全國女性農村合計農村男性農村女性0初中學齡初中學齡高中學齡高中學齡城鎮城鎮全國全國農村農村小學學齡小學學齡六、兒童和青少年教育狀況 6.1 現狀及進展 與 2010 年的整體模式類似,2020 年兒童在校率2424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性別差異;但是隨著兒童年齡增長,特別是到了高中學齡以及延續至此后的青少年時期,在校率逐漸下降,城鄉差異凸顯,女性尤其是城鎮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好于男性(圖表 20)。這一模式同時還反映在其他教育指標上,如完成率(圖表 26)。從較長時期來看,2000 年以來的二十
66、年是中國兒童義務教育普及得以實現、高中教育長足發展的時期。政府逐年持續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 GDP 的比例從 2000 年的 2.6%增至 2010 年的 3.6%,再到 2020 年的 4.2%,為各項教育政策的落實起到了保障作用,惠及大量城鄉兒童。如今,九年義務教育已進入以鞏固縣域基本均衡成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新階段2525。高中學齡兒童在校率從 2000 年的 55.6%提高到 2010 年的 80.6%,隨后又提高到2020 的 92.4%,為十四五”期間鞏固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中國的兒童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城鄉
67、、民族和特定弱勢群體存在的差異值得關注,仍然有一定數量的兒童不在校,并且存在兒童和青少年超齡入學的現象。6.2 不同群體間的差異 從兒童在校情況來看,雖然農村仍落后于城鎮,少數民族仍落后于漢族,但差距在 2000-2020 年間不斷縮小。2020 年流動兒童與全部城鎮兒童之間、農村留守兒童與全部農村兒童之間基本不再有在校率上的差異。相比而言,2000 年流動兒童在校率低于全部城鎮兒童 12.5 個百分點,農村留守兒童則高于全部農村兒童 5 個百分點(圖表 21)。2020 年在校率的趨同反映出流動兒童相關政策的綜合影響和城鄉教育參與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實現教育參與機會均等的過程中,也應同時更加關
68、注教育質量的均等。圖表圖表 2 21 1:全國全國 6 6-1717 歲兒童在校率,歲兒童在校率,20002000 年、年、20102010 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6 6-1717 歲歲 兒童合計兒童合計 分城鄉分城鄉 分性別分性別 分民族分民族 分流動狀況分流動狀況 城鎮 農村 男性 女性 漢族 少數民族 流動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 2000 年 86.1 90.1 84.4 87.1 85.1 87.2 77.1 77.6 89.4 2010 年 91.8 93.7 90.3 91.6 92.1 92.4 87.0 88.0 91.4 2020 年 92.0 92.6 91.
69、1 91.7 92.4 92.3 89.9 92.5 91.0 數據來源:流動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分民族根據相關年份微觀數據計算,其他分組根據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2424 如果不特別指出,在校率指“總凈在校率”(total net attendance rate),即特定教育階段學齡兒童在任何教育階段就讀的學生總人數占該年齡段人口的比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折頁中“任何教育階段”指小學及以上教育階段。25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http:/ 年 8 月查閱。圖表圖表 2 20 0:6 6-1 19 9 歲兒童和歲兒童和青少年青少年在
70、校率,分城鄉、在校率,分城鄉、性別和年齡,性別和年齡,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15 城鄉差異更多地體現在后義務教育階段。例如,2020 年 15-17歲高中學齡農村兒童的在校率為 88.0%,比城鎮兒童低 6.5個百分點。中西部省份農村兒童教育狀況明顯落后,尤其值得關注。圖表圖表 2 22 2:6 6-1717 歲兒童在校率,分城鄉、性別、年齡和流動狀況,歲兒童在校率,分城鄉、性別、年齡和流動狀況,2 2020020 年(年(%)全國全國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流動流動兒童兒童 農村農村留守留守兒童兒童 6 6-17
71、17 歲歲 92.092.0 92.692.6 91.191.1 91.791.7 92.492.4 92.592.5 91.091.0 6-11 歲 90.5 90.6 90.2 90.3 90.6 90.9 89.9 12-14 歲 95.0 94.9 95.2 94.8 95.3 94.5 95.1 15-17 歲 92.4 94.5 88.0 91.4 93.7 93.3 88.4 7 7-11 11 歲歲 95.495.4 95.495.4 95.595.5 95.495.4 95.595.5 95.695.6 95.395.3 7 7-1717 歲歲 94.594.5 95.095
72、.0 93.893.8 94.294.2 94.994.9 94.494.4 94.094.0 數據來源: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微觀數據計算,其他分組根據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分性別來看,2000 年全國女童接受各階段教育和完成義務教育的情況次于男童,但從 2010 年以來這種相對關系發生了逆轉。圖表 23 利用性別平等指數2626刻畫了 2000-2020 年在校率的性別差異變化:自 2000 年以來,小學學齡男童和女童的在校率十分接近;2000 年時初中學齡男童的在校率與女童相比有明顯優勢,然而自 2010 年以來優勢消失,初中學齡男童與女童的在校率基本持平;20
73、00 年時高中學齡男童在校率的優勢比初中學齡階段更為明顯,因此 2010 年和 2020 年性別差異的逆轉在這一階段也最為明顯,2010 年以來高中學齡女童的在校率均高于男童。6.3 不在校兒童 6-17 歲不在校兒童占該年齡段兒童的比例為 8.0%,據此推算人口規模約 1600 萬人??鄢?6 歲不在校兒童 621 萬,7-17歲不在校兒童 979 萬,其中 316 萬是 15-17 歲高中學齡不在校兒童。相應地,高中學齡兒童在校率也相對較低(92.4%),19歲農村青少年在校率更是低至 58.2%,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兒童和青少年沒有機會接受義務教育之后更高階段的教育。2626 此處性別平等
74、指數為相應年齡女童在校率和男童在校率的比值,由此可以比較不同年齡教育狀況的性別差異。性別平等指數等于 1 說明相應指標沒有性別差異;一般情況下,小于 1 說明男性占優,大于 1 說明女性占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圖圖表表 2 23 3:在:在校校率率的性別的性別平等指數,平等指數,分年齡,分年齡,20002000 年、年、20102010 年和年和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2000年年2010年年2020年年0.81.01.2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13歲14歲15歲16歲17歲在校率的性別平等指數在校率的性別平等指數初中學齡初中學齡高
75、中學齡高中學齡小學學齡小學學齡 16 38.710.74.040.915.17.14.12.438.713.5020406012歲13歲14歲15歲16歲17歲18歲19歲超超學學齡齡在校生占同年齡人口的比例在校生占同年齡人口的比例(%)正在上高中正在上初中正在上小學06.4 超學齡在校的兒童和青少年 本節所指的超學齡在校是指兒童和青少年在其年齡超過某個教育階段的規定年齡范圍后,仍然就讀于該教育階段。根據義務教育法對入學年齡2727和學制的規定,中國的小學學齡為 6-11 周歲,初中學齡為 12-14 周歲,高中學齡為 15-17 周歲。2006 年修訂后的義務教育法重申了適齡入學的重要性并規
76、定了法定監護人的相關義務2828,研究也表明,超齡就讀兒童會面臨更多挑戰,例如更易輟學。因此,兒童和青少年除了要接受教育,還要保證他們適齡接受教育。雖然長期來看兒童和青少年超齡在校的情況不斷改善,但是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仍然相對普遍。2020 年數據可以看出,雖然約有三分之一的 6 歲兒童尚未入學,但 7 歲兒童在校率已高達 93.3%。后推一歲以 7 周歲開始讀小學算起,或可更實際地查看超齡比例2929:全國仍有 10.7%的 13 歲初中學齡兒童超齡讀小學,15.1%的 16 歲高中學齡兒童在讀初中,19 歲青少年中 13.5%還在讀高中,甚至還有少量 18-19 歲青少年在讀初中。超齡就讀
77、并沒有表現出性別差異,但城鄉差異非常明顯:農村 14.5%的 13 歲兒童和 5.2%的 14 歲兒童在讀小學,27.1%的 16 歲、12.8%的 17 歲、6.8%的 18 歲農村兒童在讀初中,17.2%的 19 歲農村青少年在讀高中。教育 SDG 將超學齡兒童比例定義為小學和初中在校生中超過該年級規定年齡兩歲及以上的兒童比例,由于中國的人口普查未收集分年級教育數據,無法測算此指標。作為替代指標,如圖表 25 所示,2.4%的全國小學在校生年齡在 13 歲及以上,9.8%的初中在校生年齡在 16 歲及以上。圖表圖表 2 25 5:小學和初中在校生中超學齡兒童比例,:小學和初中在校生中超學齡
78、兒童比例,2 2020020 年年 (%)%)全國全國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小學在校生中 13 歲及以上比例 2.4 1.8 3.3 2.4 2.4 初中在校生中 16 歲及以上比例 9.8 8.2 11.9 10.0 9.6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6.5 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完成情況 SDG 用完成率來評價中小學教育的完成情況,其定義為超過某個教育階段最高年級規定年齡 3-5 歲時已完成該年級學業的人口比例。按照中國的入學年齡和學制規定,分別對應 14-16 歲小學完成率、17-19 歲初中完成率和 20-22 歲高中完成率。2020 年
79、,小學完成率為 98.2%,初中完成率為 93.8%,高中完成率為 73.9%。2727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2828 2006 年修訂后的義務教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2929 一是因為中國有少部分地區按規定可以年滿 7 周歲入學;二是因為人口普查標準時點為 11 月 1 日零時,而學校開學時間為每年的 9 月
80、 1 日,由于兩個月的時間差,9-10 月出生的適齡兒童到了調查時點年長一歲,可能會被計為超齡。圖表圖表 2 24 4:超學齡在校生超學齡在校生占同年齡人口的比例占同年齡人口的比例,分年齡,分年齡,20202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17 9994.397.794.495.075.448.782.356.702040608010012歲13歲14歲15歲16歲17歲18歲19歲20歲21歲22歲23歲教育教育完完成成率率(%)全國城鎮農村0 0小學完成率小學完成率初中完成率初中完成率高中完成率高中完成率979899100全國城鎮農村全國城鎮農村全國
81、城鎮農村2000年2010年2020年15-24歲歲青年識字率(青年識字率(%)合計男性女性0圖表圖表 2 26 6 小小學、初中及高中完學、初中及高中完成成率,率,20202020 年年 (%)%)全國全國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14-16 歲小學完成率 98.2 98.7 97.3 98.2 98.2 17-19 歲初中完成率 93.8 95.9 88.8 93.5 94.1 20-22 歲高中完成率 73.9 81.2 55.3 71.0 77.0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分單歲年齡來看,2020 年,15 歲時小學完成率基本穩定在 9
82、9%以上的高水平。18 歲時初中完成率達到高點 94.3%,20歲時達到峰值 97.7%,這與 18-19 歲青少年還有一部分在超齡讀初中是相吻合的。高中完成率在 20 歲時達到峰值 75.4%。分城鄉來看,小學完成率在水平上并無明顯的城鄉差異,但農村兒童完成相同水平教育的平均年齡略大于城鎮兒童。初中完成率農村略低于城鎮,超學齡在校的問題更為顯現,農村初中完成率在 20 歲才達到峰值(95.0%),而類似的完學水平城鎮在 17 歲時已經達到。農村高中完學除了從前續教育階段累積過來的時間上的推后外,還表現為水平的差異。農村 20 歲時的高中完成率為 56.7%,比城鎮低 25.6 個百分點。小學
83、和初中完成率并未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但高中完成率的性別差異突出,且城鄉均是如此。18 歲女性的高中完成率為 47.6%,比男性高出 5.2 個百分點,20 歲女性的高中完成率為 78.5%,比男性高出 6.0 個百分點。6.6 青年識字率 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算術能力對于個人發展非常重要,15-24 歲青年即將或剛剛步入成年期,他們所具備的人力資本對于未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也尤為關鍵。普及義務教育后,中國 15-24 歲青年識字率就維持在了高水平,2020 年與 2010 年(99.6%)持平,達到99.8%,比2000年有所提高。2020年,青年識字率的性別差異已基本消除,略有城鄉差異,但差
84、異沒有 2000 年明顯。圖表圖表 2 27 7:?。盒W、初中及高中學、初中及高中完完成成率率,分分城城鄉和年齡,鄉和年齡,2 2020020 年年 圖圖表表 2 28 8:1515-2424 歲歲青青年年識識字字率率,分城鄉和性別,分城鄉和性別,20002000 年、年、20102010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18 6.10.72.04.69.014.93.40.31.02.45.18.712.51.64.710.018.732.50510152025303515-19歲1
85、5歲16歲17歲18歲19歲全國城鎮農村15-19歲青少年女性生育率歲青少年女性生育率()七、15-19 歲青少年婚育狀況 2000-2020 年間中國青少年人口的結婚率均處于低水平。2020 年全國 15-19 歲年齡組人口規模為 7268 萬人,其中約 50萬人有配偶,結婚率為 0.7%。青少年結婚狀況表現出明顯的性別、年齡、城鄉和民族差異:女性青少年結婚的比例高于男性。15-19歲女性的結婚率為1.1%,對應規模約為38萬人;而男性結婚率僅為 0.3%,對應規模約為 12 萬人。已婚人口主要集中在 18-19歲,占15-19 歲已婚人口的 80.9%。農村青少年結婚率(1.3%)高于城鎮
86、(0.4%),農村 19 歲女性結婚率高達 6.1%。少數民族青少年的結婚率更高,其中 19 歲女性結婚率高達 7.8%。全國 1.7%的 20-24 歲年輕人在 18 周歲前已經結婚,女性早婚率(2.8%)高于男性(0.7%),農村(3.4%)高于城鎮(1.0%)。2020 年,15-19 歲女性的生育率為 6.1。同結婚率一樣,生育率也表現出明顯的年齡和城鄉差異,生育孩子的女性主要集中在 18-19 歲,農村 19 歲女性的生育率達到 32.5。但整體上看,中國仍然是青少年生育率水平很低的國家之一,15-19 歲青少年生育僅占全體婦女生育的 1.8%。全國全國 城鎮城鎮 農村農村 合計 男
87、性 女性 合計 男性 女性 合計 男性 女性 2000 年 0.7 0.3 1.2 0.3 0.1 0.5 1.0 0.4 1.7 2010 年 1.3 0.6 2.1 0.7 0.3 1.2 1.9 0.9 3.1 2020 年 0.7 0.3 1.1 0.4 0.2 0.7 1.3 0.5 2.1 合計合計 男性男性 女性女性 全國 1.7 0.7 2.8 城鎮 1.0 0.5 1.6 農村 3.4 1.3 5.8 圖圖表表 3 31 1:1 15 5-1919 歲青少年歲青少年女性生育率,分城鄉和女性生育率,分城鄉和年齡,年齡,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
88、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圖表圖表 3 30 0:2 20 0-2424 歲年輕人在歲年輕人在 1 18 8 周歲以前結婚的比例周歲以前結婚的比例,2020,2020 年年 圖表圖表 2 29 9:青少年結婚率青少年結婚率,20002000 年、年、20102010 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數據來源:根據 2020 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 計算整理 19 八、16-19 歲青少年就業狀況 中國法律規定的最低就業年齡為 16 周歲。2020 年,16-19 歲青少年人口規模為 5736 萬人,12.4%屬于就業人口(約 700萬
89、人),83.7%仍在學校讀書,剩余約 3.8%(超過 200 萬人)既沒有在校讀書也沒有就業。既不在校也未就業的青少年值得特別關注。圖表圖表 3 32 2:1616-1919 歲青少年的就業和歲青少年的就業和在校在校狀態,狀態,20002000 年、年、2 2010010 年和年和 20202020 年(年(%)20002000 年年 20102010 年年 20202020 年年 就業 50.8 30.9 12.4 在校 39.3 62.9 83.7 既不在校也沒有就業 9.9 6.2 3.8 合計 100 100 100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分時期來看,16-1
90、9 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3030自 2000 年以來持續下降,從 2000 年的 50.8%下降至 2020 年的 12.4%。與此同時,該年齡段青少年在校讀書的比例快速上升,從2000 年的 39.3%上升至 2020 年的83.7%。16-19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下降與新世紀以來高中和高等教育的大力發展密切相關。分城鄉來看,農村青少年更早進入勞動力市場,勞動參與率明顯高于城鎮,2000 年以來一直約為城鎮的兩倍。分性別來看,男性和女性的差異在 2010 年以后發生了逆轉,2000 年城鄉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都高于男性,2010 年和 2020年則都低于男性,這與該年齡段女性在校率較高是相呼應的。3
91、030 本折頁計算的歷次普查 16-19 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均未考慮失業人口。圖表圖表 3 33 3:1616-1919 歲青少年勞動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參與率,分分城城鄉鄉和和性性別別,20002000 年、年、20102010 年和年和 2 2020020 年年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全國人口普查匯總資料計算整理 51316631224112101949286432234215122253346830223910815020406080100全國城鎮農村全國城鎮農村全國城鎮農村2000年2010年2020年16-19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歲青少年勞動參與率(%)合計男性女性 20 關于聯合國兒童
92、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聯合國大會授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使命是幫助世界各地的孩子實現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基本權利。我們的工作遵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致力于將兒童權利確立為持久的道德準則和國際標準。我們與合作伙伴一道,在全球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將承諾轉化為切實行動,惠及世界各地的兒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致力于維護和促進中國 2.98 億名兒童的權利和福祉。我們與中國政府開展合作始于1979 年,雙方在教育、水和環境衛生、衛生和營養以及兒童保護等多個領域開展了試點項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在災害發生后及時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所開展
93、的項目都建立在數據分析和研究論證基礎之上。我們和中國政府緊密合作,共同實施創新性的試點項目,以改善兒童的生活。這些試點項目的成果為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與立法提供了依據,惠及成百上千萬的兒童。了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的更多內容,請訪問 http:/。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國人口基金 聯合國人口基金是聯合國促進性與生殖健康的機構,其在全球 150 多個國家開展工作,致力于實現每一次懷孕都合乎意愿,每一次分娩都安全無恙,每一個年輕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通過開展調研、能力建設、宣傳倡導和試點等項目,聯合國人口基金實現以下目標:使婦女和青年人獲得優質、基于權利、性別敏感和可負擔得起的性與生殖健康信息和
94、服務。加強青年領導力和社會參與,促進1994 年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為婦女和女童提供優質的預防和保護服務,改進社會習俗,促進實現性別平等和婦女權利。將人口議題納入政策制定范疇,采用基于權利的全生命周期方法應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提高可信和細分人口數據的可及性,應對新興人口問題并監測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通過南南合作等國際合作形式,加強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交流,促進國際議程的實施,特別是減少孕產婦死亡,確保自愿的家庭計劃,以及預防宮頸癌等生殖系統癌癥。加強與中國機構合作,設計和實施以循證和需求為導向的發展與人道主義項目。了解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
95、處的更多內容,請訪問 https:/china.unfpa.org/zh-Hans。附表附表 附表 1:分年齡兒童人口規模,分城鄉和性別,2020 年 附表 2:主要年齡段人口規模,分城鄉和性別,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 附表 3:分省 0-17 歲兒童人口規模,分城鄉和性別,2020 年 附表 4: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規模,分城鄉、性別和年齡,2020 年 附表 5: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參與及完成情況,分城鄉、性別和年齡,2020 年 引用請注明出處: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2020 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23 年 好的政策來自于可靠的數據。在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與國家統計局和其他伙伴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定期人口普查和調查以及行政報告系統中按性別、年齡以及地區等細分的統計數據的可及性,促進數據分析和使用,加強國家統計系統對國家發展規劃(例如國家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ICPD)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等的監測和報告。掃描下方二維碼 下載折頁中文版 掃描下方二維碼 下載折頁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