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綠色工廠建設與實踐研究報告報告(8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WWF:綠色工廠建設與實踐研究報告報告(86頁).pdf(8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 VIETNAM CHINA 綠色工廠建設與 實踐研究報告 Research Report on Green Factory Guideline 2 關于綠色工廠建設與實踐研究報告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制造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健全齊備的工業體系有力支撐了全球 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同時,工業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大量資源能源消耗,也導致了包括環 境污染、氣候變化、資源耗竭在內的一系列生態問題。對于中國來說更是如此,作為能源 消費大國,中國的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約七成,推進工業綠色發展迫在眉睫。 基于上述背景,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要全面推進涵蓋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 和綠色供應鏈等重點內容在內的綠
2、色制造體系建設。其中,工廠作為工業制造過程的核心 單元,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全球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的重要對象。創建綠色工廠是一 個新興的、系統的概念,其核心要求是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 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綜合性目標。 本報告旨在為希望實現綠色工廠目標的企業或其他相關方提供可供參考的建設方向。 報告在系統分析梳理國內外綠色工廠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實踐方式、總結我國綠色工廠 政策與標準化形勢的基礎上,分析解讀了現有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技術內容,就 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給出可供參考的建議,提供國內外各行業綠色工廠創建的案例和經 驗分享,總結綠色工廠創建現狀,提出建
3、議和展望。 關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保組織之一。自 1961 年在瑞士成立以來,已經在全世界擁有 500 多萬的支持者和一個在 100 多個國家和 地區活躍著的全球網絡。從本土到全球,WWF 用基于科學的獨特工作方式,提供滿足人 與自然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WWF 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 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 關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CESI) 作為國家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的基礎性、公益性、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國電 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CESI),創建于 1963 年,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
4、事業單位。CESI 以電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為核心,通過開展標準科研、檢測、計量、認證、信息服務等 業務,面向政府提供政策研究、行業管理和戰略決策的專業支撐,面向社會提供標準化技 術服務。電子標準院承擔 55 個 IEC、ISO/IEC JTC1 的 TC/SC 國內技術歸口和 17 個全國標 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的工作,與多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國外著名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為標準的應用推廣、產業推動和國際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CESI 是中國綠色工廠領域的先驅 , 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工廠推進工作的支撐單位, 自 2013 年啟動綠色工廠創建和評價相關研究工作,在國內首次提出了綠色工
5、廠建設與評 價的概念模型,牽頭編制 GB/T 36132綠色工廠評價通則國家標準、SJ/T 11744電 子信息制造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等行業標準,并在電子、化工等重點行業廣泛開展創建 和評價試點示范,相關成果為中國綠色工廠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工作推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版權信息 版權所有: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 主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CESI)、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 撰寫:楊檬、李胡升、楊宇濤、趙立華、黃明燕、劉穎、吳越 校對:王筱汐、冀婉怡 特別感謝以下公司提供案例:蘋果(APPLE)、斯凱孚、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蘇 州尚美國際化妝品有限公司、無錫百和織造股份有
6、限公司、錦州陽光能源有限公司、青島 瑯玡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樂金顯示(中國)有限公司、金發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晟碟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北汽(鎮江)汽車有限公司、安徽安 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1 國內外研究進展 1.1 國際地區研究進展 1.2 我國綠色工廠相關政策與標準化 2 綠色工廠評價指標體系 2.1 綠色工廠評價總則 2.2 綠色工廠評價的基本要求 2.3 基礎設施要求 2.4 管理體系要求 2.5 能源資源投入要求 2.6 產品要求 2.7 環境排放要求 2.8 績效要求 2.9 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和評價方式 3 綠色工廠建設建議 3.1 工廠基建 3
7、.2 生產設施 3.3 管理 3.4 能源、資源投入 3.5 產品 3.6 環境排放 3.7 績效 4 國內重點行業綠色工廠建設案例及經驗 4.1 典型行業綠色工廠創建案例 4.2 綠色工廠實踐中的典型措施 5 綠色制造國際先進理念案例 5.1 HYBRIT:打造面向未來的零碳鋼廠 5.2 斯凱孚:用“超越零”定義低碳理念 5.3 蘋果(APPLE):品牌企業與供應商攜手打造綠色工廠 6 綠色工廠創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建議和展望 6.1 我國綠色工廠創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6.2 企業行動建議 6.3 政策建議 6.4 展望 附件 1 綠色工廠通用評價指標評價表 附件 2 綠色工廠績效評價指標計
8、算說明 附件 3 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標準清單 01 02 06 15 16 17 17 17 18 18 18 19 19 21 22 23 24 24 26 26 26 27 28 35 39 40 45 49 53 54 54 55 56 目 錄 4 1 近些年來,全球異常氣候活動不斷增加、化石能源逐漸顯現其不 可持續性、不同地域及不同行業污染日益嚴重等問題,已讓全球生 態環境面臨艱辛挑戰。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推 動綠色增長、實施綠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在各國 的可持續綠色發展規劃中,制造業因其在溫室氣體排放中所占的比 例以及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不同
9、程度的重視。因 此衍生出的全球性或區域性的環保標準規范,既對各國產業發展 形成一定的壓力,也帶來了綠色競爭的新機遇。 1 國內外研究進展 2 1.1.1 臺灣地區:創新推動“綠色工廠標章制度” 臺灣地區的綠色工廠標章制度結合了綠建筑及清潔生產兩個評估體系,依據綠色工廠標章 內涵,工廠廠房建筑物取得內政部綠建筑標章,且生產營運管理通過工業局清潔生產評估系統 符合性判定,即符合綠色工廠標章資格 工廠廠房建筑物的綠建筑認定,是依據內政部于 1999 年建立的綠建筑標章制度,引導建 筑物在整體生命周期過程的規劃設計、 施工、 使用、 維護到廢棄拆除等階段, 均能達到節約能源、 資源、低污染及低廢棄物的
10、目標。為配合綠色工廠標章制度推動,提升工廠廠房建筑環境效益 及鼓勵既有建筑物更新改造,內政部于 2011 年完成“綠建筑評估手冊廠房類(EEWH-GF)” 及“綠建筑評估手冊舊建筑改善類(EEWH-RN)”,提供工廠廠房建筑物的認定方式。 綠色工廠標章制度 工業局于 2012 年 1 月 12 日公告“綠色工廠標章推動作業要點”,并自月日生效正式 受理工廠申請,辦理綠色工廠審查評定及獎勵由工業局所主辦理綠色工廠審查評定及獎勵。 1.1 國際地區研究進展 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研究探討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標準、評價方面各有側重點, 但總體上基本都是圍繞工廠的某一方面開展,主要包括產品、管理體系
11、、建筑等單一對象,如: 歐盟發布的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 WEEE)、關于限制在電子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RoHS) 和能源相關產品 (Energy related Products, ErP) 指令三大綠色環保指令, 美國能源之星(Energy Star)計劃以及針對電子產品實施綠色評級的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工 具(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
12、ool,EPEAT)產品注冊制度,都是針對 產品在綠色環保方面的具體標準和法規指令;與工廠綠色發展相關的管理體系,如:ISO 14001 環境管理體系、ISO 50001 能源管理體系以及 ISO 14061 溫室氣體核查等,都是在管理層面依 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標準實施認證或評價;而美國綠色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評價制度、英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BREE-AM 綠 色建筑評估體系、日本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體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
13、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CASBEE)以及新加坡 Green Mark 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則是針對建筑物的綠色指標要求。我國臺灣地區大力推廣的綠色工廠標章制度是相對比較綜合 性的評價系統,該制度整合了綠建筑及清潔生產兩評估系統,廠商通過廠房綠色建筑認證及清 潔生產證書,進而取得綠色工廠標章。 廠房綠建筑評估 為配合推動綠色工廠標章,提升工廠廠房建筑的環境效益及鼓勵既有建筑物更新改造,內 政部已完成“綠廠房評估系統(EEWH-GF)”及“綠建筑更新評估系統(EEWH-RN)”就適 用對象而言,EEWH-GF 適用于新廠房,于廠房設計階段時,即須導入評估系統執
14、行各指標面向 考慮設計,包括生態、節能、減廢與健康等大范疇,涵蓋大指標,各指標分數加總若達到 合格,則可取得綠建筑 EEWH-GF 標章;而 EEWH-RN 適用于既設廠房,針對既有建筑物工廠可 3 綠色工廠標章認定范疇 除了工廠廠房建筑物取得綠建筑標章,工廠運營管理部分,須通過工業局清潔生產評估系統 符合性評定,取得清潔生產證書,工業局即可針對綠建筑標章及清潔生產證書所列地理范圍重 迭區域授予綠色工廠標章使用權。 1.1.2 美國:完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 LEED 評價制度 LEED 評價制度簡介 LEED 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The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簡
15、稱 USGBC)所組織的, 對美國現有建筑進行生態評估的一套評估體系,USGBC 成立于 1993 年,是美國唯一一個在環 保建筑方面代表整個建筑行業的全國性、非營利性(NPO)機構,USGBC 會員來自于行業中各 種類型公司的領袖企業, 包括:建筑設計事務所、 建設單位、 物業公司、 房屋中介、 施工承包單位、 環保團體、工程公司、財務和保險公司、政府部門、市政公司、設備制造商、規劃師、專業團體、 大學和技術研究機構、出版機構等等。目前有超過 6300 個會員企業。LEED 全稱是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 mental Design(美國能源及環境設
16、計先鋒獎)。它強調: 優越的環境和經濟性能; 高度運作的資源和能源利用率; 健康、舒適的室內工作生活環境; 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管理; 整合的設計團隊。 自行選用“性能效益”或“減碳效益”一方式進行評估,若滿足其改善率要求(以上), 則可取得綠建筑 EEWH-RN 標章其中,若依性能效益評估法進行改善率評估,會涉及綠地美化、 基地保水等工程增建問題,既有工廠常受限于可用的空間而不易達成;而減碳效益評估法則聚 焦在建筑物節能措施以評估其減碳效益,而判定是否合格。 LEED 分級分類 LEED 的綠色建筑評估采取分級認證制度,它的分級為四級:認證級、銀獎級、金獎級、白 金獎級。目前 L
17、EED 認證標準都為 2006 年新制定的 2.0 版本,它分為以下幾類: (1)LEED for New Construction(LEED NC)面向新建筑的評估體系; (2)LEED for Existing Building(LEED EB)強調建筑營運管理評估; (3)LEED for Commercial Interior(LEED CI)針對商業內部裝修評估; (4)LEED for Core 在供應商與高品質清潔能源項目以及開發商之間牽線搭橋 ; 為供應商提供培 訓,幫助他們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帶來的種種益處。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40 家供應商承諾加入 Apple 的計劃,有望順
18、利地超額完成在 2020 年前投入使用 4 千兆瓦清潔能源這個目標。2018 年, Apple 和供應商通過投資或采購的方式獲得了 1.9 千兆瓦清潔能源,共計發電 41 億千瓦時。用 這些清潔能源發電避免了約 35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有著極其鮮明的地域性。正因如此,Apple 尤為關注那些能從其努力中獲得最多有利 影響的地區。通過參照水質量、用水量及監管狀況等因素,Apple 對自己的全球用水狀況進行了 追蹤,以了解哪些地區的水風險較高。然后,根據當前用水量的多少,為這些區域排定優先順序。 隨著新數據的出現,以及對自身運營所在地區環境了解程度的深入,Apple 不
19、斷更新自己的風險 評估。當與供應商具體接洽時,Apple 尤其注重與那些用水量高、排放質量可能較差的供應商以 及水資源緊張地區的工廠合作。正如早期評估所顯示的,其水足跡的大部分都來自于制造環節, 因此與供應商的合作非常關鍵。 通過供應商清潔水項目,Apple 為產品的生產企業進行基準評估、提供節水改進措施所需的 技術支持,并監控其相關進展,幫助他們改善用水狀況。2018 年,Apple 供應商在 116 個工廠 共節水 76 億加侖,這使他們自 2013 年起的累計節水量達到了 210 億加侖。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每年,Apple 都在尋找新的途徑與供應商攜手保護地球。在過去的五年,Apple
20、 在供應鏈全 方位啟動廢棄物零填埋項目、化學品管理項目、清潔水項目和能源項目。2018 年,Apple 連續 第五年獲得“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指數”(CITI) 最高評分。截至 2018 年,16 家 Apple 供應商工 廠獲得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的“綠色工廠”認定。 51 化學品管理 Apple 在行業內率先行動,從產品中剔除了多種有害物質,并盡力確保這些物質遠離我們的 生活。其做法以收集詳盡的化學成分信息為第一步,包括制造產品所用的物質,以及供應商在 生產產品時所用的工藝化學品,如清洗劑和去脂劑。Apple 使用這些信息來評估供應商是否符合 Apple受管制物質規范(RSS),這是 Appl
21、e 自己的一套全球化學品限制標準,以業界最佳實踐 和毒理學特性為基礎,比監管法規更嚴苛。Apple 更進一步地利用收集到的化學成分信息,以評 估未管制物質的危害和風險。如果確定某種物質需要替換,Apple 會與供應商攜手創新,尋找更 安全的替代品。 2014 年,Apple 推出了化學品管理計劃,協助供應商制定安全管理化學品的綜合方法。目前, 參與該計劃的供應商工廠已達 113 家。通過這項計劃,其合作伙伴可以采用更安全的化學品,并 改善整體安全狀況、提高相關意識和開展相關培訓。為了推進更安全化學品的全面使用,Apple 利用 GreenScreen 追蹤并篩選所用的化學品,評估總裝工廠所用清
22、洗劑和去脂劑的安全性。在 Apple 的環境測試實驗室中,化學專家評估產品中是否含有有害化學物質。 廢棄物管理 Apple 致力于以重復使用、循環利用、堆肥或是在必要時轉換成能源等方式處理其自己的工 廠和供應鏈產生的所有廢棄物。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 Apple 的各個團隊、地方政府和專業回收 機構之間通力合作,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在 Apple 的 450 多處企業設施、500 多家零售店和 5 個數據中心內,Apple 正致力于實 現廢棄物零填埋這一宏偉目標。首先,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這需要反思從建筑翻修到食品服務 等領域中的材料使用。而對于那些不可避免的廢棄物,會通過健全的堆肥、循
23、環利用和重復使用 項目來令其物盡其用。 2015 年,Apple 面向供應商推出了廢棄物零填埋項目,為他們提供循環利用和重復使用 材料的現場支持。項目旨在將廢棄物 100% 轉化而免于填埋。為此,Apple 提供了工具和指 導,包括可持續廢棄物管理方面的專家服務。2018 年,Apple 所有的 iPhone、iPad、Mac、 AppleWatch、AirPods 和 HomePod 總裝工廠都獲得了 UL 的廢棄物零填埋認證。 是多管齊下的成果,這其中包括安裝低流量裝置,使用儀表控制耗水量,以及通過員工培訓加強 相關意識等。由于其多家供應商也為其他公司制造組件,因此這樣的做法也減少了非 A
24、pple 產品 的水足跡。 52 53 6 綠色工廠創建現階段存在 的問題、建議和展望 54 6.1 我國綠色工廠創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一是綠色工廠創建在行業和地區之間分布不均、不同?,F階段國家級綠色工廠主要集中在電 子、機械、建材、化工等行業,江蘇、廣東、山東、安徽、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的綠色工廠數 量占據全國總數的四成以上。 二是綠色工廠建設和改造的技術能力存在不足。 部分新建工廠重質量輕環保, 綠色起點不高; 而既有工廠則有心無力,改造困難;離散型制造業(如電子、機械)與流程型制造業(如鋼鐵、 化工)綠色工廠建設內容差異懸殊,企業難以把控。工廠的綠色化建設和改造技術急需創新與 推廣。同時,
25、綠色工廠創建標準以及部分行業細分評價標準的缺失,以及評價和技術服務機構 的能力參差不齊,也制約了相關技術的提升與推廣。 三是部分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的積極性有待提高。受企業規模、工作基礎、綠色發展理念、地 區資源豐富程度制約,部分企業起始動力不足,仍需要外部刺激。 四是部分已獲評綠色工廠的企業缺乏持續推進綠色工廠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工作部署。部分企 業僅僅將獲得綠色工廠稱號和相關財政補助作為眼前目標,忽視綠色工廠的持續推進和運行管 理,出現獲評后部分綠色指標不再優化甚至惡化的現象。 6.2 企業行動建議 創建綠色工廠的概念對企業來講不僅僅是滿足一個既定的評價指標體系,而是致力于打造一 個綜合性的、不斷
26、優化提升的系統工程。結合上文提到的各類典型案例,以及現存問題,我們建 議企業可以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推進綠色工廠創建行動。 6.2.1 緊密跟蹤政策與標準,深刻理解綠色工廠的概念內涵 政策導向和標準引領是現階段綠色工廠的創建的重要驅動力,企業無論是在綠色工廠的策劃 階段、建設階段,抑或是持續改進階段,都建議將持續緊密地跟蹤最新政策標準列入重要的工作 任務。一方面積極了解和執行最新的政策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主管 單位行業委托機構、相關社會團體及聯盟等組織積極反饋對于政策的良好建議,尋求參與行業及 具體生產制造業綠色工廠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機會。深刻地理解“用地集約化、原
27、料無害化、生產 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內涵外延,并將其融入到共產的生產管理過程方法中。 6.2.2 強化最高管理者效能,將綠色工廠作為不斷提升表現的抓手 創建綠色工廠會給企業本身及全人類長久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卓越的貢獻,但如果聚焦到企 業短期生產效益,盡管綠色工廠體系中的節能環保內容確可以實現縮減成本、降低風險,但往 往在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時遭遇巨大阻力。因此,創建綠色工廠必須強化企業最高管理者 的效能,從戰略的層面進行部署。最高管理者應當率先、充分地認可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并 愿意為綠色工廠的創建投入和分配資源,將綠色工廠創建和運行列入企業的中長期規劃,從上 到下地加強綠色工
28、廠概念傳播。將綠色工廠作為不斷提升表現的抓手,適用時,可將綠色工廠 創建的績效列入業績考核指標,對表現卓越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甚至一線工人予以激勵。 55 6.2.3 深入剖析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尋求創建綠色工廠的亮點 行業的差異、地域資源的懸殊是綠色工廠創建的主要阻力,但同時也可以成為綠色工廠創建 的重要切入點。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等資源消耗型的流程行業可以考慮從削減能源資源消耗、 減少環境排放等方面尋求可以突破的亮點;機械、輕工、汽車、電子、等技術密集型的離散行業 可考慮從提升生態設計、降低產品制造過程全生命周期環境負擔等方面探索優化途徑。東部沿海 等制造業密集、經濟發達地區可以考慮產業間
29、的耦合共生,將區域內的協同性綠色發展作為努力 方向,建立沿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制造聯合體;中西部等資源豐富、產業較疏散地區可以因地制 宜考慮在新能源利用(光伏、地熱、風能)、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資源績效等方面開展工作。 總之,綠色工廠指標體系雖然具有共性,但行業內、地域間的企業仍然需要深入發掘自身的特性, 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 6.2.4 始終將綠色環保制造技術工藝的創新研發作為使命 綠色工廠的創建是離不開先進的綠色環保制造技術和工藝的。無論處在何種行業,企業都應 到將綠色技術工藝的研發作為自己的使命, 特別是具有行業通用性、 可推廣應用的重點技術工藝。 關鍵工藝的優化提升不僅是企業市場競爭
30、力的體現,也是推行綠色制造的重要力量。自主研發之 外,企業可以充分關注發改、科技、工信等部門及行業協會遴選發布的先進技術目錄,積極思考 其在現有產線升級或是新產線建設中的最佳技術可行性。 6.3 政策建議 6.3.1 加強政策引導 明確產業導向與政策落實,對新建工廠的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存量工廠綠色化改造提升予 以認可獎勵。利用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工業發展基金等對新建綠色工廠項目和存量工廠的綠色 化技術改造工作予以支持。對列入綠色工廠名單的企業從稅收減免、優惠階梯電價、提供綠色融 資渠道、縮短停產限產和錯峰生產時間、推動部門間采信互認等方面給予傾斜,通過綠色采購、 綠色消費等市場推進機制提升綠
31、色工廠的“含金量”和品牌效應,持續提高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的 積極性。 6.3.2 鼓勵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 鼓勵并支持綠色工廠建設相關的工藝、技術、設備創新,通過多種手段推動相關技術的推廣 應用。在各類離散型、流程型行業加快制定一批針對性強的綠色工廠評價具體要求標準,持續豐 富綠色工廠標準體系,為綠色工廠的創建實施提供標準化支撐。廣泛開展宣貫培訓,提升專業機 構在綠色工廠領域的技術服務能力。積極開展標準的宣貫、培訓、實際應用,并在應用的過程中 逐步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豐富現有標準,為綠色工廠的建設、運行和評價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6.2.3 加大宣傳力度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建議進一
32、步加強綠色工廠創建工作在全行業、各地 區的宣貫推廣,積極分享優秀經驗和創建途徑,使綠色工廠能夠在各行業、各地區遍地開花,形 成各具亮點、百家爭鳴的綠色工廠體系,支撐我國綠色制造工程的全面落實。 56 6.2.4 強化監督管理 一是進一步研究建立綠色工廠運行監督和周期性考核機制,建立綠色工廠動態名錄,對持續 提升綠色工廠績效的企業予以識別和表彰,并將不再滿足綠色工廠要求的企業進行清退。 二是加大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監管力度。第三方評價機構在創建綠色工廠方面意義重大,其 起到中間橋梁作用,既引導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又向政府等監管部門提供推薦意見。建議制定第 三方機構的管理辦法,敦促相關方自覺遵守國家有
33、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堅持客觀獨立、公開 公正、誠實信用的原則,不斷提高工作質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維護全行業和綠色制造企 業的整體利益,促進綠色工廠評價與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建立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評價體系 和評價模式。 6.4 展望 工業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關鍵領域。工廠作為工業制造過程的核心單元, 是踐行工業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升級的核心對象。創建綠色工廠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緩解資源環境矛盾,落實綠色制造工程的有力抓手。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是中國推進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必須實現綠色 發展。我國工業轉
34、型升級的戰略部署要求,到 2020 年,要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 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要求,建設千家綠色工廠,一方面進一步推進傳統制造 業綠色化改造進程,另一方面,推動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發展,改變高度依賴資源能源消耗和低 成本要素投入的傳統增長模式,加快實現生產過程的清潔化、高效化,建立投入低、消耗小、產 出高、排放少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綠色發展 “短板”,以工業的綠色發展推動全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綠色變革提升。持續推動綠色工 廠建設,無疑是中國乃至世界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綠色發展的一條令人期待的途徑。 57 58 59 6
35、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2019 Paper 100% recycled 1986 Panda symbol WWF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Formerly World Wildlife Fund) “WWF” is a WWF Registered Trademark. WWF, Avenue du Mont-Bland, 1196 Gland, Switzerland Tel. +41 22 364 9111 Fax +41 22 364 0332. For contact details and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our international website at www.panda.org WWF 的使命是 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 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 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