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藥行業深度:發展現狀、市場空間、驅動因素、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729(3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核藥行業深度:發展現狀、市場空間、驅動因素、產業鏈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240729(34頁).pdf(3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報告 慧博智能投研 核藥核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發展現狀發展現狀、市場空間市場空間、驅動驅動因素、產業鏈因素、產業鏈及相關公司及相關公司深度梳理深度梳理 核藥,又稱放射性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s),是指放射性同位素制劑或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用于醫學診斷和治療的一類特殊藥物。根據核藥的用途不同,可以分為放射性診斷藥物和放射性治療藥物。與腫瘤放射治療(放療,Radiation therapy,RT)不同,核藥可以認為是在需要治療部位由內而外發生的輻射,而放療則是由外向內輸送的輻射。
2、在給予相同輻射劑量時,核藥可以更直接的針對需要治療的部位,例如癌癥治療中,腫瘤組織可以相較于健康組織獲得更高的輻射劑量。圍繞核藥行業,下面我們從核藥的概況入手了解其診斷及治療優勢、國內外發展現狀、市場空間、行業發展驅動力,并對其產業鏈及相關公司進行梳理,方便讀者深入了解這一行業。目錄目錄 一、概述.1 二、核藥優勢.6 三、發展現狀及市場空間.10 四、發展驅動力.16 五、產業鏈梳理及專業壁壘.21 六、相關公司.28 七、參考研報.34 一、概述一、概述 1.核素核素 放射性核素發生核衰變時自發釋放電離輻射。放射性核素發生核衰變時自發釋放電離輻射。核素(Nuclide)是指具有特定數量質子
3、和中子的原子。其中原子核穩定、不會發生放射性衰變的核素則稱為穩定核素;而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的原子核不穩定,在衰變成其他核素時會自發性地放出電離輻射,原子核越不穩定半衰期越短、放射性越強。常用于臨床診療的核素包括鉬-99、锝-99m、碘-125/131、碳-14、镥-177、氟-18、釔-90 和鍶-89 等。、和和 粒子具有不同特性,應用于不同臨床場景。粒子具有不同特性,應用于不同臨床場景。核衰變時,原子會釋放 粒子、粒子、粒子等,其中 粒子具有傳能線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高、電離輻射效應大、細胞殺傷效率高、穿透力弱和射程短的特點;粒子
4、的 LET、電離輻射效應和細胞殺傷效率相較 粒子稍弱,但穿透力更強;而 粒子的 LET、電離輻射效應和細胞殺傷效率在三者中最弱,穿透力最強。由于具有較大的電離 2/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輻射效應,釋放 粒子、粒子的核素通常用于臨床治療;而釋放 粒子的核素由于高穿透力常用于臨床診斷。2.核藥核藥及分類及分類 核藥,即放射性藥物(核藥,即放射性藥物(Radiopharmaceuticals),是一類含有為放射性同位素的藥物。),是一類含有為放射性同位素的藥物。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示蹤性,因此核藥可用作診斷試劑,包括單光子藥物、正電子藥物、呼吸
5、試驗藥盒、放射免疫試 3/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劑;另外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線具有殺傷性,能夠對病變細胞造成 DNA 損傷,因此核藥也可用作治療試劑,按照靶向原理以及給藥方式大致可分為器官靶向、內介入法、生物靶向、外部敷貼。根據臨床用途可分為診斷類核藥和治療類核藥。根據臨床用途可分為診斷類核藥和治療類核藥。當用于治療時,核藥通過選擇性聚集在病變組織并產生局部電離輻射生物效應,抑制或破壞病變組織。當用于診斷時,通常將人體代謝所需或組織會主動攝取的物質標記上放射性核素,通過成像設備觀察核素在體內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來示蹤活體內正常和病變組織的
6、血流、功能、代謝等生理狀態。3.核藥結構核藥結構 核藥結構多樣,具有靶向性的核藥結構多樣,具有靶向性的 RDC 是當前熱門的核藥研發方向。是當前熱門的核藥研發方向。核藥根據結構可以分為:(a)裸核素;(b)有機小分子;(c/d)放射性配體療法 RDC/RLT;(e/f)由納米或微球載體攜帶的核藥,其中 RDC 由于靶向性更佳成為當前熱門研發方向。RDC 為偶聯藥物,一般包含四部分:1)靶向配體:識別和結合腫瘤靶點,可以為抗體或多肽等;2)連接子:連接靶向配體和螯合劑;3)螯合劑:在到達腫瘤細胞前穩定放射性核素;4)放射性核素:通過放出電離輻射,使病變組織凋亡。4/35 2024 年年 7 月月
7、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4.發展歷程發展歷程 1898 年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后,人類便開始對放射性藥物的探索,近幾年隨著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通、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的興起,放射性藥物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從核藥發展歷史來看,診斷用藥發展較早,且多為無靶向性,早期獲批的多為非靶向性藥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本身的體內富集特點對患者進行治療,會殺傷正常細胞,不良反應較大。靶向核藥:例如 RDC,對目標病灶進行靶向性殺傷,近幾年,Lutathere、Pluvicto 等靶向核藥的獲批,推動核藥精準治療進程。2017 年諾華的治療核
8、藥 Lutathera 上市后,具有靶向性的放射性核素偶聯藥物(RDC)或放射性配體療法(RLT)受到更多關注,成為核藥新藥研發重要的方向。5.RDC 開啟核藥精準靶向治療開啟核藥精準靶向治療&診斷時代診斷時代 5/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RDC 被認為是目前核藥靶向治療領域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被認為是目前核藥靶向治療領域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其結構類似于 ADC 藥物,RDC 是將精準靶向分子(單抗或多肽/小分子,Ligand)和強力殺傷因子(核素,Radioisotope)用連接臂(Linker)螯合劑(Chelator)偶聯
9、在一起而設計開發的一種藥物形態。作用機制和治療效應:作用機制和治療效應:RDC 機制為利用抗體或小分子介導特異性靶向作用,將細胞毒性分子或成像分子如放射性核素遞送至靶位置,從而將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放射線集中作用于組織局部,在高效精準治療的同時降低全身暴露對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傷。核素帶來的放射性射線所產生的能量可破壞細胞的染色體,使細胞停止生長,從而消滅快速分裂和生長的癌細胞。6/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RDC 不易耐藥:不易耐藥:機制方面:核藥依靠直接的核素內照射,可降低腫瘤細胞的放射抵抗的耐藥機會。靶向配體:除了大分子的單抗以外,還可以
10、是體積更小的小分子或多肽等,更容易讓 RDC 通過滲透作用深入腫瘤內部,更不容易產生耐藥。RDC 具備診療一體的優勢,實現疾具備診療一體的優勢,實現疾病診斷和治療雙贏。病診斷和治療雙贏。診斷:通過連接診斷核素進入人體,利用分子影像方式監測診斷試劑及其靶點結合的位置,這也就意味著看見其靶向需要治療的腫瘤位置治療:同一藥物結構加載治療核素后,相應治療核藥仍然會結合到上述診斷試劑結合的腫瘤靶點上,從而產生治療效果。二、核藥優勢二、核藥優勢 1.診斷類核藥可實現功能代謝成像,在敏感性上具有顯著優勢診斷類核藥可實現功能代謝成像,在敏感性上具有顯著優勢 核醫學成像目前是唯一能實現代謝過程功能成像的成像技術
11、。核醫學成像目前是唯一能實現代謝過程功能成像的成像技術。影像診斷是臨床上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主要的種類有 X 射線成像、計算機斷層成像(CT)、核共振成像(MRI)、超聲成像(US)和核醫學成像(ECT,包括 PET-CT/SPECT)。ECT 不僅能像其他影像學成像一樣顯示人體解剖結構,也能提供生化功能信息,包括臟器或組織的血流和代謝活性等。ECT 的敏感性強,能發現微小病灶進行早期診療,還具有成像范圍廣等優勢。其中,F-18 和 I-124 常用于 PET 診斷;Tc-99m 衰變產生 射線具有強穿透性,為最常用的 SPECT 的放射性核素。7/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12、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治療類核藥通過多機制實現精準治療治療類核藥通過多機制實現精準治療 治療類核藥通過輻射的直接和間接作用實現抗腫瘤效果。治療類核藥通過輻射的直接和間接作用實現抗腫瘤效果。相較于 粒子,粒子的輻射范圍更大,能產生交叉火力效應(cross-fire effect),可作用于不表達放射性藥物靶點的腫瘤細胞,因此適合治療較大體積的腫瘤。粒子的 LET 輻射較低,在輻照期間腫瘤細胞能修復損傷。因此,主要靠輻射破壞水分子的共價鍵而產生 ROS,ROS 使 DNA 單鏈斷裂。該過程依賴氧氣的參與,且低氧血癥會誘發細胞防御機制,所以 粒子治療缺血性腫瘤的療效可能較差。對于
13、釋放 粒子的核藥,粒子的高 LET 輻射能夠直接擊中 DNA 分子并造成不可修復的雙鏈斷裂,從而使腫瘤細胞死亡。另外,粒子能激發更強的抗原 T 細胞免疫反應,并誘發更多的電離事件和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進一步攻擊靶細胞 DNA 和其他結構,造成間接損傷。由于該過程不依賴于氧氣的存在,所以 粒子在缺氧的腫瘤微環境中具有一定療效優勢粒子在缺氧的腫瘤微環境中具有一定療效優勢。3.核藥具有診療一體化、不易耐藥及靶向化治療的優勢核藥具有診療一體化、不易耐藥及靶向化治療的優勢 8/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R
14、DC 是臨床實操中唯一能夠實現診療一體化的藥物。是臨床實操中唯一能夠實現診療一體化的藥物。相同的靶向配體和連接子的 RDC 分子既可以與釋放 射線的診斷核素結合,也可以與釋放 和 射線的治療核素相結合?;谶@種特性,RDC 可以在臨床上實現診療一體化服務(Theranostics)。例如,RDC 分子可以與同一癌癥病灶結合,與診斷核素結合時可以在影像中清晰展示病灶的形態和大小,與治療核素結合時可以物理破壞癌細胞結構達到縮小病灶的效果。在療程中,RDC 分子可以分階段展現癌癥治療效果,實現癌癥的診斷、分級與分期、治療、療效監測及預后判斷等過程。診斷和治療通常由兩種核素分別實現。診斷和治療通常由兩
15、種核素分別實現。由于能同時實現成像和治療的核素較少,診療一體化實際上由兩個不同的核素實現。9/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核藥可通過多途徑富集,治療具有靶向性。核藥可通過多途徑富集,治療具有靶向性。核藥可以通過組織的代謝特征天然地富集到特定組織。例如,鍶與鈣是同族元素,化學性質類似,進入體內后可以像鈣一樣參與骨礦物質的代謝。由于惡性腫瘤轉移灶附近的成骨細胞代謝較正常細胞更為活躍,鍶-89 在骨轉移病灶中的數量可以達到正常骨細胞的 225倍,從而對病灶進行精準打擊。此外,核藥也可通過靶向核藥、貼劑、物理方式實現聚集。核藥相較于常規藥物更不易造
16、成耐藥。核藥相較于常規藥物更不易造成耐藥。由于核藥通過輻射對細胞 DNA 或者其他分子結構導致細胞死亡,過程并不涉及靶點和通路,所以相較傳常規小分子和大分子藥物不易產生耐藥。但是 粒子造成的DNA 單鏈斷裂被細胞修復后,可能會加強細胞的修復機制,從而提高對輻射的耐受。10/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三、三、發展現狀及市場空間發展現狀及市場空間 1.全球核藥市場現狀全球核藥市場現狀 根據 MEDraysintell 的數據,全球核藥市場規模 2021 年超過 60 億美元,2022 年超過 7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預計 2032 年
17、市場規模將達到 390 億美元。核藥仍然是一個利基市場,在全球制藥行業中市場份額不到 1%,但是前景光明,尤其在放射治療領域。2022 年,治療核藥占全球核藥市場的 20%,預計到 2032 年市場份額將增至 70%。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截至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年 2 月,美國月,美國 FDA 共批準共批準 60 款核藥新藥??詈怂幮滤?。其中 2000 年以后共批準 26 款,治療用藥 7 款,診斷用藥 19 款。數量排名前三的靶點為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11/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前列腺癌,1 款治療、
18、4 款診斷)、SSTR(生長抑素受體)(神經內分泌瘤,1 款治療、3 款診斷)、A 蛋白(阿爾茲海默,3 款診斷)。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 2 月,全球共有 639 條核藥新藥管線處于臨床階段,其中 1 期臨床項目占比 62%、1/2 期臨床項目占比 12%、2 期臨床項目占比 16%、2/3 期臨床項目占比 3%、3 期臨床項目占比 7%。全球核藥中靶向 PSMA 的產品研發熱情最高,有 76 項處于臨床階段,數量遠超其他靶點,其他熱門靶點還包括 FAP(成纖維細胞激活蛋白)、SSTR、整合素 v3、PDL1、GRPR(胃泌素釋放肽受體)、A 蛋白、Tau 蛋白等。12/3
19、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023 年全球開發的核藥項目中,超過 80%的項目針對腫瘤,約 9%的項目針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約 4%的項目針對心血管疾病。其中絕大多數項目為診斷核藥。2.中國核藥市場現狀中國核藥市場現狀 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 2 月,中國 NMPA 共批準 72 款核藥產品(包括仿制藥,不包括呼吸試驗藥盒及放射免疫制劑)。其中 50%以上為 90 年代獲批的锝標 SPECT 顯像制劑,目前僅有 3款創新藥獲批,分別為先通醫藥的氟18F貝他苯、遠大醫藥的釔90Y樹脂微球、拜耳的氯化鐳223Ra,創新核藥有廣
20、闊發展空間。13/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7 年,中國診斷和治療核藥市場規模為 22 億元,2021 年市場規模已經增至 30 億元,年復合增速達 9%。預計 2021 年至 2025 年期間,中國核藥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將達到32.4%,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93 億元;預計 2025 年至 2030 年期間,中國核藥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將達到 22.7%,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60 億元。與放射性藥物相關的核醫學設備市場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迎來進一步增長,中國核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包括放療設備)預
21、計在 2021 年至 2025 年期間維持 15.3%的復合年增長率,2025 年至 2030 年維持 10.3%的復合年增長率,市場規模也將在 2030 年達到 256 億元人民幣。14/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國內核藥市場保持穩健增長,診斷用藥占據主要市場。國內核藥市場保持穩健增長,診斷用藥占據主要市場。根據全國核醫學普查現狀簡報,2019 年PET/(CT)年檢查總數約 84.99 萬例,較 2017 年增加了 62.6%。根據 PDB 樣本醫院的數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銷售金額排名前列的產品依次為氟18F脫氧葡糖、碘125I
22、密封籽源、锝99mTc亞甲基二膦酸鹽、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高锝99mTC酸鈉。國內治療核藥市場仍待突破。國內治療核藥市場仍待突破。根據全國核醫學普查現狀簡報,2019 年中國核藥治療總例數約為52.8 萬例次,較 2017 年減少了 13.0%。目前國內仍以傳統核藥治療為主,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藥獲批,國內核藥市場有望迎來加速增長。15/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醫藥魔方統計數據,截至 2024 年 2 月,中國共有 205 條核藥新藥管線處于臨床階段,其中 1 期臨床項目占比 75%、1/2 期臨床項目占比 5%、2 期臨床
23、項目占比 9%、2/3 期臨床項目占比 1%、3 期臨床項目占比 10%。中國核藥中靶向 PSMA 和 FAP 的產品研發熱情最高,分別有 31 項和 24 項處于臨床階段,其他熱門靶點還包括 SSTR、v3、HER2、PDL1、Tau、GRPR 等。在臨床 2 期及以后的項目中,東誠藥業的產品數量最多(8 款),其次為中國同輻(7 款),遠多于其他企業,后期產品中診斷制劑仍占絕大部分。16/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四、四、發展驅動力發展驅動力 1.治療性核藥為全球核醫學市場高速擴容主要驅動力治療性核藥為全球核醫學市場高速擴容主要驅動力
24、 治療性核藥帶動全球核藥市場未來治療性核藥帶動全球核藥市場未來 5 年保持高速增長。年保持高速增長。根據醫藥魔方,截止 2024 年 7 月 4 日,全球有88 款放射性新藥獲批上市,僅有 18 款用于治療。與之對應,根據 MEDraysintell,2022 年全球核藥市場規模約為 70 億美元,其中治療類核藥僅占 20%。預計 2022-2028 年全球核藥市場規模將以 CAGR18%增長至約 187 億美元,其中治療類核藥市場規模以 CAGR38.5%增長至約 86 億美元,占全球核藥市場規模的比例將上升至 45.8%。治療類核藥放量主要得益于 1)已上市產品需求旺盛和適應癥拓展;2)新
25、藥的持續上市。診斷類核藥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為:1)核醫學診斷設備的增加;2)新核素或已有核素對診斷疾病范圍的拓展;3)治療類核藥上市數量增加,帶來更多診療和病情跟蹤需求。(1)重磅單品上市重磅單品上市驅動治療性核藥市場增長驅動治療性核藥市場增長 近年多款臨床表現優異的治療性核藥上市,驅動市場擴容。近年多款臨床表現優異的治療性核藥上市,驅動市場擴容。以 Novartis 的177Lu-Pluvicto 和177Lu-Lutathera 為例。1)Pluvicto 于 2022 年 3 月被 FDA 批準用于治療使用過雄激素受體途徑抑制劑(APRI)和紫杉醇化療的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
26、)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Pluvicto 上市后迅速放量,2023 年銷售額達到 9.8 億美元(yoy+261%),2024Q1 仍保持高速同比增長 yoy+46.9%達到 3.1 億美元。在 2024 年美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會議上,3 期 PSMAfore第 2 次期中臨床顯示,相較更換 ARPI 療法,Pluvicto 將主要終點中位 rPFS(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從5.59 個月提升至 12.02 個月,且安全性更優,有望推動 Pluvicto 前移至一線療法。此外,Novartis 還計劃將 Pluvicto 的適應癥拓展至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
27、SPC)和存在轉移病灶的寡轉移性前列腺癌(Oligometastatic PC)。在產能方面,2023 年 4 月美國 Millburn 和歐洲 Zaragoza 核藥工廠的投產改善了 Pluvicto 的產能瓶頸。此外,美國 Indianapolis 的核藥工廠將于 2024 年初開始商業化生產,預計 2024 年產能將提升至 25 萬劑/年。Novartis 后續也將在中國和日本建廠。新地區核藥產能的落地能提高產量、擴大供應范圍,疊加 Pluvicto 適應癥的拓展和前移,Novartis 預計該款藥物銷售峰值將達到 20 億美元。17/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
28、|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Lutathera 是一款 Lu-177 放射性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由 Novartis 在 2017 年斥資 39 億美元收購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 獲得。2018 年 1 月獲 FDA 批準該藥用于治療生長抑素受體(SSTR)陽性的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患者。在 2023H1 產能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下,2023 年仍實現銷售額 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8.5%;2024Q1 同比增長 13.4%達到 1.7 億美元。在適應癥的拓展上,2024 年 4 月 FDA 批準將 Lutathera
29、GEP-NET 適應癥的適用人群擴展到 12 歲以上。此外,Novartis 計劃在 2024H1 在歐洲提交一線治療 GEP-NET 的上市申請。同時,也在開展包括腦膠質瘤(GBM)、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和嗜鉻細胞瘤和副腎上腺素瘤(PPGL)的 2 期臨床試驗?;谶m應癥的擴展預期和產能提升,公司預計 Lutathera 的銷售峰值將達到 10 億美元。177Lu-Pluvicto 和177Lu-Lutathera 出色的臨床和市場表現也進一步提振了藥企對治療性核藥的信心,加速該領域的布局。18/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0、(2)豐富后期在研管線保障核藥市場高速增長,早期管線中治療類核藥增加豐富后期在研管線保障核藥市場高速增長,早期管線中治療類核藥增加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截至 2023 年 10 月,按照藥物品種統計,全球共計有 339 款放射性新藥處于臨床試驗及申請上市階段,232 款為診斷用放射性新藥、107 款為治療用放射性新藥;其中,分別有 9 個、35 個以及 2 個品種處于臨床 2/3 期、臨床 3 期以及申請上市階段。2 期以后的后期管線中,大部分為診 19/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斷用放射性。但可以看到,處于臨床 1 期和臨床 1/2 期
31、以及臨床 2 期的放射性新藥中治療類核藥的數量顯著提升。放射性新藥在研靶點集中度較高。根據醫藥魔方數據顯示,截止 2024 年 7 月 5 日,全球臨床階段在研放射性新藥管線共針對 200 個不同的靶點,其中 top10 靶點的管線數量占總管線數的 42.5%,較為集中。2.三因素助推核醫學檢測數量增加,帶動三因素助推核醫學檢測數量增加,帶動全球診斷類核藥市場增長全球診斷類核藥市場增長 全球 PET 檢測數量預計將提升,三因素助推全球診斷類核藥市場增長。根據 GEHealthcare 的統計和預測,全球 PET 檢測數量將由 2022 年的 10 億次提升至 2026 年 16 億次,其中神經
32、和腫瘤領域的檢測量將顯著提升。以下三因素為檢測數量增長主要驅動力,并將推動全球診斷類核藥市場擴容:1)核醫學診斷設備的增加;2)新核素或已有核素對診斷疾病范圍的拓展;3)治療類核藥上市數量增加,帶來更多診療和病情跟蹤需求。20/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政策驅動中國 PET 設備裝機增加,將帶動診斷類核藥市場擴容。為解決中國核醫學檢測設備數量短缺的問題,PET-CT 和 PET/MR 分別于 2018 年、2023 年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中,由甲類目錄調整至省級衛生健康委負責配置管理的乙類目錄。調整后大型醫用設備審批放寬
33、,作為政策支持將有利于中國核醫學檢測設備數量的增長。此外,“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中 PET-CT 的數量將增加 860 臺,總量將達到 1667 臺;PET-MR 的數量將增加 141 臺,總量將達到 210 臺,相比于“十三五”期末總規劃數呈現大幅增長。PET 設備裝機的落地,將帶動檢測量增加,進而驅動診斷類核藥市場擴容。3.政策助推我國核藥行業補齊短板,行業將進入加速發展期政策助推我國核藥行業補齊短板,行業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政策或將推動我國核藥行業進入加速發展期。根據沙利文,2021 年之前中國核藥市場規模較小且增長緩慢,主要因為核藥產業鏈和相關法規的建設仍處于初期。根據 2021
34、 年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1)在供給端,我國已有的 5 座醫用同位素研究堆由于能力條件、術流孔道和術流時間等因素,只能自主生產碘-131 以及小批量的镥-188 和鍶-89。碘-131 和鍶-89 僅能滿足國內 20%的需求,镥-188 僅能滿足 5%,其他常用堆照醫用同位素均依賴進口。此外,醫用同位素生產的加速器大部分依靠進口,其他生產技術仍處于驗證階段;2)在需求端,我國 ECT 設備的安裝受到配置證限制,檢查價格昂貴但部分地區仍未醫保覆蓋,一定程度抑制了核醫學診療需求的釋放。從具體數據看,我國每萬人開展核醫學檢查的人數約為 19 人,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 30
35、%左右;3)在政策端,我國缺乏對核藥研產用一體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核素生產、運輸和儲存監管體系的有待健全限制了核藥的發展。21/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024 年 7 月 10 日,國家藥監局特藥檢查中心公開征求放射性藥品生產檢查指南意見,旨在加強放射性藥品的生產質量管理,指導檢查員開展放射性藥品生產環節現場檢查工作。該指南詳細拆解了小容量注射劑、植入劑、口服溶液劑等 5 種放射性藥物劑型的生產工藝,并從廠房設施與設備、生產關系、質量控制、質量保證 4 個方面指出放射性藥物生產過程中的檢查要點。2021年至今,我國政策從同位素
36、保障、新藥審評審批、核醫學科建設等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有望從供給、需求和政策三方面共同促進核藥行業發展。五、五、產業鏈梳理產業鏈梳理及專業壁壘及專業壁壘 核藥產業鏈可以分為三個環節,由于核藥的特殊性,各個環節都有較高的專業性和壁壘。上游為核素的供給,核素主要通過反應堆、加速器、反應器等方式來生產制備;中游為核藥的研發、生產及配送,創新企業、生產中心以及相關流通企業是當中的重要角色;下游則是醫療機構和患者,醫療機構需要配備專業的設備及人才,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放射性治療方案。22/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1.上游:國內依賴進口,產業加快布
37、局上游:國內依賴進口,產業加快布局 現階段國內醫用同位素主要依賴進口?,F階段國內醫用同位素主要依賴進口。醫用同位素主要通過反應堆輻照、加速器輻照、高放廢液提取以及發生器制備 4 種方式生產。目前,我國主要有 5 座研究堆可用于生產醫用同位素,包括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先進研究堆(CARR)、游泳池反應堆(SPR)、中國核動力研究院設計院的高通量工程試驗堆(HFETR)、岷江試驗堆(MJTR)、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綿陽研究堆?,F階段僅 CMRR 可自主生產碘-131 和小批量镥-177,HFETR 可小批量生產鍶-89,有較強生產潛力的商用堆尚未開展醫用同位素生產。我國自主生產的碘-131、鍶-8
38、9 僅滿足國內 20%的需求,镥-177 僅滿足國內 5%的需求,其他常用堆照醫用同位素全部依賴進口。另外,我國有百余臺專用加速器用于氟-18 等同位素的生產,基本滿足大中城市綜合性醫院臨床需求,但用于醫用同位素生產的加速器大部分依賴進口,從高放廢液中提取醫用同位素技術處于技術驗證階段,尚未形成生產能力。23/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預計國內醫用有同位素試劑需求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國內醫用有同位素試劑需求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一方面,國內需求未被完全挖掘,根據核醫學普查結果,全球平均每萬人開展核醫學檢查的人數約 64 人,其中美國 6
39、95 人,歐盟 240 人,日本 111 人,中國僅為 19 人,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 30%左右。另一方面。隨著核醫學的不斷發展,放射性靶向藥物在重大疾病診斷治療方面的機制逐漸得到揭示,一批新型醫用同位素將發揮更大作用,市場潛力巨大。對標世界發達國家,以核醫學領域常用的 8 種醫用同位素為例,保守估計每年需求量將以 5%-3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 2030 年需求總量將增加 10 倍以上(相較于 2019 年)。國際醫用同位素生產反應堆即將重新布局。國際醫用同位素生產反應堆即將重新布局。核反應堆設計壽命約為 40 年,除波蘭的 MARIA 堆和澳大利亞 OPAL 堆外,國外多個醫用同位素生產反
40、應堆均已服役接近或超過 40 年,老化反應堆穩定性下降,預計多個在役反應堆將陸續關停,全球醫用同位素供應格局將洗牌。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比利時、荷蘭、南非等國均在積極布局新醫用同位素生產反應堆。24/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根據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2025 年目標:啟動實施 1-2 座醫用同位素生產反應堆建設,逐步恢復鉬-99、碘-125、碘-131、镥-177、鍶-89、磷-32 等醫用同位素生產,建立鍺-68/鎵-68 發生器等醫用同位素生產能力,推動醫用同位素供應受制于人的局面基本扭轉;203
41、5 年目標:醫用同位素研制、生產受制于人的局面得以徹底扭轉,研、產、用有序銜接的穩定自主醫用同位素供應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主要衡量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在充分保障人民健康需求的基礎上,在全球醫用同位素供應體系中占有一定份額。國內加快反應堆建設。國內加快反應堆建設。秦山核電(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依托重水堆打造了一套同位素輻照生產裝置,作為規?;a鍶-89、镥-177 和釔-90 等多種醫用同位素的平臺,該項目自 2021 年初啟動,于2022 年完成原理樣機試驗,2023 年 10 月完成工程樣機的功能試驗和專用安裝工器具的開發驗證,2024 年 4 月前有望具備安裝實施條件。2024 年
42、 1 月 30 日,由中核集團中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制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醫用同位素堆在四川夾江開工建設,建設周期為 42 個月,預計 2027 年建成投產。建成后預計將實現年產 10 萬居里鉬-99、2 萬居里碘-131。國內中游企業參與上游布局,把握上游資國內中游企業參與上游布局,把握上游資源渠道。源渠道。據肽研社,2021 年,全球第一梯隊醫用放射性同位素供應廠商主要有 NRG、IRE、ANSTO 和 NTPRadioisotopes,第二梯隊廠商有中核集團、Rosatom、Nordion 和 EckertZieglerStrahlen 等,總共占有市場份額超過 90。其中第一梯隊廠商提供
43、了全球大部分醫用核素,NRG、IRE 前兩大廠商占有全球約 40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程度非常高,為把握稀缺資源,核藥中游企業也非常重視上游的布局。25/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海外核藥企業加快海外核藥企業加快 核藥的布局,預計核藥的布局,預計 核素需求將快速增長。核素需求將快速增長。根據 Clairvoyance Research 的預測,225Ac 年需求量預計在 2025 年將達到17Ci,2031 年將達到523Ci。但225Ac 目前的供應非常緊張,目前全球產量每年約1.8Ci,主要依賴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等少數機
44、構生產,高純度 GMP 級225Ac 供應將成為未來 RDC 生產制造中的核心競爭力。2.中游:投融資熱度高,核藥房不可或缺中游:投融資熱度高,核藥房不可或缺 在早期,大多數核藥企業的管線處于臨床前,投資人對核藥的認識也相對陌生,隨著諾華等海外大藥企入局,多個創新治療性核藥進入臨床、上市,中國核藥市場融資次數和金額都在 2021 年以后迎來攀升。國內布局核藥的上市企業包括中國同輻、東誠藥業、遠大醫藥、恒瑞醫藥、科倫博泰中國同輻、東誠藥業、遠大醫藥、恒瑞醫藥、科倫博泰等,大型企業與初創企業都開始展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中游作為連接上下游的重要環節,其蓬勃發展將促進整個產業鏈協同前進、不斷完善。很多
45、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短,例如18F、99mTc 等,無法預先大量生產后存儲或長距離運輸,因此相關核藥生產需由醫療機構自主生產或由靠近醫療機構的第三方核藥房生產后配送。核藥房集生產、管理、配送和服務為一體,是核藥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醫院自制能力有限,國內外購比例在提升。醫院自制能力有限,國內外購比例在提升。據歷年全國核醫學現狀普查結果,正電子藥物與非正電子藥物外購比例均波動上升,2019 年正電子藥物外購機構比例達 72%,單光子藥物外購機構比例達 64%。26/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從運營成本角度看,自購回旋加速器每天診斷病人超
46、過 15 例才能回本,而外購則為 5 例;從安全角度看,自制存在一定安全風險,醫院有外購產品的意愿;此外,由于醫院自制核藥技術有限,預計未來腫瘤靶向核藥入院后,非正電子放射性藥物外購比例將會進一步提升。在美國醫療機構可以自主生產,但目前仍有超過 95%的核藥是由核藥房生產后再配送至醫院使用。自建核藥房壁壘高。自建核藥房壁壘高。自建核藥房需要取得 GMP 認證,且需要通過國家核安全局、公安部、衛健委、海關總署、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等多個監管部門的資質認證。自建核藥房資金壓力大,核藥房的建設周期基本都要 3 年起,單個核藥房的投資大概超過 4000 萬,年營收千萬左右可以
47、達到盈虧平衡。預計預計“共享核藥房共享核藥房”將是主流。將是主流。據美國國家核藥房協會,該協會的會員覆蓋全美絕大多數核藥房,目前已超過 400 家。美國醫藥配送巨頭 Cardinal Health 在美擁有超過 130 家核藥房,擁有一支 1700 余人的專業配送隊伍,可在 3 小時內配送至 95%的美國醫院。中國核藥中國核藥房目前形成東誠藥業和中國同輻房目前形成東誠藥業和中國同輻“雙寡頭雙寡頭”分布,兩家公司持續加大核藥房布局力度分布,兩家公司持續加大核藥房布局力度:1)截至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東誠藥業已投入運營 7 個以單光子藥物為主的核藥生產中心,20 個正電子為主的核藥
48、生產中心,2 個其他運營中心。8 個正電子核藥生產中心正在建設中,預計未來核藥生產中心將超過 30 個,基本覆蓋國內 93.5%人口的核醫學的需求;2)截至到 2023 年 6 月 30 日,中國同輻醫藥中心累計投產數量達到 24 家;汕頭、昆明、南寧等地 3 條正電子生產線建成投產,累計可供應正電子藥物數量達 18 家;6 家醫藥中心進入建設/取證階段,4 家處于項目前期階段,全國性醫藥中心網絡布局日益完善。27/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下游:國內滲透率低,可拓展空間大下游:國內滲透率低,可拓展空間大 診斷方面:診斷用核藥與影像設
49、備必須配套使用,我國大型核醫學影像設備裝機量與檢查人數診斷方面:診斷用核藥與影像設備必須配套使用,我國大型核醫學影像設備裝機量與檢查人數 20 余年余年以來持續上升,但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以來持續上升,但較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根據2020 年全國核醫學現狀普查結果簡報,2019 年我國正電子顯像設備(PET、PET/CT、PET/MR 等)達 427 臺,醫用回旋加速器達 120 臺,單光子顯像設備(相機、SPECT、SPECT/CT 等)達 903 臺,且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據肽研社數據,我國PET/CT 每百萬人保有量僅 0.61 臺,而美國為 5.73 臺,澳大利亞為 3.7 臺,
50、比利時為 2.86 臺,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根據近年來核醫學普查結果,全球平均每萬人開展核醫學檢查的人數約 64 人,其中美國 695 人,歐盟國家 240 人,日本 111 人,我國僅為 19 人。核醫療設備配置政策放寬,可及度與數量預期大幅增加。核醫療設備配置政策放寬,可及度與數量預期大幅增加。2023 年 3 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 年)的通知,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上調兜底標準,PET/MR 由甲類調整為乙類。2023 年 6 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發布“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PET/MR、PET/CT 規劃
51、數量大幅提升:PET/MR 規劃總數 210 臺,“十四五”規劃數 141 臺;PET/CT 規劃總數 1667 臺,“十四五”規劃數 860 臺。PET/CT 的費用較高,局部檢測大約 5000-8000 元,全身檢測大約 9000-12000,目前未納入國家醫保。治療方面:國內開展核素治療的醫療機構、核醫學科與核病床數保持增長趨勢,但人均資源仍與發達國治療方面:國內開展核素治療的醫療機構、核醫學科與核病床數保持增長趨勢,但人均資源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家有較大差距。RDC 尚未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仍以非靶向核素治療為主,2019 年總核素治療數有所下降。2019 年全國開展核素治療的醫療機
52、構共 770 所(占 67.1%),共設有核素治療專用病床 2544 張,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患者大多需要排隊等待。人才與學科建設:核醫學作為綜合性學科,涉及醫學物理學、藥學、輻射劑量學、輻射生物學、放射化人才與學科建設:核醫學作為綜合性學科,涉及醫學物理學、藥學、輻射劑量學、輻射生物學、放射化學等多個學科,在前臨床與臨床研究、藥物生產與配送、臨床使用、輻射劑量計算、輻射安全管理,影學等多個學科,在前臨床與臨床研究、藥物生產與配送、臨床使用、輻射劑量計算、輻射安全管理,影像標準制定與結果解讀等環節均需要復合背景專業人士參加。像標準制定與結果解讀等環節均需要復合背景專業人士參加。截至 2019 年底
53、,全國共有 12578 人從事核醫學相關工作,其中醫師 5408 人,技師 3739 人,護士 2682 人,放化師 210 人,物理師 116 人。相關工作人員需取得相關資質并經過相關培訓方能上崗,由于人才數量有限,我國部分核醫學科從業人員并非科班出身,甚至是從其他科室借調而來的人員。2019 年,全國共有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博士生 28/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導師 128 人,碩士生導師 376 人,在讀博士生 302 人,碩士生 961 人,這樣的規模難以滿足即將激增的核醫學人才需求,如何培養一批新的復合型核醫學人才是核醫學發展
54、必須要面臨的挑戰。2019 年國內核醫學相關科室數共 1148 家,而美國有 12000 家。國內鼓勵加快核醫學科室建設,按照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核醫學科將覆蓋全國全部三級醫院;到 2035 年,實現全國 2800 個縣市區“一縣一科”。六、六、相關公司相關公司 1.東誠藥業東誠藥業 原料藥起步,轉型成就國內核醫藥行業領軍者。原料藥起步,轉型成就國內核醫藥行業領軍者。根據公司官網,東誠藥業成立于 1998 年,2012 年在深交所上市。2015 年之前,公司專注于原料藥領域,主要產品包括肝素鈉和硫酸軟骨素。2015 年公司通過戰略性收購成都云克藥
55、業,正式進軍核醫藥領域。公司此后通過一系列并購,包括 GMS(后更名為東誠欣科)、益泰醫藥、南京安迪科和米度生物等公司,快速拓展核藥業務;同時,公司成立藍納成創新核藥研發平臺,加速創新核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公司逐漸形成了從診斷到治療的核藥全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核醫藥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股權結構穩定,旗下子公司覆蓋核藥、原料藥和制劑三大核心領域。股權結構穩定,旗下子公司覆蓋核藥、原料藥和制劑三大核心領域。根據公司 23 年報,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實際控制人是董事長由守誼,直接持有公司 12.53%的股份,通過東益生物間接持有公司 15.15%的股份(由守誼持有東益生物 51%的股權,其配
56、偶和女兒合集持有東益生物 49%的股權),另通過合伙企業間接持有公司 0.37%的股份。公司目前主營業務橫跨核藥、原料藥和普通制劑三大領域:1)核藥 29/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領域,主要子公司包括云克藥業、安迪科、藍納成和米度生物等,并參股新旭生技、中硼醫療等公司;2)原料藥領域,主要子公司為東誠東源和中泰生物;3)制劑領域,主要子公司為東誠大洋和東誠北方。根據公司財報,公司 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 32.76 億元,同比減少 8.6%;歸母凈利潤 2.10 億元,同比減少 31.7%;扣非凈利潤 2.12 億元,同比減少 26.
57、2%。公司 2024 年 Q1 實現營業收入 6.47 億元,同比減少 23.9%;歸母凈利潤 0.64 億元,同比增加 28.4%;扣非凈利潤 0.55 億元,同比增加 29.4%。公司收入端增速下滑,主要受原料藥業務肝素原料藥價格下降,以及制劑業務主要產品那屈肝素鈣 2023 年3 月被納入第八批集采降價影響。近年來,公司利潤端波動主要受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公司 2019 年計提大洋制藥和中泰生物商譽減值損失合計約 1.72 億元,2021 年計提中泰生物和大洋制藥商譽減值損失合計約 2.10 億元,2022 年計提云克藥業商譽減值損失約 0.80 億元,2023 年計提肝素鈉存貨跌價準備約
58、 1.12 億元。轉型切入核藥賽道,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轉型切入核藥賽道,全產業鏈布局優勢明顯。自 2015 年收購成都云克藥業后,公司開始涉足核藥領域,后續依次收購東誠欣科、益泰醫藥、安迪科等公司,逐漸形成了從診斷到治療的核藥全產業鏈布局,核藥板塊成為公司核心業務。隨著核藥產業鏈逐漸完善以及支持政策陸續出臺,疊加公司核藥創新品種逐漸落地,公司核藥業務有望實現快速增長。30/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以米度生物為核心,為客戶提供核藥領域以米度生物為核心,為客戶提供核藥領域 CRDMO 一站式服務。一站式服務。根據公司官網,2020 年
59、7 月,公司收購核藥 CRO 企業米度生物;2022 年 12 月,米度生物收購核藥轉化及臨床試驗影像 CRO 服務公司XINGIMAGINGLLC100%股權,加強公司核藥臨床影響服務能力。根據公司 2023 年報,米度生物作為可以提供從早篩化合物到上市注冊的一站式服務核藥 CRDMO,目前已助力 20 多個核藥產品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公司在核醫學領域,以藍納成為創新核藥研發平臺,以安迪科為仿創核藥平臺,自主研發公司在核醫學領域,以藍納成為創新核藥研發平臺,以安迪科為仿創核藥平臺,自主研發+BD 合作持合作持續拓展核藥管線布局,聚焦于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重點領域,逐漸步入收獲期
60、。續拓展核藥管線布局,聚焦于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重點領域,逐漸步入收獲期。31/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中國同輻中國同輻 中國同輻深耕核醫學中國同輻深耕核醫學 40 年,業務布局全面,多業務國內市占率第一。年,業務布局全面,多業務國內市占率第一。中國同輻是中核集團控股子公司,于 2018 年 7 月 6 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深耕核醫學賽道行業 40 年,是國內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核技術應用龍頭企業,擁有核素制造、放射源產品、放射性藥物、輻照應用、醫療裝備、醫學診斷、進出口貿易以及智慧核醫療 8 大
61、業務板塊。2023 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7.8%達到 66.4億元,其中核素藥物為 41.3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達 62.2%。32/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遠大醫藥遠大醫藥 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國營武漢制藥廠,創立于遠大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國營武漢制藥廠,創立于 1939 年,歷經多年發展目前已成為藥品和醫療年,歷經多年發展目前已成為藥品和醫療器械領域多元布局的國際化企業。器械領域多元布局的國際化企業。公司 2002 年加入中國遠大集團,2008 年完成股權結構變更,成為香港上市公司遠大醫藥健康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根
62、據公司公告,截至 2023 年遠大醫藥擁有超過30 家成員企業,產品覆蓋制藥科技、核藥抗腫瘤診療及心腦血管精準介入診療科技、生物科技三大專業領域,擁有 16 款銷售額過億元的產品,有超過 200 款產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超過 90 款藥品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截至 2023 年,公司第一大股東為中國遠大集團,除遠大醫藥外,其醫藥健康板塊還包括華東醫藥、遠大生命科學集團、雷允上集團等。33/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 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34/35 2024 年年 7 月月 29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公司將多條國際成熟核藥創新管線引入中國,
63、管線儲備豐富。公司將多條國際成熟核藥創新管線引入中國,管線儲備豐富。截至 2024 年 6 月,公司已經建成了以已上市產品釔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為核心的核藥抗腫瘤診療產品集群。公司建立了聯合 Sirtex Medical、Telix Pharmaceutical、ITMIsotope Technologies 和山東大學的國際化核藥研發平臺。根據公司公告,截至 2023 年公司儲備了 14 款核藥創新產品,適應癥覆蓋 7 個癌種。截至 2024 年 6 月,公司已有 4 款創新核素偶聯藥物(RDC)在國內進入臨床階段,其中 3 款已進入三期臨床階段。公司甲級資質核素生產平臺建設進展順利。
64、公司甲級資質核素生產平臺建設進展順利。根據公司公告,公司位于成都溫江的核藥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正順利推進中。根據溫江區人民政府,2024 年 3 月,該生產基地已經迎來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并于 5 月開始基地機電安裝工程;項目建成后,公司計劃推進國際合作及自主研發的 25 款放射性藥物在溫江產業化。公司正完善其從核藥的研發到生產、銷售、監管資質等多個環節的全方位布局。七、參考研報七、參考研報1.德邦證券-醫藥行業周報:RDC 開啟核藥精準診療時代,關注國內核藥產業!2.平安證券-醫藥行業核醫學系列報告(一):核藥具有多重臨床優勢,高壁壘造就寡頭壟斷格局3.平安證券-醫藥行業:百年諾華專注創新,小
65、核酸、核藥領域布局領先4.平安證券-生物醫藥行業周報:放射性藥物鼓勵及規范政策不斷,關注核藥行業發展機遇5.興業證券-東誠藥業-002675-肝素業務擾動業績,核藥產業鏈布局領先6.興業證券-醫藥行業核藥深度報告:診療一體化優勢顯著,海內外加快產業布局7.招商證券-生物醫藥行業創新藥系列報告(三):核藥行業深度,創新驅動的高壁壘領域,看好RDC 未來發展8.中信建投-醫藥行業研究創新藥系列:核藥深度報告,現代醫學重要組成部分,RLT 療法開啟新篇章9.廣發證券-東誠藥業-002675-核醫藥行業領軍者,創新資產引領價值重塑10.中金公司-遠大醫藥-0512.HK-擴展優勢領域協同,推進國際化創新轉型11.國信證券-遠大醫藥-0512.HK-2023 年營收增長 10%,核藥抗腫瘤板塊快速放量12.國元證券-遠大醫藥-0512.HK-首次覆蓋報告:多業務齊頭并進,核藥引領發展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