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華為汽車商業模式、核心優勢、產業鏈及鏈上重點公司分析報告(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4華為汽車商業模式、核心優勢、產業鏈及鏈上重點公司分析報告(37頁).pdf(3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3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目錄目錄 一、概述.1 二、商業模式.3 三、合作業務梳理.5 四、華為汽車優勢分析.11 五、業務領域及產業鏈.17 六、產業鏈上重點公司.30 七、市場預測.35 一、概述一、概述 1、華為進軍汽車業務的原因、華為進軍汽車業務的原因內因:內因:行業增速放緩+美國制裁致使傳統業務有所承壓,華為急需開辟全新增長曲線。過去三十年間,華為以運營商業務為起點,又以智能手機切入消費者業務,并基于云計算推動企業業務發展。自 2019年受到美國制裁以及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影響,2021 年華為營收出現明顯下滑,華為急需尋找新的增量賽道和業務。
2、智能汽車業務既是華為擴大自身業務飛輪的平滑演進,也是華為全新增長曲線的驅動與支撐業務。外因:外因:智能汽車空間具星辰大海想象力,與智能手機發展路徑共性大。智能汽車市場是華為所選擇的重要賽道,智能汽車賽道當前呈現出以下特點:全球汽車產業規模大,有上萬億產值,市場規模足夠大。汽車電動化處于快速提升時期,而智能化趨勢又進一步打開“藍海市場”;同時行業格局也在重塑,車企和科技公司有能夠發展智能汽車的優勢。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相似度較高,且存在大量創新點,讓科技型企業能夠充分發揮。2、發展歷程、發展歷程 華為汽車產業布局至今已有十年之久,站在當前時點,其汽車業務發展歷程可大致分為如下 4 個階段:2013
3、2015 年,屬于汽車業務初探期,從車聯網的研發制造開始切入,在 2015 年成為奧迪、奔馳的車聯網供應商。20162018 年,屬于深度研發期,加大與各方企業在車聯網、智能汽車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在 2018 年明確“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核心戰略。20192023 年,屬于落地推廣期,2019 年華為正式設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 BU,2020 年正式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 HI,2021 年正式發布與北起合作的 HI 首款車極狐阿爾法 s,與小康聯合推出賽力斯智選模式車型 SF5 和問界 M5,同時搭載 HarmonyOS 智能座艙,2022 年發布與賽
4、力斯在智選車合作模式的第二款車型問界 M7。2023 年是新車型密集發布期,4 月發布問界 M5 高階智能駕駛版,系首個同時搭載 HUAWEI ADS2.0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 Harmony3.0 的車型,提供無限接近 L3 的智能駕駛體驗;9 月發布問界新 M7,新車發布 24 小時內訂單量即突破 1.5 萬臺;今年 11 月發布與奇瑞在智選車模式下合作的首款車型智界 s7,是首款搭載最新 Harmony4.0 智能座艙的純電轎車。12 月問界 M9 正式亮相,同時北汽、江淮也已經宣布加入華為智選車模式,預計將于 2024 年推出首款合作車型。2023 年 11 月 26 日,華為
5、與長安設立合資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 與智能車燈等,并將專用于合資公司業務范圍內的相關技術、資產和人員注入至目標公司。長安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合資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 40%。二、二、商業模式商業模式 1、華為汽車華為汽車的三種商業的三種商業模式模式 華為汽車的三種業務模式分別對應 Tier1、Tier0.5、Tier0。1)零部件供應模式)零部件供應模式Tier1。華為向廠商提供標準化的零部件,如電機、模組、激光雷達等,參與度較低。2)解決方案集成)解決方案集成 HI 模式模式Tier0.5。華為向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全棧
6、解決方案,覆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電動和智能車云五大系統。HI 提供了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和智能車控計算平臺三大計算平臺,以及 AOS、HOS 和 VOS 三大操作系統,以支持軟件的持續開發迭代,使用常用常新。HI 模式中車企占主導地位,華為只提供相關技術及解決方案,產品最終的體驗由車廠負責。代表案例如北汽極狐阿爾法北汽極狐阿爾法 S 全新全新 HI 版、長安阿維塔版、長安阿維塔 11 等車型等車型。3)智選車模式)智選車模式Tier0。華為不僅參與產品造型設計、內飾設計,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同時還負責車型營銷和終端銷售。該模式下華為在渠道和品牌上深度加持,參與程度
7、最深,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智選模式華為參與的程度更高,對產品設計、體驗層層把關,對整車負責。該模式下的代表案例如問界問界(華為(華為+賽力斯),智界(華為賽力斯),智界(華為+奇瑞),享奇瑞),享界界品牌即將加入。2、智選智選+HI 模式齊發力,模式齊發力,“華為系華為系”迎來密集上市期迎來密集上市期 華為智選華為智選+HI 模式合作的眾多新車型迎來密集上市期。智選模式來看,模式合作的眾多新車型迎來密集上市期。智選模式來看,2023 年 9 月推出的新款問界M7、2023 年 12 月推出的問界 M9 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HI 模式來看,模式來看,根據 2024 年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
8、長安汽車公布 24 年新車規劃,華為合作的阿維塔也預計將在 2024 年推出兩款新車型 E15、E16。智選模式包括與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北汽藍谷等,新車型也將陸續上市。智選智選+HI 車型產品矩陣完善,各車型分屬不同細分市場。車型產品矩陣完善,各車型分屬不同細分市場。智選車型來看智選車型來看,以問界品牌為例,問界雖然均為 SUV 車型,但價格帶、尺寸空間均有所區隔,M5、M7、M9 產品分別定位為 25-30 萬中型 SUV、25-35 萬中大型 SUV、40 萬以上大型 SUV,而預計于2024 年推出的 M8 產品則定位為 30-40 萬中大型 SUV,填補了 M7 與 M9 之間的產品
9、空缺。HI 車型來看,車型來看,以阿維塔品牌為例,阿維塔 11、阿維塔 12 分別定位為 30-40 萬中大型轎車、30-40 萬中大型 SUV,2024 年即將推出的 E15、E16 則分別定位為 20 萬左右中性轎車、20 萬左右中型 SUV。華為智選+HI 車型在 20 萬元及以上各細分市場均有產品布局,但各自所在細分市場有所不同,不同品牌產品間能較好拉開差距,避免相互擠壓。三、三、合作業務合作業務梳理梳理 1、與賽力斯合作推出與賽力斯合作推出“問界問界”品牌打響市場品牌打響市場 賽力斯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第一家合作車企,雙方先后推出問界 M5/M7/M5e/M9 等多款產品,合作逐漸深
10、入。2023 年新 M7 市場訂單大超預期,并吸引奇瑞、江淮、北汽等車企加入,標志智選模式跑通。賽力斯賽力斯 3 次轉型進軍新能源賽道,攜手華為加快升級步伐。次轉型進軍新能源賽道,攜手華為加快升級步伐。賽力斯原名小康股份,公司早期為座椅彈簧、減震器等零部件和摩托車制造商;2003 年公司與東風公司合作,轉型微車整車廠,進軍傳統汽車業務;2016 年登陸 A 股,發力新能源市場,并于 2017 年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2019 年公司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并于 2021 年推出問界品牌。目前公司主要產品覆蓋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代表車型包括 AITO 問界系列高端智慧新能源汽車、瑞馳電動商用
11、車、風光 SUV 及 MPV 等。產品持續迭代,問界新產品持續迭代,問界新 M7/M9 市場熱度超預期,標志智選模式跑通。市場熱度超預期,標志智選模式跑通。賽力斯賽力斯 SF5:首款合作車型,銷量表現不佳。:首款合作車型,銷量表現不佳。公司 2019 年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2021 年 4 月賽力斯華為合作智選 SF5 正式上市,并入駐華為旗艦店,利用華為全國零售渠道網絡進行銷售。這一階段屬于智選模式合作初期,市場表現較為一般,2021 年 SF5 月均銷量僅 680 臺。問界問界 M5/新新 M5:推出問界品牌,合作漸入正軌。:推出問界品牌,合作漸入正軌。2021 年 12 月,問界 M
12、5 首次亮相,并于 2022 年 3月開啟交付。尺寸為 4785*1930*1620mm,軸距為 2880mm,擁有增程版以及純電版兩大動力形式。車型搭載的華為 DriveONE 純電驅增程平臺提供單電機和雙電機版本,其中雙電機四驅版本搭載華為“HW165+HW200”雙電機組合,百公里加速時間僅需 4.4 秒。車機系統搭載了華為深度賦能的鴻蒙智能座艙,內部配備 10.4 英寸曲面液晶儀表盤與 15.6 英寸中控大屏、華為 SOUND 系統 19 單元揚聲器的音響系統等智能化配置,可以實現同系統設備間無縫連接等智能化體驗。作為華為賽力斯合作的第二款車型,問界 M5 創下新品牌單車型 87 天銷
13、量破萬的最快行業記錄。在 2024 年 4 月 25 日至 5 月 4 日的北京車展上,華為系車型將推出問界新 M5。華為商城顯示,問界新 M5 汽車提供增程 MaxRS、增程 Max和純電 Max 三款車型,提供多種外觀和內飾顏色,預售 12 小時累計訂單數量突破一萬,車型訂單表現亮眼。當前款車型售價為 24.98 萬元起,鑒于市場激烈競爭及問界 M7 改款降價先例,新款問界 M5 或將采取降價增配策略,積極搶占中型 SUV 市場。問界問界 M7/新新 M7:新款全面升級,訂單大超預期。:新款全面升級,訂單大超預期。2022 年,公司進一步推出問界 M7。由于軸距、動力、智駕功能 OTA 升
14、級較少等不足,進入 2023 年后 M7 銷量下滑,一度降至月銷 5000 臺以下。2023年 9 月問界新 M7 上市,升級研發成本超 5 億,針對原有問題進行全方位改進提升。1)產品價格:新M7 五座/六座標準版相較老 M7 價格直降 4 萬/2 萬元,提升性價比。2)安全性:被動安全方面通過改善車身結構及材料以提升碰撞安全性;主動安全方面通過 ADS2.0 中的全向防碰撞系統,剎停速度提升至 90km/h。3)空間設計:艙內結構顯著改善,車內有效空間提升至 3338mm,得房率高達 66.3%。4)智能化水平:新車搭載鴻蒙座艙 3.0 及華為 ADS2.0 輔助駕駛系統,智能化水平大幅提
15、升。新 M7 升級效果顯著,上市兩個半月累計大定突破 10 萬臺,且智駕版占比 60%,訂單量大超預期。問界問界 M9:問界:問界 M9 有望沖擊有望沖擊 50 萬萬+價格帶銷冠。價格帶銷冠。M9 于 2023 年 12 月發布。1)動力方面,M9 純電版搭載了華為 DriveONE800V 碳化硅高壓動力平臺,增程版則搭載純電驅增程平臺 4.0,分別可實現零百加速 4.3s 和 4.9s,動力性能強勁。2)智控方面,車輛智控中樞集成了 HUAWEI MFSS 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控制系統和 HUAWEIxMotion 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等一系列用以協同
16、控制車輛的智能算法。搭載 192 線激光雷達,融合感知性能提升。此外,M9 搭載了華為iDVP 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截至今年 4 月云端算力達到 3.3EFLOPS,模型實現每天學習 1200 萬+km,每 5 天迭代一次。3)智能座艙方面:M9 的駕駛座艙的腿部空間 19952,后備空間可以拓展至7162(可同時容納 14 個 20 英寸行李箱),為用戶駕駛、出行提供舒適的乘坐空間和后備箱空間。同時 M9 采用了華為 2K 自研 LCOS 方案 AR-HUD,顯示器可達 2K 分別率,三色 LED 光源、高對比度,成像面積 75 英寸,為用戶提供沉浸式融合導航、駐車觀影和影像播放等功能。配備車
17、規級投影巨幕以及專業級音響等。問界 M9 上市三個月大定 7 萬輛,24 年 3 月單月交付新車 6243 輛,占問界單月總交付 20%,穩居中國新勢力 5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第一。余承東在 4 月 2 號表示,4 月份問界 M9 的交付量或可突破 1.5 萬輛,同比增長 240.62%;在 4 月 11 的華為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表示 M9 的月交付能力超過 2.5 萬輛,產能迅速釋放。2、與奇瑞合作推出與奇瑞合作推出“智界智界”品牌,首輛純電轎車品牌,首輛純電轎車 S7 問世問世 奇瑞汽車深耕汽車行業 20 余年,造車技術厚積薄發,出海實力強勁。公司成立于 1997 年 3 月,由安徽省和
18、蕪湖市政府決定由下屬 5 家單位共同投資注冊。公司汽車產品線豐富,由轎車拓展至 SUV、MPV、商用客車、重卡等領域,2021 年以來銷量持續提升。23H1 公司銷售汽車 74.1 萬輛,同比+56%,創半年度銷量新高。奇瑞是中國最早成功走出去的自主汽車品牌,2001 年首次出口敘利亞,2005 年開始積極布局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公司銷售渠道、研發基地、工廠產能布局全球,連續 20 年為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名。奇瑞汽車旗下包含奇瑞、星途、捷途、iCar 四大核心品牌,奇瑞 QQ、小螞蟻、瑞虎 7 為主力車型?!凹夹g立企技術立企”打造核心競爭力,瑤光計劃、新能源戰略助力奇瑞智能電動化、高端
19、化轉型。打造核心競爭力,瑤光計劃、新能源戰略助力奇瑞智能電動化、高端化轉型。2022 年 9 月,奇瑞啟動“瑤光 2025”戰略,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轉型。2023 年 4 月,奇瑞進一步發布新能源戰略,同時推出首個新能源電動品牌 iCAR、高端產品系列星途星紀元 STERRA。2022 年 2 月立訊精密與奇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奠定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布局整車 ODM 業務,奇瑞內部運營效率及精益管理水平持續提升。2022 年 9 月,奇瑞宣布與華為智選車合作開發智能電動車品牌計劃,并于2023 年 11 月發布首款智選車型智界 S7,智選模式由點到面開始鋪開。智界智界 S7 是華為
20、鴻蒙智行首款智慧轎車。是華為鴻蒙智行首款智慧轎車。智界品牌首款車型 S7 于 2023 年 11 正式上市,2024 年 4 月 11日,智界 S7 新版本上市,5 款車型售價區間 24.98-34.98 萬元。智界 S7 尺寸為 4971*1963*1474mm,軸距為 2950mm,定位中大型轎車。動力上,智界 S7 搭載全新一代 DriveONE 800V 高壓碳化硅黃金動力平臺,后驅電機采用 215kW 永磁同步電機,四驅版總功率 365kW,扭矩 679N m,百公里加速僅需 3.3s。智能化方面,座艙首搭鴻蒙 OS4.0 車機系統,搭載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ADS2.0,首發泊車代
21、駕,實現超視距自主泊車等功能,可在高速、城區、停車等場景下實現不依賴高精地圖的高階智能駕駛。大規模交付開啟,銷量有望提升。大規模交付開啟,銷量有望提升。2023 年 11 月 28 日,智界 S7 訂單數量突破 2 萬臺,車型訂單表現優異。受重新匹配品控、奇瑞新建的智能網聯超級二工廠產能爬坡趨緩、華為核心配件明顯供貨不足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整體交付進展緩慢。隨著智界 S7 大規模交付開啟,疊加車型新版上市,智界 S7 交付數量有望快速提升。3、與長安合作推出與長安合作推出 HI 代表品牌代表品牌“阿維塔阿維塔”,成立合資公司加強深度融合,成立合資公司加強深度融合 長安汽車是國內老牌自主品牌車企,深
22、度布局電氣化長安汽車是國內老牌自主品牌車企,深度布局電氣化+智能化轉型。智能化轉型。公司攜手華為打造 HI 模式范本“阿維塔”,深藍華為合作進一步彰顯智能化轉型信心。1)早期合作:長安與華為合作始于 2014 年,雙方在車聯網等領域開展合作。2018 年雙方進一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長安&華為&寧德時代:2020 年長安與華為、寧德宣布攜手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阿維塔”,其中華為和寧德時代均參與產品定義,全套華為 HI 軟硬件及寧德高密度電池成為關鍵賣點。作為華為 HI 合作模式的代表車型,阿維塔定位 30 萬以上純電市場,首款產品阿維塔 11 于 2022 年 8 月上市;第二款產品
23、阿維塔 12 于 2023 年 11 月上市,預計 2025 年前阿維塔共計推出 4 款車型。3)長安深藍&華為:2023 年 8 月 16 日,長安旗下深藍汽車與華為正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深藍與華為將聚焦汽車智能化領域開展合作。預計未來三年深藍將深耕 6 款產品系列、每年推出 2 款以上新產品,三年共計推出 12 款以上全新及改款車型。阿維塔阿維塔 12 定位定位 30 萬以上智能豪華轎跑,全系標配萬以上智能豪華轎跑,全系標配 3 激光雷達激光雷達+華為華為 ADS2.0,上市,上市 6 天大定突破天大定突破1.5 萬臺。萬臺。23 年 11 月,阿維塔旗下首款轎車阿維塔 12 正式發布。在
24、電動化方面,阿維塔 12 搭載華為提供的驅動電機,零百加速時間最快 3.9 秒,續航里程超過 700 公里。在智能化方面,阿維塔 12 全系標配 3 顆激光雷達+ADS2.0,能適應多種路況場景??蛇x裝電子外后視鏡,外后視鏡的影像將在車內的兩 側屏幕上顯示。此外,阿維塔 12 還保留了阿維塔 11 的 HALO 交互屏,內置 10500 顆 LED 燈珠,可根據多種場景模式完成交互。目前阿維塔在全國 23 個省市、47 座城市里共有 180 家門店。阿維塔 12 推出后熱度較高,上市 72 小時累計大定超 1 萬臺,訂單均價超 35 萬;上市 6 天大定突破 1.5 萬臺。2023 年華為和長
25、安汽車合作成立新公司,未來將逐步開放股權多元化,有望掀起智能汽車領域又一輪新浪潮。4、與北汽由與北汽由 HI 模式升級為智選模式,首款車型定位高端純電轎車模式升級為智選模式,首款車型定位高端純電轎車 2017 年華為即向北汽提供云計算、車聯網等產品技術,2018/2019 年雙方合作進一步深入。2021 年北汽藍谷與華為聯合打造的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在上海車展發布,并于 2022 年正式開始交付。整車配備三個 96 線級激光雷達、累計 34 個自動駕駛傳感器,算力高達 400TOPS,能夠實現城市高階輔助駕駛能力,官方售價 39.79/42.99 萬元。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
26、成為全球首款搭載 HI 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2023 年,余承東認證與北汽的合作由 HI 升級為智選模式,含華量再升級。北汽集團與戴姆勒多年合作,擁有多年一線豪華車制造經驗,有望進一步完善華為智能汽車產品版圖。享享界界 S9 外觀沿用家族式設計,動力性能強勁。外觀沿用家族式設計,動力性能強勁。北京車展將首發享界 S9。北汽藍谷首款智選車型享界S9 申報信息首次公示,外觀方面,享界 S9 采用華為智選車家族式設計,配備貫穿式燈帶,車身側面采用溜背式造型,具有較高的辨識度,車型長寬高分別為 5160/1987/1486mm,軸距為 3050mm,整備質量 2216/2246/236
27、6kg。動力方面,新車搭載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電動機,后驅版本峰值功率可達 227kW,雙電機版本為 158kW 以及 227kW。userid:93117,docid:160753,date:2024-05-08, 5、與江淮合作車型有望明年上市與江淮合作車型有望明年上市 華為將與江淮聯合推出智選華為將與江淮聯合推出智選車型,進軍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市場。車型,進軍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市場。早在 2019 年華為江淮即展開合作,雙方簽訂全面合作框架協議暨 MDC 平臺項目合作協議。江淮汽車此前推出的思皓 QX、思皓曜等車型搭載華為車機系統;此外思皓愛跑還搭載了華為智能駕駛系統以及華
28、為全球首發的 77G 毫米波雷達。2023 年初江淮和華為的新能源工廠在合肥開工建設,用于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雙方項目有序推進中。伴隨江淮公開掛牌轉讓與蔚來合作的兩座工廠、蔚來造車資質獲批,后續江淮與華為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2023 年 12 月,江淮汽車與華為終端簽署智能新能源汽車合作協議,雙方將基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多領域全面合作,著力打造豪華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四、四、華為汽車華為汽車優勢優勢分析分析 1、創新:、創新:以以 ICT 領域技術構建汽車業務核心競爭力、革新商業模式領域技術構建汽車業務核心競爭力、革新商業模式 作為傳統作為傳統
29、 ICT 頭部廠商,華為在長期頭部廠商,華為在長期 2B 業務中積累技術優勢,通信、云計算、大模型等技術儲備充業務中積累技術優勢,通信、云計算、大模型等技術儲備充分賦能智能網聯汽車。分賦能智能網聯汽車。華為在多年的運營商、企業/政府服務業務中,積淀了全球領先的技術、資源和產業關系,可以為汽車業務提供強大助力,如車載通信/定位服務、智駕算法訓練、自研芯片、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等。華為智能汽車解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是與鯤鵬決方案生態是與鯤鵬/昇騰、昇騰、HMS/鴻蒙、華為云同等高度的華為四大生態之一,鴻蒙、華為云同等高度的華為四大生態之一,MDC生態則是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的重要內容之一。生態則
30、是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的重要內容之一。華為 MDC(Mobile Data Center,移動數據中心)作為智能駕駛的計算平臺,集成了華為在 ICT 領域 30 多年的研發和生產制造經驗,亦體現出華為作為手機品牌入局汽車業務的技術優勢。華為自研智能座艙平臺,通過麒麟芯片、鴻蒙華為自研智能座艙平臺,通過麒麟芯片、鴻蒙 OS、HiCar 構成賦能智能座艙。構成賦能智能座艙。智能座艙平臺可實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在軟硬件及生態方面的無縫共享,構建人、車、生活的全場景出行體驗。智能座艙平臺基于麒麟芯片構建 IVI 模組,發揮產業鏈協同的規模效應降低硬件成本,基于鴻蒙 OS 共享華為“1+8+N”生態,實
31、現跨終端互聯。在此基礎上,使用 Hicar 手機映射方案提升用車體驗并開放 API 接口,為跨終端的軟件供應商開發座艙應用提供便利。華為作為手機廠商具有生態系統優勢,鴻蒙生態系統擁有華為作為手機廠商具有生態系統優勢,鴻蒙生態系統擁有“1+8+N”的生態布局。的生態布局。2021 年 7 月HarmonyOS 應用服務伙伴峰會上,華為表示通過“1+8+N”全場景生態,華為鴻蒙生態系統可帶來 10 億+硬件入口、100+系統級入口以及海量 APP 入口。其中,“1”代表智能手機,“8”代表 PC、平板、車機、手表、智慧屏、音箱、耳機、AR/VR 眼鏡,“N”代表 loT 生態產品,覆蓋移動辦公、智
32、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智慧出行五大生活場景。在在 2023 年年 4 月,華為宣布公司的生態體系升級為月,華為宣布公司的生態體系升級為“車車+8+N”,替代原來以手機為核心的,替代原來以手機為核心的“1+8+N”生生態體系,明確加碼對智能汽車業務的重視。態體系,明確加碼對智能汽車業務的重視。2、規模:高研發投入構建技術優勢,定位增量部件供應商規模效應有望規模:高研發投入構建技術優勢,定位增量部件供應商規模效應有望顯現顯現 華為車華為車 BU 研發投入處于第一陣列,持續領先的研發投入是技術優勢積累的來源。研發投入處于第一陣列,持續領先的研發投入是技術優勢積累的來源。華為作為國內的科技巨頭,
33、堅持對云、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部件及軟件“根技術”等面向未來研究與創新等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2022 年研發費用達到 1615 億元,占全年收入達 25.1%。根據華為年報,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成立以來,華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員配置,截止 2022 年累計投入已達 30 億美元,研發人員也達 到約 7000 人,對比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新勢力車企 2022 年研發費用分別為212/187/40/52/68 億元。華為車 BU 研發投入已躋身國內主流車企第一陣列。華為集中資源研發增量部件,規模效應有望顯現。華為集中資源研發增量部件,規模效應有望顯現。華為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增量
34、部件,向車企客戶和行業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助力汽車產業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升級。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采購方面以量換價;固定成本方面,單個產品分攤的研發成本更少;生產過程,優化設計和生產環節,提升了效率。以研發投入為例,主機廠要實現全棧自研需要大額資金進行研發投入,全棧自研規劃有所分化。若參考蔚小理新勢力車企中研發人員數量較低的理想汽車為例研發人員近 5000 人,假設研發人員平均薪酬為50 萬元/年,僅研發人員的薪酬就需要 25 億元/年。此外,研發階段需要建云端數據中心也需要大額資金投入。例如,2022 年 8 月,何小鵬在“扶搖”超算中心發布會表示,2025 年小鵬汽車每年的算力費用會超過
35、 10 億元。華為作為增量部件供應商賦能多個車企,云超算中心、芯片、華為作為增量部件供應商賦能多個車企,云超算中心、芯片、OS 等資源與內部等資源與內部 ICT業務共享,而軟件研發等屬于輕資產投入,邊際成本較低,規模效應下,單車分攤研發成本更少。業務共享,而軟件研發等屬于輕資產投入,邊際成本較低,規模效應下,單車分攤研發成本更少。3、品牌:終端產品定義能力有望復用至汽車,口碑發酵為企業帶來超額品牌:終端產品定義能力有望復用至汽車,口碑發酵為企業帶來超額收益收益(1)品牌力強,多項評比排名領先,認可度高品牌力強,多項評比排名領先,認可度高 華為多項評比全球領先,品牌力強華為多項評比全球領先,品牌
36、力強。1)2019 年華為在中高端手機市場中的占比高達 56%,占據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2)5G 移動核心網在 GlobalData 連續六年排名第一;3)OceanStor Pacific 存儲IO500 榜單中榮獲全球第一;4)連續第九年榮登中國聯絡中心市場份額第一;5)連續四年蟬聯 NFVI領域全球領導者;6)智能分布式 OLT 獲 GlobalDataFTTP 競爭力測評最高分;7)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被 GlobalData 評為網絡資源編排能力業界領導者;8)核心網自動駕駛網絡被 ABI Research 評為全球第一。華為榮登央視,“國貨”形象深入人心。在央視“國貨大拜年 2024
37、 國貨潮品全拼圖”融媒體行動中,華為作為國貨代表,展現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國貨”形象深入人心。(2)華為在手機領域的產品定義能力有望復用至汽車領域華為在手機領域的產品定義能力有望復用至汽車領域 20 年消費電子業務經歷,華為產品定義能力已經得到驗證。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和使用場景,華為手機推出了 MateX 系列、P 系列、Mate 系列以及 Nova 系列四大產品線,每個系列都有獨特的定位和特點,并成功占據著不同的價格帶。華為進入汽車領域后,先前積累的終端產品定義能力可以幫助華為及合作方進一步優化產品策略,構建品牌護城河。4、用戶:強大的線上及線下渠道積累用戶基礎,鴻蒙智行渠道升級適應用戶:
38、強大的線上及線下渠道積累用戶基礎,鴻蒙智行渠道升級適應汽車行業汽車行業(1)營銷能力突出,營銷能力突出,“遙遙領先遙遙領先”深入人心深入人心 營銷能力突出: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23 年 9 月 25 日華為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盛況空前,2000+人現場參會,更有數百家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前來報道,其中參與直播的媒體平臺 140+家?!斑b遙領先”深入人心。問界新 M7 發布會上,“遙遙領先”成為微博熱搜焦點,營銷能力突出。(2)華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成熟,手機門店自帶流量華為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成熟,手機門店自帶流量 華為自身擁有成熟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華為手機門店自帶客流量,在渠道鋪設速度、覆蓋范圍
39、上具有華為自身擁有成熟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華為手機門店自帶客流量,在渠道鋪設速度、覆蓋范圍上具有充分的優勢。充分的優勢。根據華為 2023 年報,截至 2023 年底,華為已在全球建立超過 60,000 家門店和專柜,服務中心覆蓋 50 個國家和地區。深入合作的問界、阿維塔、極狐品牌也在持續推進入駐華為門店。問界終端門店有兩種,一種是用戶中心,另一種是體驗中心(商超店)。截至 2023 年 Q3 末,問界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 939 間門店,位居第四,覆蓋了 220 座城市,位居第五。以華為明星車型問界以華為明星車型問界 M7 的暢銷為例,手機的暢銷為例,手機-汽車互相導流實現銷量增長。汽車互相
40、導流實現銷量增長。華為 Mate60 發布帶動其中國市場占比回升,根據 BCI,2023 年 1-9 月華為手機銷量市占率 10.5%,自 Mate60 發布后,10-11 月華為銷量市占率顯著提升至 16.3%。在手機導流、以銷促銷等效應催化下,公司披露問界 M7 的訂單已經突破 100000 臺,交付量環比快速提升。手機熱度外溢,問界訂單環比增長顯著。(3)華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華為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 目前,搭載 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已超過 2.2 億臺,華為終端全球月活用戶超過 7.3 億。在操作系統與生態方面,截至 2022 年底,搭載 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已達到
41、3.3 億臺,華為終端云服務全球月活用戶超過 5.8 億,華為帳號全球月活用戶達到 4.2 億,華為應用市場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 5.8 億,快應用全球月活超過 1.7 億。在其他領域,華為亦擁有優秀的品牌影響力。在智慧城市領域,華為已服務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700 多個城市客戶;金融領域華為已服務全球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2,500 多個金融客戶;教育領域已服務全球 120 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2,800 個教育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未來,華為仍將不斷推出系列產品,維持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的用戶基礎,持續為智能汽車業務賦能。五、業務領域及產業鏈五、業務領域及產業鏈 1、華
42、為汽車業務七大領域華為汽車業務七大領域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增量部件,協助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升級,提供智能座艙、智能提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車云、智能電動等產品和解決方案網聯、智能駕駛、智能車云、智能電動等產品和解決方案。其架構為:1 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CCA+VehicleStack 構建數字系統和七大解決方案:構建數字系統和七大解決方案: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車控、智能車載光、智能車云服務。華為推出汽車計算與通信架構華為推出汽車計算與通信架構 CCA,滿足汽車智能化升級需求。,滿足汽
43、車智能化升級需求?;谖磥砥嚨陌l展趨勢是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汽車的電子電氣架構算力束縛、通信效率缺陷和線束成本黑洞等痛點,已不能滿足汽車“新四化”的發展需求。因此華為提出了汽車計算與通信架構 CCA,應用分布式網絡+域控制器的新型架構替換總線網絡+分布式功能單元的傳統架構,實現了軟件可升級、硬件可更換、傳感器可擴展。(1)智能駕駛智能駕駛 華為 ADS 智駕系統迄今推出共 2 代,產品在智選/HI 模式多款車型中進行搭載。1)第一代 ADS1.0 系統率先搭載于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和阿維塔 11,廣獲消費者好評。ADS1.0 在深圳、上海、廣州三地實現城區 NCA,在全
44、國 30 萬公里高速公路、259 城實現高速 NCA。智能泊車技術達到可見即可泊。2)第二代 ADS2.0 系統發布于 2023 年 4 月,產品首發于問界 M5 高階智駕版,并后續陸續搭載于阿維塔11、極狐阿爾法 S.HI 版及后續落地車型中。1)ADS2.0性能升級,具有高安全、無圖、高速性能升級,具有高安全、無圖、高速/城區城區/泊車全場景等特點泊車全場景等特點 安全領先一代:安全領先一代:華為智能駕駛系統搭載了業界首創激光融合 GOD 網絡,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傳感融合的感知,障礙識別更精準。2023 年 11 月 ADS2.0 再升級,障礙物識別率高達99.9%,感知
45、面積達 2.5 個足球場。此外業界首創全向防碰撞系統 CAS,主動安全能力再突破,前向90km/h 也能剎停。城區城區 NCA 可不依賴高精地圖,預計年底實現無圖覆蓋全國:可不依賴高精地圖,預計年底實現無圖覆蓋全國:ADS1.0 已實現基于 Transformer 的 BEV架構,ADS2.0 進一步升級,基于道路拓撲推理網絡進一步增強,即使無高精地圖也能看懂路,從而避免了高精地圖采集成本高、難以實時更新的弊端。華為 ADS2.0 可覆蓋 90%城區場景,預計至 2023 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城市無圖覆蓋。高速高速 NCA 表現優異,表現優異,11 月升級至全國都能開:月升級至全國都能開:ADS2
46、.0 高速體驗升級,平均人工接管里程從 ADS1.0的 100km 提升到 200km,能夠實現更放心的駕駛體驗。智能泊車性能和場景進一步提升:智能泊車性能和場景進一步提升:AVP(代客泊車輔助)能夠實現業界首個跨地面/地下停車場不中斷,同時支持多達 160 種車位的智能泊車。RPA(遙控泊車輔助)則解決了狹窄車位泊車困難問題。無人代客泊車功能首搭智界 S7,可支持超視距自主泊車、智能避讓、自主尋找/一鍵召喚等功能,泊車代駕Beta 開放計劃至 2024Q1。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華為智能駕駛系統具備自主學習和更新能力,AI 訓練集群上構建了豐富的場景庫,每天進行 1000
47、萬+公里的仿真測試,學習訓練算力達 1.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訓練模型每 5 天迭代一次。2)在智能駕駛硬件方面,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算力不斷提升,同時多傳感器融合逐漸成為主流在智能駕駛硬件方面,智能駕駛計算平臺算力不斷提升,同時多傳感器融合逐漸成為主流共識共識 域集中式 E/E 架構中配置了集成度更高、算力更強的計算處理平臺。如華為問界 M5/問界新 M7 采用MDC610 計算平臺,算力達 200TOPS,阿維塔 11/12 則采用華為 MDC810 計算平臺,算力達400TOPS 等。性能更高的平臺可支持更復雜的傳感器數據融合算法,能夠支持包含激光雷達在內的多傳感器配置。華
48、為在芯片、計算平臺、感知傳感器等多領域自研,具有包括智能駕駛芯片、智能座艙芯片、華為在芯片、計算平臺、感知傳感器等多領域自研,具有包括智能駕駛芯片、智能座艙芯片、MDC 計計算平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算平臺、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多種產品和解決方案。芯片:芯片:在智能駕駛方面,華為陸續推出昇騰 910/昇騰 310/昇騰 610/昇騰 620 等,算力層面已達第一梯隊,可用于 L3-L4 級自動駕駛解方案。MDC:MDC 平臺定位為智能駕駛的計算平臺,包含標準化的系列硬件產品、智能駕駛操作系統 AOS、VOS 及 MDC Core、配套工具鏈及車路云協同
49、服務,支持組件服務化、接口標準化、開發工具化,滿足車規級安全要求。華為 MDC 智能駕駛計算平臺,適用于乘用車(如擁堵跟車、高速巡航、自動代客泊車、RoboTaxi)、商用車(如港口貨運、干線物流)與作業車(如礦卡、清潔車、無人配送)等多種應用場景。華為 MDC 智能駕駛平臺共有 MDC210/300F/610/810/510 等多款產品系列,覆蓋 L2+L5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華為 MDC 產品集成了華為自研的 HostCPU 芯片、AI 芯片、ISP 芯片、SSD 控制芯片。相較其他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華為 MDC 具有高性能、高安全&可靠、高能效、確定性低時延的優勢。目前華為 MDC 已在
50、問界新 M7、智界 S7、極狐阿爾法 SHI、長安阿維塔、廣汽埃安 AH8/LXPlus、哪吒 S、長城機甲龍、比亞迪及奇瑞部分高端車型中廣泛應用。激光雷達:激光雷達:1)96 線激光雷達:華為 2016 年開始激光雷達的技術預研,2020 年首次發布車規級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并快速建立了車規級激光雷達的第一條 Pilot 產線,按照年產 10 萬套/線推進產能。根據公開專利,華為具有轉鏡式和 MEMS 振鏡式掃描裝置技術儲備,預計 92 線產品為 MEMS 技術路線。2)100 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2020 年,華為在北京車展發布 100 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能夠實現220 米的遠距探
51、測/140 大視野水平 FOV/0.1 的高垂直分辨率。相較當時市場上同等水平激光雷達約1 萬美金的價格,華為的量產成本預計控制在幾百美金左右。3)192 線激光雷達:2023 年,華為進一步自研 192 線激光雷達,線數超越市場主流 128 線產品,距離、分辨率、靈敏度領先,可實現全畫幅、超遠距、超敏捷,250 米外精確識別。192 線激光雷達產品首搭于智界 S7 系列高端車型中。攝像頭:攝像頭:2020 年華為發布了一款 8M 雙目攝像頭、一款魚眼攝像頭。其中 8M 雙目攝像頭可在兩側配合加裝單目攝像頭,組成前視 4 攝,該方案可看到前方 150 米左右,距離翻倍、視野+20%。此外,華為
52、魚眼攝像頭可看到 80 米距離,遠高于普通魚眼攝像頭的 20 米距離。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2021 年華為發布高分辨 4D 成像雷達,在傳統毫米波雷達的基礎優勢上進一步升級。華為4D 毫米波雷達采用 12T24R 大天線陣列(12 個發射通道,24 接收通道),相比常規毫米波雷達 3T4R的天線配置提升 24 倍,相較業界典型成像雷達多 50%接受通道。華為 4D 毫米波雷達在多性能表現方面實現升級,如點云密度更高,帶來整體分辨率提升;可輸出物體高度信息和空間關系,垂直方向分辨率提升;角精度提升,目標檢測置信度增強;此外能夠實現 360 的車周檢測覆蓋,擁有與目前固態激光雷達相同的探測范圍
53、。(2)智能座艙智能座艙 1)鴻蒙座艙系統持續升級,致力于為車內智能設備交互創造最佳體驗鴻蒙座艙系統持續升級,致力于為車內智能設備交互創造最佳體驗 鴻蒙車機是首個國產車載 OS 內核,同時是首個獲得 CC EWAL5+和 ASIL-D 認證的操作系統內核。鴻蒙座艙系統通經歷多次迭代,2023 年 8 月發布最新的 HarmonyOS4.0 系統,相較HarmonyOS2.0/HarmonyOS3.0 在多方面實現升級:1)互聯:從支持單人多設備升級為支持多人多設備,同時支持多屏多音區;2)語音:支持六音區聲源定位,多人多屏多音區并發控制;3)視覺:支持艙內眼球位置追蹤及眼球狀態識別;4)協同流
54、轉:支持多屏多通道雙向流轉,多屏跨設備投屏。HarmonyOS4 接入華為盤古大模型,憑借智慧助手接入華為盤古大模型,憑借智慧助手“小藝小藝”實現人實現人-車車-機智能化交互。機智能化交互。在交互方面,智慧助手“小藝”接入華為 2023 年 7 月發布的盤古大模型 3.0。通過領先的多模態自適應技術,針對語速、語音、文本,對用戶指令進行多維度綜合判斷,“小藝”實現類似人與人的主動交流,無需準確說出功能名,憑直覺表達需求,“小藝”就能理解并執行。2023 年年 8 月,華為在月,華為在 2023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公布,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公布,87.6%座艙操作均由語音助手小藝完成。座艙操作均由
55、語音助手小藝完成。2)在硬件方面,華為在座艙芯片、聲學、顯示屏等領域布局了麒麟芯片、在硬件方面,華為在座艙芯片、聲學、顯示屏等領域布局了麒麟芯片、HUAWEISOUND音音響系統、車載響系統、車載智慧屏等產品智慧屏等產品 座艙芯片:華為推出了麒麟座艙芯片:華為推出了麒麟 990A/麒麟麒麟 710A/麒麟麒麟 9610A,其中麒麟,其中麒麟 9610A 算力高達算力高達200kDMIPS,可在問界,可在問界 M5/M7 智駕版、江淮瑞風智駕版、江淮瑞風 RF8 等車型中搭載應用。等車型中搭載應用。聲學系統:聲學系統:HUAWEI SOUND 支持空間音頻,音質、智能化、科技感領先。支持空間音頻
56、,音質、智能化、科技感領先。華為 HUAWEI SOUND車載音響系統首搭于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 中,2023 年進一步升級,創造聲場控制技術和獨立多音區體驗,進行隱私隔離。智界 S7 中實現建筑聲學首次上車,其中高音單元采用星環散射體設計,能夠提供7.1.4 沉浸聲場,模擬歌劇院臨場效果;首發空間音座艙,通過超感空間音技術與華為 AI 神經網絡算法結合,可將傳統音源變成空間音,更具空間感、流動感和臨場感。屏幕系統:屏幕系統:1)20 年 12 月,華為車載智慧屏于首次發布,采用 8.9 英寸 IPS 屏幕,分辨率 1920*720,PPI 值達 230。2)23 年 4 月,華為發布新一代
57、車載智慧屏,屏占比達 87%;2K 高清畫質,與 HDR Vivid 深度合作使得屏幕可自適應光感調節畫質;響應速度達 119ms,快于 213ms 的業界主流新能源車型的中控屏平均觸控速度;可與手機相連實現碰一碰導航/日歷/音頻流轉。3)23 年 9 月,華為在新問界 M7 發布會上展示了車載智慧屏系統,后排配置 HUAWEI MagLink,可磁吸華為 PAD,實現前后排多屏聯動。(3)智能車云智能車云 華為云服務包括車聯網云服務、華為云服務包括車聯網云服務、V2X 云服務、八爪魚自動駕駛云服務、高精度地圖云服務、智能座艙云服務、八爪魚自動駕駛云服務、高精度地圖云服務、智能座艙云服務、三電
58、云服務。云服務、三電云服務。八爪魚自動駕駛云服務:華為八爪魚是華為自動駕駛云服務八爪魚自動駕駛云服務:華為八爪魚是華為自動駕駛云服務 HUAWEI Octopus,它是基于自動駕駛,它是基于自動駕駛最核心的硬件:數據、高精地圖、算法,構建一套數據驅動閉環的開放平臺。最核心的硬件:數據、高精地圖、算法,構建一套數據驅動閉環的開放平臺。華為八爪魚平臺是為了協助車企降低自動駕駛開發門檻而設計的一站式云服務。該平臺主要通過車云協同能力封裝、標注能力、升級的虛擬仿真和安全合規等功能,幫助車企實現從零基礎到構建自動駕駛開發能力的過程。八爪魚平臺與智能駕駛計算平臺 MDC、智能駕駛 OS 一起,借助華為云和
59、 AI 的優勢,組成車云協同的 MDC 智能駕駛平臺。通過開放合作,共同促進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華為八爪魚是一種按需獲取的全棧云平臺,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覆蓋了自動駕駛數據、模型、訓練、仿真和標注等業務。華為高精地圖云服務:加速自動駕駛商用進程。華為高精地圖云服務:加速自動駕駛商用進程。智能駕駛高精地圖,已具備高精度車道級路網信息、基本道路附屬設施等靜態環境圖層信息,以及矢量特征點定位圖層信息,為智能駕駛汽車提供了高精度車輛位置定位、輔助環境感知和路徑規劃功能,成為智能駕駛系統不可或缺的內容。華為華為 OTA 產品:打通全流程,覆蓋全場景,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產品:打通全流程,覆蓋全場
60、景,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華為 OTA 是面向華為 HI 解決方案打造的一款整車級遠程服務,覆蓋 45 個零部件。華為 OTA 提供開放式的升級服務架構,支持車企自由件、三方件的升級。在華為 OTA 應用層面,支持 ADAS 應用、算法、鴻蒙 OS、鴻蒙原生應用升級的能力。華為三電云服務:結合電池機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安全和壽命管理。華為三電云服務:結合電池機理和機器學習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安全和壽命管理?;?VHR 數據服務和電池包仿真系統構建了面向動力電池的八大應用,包括電池故障檢測、熱失控預警、電池健康評估SOH、電池剩余壽命預測 RUL 等應用,致力于挑戰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
61、管理難題,實現熱失控提前預警。云和云和 MDC 協同協同:華為通過云和車端結合的方式,針對較難識別的非常規車輛(如快遞三輪車等),在八爪魚平臺中實施了 MDC 協同篩選難識別場景的功能。為了不斷提高識別精度,工程師可以根據測試結果,選擇出識別不精準、不穩定的車輛圖片,并將這些圖片推送到車端。車端算法會自動搜索相似的目標,并篩選掉可以簡單識別的數據,然后將圖片抽取到云端。通過這種智能化的方式,華為可以快速構建自己的數據集,并預計能減少 70%的路測收集數據時間,減少 90%的上云數據量。這樣的技術手段能夠幫助華為不斷完善識別精度,特別是對于那些難以識別的非常規車輛。(4)智能電動智能電動、充電網
62、絡和底盤系統、充電網絡和底盤系統 在智能電動和充電網絡領域,華為數字能源定位動力域解決方案提供商、充電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在智能電動和充電網絡領域,華為數字能源定位動力域解決方案提供商、充電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共建產業生態。建產業生態。1)智能電動:華為數字能源定位為部件供應商,智能電動 DriveONE 打造電驅動系統、車載充電系統、動力云、電池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覆蓋動力域全場景。2)充電網絡:華為數字能源定位為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充電運營商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為車主提供更好的充電體驗。方案提供商,為充電運營商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為車主提供更好的充電體驗。動力系統:動力系統:智能電動 Dr
63、iveONE 作為動力域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在技術深水區持續發力,將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相融合,打造出電驅動系統、車載充電系統、動力云、電池管理系統等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覆蓋了動力域的各個場景,為汽車制造企業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打造高品質的汽車,并為用戶帶來卓越的動力體驗。通過持續的創新和技術進步,智能電動 DriveONE 助力汽車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突破。高壓電池平臺:高壓電池平臺:23 年 11 月華為在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發布會上發布“巨鯨”800V 高壓電池平臺,首發搭載于智界 S7?!熬搛L”使用業界最薄 800V 高壓電池包(厚度 117mm,比業界主流電池包
64、厚度降低16.4%),采用超高集成度的極簡電路,減少了 80%的線束。該電池包還具備了自動預警、毫秒斷電、主動冷卻、無障礙排氣的功能,做到了單電芯熱失控不蔓延。為保障行車安全,“巨鯨”做了 13 層硬核安全防護措施(電池 10 層+底部 3 層特種防護)并加厚了側邊防撞梁以及車底高強度防撞梁。多方面領先配置保障了“巨鯨”電池高安全、長壽命及高倍率快充能力。充電系統:充電系統:23 年 4 月華為發布“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構”的充電網絡解決方案。產品具有全液冷、全模塊化、融合光儲、超快一體的特點。23 年 10 月華為數字能源助力打造“318 川藏超充綠廊”全液冷超充站上線,可實現:1)充電更快,
65、“一秒一公里”。最大輸出功率 600kW,遠高于特斯拉(V2 超充樁峰值250kW)、保時捷(800V 超充峰值 270kW)等的功率范圍。2)匹配所有車型,來車即充。支持 200-1000V 充電范圍,覆蓋全功率段車型,包括特斯拉、小鵬、理想等乘用車及貨拉拉等商用車。余承東預計到 2024 年年底,華為全液冷超級快充將部署超過 10 萬個。在底盤領域在底盤領域,智界 S7 首發華為途靈智能底盤,通過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全面提升駕控性能。1)硬件方面采用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設計,前虛擬主銷雙叉臂具有側傾少、沖擊小及穩定性高的優勢,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兼顧舒適性和操控性。同時搭配智能空氣懸架和
66、 CDC 可變阻尼減振器,可實現每秒100 次阻尼調節及 4 檔車身高度調節,提升乘坐舒適性。底盤前后軸荷比約 50:50,使操控更穩定。協控器件數是傳統底盤的 3 倍。搭配華為 DriveONE 800V 碳化硅高壓動力平臺前后雙電機,總功率達365kW,扭矩 679N m。2)軟件方面集成了華為 MFSS 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HUAWEI 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智能車輛狀態感知 IVSE、HUAWEI xMotion 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等系列算法。(5)智能網聯智能網聯 智能網聯利用車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將車輛及零部件信息、狀態、車輛位置、速度等信息上傳到云端智能網聯利用車聯網和
67、無線通信技術,將車輛及零部件信息、狀態、車輛位置、速度等信息上傳到云端平臺進行統一分析處理,為客戶提供車輛大數據業務及優質的出行體驗服務,使能車企數字化服務轉型。平臺進行統一分析處理,為客戶提供車輛大數據業務及優質的出行體驗服務,使能車企數字化服務轉型。華為云 IoT 車聯網平臺利用車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實時掌握車輛及設備的狀態、位置以及其他運行數據,同時可從車企生產和運營系統獲取車輛類型、型號等信息,實現車輛在云端的統一管理,配置和數據分析。此外,車聯網平臺還提供大數據分析和開放能力,使能車企快速開發網聯業務,為車企和車主提供多樣化的服務。VHR 服務是基于數據驅動全生命周期的概念,目的是在
68、大量數據基礎上,通過車輛數據監視,提高車服務是基于數據驅動全生命周期的概念,目的是在大量數據基礎上,通過車輛數據監視,提高車主用戶感受和用戶黏性。主用戶感受和用戶黏性。VHR 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分析、車輛狀態可視、車輛故障診斷、趨勢分析、預測、改進等多個環節。(6)智能)智能車載光車載光 華為推出華為推出 AutOptiX 智能車載光解決方案,包含智能車載光解決方案,包含 AR-HUD、智能車燈、光場屏等部件;同時攜手行業、智能車燈、光場屏等部件;同時攜手行業伙伴積極參與標準建立和應用創新合作?;锇榉e極參與標準建立和應用創新合作。華為深耕 ICT 光領域 30 年,積累了包含光器件、
69、光系統、光算法在內的多重根技術。通過將光技術與汽車工業結合,推出智能車載光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智能化駕乘體驗。同時華為還作為 CAICV 智能車載光顯示任務組初創成員,積極攜手產業伙伴攻克產業難題,2023 年 10 月任務組相關研究成果車載光場屏白皮書和HUD 打造主駕第一屏研究報告正式發布。AR-HUD:基于畫幅、畫質、應用定義持續升級產品,打造智能:基于畫幅、畫質、應用定義持續升級產品,打造智能汽車汽車“第一屏第一屏”。2021 年,華為 AR-HUD 憑借小體積、大畫幅、超高清能力及豐富的駕乘應用場景優勢,獲得 2021 世界 VR 產業大會VR/AR 創新獎。2022 年,上汽飛凡 R
70、7 搭載全球首發華為視覺增強 AR-HUD 系統。2023 年,華為進一步最新發布了業內最大畫幅抬頭顯示產品 HUAWEI xHUD,產品搭載華為自研的行業首個 2K 車規級光學成像模組,包括車規級 LCoS 和三色 LED 光源等。產品具有 7.5 米處 70 英寸、10 米處 96 英寸的業界量產最大畫幅;1920 730 像素的業界量產最高分辨率;通過與智能駕駛系統(ADS)深度融合,可實現車道級 AR 導航/倒車影像/巨幕觀影/數字精靈等功能。HUAWEI xHUD 產品會由問界 M9 首發,后續將搭載于更多車型。此外華為正探索下一代 HUD 技術,深入研究全息光學元件、光波導、裸眼
71、3D等相關領域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智能車燈解決方案:華為不做整燈,幫助燈廠造好燈,引領車燈向激光化、像素化、智能化演進。智能車燈解決方案:華為不做整燈,幫助燈廠造好燈,引領車燈向激光化、像素化、智能化演進。華為為 Tier1 提供百萬像素模組、LDM 驅動器和 HCM 控制器等部件,并已在數字照明、智能交互、個性娛樂等場景打造了 100 多個價值應用。2023 年華為推出 HUAWEI xPixel 智能車燈解決方案,產品提供雙燈 260 萬像素投影及業內唯一的雙燈精準融合算法,能夠實現精細化照明,并打造精準 ADB 防眩目/示寬/交互/照明光毯等多個創新功能應用,提升人車交互和用戶出行體驗。
72、光場屏:光場屏:HUAWEI xScene 光場屏能夠實現小空間大屏觀影,大幅提升車內觀影體驗。光場屏能夠實現小空間大屏觀影,大幅提升車內觀影體驗。光場屏技術通過在顯示屏后方添加微透鏡陣列形成光場,并根據用戶的視角實時調整顯示內容的光線傳播路徑,進而能在小體積空間內實現大畫幅、景深感、遠視距的觀影體驗。2023 年 4 月華為發布全球首款車載光場屏 HUAWEI xScene,基于空間光學系統設計、超高階自由曲面鏡等技術,可在后排場景中實現 3 米遠 距/40 英寸超大畫幅/90PPD 超視網膜級清晰度觀看體驗,并且是全球唯一 SGS 車載顯示屏暈動認證金標產品,能有效緩解視疲勞和暈車癥狀。問
73、界新 M7、M9 均可選配光場屏;后續新勢力及部分其他車企亦有望陸續引進。未來華為將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車企、SGS 等產業伙伴共同研究制定車載顯示防暈車團體標準,加速光場屏上車。(7)智能車控智能車控 華為華為 TMS 通過智能化和集成化熱管理系統,解決了新能源車面臨的復雜熱管理要求。通過智能化和集成化熱管理系統,解決了新能源車面臨的復雜熱管理要求。相對于傳統燃油車,傳統的熱管理主要集中在乘員艙,通過發動機余熱來提供取暖功能,門檻低且相對簡單。而新能源車除了乘員艙的熱管理外,還需要關注電池、電機和電控的熱管理,對范圍和功能要求越來越高,復雜度也大幅提升。華為 TMS 采用智能化、集成化熱管理
74、系統,為新能源車提供更高效、更強大的熱管理能力,滿足了復雜的熱管理需求。華為 TMS 打造智能化、集成化熱管理系統。華為熱管理系統做到了一體化設計、兩個集成、三大提升。2、產業鏈各環節相關公司、產業鏈各環節相關公司 六、產業鏈上重點公司六、產業鏈上重點公司 1、滬光股份:汽車線束龍頭企業,汽車智能化與國產替代新機遇滬光股份:汽車線束龍頭企業,汽車智能化與國產替代新機遇 滬光股份主要從事汽車線滬光股份主要從事汽車線束的研發、制造及銷售,束的研發、制造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成套線束、發動機線束及其他線束,產品涵蓋整車客戶定制化線束、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儀表板線束、發動機線束、車身線束、門線束、頂棚線
75、束及尾部線束等。滬光股份作為汽車線束行業的領軍企業,持續拓展新能源線束業務并引領輕量化技術革新,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公司與大眾汽車集團合作緊密,與江淮等大型整車廠長期合作。近年來,公司還獲得了奔馳等國際知名品牌,以及賽力斯、理想汽車等國產新銳客戶的多個項目定點和量產。公司近年來著力開拓新能源客戶,并深入綁定華為,供應賽力斯問界 M5、M7、M9 等多款新銳車型。同時,公司還引領線束輕量化,率先在鋁導線技術上取得突破并批量交付。汽車智能化、輕量化、高壓化、國產化致空間與壁壘雙提升,滬光股份作為龍頭企業,充分受益。隨著下游客戶銷售放量,公司營收快速增長,業績拐點顯現。2、文燦股份:鋁合金精密鑄件、
76、汽車輕量化領軍者文燦股份:鋁合金精密鑄件、汽車輕量化領軍者 文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中高檔汽文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中高檔汽車的發動機系統、變速箱系統、底盤系統、制動系統、車身結構件及其他汽車零部件。車的發動機系統、變速箱系統、底盤系統、制動系統、車身結構件及其他汽車零部件。根據公司公告,公司目前已與大眾、奔馳、寶馬等國際知名整車廠商,及特斯拉、蔚來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廠商建立了穩固合作關系。同時,公司正加快副車架和一體化電池盒等結構件的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提升,以鞏固市場地位。在研發
77、方面,公司已在大型一體化車身產品領域獲得客戶量產項目定點并完成試模,目前一體化產品良率超過 95%。未來,公司將繼續依托技術優勢,提升產能,滿足市場需求,推動汽車鋁合金鑄件領域的持續發展。3、星宇股份:汽車燈具領軍者,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雙驅動星宇股份:汽車燈具領軍者,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雙驅動 星宇股份主要經營汽車燈具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是我國較大的內資車燈總成制造商和設計方案星宇股份主要經營汽車燈具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是我國較大的內資車燈總成制造商和設計方案提供商。提供商。近年來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增長,汽車車燈業務持續拓展,新項目研發與迭代取得顯著進展,與多家國內外知名車企建立穩
78、固合作關系。公司經營業績呈現出穩健的增長態勢。作為領先的汽車車燈總成制造商和設計方案提供商,公司專注于汽車車燈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產品涵蓋了前照燈、后組合燈、氛圍燈等多種類型。同時,公司深入推進數字化變革,提升業務協同效率,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在業務方面,公司與多家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制造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包括德國大眾、一汽大眾、戴姆勒、寶馬等。在創新方面,公司積極投入資源,不斷推出創新產品?;?DMD 技術的 DLP 智能前照燈、基于 MicroLED 技術的 HD 智能前照燈等新產品,為公司車燈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4、電連技術: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深化連接器業務布局電連技
79、術: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深化連接器業務布局 電連技術公司專業從事微型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究、設計、制造和銷售服務。自主研電連技術公司專業從事微型電連接器及互連系統相關產品的技術研究、設計、制造和銷售服務。自主研發的微型射頻連接器具有顯著技術優勢。發的微型射頻連接器具有顯著技術優勢。電連技術公司在汽車連接器業務上持續拓展,與眾多頭部車企及 TIER1 客戶建立深度合作,新產品研發與迭代穩步推進。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公司緊跟行業趨勢,專注于汽車射頻連接器、天線以及電磁屏蔽產品的研發與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燃油車及新能源車的射頻及高速連接,滿足了市場對于高性能、高可靠性連接
80、器的需求。公司已成功積累了國內眾多頭部整車廠商以及國內外知名 TIER1 等客戶,并成為其核心供應商。通過與核心客戶的緊密互動,公司能夠及時了解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公司始終保持創新活力。研發團隊不斷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進和升級,積極開發新產品,以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未來,公司將繼續深耕汽車連接器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拓展產品線,提升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公司也將加強與核心客戶的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網聯化發展。5、保隆科技:傳統零部件業務世界領先,空懸保隆科技:傳統零部件業務世界領先,空懸+智能化快速成長智能化快速成長 汽車零部件行業老兵,傳統業務支撐公司業務底盤。汽車零
81、部件行業老兵,傳統業務支撐公司業務底盤。公司的傳統業務主要包括 TPMS、氣門嘴、平衡塊、排氣管件方向。經過 20 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公司傳統業務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TPMS、氣門嘴、平衡塊、排氣管業務市占率均穩定前三。新業務快速放量,市場空間巨大:1.空懸產品取得多項訂單,交付有望加速放量。公司空氣懸架產品主要包括空氣彈簧、儲氣罐、懸架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蛻舾采w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2.液壓成型管件業務,公司與德國沙士基達液壓成型公司強強聯合。通過優勢聚合和本地設廠,快速獲取全球性客戶在華市場份額。3.收購 PEX 和上海龍感,覆蓋 6 種汽車傳感器。4.ADAS 業務:布局多
82、種感知零部件,逐步開始放量。6、伯特利:多產品業務齊頭幵進,線控制動領跑啟航伯特利:多產品業務齊頭幵進,線控制動領跑啟航 深耕制動領域,產品矩陣豐富,打造強技術壁壘。深耕制動領域,產品矩陣豐富,打造強技術壁壘。公司產品包括機械制動產品,機械轉向產品和智能電控產品三大類,具備制動系統產品的正向開發能力。電控制動:公司 EPB 產品矩陣完備,線控制動逐漸放量。隨著汽車電子化進程,電子手剎(EPB)將逐漸取代機械手剎。2021 年國內乘用車 EPB 新車搭載率為 78.15%,伯特利排名本土供應商市場份額第一,搭載量超 130 萬輛,市場份額占比 8.3%,市場競爭力強勁。電動智能化趨勢下,傳統的真
83、空助力制動系統缺點逐漸顯現,線控制動(WCBS)成為趨勢。公司線控制動(WCBS)新增項目不斷,基于自身的研發實力,公司 WCBS 具備快速增壓、解耦制動、高度集成的優點,彌補了同類產品國內的空缺。7、拓普集團拓普集團:汽車業務方面,汽車業務方面,8 大產品線和戰略客戶雙重驅動大產品線和戰略客戶雙重驅動 隨著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公司隨著產品線的不斷豐富,公司所配套的單車價值量也有較大程度提升,目前汽車業務八大產品線理論上所配套的單車價值量也有較大程度提升,目前汽車業務八大產品線理論上單車配套價值最高可達單車配套價值最高可達 3 萬元。萬元。公司借新能車發展浪潮,圍繞輕量化/智能化/電動化形成了八
84、大產品體系:1)減震系統;2)內外飾系統;3)底盤系統;4)熱管理系統;5)空氣懸架系統,6)智能駕駛系統;7)輕量化車身;8)智能座艙部件。公司在拓展產品矩陣的同時,與戰略性客戶共成長,依次享受了上汽通用、吉利汽車、特斯拉等主機廠強產品周期帶來的增長紅利,目前是全面對接國內外主流新能源整車廠。賽力斯問界方面,拓普也較早的進入其供應鏈體系,且已就近配套。在離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附近,拓普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底盤生產基地已建成。該工廠為拓普集團投資的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底盤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為 100 萬套輕量化底盤(鋁副車架)和 50 萬套整車聲學套組,主要為賽力斯問界及西南地區智能電動化車企提供本地
85、化服務。問界 M9 搭載拓普集團閉式空氣懸架系統,此為首例搭載國產閉式空氣懸架系統的實車量產項目。8、常青股份:奇瑞與江淮沖壓件供應商,或充分享受客戶車型放量常青股份:奇瑞與江淮沖壓件供應商,或充分享受客戶車型放量 傳統壓鑄地位穩固,華為新車助力業績上行。傳統壓鑄地位穩固,華為新車助力業績上行。公司大力發展車身沖壓機焊接零部件,并不斷拓展到汽車輕量化及一體化壓鑄結構件領域,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在新能源大勢中,公司與多家國產汽車品牌保持良好關系,行業地位可觀。江淮、奇瑞、比亞迪等知名品牌均為公司大客戶,深度綁定國產自主品牌。且隨著奇瑞、江淮等華為概念車型的推出,公司有望取得一定的華為車型訂單。在華
86、為車型銷量持續走高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在維持傳統壓鑄地位的同時消化一體化壓鑄新增產能,未來業績空間可觀。七、市場預測七、市場預測 華為將是未來三年最大變量,車華為將是未來三年最大變量,車 BU 開放股權開放股權 HI 模式有望加速放量,預計模式有望加速放量,預計 2025 年年 HI+智選全系智選全系銷銷量有望量有望 200 萬臺以上。萬臺以上。車 BU 開放股權,HI 模式有望加速放量。此前 HI 業務合作不順,主要是由于:(1)“車企靈魂論”問題;(2)華為智能駕駛放量初期硬件方案成本高(2022 版極狐阿爾法 SHI 上市后比普版貴 10 萬元);(3)20 萬元以上價格帶是傳統自主品牌相
87、對陌生的戰場,需要類似于新勢力的運營模式(獨立的品牌、差異化賣點完成初期消費者心智的建立),這方面傳統的主機廠在新能源轉 型早期經驗有所欠缺。上述三個方面影響了 HI 模式的鋪開,但亦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逐漸改觀:(1)華為智能化技術賦能智選車型有目共睹;(2)智能化硬件成本逐漸下探;(3)自主品牌不斷探索新能源品牌運營思路。而在車 BU 相關業務分拆至合資公司后,判斷主機廠對于 HI 模式接受程度會有所提升,且預計 HI 模式的價格帶將在 10-20 萬元此前自主品牌的主銷價格區間大放異彩。智選模式繼續享受華為渠道、宣發資源賦能。智選模式繼續享受華為渠道、宣發資源賦能。華為擬注入合資公司的相關業務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解決方案,及 AR-HUD、智能車燈等零部件業務(隸屬車 BU),智選車業務(隸屬消費者 BG)料將不受實質性影響,預計賽力斯、江淮、奇瑞、北汽藍谷仍將享受華為渠道、宣發資源的深度賦能,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股權開放意味著后續除長安外,可能還會有其他智選合作車企通過類似的合作方式,加深雙方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