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024邁向體育強國之路-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與世界啟示報告(7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華社:2024邁向體育強國之路-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與世界啟示報告(79頁).pdf(7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邁向體育強國之路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與世界啟示新華社研究院目 錄導言 1第一章逐夢體育強國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時空坐標41.1 中國夢的體育詮釋61.2 體育發展的中國之路8第二章共譜和諧交響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理念內核122.1 完整人格(Complete Personality):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42.2 活力社會(Creative Society):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 202.3 自信國度(Confident Nation):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 252.4 東方智慧(Chinese Wisdom):以人為本、和合共生 312.5 多彩
2、世界(Colorful World):促進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 35第三章推動歷史躍遷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實踐成就413.1 格局之變:“三駕馬車”并駕齊驅423.2 體制之變:新型舉國體制日益完善 453.3 主體之變:全民參與漸成風潮 483.4 心態之變:開放、自信、包容的大國胸懷 503.5 生態之變:公正、廉潔、鼓勵創新的清朗環境 53第四章寫就人類新篇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世界價值594.1 借鑒與融合:中國走出自己的體育發展之路 604.2 包容與凝聚:激揚建設美好世界的體育力量 64結語73編寫說明與致謝75導言體育,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在中華大地上,中華文明與體
3、育文化相互激蕩,奏響了新時代的壯美樂章。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時光標刻了中國邁向體育強國的腳印,厚重而有力;世界見證了中國建設體育強國的藍圖,絢麗而多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為中國的體育強國建設事業構建了思想深邃、站位高遠、視野宏闊的理論體系。體育以其獨有的特點和作用,深入統籌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能量。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凝聚著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體育工作的思想結晶,開辟了馬克思主義體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境界,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和珍貴的時代價值。報告闡明了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的邏輯關系,梳理了在習近平
4、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指引1下,中國體育強國建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就,總結了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基本架構的“5C”體系,描述了中國大力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的時代變革,揭示了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的世界意義。中國的體育強國之路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是具體的,也是宏觀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體育強國夢與奧林匹克夢相互交織,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篇章,共同鋪就體育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康莊大道。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體育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更為廣泛的連接,以潤物細無聲、日用而不覺的方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體育強國建設事關人民的幸福、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和諧、民族
5、的振興。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翼齊飛”,體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在新時代,體育強國夢被賦予了更為深刻和豐富的內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體育的價值顯得彌足珍貴。體育是文化交融的平臺、民族溝通2的橋梁。通過跨越國界、超越文化的交流互鑒,體育幫助五洲四海的人們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尊重,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體育增進友誼、促進共享、改進治理,這是中國式體育發展之路給世界帶來的啟示。中國成為體育強國,對于世界體育的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悠悠中華,泱泱大國。豪邁凌云志,敢為天下先。隨著時代的演進,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仍在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領航中國,造福世界。3第一章逐夢體育強國習近平關于體育重
6、要論述的時空坐標當絢爛的煙火在北京夜空綻放出“天下一家”的字樣,座無虛席的鳥巢變成了激情、歡樂和友誼的海洋。在這一時刻,相攜而行的百年奧運夢與百年強國夢,相互激蕩的中國新時代與世界大變局,全部濃縮在了北京冬奧大舞臺上。當中國健兒的英姿展現在塞納河畔,百年后重新迎回奧林匹克盛會的巴黎,因中國而擁有了不一樣的顏色。敞開胸懷、燃燒激情、綻放夢想,中華體育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共同譜寫出一曲歡歌,為人類文明的演進奏響新的樂章。體育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成為體育強國則是中華民族復興路上孜孜以求的夢想。中華民族的體育夢,凝聚著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于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渴望。42024年8月,習近平在接見第
7、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強調:“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優異成績,既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進步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一個縮影,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力量。國運興則體育興、國家強則體育強。我國能夠躋身世界體育大國、奧運強國之列,根本在于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體育競技訓練提供了先進科技支撐和堅實物質保障,也為各領域體育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良好成長環境和廣泛群眾基礎。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將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更好條件、注入強勁動力?!痹诹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新時代中國堅定地邁向體育強國,譜寫著奧運與國運的新交響,開啟了中國與世界相互交
8、融、相互成就的新紀元。習近平在接見第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強調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為建設體育強國再立新功趙樂際王滬寧蔡奇李希韓正參加接見,新華社,2024年8月20日。51.1 中國夢的體育詮釋從黨的十八大開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里程碑具有著多維意義:在民族復興的維度,中華民族經歷百年磨難后,終于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強國建設的維度,中國通過經濟、政治、社會、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了社會的全面轉型和整體進步,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為世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中國方案;在人類發展的維度,從理論到實踐
9、,中國為世界探索出了一條邁向現代化的可行之路,這條道路既有中國特色又有世界價值,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民族復興、強國奮進、人類進步。在這樣的時空坐標上,體育夢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涵義,體育的外延史無前例地擴展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國的體育強國建設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建設體育強國的奮斗之路,映射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體育發展始終與6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國家強是體育發展的基礎和保證,體育強是國家強盛的標志和象征。體育強國夢,是中國夢的體育表達。體育強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指出:“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要把發展體育工
10、作擺上重要日程,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痹诹暯疥P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指引下,新時代的中國體育事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全新局面。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體育人口比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得到提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冬季項目和夏季項目呈現出協調發展的新局面;體育新業態層出不窮,體育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競技體育職業化改革加快推進,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新型舉國 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7體制日臻完善。與此同時,體壇反腐
11、深入推進,反興奮劑工作不斷取得成效,通過不斷的自我監督和自我革命,體育事業發展在克服挑戰中蹄疾步穩、健康前行。中國正大踏步邁向體育強國,以中國的方式不斷創造著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形態。1.2 體育發展的中國之路植根中華文明的厚重土壤,融通世界體育的優秀文化,中國體育的發展道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又有體育的普遍性。中國與世界其他文明互鑒互融,在學習和交流中走出了一條體育發展的新路徑,成為世界體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不僅是中國自身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對當今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中國體育,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對世界體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12、團結一心,休戚與共2014年2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8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開啟中國元首體育外交的新紀元。南京青奧會、武漢軍運會、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進入新時代,中國接連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向世界打開一扇扇窗口,架起一座座橋梁。作為東道主,習近平出席相關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習近平強調:“我們應該牢記奧林匹克運動初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薄拔覀儜摵霌P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團結應對國際社會共同挑戰?!薄拔覀儜撣`行奧林匹克運動宗旨,持續推動人類進步事業?!痹诤贾輥嗊\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習近平指出,作為山海相連、人文相親的命運共同體
13、,我們要以體育促和平,堅持與鄰為善和互利共贏,抵制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將亞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穩定錨。習近平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歡迎宴會上的致辭,新華社,2022年2月5日。習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新華社,2023年9月23日。9言出必行,一諾千金2022 年初,在新冠疫情依舊嚴峻的形勢下,北京冬奧會如期舉辦,為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提供了安全穩定、親切友好的參賽環境。無論是“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還是“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會理念;無論是場館建設運行的中國智慧,還是冬奧遺產利用的中國方案,無不展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履行了
14、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開放共享,攜手未來2023年6月,中國乒乓球學院巴布亞新幾內亞訓練中心訓練營暨2023年上海暑期學校(乒乓球項目)開營儀式在上海舉行。作為學員代表發言的巴新國家乒乓球隊運動員杰弗里羅伊,此前已四次來到中國乒乓球學院參加訓練。中乒院巴新訓練中心是中乒院繼歐洲分院之后成立的第二家國際機構,兼具高水平運動員訓練、乒乓運動群眾普及、乒乓文化海外推廣功能。除海外機構外,中乒院還接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隊10伍來訓。從上世紀70年代的“乒乓外交”到如今的“乒乓支教”,中國通過日益擴大的體育交流,踐行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彰顯大國責任、樹立全球典范。根據國家體育總局2022年通報
15、的情況,我國已與18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體育友好關系,雙邊體育交往更加活躍務實,重點深化了與歐美體育強國、北歐冬季運動強國和亞太周邊國家(地區)的互利合作,服務體育中心工作;加強對外體育援助,通過提供器材、外派教練、來華訓練等方式深化體育技術合作,與亞非拉國家和地區共享體育發展成果,共同推動體育事業發展中國正通過體育交流不斷拓展“朋友圈”,塑造體育對外交往新格局,展現中華體育文化新氣象。11第二章共譜和諧交響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理念內核理論創新是發展和變革的先導。習近平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對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的若干重大關系和基本問題進行頂層設計,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
16、發展的功能定位、基本方針、目標任務、實踐要求作出深刻闡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兩個結合”這一“最大法寶”領導體育工作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新時代體育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體育是人類的高級文明活動,它滲入社會的每一個細胞,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伴盧元鎮主編:體育社會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頁。12隨人類由離散走向聚合的腳步,體育日益成為連接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交融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全球性領域。以人文社會科學視域觀之,我
17、們認為,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是一個涵蓋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系統、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其底層邏輯是,從“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這一基本論斷出發,將體育強國建設納入強國建設的宏大體系,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其核心要義是,以體育強國建設為方向指引,通過推動體育改革發展,在個體層面塑造“完整人格”(CompletePersonality),在社會層面發展“活力社會”(Creative Society),在國家層面培育“自信國度”(Confident Nation),在文明層面弘揚“東方智慧”(Chine
18、se Wisdom),在國際層面建設“多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新華社,2013年8月31日。13彩世界”(Colorful World),概而言之,即借助體育的力量,構建個人、社會、國家、文明、世界“五位一體”的“5C”體系,進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認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的“5C”體系,形成了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的基本架構,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內涵的以人為本、和合共生理念則是其文化根基。這意味著,新時代中國體育強國建設以人民為中心,所致力實現的是現代文明各
19、主體要素個人、社會、國家、文明、國際社會和合共生、共同成長。而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體育縮影”。2.1 完整人格(Complete Personali-ty):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整體教育的一部分,體育具有從心理上、體格上、道德上、精神上、社會上使個體充分發展的多重功用。它能夠培養健康體魄且塑造健全人格,同步促進個體的生物性發展和社會性14發展,并在個體從“生物人”轉變為“社會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年2月,習近平在北京南鑼鼓巷考察時,同老街坊憶及小時候放學回家撂下書包就上什剎?;娜な?。年少時喜愛滑冰、踢球,工作后堅持游泳、登山,習近平對體育之于個體成長的意義價值有著切身體悟和
20、深刻認知。他曾指出:“一個健全的人既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要通過發展體育運動以不斷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與健康?!闭窃诹暯接H自擘畫、親自部署下,“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中國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毛澤東時代“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到習近平時代“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國人體育觀的更新迭代,映射的是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發展躍遷。為健康中國夯實體育之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全民健身工作紀實,人民日報2017年8月8日,第1版。15立足“全民”: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現代化歸根結
21、底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在習近平看來,人民的健康、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全面小康、全面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在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中,“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是高頻次詞匯。在認識論方面,他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方法論方面,他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通過全民健身實“歷史會鐫刻下這一筆”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冬奧籌備工作,新華社,2022年1月6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
22、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新華社,2016年8月20日。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新華社,2016年8月20日。16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具體至體育領域,這意味著: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是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全民性事業;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14億多人口,無地域、民族、職業、性別之別,共建共享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當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全民擁抱現代體育,全民享有良好的體育服務體系和公
23、共健康水平,這將徹底改寫全球體育發展的版圖,成就人類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矚目“少年”: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19世紀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在教育論中提出了“教育是為人類未來生活作準備的”的觀點。習近平十分關心“人類未來生活”的主人公青少年的體育教育和健康發展。他語重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新華社,2017年1月18日。17心長地說:“我非常關心、重視青少年成長,因為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沒有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就沒有遠大發展?!绷暯綄η嗌倌牦w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既基于“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的戰略視野,也源自對體育運動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準確把握。習近平認為,
24、“提高人的健康素質,青少年是黃金期”。他一次次走進校園,來到青少年中間,鼓勵他們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吧眢w是人生一切奮斗成功的本錢,少年兒童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體育鍛煉多一習近平考察香港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新華社,2017年6月30日。習近平在北京育英學??疾鞎r強調爭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兒童向全國廣大少年兒童祝賀“六一”國際兒童節快樂蔡奇丁薛祥陪同考察,新華社,2023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把義務植樹深入持久開展下去為建設美麗中國創造更好生態條件,新
25、華社,2013年4月2日。18些,小胖墩、小眼鏡就少一些”,“既把 學 習 搞 得 好 好 的,又 把 身 體 搞 得 棒 棒的”親切質樸的話語,凝結著一位慈愛長輩的人生智慧,更承載著一位大國領導人的殷切囑托。習近平將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視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工程。他重塑觀念,提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強調“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習近平在北京育英學??疾鞎r強調爭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兒童向全國廣大少年兒童祝賀“六一”國際兒童節快樂,新華社,2023年5月31日。習近平看望南京青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代表黨中央
26、國務院全國各族人民慰問運動健兒勉勵他們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賽出當代中國青少年的風采,新華社,2014年8月15日。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新華社,2018年9月10日。19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他指明路徑,倡導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培育青少年強健體魄的教育大格局,在深化體教融合中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從操場上的陽光笑臉到賽場上的拼搏身姿,越來越多的中國“00后”“10后”愛上體育,新時代中國青少年體育事業愈發生機勃勃。2.2 活 力 社
27、 會(Creative Society):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自20世紀以來,體育現象延伸至社會諸多領域并呈現出復雜化態勢。體育社會學理論認為,在內向維度上,體育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和人的社會化過程;在外向維度上,體育則與其他社會領域、社會現象形成緊密聯系,其既受制于社會大環境,也能夠對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子系統施加影響。習近平看望南京青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全國各族人民慰問運動健兒勉勵他們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賽出當代中國青少年的風采,新華社,2014年8月15日。20習近平以全局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在“體育與政治”“體育與經濟”“體育與文化”等多重視闋下審視體育在社會大系統中的
28、地位作用,高度重視體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凝聚力量”的社會功能。他主張把體育工作放在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去謀劃,積極推動體育改革發展,打造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好的社會”。制度之力:以新型舉國體制激發多元主體創新力“新型舉國體制”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關鍵詞之一。在科技創新之外,體育是習近平提出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又一重要領域。傳統舉國體制是新中國競技體育實現趕超發展的成功秘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以及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家庭力量日益崛起,傳統舉國體制也亟待與時俱進。2019年9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就強調:“堅持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不忘初心,持
29、之21以恒,努力開創新時代我國體育事業新局面?!痹隗w育領域,創建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在承繼傳統舉國體制優勢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體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政府主導、社會自治、市場自主三者之間的協調運轉和有機融合,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優化各領域經濟性和社會性資源配置,匯眾智聚眾力推動新時代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最根本經驗。新型舉國體制是舉國體制的“時代升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允執厥中”的中道治理智慧:既強調有為政府,也強調有效市場;既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競爭優勢。這樣一種新機制既能規避過度依賴政府導致社會
30、活力不足的弊端,也能解決“復雜性日漸突出的環境下,層級治理、網絡治理、市場治理必然傾向失靈”的難題。在中國向世界交出的“北京冬奧成績單”上,既有舉習近平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新華社,2019年9月30日。22國體制支撐下所有場館提前一年完工的“中國速度”,也有將航天風洞實驗室用于運動員訓練的“中國科技”,還有蘇翊鳴等主要由家庭力量培養起來的“中國明星”。這場盛會,是“活力中國”的具象呈現,也是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的生動實踐。產業之力:以“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培育經濟轉型新動能區別于體育主要作為政治或文化產物存在的傳統社會,在現代社會,體育已深度嵌入經濟體系之中。一方面,體育能夠促進勞動者身心健康,提
31、升人力資源素質;另一方面,體育本身已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內容,圍繞體育產生的經濟價值在各國GDP占比中越來越高。習近平高度重視體育的經濟功能,提出體育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的重大論斷。在他所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更加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0年9月22日。23協調、更加均衡地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推動產業升級,釋放就業效能,培育新質勞動者,應對人口老齡化新時代體育事業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速度融入到國家發展大格局中。尤具開創意義的是,習近平提出“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構建了體育強
32、國“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體育用品制造加速升級,戶外運動產業蓬勃發展,體育賽事經濟成效顯著;“電子競技員”“運動防護師”等新職業成為吸納就業的新藍海,體育“+旅游”“+文化”“+商圈”等新業態成為推動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具有高成長性、可持續性特征的體育產業,在助力經濟動能轉換、助推高質量發展方面顯現出不可估量的能量。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242.3 自信國度(Confident Nation):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安
33、德森將民族稱為“想象的共同體”。作為一種共同的儀式和活動,體育能夠喚醒集體記憶、強化共同情感,在共同體成員之間搭建起“相互聯結的意向”,推動共同體由“想象”走向真實。有關機構曾就北京冬奧會對中國公眾心態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冬奧的成功舉辦對公眾愛國心、包容心、自信心的激勵最為突出。塑造國家認同、振奮民族精神體育能夠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提高國家和社會凝聚力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對于有著獨特歷史經歷的中國來說,這一作用尤其重要。1981年,中國男排在關鍵比賽時團結協作、反敗為勝,激動不已的北大學子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2018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與北大師生座談
34、時憶及往25事,感慨說道:“今天我們仍然要叫響這個口號,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023年“村超”比賽日,貴州榕江縣近萬名各族群眾手牽手唱跳“多耶”舞,漢族、苗族、侗族等20多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生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民族團結、攜手發展的和諧場面。在習近平的大體育觀中,體育與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他指出:“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痹诹暯娇磥?,“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18年5月2日。習近平親切看望索契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
35、團,新華社,2014年2月7日。習近平春節前夕在北京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向廣大干部群眾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偉大祖國繁榮吉祥,新華社,2019年2月1日。26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服務民族復興縱觀世界歷史上的大國,在崛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都會產生具有深遠影響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其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精神財富。帶領新時代中國矢志民族復興的習近平十分重視培育和提振全民族的“精氣神”。他曾說:“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斌w育精神是中國精神的一個縮影,中華體育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動力。2013
36、年8月,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廣大體育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的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來之不易,彌足珍貴,要繼承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16年10月21日。27創新、發揚光大?!?024年8月,習近平在接見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成員時指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優異成績,將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精神。賽場上,大家牢記黨和人民重托,國家榮譽永遠超過個人、我的這塊金牌獻給偉大的祖國等
37、誓言擲地有聲,展現了祖國至上、為國爭光的赤子情懷,展現了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必勝信念,展現了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寶貴品質,展現了中國青年一代自信樂觀、熱情友好的陽光氣質。你們讓全世界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看到了中國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的時代風貌,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銳氣和底氣。祖國和人民為你們驕傲,為你 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新華社,2013年8月31日。28們點贊?!痹谛聲r代,中華體育精神的譜系圖更加立體多維,包括“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體育精神
38、,“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新時代女排精神,以及“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等。中華體育精神超越了體育的競技層面,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直接指向中國人的宇宙觀、生命觀、人生觀,不但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也在海內外中華兒女中間形成“同是一家人”的精神共鳴和情感共鳴。培育中華體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方略中,文化建設被擺在了突出位置。作為社 習近平在接見第33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強調戒驕戒躁再接再厲 為建設體育強國再立新功趙樂
39、際王滬寧蔡奇李希韓正參加接見,新華社,2024年8月20日。29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建設也被提升至新高度。新修訂的體育法在總則第一條明確提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育中華體育文化?!痹就?、面向世界,中華體育文化在新時代不斷生長:中華體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運動項目文化愈發豐富多彩,傳統體育項目持續煥發生機在練習八段錦的年輕人身上,在民族運動品牌的時尚國潮風里,在“太陽神鳥”照耀的大運會開幕式上,世界感受到中華體育文化的新氣象新脈動。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中華優秀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正快步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武術
40、被列入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龍舟作為表演項目亮相東京奧運會跟隨這些中華文化“活態歷史遺產”走出國門的,還有蘊含其中的“中國式審美”“中國式智慧”。302.4 東方智慧(Chinese Wisdom):以人為本、和合共生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國天下連續體”或“以自我為核心的社會連續體”。每一個自我都鑲嵌在這一連續體中,從自我出發,逐一向外擴展至更大共同體“家-國-天下”。盡管近代變遷對中國傳統社會造成了劇烈沖擊,但“家國天下”早已從社會結構升華為精神結構,并作為中華文明的內在氣質深刻影響著現代
41、中國的政治想象與社會建構。這也體現在體育領域。在為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的“5C”體系中,“完整人格”“活力社會”“自信國度”“東方智慧”“多彩世界”共同構成了一個同心圓式的連續體。形象地說,同心圓的“圓心”是“以人為本”的理念,而同心圓這一結構本身則表明,在連續體中,作為現代文明主體要素的個人-社許紀霖:家國天下:現代中國的個人、國家與世界認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31會-國家-世界,彼此之間是和合共生、同步成長的關系。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贈送習近平一份國禮1688年版的論語導讀法文手抄本。這份國禮見證了17-18世紀中學西傳的佳話。東方哲學向為城邦戰爭和
42、宗教沖突困拘數百年的歐洲人展現了一幅治理新圖景:依靠倫理道德以及“仁愛、溫和、誠信和人道的精神”支持社會和平有序地發展。這些思想深深啟發了伏爾泰、萊布尼茨等歐洲啟蒙思想家。中國哲學家樓宇烈認為,人文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鮮明的特征,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的觀念。新時代的“中國之治”賡續并發揚了這一傳統,“以人民為中心”成為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圓心”。在體育強國建設中,他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32和落腳點”。事實上,為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的“5C”體系歸根結底,皆是為了人民的健康幸福,為了不斷
43、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合共生:共同建設和諧合作的大家庭2020年1月,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召開執委會會議,通過將武術列入達喀爾青奧會的決定。這將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我們很高興能把武術納入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這屆青奧會的東道主塞內加爾也很歡迎武術的納入,因為那里的青少年也非常喜歡武術?!蔽湫g“入奧”表明,其所蘊含的“視人體身心和諧為真、人際和諧為善、天人和諧為美”的理念,正在世界范圍贏得更廣泛認同。在中國漢字系統中,武術的“武”字由“止”與“戈”組成,意思便是“止戈為武”。不戰慎戰的軍事思想與倡導和平和睦的文化理念,在東方大國源遠習近平
44、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33流長。新時代中國的體育強國建設,同樣承續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崇尚的和合理念。塑造“完整人格”,身心與人際的和諧是應有之義;發展“活力社會”,強調政府、社會、市場共同發力,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培育“自信國度”,是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形成國家發展的合力;發揚“東方智慧”,就是充分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優勢,為世界體育發展提供來自中國的方案和路徑;建設“多彩世界”,就是將體育作為對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
45、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建和諧世界,共創美好未來。作為現代文明主體要素的個人-社會-國家-世界,在西方主流政治學中常處于對立面,而在支撐強國建設的“5C”體系中,“個人與國家”“社會與國家”“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等,彼此之間是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關系:個體與國家、社會與國家實現了同步成長,民族精神與國34際主義、中國精神與世界情懷達到了高度統一。2.5 多彩世界(Colorful World):促進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體育是人類的“通用語言”,具有跨越種族、國度和意識形態的世界屬性。在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中,體育作為聯通內外
46、世界的橋梁、訴說自身價值觀的媒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手段,意義非凡。元首體育外交向世界傳遞友誼與善意作為“資深體育迷”的習近平親力親為開展體育外交,深化國之交,增進民相親。他夸贊荷蘭傳奇門神范德薩“在中國有許多粉絲”,同英超曼城隊球星阿圭羅合影了“史上最超現實的自拍照之一”。他是第一位出席在境外舉行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中國國家元首,也是第一位到訪國際奧委會總部的中國最高領導人。他同外國領導人共同為冰球、足球、乒乓球運動員加油的畫面,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經典瞬間。2024年5月習近平出訪法國期間,中法元首互贈奧運火35炬,為大國體育外交再添佳話。以體育為橋梁,習近平向世界傳遞了中國的友誼和善意,
47、展示了中國的開放與活力,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理解和支持。體育人文交流為大國外交注入活力習近平高度重視體育作為跨文化交流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習近平的引領下,體育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眾多中外雙邊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體育均是重點合作領域之一?!耙粠б宦贰瘪R拉松系列賽、“一帶一路”搏擊對抗賽、“一帶一路”四國籃球邀請賽、“一帶一路”乒乓球邀請賽等賽事不斷興起、內容不斷豐富、級別不斷提高,為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習近平提出“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倡議后,中國與東盟國家間體育交流不斷升溫,自行車、馬拉松、羽毛球、足球等多項體育賽事火熱展開,為推
48、動我國與東盟國家友好關系作出積極貢獻。形式多樣的體育人文交流是國家間友好關系的助推劑,帶動中外人流、物流、信息流36和資金流互聯互通,增進了彼此人民間的友誼,推動雙多邊關系邁上新臺階。體育賽事有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10年前,在位于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習近平提出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習近平看來,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是中國擁抱世界與世界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東西方社會文明的交融。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促進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為推動全球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
49、動蕩不安的世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發出了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新華社,2014年3月27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李克強主持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王岐山出席 韓正宣讀表彰決定,新華社,2022年4月8日。37中國舉辦南京青奧會,初心是“增進世界青年融合、友誼”,搭建“促進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平臺”;舉辦北京田徑世錦賽,目的是“開展中國同世界各國在體育以及各領域合作,表達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美好未來的真誠愿望”;舉辦北京冬奧會,出發點是“促進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讓中國人民有機會再次為奧林匹克
50、運動發展、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作出貢獻”;舉辦成都大運會,旨在“攜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以包容的胸懷構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園”;舉辦杭州亞運會,作用是“以體育促和平,以體育促團結,以體育促包容,增強文明自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新華社,2014年8月16日。習近平會見國際田聯主席迪亞克并接受國際田聯金質榮譽勛章,新華社,2015年8月22日。習近平會見國際奧協主席、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新華社,2015年8月22日。習近平和彭麗媛為出席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舉行歡迎宴會,新華社,2023年7月28日。38信,堅持交流互鑒,續寫亞洲文明新輝
51、煌”。如今,大型國際賽事已經成為促進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加深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和友誼的多彩舞臺。北京冬奧會呈現出中國文化和冰雪文化、奧運文化的完美融合,給世界人民留下“無與倫比”的印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體育表達”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實現了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并形成了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為治理目標,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為價值追求,以“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實踐內容的科學理論體系。當北京冬奧會奏響“一起向未來”的冰雪歡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成了在國際體育領
52、域的一次生動實踐,顯示出體育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施載體的巨大潛力。在價值理習近平在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新華社,2023年9月23日。39念上,體育跨越意識形態的包容性契合全人類共有的深層次價值追求;在實踐層面,體育因其獨特的治理功能,能夠在共享發展成果、國際安全協作以及文明交流互鑒三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踐行三大倡議、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目標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體育發展正處于需要交流、合作和對話發揮更大作用的時期。中國體育不斷探索、完善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為默契的合作模式,必將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創造全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體育的磅
53、礴力量。40第三章推動歷史躍遷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實踐成就在新時代,中國大力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體育夢匯入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中國以“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國家形象”亮相世界體育舞臺。中國堅持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翼齊飛”,堅持新型舉國體制,堅持開門、放手、全社會辦體育,體育領域反腐敗工作不斷深入,反興奮劑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堅持構建清朗生態,確保體育強國建設行穩致遠。在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的引領下,中國體育在新時代發生了諸多歷史性變化,取得了諸多歷史性成就,一條中國式體育強國建設之路正在清晰地展現在世界面前?!皻v史會鐫刻下這一筆”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冬奧籌
54、備工作,新華社,2022年1月7日。413.1 格局之變:“三駕馬車”并駕齊驅新時代,中國的體育強國建設被賦予了更多內涵,發展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習近平將“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作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構建了“三位一體”的發展新格局,共同助力實現體育強國夢。全民健身熱在新時代,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為實現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注入強大動力。2014 年,中國首次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人的健身熱情空前高漲,群眾身邊的體育公園越來越多,健身設施愈發智能,“15分鐘健身圈”如雨后春
55、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中國絕大多 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42數行政村,群眾賽事線上線下開花,科學健身指導來到群眾身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者超 5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實。體育正越來越成為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競技體育強競技體育是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強國建設中起著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在新時代,中國的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中國在夏季奧運會上穩定在金牌榜前三,且金牌點廣度不斷拓展。巴黎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獲40金27銀24銅
56、,金牌數與美國并列第一,創造境外參賽最佳戰績,且在金牌數、奪金項目、金牌運動員數量等多個維度取得突破,展現了我國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北京冬奧會時,中國健兒克服疫情等挑戰,勇奪9金4銀2銅,創造了中國參加冬奧會的歷史最好成績。在奧運會上表現持續穩定的基礎上,中國運43動員在網球、賽車、拳擊、國際象棋、高爾夫等項目的國際賽場上也有亮眼表現。中國競技體育正逐步向更廣闊領域拓展,展現出越來越強大的綜合實力。體育產業旺在新時代,中國體育產業規??傮w水平大幅提高,發展環境不斷向好,市場潛力持續釋放,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著提升。體育產業迎來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長,總規模增速、產業增加值增速均
57、遠高于同期GDP增速。作為國民經濟新力量,體育產業凸顯出巨大潛力。體育產業成為釋放消費潛力、推動創新創業和促進就業的新力量。目前,中國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健身休閑為引領,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制造、體育傳媒等共同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有效帶動了社會就業,調整和緩解了就業結構性矛盾。體育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催生出體育與文化、旅游、康養、培訓等相融合的44新模式?!绑w育+”“+體育”使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相互交叉、滲透,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新興業態。3.2 體制之變:新型舉國體制日益完善舉國體制蘊藏著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中國競技體育發展
58、的體制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秘訣之一。在體育領域,傳統舉國體制有效提高了競技運動水平,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和道路自信,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傳統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的矛盾日益凸顯。從突出能拿金牌的項目,到著力解決三大球等群眾喜愛的項目長期落后的問題;從競技體育的科研攻關、科技助力,到群眾體育的科學健身指導、體醫融合發展;從體育系統的備戰參賽,到大型綜合性賽事的籌辦,都需要一種新的體制調動政府、社會、行業與市場的力量合力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把45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市場配置資源的競爭優勢有機結合,調動全國資源,實現國家目標的新機制。在競技
59、體育領域,它強調傳統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推動中國競技體育在實現為國爭光目標的基礎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面對復雜世情、世紀疫情雙重挑戰,中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這是新型舉國體制的生動實踐?;赝?年冬奧路,習近平一路關懷引領、謀劃推動,5次深入實地考察,4次召開專題會,足跡遍布3個冬奧賽區,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匯聚起舉國辦冬奧的強大合力。七年間,中國很多冬奧項目從無到有,有的項目甚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有冬奧場館全部提前完工;京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京津冀環保工作成效顯著;城市建設和治理能力快速提升;志愿服務熱情周到這不僅體現了新型舉國體制在統籌協調、組織動員、貫徹執
60、行、優化配置資源等方面的能力,更凸顯了集中力量辦大46事、辦難事、辦急事、辦成事的優勢。新型舉國體制提升了中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相較傳統舉國體制重視競技體育“奧運爭光”的單一目標,新型舉國體制強調把爭光與育人結合,既看運動成績也看超越自我;既看金牌、獎牌,也看全民健身;既看運動項目發展,也看舉辦大型賽事的遺產效益。競技體育實現了競技、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新型舉國體制為競技體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新型舉國體制解決的是競技體育“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高質量發展問題,能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優勢互補,政府在運動員選材、訓練、教育、參賽及科技攻關方面
61、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科研成果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化。新型舉國體制為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中國成功舉辦了南京青奧會、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國體育健兒獲得世界冠軍和47破世界紀錄的數量快速攀升。這些實踐都彰顯了新型舉國體制的獨特優勢,為世界競技體育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3.3 主體之變:全民參與漸成風潮在新時代,體育部門堅持開門辦體育、放手辦體育、全社會辦體育,逐漸形成體育發展新模式。開門辦體育,激活新引擎。2021年7月24日,清華大學學子楊倩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奪得中國代表團當屆奧運會首金。清華大學正是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典型代表。
62、得益于國家隊辦隊模式多元化,學校、地方及社會力量參與競技體育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放手辦體育,催生新動力。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48服務型政府?!卑凑諊鴦赵荷罨喺艡?、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體育系統穩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既做簡政放權的“減法”,也做加強監管的“加法”。體育部門主動向教育、科技、衛生、文化、旅游等相關部門放權,體育社會組織與市場主體的潛能得到激發。全社會辦體育,打開新思路。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三人籃球、滑板、帆船帆板等隊伍的許多運動員來自社會體育俱樂部和體育院校;從第
63、13屆全運會起,群眾賽事活動開始走上這一中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的舞臺,深度激發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中國正努力使幼兒、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婦女、職工等不同年齡、不同類別人群的體育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路跑賽事“長熱”備受矚目。全國馬拉松及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社,2017年10月27日。49相關路跑賽事從2014年的51場增加到2019年的1828場,5年增長30多倍;疫情后路跑賽事快速恢復,2023年全國共舉辦路跑賽事580場,
64、參賽總人次550萬;2024年無錫馬拉松有超過26萬人報名,創下國內馬拉松賽歷史新高。鄉村體育刮起勁風。全網超480億次的綜合瀏覽量,讓“村超”成為頂級體育流量;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讓鄉村籃球聯賽有了“全國版”;乒乓球、羽毛球、龍舟等也都出現了鄉村體育賽事,多元“鄉村體育IP”成為體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抓手。殘疾人體育活動日益豐富。殘疾人健身周、全國特奧日、中國殘疾人冰雪運動季等活動開展,體育成為殘疾人增強體質、康復身心、參與社會、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3.4 心態之變:開放、自信、包容的大國胸懷從 2008 年北京奧運會到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從“開門迎客”到“天下一家”,從“我”50
65、到“我們”14年間,中國從奧林匹克運動的“學習者”變為“引領者”,成長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屢次贊揚的“奧運新標桿”。這背后是中國體育近年來的心態之變。今天的中國體育,正以開放包容、自信挺拔的姿態,吸引世界目光。在新時代,中國體育實現了無數歷史性突破,一次次提振著中國人的信心與士氣,中國民眾對于體育的心態也由此不斷變化?!拔覀儾灰詣儇撜撚⑿?,同時英雄就要敢于爭先、敢于爭第一?!绷暯降脑挃S地有聲。開闊的時代孕育斑斕的夢想,“成功”有了多重定義。人們跳脫出“唯金牌論”,形成更加開放多元的價值體系。賽場內外,青年一代運動員妙語連珠、率真友善、陽光自信、視野寬廣,盡展青春中國風采。東京奧運會上,張雨霏
66、向戰勝白血病的池江璃花子送出擁抱;北京冬奧會上,蘇翊鳴和教練 習近平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表示中國隊加油!中國加油!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參加會見,新華社,2016年8月25日。51面對裁判打分爭議做出大度回應,臨陣受傷的高宏博得到全場最低分卻高舉雙手、笑容燦爛;巴黎奧運會上,獲得羽毛球女單銀牌的何冰嬌手持西班牙奧委會的徽章登上領獎臺,以表達對半決賽因傷退賽的對手馬林的支持人們不僅為冠軍喝彩,更為這些展現人性光輝的時刻致意。面對金牌和成績,我們更加自信、從容、大度、理性。巴黎奧運會上,面對種種不利條件,中國游泳隊劈波斬浪,強勢拿下兩枚金牌,發出了代表中華健兒自強不息
67、精神的吶喊;射擊隊員更加勇于表達自己,劉宇坤等奪金運動員在賽后采訪時妙語頻出,彰顯新一代運動員越來越明顯的“松弛感”;鄭欽文在網球賽場實現突破,賽場的堅韌和賽后的灑脫同樣讓人動容。心態之變折射文化之變。中華體育精神、女排精神、北京冬奧精神高度凝練地展現了中國體育文化在新時代的風貌,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在新時代,中國體育活動內容不斷豐富,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項目從電視上的“看52一看”,變成了大眾廣泛參與的“試一試”。路跑、廣場舞、冰雪運動熱度不減,騎行、徒步、露營方興未艾,飛盤、滑板、沖浪備受年輕人喜愛,釣魚也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屬。運動轉變著社會審美與健康觀念,
68、成為社交新方式。全民健身帶火了民族運動品牌。年輕人追捧“國潮”,為民族文化深感自豪。中國品牌放眼世界,特步致力于“做世界級中國跑鞋”,“中國李寧”亮相紐約、巴黎時裝周,匹克“態極”系列在海外收獲好評。2022年8月,安踏取代耐克登頂中國運動品牌市場,實現國貨逆襲。這皆是文化自信的鮮明體現。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今日中國不可磨滅的精神底色。它引領著有豐富內涵的中國體育走向國際舞臺,以開放、自信、包容的形象,不斷贏得世界的尊重和掌聲。3.5 生態之變:公正、廉潔、鼓勵創新的清朗環境新時代以來,中國始終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53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領體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不斷提升
69、體育法治水平,持續推進反興奮劑、反腐敗斗爭,大力支持科技創新,以賦能體育高質量發展,營造公正廉潔、風朗氣清的良好生態。堅持依法治體,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從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體育強國建設綱要 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一份份重磅文件出臺,為體育強國夢擘畫宏偉藍圖。根據這些全國性文件,各地方也因地制宜地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體育事業的法治支撐更加全面、有力。2022年6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審議通過。這是該法自1995年頒布施行后,時隔近 27 年進行的第一次全
70、面系統的修訂。此次修訂針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從法律層面解決了體育領域重大的基礎性、整體性54問題。體育法規定的體育仲裁制度,在2023年2月成為現實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依法依規化解體育領域糾紛,為體育強國建設保駕護航。截至2024年1月31日,該委員會共受理體育仲裁申請24起,已審理6件。堅持反興奮劑斗爭,培育清正廉潔之風。賽風賽紀問題向來被習近平牽掛。他強調,要堅決推進反興奮劑斗爭,強化拿道德的金牌、風格的金牌、干凈的金牌意識,堅決做到興奮劑問題“零出現”、“零容忍”。2020年底,涉興奮劑違法行為正式“入刑”,邁出中國反興奮劑 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
71、的講話,新華社,2020年9月22日。55斗爭歷史性一步?!皥猿謱εd奮劑問題零容忍”也是北京冬奧會廉潔辦奧的要求之一。習近平提出了“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會理念,中國嚴格踐行,勤儉節約、杜絕腐敗、提高效率,打造了純潔奧運樣板,以體育之光映射政治文明建設。堅持反腐倡廉,推動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為營造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中國體壇正在“刮骨療毒”。2023 年,包括中國足協多位原高、中層官員和足球從業者在內的數人在反腐風暴中落馬,展現了中國凈化生態、反腐懲惡、推動行業正風肅紀的決心。體育系統反腐敗斗爭向縱深推進,“靠體吃體”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處。體育領域釋放出了 習近平對辦好北京冬奧會作出重要指
72、示強調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 確保把北京冬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李克強作出批示張高麗主持召開第24屆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并講話,新華社,2015年11月24日。56有腐必反、失責必問的強烈信號,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肅清體育行業不良風氣,營造風清氣正的體育政治生態。堅持科技創新,構建更美好生活。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建設體育強國,必須實現高水平的體育科技自立自強??萍紕撔鲁蔀橥苿芋w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和戰略支撐,在體育高端儀器設備制造研發、提高競技體育科學化水平、推動
73、全民健身智慧化發展、實現體育產業提質升級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北京冬奧會的籌辦、舉辦過程,是前沿科技的一次集中展示:奧運史上首次實現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首臺國產雪蠟車亮相、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技術打造“最快的冰”、雪上項目實現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歷史會鐫刻下這一筆”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冬奧籌備工作,新華社,2022年1月7日。57報“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共安排部署80個科研項目,有 212 項技術在北京冬奧會落地應用。體育與科技融合共生,切實造福著百姓生活?;ヂ摼W、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為個人提高運動表現、預防運動損傷、便捷健身與觀賽、豐
74、富運動體驗等提供了更多可能。58第四章寫就人類新篇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世界價值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中西方文明發展史上都有悠久歷史。經過100多年發展,現代體育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并具備超越國別、語言、宗教等文化隔閡的“世界通用語言”功能,成為國家和地區間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多變,多重危機和各種挑戰交織疊加,現代體育以其所提倡的團結、和平、包容、平等理念,正努力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北京奧運會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北京冬奧會的“一起向未來”,中國始終表達著全世界共同邁向美好未來
75、的愿望和期待。以體育的方式,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活躍的角色,國際社會也通過體育更加了解中59國、認同中國。習近平說:“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苯涍^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國構建起了現代體育發展的中國范式,為奧林匹克運動和全球體育事業發展以及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注入了中國動力。4.1 借鑒與融合:中國走出自己的體育發展之路現代體育是19世紀以來以西方為主導的工業文明的產物,當代國際體育框架和秩序也是在過去100多年中逐漸形成的。但無數歷史經驗證明,任何單一的發展模式最終都會
76、走向僵化,長期以來齊一化、均質化發展的國際體育,已進入全新的全球化階段,需要更多元、更平衡的體育習近平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華社,2015年9月28日。60文化加入進來,實現可持續發展。英國學者理查德朱利亞諾蒂用“全球本土化”理論解釋現代體育的全球發展。他認為,在全球體育運動中,一方面存在著趨同進程,即體育運動“形式”的均質化;一方面存在著分歧進程,即體育運動“內容”(如運動技術、運動審美、運動規范、運動價值等)的異質化,而這又與“自下而上”的體育運動發展道路關系密切。中國式現代化
77、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新時代,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體育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在結構、功能、運作機制等諸方面既與以往的體育發展模式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國家的特色。乒乓球被稱為中國的“國球”,但并非源自中國。這項起初在19世紀末流行于英國大學的“桌上網球”游戲,20世紀初才被一位上海文具店老板帶到中國。從“舶來品”到“國球”,再到文化“輸出”,乒乓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演變,直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乒乓球文化,以及中國在這一項目不同發展階段扮演的不同角色,61是中國體育在現代體育發展滄桑巨變中的一個縮影由學習西方起步,結合傳統和國情,形成自己的特色,開辟出新的天地。北京冬奧會
78、是中國體育發展道路向全世界的一次全方位展示,同樣展現了全球本土化的二重性。習近平提出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是中國共產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冬奧會籌備方略,也是對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有力踐行,具有突出的世界貢獻。巴赫說,中國開啟了全球冬季運動的新時代。一方面擁抱世界,學習世界先進經驗;一方面立足本土,結合自身傳統文化和特點。中國式體育發展道路為后發國家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傳統和國情的體育發展道路提供了借鑒和啟迪。中國體育,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習近平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
79、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62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敝袊w育,是不斷追求卓越的體育。近年來,中國運動員驚艷世界賽場,展現中國速度,標注中國高度,除了在跳水、體操、乒乓球等傳統優勢項目繼續一枝獨秀,在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上的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增強,在網球等國際影響力大的非優勢項目上接連實現突破。中國體育,是全面協調的體育。習近平指出:“我國體育事業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一起,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增添了動力、凝聚了力量?!痹谛聲r代,中國體育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領域全面協調發展,城鄉間、區域間均衡 習近平在
80、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習近平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新華社,2013年8月31日。63發展,與教育、醫衛、科技、旅游、養老等社會其他領域協同發展,為全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動能。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當越來越多全球南方國家在體育領域走出自己的道路,體育文化和體育道路多樣性將為全球體育事業發展乃至人類現代化進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這也意味著,一個多極化世界正加速到來。4.2 包容與凝聚:激揚建設美好世界的體育力量體育擁有巨大的跨
81、文化吸引力,“就像愛、真實、藝術一樣,也是聯合人類的媒介”。這一特性為體育改變世界打開了機會之門。2013年8月23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將4月6日設為“體育促進發展與和平國際日”,推動體育作為全球通用的推廣教育、健康、社會包容、青年進步、和平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居ⅰ坷聿榈轮炖麃喼Z蒂:體育社會學(第2版),李睿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64當今世界,亂變交織,動蕩加劇,偏執、排外、對抗的情緒持續升溫,各種全球性挑戰亦層出不窮。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體育包容差異、凝聚人心的力量。以體育的方式,攜手各國共建美好世界、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82、。消弭沖突,以體育促和平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一支只有32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隊令全場觀眾兩次起立鼓掌。敘利亞,一個飽受十余年戰爭之苦的國家,克服千難、不遠萬里奔赴這場和平與友誼的盛會。深知和平來之不易的中國人民,以歡呼與掌聲表達對“和平的使者”的支持與敬意。古代奧運會將象征和平的橄欖枝冠當作“金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以“和平、友誼、進步”為宗旨?!耙泽w育促和平”是奧林匹克運動的使命,也是新時代中國體育的擔當。當大國博弈、地區沖突呈愈演愈烈之勢,當一些“脆弱國家”在內戰的泥沼里掙扎,中國亮明了“牢記奧林匹克運動初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堅持相互65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的立場,
83、發出了“以體育促和平,堅持與鄰為善和互利共贏,抵制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的呼吁,更通過承辦大型國際賽事、開展雙邊體育交流等篤實行動,向世界傳遞和平信號,為世界凝聚和平力量。世界已拉開百年變局的大幕,我們尤應銘記體育在防止沖突、構筑和平方面的作用。它能夠在不同群體之間建立認同與信任,防止這些群體走向敵意與敵對。它能夠防止激進化和極端主義,是促進對話和和解的有效工具。共享成果,以體育促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樣界定體育之于發展的意義:“體育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薄白h程”確認,“體育對實現發展與和平的貢獻越來越大,因為習近平和彭麗媛設宴歡迎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
84、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新華社,2022年2月5日。習近平和彭麗媛為出席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舉行歡迎宴會,新華社,2023年9月23日。66體育促進容忍和尊重,增強婦女和青年、個人和社區的權能,有助于實現健康、教育和社會包容方面的目標”。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以體育的方式與各國共享發展成果、共迎發展機遇。北京冬奧會成為第一屆全過程落實奧林匹克2020議程可持續性要求的奧運會,一項項“綠科技”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共建國家開展廣泛的體育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區域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共建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了貢獻。2024年1月,第34屆
85、非洲國家杯足球賽在科特迪瓦阿比讓奧林匹克體育場開幕,這座可容納6萬名觀眾的科特迪瓦最大體育場,正是由中國援建的。而本屆非洲杯的六座比賽場館,有三座由中國企業建造。在盧旺達,中國援建的阿馬霍羅國家體育場已經成為盧旺達民眾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中國不僅為亞非拉和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等國家和地區修建捐建67大量體育館和體育基礎設施,還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體育人才援助,幫助他們提升運動水平和辦賽水平。習近平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痹鲞M友誼,以體育促團結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2022年至2023
86、年,在世界尚未從新冠疫情重創中完全恢復的艱難時期,中國踐信履諾,連續舉辦多場國際體育盛會,為全球體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帶來了信心。更重要的意義是,在專家們警告世界正走向“大分裂”的沮喪時刻,體育盛會展現了人類“更團結”的可能性。共享發展成果,共創美好未來。通過體育,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合作日益頻繁和深入。以籌辦和舉辦冬奧會為契機,中國重點加強了與挪威、芬蘭、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歐美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全文),新華社,2014年3月27日。68冰雪強國的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首屆金磚國家運動會,中國同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國家的合作被注入了更豐富的內涵
87、;通過舉辦軍運會,中國讓世界認識了武漢,也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通過軍運會傳達出的“止戈為武”“和平發展”的中國理念,也為世界的“更團結”貢獻了中國智慧?!案鼒F結”也是國際體育努力的方向。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表決通過,同意在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之后加入“更團結”。從抗擊疫情到復蘇經濟,再到應對氣候變化,整個世界都需要團結的力量。顯然,在當今世界,沒有什么比現代體育更能拉近世界各國家和民族的距離。它是粘合劑,是彩虹橋,把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的最廣大的民眾連接在一起,讓他們在體育互動中放下偏見,包容差異,“一起向未來”。公平競爭,以體育促治理公平競爭是現代體育的
88、核心理念之一。在體育比賽中,無論運動員屬于哪一種族,信仰何種69宗教,擁有多少財富,都要遵守同樣的規則和標準?,F代奧林匹克運動奠基人顧拜旦說:“奧林匹克運動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應對現實生活的理想,也蘊含了引導這一現實走向偉大的奧林匹克理念的可能?!惫礁傎?、遵守規則、尊重對手的體育價值觀,也可用來指導人類進行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建構。在大國競爭領域,這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在以公平體育競技示范公平政治競爭之外,以體育促公正的另一層含義是,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育新秩序。美國社會學者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提出的“中心-半邊緣-邊緣”世界體系對體育權力的全球秩序同樣具有解釋力。然而,隨著世界政治經濟重心的轉
89、移,體育領域也開始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全球南方國家獲得奧運會和其他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辦權,它們不僅借此在世界上樹立了開放現代的國家形象,還提升了在國際體育事務決策中的參與度、影響力和話語權。70在全球體育治理令人矚目的變化中,中國是一支重要的變革力量。學界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是以西方文化為單向度價值觀的奧林匹克主義,開始向多維度和多重價值觀的方向發展。在新時代,中國更主動同國際組織合作,更積極參與國際體育活動,更頻繁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人數不斷增加,在國際體育事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在全球體育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中國式體育發展道路,是一條中國探索出的新路
90、,蘊含著深遠的世界意義,是中國為人類文明奉獻的一份厚禮。在這條道路上,體育不僅是精英的比拼,更是全民的福祉;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是社會的動能;不僅是國力的展示,更是文化的融合。以體育促和平、以體育促發展、以體育促團結、以體育促治理。在這條道路上,體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綠色發展、和合共生,以中國的方式訴說著全人類對和平、友誼與進步的向往。以體育為媒,中國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相待、相互理解的伙伴關系,樹立和而不同、互71容互惠的發展愿景,共護世界體育公平正義,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72結語一切劃時代的理論,都是滿足時代需要的產物。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
91、思想、新戰略,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體育發展的基本規律、人類體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僅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全球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這些重要論述緊扣“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的戰略定位,指明“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的功能作用,強調“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國政府網,2019年8月10日。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社,2020年9月22日。73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
92、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發展思想,指明“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推進路徑,構建起系統且完整的理論體系。習近平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既在理論層面對體育事業發展做出深刻剖析和方向指導,又在實踐層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具體措施。通過系統化的理論設計和全面的實踐指導,中國的體育事業不僅在國內取得顯著成就,也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出獨特的魅力,為全球體育事業發展貢獻了寶貴的經驗和智慧。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
93、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新華社,2017年8月27日。74編寫說明與致謝邁向體育強國之路習近平關于體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與世界啟示智庫報告課題組由新華通訊社社長、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華任組長,總編輯呂巖松任副組長,副社長袁炳忠任執行副組長,課題組成員包括劉剛、余孝忠、周杰、林德韌、郝薇薇、孔祥鑫、程征、黃碩、王恒志、岳冉冉、丁文嫻、姬燁、蘇斌等。智庫報告由董意行、王夢、許仕豪、曹奕博、鄭直作英文翻譯。2024年1月課題立項啟動后,課題組開展集中學習研討,深入調研走訪,撰寫智庫報告,并反復修改打磨,歷時7個月最終完成。在報告寫作過程中,課題組與首都體育學院原校長鐘秉樞、新聞戰線總編輯薛原、清華大學體育部副主任胡凱、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主任張清敏、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75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魏偉、外交學院體育對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周慶杰、浙大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晴、廣州體育學院體育傳媒學院教授曾文莉等專家學者多次交流探討,深受啟發,在此致以由衷謝意。由于課題組所掌握的材料和作者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