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2023年農產品加工經濟運行報告(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農業農村部:2023年農產品加工經濟運行報告(11頁).pdf(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2023 年農產品加工業經濟運行報告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多發、重發的自然災害,各地區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落實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政策,行業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生產模式,推進產業數智化轉型,以科技創新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原料供給情況(一)國內原料供給持續穩固12023 年,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農業生產支持力度,有力有效應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
2、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天氣影響,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農業生產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一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一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2023 年,各地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全國糧食播種面積 17.85 億畝,比上年增加 954.6 萬畝,增長 0.5%。其中,1本部分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小麥和玉米面積分別比上年增長 0.5%和 2.7%,稻谷和薯類面積分別下降 1.7%和 1.9%。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
3、13908.2 億斤,比上年增產 177.6 億斤,增長1.3%,連續 9 年穩定在 1.3 萬億斤以上。從主要品種看,玉米、薯類產量增加,小麥、稻谷產量下降。其中,玉米產量5776.8 億斤,增長 4.2%;薯類產量 602.8 億斤,增長 1.2%。受播種面積下降影響,稻谷產量 4132.1 億斤,下降 0.9%;小麥產量 2731.8 億斤,下降 0.8%。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全年大豆種植面積 1.57 億畝,比上年增加 345.1 萬畝,增長 2.2%,連續兩年穩定在 1.5 億畝以上;大豆產量 416.8 億斤,增長 2.8%,創歷史新高。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邁上
4、2 億畝臺階。二是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二是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生豬出欄保持增長生豬出欄保持增長,存欄有存欄有所下降。所下降。2023 年生豬出欄 72662 萬頭,比上年增長 3.8%。分季度看,生豬出欄增幅逐季擴大,一、二、三、四季度生豬出欄量同比分別增長 1.7%、3.7%、4.7%和 5.4%。2023 年末,全國生豬存欄 43422 萬頭,比上年末下降 4.1%,其中能繁母豬存欄 4142 萬頭,下降 5.7%,基礎產能合理調減。牛牛羊禽生產保持穩定羊禽生產保持穩定。2023 年末全國牛存欄 10509 萬頭,比上年末增長 2.9%;全年肉牛出欄 5023 萬頭,增長 3.8%。2023
5、年末全國羊存欄 32233 萬只,下降 1.2%;全年羊出欄 33864萬只,增長 0.7%。2023 年末全國家禽存欄 67.8 億只,增長0.2%;全年家禽出欄 168.2 億只,增長 4.2%。3(二)農產品進口漲跌互現,貿易逆差總體略有下降22023 年,農產品進口額略有下降,出口額增速放緩,貿易逆差有所下降。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 3330.3 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進口 2341.1 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0.3%,增速較上年回落 7.7個百分點;出口 989.3 億美元,增長 0.9%,增速較上年回落15.6 個百分點;貿易逆差 1351.
6、8 億美元,增速由上年的增長 1.7%轉為下降 1.2%。糧食原料進口增加糧食原料進口增加。海關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糧食進口 16196 萬噸(含豆類),增速由 2022 年的下降 10.7%變為增長 11.7%。三大主糧中,玉米進口量增長最為顯著,增速達到 31.6%;小麥進口量增幅也超過 20%,達到 21.5%;稻谷及大米進口量大幅下降,降幅達 57.5%。食用油籽進口大幅增長。食用油籽進口大幅增長。全年食用油籽進口量 10875.4萬噸,比上年增長 15.4%,進口額 668.6 億美元,增長 3.4%;出口量 100.5 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出口額 18.9 億美元,增長
7、9.3%。近年來,隨著畜禽飼養量增加,飼用豆粕消費持續增加,大豆進口持續增加,2023 年達到 9940.9 萬噸,比上年增長 11.4%,進口額 597.6 億美元,下降 0.5%。肉類進口降幅顯著縮小肉類進口降幅顯著縮小。2023 年,國內豬肉產能持續向好,豬價處于相對較低水平,進口豬肉的價格優勢不明顯,豬肉進口進一步縮減,但降幅顯著縮小。全年肉類(包含雜2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海關總署。4碎)進口量為 738 萬噸,比上年下降 0.3%,降幅較上年收窄20.7 個百分點。其中,豬肉進口量 155 萬噸,下降 11.7%,降幅較上年收窄 40.9 個百分點;羊肉和禽肉進口量
8、由上年的下降變為大幅增加,2023 年羊肉和禽肉進口量分別增長21.2%和 17.0%,增速較上年分別提高 34.0 個百分點和 33.2個百分點;牛肉進口保持平穩,進口量增長 1.8%。蔬菜貿易保持順差,水果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蔬菜貿易保持順差,水果貿易逆差繼續擴大。2023 年,蔬菜進口額 9.9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6.8%;出口額 185.4 億美元,增長 8.4%;貿易順差 175.5 億美元,增長 8.4%。水果進口額 183.4 億美元,增長 16.3%;出口額 70.6 億美元,增長 2.2%;貿易逆差 112.8 億美元,增長 27.2%。水產品出口有所下降水產品出口有所下降,
9、貿易逆差增加貿易逆差增加。2023 年,水產品出口額 204.6 億美元,比上年下降 11.1%;進口額 237.6 億美元,增長 0.3%。貿易逆差達到 33.0 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9 倍,水產品貿易連續兩年保持逆差。二、行業運行情況3(一)行業總體保持平穩增長2023 年,面對國際局勢動蕩,國內消費需求收縮等多重考驗,農產品加工業企業頂住壓力,行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全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5%。分季度看,營業收入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 1.9%、2.3%和 1.7%。從3本部分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5結構上看,食用類農產
10、品加工業營業收入穩步提升,非食用類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略有下降。(二)企業效益持續提升2023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 14.7%,增速較上年提高 11.6 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高 17.0 個百分點。分行業看,14 個食用類子行業中,8 個行業實現利潤正增長。行業利潤率較上年提高行業利潤率較上年提高。2023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 6.4%,比上年提高0.5 個百分點,比規模以上工業高 0.6 個百分點。營業成本營業成本與與上上年基本持平年基本持平。受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成本基本穩定。2023 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
11、生營業成本比上年增長 0.2%;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較上年下降 1.3 元。(三)加工品產量基本呈現增長態勢肉類產量持續增加肉類產量持續增加。2023 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 9641萬噸,比上年增長 4.5%。分品類看,豬肉產量 5794 萬噸,增長 4.6%;牛肉產量 753 萬噸,增長 4.8%;羊肉產量 531萬噸,增長 1.3%;禽肉產量 2563 萬噸,增長 4.9%。規模以上鮮、冷藏肉產量 3923.5 萬噸,比上年增長 15.3%。乳制品乳制品產量保持增長。產量保持增長。2023 年,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產量 3054.6萬噸,比上年增長 3.1%。食用植物油產量由降轉增。食用
12、植物油產量由降轉增。2023年,規模以上精制食用植物油產量 4897.0 萬噸,增長 5.9%,增速較上年提高 10.5 個百分點。啤酒產量保持平穩,葡萄啤酒產量保持平穩,葡萄6酒產量由降轉增酒產量由降轉增,白酒產量降幅收窄白酒產量降幅收窄。2023 年,規模以上啤酒產量 3555.5 萬千升,比上年增長 0.3%;葡萄酒產量 14.3萬千升,增長 2.9%,增速較上年提高 24.8 個百分點;白酒產量 449.2 萬千升,下降 2.8%,降幅較上年收窄 2.8 個百分點。飲料產量穩步增長。飲料產量穩步增長。規模以上飲料產量 17499.8 萬噸,增長 4.1%。中成藥產量顯著增長中成藥產量顯
13、著增長。規模以上中成藥產量 210.6萬噸,增長 18.5%,增速較上年提高 21.9 個百分點。飼料產飼料產量小幅增長量小幅增長。2023 年,全國規模以上飼料產量 31358.9 萬噸,增長 1.4%。(四)產業鏈價格整體下降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下降。2023 年,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 2.3%。分類別看,農林牧漁四大類產品價格比上年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0.8%、2.7%、8.3%和 0.6%。分品種看,稻谷、玉米價格分別上漲 1.7%、1.6%,小麥、大豆價格分別下降 2.7%、1.9%;蔬菜價格下降 4.1%,水果價格上漲 2.3%。
14、2023 年,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生豬生產者價格下降 14.0%,降幅較上年擴大 4.2 個百分點。食品工業出廠價格總體平穩。食品工業出廠價格總體平穩。2023 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 3.0%,其中食品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上年微漲 0.2%。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下降 0.6%、食品制造業下降 0.6%、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上漲 1.2%、煙草制造業價格上漲 0.9%。食品消費價食品消費價格略有下降格略有下降。2023 年,受豬肉和鮮菜價格偏低影響,食品價7格比上年下降 0.3%。分類別看,全年畜肉類價格下降 7.3%,其中 2023 年生豬產能較為充裕,豬肉價格自
15、5 月份起持續下降,全年平均下降 13.6%,降幅比上年擴大 6.8 個百分點;牛羊肉價格分別下降3.2%和4.0%。鮮菜價格由上年上漲2.8%轉為下降 2.6%。其他食品價格基本穩定,薯類、鮮果、禽肉類、糧食和食用油價格漲幅在 0.7%5.5%之間,漲幅比上年均有回落。三、行業發展特點(一)政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 年 3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等 11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圍繞食品工業全產業鏈推進上下游協同發力,從農產品原料保障、產業集群建設、技術裝備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拓展等方面進行部署,為培育食品產業發展新動能發揮重要作用。(二
16、)企業積極探索全產業鏈的綠色低碳生產模式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節能降耗,以實際行動助力國家“雙碳”戰略。在產業鏈前端,企業通過建設有機原料基地,實現原輔料綠色種植;依照綠色環保、食品安全標準,擇優選擇原料供應商。在加工環節,企業通過創新加工工藝,引進智能裝備、自動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新技術、新裝備,探索綠色低碳生產。在包裝銷售環節,一些企業在探索將玻璃瓶等容器回收再利8用、物資裝配專用袋使用麻類等天然原料制作等,避免對環境的污染,為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雙碳智慧”。(三)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凸顯肉類加工行業在傳統菜肴工業化、質量安全、品質提升等領域取得
17、了關鍵技術突破,“中式肉類菜肴工業化加工關鍵技術及裝備創研與應用”技術從原料預處理、肉制品加工、生物安全過程控制和污水處理等方面解決了中式肉類菜肴工業化加工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在果蔬加工領域,企業研究利用低溫冷凍干燥技術生產銀耳羹、利用低溫真空油炸技術生產香菇脆片,通過全果榨汁實現果蔬的全營養、全利用,這些技術創新能更好的保持畜禽、果蔬等農產品的營養品質,為營養產品的加工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持續深入近年來,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持續深入,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方便食品領域,一體式鋁散熱器、全自動袋面裝箱機、新式智能捆扎機等新產品正持續助力方便食品產業提質增效。在肉
18、類加工領域,2023 年我國研發出基于機器視覺的豬胴體智能分級與分割裝備,建成我國首條黃羽肉雞規?;涝咨a線。肉類加工企業打造智能生產車間,在屠宰生產線上配置自動致暈機、自動開恥骨、自動開胸機、自動剖腹機等,同時引入可視化管理系統、信息化排產系統等管理系統,實現傳統肉類加工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9四、主要問題和挑戰(一)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近年來,我國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地區烘干設施裝備總量不足、技術水平不高、設施與裝備不配套等問題,烘干服務還不能滿足糧食生產的需要。此外,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也存在投入區域和布局不夠
19、合理等問題。目前產地倉建設較為滯后,現有冷庫中產地倉庫容占比遠小于銷售地倉庫容占比。(二)部分農產品加工行業經營壓力較大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我國經濟保持向好發展態勢,但受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國內外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部分農產品加工行業生產經營壓力仍然較大。例如,我國稻谷加工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品牌缺乏市場競爭力,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收縮。(三)副產物深度開發與高值化利用程度低隨著營養健康和綠色低碳理念的不斷深入,如何將農產品“吃干榨凈”成為關注的重點。目前,企業對加工產生的副產物主要以直接填埋或加工成動物飼料為主,進行深度加工的較少,副產物深度開發技術及產業化應用研究缺乏。五、對策建
20、議(一)加強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推進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落實關于加快糧食產地10烘干能力建設的意見4部署,優化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布局,補齊糧食烘干設施裝備短板,提升糧食產后處理保障服務水平,切實降低糧食產后災后損失,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損能力。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引導經營主體合理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等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和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推動產地冷藏保鮮能力、減損增值能力提升。(二)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鼓勵基礎實力強、管理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先進產能發展壯大;對于資產負債高、長期處于
21、虧損和停產半停產的“僵尸企業”,探索兼并重組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三)加大副產物高值化利用科技攻關力度強化龍頭企業創新主導作用,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深度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聚焦副產物高值化利用等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和產業化瓶頸問題,進行有效的集體科技攻關,提升產品附加值,為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六、2024 年農產品加工業運行展望2024 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42023 年 5 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關于加快糧食產地烘干能力建設的意見11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部署要求,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行動,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預計 2024 年農產品加工業將延續平穩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