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Bloomberg):2023亞太地區油??業年中展望報告(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彭博(Bloomberg):2023亞太地區油??業年中展望報告(15頁).pdf(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Bloomberg Terminal亞太地區油業年中展望彭博專業服務0203050710表現和估值亞洲的油需求中國需求的轉變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OPEC+減產目錄年中展望:亞太油產商全球經濟飽受衰退和通脹擔憂困擾之際,亞洲油產商的利潤或臨幅波動。OPEC+轉向價格觀察模式(從 4 意外減產中就可以看出),原油供應受到的短期束縛為油價提供了額外持。美聯儲對抑制通脹的度關注、系列加息帶來的經濟衰退擔憂,以及疫后中國經濟復蘇乏,仍然是前全球經濟增臨的明顯威脅,且很有可能抑制原油需求。油價可能在 2023 年下半年持續下跌,直到 2024 年才可能出現轉機。截 5 19,MSCI 亞太能源板塊的市凈率為
2、 1.1 倍,與其 10 年均值致。2表現和估值需求受限 亞洲油板塊或跑輸基準指數美聯儲利率企、銀業動蕩和中國經濟復蘇乏可能阻礙全球經濟增并抑制原油需求,亞洲油和天然板塊今年下半年或將跑輸盤。該板塊的市凈率處于 1.1 倍的10年均值平,表明市場對其收益前景持中性場。亞洲能源板塊或再度表現不佳今年下半年,亞洲油板塊或跑輸 MSCI 亞太地區指數(MXAP)。盡管由于市場預期 OPEC+將減產以提振原油價格,油公司股價在 3 開始上漲,但在 OPEC+4 宣布減產后,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銀業動蕩以及中國經濟復蘇乏等不確定因素開始影響該板塊。這些都可能促使投資者減少股票和宗商品等險資產的敞,從令油價
3、承壓,并使能源板塊再次跑輸盤。5 10 5 19,MSCI AC 亞太地區能源指數(MXAP0EN)跑輸 MXAP 約 2.2%。亞洲油公司的市凈率處于 10 年均值平亞洲油板塊的市凈率為 1.1 倍,與其 10 年均值平相當,這表明在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和利率的環境下,市場認為該板塊的潛在表現存在不確定性。根據我們的計算,WTI 原油價格每變動 1 美元,亞洲油公司的每股收益或將變動 0.8%。在極端情況下,如果下半年 WTI 原油平均價格為每桶 60 美元,低于市場對 2023 年每桶 72 美元的普遍預期,則亞洲油公司的期內收益或市場普遍預期低10%。價格表現:MXAP0EN vs.MXAP
4、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MSCI 亞太能源板塊的市凈率(倍)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3亞洲的油需求四張原油需求圖表繪出亞洲經濟困境中國產者價格指數(PPI)和油進的不斷下降表明,中國重新開放后的能源需求岌岌可危。開往印度的油輪運價暴跌,韓國的出增幅下滑,這些均證實了該地區出現的經濟困境。政府持或將是保持增和能源消費的關鍵所在。油價 2023 年或將下跌。中國 PPI 下降或暗油需求疲弱隨著經濟增乏可能給中國政府帶來更挑戰,中國有了新的擔憂。4,中國 PPI 同增速跌-3.6%,2021 年 10 的峰值為 13.5%-這是 1
5、995 年以來的最快增速。4,中國制造業 PMI 指數從 3 的 51.9 放緩 49.2,表明未來經濟增可能出現停滯,同時國內較弱的負擔能恐將對經濟和原油消費的復蘇造成影響。2008 年以來,中國 PPI 指數和 WTI 原油價格的度勢直度相關。如果以史為鑒,那么油價和油需求或將下降,同時中國 PPI 將保持在負值區域。中國 PPI vs.WTI(%)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中國原油進數據指向需求復蘇陷停滯事實可能會證明,去年 11 中國重新開放后的油需求復蘇冀望恐將難以實現。根據截 5 13 的彭博每原油進數據,我們的計算結果顯,中國 5 原油進量或達 1
6、,330 萬桶/,與去年同期持平。這表明,中國重新開放后,原油需求仍然低迷,未來個,需求還可能因全球經濟動蕩進步弱。中國油進增情況(%)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4油輪運價隨亞洲原油需求放緩暴跌亞洲復蘇乏,導致該地區的原油需求下降。5 12,阿拉伯灣-印度航線的油輪運價暴跌 80.6%23,752 美元/,表明亞洲油需求 3 以來直在持續下滑,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美聯儲加息、銀業動蕩和債務上限之爭帶來的全球經濟逆,導致增前景趨于黯淡、能源消費下滑和油輪運價下跌。開往印度的油輪運價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韓國出下滑對亞洲需求不是個
7、好兆頭韓國的出情況是更泛的全球經濟的向標,它的起伏與油價的變化密切相關,反映出該國在全球業活動中的突出地位以及其規模的出總量。韓國的出已連續七個呈負增,這是全球經濟放緩的個明顯征兆,有可能在下滑 20%左右的平底。這樣的情況此前曾在 2001年、2009 年和 2020 年發過三次。從歷史經驗來看,基于其與韓國出增的相關性,油需求或將下降,油價或在第三季度前下滑每桶 50-60 美元的區間。韓國出的同變化情況(%)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5中國原油表觀需求增速/GDP 增速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中國需求的轉變中國凈零目標或抑
8、制原油需求 對 OPEC+不是好兆頭中國產者價格指數(PPI)和油進的不斷下降表明,中國重新開放后的能源需求岌岌可危。開往印度的油輪運價暴跌,韓國的出增幅下滑,這些均證實了該地區出現的經濟困境。政府持或將是保持增和能源消費的關鍵所在。油價 2023 年或將下跌。中國的原油需求增速較 GDP 增速彈性下降中國正在從制造業經濟模式轉向更以服務為驅動的經濟模式,這已使該國減少了對原油和其他化燃料的依賴以促進經濟增。2018-2023 年,中國原油需求增速與 GDP 增速之(即彈性系數)平均為 0.25,低于 2003-2008 年的 0.71,這表明中國正在更多地轉向天然和可再能源等清潔能源資源。本
9、和韓國等其他亞洲發達經濟體也出現了這種趨勢。6中國能源獨或撼動能源格局中國政府或將繼續推進實現能源獨和凈零排放標。我們認為,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對中國的能源結構進調整,更多地天然、核能和可再能源來代替原油和煤炭。根據我們的情景分析,由于清潔燃料搶占市場份額,到 2025 年,進能源占中國次能源總消費量的例可能會平均下降17%,這占在 2022 年為22%。到 2025 年,原油在該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或從 2022 年的19%跌15%。隨著中國政府致于加強能源安全和減少碳排放,可再能源有望成為最受益者,天然則可能取代煤炭,占據更多份額。中國能源安全最薄弱的環節:原油進中國對原油進的過度依賴是國家能源安
10、全的險,在原油供應受影響的情況下尤其如此。2022 年,中國表觀原油消費量中有 71%來進。盡管對美國的險敞有限,但若產油國聯合起來限制出或封鎖航道,對中國買家來說就可能是場后勤噩夢。中國政府在四五規劃中強調需要重新繪制中國的能源安全路線圖,以通過推動電以及其他形式的能源給來降低對進的依賴。我們的分析顯,到 2025 年,進原油在國內原油消費量中的占將降 50%,甚可能低 35%,天然和可再能源或將填補這空缺。中國 2022 年次能源消費結構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中國 2022 年原油進構成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7全球經濟
11、衰退的威脅紐約聯儲的衰退指標預油價將在 2024 年第季度前經歷暗時期2024 年第季度之前,油價可能臨更劇烈的波動,因為美國利率企及中國復蘇乏對全球經濟增和原油需求造成的寒蟬效應令交易員感到擔憂。紐約聯儲預測的美國經濟衰退概率達到 40 年來的最平,中國 4 制造業 PMI 低于 50,預著宗商品市場將出現硬著陸。衰退概率達到 40 年來最平油前景黯淡4,紐約聯儲預測的美國經濟衰退概率達到 40 年來的最平,預著美國經濟將在 12 個內(即2024 年 4 之前)硬著陸。這指標再次引發了對經濟期放緩的擔憂,給油需求帶來巨阻。歷史顯,在過去 62 年中,只有 1974 年和 1980 年兩次紐
12、約聯儲的經濟衰退概率超過 47%,隨后1975 年和 1982 年出現了 GDP 萎縮。4的衰退概率為 40 年來最,預著油需求將幅下降,價格也將弱。紐約聯儲的經濟衰退概率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8中國制造業 PMI 下降或暗油需求疲弱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在 3 環下降后,4 繼續下,對原油和其他宗商品需求發出明顯預警。除了疫情和俄羅斯侵烏克蘭期間外,兩者的需求直與 PMI 保持正相關。4 中國制造業PMI 指數從 3 的 51.9 降 49.2,意味著未來經濟可能陷停滯,盡管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油 需求增速也會放緩。4 制造業 PMI 指數為 56
13、.4,但該指數已從 3 的 58.2(12 年來最平)回落,表明服務業 PMI 的反彈已經疲軟。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預經濟衰退、油價下跌收益率差為負表明,經濟衰退險隱現且全球油需求趨疲軟;者都可能對全球油價構成實質威脅。2022 年 10 25,3 個期與 10 年期美國國債的利差次轉為負值,徘徊在零值下,且 11 8 以來直為負值。此前在 2022 年 7 5,2 年期和 10 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差曾出現負值。收益率曲線倒掛表明投資者擔憂美聯儲加息,這恐將引發下輪經濟衰退。油價 vs.中國 PMI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2 年期-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差 vs.經
14、濟衰退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9中國信貸脈沖或預原油需求和油價疲軟2022 年初以來,中國信貸脈沖(私營領域的新增信貸占 GDP 的百分)直在 24%-27%的范圍內波動。這表明決策者直保持謹慎,努避免加劇通脹和助投機。我們的分析顯,基于每收盤價,信貸脈沖與 WTI 原油商業期貨凈持倉(滯后六個)2012 年以來有很強的相關性。在此期間,這兩個變量在 2015 年和 2019 年兩次同步底,當時信貸脈沖在 21%-23%的區間底。如果新增信貸沒有增,原油需求及 WTI 的商業期貨凈持倉可能會停滯不前。如果中國在下半年或 2024 年第季度推出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
15、,油價也有可能反彈。中國信貸脈沖與 WTI 商業期貨凈持倉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10WTI 原油平均價格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OPEC+減產中國復蘇乏及綠轉型考驗供應 OPEC+臨決斷盡管中國經濟復蘇乏令需求前景黯淡,但減產仍是 OPEC+成員國增收的有策略,可通過推油價來吸引更多油美元。油價有助于海灣國家為系列超型項提供資,并在推進綠轉型的過程中重塑的經濟。沙特阿拉伯需要油價保持在每桶 76 美元才能維持財政盈虧平衡。OPEC+預轉向價格觀察模式OPEC+在 5 減產 160 萬桶/的決定(包括俄羅斯減產的 50 萬桶/
16、),顯了該組織將油價維持在 70-80 美元的明確意圖,特別是在原油需求臨美聯儲收緊政策、銀業動蕩以及中國經濟增形勢出現裂縫等多重威脅的情況下。OPEC+尚未對外公布其價格標,但截 5 19,WTI 原油的 1 個、2 個和 3 個平均期貨價格跌 72.81-75.43 美元/桶。該組織已表準備調整產量,捍衛價格。僅在需求持續存在,或者 OPEC+進步減產以緩解即將到來的經濟動蕩沖擊的情況下,WTI 原油價格才會徘徊在 76 美元上下。OPEC+對油價的捍衛是項艱巨的任務,這需要該組織內部保持最強的凝聚,并愿意將市場份額拱讓給美國巖油。11沙特阿拉伯的財政平衡Source:Bloomberg
17、Intelligence世界原油庫存變化以及 OPEC+減產分配情況Source:Bloomberg Intelligence,OPEC,EIA,IEA油價要保持在 76 美元 沙特才能維持財政盈虧平衡對沙特阿拉伯,油價需要達到 70-80 美元的平,該國才能夠在 2025 年前為經濟轉型(擺脫對化燃料的依賴)提供資,并改善財政狀況。根據我們的分析以及國際貨幣基組織的估計,71.55 美元/桶的油價(5 19 的收盤價)將使沙特2023年的預算盈余占到 GDP 的 4.5%以上,2014-2020 年的平均年度字為 GDP 的 10.57%。新冠疫情后的收反彈顯著加強了沙特阿拉伯的財政狀況,其
18、他 OPEC+成員國也迫切地想將油價轉化為國內經濟增?;葑u預計沙特阿拉伯 6,200 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將繼續增,這是該國期規劃的核,旨在徹底改其依賴油的經濟結構。OPEC+減產或可避免供應過剩隨著 OPEC+從 5 起累計減產 160 萬桶/(包括俄羅斯 3 起減產的 50 萬桶/),原油市場或將在下半年重回短缺狀態。我們的庫存-價格模型顯,假如全球需求保持穩定,那么美國原油庫存或將在下半年減少約 5,000 萬桶。不過,即使美國出現經濟衰退,或是中國經濟復蘇陷停滯,原油市場下半年可能仍將處于供應短缺狀態(盡管在收窄),這可能需要 OPEC+提供更多的持。這種情況可能導致油價出現更波動,并重
19、新引發對通脹險的擔憂,從給美聯儲的利率平衡作增添了些許不穩定性。關于彭博行業研究彭博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BI)以獨的視角提供全球 2000 多家公司、135 個業和市場的交互式數據和投資研究。我們的團隊擁有 350 多名研究專家,幫助客戶在快速變化的投資環境中信地做出決策。BI 分析 擁有來彭博的實時透明數據和 500 家第三數據的持,客戶可以借助我們的這些數據 來完善及持他們的構想。彭博業研究僅 可通過彭博終端或彭博專業服務應獲取。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系彭博客戶代表或 申請產品介紹及演。14The data included in these materi
20、als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The BLOOMBERG TERMINAL service and Bloomberg data products(the“Services”)are owned and distributed by Bloomberg Finance L.P.(“BFLP”)except (i)in Argentina,Australia and certain jurisdictions in the Pacific islands,Bermuda,China,India,Japan,Korea and New Zealand
21、,where Bloomberg L.P.and its subsidiaries(“BLP”)distribute these products,and(ii)in Singapore and the jurisdictions serviced by Bloombergs Singapore office,where a subsidiary of BFLP distributes these products.BLP provides BFLP and its subsidiaries with global marketing and operational support and s
22、ervice.Certain features,functions,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available only to sophisticated investors and only where permitted.BFLP,BLP and their affiliates do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prices or other information in the Services.Nothing in the Services shall constitute or be construed as an off
23、ering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by BFLP,BLP or their affiliates,or as investment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by BFLP,BLP or their affiliates of an investment strategy or whether or not to“buy”,“sell”or“hold”an investment.Information available via the Servic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formation suf
24、ficient upon which to base an investment decision.The following are trademarks and service marks of BFLP,a Delaware limited partnership,or its subsidiaries:BLOOMBERG,BLOOMBERG ANYWHERE,BLOOMBERG MARKETS,BLOOMBERG NEWS,BLOOMBERG PROFESSIONAL,BLOOMBERG TERMINAL and BLOOMBERG.COM.Absence of any tradema
25、rk or service mark from this list does not waive Bloomberg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at name,mark or logo.All rights reserved.2019 Bloomberg.504912 0619了解更多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在彭博終端 上按 鍵兩次。北京+86 10 6649 7500上海+86 21 6104 3000法蘭克福+49 69 9204 1210香港+852 2977 6000倫敦+44 20 7330 7500孟買+91 22 6120 3600紐約+1
26、 212 318 2000舊金山+1 415 912 2960圣保羅+55 11 2395 9000新加坡+65 6212 1000悉尼+61 2 9777 8600東京+81 3 4565 data included in these materials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The BLOOMBERG TERMINAL service and Bloomberg data products(the“Services”)are owned and distributed by Bloomberg Finance L.P.(“BFLP”)exce
27、pt(i)in Argentina,Australia and certain jurisdictions in the Pacific islands,Bermuda,China,India,Japan,Korea and New Zealand,where Bloomberg L.P.and its subsidiaries(“BLP”)distribute these products,and(ii)in Singapore and the jurisdictions serviced by Bloombergs Singapore office,where a subsidiary o
28、f BFLP distributes these products.BLP provides BFLP and its subsidiaries with global marketing and operational support and service.Certain features,functions,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available only to sophisticated investors and only where permitted.BFLP,BLP and their affiliates do not guarantee th
29、e accuracy of prices or other information in the Services.Nothing in the Services shall constitute or be construed as an offering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by BFLP,BLP or their a affiliates,or as investment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by BFLP,BLP or their affiliates of an investment strategy or whether
30、 or not to“buy”,“sell”or“hold”an investment.Information available via the Service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formation sufficient upon which to base an investment decision.The following are trademarks and service marks of BFLP,a Delaware limited partnership,or its subsidiaries:BLOOMBERG,BLOOMBERG ANYWHERE,BLOOMBERG MARKETS,BLOOMBERG NEWS,BLOOMBERG PROFESSIONAL,BLOOMBERG TERMINAL and BLOOMBERG.COM.Absence of any trademark or service mark from this list does not waive Bloomberg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at name,mark or logo.本材料中所包含數據僅供說明之。2023 彭博 2482002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