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若干典型海岸垃圾簡稱研究報告2019[5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若干典型海岸垃圾簡稱研究報告2019[57頁].pdf(5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評審專家:評審專家: 安立會安立會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 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陳泓哲陳泓哲 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海洋生態研究中心研究員 鄧義祥鄧義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 研究員 李逸飛李逸飛 上海紐約大學 環境學助理教授 劉濤劉濤 北京商道縱橫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合伙人 毛達毛達 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 主任 馬廣文馬廣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高級工程師 曲玲曲玲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 工程師 文雅文雅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 講師 楊馥毓楊馥毓 三亞學院 絲路商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主任 張昊飛張昊飛 自然資源部東海監測中心副主任
2、 高級工程師 張暉張暉 聯合技術公司亞洲企業責任總監 撰寫撰寫: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研究部 & 合作部 版權申明:版權申明: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對本報告擁有版權,任何復制、摘編等方式使用本報 告,必須注明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為著作權人并注明完整報告名稱。 第三方圖像以及所引用的文獻資料的版權/來源在文中指明。 mNoRtNwOrRsNrRrOsMrPtQ8O9R7NnPmMmOpPkPpPsMeRoPsP6MnMmMxNoPsQNZsRoP II 摘要摘要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與工業化的推進, 海洋垃圾污染, 尤其是海洋塑料污染已成為了一個 全球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 世界各地政府、
3、 研究機構以及社會團體都針對海洋垃圾問題展開 了行動。為了解中國各海域海岸帶垃圾(本報告以下簡稱“海岸垃圾”)污染狀況,上海仁 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于 2014 年發起了“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項目” ,協同 13 家環保機 構,在我國沿海地區 12 個監測點對海岸垃圾污染狀況展開常規監測。2019 年,仁渡海洋攜 手 41 家環保機構,在 58 個監測點繼續開展海岸垃圾監測。 對 2019 年監測網絡新增監測點的垃圾進行了持續存量的分析,結果表明:2019 年 33 個新增監測點的首次監測海岸垃圾存量平均數量分布密度為 3.82 件/平方米,平均質量分布 密度為 73.90 克/平方米。數量上主要
4、為泡沫塑料類垃圾(72.44%) ,質量上主要為一般塑料 類垃圾(31.01%)和混合材料類垃圾(21.87%) 。 2019 年 58 個有效監測點總體的垃圾數量累積速率為 0.78 件/平方米/周期(每周期約為 2 個月) ,質量累積速率為 24.63 克/平方米/周期。數量上主要為一般塑料類(42.59%)和泡 沫塑料類 (31.34%) 。 質量上主要為一般塑料類 (32.18%) 和混合材料及其他類垃圾 (25.12%) 。 在 2019 年 5 月-9 月期間,對黃海區域的監測點進行了漁業相關垃圾污染狀況的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 漁業相關垃圾數量約占所有海岸垃圾的 30%, 質量約
5、占 14%。 漁業產生的海 洋垃圾需要加強關注。 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本文進一步收集了部分國際上提出或執行的限/禁塑令,并與海岸 垃圾的研究情況進行了對比,其中“其他泡沫塑料制品” (在實際調查中多為聚苯乙烯泡沫 塑料碎塊)占所有海岸垃圾的比重較大(40%) ,而在現有的限/禁塑令對此類泡沫塑料針對 性的管理措施相對較少, 表明現有應對措施的仍有提升空間, 需采取相關的應對措施加強泡 沫塑料類垃圾的管理。 關鍵詞:關鍵詞:海岸垃圾;垃圾累積速率;垃圾組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III 目錄目錄 1 背景背景 . 1 1 1.1 海洋垃圾問題.1 1.2 塑料海洋垃圾污染概況.1 1.3 塑料海洋垃圾
6、污染來源.2 1.4 塑料海洋垃圾污染造成的影響.2 1.4.1 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產業的影響.2 1.4.2 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及生態系統的影響.3 1.4.3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可能影響到人體健康.3 1.5 海洋塑料污染嚴重的原因.3 1.6 行動.4 1.6.1 我國的海洋及塑料垃圾治理相關法規.4 1.6.2 全球區域行動網絡.4 1.6.3 全球減塑/禁塑/減廢及回收再利用行動.5 1.6.4 科學研究與教育傳播.6 1.6.5 全球垃圾清潔行動.7 1.7 守護海岸線項目.7 2 材料與方法材料與方法 . 8 8 2.1 監測方法.8 2.1.1 監測目標.8 2.1.2 監測
7、海岸選擇.8 2.1.3 監測點分布.9 2.1.5 監測時間和頻率.10 2.1.6 監測工具.11 2.2 數據分析方法.12 2.2.1 數據結構.12 2.2.2 分析方法.12 2.2.3 本研究方法的限制.13 3 結果結果 . 1515 3.1 海岸垃圾持續存量垃圾情況.15 3.2 海岸垃圾累積速率.19 3.2.1 海岸垃圾累積速率時間變化.19 3.2.2 四大海域垃圾累積速率.20 3.2.3 不同海岸線類型的垃圾累積速率.22 3.2.4 各類材料的垃圾累積速率.23 3.2.5 不同垃圾的年相對累積速率.25 4 討論討論 . 2626 4.1 海岸垃圾總體情況.26
8、 4.2 海岸帶漁業垃圾情況.26 4.3 海洋漁業發展與污染防治.28 4.4 限塑令措施與海洋垃圾.29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 3131 附表附表 1 2019 年中國典型海岸垃圾監測點信息表年中國典型海岸垃圾監測點信息表. . 3636 IV 附表附表 2 2019 年新增監測點存量垃圾分布密度年新增監測點存量垃圾分布密度. 3838 附表附表 3 2019 監測點執行機構簡介監測點執行機構簡介. 4545 1 1 背景背景 1.1 海洋垃圾問題海洋垃圾問題 19 世紀中葉后期,伴隨著蒸汽機的轟鳴聲,人類海洋活動范圍取得質的擴展1,2,沿海 城市快速崛起,至 21 世紀初,全球 3/4
9、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聚集于沿海地區2。在過 去的歷史中,人類曾在入???、海岸帶興建垃圾填埋場3,向海洋非法傾倒垃圾,以及生活 污水和工業廢水隨河流或直接排入海洋4-6。這些行為拉開了海洋污染的序幕7。如今,海洋 垃圾污染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它已與過度漁獵8-11,溫室效應及其導致的珊瑚白化 8、海水酸化、海洋缺氧11,海洋化學污染等并列為海洋環保面臨的重大挑戰。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的定義:海洋 垃圾是指持久性的、人為生產的或加工過的、被丟棄、拋棄或傾倒至海洋及沿岸環境的固體 廢棄物。包括被故意丟
10、棄或意外丟失在海洋中或海灘上,以及被河流、下水道、雨水或風間 接帶入海洋的垃圾12。 中國原國家海洋局發布的海洋垃圾監測與評價技術規程(試行) (海環字201531 號)將海洋垃圾定義為:在海洋和海灘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被丟棄的固體 物質,包括故意棄置于海洋和海灘的已使用過的物體,由河流、污水、暴風雨或大風直接攜 帶入海的物體,惡劣天氣條件下意外遺失的漁具、貨物等13。 1.2 塑料塑料海洋垃圾污染概況海洋垃圾污染概況 1972 年, Science期刊首次刊發有關海洋塑料垃圾的文章,但并未引起足夠重視14。 1997 年,美國阿爾加里特海洋研究中心(Algalita Marin
11、e Research Foundation)查爾斯 穆爾(Charles Moore)船長駕駛 Alguita 號研究船從夏威夷參加完游艇比賽回來的時候,他 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大海: “我眼里所能看到的,是無數的洗發水瓶蓋、肥皂液瓶、塑料袋 和釣魚浮標。此刻我正在大海中間,卻找不到一塊沒有塑料的地方。 ” , “太平洋垃圾帶(the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開始引發廣泛關注15-17。在 1997 年,全球塑料總產量為 1.4 億 噸18,21 世紀后的全世界生產的塑料總量相當于 21 世紀前所有年份的總和。每年龐大的產 量背后,是幾乎有近 50%的塑料在
12、3 年內成為塑料垃圾19,其中又有多少進入海洋成為海 洋垃圾?我們可以從全球眾多科學研究中,勾勒出其大致模樣: “全球沿海 192 個國家,在 2010 年大約產生了 2.75 億噸的塑料垃圾,其中約 480 萬 1270 萬噸進入海洋” , 來自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領銜的研究團隊, 2015 年發表于 Science 期刊上的研究結論20。 我國在塑料垃圾入海通量模型建立與預測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相關研究成果在 2018 年發表于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對西方學者關于 “中國是全球 192 個沿海國家 中陸源海洋塑料垃圾最大源頭”的估算結果20,21進行了回應,認
13、為此前的研究過高地估算了 中國的塑料垃圾入海量。該研究認為“在 2011 年,中國約 54.73-75.15 萬噸塑料垃圾入海, 截至 2017 年,年增長率約為 4.55%” ,與 2015 年的相關研究中“在 2010 年,中國約 132- 353 萬噸塑料垃圾入?!?,的數據結論對比,二者相差約 2-5 倍。 現今,塑料已經幾乎存在于地球的各個角落,從極地到海溝。 “日本深海遙控無人潛水器: KAIKO, 在已知最深海溝之一的馬里亞納海溝 (10898m 處) 發現塑料袋”,2018 年,一篇名為人類在深淵中的足跡:30 年的深海塑料碎片記錄的科 學研究表明,塑料污染已至海洋深淵22。
14、2 “從阿爾卑斯山到北極,雪中都有發現微塑料身影”。2019 年,一項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北極的雪中發現了大量微塑料23。 在過去數十年間,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總體上呈惡化趨勢8,10,12,24-31。 總體而言, 塑料是全 球各類海洋垃圾中占比最高的8,10-12,32,33。 2002 年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學者 Jos Derraik 匯總 了 29 份文獻后發現: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垃圾中塑料的數量占比介于 32%至 92%之間10。 2016 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有 75%的海洋垃圾是塑料8。根 據我國生態環境部的2018
15、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塑料垃圾數量約占我國海底垃 圾的 88.2%,海灘垃圾的 77.5%,海漂垃圾的 88.7%34。 1.3 塑料塑料海洋垃圾污染來源海洋垃圾污染來源 海洋垃圾的來源可以分為海源和陸源。 海源污染:無論是遠洋貨物航運,還是漁業打撈,都不可避免產生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廢 棄物,有限的船艙空間,以及航運成本的限制,相關監管的缺失,使得向海洋傾倒垃圾成為 船舶垃圾的途徑之一,此外還有通過船舶向海洋傾倒陸地垃圾的情況。1975 年美國國家科 學院的一項研究估計,全球海上船舶每年約向海洋傾倒 600 萬噸的垃圾35,其中,塑料垃圾 占有很大比例。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2005 年
16、的估算,全球船舶在運輸過程中輸入到海洋 的塑料垃圾量約達 500 萬噸36。 陸源污染: 相比海上船舶的垃圾傾倒, 從陸地向海洋傾倒垃圾的狀況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 19 世紀工業化中的美國城市發展軌跡中便可窺見一二。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港口城市 紐約市,其城市垃圾海洋傾倒活動至少可以追溯到 1850 年代,到了 1880 年代,海洋傾倒已 成為紐約市首要的垃圾處置方式,每年傾倒量約達 100 萬車,直到 1934 年傾倒活動才完全 停止37。2010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陸源海洋塑料(包括所有輸入途徑)的總產量約達 480-1270 萬噸(中位數:800 萬噸)20。除此之外,在臺風、暴雨等惡
17、劣天氣及其他事件的 影響下,也可能意外導致陸地垃圾通過河流或下水道進入到海洋環境當中??傮w上,陸源塑 料垃圾約占全球海洋塑料的 75-90%38,是海洋塑料的主要來源8,32,38,39。 1.4 塑料塑料海洋垃圾污染造成的影響海洋垃圾污染造成的影響 2014 年,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兩份報告指出40,41,海洋中大量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生 存的威脅日益加劇, 海洋塑料垃圾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 130 億美元。 海洋塑料垃圾不僅影 響海洋產業,對海洋生態系統以及人類都具有危害。 1.4.1 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產業的影響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產業的影響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在 2009 年一篇報
18、告中指出,在亞太地區,海洋垃圾對商業 航運造成的損失(如廢棄漁網纏繞船舶運輸器的推進裝置)每年估計近 3 億美元42。再如 漁業活動產生的“鬼釣/幽靈捕(ghost fishing) ” 可謂惡名昭著,被廢棄塑料漁具“鬼釣” 住并最終死亡的動物,可能成為新的誘餌繼續誘捕其他動物,造成“死亡循環”43,進而影 響漁獲量。在美國切薩皮克灣,2008-2014 年期間實施的廣泛的漁具移除計劃在 6 年期間使 藍蟹(blue crab)的收成價值增加近 3350 萬美元44。在歐盟,由于塑料污染導致漁業受阻 帶來的損失,每年至少達數千萬歐元45。由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包括海洋漁業生產力(如 經濟魚類因
19、誤食、 被纏繞導致的漁獲量下降) 、 生產安全性 (如漁業船舶遭受海洋垃圾碰撞、 纏繞)等在內的諸多漁業發展要素均受到巨大的影響46-48。 海洋垃圾影響沿海的景觀風貌, 致使沿海旅游業經濟受創等情況已不在少數。 2017 年, 3 東南亞度假勝地巴厘島飽受海洋垃圾污染困擾, 當地官員不得不宣布受影響的部分海灘進入 “垃圾緊急狀態”。據報道,巴厘島當局每天需出動 700 名清潔工和 35 輛卡車,最高清理出 約 100 噸垃圾49。一項針對海洋垃圾對沿海社區海灘游憩和區域經濟影響的研究表明,如 果海灘上海洋垃圾減少到幾乎沒有, 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治縣, 每年增加的娛樂價值 估計可達 1.
20、297 億美元。 相反, 如果垃圾數量增加一倍, 損失估計便可達為 2.751 億美元50。 1.4.2 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海洋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生物及生態系統及生態系統的影響的影響 僅用數字來描述海洋垃圾或許太過冰冷,但其進入海洋以后,纏繞動物,引發誤食,悶 覆動植物和棲息地,協助物種擴散形成入侵物種等觸目驚心的景象屢見不鮮。2016 年聯合 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報告指出,自 2012 年以來,受海洋垃圾影響的海洋物種數量記錄 從 663 個增加到了 817 個。 據不完全統計, 超過 270 個海洋動物物種有被海洋垃圾纏繞的記 錄51,超過 240 個海洋動物物種吞食了塑料8。 2019
21、 年 8 月 17 日,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 部下屬海洋及海岸資源廳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宣布,泰國國民甜心“Marium”(一頭幼年儒 艮)已經死亡, 其死因是誤食塑料垃圾52。 然而這并非個例, 2018 年 6 月 2 日, 同樣在泰國, 一頭吞食了 80 多個塑料袋的巨頭鯨幼崽死在其南部海岸53。 1.4.3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可能影響到人體健康可能影響到人體健康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垃圾可攜帶或吸附重金屬、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 對海 洋動植物均有潛在致病的研究記錄,大塊塑料甚至可能導致生物死亡54,55,而攝取了這些有 毒有害物質的漁獲物,有可能通過食物鏈影響到人類
22、38,56。海洋塑料垃圾所造成傷害,每時 每刻都在發生,不僅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個體的死亡,還可能導致海洋生態系統的受損。海洋 生態系統承載著不計其數的生命, 海洋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其特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海洋 是地球上最大的“氧源”和“碳匯” ,數億噸漁業產量和約全球 20%的優良動物蛋白質以及 大量的礦產油氣資源都來自于海洋57-59, 海洋的每個 “標簽” , 都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1.5 海洋塑料污染嚴重的原因海洋塑料污染嚴重的原因 由歐洲塑料制造商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Plastics Manufacturers in Europe)和歐洲塑料 再生與回收組
23、織協會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s Recycling and Recovery Organisations) 發布的報告指出,2018 年全球塑料產量為 3.59 億噸,較 2017 年增加約 3%60。由于大量的 塑料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低回收率、低重復利用率、難生物降解及垃圾管理不足的問題,造 成海洋日益受到塑料垃圾的污染。 (1)低回收率:1950-2015 年,全球共產生約 63 億噸塑料垃圾,其中只有 9%被回收, 12%被焚燒,79%進入了填埋場或自然環境61。與塑料產業從 1950 年代其快速增加相比, 塑料的回收在 1970 年代
24、才開始起步62,并始終滯后于生產的發展?,F今,人工合成塑料種 類繁多,但只有少數塑料回收能在技術與經濟兩方面同時具有回收的可行性63,此外,回收 產業鏈不成熟、回收工藝高化學純度要求62、回收意識與習慣不足等問題,是塑料回收的主 要障礙。 (2)低重復利用率:在 2015 年,歐洲塑料的產量約為 0.58 億噸,其中包裝工業消耗 了近 40%的原生塑料64。塑料包裝多為一次性設計19,導致這些塑料包裝約占據了全球塑 料垃圾的 50%。這些塑料包裝垃圾中,美國、日本和歐盟是人均塑料包裝廢物排名前三的生 產國(經濟體)65。 難生物降解: 塑料的優點之一是經久耐用, 但當塑料成為無用的垃圾進入自然
25、環境以后, 這也成為它的缺點。 大多數人工合成塑料經由高耗能的碳碳雙鍵聚合, 因此難以完全生物降 4 解66,67。 自然狀態下, 它們會逐漸老化破碎成更小的塑料碎片, 無論是在陸地還是海洋環境, 大部分塑料垃圾(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都能持續存在上百甚至數千年68,69。 (4)垃圾管理上的不足,如非法的海洋傾倒廢棄物和陸源垃圾進入海洋,都使得海洋 垃圾污染基數不斷擴大。 1.6 行動行動 1.6.1 我國的海洋我國的海洋及塑料及塑料垃圾治理垃圾治理相關法規相關法規 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且陸地被認為是海洋垃圾的主要來源, 可以 說陸地塑料垃圾問題與海洋垃圾問題息息相關。 隨
26、著海洋垃圾和塑料垃圾得到越來越多的社 會關注, 針對該問題的行動也在全球陸續展開。 我國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及塑料垃圾污染問題, 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及通知文件,部分如表 1-1: 表 1-1 我國現行部分法律法規文件 法律法規名稱 施行/發 布年份 最后修訂 年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8320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83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1985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19882016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1990 - 中國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62020 中華
27、人民共和國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06 - 中國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20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02017 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 (建城2017253 號) 2017-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環海洋2018158 號)2018- 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 (發改環資202080 號)2020- 1.6.2 全球區域行動網絡全球區域行動網絡 全球范圍內, 針對海洋垃圾和塑料等環境問題形成了許多官方或民間發起的組織行動聯 盟,包括國際合作的行動項目協議及合作網絡等,例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區域海洋
28、項目(UNEP Reginal Seas Programme) 、奧斯陸巴黎保護 東大西洋海洋環境公約 (OSPAR)、 亞太經合組織海洋垃圾虛擬工作組、 五大環流 (5 Gyres) 、 脫離塑料 (Break Free From Plastic, BFFP) 等。 2019 年 6 月 27 日29 日, 二十國集團 (G20) 領導人第 14 次峰會在日本大阪召開, 會議通過了 大阪宣言 , 一致達成 “藍色海洋愿景” , 承諾在 2050 年前實現海洋塑料垃圾的“零排放”70。2019 年 8 月 29 日至 30 日,在智利召 開的 AEPC 政府間會議制定了APEC 海洋垃圾路線圖
29、 ,號召各國采取切實措施減少海洋 垃圾。 在我國國內的公益組織也有針對垃圾問題形成的合作網絡,如:零廢棄聯盟71,仁渡海 5 洋的守護海岸線項目等。 1.6.3 全球全球減塑減塑/禁塑禁塑/減廢減廢及回收再利用行動及回收再利用行動 世界范圍內的不同國家和地區都開始陸續發布和施行“限塑令”或“禁塑令” ,旨在通 過減少部分塑料產品(大多數為一次性塑料袋)的生產、銷售及消費渠道來從源頭減少塑料 污染。下表為截至 2020 年 3 月收集的不同國家(經濟體)和地區提出或發布的限塑/禁塑措 施(表 1-2) : 表 1-2 減塑/禁塑/減廢行動 大洲國家/區域執行或提出年份類別對象來源 亞洲印度尼西亞
30、2025 年前限制(調稅手段)塑料制品 72 印度2022 年前禁止一次性塑料產品 73 2019禁止一次性塑料袋及容器 74 哈薩克斯坦擬 2025 年前禁止塑料袋 74 巴基斯坦2019禁止一次性塑料袋 73 肯尼亞2017禁止塑料袋 73 菲律賓待定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 46 蒙古國2019禁止一次性塑料袋 72 韓國2019禁止一次性塑料袋 34,73 中國2008引導減少使用塑料購物袋 75 2020禁止塑料購物袋、部分泡沫塑料、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 塑料棉簽、含塑料微珠的日化 用品、超薄型塑料袋、聚乙烯 農用地膜 76 大 洋 洲 新西蘭2019 年起禁止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7
31、1 澳大利亞2018禁止一次性超薄塑料袋 14,73 2020禁止一次性塑料 77 歐洲歐盟2021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 73 冰島2019禁止塑料袋 77 希臘2020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 74 德國待定禁止塑料袋 74 法國2019禁止塑料吸管 74 愛爾蘭2021 年起限制(調稅手段)一次性塑料杯/食品容器/食品 包裝 74 瑞典擬 2020限制(調稅手段)塑料袋 74 英國2042 前禁止/限制(調稅)塑料袋/咖啡杯塑料蓋/塑料吸 管及塑料瓶/含塑料微珠的沖 洗型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 72 西班牙擬 2020限制(調稅手段) 74 6 大洲國家/區域執行或提出年份類別對象來源 美洲加拿大2
32、020禁止塑料吸管/塑料袋 74 哥斯達黎加2019禁止 聚乙烯泡沫塑料/塑料吸管/塑 料袋 74 巴西待定禁止塑料吸管 77 智利2019禁止塑料袋 73 美國2019禁止一次性泡沫塑料餐盒 74 2020禁止一次性塑料袋 77 非洲坦桑尼亞2019禁止塑料袋 74 阿爾及利亞2019限制(調稅手段)塑料袋 74 除了頒布和實施“限塑令”和“禁塑令”來解決塑料污染問題,塑料的回收與再利用業 也已成為通過產業力量來關注和解決全球塑料問題的方案及方向之一。 提高資源尤其是塑料 材料的回收利用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更多的垃圾進入到自然環境當中。 歐洲塑料生產商承諾在 2030 年之前將塑料包裝的回
33、收利用率提高至 60%,挪威和瑞士 將這一目標設定在 2040 年之前。針對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材料的塑料瓶回收計劃在歐洲及其他區域的國家和地區也在持續開展。 國內也設有不同規模的再生塑料產業園, 此類再生資源產業在一些區域也享有一定的支 持政策。 1.6.4 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與教育傳播與教育傳播 海洋垃圾及塑料污染的問題得到的廣泛關注, 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針對塑料顆?;蛭⑺芰?的相關研究在近幾年呈明顯上升趨勢(圖 1-1) ,德國的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Alfred Wegener Institute, AWI)的網站 L
34、itter Base 上收集到涉及海洋垃圾分布的發表文獻多達 1034 篇(圖 1-2)78。 圖 1-1 塑料顆粒及微塑料相關研究文獻數量79 7 圖 1-2 根據 1034 篇文獻描繪的海洋垃圾分布地圖 要推動海洋垃圾、塑料污染問題的改善,公眾教育和傳播不可或缺。國內的公益機構如 蓋婭自然教育學校、小路自然教育中心、鳥獸蟲木自然保育中心、美境自然等,通過開展線 下課程的方式帶領公眾進行自然體驗與環境教育。 此外, 隨著近年來移動設備和網絡的普及, 公益組織及活動不斷發展, 環境教育也可通過更多的渠道進行傳播, 比如傳統媒體之外的網 絡新興媒體也逐漸成為推廣環保信息與環境教育的重要渠道。 1
35、.6.5 全球全球垃圾清潔垃圾清潔行動行動 全球范圍內涌現出大量的針對海洋垃圾和陸地失控垃圾的清潔行動, 組織志愿者進行垃 圾清潔行動也在近幾年成為一項較為普遍的公益活動,如每年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和 ICC 期間全國各地的聯合凈灘行動, 國際海灘清潔行動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 、 世界清潔行動(Clean Up the World) 、世界清潔日(World Cleanup Day)聯合行動等。 此外也有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海洋垃圾清潔的行動,例如:由荷蘭人 Boyan Slat 在 2013 年創立的公益組織 The Ocean Cleanup,旨在研發并設計物理裝置用于攔截和收集海洋環境 中的垃圾。 該項目經歷數次嘗試, 于 2019 年 10 月 2 日宣布最新試驗裝置在太平洋垃圾帶完 成了一次成功試驗,下一步他們將開發全新設計的攔截收集裝置 System 002,還計劃將收集 的海洋塑料垃圾加工為可持續產品80。 1.7 守護海岸線項目守護海岸線項目 “守護海岸線”項目最初由仁渡海洋和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