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智能駕駛系列報告之一:智能駕駛ChatGPT時刻有望來臨-230721(1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汽車行業智能駕駛系列報告之一:智能駕駛ChatGPT時刻有望來臨-230721(19頁).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智能駕駛系列報告之一:智能駕駛 ChatGPT時刻有望來臨 Table_Industry 汽車行業 Table_ReportDate2023 年 7 月 21 日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2 證券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 行業專題研究(普通)行業數據點評 汽車汽車 投資評級投資評級 看好看好 上次評級上次評級 看好看好 Table_Author 陸嘉敏 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 執業編號:S1500522060001 聯系電話:13816900611 郵 箱: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 京 市 西 城 區 鬧 市 口 大 街9號 院1號 樓 郵
2、編:100031 智能駕駛系列報告之一:智能駕駛智能駕駛系列報告之一:智能駕駛 ChatGPTChatGPT時刻時刻有望有望來臨來臨 Table_ReportDate 2023 年 7 月 21 日 本期內容提要本期內容提要:L3 功能加速落地功能加速落地,政策標準有望明確。,政策標準有望明確。L2 發展日益成熟,2022 年乘用車新車 L2 滲透率已達三成以上。L3 的代表功能高速與城市 NOA 也已逐漸上車;L3 商業化運營試點逐漸鋪開,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地的自動駕駛運營開始落地。從技術與功能層面看,L3 已日趨成熟,作為輔助駕駛轉向自動駕駛的關鍵階段,我們認為 L3 的核心問題之一
3、在于是否可以通過在政策法規明確人機共駕的權責。參考國際經驗,德、英、日、韓等國基本明確司機在合法情況下,保險公司或主機廠將承擔主要責任。而深圳也于 22 年 8 月通過了國內首部規定智能汽車準入等級、明確事故劃分的條例。近期工信部副部長提出將支持有條件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發布新版智能網聯標準體系指南,政策標準有望逐步明確。我們認為自動駕駛相關法規的持續完善有望我們認為自動駕駛相關法規的持續完善有望賦予賦予 L3 定定義義、產品形態產品形態、準入門檻準入門檻、責任劃分、量產落地等明確的政策指引,、責任劃分、量產落地等明確的政策指引,有助于智能駕駛滲透率和有助于智能駕駛滲透率和技術水平的持續提高。
4、技術水平的持續提高。高階智駕漸進式迭代逐步得到驗證,高速到城市高階智駕漸進式迭代逐步得到驗證,高速到城市 NOA 的發展路徑已的發展路徑已逐步走通。逐步走通。經過多年的迭代與業績驗證,以特斯拉為代表的 L2-L3-L4漸進式發展路線逐漸成為主流,FSD 的累計行駛里程實現快速積累,Autopilot、FSD 安全性能表現也優于人類駕駛。因此我們認為先高速、我們認為先高速、后城市更符合智能駕駛迭代與發展規律,后城市更符合智能駕駛迭代與發展規律,城市場景的智能駕駛落地更城市場景的智能駕駛落地更有望實現智駕滲透率快速提升。有望實現智駕滲透率快速提升。國內也于 23 年迎來城市 NOA 量產元年,華為
5、、小鵬、蔚來、理想城市 NOA 逐漸落地,訂閱式逐漸興起取代原有買斷式。我們認為以訂閱、標配為主我們認為以訂閱、標配為主的新付費模式有助于車企的新付費模式有助于車企進一步提升智駕滲透率與自身智能化形象,滲透率提升也有望進一步進一步提升智駕滲透率與自身智能化形象,滲透率提升也有望進一步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智駕系統持續迭代。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智駕系統持續迭代。軟硬件成本有望下降,應用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軟硬件成本有望下降,應用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智能汽車同樣遵循摩爾定律,智駕硬件長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據我們測算,L2+級別自動駕駛感知硬件 BOM 成本約為 4600 元,到 2025 年還有超 30%的
6、降本空間。包含激光雷達的 L3 智駕感知硬件 BOM 成本接近 11000 元,到 2025 年約為 7500 元,亦有超 30%的降本空間?!爸馗兄?,輕地圖”路線逐漸跑通,有望大幅減少傳感器用量與軟件成本。特斯拉純視覺方案主要保留了成本較低的攝像頭,“BEV+Transformer”方案為輕地圖化提供技術可行性,輕地圖化亦具有可觀的降本能力。在整車層面,L2 車型價格帶不斷下探,無激光雷達車型也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投資建議投資建議:在智能駕駛漸進式的發展路徑下,L3 功能正加速落地,高速到城市場景正不斷拓展,我們認為在政策、技術、成本端三大核心因素驅動下,智能駕駛拐點逐漸顯現,現階段重點看好
7、智能化重點布局的整車企業與智能化產業鏈核心零部件企業。5XkX9WnYaX8WzWeXnQ8O9R9PsQqQmOmPlOqQrOeRnPoPaQmNpPvPnNnQuOnQsN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3 整車板塊重點關注:1)處于較好新車周期,受益于行業貝塔修復,以及智能電動技術布局領先的自主品牌龍頭車企【比亞迪、長安汽車、【比亞迪、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2)有望困境反轉、智能駕駛技術領先的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小鵬汽車】以及產品定位精準、銷量持續爬坡、盈利有望超預期的【理想汽車】【理想汽車】;3)全球化布局提速、有望迎來新一輪產品投放周期、同時在
8、智能駕駛、能源、人形機器人多線并進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特斯拉】。零部件板塊建議重點關注智能化產業鏈核心零部件:1)感知層【德賽【德賽西威、保隆科技、華域汽車】西威、保隆科技、華域汽車】等。2)決策層【經緯恒潤、均勝電子、【經緯恒潤、均勝電子、華陽集團】華陽集團】等。3)執行層【伯特利、中鼎股份、拓普集團、亞太股份、【伯特利、中鼎股份、拓普集團、亞太股份、耐世特、浙江世寶】耐世特、浙江世寶】等。風險因素:風險因素:汽車消費政策執行效果不及預期、外部宏觀環境惡化、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4 目 錄 1.L3 功能加速落地,政策標準有望明確.5 1.1 L3
9、功能加速落地,落地阻礙在于責任界定.5 1.2 各國 L3 自動駕駛政策對比:德、英、日、韓、美逐步落地,深圳率先試點.6 1.3 L3 政策處于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轉型關鍵過渡期,未來政策標準有望明確.8 2.高階智駕漸進式迭代逐步得到驗證,高速到城市 NOA 的發展路徑已逐步走通.9 2.1 智能駕駛漸進式迭代成為主流,先高速后城市符合智能駕駛發展規律.9 2.2 國內車企與供應商快速跟上,23 年迎城市 NOA 落地元年.10 2.3 高買斷價格仍阻礙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訂閱式逐漸興起.11 3.軟硬件成本有望下降,應用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14 3.1 智能汽車同樣遵循摩爾定律,智駕硬件長
10、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14 3.2“重感知,輕地圖”路線逐漸跑通,有望大幅減少傳感器用量與軟件成本.15 3.3 L2 車型價格帶不斷下探,無激光雷達車型逐漸增加.17 4.投資建議.18 5.風險因素.18 表 目 錄 表 1:國標與 SAE 自動駕駛分級與主要功能.5 表 2:各國 L3 級自動駕駛支持政策與方案.6 表 3:中國自動駕駛政策梳理.7 表 4:中國自動駕駛城市商業化運營情況盤點.8 表 5:高速與城市行車場景對比.10 表 6:主流車企城市 NOA 落地情況.11 表 7:主流車企買斷式智能駕駛收費情況.12 表 8:消費者對不同自動駕駛功能的支付意愿.14 表 9:L2/L
11、3 智能駕駛硬件降本趨勢.14 表 10:Hardware1.0-4.0 發展趨勢.15 表 11:其它車企/供應商 BEV 發展路徑.16 表 12:車企/供應商輕高精地圖布局.16 表 13:2022 年至今主流車企代表車型智能化搭載情況一覽.17 圖 目 錄 圖 1: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6 圖 2:特斯拉 FSD Beta 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接近 2 億英里.9 圖 3:2022 年特斯拉 Autopilot、FSD 百萬英里事故情況.10 圖 4:HUAWEI ADS 付費模式.13 圖 5:智駕系統收費模式對智能駕駛迭代的影響.13 圖 6:消費者對各類自動駕
12、駛功能需求情況(%).14 圖 7:BEV 感知與傳統圖像空間感知對比.15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5 1.L3 功能加速落地,政策標準有望明確 1.1 L3 功能加速落地,落地阻礙在于責任界定 L2 發展日益成熟發展日益成熟,L3 功能加速落地功能加速落地。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與 SAE發布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自動駕駛主要分為 6 個級別(0 級到 5 級,L0 到 L5)。從車輛控制、目標與事件檢測、任務接管等層面看,國標與 SAE 分級的標準基本一致。L2 及以下級別的主要功能包括 ACC(自適應巡航)、AEB(自動緊急制動)、APA(自動泊車輔助)等
13、,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2 年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2 級)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達到了34.5%。隨著智能化軟硬件的不斷發展,當前行業正處于 L2 向 L3 過渡的階段,L3 階段代表功能如高速/城市 NOA 已逐漸開始落地。表表 1 1:國標與:國標與 S SAEAE 自動駕駛分級與主要功能自動駕駛分級與主要功能 分級分級 名稱名稱 車輛橫向與縱車輛橫向與縱向運動控制向運動控制 目標和事件探目標和事件探測與響應測與響應 動態駕駛任務接管動態駕駛任務接管 設計運設計運行條件行條件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0 0 級級 國標 應急輔助應急輔助 駕駛員 駕駛員及系統 駕駛員 有限制-L0L0 SA
14、E 無駕駛自動化無駕駛自動化 駕駛員 駕駛員 駕駛員 無-1 1 級級 國標 部分駕駛輔助部分駕駛輔助 駕駛員及系統 駕駛員及系統 駕駛員 有限制 ACC(自適應巡航)AEB(自動緊急制動)ALC(自動并線)LDP(車道偏離干預)L1L1 SAE 駕駛輔助駕駛輔助 駕駛員及系統 駕駛員 駕駛員 有限制 2 2 級級 國標 組合駕駛輔助組合駕駛輔助 系統 駕駛員及系統 駕駛員 有限制 APA(自動泊車輔助)APO(自動駛出)RPA(遠程泊車輔助)TJA(交通擁堵輔助)HWA(高速駕駛輔助)L2L2 SAE 部分駕駛自動化部分駕駛自動化 系統 駕駛員 駕駛員 有限制 3 3 級級 國標 有條件自動
15、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動態駕駛任務接管用戶(接管后成為駕駛員)有限制 HWP(高速駕駛引導)TJP(交通擁堵領航)NOA HighwayNOA Highway (高速領航駕駛輔助)(高速領航駕駛輔助)NOA CityNOA City (城區領航駕駛輔助)(城區領航駕駛輔助)L3L3 SAE 有條件駕駛自動化有條件駕駛自動化 系統 系統 動態駕駛任務接管用戶(接管后成為駕駛員)有限制 4 4 級級 國標 高度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系統 有限制 AVP(自動代客泊車)HDA(高速駕駛自動化)L4L4 SAE 高度駕駛自動化高度駕駛自動化 系統 系統 系統 有限制 5 5 級級
16、 國標 完全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系統 無限制-L5L5 SAE 完全駕駛自動化完全駕駛自動化 系統 系統 系統 無限制-資料來源: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SAE International,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L3 落地阻礙落地阻礙仍存仍存,責任界定仍需明晰。,責任界定仍需明晰。2018 年,美國一輛特斯拉 Model X 在激活“自動駕駛”功能期間變道時發生事故導致駕駛員死亡,該事故引發了事故責任歸屬的廣泛討論。由于特斯拉的 Autopilot 仍需手扶方向盤,因此它的智能駕駛級別為 L2 級別駕駛輔助,而不是 L3 級別自動駕駛,最終事故責任被歸結于過度依賴 L2 的駕駛員。無論
17、是國標 3 級還是 SAE 劃分標準中的 L3,車輛運動、目標與事件檢測均由智能駕駛系統完成,在出現動態駕駛任務后,接管者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6 成為駕駛員,因此正常行駛過程中坐在主駕位上的“乘客”已經不屬于實際意義上的駕駛員,因此在 L3 級智能駕駛發生事故之后,人機責任的劃分逐漸成為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重要關切。作為輔助駕駛邁向自動駕駛的關鍵節點,作為輔助駕駛邁向自動駕駛的關鍵節點,L3 標準重要性標準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言而喻。相比 L1、L2 輔助駕駛主導者是駕駛員,L4、L5 主導者是智駕系統,L3 級別自動駕駛可以認為是輔助駕駛邁向自動駕駛的關鍵節點。近年來,部分車
18、企由于 L3 相關政策缺失開始宣傳諸如 L2+、L2.9 等概念。隨著隨著L3 技術與功能層面已日趨成熟,技術與功能層面已日趨成熟,我們認為我們認為當前當前 L3 的核心的核心問題之一問題之一在于是否可以通過在政策法在于是否可以通過在政策法規明確人機共駕的權責。規明確人機共駕的權責。圖圖 1: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高階智能駕駛 資料來源:HiEV 大蒜粒車研所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1.2 各國 L3 自動駕駛政策對比:德、英、日、韓、美逐步落地,深圳率先試點 德、英、日、韓等國德、英、日、韓等國 L3 法規紛紛落地,奔馳法規紛紛落地,奔馳 L3 在美試點上路。在美試
19、點上路。德國、英國、日本、韓國 L3自動駕駛政策落地,對車輛行駛場景、駕駛員行為、事故責任劃分進行了詳細規定。在事故認定方面,各國基本明確司機在未做出非法行為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或主機廠將承擔主要責任。而在美國,全境范圍內的聯邦法規仍在制定中,大多數立法由各州通過。奔馳的 L3 級系統DRIVE PILOT 于 23 年初獲得內華達州法規上路批準,成為首家在美國實現量產 L3 上路的車企,搭載 DRIVE PILOT 的新款奔馳 S 級轎車、純電轎車 EQS,最快于 2023 年下半年在美國交付。表表 2 2:各國各國 L L3 3 級級自動駕駛支持政策與方案自動駕駛支持政策與方案 國家國家 時
20、間時間 內容內容 德國德國 2021 年 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允許 L3 級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車輛可以在德國全境 1.3191 萬公里高速公路上行駛,速度不高于 60Km/h,可以解放雙手但不能睡覺,不許連續向后看或離開駕駛員座位,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人接管車輛駕駛權。符合上述場景、速度和行為這 3 項條件,如果車輛出了事故,責任屬于主機廠,也就是車輛生產單位。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7 英國英國 2021 年 英國交通部公路法明確司機在使用自動駕駛車輛時,可以通過車輛的車載屏幕去查看娛樂功能(觀看電視和電影等)。但前提是司機保持在一條車道上且時速低于每小時 60 公里,且司機必須做
21、好準備,在需要時收回對車輛的控制權。但使用手機仍將是非法的。當汽車處于自動駕駛模式時,保險公司將對事故負責,司機無責。日本日本 2020 年 2020 年生效的道路交通法指出:1、駕駛員可在自動駕駛時使用手機或觀看車載電視,但如果需要必須能夠快速恢復手動駕駛;2、自動駕駛過程中駕駛員有隨時接管駕駛的義務,沒有按照系統要求切換駕駛模式而導致事故,駕駛員將承擔刑事責任;3、自動駕駛汽車中必須裝載車輛運行狀態的記錄裝置;4、因系統錯誤操作等明顯故障導致事故,制造商將有可能承擔過失;5、汽車保險業務至少涵蓋由 L3 自動駕駛汽車引起的事故。韓國韓國 2019 年 2019 年 4 月,韓國出臺汽車事故
22、賠償法(修訂案),指出若涉及 L3 級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主要責任人是駕駛者本人,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有缺陷,車企負連帶責任。美國美國 2022 年 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NHTSA)發布了無人駕駛汽車乘客保護規定,明確制造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不再配置人工操控裝置。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等允許全無自動駕駛汽車開展 Robotaxi 載人收費服務,并開通了全球首個機場接駁場景。目前超過 40 多個州政府及華盛頓特區出臺了自動駕駛政策或地方性法案,允許在公開道路進行自主駕駛操作及提供盈利性經營服務。資料來源:第一電動汽車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中國:頂層設計與地方試點并舉,微觀權責劃分尚不完善。中國
23、:頂層設計與地方試點并舉,微觀權責劃分尚不完善。我國早期自動駕駛政策方向主要以宏觀戰略規劃為主,2016 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正式將自動駕駛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而后“自動駕駛”在政策文件中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近年來,商業化運營試點逐漸鋪開,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地的自動駕駛運營開始落地。關于事故責任劃分問題,相關法規仍需完善,目前僅有深圳于 2022 年 8 月開始實施深圳經濟特區自動駕駛管深圳經濟特區自動駕駛管理條例理條例,是國內首次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準入等級、上路行駛作出具體規定,并且也明確了事故后的責任劃分。表表 3 3:中國自動駕駛中國自動駕駛政策梳理政策梳理 時間
24、時間 方案名稱方案名稱 內容內容 2016 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 發展現代交通技術與裝備的重點之一,是發展電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技術及自動駕駛技術 2017 年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支持車輛智能計算平臺體系架構、車載智能芯片、自動駕駛操作系統、車輛智能算法等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構建軟件、硬件、算法一體化的車輛智能化平臺。到 2020 年,建立可靠、安全、實時性強的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形成平臺相關標準,支撐高度自動駕駛。2018 年 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分階段實現車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第一階段,到 2020 年
25、,將實現車聯網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聯網用戶滲透率達到 30%以上。第二階段,2020 年后,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和 5G-V2X 逐步實現規?;虡I應用,“人-車-路-云”實現高度協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2020 年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到 2025 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力爭經過 15 年的持續努力,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2022 年 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 年)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突破高效安全純電驅動、燃料電池與整車設計、車載智能感知與
26、控制等關鍵技術及設備。2022 年 重慶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 重慶永川此次開放的全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運營區域面積為 30 平方公里,運營車輛有 5臺,覆蓋商業中心、學校、住宅區等。武漢經開區此次開放的運營區域面積為 13 平方公里,運營車輛 5 臺,覆蓋地鐵站和居民社區。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8 2022 年 武漢發布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試點政策 經開區投入 20 輛自動駕駛車(其中 5 輛為遠程駕駛示范運營車輛),在經開區沌口區域 30 平方公里范圍內的 166 公里道路上,設立 63 個推薦上車點,輻射經開區內江漢大學、體育中心、經開永旺、經開萬達、湘隆時代廣場等
27、熱點區域,服務時間初步從早上 9 時持續至 17 時。2022 年年 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理條例 配備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進行處配備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行為,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進行處罰;發生交通事故且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負有責任的,該車輛的駕駛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罰;發生交通事故且智能網聯汽車一方負有責任的,該車輛的駕駛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因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缺陷造成交通事故的,駕駛人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智責任;因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缺陷造成交通事故的,駕駛人依法
28、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后,可以向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者、銷售者追償。能網聯汽車的生產者、銷售者追償。2023 年 長沙將支持全無人全天候自動駕駛運行 支持全無人和全天候自動駕駛運行的管理細則近期即將對外發布,屆時功能型無人車有望于今年年內在長沙開放道路亮相,并實現湘江新區全域覆蓋。2023 年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管理細則(試行)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宣布,正式開放智能網聯乘用車“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企業在達到相應要求后可在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面向公眾提供常態化的自動駕駛付費出行服務。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科技創新
29、中心,發改委,科技部,央視新聞,浙江日報,澎湃新聞,第一電動汽車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新華社新媒體,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表表 4 4:中國自動駕駛城市中國自動駕駛城市商業化商業化運營情況盤點運營情況盤點 運營類別運營類別 城市名單城市名單 面向百姓提供自面向百姓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動駕駛出行服務 (12 城)城)全車無人商業化城市(車內無交全員,可商業化收費)全車無人商業化城市(車內無交全員,可商業化收費)重慶、武漢 主駕無人商業化城市(安全員在副駕駛,可商業化收費主駕無人商業化城市(安全員在副駕駛,可商業化收費)北京 自動駕駛載人商業化城市(主駕有安全員,可商業化收費)自動駕駛載人商
30、業化城市(主駕有安全員,可商業化收費)深圳、廣州、陽泉、滄州、長沙、烏鎮 自動駕駛載人示范城市(主駕有安全員,暫無法收費)自動駕駛載人示范城市(主駕有安全員,暫無法收費)上海、成都、合肥 僅進行規?;詢H進行規?;詣玉{駛測試動駕駛測試 (23 城)城)自動駕駛測試城市自動駕駛測試城市 杭州、蘇州、天津、保定、鄭州、濟南、平潭、西安、襄陽、長春、大連、肇慶、德清、柳州、銀川、南京、莆田、海南、嘉興、湖州、麗水、青島、雄安 資料來源:新京報,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1.3 L3 政策處于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轉型關鍵過渡期,未來政策標準有望明確 政策端積極推進,高階自動駕駛政策端積極推進,高階自動駕駛有望
31、落地有望落地。6 月 21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組織開展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示范應用,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3 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此外會發布新版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指南,推進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操作系統等標準的制修訂,加快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能源綜合一體站等融合發展等標準,通過標準引導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我們認為自動駕我們認為自動駕駛相關法規的持續完善有望助力自動駕駛應用落地,有駛相關法規的持續完善有望助力自動駕駛應用落地,有助于助于智能駕駛智能駕駛滲透率和滲透率和技術水平技術水平的
32、持續提高。的持續提高。展望未來的政策方向,展望未來的政策方向,我們認為我們認為自動駕駛領域的責任分擔、道路安全保障、信息與數據安全保自動駕駛領域的責任分擔、道路安全保障、信息與數據安全保障都是立法領域障都是立法領域需要明確的方向需要明確的方向,除了深圳經濟特區自動駕駛管理條例首次在國內明確了事故責任劃分問題,另外對研發者、生產者、銷售者、駕駛者、監管者更需要建立自動駕駛事故責任的合理分配機制;在道路安全保障領域,應重視對道路安全測試安全問題,并且搭建我國自動駕駛倫理框架;在數據安全領域也應強調用戶數據信息的個人控制,并引入數據控制者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9 的信義義務。2.高階智
33、駕漸進式迭代逐步得到驗證,高速到城市 NOA 的發展路徑已逐步走通 2.1 智能駕駛漸進式迭代成為主流,先高速后城市符合智能駕駛發展規律 自動駕駛漸進式迭代路線逐漸占據上風。自動駕駛漸進式迭代路線逐漸占據上風。自動駕駛領域存在跨越式與漸進式迭代路線之爭。前者以 Waymo 為代表,以無人駕駛為目標研發 Robotaxi,達到去掉人類司機的目的。后者以特斯拉為代表,其主張從 L2 階段逐漸過渡到 L4 自動駕駛,其主要策略是推動低階智能駕駛系統(L2)快速前裝量產,通過龐大品牌保有量低成本收集數據以訓練和迭代算法,最終邁向全自動駕駛。近年來,因 L4 自動駕駛套件成本過高,并且運營區域較小,營收
34、情況較為有限,收支嚴重不平衡的眾多 L4 企業遭遇經營困難。而特斯拉銷量與業績持續攀升,截止 22 年底,有超 40 萬名特斯拉車主開通了 FSD Beta 的測試權限,截止 2023 年特斯拉股東大會,FSD 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接近 2 億英里。圖圖 2:特斯拉特斯拉 FSD Beta 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接近的累計行駛里程已經接近 2 億英里億英里 資料來源:汽車之心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特斯拉引領特斯拉引領 L3 級別自動駕駛由高速向城市的漸進式迭代路徑。級別自動駕駛由高速向城市的漸進式迭代路徑。特斯拉的智能駕駛包主要分為AP(Autopilot),EAP(Enhanced Aut
35、opilot)增強輔助駕駛以及頂配 FSD(Full Self-Driving)。2014 年 10 月,特斯拉開始搭載 Autopilot,主要功能包括高速公路上駕駛、剎車和加速。2019年 6 月,特斯拉官方正式向中國選配 FSD 的車型推送最新版本 NOA,把場景從高速公路嘗試擴展到城市街道。經過多年的迭代,Autopilot、FSD 的安全性能均有明顯提升,2022 年,在激活 Autopilot 的情況下,每行駛百萬英里(主要是高速公路)發生事故的次數是 0.18;在開啟 FSD 的情況下,每行駛百萬英里(主要是非高速公路)發生事故的次數是 0.31;根據 NHTSA的數據,美國所有
36、車輛每行駛百萬英里發生事故的次數是 1.53,分別為激活 Autopilot 和 FSD的 8.5、4.9 倍。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0 圖圖 3:2022 年特斯拉年特斯拉 Autopilot、FSD 百萬英里事故情況百萬英里事故情況 資料來源:特斯拉官網,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我們認為先高速、后城市符合智能駕駛迭代與發展規律。我們認為先高速、后城市符合智能駕駛迭代與發展規律。高速 NOA 場景包括車輛實現自主上下匝道、智能變道、智能超車、提示預警、車道保持、自動避讓、巡航行駛等技術功能。相比城市路段,高速路段的自動駕駛技術更簡單,高速路段出現的物體種類是非常固定的,大大降低了圖像
37、采集與識別的難度,同時高速路段行車速度較快,更易快速積累足夠的行駛里程實現智駕系統的快速迭代。城市為出行最主要場景,城市為出行最主要場景,城市城市場景的場景的智能駕駛智能駕駛落地更有望實現智駕滲透率快速提升。落地更有望實現智駕滲透率快速提升。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曾公開表示,城市用車場景的占比高達 71%;同時每天僅有 25%的人出行會使用高速,而城市道路則是 100%。2022 年春節期間,小鵬、蔚來、理想各自統計了輔助駕駛在春節出行期間的使用數據,其中小鵬 NGP 的行駛里程僅占到總里程的 1.6;高速NOA 標配的理想為 3.7;蔚來 NIO Pilot 系統的春節行駛里程僅占總里
38、程的 13.12%,高速NOA 的使用頻率較低,仍難實現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因此我們認為,發力高階智駕提升滲透率,走先高速,后城市的路線為較優選擇。表表 5 5:高速與城市行車場景對比高速與城市行車場景對比 高速主要場景高速主要場景 城市主要場景城市主要場景 車道保持 自主識別交通標志 定速巡航 自主進出環島 主動剎車 自主識別車位泊車 自主上下匝道 記憶泊車 主動變道超車 紅綠燈通行、掉頭、并線 主動避障 自主切換車道 自主切換到路 代客泊車 資料來源:智能車參考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2.2 國內車企與供應商快速跟上,23 年迎城市 NOA 落地元年 國內車企與供應商快速跟上,國內車企
39、與供應商快速跟上,23 年迎城市年迎城市 NOA 落地元年。落地元年。NOA 功能為車企實現 L3 的重點突00.20.40.60.811.21.41.61.8開啟Autopilot開啟FSD關閉Autopilot與主動安全功能美國所有車輛每行駛百萬英里車輛發生事故次數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1 破領域,成熟的 NOA 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城區與高速按導航點到點自動行駛。23 年上海車展前后,小鵬、華為城市 NOA 率先落地,小鵬汽車宣布推送 Xmart OS 4.2.0,正式向小鵬 G9 Max及 P7i Max 版車型的用戶開放 XNGP 第一階段能力,在上海、深圳、廣州三座城市
40、開放城市NGP。搭載華為 ADS 的阿維塔 11 和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在上海、廣州、深圳、重慶落地了城區 NCA。二季度末到下半年,蔚來、理想、長城等車企的 NOA 方案也將迎來推送。盡管名稱不同,各個車企在城市自動輔助導航領域的布局逐漸鋪開。表表 6 6:主流車企城市主流車企城市 N NOAOA 落地情況落地情況 企業企業 特斯拉特斯拉 小鵬小鵬 蔚來蔚來 理想理想 長城長城 問界問界 阿維塔阿維塔 車型車型 Model Y G9 G6 ET7 L8 藍山藍山 M5 智駕版智駕版 阿維塔阿維塔 11 技術方案技術方案 域控:自研 芯片:FSD3.0 感知方案:8V1R12U 域控
41、:自研 芯片:英偉達Orin 254(508)TOPS 感知方案:11V5R2L12U 域控:自研 芯片:英偉達Orin 254(508)TOPS 感知方案:12V5R2L12U 域控:自研 芯片:英偉達 Orin*4 1016TOPS 感知方案:14V5R1L12U 芯片:英偉達 Orin*2 508TOPS 感知方案:11V1R1L12U 域控:未知 芯片:未知 感知方案:13V5R2L12U 域控:華為MDC 610 域控 芯片:異騰610*2 160TOPS 感知方案:11V3R1L12U 域控:華為MDC 810 域控 芯片:麒麟990A 400TOPS 感知方案:13V6R3L12
42、U 功能方案功能方案 完全自動駕駛功能(FSD)Xpilot3.0/全場景 XNGP Xpilot3.0/全場景 XNGP 城市 NOP+(增強領航輔助)城市 NOA 城市 NOH ADS2.0 ADS2.0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自動輔助變道 智能召喚 城市街道自動輔助駕駛 全場景智能 輔助駕駛 ACC-L 自適應 巡航增強版 LCC-L 車道居中 輔助增強版 VPA-L 停車場 記憶泊車增強版 全場景智能 輔助駕駛 ACC-L 自適應 巡航增強版 LCC-L 車道居中 輔助增強版 VPA-L 停車場 記憶泊車增強版 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自動輔助變道 智能召喚 自動泊車 導航輔助
43、駕駛 智能泊車及召喚 識別施工故障 智能變道保護 智能識別易混分叉路口 自動泊車、遙控泊車 城區 NCA AVP 城區 LCC 增強 城區 NCA AVP 城區 LCA 智能巡航輔助 落地時間落地時間 北美 2023.3 2023.6 2023.7 2023Q2 2023Q3 2023.4 2023.4 付費模式付費模式 選裝包 6.4萬元 訂閱價格199 美元/月 Max 版標配 Max 版標配 NOP+訂閱價格為 380元/月 全系標配 未知 ADS2.0 高階包一次性購買 3.6 萬元 訂閱(全年7200 元、包月 720 元)全系標配 資料來源:蓋世汽車社區微信公眾號,小鵬官網,信達證
44、券研發中心 2.3 高買斷價格仍阻礙智能駕駛滲透率提升,訂閱式逐漸興起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2 除高速場景使用頻率低外,高定價是智駕滲透率難以提升的另一大原因。除高速場景使用頻率低外,高定價是智駕滲透率難以提升的另一大原因。以蔚來、極氪為例,蔚來 NT1.0 平臺的全系車型,NIO Pilot 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精選包為 1.5 萬元,全配包為 3.9 萬元。極氪 001 選裝 ZEEKR AD 增強包以及 ZEEKR AD 完全包,價格為 16000 元、35000 元不等,為享受智能駕駛功能,車主仍需承受較高的買斷費用。表表 7 7:主流車企買斷式智能駕駛收費情況主流車企買斷
45、式智能駕駛收費情況 車企車企 功能功能 價格價格 收費方式收費方式 廣汽埃安 ADiGO2.5 集成巡航輔助、主動剎車、前碰撞預警、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車道偏移、FACE ID、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盲區檢測、電控助力制動系統 12600 元元 選配 ADiGO3.0 ADiGO2.5+高速智能領航輔助 19800 元元 選配 超視距召喚泊車 19800 元元 選配 小鵬 XPILOT 3.0 高速自主導航駕駛(NGP)、停車場記憶泊車、SR 駕駛環境模擬顯示、IHB 智能遠光燈 20000 元元 選配 XPILOT 3.0 高速自主導航駕駛(NGP)、停車場記憶泊車、SR 駕駛環境模擬顯示、I
46、HB 智能遠光燈 36000 元元 OTA 升級 特斯拉 EAP 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輔助、主動剎車、自動輔助導航駕駛、自動泊車、智能召喚、自動輔助變道 32000 元元 OTA 升級 FSD EAP+城市自動輔助駕駛、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志識別 64000 元元 OTA 升級 蔚來 NIO Pilot 精選包 自適應巡航、視覺融合全自動泊車系統、道路自動保持、后側來車預警、來車預警-主動制動、動態儀表界面及車道自動模擬、遠近光自動控制 15000 元元 OTA 升級 NIo Pilot 全配包 NIO Pilot 精選包+高速/擁堵自動輔助駕駛、轉向燈控制變道、道路標識識別、前側來車預警、自動
47、輔助導航(NOP)、駕駛員疲勞預警、車輛自動召喚、自動減速調節 39000 元元 OTA 升級 極氪 ZAD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增強包 打燈自動變道、大車主動偏移、轉向避撞輔助、無人場暴自動泊車、遙控泊車 16000 元元 選配 ZAD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完全包 高速自主領航、城市自主領航、自動上下匝道、鄰車壓線主動偏移、紅燈剎車輔助 35000 元元 OTA 升級 北汽極狐 ICA 城區智能巡航輔助、IDA 城區智駕導航輔助、自動代客泊車 32000 元元 選配 智己 IM AD 車輛智能召喚、高速領航、城市領航、代客泊車 天使輪用戶終身免費天使輪用戶終身免費 OTA 升級 IM AD 車輛智能
48、召喚、高速領航、城市領航、代客泊車 A 輪用戶使用三年后輪用戶使用三年后8800 元買斷元買斷 OTA 升級 資料來源:AutoReport 汽車產經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伴隨城市伴隨城市 NOA 逐漸落地,訂閱式開始興起。逐漸落地,訂閱式開始興起。問界 M5 智駕版、阿維塔 11 上的華為 ADS 2.0 一次性購買 36000 元,訂閱包年 7200 元,訂閱包月 720 元。上海車展前夕,蔚來宣布 NOP+將采用訂閱付費模式,支持用戶按月訂閱,價格為每月 380 元。以華為 ADS2.0 為例,一次性購買的價格等于訂閱五年的價格,我們認為訂閱式給予車主更靈活的選擇空間,未來智駕進
49、一步降本更有望體現訂閱式的高性價比。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3 圖圖 4:HUAWEI ADS 付費模式付費模式 資料來源:賽博汽車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訂閱模式有望拉動高階智駕滲透率提升,并且進一步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持續迭代。訂閱模式有望拉動高階智駕滲透率提升,并且進一步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持續迭代。自動駕駛的不斷迭代需要通過海量測試解決邊緣、長尾場景,需要盡可能快速地獲取大量高質量場景數據,對于車企來講,整車銷量多少、智駕系統選裝與否直接關系到數據回收的質與量。單獨做數據采集本身也需要較高成本,通過開放訂閱模式或者標配智能駕駛系統并非代表著收入的減少。我們認為以訂閱、標配為主
50、的新付費模式有助于車企進一步提升智駕滲透率與自身智能化形象,我們認為以訂閱、標配為主的新付費模式有助于車企進一步提升智駕滲透率與自身智能化形象,滲透率提升也有望進一步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智駕系統持續迭代。滲透率提升也有望進一步促進數據回收實現智駕系統持續迭代。圖圖 5:智駕系統收費模式對智能駕駛迭代的影響:智駕系統收費模式對智能駕駛迭代的影響 資料來源:信達證券研發中心整理 消費者對智駕支付消費者對智駕支付意愿較高,且更偏愛高靈活性的智駕付費方式。意愿較高,且更偏愛高靈活性的智駕付費方式。根據2023 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消費者對自動泊車、高速/高架 NOA,以及城市 NOA 三類自動駕駛功
51、能均體現了較高興趣,其中自動泊車、高速/高架 NOA 因為工況簡單關注度更高,隨著城市 NOA 逐漸落地,該功能需求有望得到提升。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4 圖圖 6:消費者對各類自動駕駛功能需求消費者對各類自動駕駛功能需求情況(情況(%)資料來源:麥肯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靈活的訂閱付費方式有望激發靈活的訂閱付費方式有望激發消費者對消費者對城市城市 NOA 支付意愿。支付意愿。自動駕駛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一次性購買、按年訂閱、按月訂閱、按實際使用里程訂閱,支付靈活性由低到高。根據2023 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支付靈活性越高,消費者為城市 NOA 支付費用的意愿越高。我們認為城市
52、 NOA 相比高速場景更復雜,使用頻率與研發投入更高,通過高靈活性提升購買率為較優方案。表表 8 8:消費者對不同自動駕駛功能的支付意愿消費者對不同自動駕駛功能的支付意愿 一次性購買一次性購買 年度訂閱年度訂閱 月度訂閱月度訂閱 按公里付費按公里付費 高速高速/高架高架 NOA 100 100 100 100 城市城市 NOA 101 119 123 130 自動泊車自動泊車 107 121 94 不適用 資料來源:麥肯錫,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注:高速/高架 NOA 作為價格指數基數(100),數字越高代表支付意愿越強 3.軟硬件成本有望下降,應用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 3.1 智能汽車同樣遵循摩爾
53、定律,智駕硬件長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 硬件端:智能汽車同樣遵循摩爾定律,智駕硬件長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硬件端:智能汽車同樣遵循摩爾定律,智駕硬件長期成本下降趨勢明顯。主要的智駕感知硬件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據我們測算,2022 年不包含激光雷達的L2+級別自動駕駛感知硬件 BOM 成本約為 4600 元,到 2025 年還有超 30%的降本空間。激光雷達作為 L3 智能駕駛的核心部件,當前成本約為 6300 元,根據億歐智庫-13%的年復合增長率,我們預計 2025 年成本有望下降至 4500 元左右。當前整套 L3 智駕感知硬件 BOM 成本接近 11000 元,到
54、2025 年約為 7500 元,亦有超 30%的降本空間。按照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在 2022 財報會上表示的未來超過 50%的自動駕駛的 BOM 成本降幅,自動駕駛硬件端仍有望持續降本。表表 9 9:L L2/L32/L3 智能駕駛硬件降本趨勢智能駕駛硬件降本趨勢 2022 2023E 2024E 2025E 激光雷達(激光雷達(L3)6343 5651 5035 4485 攝像頭攝像頭 1000 870 757 659 75%60%75%25%40%25%0%20%40%60%80%100%高速/高架NOA城市NOA自動泊車需要不需要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5 毫米波雷達
55、毫米波雷達 2800 2436 2119 1844 超聲波雷達超聲波雷達 800 696 606 527 L2 智駕感知層硬件成本智駕感知層硬件成本 4600 4002 3482 3029 L3 智駕感知層硬件成本智駕感知層硬件成本 10943 9653 8516 7514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第一財經,蓋世汽車社區微信公眾號,智能車參考微信公眾號,雷科技,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3.2“重感知,輕地圖”路線逐漸跑通,有望大幅減少傳感器用量與軟件成本 特斯拉引領“重感知”純視覺方案,傳感器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特斯拉引領“重感知”純視覺方案,傳感器成本有望大幅降低。特斯拉 FSD 的一大明顯的技術為特點
56、是純視覺路線去掉了大部分雷達,包括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并且特斯拉的攝像頭方案為 120 萬像素,相比國內大部分車企的 800 萬像素具有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在最新的Hradware4.0 方案中,特斯拉有望要回到主流的傳感器配置方案,包含 12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表表 1010:HardwareHardware1.01.0-4.04.0 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攝像頭攝像頭 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 超聲波雷達超聲波雷達 HW1.0 1 1 12 HW2.0 8 1 12 HW3.0 8 1 12 HW4.0 12 1-資料來源:極果網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特斯拉“特斯拉“BEV+
57、Transformer”方案為輕地圖化提供技術可行性。方案為輕地圖化提供技術可行性。2021 年 7 月,特斯拉展示了基于“BEV+Transformer”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其中“BEV”為鳥瞰圖視角,是自動駕駛跨攝像頭和多模態融合背景下的一種視角表達形式,在感知傳感器獲得 3D 信息后,再通過多層Transformer 與每個圖像特征進行交互融合,最終再得到 BEV 特征。Transformer 算法通過加入時序信息實現空間融合,能實現對空間信息的補充,對靜止目標的處理也更加高效。圖圖 7:BEV 感知與傳統圖像空間感知對比感知與傳統圖像空間感知對比 資料來源:HiEV 大蒜粒車研所微信公
58、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基于基于 Transformer 的的 BEV 具有以下幾大優勢:具有以下幾大優勢: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6(1)BEV 視角下的物體,不會出現尺度(scale)和遮擋(occlusion)問題。(2)不同視角在 BEV 下進行統一表達能方便后續規控任務。(3)感知算法均在 BEV 空間中進行,融合過程提前、感知效果更加穩定、準確。(4)感知和預測在 BEV 空間進行,可以實現端到端的優化?;谔厮估穆窂?,國內眾多車企以及智駕供應商都開始嘗試 BEV+transformer,車企里的代表蔚來、理想、小鵬;智駕供應商里面的百度、毫末、地平線、小馬、輕舟等。
59、表表 1 11 1:其它車企其它車企/供應商供應商 B BEVEV 發展路徑發展路徑 企業企業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小馬智行 自研 BEV,導航地圖實現高速與城市 NOA 功能 毫末智行 NOH,空間、時間和傳感器 BEV 輕舟智航 OmniNet,前融合和 BEV 空間特征融合 地平線 SuperDrive 感知融合 BEV 技術 紐勱科技 BEVSegFormer,任意配置相機進行 BEV 語義分割 蔚來 感知向特斯拉看齊 理想 AD Max 百度 UniBEV 車端和路端感知數據放到同一個坐標系 資料來源:賽博汽車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輕地圖化具有可觀的降本能力。輕地圖化具有可觀的
60、降本能力。成本問題是地圖供應商面對的一大問題,分米級地圖的測繪效率約為 500 公里/天/車,每公里成本 10 元左右;而厘米級地圖的測繪效率約為 100 公里/天/車,每公里成本千元左右。我國當前公路總里程超過 530 萬公里,數據采集成本較高,一臺高精地圖采集車配備激光雷達、攝像頭、輪速計、IMU 等裝置,據鈦媒體報道,預計成本也在百萬元以上。車企與地圖商合作的訂單費用約為幾千萬,每年單車的許可費用約為 1000 元?!拜p地圖”方案的逐漸推行,有望降低智能駕駛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也可以拓展到更多城市。目前以小鵬、理想為代表的車企,以及華為、百度等供應商在輕高精地圖領域布局已逐步落地。表表 1
61、 12 2:車企車企/供應商輕高精地圖布局供應商輕高精地圖布局 最新城市領航輔最新城市領航輔助系統助系統 替代高精地圖的方法替代高精地圖的方法 落地進展落地進展 車企車企 小鵬小鵬 X-NGP 使用 XNet 深度視覺感知神經網絡,大幅減少對高精地圖的依賴 已在廣州、深圳和上海開放城市 NGP 功能,預計在 2024 年,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輔助駕駛 理想理想 AD Max3.0 城市NOA 通過結合三種神經網絡算法:靜態 BEV,動態BEV 以及 Occupancy 網絡,理想城市 NOA能夠感知結果匯總到預測模型,實時輸出對周圍交通參與者的行動預測 預計將于本季度進行用戶內測,年內推廣至
62、100 城 供應商供應商 華為華為 ADS2.0 城市NCA 通過多傳感器融合,高性能智能駕駛平臺,擬人化智駕算法,云端仿真以及大數據訓練,為用戶提供了高階智駕體驗 首創激光融合 GOD 網絡,可識別異性障礙物,并作出相應操作 首發于問界 M5 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版,后續也會搭載于極狐 S 以及阿維塔 11 上,預計 Q3實現 15 個城市的無圖落地,Q4 覆蓋到 45 個城市 百度百度 Apollo City Driving Max Apollo 將使用純視覺感知,同時輔以激光雷達,實現“純視覺+激光雷達”的感知冗余,以提供連貫的城市駕駛 將搭載于新款嵐圖 FREE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
63、息披露 17 Apollo 使用了“輕量級高精地圖”方案,比行業通用的傳統高精地圖要“輕”近 80%毫末智行毫末智行 毫末 HPilot3.0 基于時序 Transformer 模型在 BEV 環視空間上做了虛擬實時建圖,讓車道線的感知輸出更加穩定和準確 構建了 MANA 數據智能體系完成數據閉環 成立智算中心“雪湖-綠洲”MANA OASIS 來訓練數據和大模型 城市 NOH 已經在保定和北京做大規模泛化測試,預計到 2024 年上半年,毫未城市 NOH落地將達到 100 城 輕舟智行輕舟智行 輕舟乘風 甚于單征程 5 芯片的城市 NOA 版將一顆激光雷達“物盡其用”,未來還將支持輕地圖模式
64、,不斷拓展 NOA 的適用范圍 將正式推出基于單征程 5 芯片的輕地圖模式城市 NOA 方案 資料來源:蓋世汽車社區微信公眾號,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3.3 L2 車型價格帶不斷下探,無激光雷達車型逐漸增加 進入進入 2023 年以后,搭載智能駕駛系統的主要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年以后,搭載智能駕駛系統的主要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2022 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款智能電動產品比如智己 L7、蔚來 ET7、蔚來 ES7、蔚來 ET5、理想 L9、小鵬 G9、阿維塔 11 等價格覆蓋范圍主要在 30 萬元以上,且都基本標配 1 顆以上的激光雷達。進入 23 年以后,可以看出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價格帶逐漸下探
65、至20-30萬區間,代表車型包括智己LS7、飛凡 F7、小鵬 G6 等;并且無激光雷達車型逐漸增加,價格繼續向下滲透至 20 萬以下。表表 1 13 3:2 2022022 年至今主流車企代表車型智能化搭載情況一覽年至今主流車企代表車型智能化搭載情況一覽 上市時間上市時間 品牌品牌 車型車型 智能化等級智能化等級 計算平臺計算平臺 感知硬件感知硬件 價位價位 2022.1 埃安 AION LX PLUS L2+華為昇騰 610 12V6R12U3L 30-45 萬萬 2022.2 飛凡 R7 L2 NVIDIA Orin2 12V6R12U1L 30-40 萬萬 2022.3 榮威 鯨 L2
66、未知 11V3R12U 15-20 萬萬 2022.3 長安 UNI-V L2 地平線征程 22 5V5R12U 10-15 萬萬 2022.3 智己 L7 L2 NVIDIA Xavier 12V5R12U 35-40 萬萬 2022.4 嵐圖 夢想家 L2+未知 8V5R12U 38 萬元萬元 2022.4 比亞迪 海豹 L2 未知 5V5R12U 18-28 萬萬 2022.3 蔚來 ET7 L2 NVIDIA Orin4 11V5R12U1L 45-50 萬萬 2022.7 蔚來 ES7 L2 NVIDIA Orin4 11V5R12U1L 45-55 萬萬 2022.9 蔚來 ET5
67、 L2 NVIDIA Orin4 11V5R12U1L 30-40 萬萬 2022.4 理想 L9 L2 NVIDIA Orinx2 12V5R12U1L 45-50 萬萬 2022.4 小鵬 G9 L2 NVIDIA Orinx2 12V5R12U2L 30 萬萬 2022.7 長安深藍 SL03 L2 未知 10V12U 16-25 萬(電動版)萬(電動版)2022.8 阿維塔 11 L2 華為昇騰 6102 13V6R12U3L 35-40 萬萬 2022.11 極氪 9 L2 Mobileye EQ5H 2 15V5R12U 未公布未公布 2022.12 哪吒 S L2 華為異騰 61
68、0/TDA4 11V5R12U2L 20-34 萬萬 2023.2 智己 LS7 L2 英偉達 Drive Orin 11V5R12U2L 28-45 萬萬 2023.2 理想 L8 L2 地平線征程 5/英偉達 Drive Orin 2 11V1R12U1L 33-39 萬萬 2023.2 理想 L7 L2 地平線征程 5/英偉達 Drive Orin 2 11V1R12U1L 31-38 萬萬 2023.3 飛凡 F7 L2 Mobileye EyeQ4H/英偉達 Drive Orin 5V2R4U/12V5R12U1L 22-26 萬萬 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18 2023.
69、4 嵐圖 追光 L2(L3 可選裝)未知 10V5R12U32-38 萬 32-38 萬萬 2023.4 長城 藍山 DHT-PHEV L2 未知 5V5R8U/9V5R12U 27-30 萬萬 2023.4 極氪 X L2 未知 5V5R12U 18-22 萬萬 2023.6 小鵬 G6 L2 英偉達 Orin-X/英偉達 Orin-X 2 12V5R12U2L 20-25 萬萬 2023.6 長安深藍 S7 L2 未知 6V3R6U 14-18 萬萬 2023.7 埃安 昊鉑 GT L2 未知 5V3R3U 21-25 萬萬 2023.7 騰勢 N7 L2(可選裝英偉達Drive Orin
70、 X)5V5R12U(可選裝13V/2L)30-33 萬萬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太平洋汽車,信達證券研發中心 注:V 代表攝像頭;R 代表毫米波雷達;U 代表超聲波雷達;L 代表激光雷達 4.投資建議 在智能駕駛漸進式的發展路徑下,L3功能正加速落地,高速到城市場景正不斷拓展,我們認為在政策、技術、成本端三大核心因素驅動下,智能駕駛拐點逐漸顯現,現階段重點看好智能化重點布局的整車企業與智能化產業鏈核心零部件企業。整車板塊重點關注:1)處于較好新車周期,受益于行業貝塔修復,以及智能電動技術布局領先的自主品牌龍頭車企【比亞迪、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龍頭車企【比亞迪、長安汽車、上汽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
71、廣汽集團】;2)有望困境反轉、智能駕駛技術領先的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以及產品定位精準、銷量持續爬坡、盈利有望超預期的【理想汽車】【理想汽車】;3)全球化布局提速、有望迎來新一輪產品投放周期、同時在智能駕駛、能源、人形機器人多線并進的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特斯拉】。零部件板塊建議重點關注智能化產業鏈核心零部件:1)感知層【德賽西威德賽西威、保隆科技保隆科技、華域汽華域汽車車】等。2)決策層【經緯恒潤、【經緯恒潤、均勝電子均勝電子、華陽集團】、華陽集團】等。3)執行層【伯特利、伯特利、中鼎股份中鼎股份、拓普集團、拓普集團、亞太股份、耐世特、浙江世寶亞太股份、耐世特、
72、浙江世寶】等。5.風險因素 汽車消費政策執行效果不及預期、外部宏觀環境惡化、原材料價格上漲等。請閱讀最后一頁免責聲明及信息披露 20 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負責本報告全部或部分內容的每一位分析師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在中國證券業協會注冊登記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所表述的所有觀點準確反映了分析師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薪酬的任何組成部分不曾與,不與,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分析意見或觀點直接或間接相關。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證券”)具有中國證監會批復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由信達證券制作并發布。本報告是
73、針對與信達證券簽署服務協議的簽約客戶的專屬研究產品,為該類客戶進行投資決策時提供輔助和參考,雙方對權利與義務均有嚴格約定。本報告僅提供給上述特定客戶,并不面向公眾發布。信達證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蛻魬斦J識到有關本報告的電話、短信、郵件提示僅為研究觀點的簡要溝通,對本報告的參考使用須以本報告的完整版本為準。本報告是基于信達證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信息編制,但信達證券不保證所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最初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涉及證券或投資標的的歷史表現不應作為日
74、后表現的保證。在不同時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致使信達證券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對此信達證券可不發出特別通知。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蛻魬紤]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若有必要應尋求專家意見。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僅供參考,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向人做出邀請。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信達證券或其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涉及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并可能會為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爭取提供投
75、資銀行業務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信達證券所有。未經信達證券書面同意,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布、轉發或引用本報告的任何部分。若信達證券以外的機構向其客戶發放本報告,則由該機構獨自為此發送行為負責,信達證券對此等行為不承擔任何責任。本報告同時不構成信達證券向發送本報告的機構之客戶提供的投資建議。如未經信達證券授權,私自轉載或者轉發本報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轉載或轉發者承擔。信達證券將保留隨時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評級說明評級說明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證券市場是一個風險無時不在的市場。投資者在進行證券交易時存在贏利的可能,也存在虧損的風險。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深入地了解證
76、券市場蘊含的各項風險并謹慎行事。本報告中所述證券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向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銷售,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并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咨詢專業顧問的意見。在任何情況下,信達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需自行承擔風險。投資建議的比較標準投資建議的比較標準 股票投資評級股票投資評級 行業投資評級行業投資評級 本報告采用的基準指數:滬深 300指數(以下簡稱基準);時間段:報告發布之日起 6 個月內。買入:買入:股價相對強于基準 20以上;看好:看好:行業指數超越基準;增持:增持:股價相對強于基準 520;中性:中性:行業指數與基準基本持平;持有:持有:股價相對基準波動在5%之間;看淡:看淡:行業指數弱于基準。賣出:賣出:股價相對弱于基準 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