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動脈網:2024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13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海通證券&動脈網:2024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130頁).pdf(1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 摘要摘要 隨著人口結構的演變,中國人口老齡化時代已經到來,養老問題成為橫亙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巨大現實問題。然而相比于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老齡化還面臨未富先老、社會保障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養老觀念傳統、醫療護理及康復資源不足等特殊國情,積極、科學、創新發展養老產業已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國內養老行業發展長期重日常照料、輕醫療護理,養老服務以食宿等最基礎服務為主。而對于老年人群體,尤其是高齡老人、失能老人,其最需要的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長期未得到滿足,醫養、康養長期脫節,養老
2、質量低下,養老運營或服務主體盈利能力亦難以提升;另一方面,經過最近十余年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多種模式,且社會養老領域(社區及機構養老)已涌現出眾多優質的市場化服務主體;在產業方面已初步形成配套器械設備、醫護運營、養老運營等上下游產業鏈條。醫養及康復醫療作為養老場景中的重要支撐,目前已取得一定發展成績,但仍然存在與養老照護脫節、資源不足、支付體系不完善、盈利水平低下等痛點。此外,行業涉醫、涉老、涉弱等特征亦決定了其發展需十分注重合規運營、民事糾紛等法律風險??傊?,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的發展尚需依靠政府部門、社會資本、法律界、從業者等社會各界持續創新與改革,正所謂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醫養結合、康養并舉成為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醫養結合、康養并舉成為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主流主流方向方向 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養老需求爆發,并呈現多樣化、個性化趨勢,養老服務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但仍普遍存在醫養分離、康養分離等問題,產業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不高。新形勢下,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在養老場景中日趨重要,醫養結合、康養并舉成為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必然方向。中國醫養產業起步中國醫養產業起步較較晚晚,但近年來,但近年來發展發展迅速、迅速、前景前景廣闊廣闊 相比歐美日等海外成熟市場,中國醫養產業起步晚、近年來發展迅速。盡管行業整體上仍存在醫養分離
4、普遍、規范標準和監管體系不完善、人才和資源配備不足、市場主體盈利能力不強等痛點,目前已形成多種相對成熟的發展模式,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雛形初具,多領域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雛形初具,多領域將將涌現涌現發展發展機遇機遇 我國正在形成三級醫院、二級或??漆t院、社區或居家康復的三級康復醫療運行體系,康復產業鏈條雛形初具。但整體仍存在行業分散、高端產品缺乏、資源區域分布不均等問題,未來在器械創新、細胞療法、資源下沉、支付體系變革等方面將持續涌現新的發展機遇。醫養及康復醫療的法律風險及完善方向醫養及康復醫療的法律風險及完善方向 在醫養及康復醫療場景中,易產生老年群體權益損害、權益糾紛,支付體
5、系中可能存在醫保合規等諸多合規風險。未來,監管部門、市場運營主體、專業法律機構等可在健全政策法規體系、老人普法宣傳、司法救濟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積極作為,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進步。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 作者信息及主要參考資料作者信息及主要參考資料 一、作者信息一、作者信息 出品出品單位及主要作者信息單位及主要作者信息:海通證券投行委醫療健康行業組:內容系胡旋、鄧偉、沈晟、蔡新縣、陳東陽、舒克兢、戴陽、王喆參與撰寫;報告封面系鄭民設計。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王振;知名律所合伙人:熊川。協作協作單位單位:在本報告撰寫過程中,動脈網及旗下蛋殼研究院提供了相關數據支持及建議。二
6、、二、主要參考資料主要參考資料及數據庫及數據庫 本報告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相關研究報告、文獻及數據庫,主要如下1:1、國家統計局等相關政府信息公示平臺及各類政府文件;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布會(2024 年 5 月 16 日):介紹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3、動脈橙數據庫;4、Wind;5、iFinD;6、中國老齡化報告 2024,澤平宏觀;7、2024 年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Frost&Sullivan;8、千年之變:老齡化時代的養老需求及中國特點,平安證券;9、中國養老行業未來醫康養一體化,龍舟投資;10、養老地產系列研究:結廬人境大國豐,老有所養夕陽紅,海通國際
7、;11、加快推動醫養結合 建設健康山東研究,朱孔來;12、中國醫養結合式長期護理服務體系的建構基于美國 PACE 模式的經驗,萬誼 1 基于可讀性方面的考量,未窮盡列舉所有參考資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 娜;13、英國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陳暘;14、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醫養結合”英國的經驗與啟示,趙曉芳;15、英國“醫養結合”的經驗與啟示,耿愛生;16、守正出奇,輕資產服務與重資產社區雙軌并行,平安證券;17、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習開冉;18、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楊哲;19、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專題分析報告 20
8、18,易觀分析;20、對醫養結合模式的實踐探索和對策建議,朱孔來、朱孟斐、姜文華;21、康復醫學導論,唐強、嚴興科;22、康復醫療趨勢引領新藍海,畢馬威;23、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研究報告,艾瑞咨詢;24、康復行業方興未艾,廣闊空間大有可為,西南證券;25、2021 年度國家康復醫學專業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張元鳴飛、楊延硯等;26、2019 康復產業發展潛力研究報告,動脈網、蛋殼研究院;27、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探索,鄧諾;28、回歸與成長:中國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以北京市為例,劉妮娜、朱茜茜;29、我國臨終關懷照護:現狀、困境與對策建議,黃晨熹;30、“醫康養”融合 助力建設健康中國,孫
9、良丹。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 目錄目錄 摘要摘要.1 作者信息及主要參考資料作者信息及主要參考資料.2 目錄目錄.4 圖目錄圖目錄.6 表目錄表目錄.9 一、國內養老產業發展概述一、國內養老產業發展概述.10(一)國內養老產業發展的背景.10(二)國內養老產業主要發展模式.15(三)“醫養+康復”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方向.21 二、醫養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二、醫養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24(一)醫養產業概述.24(二)醫養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27(三)目前醫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68(四)醫養產業市場前景及未來趨勢分析.70 三、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前景
10、及趨勢三、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72(一)康復醫療產業概述.72(二)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78(三)目前康復醫療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及問題.94(四)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未來趨勢分析.97(五)康復醫療在國內醫養產業的融合應用情況.101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 四、醫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淺析四、醫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淺析.103(一)行業的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103(二)國內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情況.104(三)主要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及風險.108(四)法律方面尚需做的工作和努力.115
11、五、醫養及康復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五、醫養及康復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117(一)醫養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117(二)康復醫療在養老產業中融合發展的相關建議.120 法律聲明法律聲明.129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 圖目錄圖目錄 圖 1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11 圖 2 第三輪“嬰兒潮”后我國出生率明顯下降,少子化趨勢出現.12 圖 3 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逐漸下降.13 圖 4 我國老年人口撫養系數呈現顯著上升趨勢.14 圖 5“9073”養老格局示意圖.17 圖 6 2017-2023 年全國養老機構數量(家)變化.19 圖 7 醫養產業服務對象.25 圖
12、 8 各主體承辦 PACE 項目所占比例.29 圖 9 英國“社區照護”服務體系構成.33 圖 10 英國綜合照護體系.34 圖 11 傳統社區照護與綜合照護的對比.34 圖 12 英國 NHS 醫療服務體系.35 圖 13 英國醫養設施中醫療單元與養老單元結合的 4 種方式.36 圖 14 倫敦達爾文醫養社區.37 圖 15 日本介護體系組成結構.38 圖 16 日本居家與社區醫養模式.39 圖 17 醫養產業及醫養結合政策發展的三個階段.44 圖 18 醫養結合產業鏈條.45 圖 19 我國醫養產業將逐漸下沉至居家社區養老場景中.46 圖 20 中國醫養結合發展的 4 大基礎模式.47 圖
13、 21 福壽康養老業務布局.55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 圖 22 錦欣福星醫養一體化養老機構.58 圖 23 錦欣福星養老業務布局.58 圖 24 頤家聚焦社區、居家的醫養服務全覆蓋的業務模式.59 圖 25 重醫附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全景.63 圖 26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65 圖 27 和熹會公寓.67 圖 28 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示意圖.74 圖 29 各級康復服務機構的主要區別.75 圖 30 康復醫學發展的四個主要時期.78 圖 31 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80 圖 32 201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81 圖 33 2021
14、 年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81 圖 34 2021 年骨科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81 圖 35 201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數量及人員數量.84 圖 36 201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所有制結構.84 圖 37 2010-2021 年診療人次數和收入規模.85 圖 38 2014-2023 年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走勢(萬人)及占比情況.86 圖 39 2019-2025E 中國康復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及空間.87 圖 40 2020-2023 三星醫療醫療服務板塊營收及利潤情況(億元).88 圖 41 2020-2023 環球醫療醫療健康業務板塊營收及利潤情況(億元).9
15、0 圖 42 2020-2023 翔宇醫療營業總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億元).91 圖 43 2020-2023 翔宇醫療各個業務板塊營收情況(億元).92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 圖 44 顧連醫療產業布局.93 圖 45 2018 年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格局.94 圖 46 2017 年中國康復醫療總收入和人均花費.96 圖 47 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示意圖.97 圖 48 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 NEO 系統及其體內機的設計合成圖.98 圖 49 現有體系下康復領域人才培養周期.122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 表目錄表目錄 表一 CCRC
16、 養老社區服務內容總結.20 表二 醫養產業服務對象類別.25 表三 機構醫養、居家社區醫養服務內容簡介.26 表四 PACE 中心的架構設置與人員組成.31 表五 英國醫養設施類型及服務內容.36 表六 日本日間照料中心資金來源.39 表七 居家醫養模式服務內容.40 表八 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類型及特點.40 表九 國內醫養結合相關政策匯總.42 表十 18 種醫養結合實踐模式.51 表十一 福壽康醫養服務模式總結.55 表十二 頤家養老服務模式總結.60 表十三 同仁堂醫養發展歷程.61 表十四 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區別.72 表十五 醫院康復科和康復醫療機構建設標準.76 表十六 中國
17、康復醫學發展簡史.79 表十七 我國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相關規范性文件.104 表十八 全國各地區醫養結合政策.107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 一一、國內養老產業發展概述國內養老產業發展概述(一)(一)國內養老產業發展的背景國內養老產業發展的背景 1、當前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人口預期壽命當前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人口預期壽命延長疊加少子化延長疊加少子化使得老齡化使得老齡化形勢形勢較為較為嚴峻嚴峻 對于一個曾經經歷了生育高峰、享受了較大人口紅利的社會來說,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是我國社會持續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促使人
18、口老齡化的直接原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而根本原因是人口結構的慣性演變以及國民人均收入及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帶來的人均壽命的上升。當今世界,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內人口老齡化程度也呈現不斷加深的趨勢。國際上通常用老年人口比重作為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標準,老年人口比重越高,人口老齡化程度也越高。一般把 60 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 10%,或65 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 7%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65 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 14%則為深度老齡化社會,達到 20%為超老齡化社會。由于人口基數龐大,加之人口政策的變遷,我國未來將面臨的老齡化趨勢更為嚴峻。按照 6
19、5 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統計口徑,2000 年老齡人口占我國總人口比重便已達到 7%,我國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此后二十余年,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2021 年我國老齡人口占比超過 14%,開始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全球范圍來看,當前中國老齡化程度屬于中上水平,2023 年我國老齡人口占比15.4%,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3 年全球老齡化程度為 14.2%,國際上較為發達的北美及歐洲地區同期的老齡化程度分別為 24.1%和 26.7%。從老年人口的數量上看,2023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約 2.2 億,約占世界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
20、1 圖圖 1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建國以后我國共出現三輪“嬰兒潮”,分別為 1950-1958 年、1962-1975 年、1981-1991 年。第一輪“嬰兒潮”人口已于 2023 年完全進入 65 歲,未來第二、三輪“嬰兒潮”人口也將于 2027 年、2046 年陸續步入老齡化,未來老齡人口的數量受此影響也將呈現階梯式上行的趨勢。同時,第三輪“嬰兒潮”之后,我國出生率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少子化趨勢使得老齡人口的比重愈發上升,加速人口老齡化進程。此外,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也是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老
21、齡化報告 2024顯示,1950-2022 年,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從約 44 歲提升至約 78.3 歲,過去 20 年平均每十年提升 2-3 歲。目前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已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72.8 歲和中高收入經濟體的 75.9 歲,略低于高收入經濟體的 80.9 歲。少子化趨勢以及人口預期壽命的提升無疑會使得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根據育媧人口2中國人口預測報告 2023中預測數顯示,中國將在 2030 年左右進入占比超 20%的超老齡化社會,之后持續快速上 2 一個專注于人口形勢、生育、老齡化、養老金融等領域研發分析的智庫機構。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 升至
22、 2060 年的約 37.4%,企穩一段后將再度上升至 2080 年及之后的 46%左右,屆時中國 8 億總人口中將近一半是老年人。圖圖 2 第三輪第三輪“嬰兒潮”“嬰兒潮”后我國出生率明顯下降,少子化趨勢出現后我國出生率明顯下降,少子化趨勢出現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2、龐龐大的人口基數孕育可觀的養老行業市場空間,大的人口基數孕育可觀的養老行業市場空間,少子化少子化、高齡化、高齡化趨勢趨勢推動傳推動傳統養老理念變革統養老理念變革 正如前文提到的,我國老齡人口占世界老齡人口的四分之一,龐大的老年人口背后隱藏著養老產業的巨大挑戰與機遇。一方面,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數量以及消
23、費潛力將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也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養老產業必將伴隨老齡化進程迎來發展良機。另一方面,對標發達國家成熟市場,我國養老產業當前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依賴家庭成員的傳統居家養老理念導致過去養老產業發展較為遲緩,并未形成較為規?;漠a業鏈模式,老年人的基礎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在社會少子化現狀的背景下,目前傳統的以家庭為老年人養老主要依托和支持系統的養老理念受到不斷沖擊,僅憑下一代子女養老顯得愈發困難。我國的傳統家庭形態以三代同堂為主,通過內部成員以及家族資源的相互幫助來分擔養老責任,然而少子化帶來的家庭小型化使得傳統的居家養老變得更加困難。根據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
24、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3 1953 年至 2020 年共計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家庭戶規模從 1953 年的 4.36人/戶銳減至 2020 年的 2.62 人/戶。家庭規模的減小無疑會導致傳統家庭結構的簡化,從而難以承擔養老功能,家庭規模的減小也是當下老年人與子女同住比例下降的體現,年輕成員的缺位使得老年人失去了最直接的人員照料和日常生活支持來源,老人不得不更多依賴其他的養老方式。少子化也將導致未來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從而導致全社會養老壓力的上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我國老年人口撫養系數(指某一地區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用以表明每 100 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名
25、老年人)從 1990 年的 8.4 上升至 2023 年的 22.5??紤]到此前“嬰兒潮”勞動人口的陸續退休,未來二三十年內我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可能出現負增長,而二、三輪“嬰兒潮”中勞動人口的退休又將導致老年人口的快速上升,因此我國老年人口撫養系數還將進一步上升,對社會養老資源的分配將構成極大的挑戰。從人力和物力的角度來看,逐漸簡化的家庭結構以及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撫養系數使得老年人越來越難以進行僅依靠子女的傳統居家養老。圖圖 3 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逐漸下降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逐漸下降 資料來源:歷次人口普查數據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4 圖圖 4 我國老年人口撫養系數呈
26、現顯著上升趨勢我國老年人口撫養系數呈現顯著上升趨勢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此外,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我國當前的社會老齡化還呈現出高齡化的趨勢,老年人口高齡化也對傳統的養老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以 80 歲為界限將老齡人口分為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前者健康水平、自理能力相對較高,而后者健康水平低,更需要他人的看護。過去,我國人口預期壽命較低,高齡老人數量較少,在低齡老人生活可以自理的前提下,傳統的居家養老自然能滿足老人并不復雜的基本養老需求。而高齡老人將會有更多的醫療、看護、康復方面的養老需求,該等專業性較強的養老需求難以通過簡單的傳統居家養老得到滿足。3、國內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
27、老年人對于生活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老年人對于生活質量質量有了更高要求,有了更高要求,國外成熟養老國外成熟養老經驗經驗的的輸入輸入使得使得傳統傳統居家居家養老養老觀念發生轉變觀念發生轉變 隨著國內人均收入的提升以及養老制度的不斷完善,老年人的購買力逐漸提升,對于生活標準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老年人的消費習慣以及需求偏好也發生了較大改變。過去社會的老年人更多地關注生理方面的基礎養老需求,如食品、居住。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現代老年人更加重視生活品質以及身心健康,在衣食住行、醫療水平、運動休閑、社交娛樂等方面有了更多個性化要求。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國外發達國家成熟的養老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國內老年群體所接受。以美
28、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廣泛采用 CCRC(持續養老照料社區,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的全新養老服務模式,即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照護服務的退休老人社區。在 CCRC 模式中,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5 態,靈活地選擇獨立生活、協助生活以及專業護理等不同生活方式,社區可以為老人提供配套的打掃、洗衣做飯、康復理療、社交娛樂等服務,使得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身體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據 1999 年美國一項學術調查顯示,居住于 CCRC 社區的老人的余命年齡
29、是非居住于 CCRC 社區的老人的 1.5 倍,人性化的 CCRC 養老理念受到了西方國家老年人的歡迎與認可。CCRC 模式集合了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等不同模式的優點,因此已被國內養老產業廣泛關注,我國目前也已出現類似 CCRC 模式的“一站式養老服務社區”。當然,CCRC 模式養老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即服務成本較高。根據美國全國老年公寓及護理業投資中心(NIC)發布的報告,2019 年美國成本最低的獨立生活社區每月平均租金 3,239 美元。如果涉及專業護理,養老成本將更加昂貴,如失憶癥患者生活小區月均租金高達 6,709 美元。德國作為歐洲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主要的養老模式為居家
30、護理型養老,該模式與居家養老類似,老年人依舊住在自己原居所內,但會由周邊養老機構提供上門服務,老人可根據自己的服務需要,獲得日間照料、娛樂陪伴、醫療護理等上門服務。該模式下的養老成本相對 CCRC 模式更低,也能提供相比傳統居家養老更加專業的養老服務,這種“居家養老+護工上門”的養老模式也被我國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所采用。(二)(二)國內養老產業主要發展模式國內養老產業主要發展模式 1、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養老服務的主要內容 隨著社會結構的演變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全球養老模式經歷了顯著的轉變,養老服務的內涵和形式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養老模式主要聚焦于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
31、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照料和護理。而在當今社會,養老服務愈加注重老年人的自主性、尊嚴、生活質量以及社會參與度,致力于滿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包括健康管理、社交活動及心理支持等。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養老產業應當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6 及參與社會發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等最終目標。隨著老年群體中慢性疾病發病率的上升,養老機構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維護和疾病預防,包括提供定期體檢、藥物管理、康復護理以及營養指導等多方面服務?,F代養老服務突破了傳統養老觀念的一些認知局限,開始重視老年人的社
32、交需求和社會參與感。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社交活動和娛樂項目,如舞蹈班、音樂會、手工藝課程等,積極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和生活樂趣。此外,現代養老服務還包括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支持,幫助老年人應對情緒波動、焦慮和孤獨等心理問題。養老服務提供者注重傾聽老年人的意見和需求,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決策權,努力維護他們在養老過程中的自主權和尊嚴感??傮w而言,現代養老服務正朝著更加綜合化、人性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2、養老產業主要發展模式養老產業主要發展模式 根據國家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及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即“9073”3的養
33、老模式格局?!?073”養老模式是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在上海經過精確調研和評估提出,即 90%的老年人以自助或家庭成員照顧為主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可得到有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區養老服務;3%的老年人接受機構養老服務。3 全文涉及的“9073”表述含義均等同此處。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7 圖圖 5 “9073”養老格局示意圖養老格局示意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1)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符合中國傳統理念的養老方式,目前大概有 90%的老年人均采用這種養老方式。傳統的居家養老建立在多代同堂的傳統家庭結構以及“多子多?!?、“養兒防老”的傳統理念的基礎上。過去父母只能
34、將撫養子女過程的投入視為養老保障的投資,多生多育來保障年老后的生活,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生育率的降低,僅依靠獨生子女無法滿足老人日益豐富的養老需求?,F代的居家養老也與傳統的居家養老有所不同,老人在依賴子女進行養老的同時,還會搭配護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門服務來共同解決自身的養老需求?,F代居家養老模式也較為符合我國“未富先老”的國情,生活自理能力較為健全的老人會更多的選擇這種養老成本較低的方式來解決自身的養老需求,居家養老大部分的費用由老人及子女來承擔。我國部分地區也參考日本社會的養老經驗,將長期護理保險4納入老年生活保障的一部分。例如,吉林省長春市在長春市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居家照護服務實
35、施意見(試行)中確定 25 家居家失能人員照護服務定點機構,將生活照料類、醫療護理類的 18 項服務納入長期護理保險支付范圍;根據上海市長期 4 所謂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為長期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8 護理保險試點辦法,上海市長護險以參加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 60 歲以上人群為對象,經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之后可享受居家上門照護、社區日間照護和養老機構照護三種照護服務,其中社區日間照護和養老機構照護待遇方面,對參保人員在評估有效期內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相關照護服務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支付水平為
36、 85%;居家上門護待遇方面,對參保人員在評估有效期內發生的居家上門照護的服務費用,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支付水平為 90%。(2)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綜合了居家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的部分特點優勢:社區養老以家作為老人主要的生活環境,聯結家附近社區的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如簡單的醫療服務、社交娛樂服務等。相比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可以為子女不在身邊,或者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但也暫不需要機構養老服務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以及精神陪伴;相比機構養老,老人不需要搬離自己所熟悉的社群,子女也能更方便地去探望、照料父母。但相應的,由于各個社區之間養老設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能提供的養老服務
37、也大相徑庭,開發不完善的社區所能提供的服務遠不如專業的養老機構。目前我國社區養老大約占據 7%。隨著老人與子女同住比例逐漸下降,社區養老作為一種成本適中,且不需要子女投入過多看護精力的養老模式,將被更多老年人選擇。(3)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院、老年公寓、康養中心等養老機構,并從中獲得居住、就餐、醫療、娛樂等全面養老服務的養老方式。理想的養老機構一般具有“醫養結合”的功能,將護老中心與老年醫院相結合,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精神健康、老年文化等服務,更有醫療康復保健的職能,使大部分入住的老年人不必需求機構外的醫療機構服務。這類養老機構一般以全方位看護、解放家庭負擔、滿足老年人社
38、交需求為賣點來吸引老人選擇機構養老。隨著人口預期壽命上升帶來的高齡老人增加,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我國養老機構的數量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9 機構養老適用于生活一定程度上難以自理的高齡老人,同時由于需要入住專業的養老機構,這類養老方式的成本負擔一般都較高。根據龍舟投資研究報告估計,2023 年北上廣深及長三角的一二線城市中非低端養老院的養老費用高達上萬元每月。圖圖 6 2017-2023 年全國養老機構數量年全國養老機構數量(家)(家)變化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民政部(4)類 CCRC 模式(與地產開發結合的養老園區)國內的養老行業通過借鑒美國等
39、發達國家的 CCRC 養老模式,探索出了適合中國本土國情的類 CCRC 模式,即與地產開發結合的養老園區。在 CCRC 模式下,老人將按身體健康狀態、生活自理程度及專業醫療護理介入程度,被分為3 類:1)自理型老人:一般在 55-65 歲,老人生活能夠自理,居住在獨立單元。社區會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老年大學、興趣協會等,豐富自理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2)介助型老人:一般在 65-75 歲,當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照料時,將從自理轉入介助型護理。介助老人得到的服務內容除社區服務之外,還包括日常生活照護,如飲食、穿衣、洗浴、洗漱及醫療護理等,社區還為介助型老人提供與身體狀況相適應的各類活動,豐
40、富其日常生活;3)介護型老人:多在 75 歲以上,當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時,將轉入提供 24h 專業護士照料服務的長期護理區。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0 表表一一 CCRC 養老社區服務內容總結養老社區服務內容總結 服務項目服務項目 服務內容服務內容 居住 CCRC 社區提供獨立生活的住宅單元,包括公寓、別墅等不同類型的住房選擇。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的住房,并享受社區提供的安全、便利的居住環境。醫療 CCRC 社區配備基本的醫療設施和醫護人員,為居民提供常規體檢、疾病預防與診治等基本醫療服務。社區還與醫院和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居民提供
41、更全面的醫療保健服務。護理 CCRC 社區提供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護理服務,包括飲食、洗浴、活動等生活照料以及褥瘡、口腔等的專業護理。護理人員會根據居民的需求和健康狀況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幫助提高居民的獨立生活能力??祻?CCRC 社區提供康復治療和輔助設備,幫助居民改善身體功能、恢復自理能力。社區會安排專業的康復師為居民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并提供必要的康復設備和服務。社交 CCRC 社區組織各類社交活動和娛樂項目,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心理健康和社區氛圍的建立。社區會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如舞蹈、音樂會、手工藝等,為居民提供豐富多樣的社交和娛樂選擇。資料來源:龍舟投資 中國的類 CCRC 模式按照養
42、老地產園區的主導參與者的不同分為開發商模式、運營商模式以及保險公司模式三種,具體如下:1)地產開發商模式地產開發商模式綠地集團綠地集團:地產開發商模式指由房地產開發商主導和負責養老地產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銷售。綠地集團作為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以其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匯聚土地、資金、人力等方面資源來滿足養老地產項目的建設需求,并組建專業的養老管理團隊來運營項目。青浦綠地國際康養城是綠地集團首個落地的 CCRC 項目,涵蓋“醫、康、養、旅、產、融”六大功能業態。其依托綠地房地產主業優勢,致力于醫療產業、養老產業、健康管理產業發展,通過商業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以大數據驅動全生命周期、全方
43、位健康管理服務為紐帶,打通醫療體檢、旅居養老、健康保險、智能設備等健康產業上下游,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關懷。2)地產運營商模式地產運營商模式聯實集團聯實集團:地產運營商模式是運營商通過租賃、自己持有和委托管理方式取得養老地產,并對其進行經營管理的一種經營模式。聯實集團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養生享老社區運營商和開發商,2021 年 9 月,聯實于中國打造的首個養生享老 CCRC 旗艦項目“澳朵花園逸浦薈”正式開園。澳朵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1 花園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五星級酒店的服務,涵蓋日常照料、健康管理、社交娛樂、多維就醫等服務,是國內首個獲得 WELL 健康-安全
44、評價準則認證的養老社區。運營商能借助其在養老領域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經驗,為老年人打造適合當地生活特色的養老社區,滿足老人的高品質養老需求。3)保險公司模式保險公司模式泰康集團泰康集團:該模式是一種以保險公司為主導,通過投資和運營養老地產項目來提供綜合養老服務的模式??紤]到保險業持有大量可投資資金,同時國家政策明確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養老實體,以泰康為首的國內的保險公司紛紛參與養老地產領域的布局和運營。泰康集團于 2010 年成立中國首個養老社區“泰康之家”并引入 CCRC 模式,形成了“活力養老、高端醫療、卓越理財、終極關懷”為一體的商業模式?!疤┛抵摇笨傮w采用醫養結合的模式打造養老社區,養老社區
45、均配備有專業醫療機構,并包括獨立生活區、協助生活區、專業護理區及記憶障礙照護區等養老單元,同時還包含豐富的長者休閑娛樂項目。相比于地產商開發養老社區,保險公司在進入養老產業時具有客戶導入和產品定價方面的明顯優勢。(三)(三)“醫養醫養+康復康復”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方向養老產業發展升級的方向 1、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展現出的高齡化趨勢,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在養老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展現出的高齡化趨勢,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在養老場景中重要場景中重要性日益突出性日益突出 養老服務需要由完善的醫療資源支撐,方能形成“醫養+康復”結合的服務模式,尤其是對于高齡人口群體。根據中國老年健康報告(2024),
46、我國當前60 歲以上失能人口規模達 4,654 萬。北京大學一項人口學研究顯示,到 2030 年,我國失能老人規模將超過 7,700 萬,平均將經歷 7.44 年的失能期。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臨更多的健康和護理需求,而專業的護理團隊和康復師能夠為其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護理計劃和康復方案,幫助他們恢復身體功能、延緩疾病進展,并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顧和支持?!搬t養+康復”模式能夠使老人得到全面的醫療和護理服務,改善他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高齡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面臨突發疾病或意外傷害的風險,“醫養+康復”模式還能夠提供醫療專家或緊急情況下的醫療服務和救援支持。通過與合作2024 年中國醫養
47、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2 醫院建立良好的緊急醫療救援機制,“醫養+康復”結合的養老機構能夠迅速響應老人的緊急醫療需求,提供迅速、有效的救治服務,并能在社區外醫療機構診治后繼續回到養老社區接受必要的康復或護理服務,這種類型的養老模式將是國內養老產業未來升級的重要方向。2、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與醫療、康復等方面存在脫節,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與醫療、康復等方面存在脫節,“醫養“醫養+康復”康復”結合的優結合的優質養老服務質養老服務供給供給相對不足相對不足 當前我國失能老人已經超過 4,500 萬,該等老人群體需要更加專業細致的照護服務。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多種形式養老機構,例如療養院,護理院,頤養院
48、等等,其主要問題在于養老設施單一化,提供的服務大多數是基礎型常規服務,側重傳統的養老陪護,而缺乏專業、系統的醫療診治及康復服務,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不足。根據民政部的數據,截至 2023 年末,全國共有兩證齊全(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僅有不到 8,000 家,占同期全國養老機構比例不到兩成。同時,居家養老作為我國老年人養老的首選模式,在當前也難以將養老服務與醫療康復資源進行聯動。具備專業醫療素養的養老護理人員的缺失是導致醫養康復結合的優質養老服務難以在全國鋪開推廣并下沉至居家養老模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民政部統計,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超過600 萬名,但目前相關
49、從業人員不到 100 萬名,其中具有醫養結合技能的長期護理服務人員更是十分緊缺。盡管 CCRC 養老模式也可以提供較為全面的“醫養+康復”的優質養老服務,但目前我國 CCRC 社區基本分布在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周邊,相對欠發達地區的老年人難以觸達到相關的養老資源。CCRC 養老費用則是制約其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因素,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申園“泰康之家”需要繳納上百萬元的保費來預約未來入住資格,入住后還將按照護理級別,收取不同檔位的費用,最低的一級護理每月護理費用達萬元以上??陀^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醫養康復結合服務資源不足的供需矛盾還將長期存在,醫療資源和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需要政策制
50、定者、監管部門、產業界等各方的協同努力,可謂是任重而道遠。而只有推動醫養康復服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3 體系融合升級,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專業規范、方便可及、綜合連續的健康養老服務,才能實現讓老年群體“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終極目標。3、“醫療“醫療+康復”康復”的養老產業是的養老產業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必由之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必由之路,也是,也是人口老齡化趨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應有之義勢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應有之義 隨著我國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目前國內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體系在服務層面相對分離,使得廣大老年群體的養老照料和醫療康復服務需求無法
51、得到有效滿足和及時供給。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醫院和養老院之間不斷往返,既耽誤了治療,也增加了負擔。如今,現代養老理念更注重健康快樂和生活質量,“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模式將成為國內養老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兼顧老年人的物質需求以及精神需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為各年齡段的老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是我國老齡化進程下的養老產業應當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國家也越來越重視養老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不斷凸顯健康老齡化的理念,醫養康養及老年人康復醫療行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醫養結合+康復護理”的現代養老服務模式將面向更廣大老齡人口,老年人群體將
52、能享受到更加全面細致的養老服務,完成由“養”老到“享”老的轉變,在不斷增進老年人群體生活福祉的同時,更好地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而我們同樣堅信,未來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普惠性、普適性、專業性也將伴隨著老齡化進程而漸進式提升,可謂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4 二、醫養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二、醫養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一)醫養產業概述(一)醫養產業概述 所謂醫養結合,即醫療結合養老模式,區別于之前我國醫養分離的養老模式,即醫療系統與養老系統二者之間處于相互獨立、自成系統的狀態。醫療結合養老服務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相結
53、合,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面對不同養老模式及需求的老年人口,在滿足其養老需求,照顧其日常起居的基礎之上,著重提供并保障其治療護理、預防保健、健康檢查等醫療需求。就本質而言,醫養結合的核心在于建立以養老服務為基礎、醫療服務為支撐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著眼”在養,“著力”在醫。醫養產業是一項以滿足老年人“醫-養-康-護”服務為核心,綜合供給層面(環境資源、硬件與服務資源、人員配置等)與需求層面(健康養老、子女照料、醫療診治需求、養老服務質量等),通過不同實踐渠道、實踐機制實現醫與養相互結合,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高質量養老需求,著力搭建老年人口健康福祉的產業。實踐中,“醫康養”融合是大趨勢,醫養和康養
54、之間亦沒有絕對的界限,往往互相包含彼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的醫養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偏醫療護理側的康養領域,就康養涵義本身而言,不同于包含了旅居、養生等更廣泛意義上的大康養概念。1、服務場景:三大類型、服務場景:三大類型 在國內養老產業模式逐漸清晰的大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實現,可以概括分成三大服務場景,即:居家醫養、社區醫養和機構醫養場景?;谖覈F行養老模式的基本格局是“9073”,在家庭這一養老方式占比最高、相對獨立的服務空間提供生活照料與健康服務是長期內我國醫養結合服務面臨的基本現實。2、服務對象:老年群體、服務對象:老年群體 醫養產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老年人群體,特別是那些需
55、要醫療護理和日常生活照料的老年人。醫養產業通過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滿足這些不同群體老年人的醫療、護理、生活照料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確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5 保他們在晚年能夠得到適當的關懷和尊重。按受眾特點來劃分,醫養產業服務對象分類如下:表二表二 醫養產業服務對象類別醫養產業服務對象類別 服務對象分類服務對象分類 特點描述特點描述 需求情況需求情況 高齡老人 身體機能逐漸下降 醫療護理和日常生活照料 慢性病老年患者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需要定期醫療監測、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詢 老年康復需求者 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導致身體功能受
56、損 需要康復訓練以恢復或提高身體功能 認知障礙老年患者 如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患者 需要特殊護理和支持、認知訓練、心理慰藉,以維持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 行動不便老年人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行動能力受限 需要輔助設備或他人的幫助來進行日?;顒?獨居老人 沒有與家人同住,面臨孤獨和社會隔離的問題 需要更多的社交活動和心理支持 經濟困難老人 經濟狀況較差 需要政府或社會組織提供的經濟援助和醫療救助 特殊需求老人 具有特殊文化、宗教或個人偏好的老年人 根據個人偏好定制服務 臨終關懷需求者 生命末期的老年人 需要得到尊嚴和舒適的護理、臨終關懷、家屬支持 按服務場景,醫養產業服務對象分類如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
57、委于 2023 年 11 月發布的 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有醫養結合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重點是失能(含失智,下同)、慢性病、高齡、殘疾、疾病康復或終末期,出院后仍需醫療服務的老年人。機構醫養場景下,主要服務對象為高凈值、高消費老年群體,以及部分失能老人。圖圖 7 醫養產業服務對象醫養產業服務對象 居家和社區醫養場景居家和社區醫養場景轄區內有醫養結合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老年人,重點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齡、殘疾、疾病康復或終末期,出院后仍需醫療服務的老年人機構醫養場景機構醫養場景高凈值、高消費老年群體,以及部
58、分失能老人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6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 3、服務內容:醫、服務內容:醫養康護養康護 按服務場景劃分,國家衛生健康委于 2019 年 12 月發布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以及 2023 年 12 月發布的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分別對機構醫養、居家與社區醫養服務內容做了表述,具體整理如下:表三表三 機構醫養、居家社區醫養服務內容簡介機構醫養、居家社區醫養服務內容簡介 項目項目 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
59、)健康教育服務 醫養結合機構應通過宣傳冊、講座等適當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識普及。醫療衛生機構應利用多種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護者進行健康知識科普,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巡診服務 醫養結合機構應當根據老年人健康需求,安排醫師對其進行定期巡診并做好記錄。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根據資源配置情況,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服務。健康管理服務 入住醫養結合機構的老年人應當全部建立健康檔案;每年至少提供一次老年人體檢服務,并針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及個人需求提供相應健康服務?;鶎俞t療衛生機構應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規范,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保健咨詢
60、等服務。心理支持服務 醫養結合機構應提供相應精神支持服務,并由經過相關培訓的護理人員承擔;配備必要設施及環境,幫助老年人適應環境,并協調督促第三方進行定期探訪。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為老年人提供相應心理精神支持服務,促進老年人與外界社會接觸。轉診服務 與周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簽約合作關系,確保有效轉診;針對危急重癥疾病,應及時聯系家屬在取得同意后進行轉診,并安排專門醫護人員與醫院對接。對于居家或社區養老中符合轉診條件的老年人,巡診機構應積極響應并將其轉診至綜合性或??漆t院;對于有慢性病及康復護理需求的老年人,巡診醫療機構可根據病情和醫療機構醫囑開具處方,并提供必要的家庭病床等服務。中醫藥服務
61、充分利用中醫藥技術方法,為老年人提供中醫診療服務及相關咨詢;醫養結合機構提供的中藥煎煮服務要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醫療衛生機構可利用中醫藥技術方法,為老年人提供中醫診療服務及相關咨詢。安寧療護服務 參照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內容,為老年人提供疼痛及其他癥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精神及社會支持等人文關懷服務,并根據老年人需求,幫助患者應對情緒反應、尋求社會支持,為患者提供死亡教育等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服務;應當尊重患者的價值觀與信仰,保護患者的隱私與權利。-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7 項目項目 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居家和
62、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急診救護服務 有條件的機構應當安排醫護人員 24 小時值班,及時提供急診救護服務;針對無能力處理的急危重癥疾病,遵循就近轉診原則,立即呼叫 120 或電話通知上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診療 參考已發布的臨床路徑和有關診療指南為老年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護理服務 參照老年護理實踐指南(試行),遵醫囑為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康復服務 康復人員需按照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范(2012 年版)相關要求為老年人提供物理治療康復服務-輔助服務 輔助服務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觀察老年人日常生活情況變化、協助或指導老年人使用輔助器具、化驗標本的收
63、集送檢、陪同老年人就醫并協助老年人完成醫療護理輔助工作等。-失智老年人服務 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務、醫療服務、中醫藥服務、護理服務、康復服務、輔助服務、心理精神支持服務等(詳情參考本指南前述服務內容與要求),并為失智老年人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為失智老年人提供認知康復服務,-家庭病床服務-醫療衛生機構可根據資源配置情況,為符合條件的居家老年人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入住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居家醫療服務-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應按照關于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要求,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診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上門服務,并在提供相應服務過程中應遵循老年護理實踐指南(試行)安寧療護
64、實踐指南(試行)等,規范服務行為。注:根據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與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整理。(二)醫養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二)醫養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美國:整合式長期護理醫養結合實踐、美國:整合式長期護理醫養結合實踐 美國等發達國家是“整合式長期護理”的典型實踐者,特別是緣起于美國華裔老人長期護理需求的 PACE(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模式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8 5,是醫養結合式長期護理服務領域的一次成功實踐,因此本部分重點介紹美國PACE 醫養結合模式的基本情況與實踐經
65、驗。(1)起源背景與發展歷程 PACE 意為老年人全面護理服務項目,起源可追溯到 1971 年:在舊金山中國城,由于文化傳統,很多華裔老人不愿意入住護理之家(Nursing Home)或無法負擔相關費用,當地社區便參照英國日間醫院模式,建立日間醫療和護理服務中心,讓這些老年人延遲或避免入住護理之家。1973 年,由和健康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s)、老年管理機構(Administration of Aging)和加利福尼亞州政府(the State of California)集資建立 On Lok 社區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該中心可提供急性和慢性長期醫療服
66、務(包括基礎的全科醫療服務和??茣\),并提供其他輔助服務。1983 年,美國認為 On Lok 服務形式值得推廣,退休人員醫療保險(Medicare)和醫療救助(Medicaid)開始試驗性共同對其出資。1986 年,美國政府通過立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多個示范項目,由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為其支付費用,并開始稱為“老年人全面護理服務項目(PACE)”。到 2014 年,美國有 31 個州開展了共計 104 個 PACE 項目,承辦這些項目的主體包括:衛生體系、獨立身份社區代辦處、社區健康中心、長期護理提供者、醫院、州的代辦處,其中衛生體系承辦的項目最多。5 美國養老模式以社區養老為主,主要包括:會
67、員制養老模式、“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退休社區模式。其中,美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典型就是 PACE 模式。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29 圖圖 8 各主體承辦各主體承辦 PACE 項目所占比例項目所占比例 資料來源:PACE 官網,社會政策研究(中國醫養結合式長期護理服務體系的建構基于美國 PACE模式的經驗,萬誼娜),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2)服務模式 1)服務對象:55 歲及以上符合入住護理院標準者 PACE 服務旨在為年齡在 55 歲及以上的居住在服務區域內的個體提供援助。這些參與者必須經過州醫療救助機構的嚴格審批,確認其滿足該州護理院入住的相關標準。
68、參與者基于自愿原則加入 PACE 計劃,一旦加入,他們將接受來自PACE 中心員工或與 PACE 中心簽訂協議的醫生及醫療服務機構的專屬服務。2)PACE 的籌資與給付:雙渠道融資,獨立核算與統一使用 PACE 計劃是由美國聯邦醫療保險與州級醫療補助共同資助執行的。該計劃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依據疾病分類及病情分層系統(HCC),針對每位失能老人的具體病情和疾病種類,預估其醫療開銷,并據此每月向PACE中心提供資金支持,即按人頭計費。在此機制中,醫療補助所負擔的部分大約占整體 2/3,該部分在各個州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異。不符合醫療補助資格的失能老人,須自行承擔每月約 3,00
69、0 至 5,000 美元的費用,而一旦符合資格并加入PACE 項目,他們便無需再支付任何醫療費用。至于醫療保險的支付部分,則是基于調整風險后的平均成本進行核算,而醫療補助部分的支付比例,則是通過與各州協商,參照各州對于長期護理的支出標準來確定的。州的代辦處3%醫院7%長期護理提供者10%社區健康中心17%獨立身份社區代辦處21%衛生體系42%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0 各 PACE 機構將所有資金匯總,實行單獨核算,并統籌規劃資金用途。盡管它們各自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卻不會通過削減服務來降低成本。該做法可能使得患者后續需承擔更頻繁、價格更高的醫療負擔。相反,PACE 機
70、構亦提供超出一般醫療保險和醫療援助范疇的服務,如代付患者水電費等,目的是確保每位患者獲得適宜的醫療服務與生活照料,以保持其最佳的生活狀態。3)服務內容:預防、治療、康復、日常照護以及臨終關懷一體銜接 PACE 項目致力于為老年群體提供一整套涵蓋預防、醫療、康復、日常照護以及安寧照料的綜合護理方案。該項目的主要服務由日間照護中心承擔,每天清晨,中心的班車將行動不便的老人接至中心,讓他們有機會在此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如休閑娛樂、閱讀以及與同齡人交流等。在專業的生活照護人員、護士,及社會工作者等的陪同與照料下,老人們得以保持其生活功能,防止因身體衰弱而被邊緣化。對于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的老人,中心提供個性
71、化的日常照護服務,如沐浴、理發、如廁等,并統一提供午餐。此外,PACE 中心設有藥劑師定期審查老人的用藥情況,確保其用藥的安全性與合理性(同時有護士輔助老人用藥)。行動不便的老人還能在中心便捷地接受門診及隨訪服務,并根據個人需要接受康復或??浦委?。病情穩定的老人,每月僅需到門診部進行一次隨訪。由于中心全體員工對老人們的健康狀況了如指掌,病情出現波動,便能及時被發現、評估,進而迅速得到診斷與治療。若老人經處理后病情穩定,便可與其他老人一道乘坐班車回家;倘若病情加重,則將安排住院或入住護理機構,PACE 中心的醫生將參與并跟進老人在院期間的醫療事務。PACE 計劃的目標之一是預防。該策略著重于對體
72、弱長者實施預防性治療,包含常規預防保健和社會援助兩大方面。常規預防保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接種疫苗,迅速識別并應對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惡化,以保持其生活功能,降低殘障風險;同時,定期開展營養與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評估,年度抑郁癥狀篩查,以及藥物管理(如提升用藥依從性、常規藥物監測、適時調整用藥方案以及規避藥品副作用)。至于社會支持方面,則提供了臨時的替代性護理,為照護者提供喘息之機,同時防止虐待老年人事件的發生。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1 PACE 項目參與者多為高風險失能老人,因此醫生及團隊成員極為注重與老人們深入探討其健康期望,并確切掌握他們在晚年生活中醫療訴求?;诖吮尘?,
73、臨終關懷服務成為 PACE 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關懷通常針對預期壽命不超過半年的患者展開。然而,對于 PACE 中的失能老人而言,由于醫療團隊對其病史、身體功能、社交關系及心理需求有深入了解,且對其生命末期的緊急救治及醫療期望有充分認知,許多患者得以更早接受臨終關懷。此外,PACE 致力于全方位解決患者的各類問題,即便患者預后尚未明朗,實際上也已著手進行臨終關懷,這一做法已使更多患者受益。4)服務團隊:依托單一醫療機構,匯聚跨學科醫護人員 PACE 機構提供一系列涵蓋基礎醫療、急性醫療及長期照護的全方位服務,這些服務通過 PACE 中心(包括日間照護設施和治療門診)、居住場所或醫院展開。各中心
74、大致服務 120 人,每周運營 5 至 7 天,且在周末至少有一個中心對外開放。為了照顧 120 至 150 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中心大約需要部署 60 至 80 名工作人員。PACE 團隊會針對每位老人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治療計劃,直接為他們提供所需的醫療與家居服務,同時跟蹤治療進展并適時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醫院及護理之家的患者由醫生照看,但在某些 PACE 中心,則是老年病??频淖o理人員依據醫生建議,獨立負責護理之家內失能老人的日??醋o工作。表四表四 PACE 中心的架構設置與人員組成中心的架構設置與人員組成 醫療門診部醫療門診部 健康中心健康中心 家庭護理部家庭護理部 運送部運送部_
75、行政部行政部 1 位??谱o理師,配3位注冊護士,1位職業護士備 3 位碩士資格的社工,0.75 位全職注冊營養師,0.5 位全職注冊物理治療師,1.5 位全職職能治療師,2 位復健助理,2 位娛樂治療師,1 位宗教助理,1 位中心主任,1 位接待員,1-3 位健康工作員 1.5 位全職家庭健康護士 19-26 位家庭護理員 4位 司機,3 位??漆t師 1 位計劃主任,0.25 位全職醫療主任,1 位營銷專家,1 位內部聯絡員,2.5 位全職醫療記錄員 注:資料來源為 PACE 官網(https:/www.npaonline.org/),社會政策研究(中國醫養結合式長期護理服務體系的建構基于美國
76、 PACE 模式的經驗,萬誼娜),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2 2、英國:從機構與社區照護到綜合照護、英國:從機構與社區照護到綜合照護 在那些較早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歐美地區,老年人對健康關照、日常生活輔助及高專業度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與傳統醫療服務、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分割供給之間已呈現出明顯的矛盾。為此,“醫療與養護相結合”的模式逐漸演變為這些國家對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挑戰的關鍵策略。自 20 世紀 70 年代起,英國政府便將這一結合模式納入其政策目標。該模式已發展成老年公共服務的醫療服務與社會照護二元并立體系里實現資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77、1)起源背景:日益嚴峻的老齡化程度 英國在 1930 年代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1950 年其 60 歲以上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比已達 15.5%,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截至 2022 年底,全英共有人口6,697.14 萬人,其中 65 歲以上人口占 19.2%6,已呈深度老齡化狀態。(2)醫養理念發展歷程:從機構照護到社區照護再到綜合照護 1)從機構照護到社區照護 在 1946 年,英國政府正式實施了國家衛生服務法,以此兌現了工黨對公眾的社會福利承諾。該法通過建立全民健康系統(National Healthy System,NHS),向國內所有公民及長期居住者提供了無償醫療服務。同時,對于那些
78、殘疾和年邁等弱勢群體,政府采取了集中化的機構照護模式,這一舉措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這種無需付費的醫療保健和長期的機構護理,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受助者對福利的過度依賴,削弱了他們融入社會的意愿與能力。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醫療體系和養老機構的財政壓力也逐步增大。在 1990 年,為應對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服務成本上升以及相關壓力不斷增大的挑戰,英國政府實施了國民健康服務與社區關懷法案,著手構建以社區為基礎的社會關懷體系。該體系有效地將專業護理人才和社會工作專家配 6 數據來源于 Wind,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3 置于社區之中
79、,將原本長期住院的老年人群轉向社區接受照護,大幅減輕了醫療健康服務的負擔。英國的社區照護模式旨在為老年人提供適度的支持,重點關照那些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保障其最大限度的自主性,通過團體之家、臨時庇護所等設施提供短期托養和日間照料服務,同時也包括居家護理。在英國,醫療健康機構與社區居民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在社區設置健康巡視員,定期入戶拜訪老年人,提供醫療救治、康復指導以及營養咨詢等多元化服務與建議,強化了醫院與基層社區之間的互動紐帶。諸如老年公寓、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站及護理院等多樣化設施,均可在社區提供服務。圖圖 9 英國英國“社區照護”“社區照護”服務體系構成服務體系構成 資料來源:英國
80、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陳暘 2)從社區照護到綜合照護 20 世紀 90 年代的英國,社區照護模式實現了從“社區中照護”向“社區提供照護”的轉變。此時,英國開始致力于推進醫療照護與社會照護的融合,打造出“綜合照護”新模式。所謂“綜合照護”,即圍繞被照護者,將基礎醫療、社區支持以及社會服務等多方資源進行有機整合,通過構建跨機構協作,提供持續且高品質的照護。這一模式特別強調健康與社會服務的結合,旨在為老年人提供包括養護、日常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及社交支持在內的全方位服務,從而實現對老年人從生活照料至醫療關懷,直至生命終點的全程照護。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4 圖
81、圖 10 英國綜合照護體系英國綜合照護體系 資料來源:英國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陳暘“綜合照護”模式雖以“社區”作為基本照護單位,卻不僅止于社區范疇。該模式已跨越了傳統的社區界限,實質上對既有照護體系進行了深刻的變革。圖圖 11 傳統社區照護與綜合照護的對比傳統社區照護與綜合照護的對比 資料來源:英國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陳暘(3)醫養支撐體系:醫療照護與社會監管 英國養老服務具有較完善法律和體系支撐,包括醫療照護服務體系和社會服務監管體系。英國醫療照護服務體系由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與地方政府社會服務體系(Soc
82、ial Service Department,SSD)共同組成。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5 1948 年問世的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體系(NHS),致力于向全體公民無償提供普遍且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已成為融合醫療與養護的關鍵支柱。NHS 底層由社區醫療樞紐構成,它們作為 NHS 的基石,在各自社區內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中層由提供急診、嚴重疾病治療、手術及住院服務的綜合性醫院組成。位于金字塔頂端的??漆t院,則專注于處理罕見及復雜的醫療難題?;颊呤紫仍谏鐓^醫療中心注冊,并預約全科醫生進行健康咨詢和常見病的處理;如需更深層治療,則通過推薦方式前往綜合醫院或??漆t院。此流程極大地優
83、化了醫療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圖圖 12 英國英國 NHS 醫療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 資料來源:英國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陳暘 NHS 的各級醫療單元已與地方眾多的養老護理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提供如遠程醫療看護、持續性護理等擴展服務,從而有效地應對了老年群體在醫療保健及護理方面的需求。(4)醫養實施系統:醫養設施與具體服務 英國醫養設施可分為 6 種類型,注重醫養結合,但養老和醫護服務各有側重,涵蓋了基本生活照料、日間照護、長期照料、專業照護、臨終關懷等多種形式。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6 表五表五 英國醫養設施類型及服務內容英國醫養設施類型及服務內容
84、 醫養設施醫養設施類型類型 服務對象服務對象 服務類型服務類型 醫養服務內容醫養服務內容 養老院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 機構照護 生活照料、日間照護、文化娛樂、社交活動、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緩和治療 老年養護院 介助老人、介護老人 機構照護 生活照料、日間照護、康復理療、姑息治療、緩和治療、EMI 單元、臨終關懷 日間照護中心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 居家照護社區照護 膳食供應、家政協助、個人護理、社交活動、文化娛樂、醫療保健、臨托服務 老年護理公寓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 居家照護 膳食供應、家政協助、個人護理、文化娛樂、復健護理 失智照護機構 癡呆癥、阿爾茲海默癥患者 機構照護 生活照料、專業照護、
85、心理疏導、認知訓練、生活能力培訓 醫養社區 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 社區照護居家照護 老年住宅、商業服務、文體娛樂、醫療護理中心、體檢中心 英國在為老年人提供醫護服務方面,強調根據老人的具體需求來配置醫養設施。對于那些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設施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集中于慢性病管理,重視醫療保健與理療;而對于患有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的老人,醫養結合機構專注于心理輔導和認知功能訓練等專項照護;在規模較大、功能全面的醫養機構中,除了要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便捷的商業服務以及豐富的休閑活動外,還應配備一定規模的綜合性醫療單元,以滿足老人們的全面需求。醫養設施中醫療單元與養老單元的結合,主要包括以下
86、 4 種類型:圖圖 13 英國醫養設施中醫療單元與養老單元結合的英國醫養設施中醫療單元與養老單元結合的 4 種方式種方式 自助式自助式 在社區中設置的小型醫療站,配置常規的血壓計、體溫表、血糖測定儀等醫療器械或設備 輔助老年人日常自檢,老年人可自行檢測并記錄歸檔包含式包含式 在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 提供老年保健、常見病診療、護理和急癥救護等醫療服務分層或分區式分層或分區式 在大型養護機構中根據老年人的照護需求和等級分層或分區設置醫護空間 如將日間照料、失智老人護理、康復理療、臨終關懷等不同的醫護空間,分別置于不同的樓層或水平分段展開合作式合作式 養老機構內不自設醫療設施,而是通過綠色通道
87、與周邊醫院合作,或是在社區中配置與醫院合作的小型“急救站”,既能節省醫療資源,又能享受專業的醫療設備和服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7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以建成于 2003 年的倫敦達爾文醫養社區為例,該社區為自理、介助和介護不同類型的老人提供服務。社區內配置了社區中心、花園、活動用房、咖啡廳、美容美發、圖書館、游泳池、IT 培訓室、醫療保健、理療單元等綜合功能,老人可以方便地解決一切生活需要。內設社區醫療為入住者提供預防、診療、護理和康復等多種專業、快捷的醫療服務。圖圖 14 倫敦達爾文醫養社區倫敦達爾文醫養社區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3、日本:基于介護
88、保險的長期介護體系、日本:基于介護保險的長期介護體系 日本醫養服務主要為長期介護體系,這建立在強制介護保險體系基礎上,日本在 2000 年就針對 40 歲以上人群制定了強制介護護理保險制度,且政府也有大量的公共長期照護支出投入。此后,日本政府通過碎片化政策整合,從醫療診治逐漸向預防進行過渡轉型,搭建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1)起源背景:人口高齡化帶來的養老負擔與醫療擠壓 日本社會老齡化加快,勞動力市場的適齡人口縮減,生育率顯著降低,使得該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持續性的根基遭受沖擊。在此背景下,日本的長期護理保險機制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諸多瑕疵。因此日本計劃制定一套更緊密融合醫療與養護功能的老年照護
89、體系,旨在補充和完善現行長期照護體制的運作短板。(2)發展歷程:逐步建立基于強制介護保險體系的長期介護體系 1963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老人福利法,規定政府出資修建特別養老院,為認知癥、臥床不起等體弱老人提供服務;1982 年,日本出臺了 老人保健法,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8 其中提出了由政府為有需要的老人出資建立提供短期入住、治療服務和護理的托老所這一新舉措;1989 年制定高齡者保健福利推進十年戰略,以此為契機,眾多老年活動室、老人醫院、老年公寓開始出現;1997 年 12 月,日本通過了 護理保險法,規定:“采用強制的方式,以政府為主體,將居住在本國的 40
90、歲以上者(包括外國人)納入到長期護理保險中,65 歲后開始享受保險提供的服務,臥床或患癡呆無法自理的老年人不去醫院就可在家接受護理”。2000 年開始日本在全國實行介護保險法,并在 2005 年進行了部分修訂。其程序為,首先由被保險人提出介護申請,然后由地方政府下設的專業評估機構根據申請人的生理和精神狀況評定需要介護的時數和級別。圖圖 15 日本介護體系組成結構日本介護體系組成結構 資料來源:守正出奇,輕資產服務與重資產社區雙軌并行,平安證券 日本構建的介護保險機制,其核心在于向有需求的公民提供專業的介護服務。在此基礎上,服務的具體執行嚴格以介護保險制度為基礎,主要服務于那些處于“需介護情形”
91、及“需支援情形”的人群。所謂的“需介護情形”,是指公民身體或心理障礙持續超過六個月;而“需支援情形”則指那些能夠自理部分日常事務,但仍舊依賴外界援助以保持生活質量的人群。鑒于“需支援情形”有可能發展成更為嚴重的“需介護情形”,日本著力強化居家與機構兩種介護服務,旨在延緩這種狀態轉變的進程。居家介護涉及在家或在養老機構的短期照護服務,而機構介護則是在各種老年設施中提供的長期護理及康復服務。這些服務大多由私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39 營企業或非盈利組織承擔。日本老齡服務企業,以“小型化”和“連鎖化”為經營策略,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護支持,介護費用由服務使用者與政府共同分
92、擔。此外,日本法律規定,凡年滿四十周歲者,不論其是否立即需要介護服務,均須加入介護保險計劃。(3)服務模式 1)居家與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居家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可區分為兩類形態:一是老年人群在居住地便能得到專業護理人員的多樣化服務,如應急援助、家居清潔、醫療支持及餐飲服務等個性化、專業化的照護;二是老年人白天被送達日間照料中心,接受專業機構提供的全面護理,夜間則返回家中。實操種,部分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范疇進一步拓寬,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短期寄宿式的養老服務。圖圖 16 日本居家與社區醫養模式日本居家與社區醫養模式 資料來源: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習開冉 日間照料中心是日本居家醫養
93、結合養老模式中的一個典型設施。已發展至上千家,其資金來源情況如下:表六表六 日本日間照料中心資金來源日本日間照料中心資金來源 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負擔者負擔者 負擔比例負擔比例 公費 國家 25.00%都道府縣 12.50%市村 12.50%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0 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負擔者負擔者 負擔比例負擔比例 合計 50.00%保險費 65 歲以上參保者 29.00%4064 歲參保者 21.00%合計 50.00%注:上表中相關數據來源于楊哲所著的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從服務內容來看,目前日本居家養老護理模式服務已發展到十余項,其中,上門服
94、務包括護理、洗澡、診療、康復服務以及居家營養管理指導等。這些上門服務可以劃分為照顧和醫護兩種。其中護理和洗澡為照護服務內容,診療和康復、居家營養管理指導為醫護服務內容。表七表七 居家醫養模式服務內容居家醫養模式服務內容 序號序號 機構日間照料機構日間照料 序號序號 上門服務上門服務 1 日間機構護理 1 上門護理 2 日間機構康復 2 上門洗澡 3 短期入住生活照護服務 3 上門診療 4 短期入住療養護理服務(老人保健設施)4 上門康復服務 5 短期入住療養護理服務(療養型醫療設施)5 居家營養管理指導 6 輔助用具出租 7 特殊養老設施入住護理服務 8 預防援助服務 資料來源:日本醫養結合養
95、老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習開冉 2)機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在日本,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它們大致可根據入住長者的具體需求,細分為六類不同模式,具體情況如下:表八表八 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類型及特點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類型及特點 序號序號 類型類型 入住對象及特點入住對象及特點 1 特別養護之家 針對失能、殘疾以及癡呆老人 2 老年公寓 針對于長期入住且身體健康老年人 3 老年福利中心 針對于低收入老年人,此機構具有政府補貼性 4 殘疾人福利中心 針對于特殊人群,專門性的養老機構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1 序號序號 類型類型 入住對象及特點入住對象及特
96、點 5 康復養老院 針對中風、骨折等住院后需要康復的老年人 6 介護療養型養老院 針對于高收入且注重入住品質的老年人 資料來源:日本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習開冉 4、中國:較晚的起步伴隨較大市場空間、中國:較晚的起步伴隨較大市場空間(1)起源背景:人口老齡化快速深化 目前,我國所處的人口老齡化具有“規模龐大、增速加快、未富先老、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特點。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全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口達 2.97 億,占總人口的 21.1%,65 周歲及以上人口 2.17 億,占總人口比例為 15.4%。根據育媧人口中國人口預測報告 2023“中方案”,預計中國
97、在 2030 年左右進入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后持續快速上升至2060年的約37.4%,企穩一段后將再度上升至 2080 年及之后的 46%左右,屆時中國 8 億總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病率高成為影響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問題,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4,000萬7,其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近1,000萬。而據北京大學一項人口學研究顯示,如果不加以預防和控制措施,到 2030 年,我國失能老人規?;驅⒊^ 7,700 萬。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明顯高于其他年齡人口,需要得到適宜便捷的醫療和護理服務。而當前醫療服務體系還是以應急、救治為主,需要向預防為主、急慢分治、注重
98、慢性病治療等方面轉變,迫切需要加快長期護理相關制度設計和實踐探索。從長遠看,人口老齡化將給家庭養老、醫療服務等帶來長期支付壓力,將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產生一定影響。7 根據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 2016 年共同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為 4000 萬人。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2 發展醫養結合對于促進實現健康老齡化、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8。醫養結合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是滿足億萬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的重大舉措。(2)發展歷程:從產業地位確立到提質
99、增效運營 自 2013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對醫養結合理念給予官方認可,眾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促進了醫養結合模式的深入發展。表九表九 國內醫養結合相關政策匯總國內醫養結合相關政策匯總 時間時間 部門部門 文件文件 內容內容 2013.9 國務院 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2013.9 國務院 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2014.9 發改委 關于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工程的建設。2015.2 民政部 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
100、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與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并支持納入醫保。2015.3 國務院 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 年)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置養老床位;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2015.5 國務院 關于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 年)的通知 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2015.11 衛健委 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 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2016.4 衛健委民政部 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
101、許可工作的通知 各地民政、衛生計生部門高度重視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加強溝通、密切配合。8 資料來源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布會的相關內容。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3 時間時間 部門部門 文件文件 內容內容 2016.6 民政部衛健委 關于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 確定北京市東城區等 50 個市(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2016 年底前每省份至少啟動 1 個省級試點。2016.7 人社部 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 積極鼓勵和支持長期護理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促進長期護理服務產業發展。2016.7 民政部 民政事業發展第
102、十三個五年規劃 強調醫養結合是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2016.9 衛健委 關于確定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單位的通知 確定北京市朝陽區等 40 個市(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2016.10 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再次強調醫養結合的戰略重要性。2016.12 國務院 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 為養老機構開辦老年病院、康復院、醫務室等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審批綠色通道。2017.10 衛健委 康復醫療中心基本標準、護理中心基本標準 明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要“打通專業康復醫療服務、臨床護理服務向社區和居家康復、護理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103、2017.11 衛健委“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的通知 明確“醫養結合示范工程”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配合。2017.11 衛健委 關于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 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2017.11 國務院 十九大報告 再次強調醫養結合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9 國務院 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提出多項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的舉措,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2019.12 國務院 關于印發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
104、試行)的通知 提高我國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規范醫養結合機構服務內容。2020.10 衛健委 關于印發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的通知 為適應我國醫養結合機構發展需要,加強機構內部管理,提升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2020.12 國務院 關于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持續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著力解決影響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突出問題。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4 時間時間 部門部門 文件文件 內容內容 2022.7 國務院 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積極應對老齡化,不斷完善醫養結合政策,著力破解在政策支持、服務能力
105、、人才建設等方面的一些難點堵點問題。2023.11 國務院 關于印發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 進一步規范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對醫療衛生機構在居家和社區環境下所提供的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作出了規范。2024.5 上 海 市 民 政局、市衛健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 關于進一步深化本市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推進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強化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提升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加強建設和運營支持、強化科技為養老賦能、加強規劃統籌和聯合監管等方面措施。我國在醫療與養老結合的政策發展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
106、個階段為 2013年至 2015 年,在國務院的牽頭下,這一政策的頂層設計得以確立,突顯了醫療養老結合的戰略意義及其在產業中的核心地位;第二個是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由民政部和衛健委共同推進的任務規劃階段,該階段進一步明晰了各部門的監管職責與實施路徑,產業布局逐步走向深化與細化;第三個階段自 2017 年起,以衛健委為主導的落實細節階段,該階段對醫療與養老結合的推廣及試點工作指明了具體任務。另外,為緩解社?;鸬膲毫?,金融監管機構亦出臺了多項政策,積極推動商業健康險和養老險的發展。圖圖 17 醫養產業及醫養結合政策發展的三個階段醫養產業及醫養結合政策發展的三個階段 (3)產業鏈條
107、概覽:從資金端到資源端到消費端 階段一:階段一:醫養產業重要地位開始確立,2013年到2015年國務院主導醫養結合頂層設計階段二:階段二:產業發展進一步細化,2015年到2016年民政部、衛健委主導任務規劃階段三:階段三:產業提質增效運營,2017年起至今衛健委主導細則落實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5 1)資金端:醫養資金流入渠道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及儲蓄等。2)資源端:醫養產業主要整合醫療資源以及養老資源,醫療資源包括各類醫療機構與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養老資源包括家庭、社區、機構等養老場所,各類醫養服務及其產品,養老保健
108、相關藥品與設備等。3)消費端:即醫養服務需求方,主要為各類老年群體,老人根據自身養老意愿、自理能力服務需求及收入水平,選擇不同的養老場所及服務。圖圖 18 醫養結合產業鏈條醫養結合產業鏈條 資料來源:易觀分析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專題分析報告 2018,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4)市場體量:醫養結合機構近 8,000 家,居家及社區醫養潛在市場空間可期 根據 2024 年 5 月 1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報道,截至目前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對數達到了 8.7 萬對。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達 7,800 多家,床位達 200 萬張。其中,有 5
109、,500多家是社會力量舉辦的,占總量的 70%以上。養老模式上,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由此將催生出巨大的居家及社區醫養服務市場。衛健委一直致力于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6 推進增加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提升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能力,豐富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內容。據易觀分析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專題分析報告 2018數據,2020 年我國醫養結合市場規??蛇_到 5.7 萬億元人民幣,包括醫護養康四大板塊,包括但不限于遠程醫療服務、醫療護理、生活護理、健康管理、智能硬件、保健品等;而根據中國社科院 2016 年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白皮書的預計,到 2030 年,中國
110、養老產業的規模將達到 13 萬億元人民幣。(5)未來發展趨勢:醫養服務由機構養老場景逐漸普及至居家社區養老 就實際情況來看,以居家為主、社區為輔的醫養結合模式更適合中國國情,而當前醫養資源更多集中在優質的養老機構中,暫時難以全面普及到居家及社區養老場景中。在國家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產業的大背景下,推動優質醫養服務下沉至居家及社區養老,讓更多的老年人得以享受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是構建我國醫養結合養老體系的必然選擇。為擴大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市場上也涌現出許多瞄準社區及居家養老需求的醫養企業,以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建立“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化解居家、社區醫養資源獲取難題,實現醫養服
111、務半徑的最大化,同時減輕子女的陪護壓力,為醫養結合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圖圖 19 我國醫養產業將逐漸下沉至居家社區養老場景中我國醫養產業將逐漸下沉至居家社區養老場景中 資料來源:易觀分析中國醫養結合市場專題分析報告 2018,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 機構醫養結合機構醫養結合適用人群:適用人群:失能程度較高,照護要求較高人數占比較少接受機構養老觀念追求較高生活品質,經濟實力可觀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居家社區醫養結合適用人群:適用人群:完全自理/半自理人數占比較多不愿離開家庭及社區環境關注服務便捷性和專業性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7 5、中國醫養產業模式:、中國醫養產
112、業模式:4 大基礎模式與大基礎模式與 18 種實踐模式種實踐模式(1)4 種基礎發展模式9 根據 2024 年 5 月 1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取得了積極成效。完善政策措施,將醫養結合納入重要規劃,對居家社區服務、機構服務、醫養銜接、服務監管出臺具體政策措施。針對財稅、價格、土地、醫保、投融資等制定支持性政策,為醫養結合發展提供了支撐。擴大服務供給,形成了 4 種比較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即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居家和社區。圖圖 20 中國醫養結合發展的中國
113、醫養結合發展的 4 大基礎模式大基礎模式 1)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簽約合作 目前醫院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較為普遍,民辦小型養老機構,尤其是鄰近醫院或經濟能力較弱的機構,通常會選擇與醫院建立協同關系。這種合作涉及多方面內容:專業醫護人員會定期前往養老機構,為老年居民進行健康評估;此外,醫院也會安排專業護士提供康復護理。為使得老人們在生病時能快速就醫,雙方還設立了專門的綠色通道。在緊急情況下,醫院能夠迅速派出救護車,為入 9 資料來源:2024 年 5 月 1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簽約合作醫療衛生
114、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進行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居家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居家和社區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8 住老人提供及時的醫療救助。該等合作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民辦小型養老機構的養老服務質量,但相應的養老成本亦較高。對于社區而言,鑒于養老機構與醫療中心距離較近,構建兩者間的合作關系成為優化社區養老模式的理想選擇。社區中健全的醫療與養老資源,構成了醫療與養護結合的堅實基礎。通常,社區內設有衛生服務中心或醫務室,配備有常駐的全科醫師及專業護理
115、團隊,為居民提供基礎診療和護理服務。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社區醫療機構能夠為老年人群提供雙向轉診和預約診療服務。此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亦日臻完善,一些日間照料中心轉變為老年人娛樂休閑的好去處。社區醫院與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合作機制,為養老服務站點配置醫療專業人才,進行日常體檢、疾病治療及術后康復等工作,同時建立健康檔案。醫護人員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調整用藥及診療方案,提供專業護理,并在養老服務中心增設必要的護理及醫療設備,加強了對老年人身體狀況各項指標的監測,從而實現了更周全的護理服務,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給予醫療援助。2)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該模式專注于那些長期疾患、生活難以自理的
116、老年群體,其服務形態大致可劃分為三類。一是以醫療機構為主導,拓展養老服務。這主要適用于那些門診量較少、醫療資源閑置的城市二級醫院。這類醫院不僅設施完備、醫護人員專業素質高、康復護理能力強,而且能吸引老年患者資源,有效利用現有醫療資源;二是部分醫療機構的特定科室也開始提供養老服務,如設立老年病??坪蛯iT病房,創建康復及護理中心,以便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助力老年人恢復身體機能;三是將醫療機構轉變為融合醫療與養老服務的康復機構或護理院。這涉及整合醫療資源,將有條件的醫院轉型為以康復護理為主的養老機構,為病患老人提供專業、長期護理。以醫療機構為支撐,拓展養老服務,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疾病救治、康復護理、
117、健康咨詢和養老托管等方面的優勢。特別是對慢性病患者及康復期老人,這些機構可利用完善的醫療設備和專業團隊,提供健康生活習慣、合理飲食等指導,并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一些中醫院還能提供針灸、牽引、推拿等中醫康復治療,而大型綜合性醫院則可設立無需陪護的全程托管病房,通過建立健康檔案,指派專職護士全天候護理,定期檢測身體指標,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49 動態評估。此外,也有醫療機構專設老年病???,主要收治臨終患者,側重于心理調節和精神慰藉,盡力減輕病危老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壓力。3)養老機構依法依規開展醫療衛生服務 養老機構擔當著為老年人提供日??醋o、精神慰藉
118、及文化娛樂的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大部分此類機構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缺乏醫療執業資格。盡管國家衛健委已經降低了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的申請標準,但養老場所之間經濟實力、市場定位、服務對象、基礎設施以及發展規劃上的不同,導致只有那些規模較大、經濟較為雄厚、服務對象主要為長期患病、康復中或生活部分自理的老年人、收費較高且設施較為完備的養老機構,才更適合拓展醫療服務業務。這些機構往往通過在內部增設附屬醫療設施,如老年病房、??漆t務室、護理站點、康復治療室等,以及引入專業的體檢和診療設備,招募專業醫療人員,包括全科醫師、藥劑師、保健導師、專業護士及護工等,以此構建完整的醫療護理團隊,進而轉型為一家提供全方位
119、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養老機構可在對老年人生活狀態進行全面健康評估的基礎上,定期開展生理指標檢測和健康跟蹤,開展常見病癥的預防與藥物治療,同時專注于慢性病的康復照護。在疾病突發情況下,確保及時治療并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提供緊急救治及陪同就醫服務。此外,亦可根據每位老人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使其在養老機構內就能獲得專業醫療照顧。規模較小的養老機構,在滿足醫務室及護理站設立標準的前提下,也能申請取得醫療執業資格,為老人提供必要的醫療護理服務。4)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居家和社區 在我國的養老體系中,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以其兼顧家庭與社區照料的特色,充分融合了居家舒適與社區支持的優點,形成了一
120、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社會養老方式。目前,絕大多數老年人傾向于選擇這種養老方式,尤其是那些生活能夠自理或僅有一些輕微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該模式的優點之一在于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他們熟知和喜愛的生活環境,便于他們與社區鄰里及朋友保持交流互動,能夠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0 經常性地獲得親情與友情的關愛,以及精神上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對子女的依賴程度。在社區居家養老體系中,醫養結合服務主要由社區醫療機構承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貼心的一對一服務。這些服務項目涵蓋了日常生活照料、家居保潔、陪同外出以及代為求醫購藥等多個方面,有效地填補了家庭護理的空缺。通常,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年人可
121、能會傾向于選擇居家養老,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自理能力逐步衰退,加之家庭護理功能的減弱,社區養老便顯得尤為關鍵,成為了家庭養老模式的優質延伸,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必需的醫療服務。在該模式下,全科醫生走進家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身患疾病的人群,提供上門看診和專業評估,通過定期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對病情做出精確判斷,并給出相應的康復指導。例如,對于高血壓、糖尿病和精神疾患等慢性病患者,醫生會定期上門進行巡診和健康評估,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對于需要長期照護的老人,社區醫院還可與其簽訂長期醫療服務合同,指派固定的醫療團隊定期上門實施專業的醫護服務。(2)18 種實踐模
122、式10 濟南大學朱孔來教授通過調研與分析,總結了山東省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現有的十八種模式,包括三個場景:機構醫養結合場景、社區醫養結合場景、居家醫養結合場景,山東省的醫養結合模式可能具有地域性特點,但在全國范圍內仍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和觀察價值,具體情況如下:10 資料來源:對醫養結合模式的實踐探索和對策建議,朱孔來、朱孟斐、姜文華。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1 表表十十 18 種醫養結合實踐模式種醫養結合實踐模式 醫養醫養 場景場景 模式模式 概述概述 醫養結合醫養結合 程度程度 推廣情況推廣情況 模式評價模式評價 機構醫養結合場景“大養老+小醫療”型 養老機構基礎上新
123、建小型醫療機構、新增醫療服務 養 老 為主、醫療為輔 多數養老機構采用該模式 內設醫療機構只能開展門診業務,無法解決直接住院問題;醫療機構運營成本高,養老機構難以長期支撐“醫療、養老并重”型 新建的大型養老機構,同步配套建設綜合醫院或護理院;一些資源閑置的醫療機構將富余資源轉型為養老服務,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或者直接轉型為護理院、康復中心等 醫養并重 多為新建的大型醫養結合機構或醫院采用 以醫促養、以養助醫,能基本實現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機構內醫養共享“大醫療+小養老”型 醫療機構內部新建一個醫院下屬的專業養老機構 醫養并重 多為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采用 優點是養老環境條件好、醫療保障好;缺點:一方面
124、對現有醫院資源的利用不經濟甚至浪費,另一方面是養老費用較高,普通家庭難以承受?!按筢t療+小康復”型 醫療機構新建小型康復機構,如老年科室或康復科、康復中心 醫 療 為主、康復為輔,養的比重較小 多為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采用 多數發展較好,但在“醫、康、養一體化”體系中“養”的比重較小“兩 院 一體”型 地方政府建設的敬老院由當地鄉鎮衛生院托管運營,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實現“一體化”,或由鄉鎮衛生院直接新建養老機構以實現醫養結合。鄉鎮衛生院利用敬老院的資源除照顧好“五保老人”外,還接納一部分社會養老人員 醫養并重 多為鄉鎮敬老院采用 能夠激活醫養資源,就近服務農村老年人群。同時,與“公建民營”養老服
125、務相比,該模式容易保持原有敬老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醫康養一體”型 在醫院基礎上,新建護理院和養老院 醫、康、養一體化 多為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采用 康復患者在住院期間既得到康復治療服務,同時又得到養老服務,康復出院后可能會有一批人在養老機構長期住下,機構的經濟效益將大為提高“個體診所+小型養老”型 門廳作為診所,后面為家庭式小型養老,診所的醫生、護士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另聘 1-2 名護理人員照顧老人 醫養融合但效果均較弱 多為個體診所采用 優點是收費低、離家近、比較方便,資源利用充分、效果好;但缺點是醫療和護理設施相對簡單,護理不規范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2 醫
126、養醫養 場景場景 模式模式 概述概述 醫養結合醫養結合 程度程度 推廣情況推廣情況 模式評價模式評價“養老機構+醫療服務整體外包”型 不具備設置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機構,與就近的有住院功能的醫療機構(多為一級綜合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將養老機構所需的醫療服務整體外包給醫療機構 嵌入式醫養結合 多為不具備設置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機構采用 優點是醫養雙方責、權、利明確,適用于 100-300 人的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缺點是規模較小的養老機構采用這一模式,醫療機構可能會“賠本”造成服務不可持續“養老機構+醫療服務綠色通道”型 養老機構與鄰近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醫療機構為養老機構患者就醫提供“綠色通
127、道”,優先提供住院、遠程會診、預約掛號等服務 嵌入式醫養結合 多為不具備設置醫療機構條件的養老 機 構 采用,實務中采用該方式的機構較多 缺點是醫養結合程度較弱,雙方合作基礎來自雙方的信任和利益驅動,缺乏有效約束和利益協調機制;如協議要求優先到合作醫療機構住院,但患者家屬并不一定同意,可能會到規模較大、更放心的醫院就醫“大養老+小醫療+醫療服務 綠 色 通道”型 養老機構自身先建設一個小型醫療機構,如衛生室或診所,同時又另與其他較大規模的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并由其為養老機構患者就醫提供“綠色通道”混合式醫養結合 部分養老機構采用該模式 一般的醫療問題,養老機構能自行解決,當有較重患者時則立即
128、轉入合作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社區醫養結合場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醫養并重 多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采用 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符合“能負責、能問責”的要求,且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既解決了由社區居委會管理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帶來的體制不順、權屬不清的問題,又解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資產閑置的問題,還化解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緊張的矛盾,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可以在養老、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多方面得以共享使用,資源配置效率較高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3 醫養醫養 場景場景 模式模式 概
129、述概述 醫養結合醫養結合 程度程度 推廣情況推廣情況 模式評價模式評價“社區醫養設施共建共享”型 將養老服務設施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如農村幸福院與衛生室同步建設、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步建設 醫養并重 多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采用 通過同步建設,一步到位實現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專業養老運營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由大型專業化養老機構托管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養 老 為主、醫療為輔 多為大型專業化養老機構采用 由于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規模較小,難以發揮規模效益;有些專業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跟不上,很難做實做優醫養結合,一旦政府補貼減少或取消,較難維持“社區綜合
130、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型 社區建設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并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養 老 為主、醫療為輔 多為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采用 所開展的醫療服務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程度較弱“村衛生室+農 村 幸 福院”型 由村衛生室托管運營農村幸福院 醫養融合但效果均較弱 多為村衛生室采用 醫養效果均較弱,典型案例少 居家醫養結合場景“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實體性服務機構”型 為居家老人配備穿戴式設備,對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進行遠程監測,相關數據及時傳遞給實體性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或實體性社區機構;服務機構根據老年人身體監測數據作出服務方案,同時根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及
131、時為居家老人提供飲食起居、醫療醫護、消防安保、休閑娛樂、報警呼救等服務 醫養融合但效果均較弱 多為企業開發 典型案例較少“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型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活動,推廣家庭醫生服務 醫養融合但效果均較弱 多為社區開發 該模式主要解決居家老人的醫療服務問題,但社會化的生活服務得不到有效解決,服務性質更傾向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疇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4 醫養醫養 場景場景 模式模式 概述概述 醫養結合醫養結合 程度程度 推廣情況推廣情況 模式評價模式評價“居家養老+長護險中的家護服務”型 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失能老人平時在家中由自家人
132、提供生活照料,由長護險的定點醫療機構提供以康復為重點的“家護”服務,相關費用主要由醫保資金提供 醫養并重 由政府主導推進 參保范圍逐步擴面,目前仍在穩步推進 資料來源:對醫養結合模式的實踐探索和對策建議,朱孔來、朱孟斐、姜文華 此外,部分醫養結合大型機構在做好“機構養老”的同時向“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場景提供延伸服務,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個層面同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形成了“機構、社區、居家三個層面融合發展的智慧型”醫養結合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6、國內代表性醫養服務企業或機構分析、國內代表性醫養服務企業或機構分析 醫養結合市場服務提供主體眾多,包括遠
133、程照護服務商、上門康復護理服務商、智能養老設備廠商、醫療機構、數據服務商、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地產系養老企業等,本文重點介紹醫養服務企業或服務機構,具體如下:(1)福壽康 福壽康智慧醫療養老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壽康”)成立于2011 年,秉持“助天下長者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以“打造中國居家醫療照護領導品牌”為愿景,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專業、優質、便捷、放心的社區居家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福壽康在社區居家養老領域精耕細作十余載,是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居家醫療照護服務機構。公司官網顯示,公司主要提供的醫養服務包括長期護理、日式助浴、私人專護、康復指導以及認知癥照護等,截至 2023 年底,福
134、壽康業務布局全國 60 多個城市,擁有全國 400 余家分支機構,其中包括 8 家護理培訓學校、10 家養老院、70 家日間照料中心及長者照護之家、1 家互聯網醫院、13 家醫療診所、260 家醫療護理站等。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5 圖圖 21 福壽康養老業務布局福壽康養老業務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公司自成立以來快速發展:2016 年便獲得天使輪投資;2018 年實施全國拓展戰略,年服務量達 250 萬人次,并于同年獲得華醫資本、復星醫藥等機構領投的 A 輪融資;2021 年公司業務覆蓋全國 50 余個城市,年服務量達 1,500 萬人次,并完成了由紅杉資本中國
135、基金領投的數億元 B+輪融資,這是繼 2020 年 12 月啟明創投領投數千萬美金投資后獲得的又一筆新融資;2022 年公司全國分支機構突破 400 家,并分別獲得了騰訊投資的數億元人民幣的 C 輪融資以及人壽集團旗下國壽大養老基金超億元的 C+輪融資。表十表十一一 福壽康醫養服務模式總結福壽康醫養服務模式總結 醫養服務項目醫養服務項目 適宜人群適宜人群 具體服務具體服務 特點特點 長期護理 參加本市職工醫?;虺青l居民醫保的 60 歲以上人員 包括面部清潔等 27 項基本生活照料以及藥物喂服等 15 項常用臨床護理 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 90%,個人支付 10%;自付部分:基本生活照料,護理員
136、上門6.5元/小時;常用臨床護理,護士上門 8 元/小時 日式助浴 缺乏自理能力者 測量血壓血糖、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清洗身體、洗頭、洗面;修剪指甲、剃須、理發 為失能或半失能、術后、臨終客戶提供上門洗浴服務,保持身體清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生活質量,維護客戶尊嚴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6 醫養服務項目醫養服務項目 適宜人群適宜人群 具體服務具體服務 特點特點 私人專護 半失能/全失能/疾病期/臨終人群 為不同人群提供相應的協助護理、專業護理、專項護理以及特需護理服務 根據護理人群的需要,提供從居家照護到醫院陪護等私人專業護理 康復指導 有康復需求的老年人 根據客戶
137、個體情況,結合物理療法(PT)、作業療法(OT)、言語療法(ST)、中醫療法以及心理療法,最大限度恢復客戶的殘存肢體機能,提高其生活自主能力,達到提升生活質量的目標 入戶一對一康復訓練,及時調整康復方案;根據評定結果形成的康復計劃進行定制報價,專業康復師 250 元/小時;健康評估 200元/次 認知癥照護 認知癥長者 為認知癥長者提供專業的認知癥評估、一對一照護計劃、BPSD 周邊癥狀應對等認知癥專項服務 專業的認知癥培訓,擁有國家資質的照護人員和醫護康復全套服務團隊;舒適的環境,別墅庭院和居家式布置,適老化設計,設備齊全,交通便利;源自日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自主研發的智能管理平臺,讓長者與
138、家屬無障礙溝通;綠色就醫通道,大型綜合醫院優先就診無需排隊 資料來源:福壽康公司官網,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2)錦欣福星 成都錦欣福星康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欣福星”)成立于 2014年 7 月,前身系成都錦欣康養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欣康養”)。公司是一家集機構、醫療、居家、社區一體化發展的城市養老綜合服務運營商。公司以“全方位醫養結合”為核心,提供包含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基本醫療、老年康復、專業護理、營養管理、心理慰藉、安寧療護等“全老年生命周期健康照護服務”,其探索創建的“錦欣模式”、“福星模式”以及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的“居家樂虛擬養老院模式”,為養老事業提
139、供了全國樣板。錦欣福星依托成都錦欣醫療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錦欣集團”)旗下生殖、醫療板塊服務優勢,統籌服務資源,堅持老年醫療、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產業協同服務一體化發展戰略,做強全產業鏈、全老年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服務區域上,公司深耕川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7 渝、長三角和大灣三大區域,已完成在成都、綿陽、自貢、德陽、內江、樂山、貴陽、蘇州、無錫、揚州、徐州、安慶、北京、東莞等城市的養老產業布局。2022 年,錦欣康養與蘇州福星醫療養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星醫養”)完成全面戰略重組后,實現強強聯合,打造出全新的養老服務集團錦欣福星。錦欣康養源于錦
140、欣集團的公益事業部,自 2011 年 9 月建立第一家養老機構,整合錦欣集團旗下醫療資源,針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模式,建立起了龐大的養老服務網絡和上下游產業鏈。同時依托錦欣集團下屬社區衛生家庭醫生工作站,以及 4 家醫院內設的康養科室,實現居家和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醫養結合。福星醫養前身系“蘇州福星護理院”,始建于 2004 年,為解放軍 100 醫院老年病科的四位軍醫所創立,是國內首批以衛健委批準、民政局注冊、醫保定點的民非醫療養老機構。2023 年 6 月,重組完成后的錦欣福星獲得了春華資本以及奧博資本 8,000 萬美元的戰略融資,據公開信息,錦欣福星有可能成為錦欣集團板
141、塊下繼錦欣生殖(01951.HK)后第二家登陸港交所的公司。目前,錦欣福星深度探索和打造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將醫養理念融入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模式中。居家養老方面,錦欣福星搭建 24 小時一站式居家社區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社會化服務,為老人提供緊急援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長期照護保險服務、情感關懷等一系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方面,錦欣福星遵循“依托站點,覆蓋社區”的發展模式,立足社區、服務家庭,以社區長者、殘疾人服務對象的需求為導向,承接運營養老綜合體、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助餐服務點的運營項目,為附近社區老人提供日間托老
142、、老年助餐、上門護理、居家清潔、康復理療、長期照護、適老化改造等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方面,錦欣福星為各類老人打造了不同層次的專業養老機構,并依托母公司錦欣集團在醫療領域的資源,使老人享受醫養護一體的養老服務。未來,錦欣福星康養將持續發揮自身“標準化、連鎖化、品牌化”的核心競爭優勢,以醫養融合模式為核心,為失能失智和慢性病老人等剛性需求提供普惠型健康養老服務,全面滿足“三無”、空巢、失獨、失能失智老人、殘障老年人和慢病老人以及臨終關懷老人等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8 多元需求,預計 2023 年內總床位將超 15,000 張,2025 年超 40,000 張,遠期實
143、現 300,000 張床位目標。圖圖 22 錦欣福星醫養一體化養老機構錦欣福星醫養一體化養老機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圖圖 23 錦欣福星養老業務布局錦欣福星養老業務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3)頤家 頤家(上海)醫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頤家”)創立于 2013 年,公司以“醫護康養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的復合型健康服務主流模式,貫徹“健康養護每一個中國家庭”理念,以專業的醫療級服務為核心,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59 聚焦護理、康復、養老三大健康服務場景,整合多元化資源,為全年齡段人群提供高品質整合式醫養照護服務。圖圖 24 頤家聚焦社區、居家的
144、醫養服務全覆蓋的業務模式頤家聚焦社區、居家的醫養服務全覆蓋的業務模式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成立之初,頤家業務方向定位為社區居家養老業務。2016 年,頤家獲得醫保資質和長護險資質,開始啟動社區居家醫康養護運營模式,形成了衛生站、護理站、健康驛站三站合一多元化居家養老支持服務業務板塊。2017 年,頤家開啟了信息化建設,利用“互聯網+”的思路,優化運營模式,完善人才培訓體系,研發市場化付費項目,建立了自己的線上平臺。2018 年,頤家開始大力投入科技創新,研發出一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實現了一對一居家上門養老服務的監管。同年,頤家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國際 JCI Home Care 認證的居家康養
145、行業機構。2020 年,頤家和其戰略投資人中國人民保險(PICC)聯合發布了收款服務型理賠醫護康養產品“福佑一家”中老年骨折護理險。近兩年,頤家面向行業 B端,大力推廣其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研發的 AHC(爾家護)“AI 人工智能服務流程數字化監管解決方案”,從而提升了居家服務的質量、保護了用戶隱私和數據安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0 全、實現了服務監管和責任追溯。目前,頤家的業務范圍已覆蓋上海、廣州、成都、天津等 17 座城市,管理員工規模超 2,000 人,長者會員約 10 萬人,一年提供超過 800 萬人次的居家護理服務。對外融資方面,根據公開信息,2017 年頤家獲
146、得華潤健康集團的 Pre-A 輪戰略投資,2020 年獲得人保 A 輪戰略投資,2023年 5 月獲得源道投資 A+輪投資,2023 年 12 月,頤家獲得由紹興國創振德醫療產業基金獨家領投的數千萬元 B 輪融資。頤家通過“頤護到家”以及“頤家諾”兩項服務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醫養服務,通過構建“鄰里圈”、“怡心園”、“護耆家”三大實體機構來優化老年人社區養老資源,實現整合式醫養服務。表十表十二二 頤家養老服務模式總結頤家養老服務模式總結 醫養服務項目醫養服務項目 服務內容服務內容 頤護到家 頤家整合優勢醫療資源,由跨學科團隊為各類人群定制針對性的專屬護理服務方案,由照護師提供一對一的專
147、業照護服務。服務內容包括:24 小時居家照護、住院陪護、護士陪診、計時護理、護士上門、專項護理。頤家諾 頤家諾是由頤家醫養集團整合其醫護康養資源和專業跨學科團隊,聚焦居家場景提供一站式整合型居家康養服務,由“居家照護+居家康復+居舍安全+銀齡產品”四大產品板塊組成,致力于提供專業、高端、有品質的居家康養服務。鄰里圈 鄰里圈針對不同長者需求提供生活照護、基礎護理、康復理療、娛樂休閑、營養膳食五大專業為老服務,同時,構建“醫養服務中心”、“智慧養老中心”、“綜合管理中心”三大醫養服務模式。融合長者切身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項目。怡心園 怡心園社區長者照護之家社區嵌入式托養機構,借助 24 小時全天
148、候智能系統監控,使老年人無需遠離熟悉的社區環境,在安全、溫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享受到潔凈,舒適,安心的生活體驗。包括健康監測、家庭病床、藥物管理、藥物喂服、吸氧、陪就醫、代配藥等醫療服務以及文娛活動、社交活動、身體活動、情感交流等快樂服務。護耆家 護耆家社區護理站是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機構,為區域長者提供養老服務到家的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服務。護耆家作為社區基層醫療機構,除了為長者提供居家上門護養服務,還利用設施資源和服務團隊力量,為社區內所有居民提供基礎護理、??谱o理以及康復指導、營養指導、消毒隔離指導等服務。資料來源:頤家公司官網,海通證券投行醫療健康行業組整理(4)同仁堂醫養 20
149、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1 北京同仁堂醫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仁堂醫養”)成立于 2015 年,是同仁堂集團下的子公司,致力于整合醫療與養老資源,打造集醫、食、居、養、文娛為一體的中醫特色大健康生態圈。同仁堂醫養是一家領先的中醫醫療集團,按照連鎖醫院、基層連鎖醫療機構及互聯網醫院三個層級構成自有和管理醫療機構。結合“醫”與“養”,其提供現代化、定制化的中醫醫療服務,以標準化服務流程一站式覆蓋全場景,利用優勢??撇⒉捎弥嗅t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最合適的方案。同仁堂醫養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北京以及長三角地區,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以及并購戰略的不斷推進,同仁堂
150、醫養未來的商業版圖將囊括北京、天津、華東區域、廣東省等經濟活躍的地區以及華中、西南等人口密集地區。同時,同仁堂醫養擬通過 IPO 之路來為自身的發展注入全新動能:2024 年 6 月 28 日,同仁堂醫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同仁堂旗下繼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同仁堂國藥(03613.HK)后第四家上市公司。此番 IPO,同仁堂醫養的募資用途之一就是在 2028 年底之前收購 5 家營利性的醫療機構,主要位于北京、天津、華東地區(尤其長三角地區)和廣東省。表十表十三三 同仁堂醫養發展歷程同仁堂醫養發展歷程 年份年份 里程碑事件里程碑事件 201
151、5 年 公司前身北京同仁堂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由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100%控股。2019 年 同仁堂集團增資,公司更名為北京同仁堂醫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醫養逐步自同仁堂集團收購若干中醫院控制權,進行業務重組,開始提供以中醫為戰略重點的綜合醫療服務。2020 年 公司成立同仁堂互聯網醫院,整合線上醫療資源。2022 年 公司收購三溪堂保健院和三溪堂國藥館的控股權,開始將業務拓展到長三角地區。2024 年 公司控股股東同仁堂集團與同仁堂養老基金、同仁堂醫療基金、同康基金等六名投資者簽訂增資協議,公司引入新股東;收購鞍山同仁堂中醫醫院、石家莊同仁堂中醫醫院及北京同仁堂第二中醫醫院、粹和藥
152、店、上海承志堂等,強化公司各地業務布局;2024 年 6 月 28 日,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依托同仁堂集團豐富的醫療資源,同仁堂醫養以中醫藥為優勢,力推中醫特色醫養服務,探索醫養結合服務的新模式。同仁堂醫養按照同仁堂集團的部署,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2 將實施醫養結合作為醫養集團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一環,推動旗下社區醫療、養老業務板塊間的協同聯動,豐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項目渠道,創建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醫養有機結合和多維度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品牌。傳統中醫藥文化是同仁堂醫養結合模式的主要特點和優勢所在。依托同仁堂集團系內資源,同仁堂醫養在社區醫療
153、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特色優勢,開發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系列服務產品。圍繞健康管理、慢病康復等領域,同仁堂醫養可為中老年人提供具有同仁堂中醫特色的針灸、推拿、理療、慢病調理等醫養服務。此外,同仁堂醫養還積極探索線上線下醫養服務結合:通過設立北京同仁堂互聯網醫院,同仁堂醫養以“互聯網+”模式,深度整合同仁堂旗下的??漆t院、社區服務中心、診所、藥店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在線診療服務。(5)青杠老年護養中心 1)基本情況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簡稱“青杠老年護養中心”)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投資興建,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全國第一
154、家醫院下屬的養老機構,系 2009 年國家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是全國首家大型公立醫院主辦的養老機構,2024 年獲評“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占地面積 1,073 畝,設置養老床位 3,000 張,醫療床位 1,000 張,是集養生文化、康復理療、醫療護理、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重慶市首家大型五星級綜合性養老機構。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3 圖圖 25 重醫附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全景重醫附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全景 資料來源: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微信公眾號 2)服務模式 醫療資源配置 依托重醫附一院精湛的醫療護理技術、先進的儀器設備、優秀的管理團隊
155、,中心目前配備專職醫師 2 名,住培醫師、有執業醫師資格的研究生共 4 名,保障中心醫療所需;同時還有老專家每月 2 次來到中心進行查房,協助解決醫療難題。中心設有心理衛生、中醫科、皮膚科、老年科、記憶門診等??崎T診,配有檢驗、藥房、放射、B 超、遠程心電等輔助科室,為長者提供強有力的醫療保障。重醫附一院院本部為中心開設“綠色通道”,實施雙向轉診制度,救護車 24 小時待命,再加上慢病區提供的醫療支持,形成“3+1 循環轉區機制”,滿足“養老”與“醫療”需求。服務內容 整合照護: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架起長者、家屬與健康資源之間的橋梁,實現全人、全程、全家的健康照護。2024 年中國醫養及
156、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4 認知癥照護:用認知訓練、園藝療法、音樂療法等非藥物的防治方法,讓認知癥長者從容安穩,感受家一般的溫暖。生活式康復:運用 ICF 理念和方法,通過氣壓治療、中頻脈沖電治療、肺康復指導等方式,實現康復訓練與日常生活高度融合,激發長者主動參與意愿,重建長者生活能力。失能照護:提供全人化照護服務,通過減少多重用藥、老年綜合評估、非藥物干預等精細管理,讓長者干凈整潔、安全舒適,實現離床生活,過上尊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安寧療護:傳承臺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教授的先進理念,結合老年慢性病長期綜合管理的豐富經驗,開展死生教育、安寧療護個案介入、生前預囑簽訂、預立醫療計劃簽訂等,目
157、前已幫助百余位老人安詳、無痛苦、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分類管理 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在區域設置上按功能分區,設有養老區(含自理區、照護區、護理院)慢病區(含老年病、神經系統疾病、康復理療)等不同區域。根據入住老人的身體狀況、失能程度和個性需求將老人分別安排入住不同區域。自理區主要接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保健指導食宿和精神文化娛樂活動,不需要提供生活護理服務。照護區和護理院主要接收急性病恢復期、慢性病需要長期康復照護、認知功能障礙、腫瘤晩期以及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處于失能或半失能狀態,需要 24 小時看護和護理服務的老人。慢病區接收處于慢性病治療階段、需要制定和調整治療計劃,要求 2
158、4 小時精心專業醫療護理服務。(6)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 1)基本情況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為燕達國際健康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養老板塊,坐落于北京東燕郊開發區。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總投資近 100 億元,總建筑面積 92 萬 m2,設置養老床位 15,000 張,于 2011 年正式運營。燕達金色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5 年華健康養護中心分三期建設,一期 2,300 張床位于 2016 年全部住滿,二期近8,000 張床位于 2018 年 10 月陸續開放入住,三期近 4,700 張床位,于 2023 年 11月開放入住。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養護中
159、心共入住 6,000 余人,其中 95%均為京籍長者,為疏解北京地區的養老壓力做出了較突出貢獻。圖圖 26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2)服務模式 醫療資源配置 養護中心內設置的老年病科,配備了腦科醫生、心臟科醫生、骨科醫生、婦科醫生、心理醫生、全科醫生和中醫醫生等,對長者的慢性病、常見病、一般性疾病等進行診療,每年定期為長者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并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醫護人員 24 小時值班,長者發生重大、突發性疾病時可第一時間對接燕達醫院,為長者贏取黃金救治時間。家庭醫生定期上門健康服務,進行疾病診療、健康檢查、健康評估、健康調理、健
160、康指導等,并把長者身體健康情況,錄入健康檔案,進行健康管理。中醫醫生定期上門健康服務,根據長者的身體狀態,給予提供針灸、拔罐、艾灸、蠟療等中醫理療服務。心理咨詢師定期上門為長者提供生活問題咨詢、身心疾病咨詢、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干預等服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6 此外,與養護中心緊緊相鄰的燕達醫院是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通過先后與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權威三甲醫院合作,有效提高了醫院的整體診療水平,為養護中心入住長者提供了較好的醫療保障。服務內容 醫療健康服務:養護中心配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養中心,燕達醫院(三甲醫院),可對長者的慢性病、
161、常見病、一般性疾病等進行診療,由家庭醫生、護士、中醫醫生、全科醫生、心理咨詢師、醫療專家等提供各類健康服務??祻头眨吼B護中心在非自理區的一層和老年病科三層專門設置了康復中心,配備的康復師有:腦科、心肺功能、心臟、肢體、運動和中醫等康復師,并配備了各類現代化的康復設備,為長者提供各項康復服務。生活照護:根據長者身體狀況,養護中心專業的護理團隊,為長者提供不同等級的規范化護理服務。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為長者提供整理衣物、床鋪,洗浴、洗腳、修剪指甲、幫助室內外活動、沐浴陽光、晨晚間護理和各類生活照料等近百項服務。文化娛樂與膳食服務:養護中心配有老年大學、溫泉游泳館、室內模擬高爾夫球館、健身俱樂
162、部、桌球館、書畫室、電影院、棋牌室、圖書館等,同時設置有:中餐廳、西餐廳、特色餐廳、素食餐廳等,可容納 3,000 多長者同時就餐。居家養老服務:燕達金色年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經營主體是三河市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隸屬于燕達國際健康城,依托河北燕達醫院和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的服務優勢,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康復理療、上門照護、日間照料和心理咨詢、老年大學、便民服務等。讓有需要的康養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康養”服務。(7)和熹會 1)基本情況 和熹會是保利(廣州)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全國性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品牌,其以長者需求為核心,全力打造醫養結合型中心,已在北京
163、、上海、成都、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7 廣州、嘉善等多個城市連鎖發展,入住長者可享受一地入住、多地養老的候鳥式養老服務體驗。目前和熹會已開業機構包括:保利北京和熹會、保利北京靜和養老、保利北京魯谷和悅會、保利廣州天悅和熹會、保利廣州中科和熹會、廣州海龍街頤康中心、廣州龍洞街頤康中心、廣州琶洲街頤康中心、保利嘉善銀福苑、保利西塘和熹會(一期和二期)、保利大云銀福之家、保利嘉辰銀福之家、保利西塘銀福之家、保利成都和熹會、太原青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保利長沙天心和悅會。以北京和熹會老年公寓為例,該公寓建筑面積 22,400m2,床位 400 張,2012年 12 月開業,服
164、務自理/護理/失能失智老人。機構入住率常年保持在 90%以上,當前入住率達 90%,平均年齡 87 歲,最長者年齡 107 歲。圖圖 27 和熹會公寓和熹會公寓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2)服務模式 醫療資源配置 和熹會老年公寓配有醫務室、康復室,配有專業醫護團隊、照護團隊,并設有認知癥照護專區,同時與周邊三甲醫院搭建了綠色通道、提供疾病轉診服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8 醫務室配套專門的康復區,配備齊全的適老化康復設施,有專業康復師為老人進行一對一專業康復訓練。服務內容 和熹會老年公寓可以為長者提供醫療服務、康復服務、生活照護服務、營養配餐服務、專業社工服務。(
165、三)目前醫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三)目前醫養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 由于醫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我國諸多地區的養老行業普遍存在“醫養分離”的現象。行業規范待完善、優質醫護資源不足、醫保支付體系不完善以及醫養行業的盈利性問題均是導致我國養老體系“醫養分離”,制約醫養產業發展的關鍵痛點。1、行業發展規范和監管體系待完善、行業發展規范和監管體系待完善 當前,我國醫養領域發展規范大部分都是各地經過實踐探索后出臺的地方性法規以及部門文件和規章,行業發展規范及監管體系仍待完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推行的初衷是形成“醫養護三者緊密融合”的一種全方位的養老模式,但現階段醫養結合并未發揮出預期的聯動效果。2、醫護
166、人才與相關醫療資源配備不足、醫護人才與相關醫療資源配備不足 在我國,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在人員構成上存在兩大顯著問題:首先是從事該領域的工作人員相對較少,其次,人員專業素養普遍偏低。目前我國相關工作人員約有 100 萬人,相較于需要特別關照的 4,000 多萬老年人群體,醫養人才數量嚴重不足。此外,眾多從業人員并未持有相關的專業護理資格證書,且在職期間也鮮少接受系統的醫養知識培訓及定期考核,導致他們的專業技能整體偏弱,服務品質亦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這與我們國家對養老服務職業的社會認可度不高、薪資待遇缺乏吸引力等因素有關系。此外,中國醫院的全科能力較弱,老年人罹患多種疾病的前提下,只有??频闹委煼漳?/p>
167、式在能力上不匹配。受教育失衡、職業發展受限以及收入水平較低等因素影響,我國全科醫生數量有著巨大的缺口。根據衛健委數據,我國每萬人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69 口全科醫生數已由 2020 年的 2.9 人提高至 2022 年的 3.28 人,但仍遠遠低于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醫養結合行業發展。為適應老齡化需求,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門已發布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明確:“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到 2022 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 50%”。但在
168、全科長期積弱的體制現狀下,如何將老年科的建設做到實處,仍然面臨不少挑戰。除了全科人才缺乏之外,醫院的經營模式和醫保的支付考核如何進行轉變是其中的關鍵。3、醫養結合籌資能力與支付水平有限、醫養結合籌資能力與支付水平有限 目前我國的養老服務支付體系中,醫療保險的支撐力度尚顯不足。除部分與公立醫院合作且距離極近的養老機構外,大部分養老機構自設的醫療配套申請劃入醫保比較困難。由于申請劃入醫保需同時滿足醫療機構基礎設施的硬件標準與醫務人員配比要求,眾多養老機構難以達標。通過全民基本醫療保險來推廣醫養結合模式,既面臨重重挑戰,也不宜成為長遠發展的唯一路徑。未來,推動商業保險在規模與種類上進一步發展完善,才
169、利于構筑一個更全面、穩健的養老支付體系。二是醫保長期只覆蓋醫療服務,護理和生活照顧服務缺乏支付方,導致醫養結合的鏈條無法貫通。長期護理險的試點顯示其資金主要來自醫保,在醫保資金有限的前提下,未來將長護險將獨立籌資。不過,在企業整體減負的大背景下,籌資的渠道和各地發展趨勢將面臨一定的挑戰。4、盈利能力較弱且盈利模式有待探索、盈利能力較弱且盈利模式有待探索 當前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仍面臨盈利挑戰。由于我國養老行業主體多有公益性質,加之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項目收費偏低,導致現有的商業化養老產品在服務層面盈利效果并不理想。其盈利大多依賴于類似地產及金融產品的方式,服務對象也往往局限于高凈值人群,而非普遍老年
170、人群體。同時,由于醫養結合項目的投資成本較高,回報周期較長,盈利模式仍在摸索。部分機構在運營成本上升與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0 收費標準受限的雙重壓力下,面臨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平衡的難題。因此,除了政府的資金支持之外,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也顯得尤為重要。(四)醫養產業市場前景及未來趨勢分析(四)醫養產業市場前景及未來趨勢分析 1、市場前景廣闊且需求將進一步釋放、市場前景廣闊且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以及國民對健康養老需求的日益提升,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老年人群對高質量醫療保健服務與舒適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強,醫養結合市場需求將被進一步
171、釋放,未來市場前景廣闊。2、智能技術應用與資源將進一步整合、智能技術應用與資源將進一步整合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深入應用,醫療養老行業的轉型升級已見端倪。如遠程醫療咨詢、智能化監護等創新服務模式的興起,拓展了該行業的服務范疇,并顯著提升服務品質。從長遠視角審視,醫養結合將在優化資源分配、提高服務水平、確保老年人群福祉等多方面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不僅助力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也成為了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柱。3、產業政策與監管體系將進一步完善、產業政策與監管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醫養結合產業政策、評價標準將進一步落地和完善。包括醫養結合的監督管理、基層醫療機構收
172、費標準過低、醫療保險支付政策不完善,以及機構護理人員激勵鼓勵政策不足等制約機構醫養模式發展的問題,將通過相關政策落地、細化得到改善。4、居家社區的養老模式將進一步發展、居家社區的養老模式將進一步發展 在我國,結合家庭與社區的醫養模式更契合實際情況。從社會經濟層面考慮,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使得居家和社區養老能有效緩解養老床位及機構短缺的壓力。對于養老投資機構而言,居家與社區醫養場景以提供服務為主,具有投資少、回報快的優勢。對于醫養服務需求者來說,居家養老相比于資本密集型的養老院和養老地產,成本更為低廉,同時也更貼合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居家為核心、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1
173、 社區為支持的養老方式,在資源運用和成本控制上具有優勢,展現出覆蓋面廣、成本低的特性,既減輕了家庭的養老壓力,又降低了養老資金的投入需求。5、中醫藥在醫養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醫養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在醫養結合的實踐中,中醫藥展現出了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拔床∠确?、已病早治、既病防變”的中醫預防理念與“以養促醫,以醫助養”的現代觀念不謀而合。我國特有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融合了醫療與養老的雙重優勢,針對養老,中醫藥能夠提供諸如太極拳、八段錦、按摩、針灸、拔罐、刮痧及藥浴等多種養生保健項目。各類醫養機構可針對老年人的不同健康狀況,量身打造具有中醫特色的調養康復計劃。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
174、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2 三、三、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及趨勢(一)康復醫療產業概述(一)康復醫療產業概述 1、康復醫學概念、康復醫學概念 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個運用多種手段促進病、傷、殘者康復而研究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評定和治療等問題的醫學學科,主要利用醫學措施,治療因疾病、外傷等原因導致生活、工作能力暫時或永久性的減弱或喪失,以致獨立生活有困難的功能障礙者,旨在使其功能復原至可能達到的最大限度,幫助其提高生活質量,重返家庭和社會。世界衛生組織將醫學分為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
175、學四個領域。在現代醫學體系中,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四位一體”,并稱現代“四大醫學”,四者相互關聯、相互融合,共同構成現代醫學的完整體系。其中,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互有區分,但又緊密結合、相互滲透,康復醫療貫穿于臨床治療的全過程,從而使臨床醫學更加完善,從臨床處理早期就引入康復治療更加有利于臨床疾病的痊愈與功能恢復。表表十十四四 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區別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區別 項目項目 臨床醫學臨床醫學 康復醫學康復醫學 研究范圍 以人體疾病為中心 以人體功能障礙為中心 治療對象 各類患者 功能障礙者 治療目的 去除病因,逆轉疾病的病理過程 促進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回歸社
176、會 診斷或評價 疾病診斷(按 ICD-10 分類)功能評定(按 ICF 分類)治療手段 以藥物和手術為主 主動性功能訓練 人員組成 ??漆t生、護士 康復治療組(康復醫師、康復護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等)效果評定 治愈、好轉、死亡 從身體結構與功能、活動、參與水平上評價 資料來源:康復醫學導論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3 2、康復醫學的主要服務對象、康復醫學的主要服務對象 康復醫學的對象主要是由于損傷及急、慢性疾病和身體老化帶來的功能障礙者或先天發育障礙者。隨著疾病譜的改變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得以功能障礙者為核心的康復醫學對象越來越多,康復醫學的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展
177、,已由傳統的神經系統疾病和骨科傷病康復為主,逐漸擴展到腫瘤康復、認知障礙康復、慢性疼痛康復以及心肺等臟器康復等領域。一般而言,康復醫學的對象主要包括以下人群:(1)急性傷病及術后者 發生急性傷病及手術后的患者,早期、恢復期還是后遺癥期均存在可介入場景,并且隨著康復醫學概念的普及,人們逐漸認識到在傷病的早期就接受康復治療,對減少殘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早期康復介入能預防殘疾發生,預防和改善功能障礙,如腦外傷及術后患者、骨折及術后患者、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斷肢再植術后患者、運動損傷及術后患者、心肌梗死及術后患者等。(2)殘疾人 殘疾人尤其存有功能障礙者是康復醫學的對象,如中風、腦癱、脊髓
178、損傷、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損傷等導致的肢體殘疾、智力殘疾、視聽殘疾、言語殘疾、精神殘疾等,大多可通過康復醫學的手段進行康復治療。(3)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往往病情進程緩慢或反復發作,相應的器官出現功能障礙,而功能障礙又加重了原發病,形成惡性循環。對慢性病的康復治療既可以改善其功能障礙,又可防止慢性病的進一步加重: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骨關節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4)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是康復醫學主要對象之一。人口老齡化是國際性問題,肢體和器官功能障礙與年齡老化一般成正比,年齡越大,各種疾病或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越高,很大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
179、生活質量。我國 60 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是一般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4 人群的 2.53 倍,達 42.5%51%。針對老年人慢性病及老齡導致的功能障礙,采用各類康復措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功能障礙,提高其生活質量。(5)其他 近年來,隨著全面康復概念的傳播,康復醫學范圍逐漸擴大,面向產后功能障礙者、運動損傷人群、癌癥患者、慢性疼痛患者等群體的康復也在得到快速發展。由于本文的主旨聚焦于老年人的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情況,因此本文所涉及康復醫療將側重于圍繞老年人群展開,其余群體不作特別展開。3、康復醫療的運行體系、康復醫療的運行體系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80、和實施健康中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康復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逐步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的康復醫療服務需求,2021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制定并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文件中明確強調,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分級診療工作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要求,結合本地區康復醫療需求等,健全完善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圖圖 28 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示意圖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示意圖 資料來源:蛋殼研究院制圖 我國康復醫療體系由三級醫院康復科、二級
181、醫院康復科(康復??漆t院)、社區康復中心(門診)或居家康復組成。三級醫院康復科主要承擔急性期康復治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5 療,二級醫院康復科(康復??漆t院)則承擔恢復期康復治療,社區康復醫療中心(門診)或居家康復主要承擔維持期康復治療。各級康復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機制,三級醫院康復科完成患者急性期康復后,向下轉診,由二級醫院康復科等機構完成恢復期、維持期康復治療。如果恢復期或維持期康復出現惡化現象,可以及時向上轉診至三級醫院康復科,進行救治。通過構建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可以為患者提供全周期、分階段的康復服務,確?;颊攉@得最好的康復療效。圖圖 29 各級康復服務機構的
182、主要區別各級康復服務機構的主要區別 資料來源:蛋殼研究院制圖 三級康復體系內,不同層級的康復機構具有的功能和特點不同。具體而言,三級醫院康復科介入最早,對疾病、損傷患者進行早期專業性治療,需要配備??漆t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等組成的服務團隊,在完成急性救治后就可以轉診到下一層級的康復機構,康復周期較短;二級醫院康復科等機構主要是對經過治療且病情穩定的患者提供恢復性康復服務,患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恢復,主要由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為其提供醫療服務;社區康復醫療中心等機構主要對經過治療的患者提供長期性的康復服務,患者一般無需住院,而是定期到康復機構接受治療訓練或者康復醫師(
183、治療師)上門指導患者進行康復。在康復醫療體系的建設中,相關主管部門對綜合醫院康復科或不同類型的康復醫療機構等提出了相應建設標準。通過歸類整理主要涉及科室面積、科室設置、床位設置、人員配置以及設備配置 5 個方面。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6 表表十十五五 醫院康復科和康復醫療機構建設標準醫院康復科和康復醫療機構建設標準 類別類別 三級綜合醫院三級綜合醫院 二級綜合醫院二級綜合醫院 三級康復??漆t院三級康復??漆t院 二級康復??漆t院二級康復??漆t院 康復醫療中心康復醫療中心 科室面積 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面積不少于 1,000 平方米 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
184、面積不少于 500 平方米 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面積不少于 3,000 平方米 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面積不少于 800 平方米 1、設置康復床位的,康復訓練區總面積不少于 200 平方米,每床建筑面積不少于 50 平方米;2、未設置康復床位的,不少于 500平方米 科室設置 1、獨立設置門診和病區;2、至少設置具備臨床康復評定功能的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傳統康復治療室、康復工程室等 1、獨立設置門診和病房;2、至少設置具備臨床康復評定功能的物理治療室、作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傳統康復治療室、康復工程室等 骨關節康復科、兒童康復科、老年康復科、心肺康復科、疼痛康復科
185、、聽力視力康復科、燒傷康復科中的 6個科室以及內科、外科和重癥醫學科 骨關節康復科、兒童康復科、老年康復科、聽力視力康復科、疼痛康復科中的 3 個部門以及內科、外科和重癥醫學科-床位設置 為醫院總床位數的2%-5%,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 6 平方米,床間距不少于1.2 米 至少為醫院床位數的 2.5%,但不得少于 10 張床,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6 平方米,床間距不少于 1.2 米 1、每床建筑面積指標不少于 95 平方米,住院床位總數 300 張以上;2、康復專業床位數占到 75%以上,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 6 平方米,床間距不少于 1.2 米 1、每床建筑面積指標不少于 85 平方米,住院床位總
186、數 100 張以上;2、康復專業床位數占到 75%以上,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 6 平方米,床間距不少于 1.2 米 1、提供住院康復醫療服務的,康復床位總數 20 張以上;2、不提供住院康復醫療服務的,應設置不少于 10 張的日間康復床 人員配置 1、每床至少配備0.25 名醫師,至少有 2 名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1名具備中醫類別執業資格的執業醫師;2、每床至少配備0.5 名康復治療師;3、每床至少配備0.3 名護士 1、每床至少配備0.25 名醫師,至少有 2 名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1名具備中醫類別執業資格的執業醫師;2、每床至少配備0.5 名康復治療師
187、;3、每床至少配備0.3 名護士 1、康復醫師每床0.2 名;2、康復治療師 0.4名;3、護士 0.3 名;4、每床至少配備1.4 名衛生技術人員,醫師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數不低于醫師總數的 15%;5、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1、康復醫師每床0.15 名;2、康復治療師 0.3名;3、護士 0.3 名;4、每床至少配備1.2 名衛生技術人員,醫師中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數不低于醫師總數的 10%;5、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1、設置住院康復床位的,每床至少配備 0.5 人的標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醫師、康復治療師、護士比例不低于 1:2:3;2
188、、未設置住院康復床位的,至少應配備 5 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醫師不少于 1 名,康復治療師不少于2 名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7 類別類別 三級綜合醫院三級綜合醫院 二級綜合醫院二級綜合醫院 三級康復??漆t院三級康復??漆t院 二級康復??漆t院二級康復??漆t院 康復醫療中心康復醫療中心 士結構比原則為1.0:2.0:1.5 士結構比原則為1.0:2.0:1.5 設備配置 1、功能評定與實驗檢測設備 2、康復治療專業設備3、急救設備 4、信息化設備 1、功能評定與實驗檢測設備 2、康復治療專業設備3、急救設備 4、信息化設備 1、功能評定與實驗檢測設備 2、康復治
189、療專業設備3、急救設備 4、信息化設備 1、功能評定與實驗檢測設備 2、康復治療專業設備3、急救設備 4、信息化設備-資料來源: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 年版)、康復醫療中心基本標準(試行)等政府公開文件 4、康復醫療的效益、康復醫療的效益(1)社會效益 康復醫療可避免或減少各種并發癥和后遺癥的發生,增強患者戰勝傷病的自信心,這不但有利于原發病的恢復,還使得功能改善的程度明顯高于自然恢復。其結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從事適當工作的能力,減少社會家庭的負擔,具備明顯的社會效益。(2)醫療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已不再滿足于“治病救命”的臨床治愈,進一步提出了功能改善和生
190、活質量提高的要求??祻歪t療能夠加速人體傷病后的恢復進程,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輕其后遺的功能障礙程度,提高其生存質量。(3)經濟效應 康復醫療的及時干預,對于患者、機構、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首先對患者而言,康復治療能加快身體機能恢復、減少藥品使用、降低復發率、減少并發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從而實現總體治療費用降低,減輕家庭及個人的經濟負擔;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康復能夠提升醫療質量,縮短住院周期提高運營效率;對于政府而言,能夠減輕社會保障體系的負擔。在我國老齡化進一步加快、慢性病患病率持續上升帶來的醫療支出壓力加劇背景下,康復醫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醫療費用,在醫療體系中擁有重要的經濟價值。20
191、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8(二)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二)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康復醫學發展歷程、康復醫學發展歷程(1)國外康復醫學發展簡史 康復醫學發展已有悠久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公元前,人們已經認識到利用溫泉、日光、磁石等自然因子可以治療風濕、慢性疼痛、勞損等疾患。公元前 200公元前 129 年,古希臘醫生利用磁石治療腹瀉;我國古籍中亦有記載春秋時期著名醫家扁鵲用磁石為秦穆公治療偏頭痛?,F代康復醫學概念形成始于 20 世紀初,并在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大量戰后傷殘人群的恢復需求中得到了確立。步入新世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康復醫學的新技術、
192、新方法和新器械不斷涌現,受益人群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普及。目前,歐美國家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涵蓋術后康復人群、傷殘人群、老年群體、慢性病、產后功能障礙者、運動損傷人群等的康復醫學服務體系。圖圖 30 康復醫學發展的四個主要時期康復醫學發展的四個主要時期 資料來源:康復醫學導論、公開資料整理(2)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簡史 我國在 20 世紀 80 年代引入現代康復醫療體系,起步明顯較晚,較美國晚了60 余年,但經過近 40 年的發展,在康復醫療服務方面取得了快速進步。其中,2008 年之后,受汶川地震導致的康復需求激增,推動我國康復醫學發展步入快車道,大大提高了我國對加快發展中國康復醫學事業的重視和扶持
193、程度。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79 表表十十六六 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簡史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簡史 時期時期 時間時間 事件事件 萌芽期 1982 國家衛生部選擇若干醫療機構試辦康復中心,引入現代康復醫學理念 1988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成立,中國正式進入康復醫療服務發展階段,全國多個城市開始建設康復??漆t療機構 試點推廣期 1989 衛生部要求一、二、三級醫院建立康復科且在同濟醫學院啟動康復醫學人才培養計劃 1995 中國已在 20 余省建立康復醫療服務機構,嘗試將康復服務與重點病種相結合,擴大康復服務范圍 2005 大型綜合醫院設立康復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根據地方疾病譜設立
194、社區康復中心及康復??漆t院 2008 汶川地震傷員康復救助,使康復醫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提高了社會和政府對康復醫學事業的重視程度 快速發展期 2010 將運動療法等 9 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 2011 原衛生部頒布關于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試點城市建立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疾病急性期在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疾病穩定期在康復醫院/二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疾病恢復期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 2013 中國綜合醫院設立康復醫學科的比例已達 50%以上,康復床位從 2011 年的8.3 萬張增加到 2013 年的 11.7 萬張 2016 將 20 個新增康復項目納
195、入醫保,“健康中國 2030”規劃提出“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2017 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牽頭,聯合全國 31 個省市康復醫學專家聯合成立“國家級康復醫學專業質控中心”2018 中國康復??漆t院已達 637 家,其中民營??漆t院發展迅速,高達 485 家,占比約為 76%2021 明確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連鎖化的康復醫療中心 2022 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2024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山東省共同建設的康復大學獲教育部同意設置,并擬開展招生。這是首個以康復醫學為特
196、色的高等學府。資料來源:艾瑞咨詢、公開資料整理 2、國內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國內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現狀分析(1)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 我國康復醫療產業雖然起步落后于歐美國家,但隨著近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重,疊加政府對康復醫療發展的重視和居民對康復醫療概念認知的加深,已逐漸形成了一條較為完善的康復產業鏈條。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0 圖圖 31 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中國康復醫療產業鏈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 1)產業鏈上游 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康復醫療器械類、遠程康復類、康復醫療信息化類等企業,其中康復醫療器械類企業包括提供拐杖、輪椅、矯形器、固定器、夾
197、板等康復輔助器具的傳統企業和通過融合康復醫學、生物力學、機械學、機械力學、電子學、材料學、計算機科學及機器人學等諸多領域進而打造康復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等的新興企業。此外,還有專注于提供覆蓋康復評定、病歷管理、康復文書、康復方案、人員排班、數據采集與管理、康復隨訪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康復醫療信息化企業??祻歪t療器械 康復醫療器械是康復治療開展的前提與基礎。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推動下,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快速成長。從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萬元以上設備臺數數據來看,康復醫院端對康復醫療器械的需求呈現較快增長的態勢。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1 圖圖 32 201
198、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年中國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注:康復醫院端統計口徑不包含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下文同。從價格構成來看,2021 年康復醫院內萬元以上設備中,50 萬元以下的設備占比高達 94.81%,50-99 萬元占比 2.73%,100 萬元及以上占比 2.46%。橫向對比對同樣高度依賴醫療器械且高端化發展加速過程中的骨科來看,在 50 萬元以上設備的比例上仍有較大不足,低單價康復醫療器械仍占絕對地位。但隨著未來中國康復醫療行業的加速發展,預期市場也會呈現出向高端化加速發展的趨勢。預計未來從事創新類、高端類和符合國產替代趨
199、勢的高端康復醫療器械公司有望得到更好的發展。圖圖 33 2021 年年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康復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 圖圖 34 2021 年年骨科骨科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醫院萬元以上設備臺數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遠程康復類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2 2021 年 6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中的第 15 條“積極發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提到: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將康復醫療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為有迫切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康復醫療、日間康復訓練、康復指導等服務;第 19條“
200、加強康復醫療信息化建設”中提到,借助創新發展康復醫療服務新模式等,積極開展康復醫療領域的遠程醫療、技術指導等,惠及更多基層群眾。我國當前的文化觀念中,大多數老齡群體在思想觀念上更愿意接受居家性質的康復醫療,這與我國當前主流的養老方式,即依托于政府、街道、機構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契合。同時,這與我國初步建成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初衷一致,即以社區康復中心(門診)或居家康復組成基層承載主體。遠程康復醫療通過其“智能化、個體化、大數據、共享化”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健康”作用,加快實現醫療資源互通共享,提供社區和居家康復場景下的“云康復”醫療服務,有效緩解基層康復在醫療資源端的需求痛點,滿足大
201、量、多樣的康復醫療需求。一般而言,遠程康復醫療依托傳感器和云服務器(數據庫+云計算),實現患者與醫生通過電腦或手機、互聯網、攝像頭和交互設備等實現靈活的實時交互。憑借完整的智能評估與治療康復程序,云康復可根據患者的需要,在線評估并推送康復指導建議,實時監督患者康復過程,記錄患者的康復數據,搭建患者、家屬與康復醫生之間的溝通、反饋、隨訪平臺。理想狀態下,云康復能夠滿足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多種需求。對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能夠實現在其更為舒適的居家或社區等場景下進行有康復醫生遠程指導、有家屬陪護監督、有設備實時記錄反饋性質的康復訓練,有效避免了老年群體出行不便的難題,并免去了交通耗時和相應經濟負擔。
202、對于醫務人員,通過云康復能實現由“一對一”到“一對多”,大幅提高服務效率;而 AI 等功能的加入能夠輔助實時互動,減少醫務人員精力消耗的同時還能夠便于隨訪數據的收集。因此,云康復能夠幫助患者便捷、高效獲得優質康復資源,同時有助于醫務人員提高康復效率,服務更多院外康復患者??祻歪t療信息化類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3 康復醫療信息化企業主要面向機構端提供覆蓋康復評定、病歷管理、康復文書、康復方案、人員排班、數據采集與管理、康復隨訪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解決康復數據不規范、評估量表主觀性強、康復數據無法實現互聯互通等痛點,通過康復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康復治療的標準
203、化。對于機構端而言,實現康復醫療系統信息化能夠有效提高了康復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通過規范化的信息錄入和管理流程,醫護人員可以更加高效地處理患者信息和治療方案,減少了人為錯誤和信息遺漏的可能性。其次,系統的人性化設計使得醫護人員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和使用相關信息,減輕其工作負擔。此外,康復醫療信息管理系統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通過實時更新患者康復進展和治療方案,醫護人員可以更好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和配合度。2)產業鏈中游 產業鏈中游主要是指為下游患者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機構,包括綜合醫院、康復??漆t院、康復醫療中心或門診、遠程康復以及康復護理機構等,具體運行體系詳見本文“三
204、、(一)、3、康復醫療的運行體系”。近年來,我國康復醫院數量和從業人員得到快速增長,發展勢頭良好,2010年,我國康復醫院僅 268 家,人員數量合計 18,547 人;2021 年,康復醫院合計810 家,人員數量合計已達到 87,507 人,均呈現了翻倍式增長。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4 圖圖 35 201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年中國康復醫院數量及人員數量數量及人員數量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在政府對社會力量辦醫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呈現出公立康復醫院占比逐年下降,非公立醫院占比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 年,我國公立康復醫院有 15
205、0 家,占比 55.97%,非公立康復醫院有 118 家,占比 44.03%;而在 2021 年,我國公立康復醫院有 182 家,占比下降到 22.47%,非公立康復醫院快速增長至 628 家,占比大幅上升至 77.53%。由此可見,在底層需求的推動和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民營資本在康復醫療的發展過程中貢獻了重要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不可避免的行業內競爭程度加劇。圖圖 36 2010-2021 年中國康復醫院年中國康復醫院所有制結構所有制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5 從經營狀況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慢性病人口數量增加、康復意識增強及
206、國家對于潛在康復人群需求的重視,診療人次快速增長。2010-2021 年,我國康復醫院診療人數及營收規模呈現較快上升趨勢,由 2010 年的 532.60 萬人次,25.69 億收入增長至 2021 年的 1,441.87 萬人次,230.46 億元收入。其中,受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導致 2020 年診療人次數和出院人數均有所下降??祻歪t院端診療人次數和收入的提升意味著康復醫院收入預期和支付能力在同步提高,這將推動整個康復醫療產業鏈快速發展。圖圖 37 2010-2021 年年診療人次數和收入規模診療人次數和收入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3)產業鏈下游 康復醫療產業鏈下游是各類需要康
207、復治療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群作為康復醫療服務的核心主體人群之一,在人均壽命提升和我國人口結構向老齡化演變的主要趨勢下,未來有望成為最大的康復醫療市場服務人群。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6 圖圖 38 2014-2023 年年中國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走勢(萬人)及占比歲以上人口走勢(萬人)及占比情況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數據(2)中國康復醫療行業市場規模 目前,我國存在康復需求的人群數量巨大,但康復醫療供給嚴重不足。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保政策推進以及醫療技術提升,民眾對康復保健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未來“預防、治療、康復”相結合的理念將更深入人心。
208、各種功能性障礙群體對身體各項功能恢復的康復需求越來越強烈,將有效提高康復醫療就診率及覆蓋率。根據艾瑞咨詢的研究數據,2021 年我國康復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規模約 1,011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國民康復意識的逐步覺醒以及國家政策的持續強力推動,康復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有望于 2025 年達到 2,686 億元,整體市場未來成長空間廣闊。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7 圖圖 39 2019-2025E 中國康復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及空間中國康復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及空間 資料來源:艾瑞咨詢 3、國內國內代表性企業分析代表性企業分析(1)三星醫療 三星醫療始創于 19
209、86 年的奧克斯集團,產業涵蓋家電、電力設備、醫療、地產、金融投資等領域,連續多年位列中國企業 500 強。三星醫療的主要業務包括智能配用電和醫療服務兩大板塊。智能配用電業務是公司的傳統主業,而醫療服務則是公司近年來轉型的重點,特別是在康復醫療領域。三星醫療是國內領先的康復醫療提供者。公司建設、投資并運營實體醫療機構,致力于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目前公司旗下醫院重點打造重癥康復特色,以神經康復與功能康復為核心,屬于高品質康復連鎖???。公司開展前沿的教學科研和高端人才的培養,實現科研、教學、臨床三位一體蓬勃發展;整合全國范圍內優秀醫療人才與專家資源,引進院長及學科帶頭人,增加人才厚重度,
210、共同促進公司發展。在醫療服務領域,公司通過并購和自建醫院,快速擴張其醫療服務網絡。三星醫療的戰略布局體現在其從智能配用電向醫療服務領域的轉型,特別是在康復醫療服務方面,公司通過并購和自建醫院,構建了“院前-院中-院后”的完整產業鏈。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8 公司在醫療服務領域深耕多年,得益于在康復醫療領域的先發優勢,2023 年公司通過自建和并購新增 10 家醫院,醫院家數已達 28 家,其中康復醫院 22 家;總床位數增加至約 8,868 張。在醫院新建、臨床診療、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并購擴張等方面已經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單店模型,積累了豐富的連鎖拓展經驗。經過多年
211、探索,公司已建立起“大綜合托底,強??七B鎖”的醫療體系。寧波明州醫院作為公司首家醫院,多年來持續強化大綜合基礎學科建設,并于 2023 年3 月通過三乙醫院綜合評定,正式成為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依托于大綜合的臨床能力和學術資源,公司開辟了差異化的康復醫療連鎖體系,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康復醫療領先機構。公司致力于創新康復醫療模式,與綜合醫院有效協同,走差異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道路。業務以重癥康復為特色,探索 ICU、康復、高壓氧深度融合之路,充分利用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率先開展氧艙內呼吸機支持技術與帶呼吸機康復訓練,顯著提高重癥患者愈后康復情況。財務方面,2023 年公司營收為 114.63
212、 億元,同比增長 25.99%,扣非凈利潤為 16.69 億元,同比增長 57.66%,增長穩健,盈利能力維持在較高水平。目前醫療服務部分收入增長穩健,2023 年醫療業收入 27.83 億,同比增長 34.73%,占總營收比值為 24%;同時毛利率較 2022 年增加了 5.01%,達到了 31.73%。目前醫療服務貢獻收入仍有巨大增長空間,隨著公司規模逐漸擴大,費率管控能力持續增強,凈利率水平仍有一定上升空間。圖圖 40 2020-2023 三星醫療三星醫療醫療服務板塊醫療服務板塊營收及營收及利潤利潤情況情況(億元)(億元)70.93 70.23 90.98 114.63 13.82 13
213、.70 20.65 27.83 7.00 5.19 10.59 16.69 2020202120222023營業總收入醫療服務板塊營業收入扣非凈利潤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89(2)環球醫療 通用環球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球醫療”)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骨干企業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上市公司,是一家以醫療健康為主業的央企控股公司,醫研產融相結合的大型醫療健康集團,于2015 年 7 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通用技術集團是國家批準的參與國企醫院改革的 6 個主體之一,主營業務是醫療服務和金融租賃。目前,通用技術集團擁有醫療機構 170 余家,開放床位
214、數 3.2 萬多張,年門急診量超 1,600 萬人次,是床位數量領先、網絡覆蓋全、全產業鏈特征明顯的醫療集團。環球醫療是通用技術集團旗下公司,為充分調動上市公司發展效率,環球醫療引進民企二股東元知集團和戰略投資中信資本,幫助企業在相關業務方面協同發展。截至 2023 年年底,公司旗下 67 家醫療機構分布于陜西、山西、安徽、河北、四川、遼寧等 14 個省市,其中包含 5 家三甲醫院、32 家二級醫院,總床位數超過 1.6 萬張。醫院集團是公司戰略布局的核心資源,從年報上來看,綜合醫療板塊發展持續向好:醫療健康業務板塊收入持續增快,實現收入 78.33 億元,同比增長 22.9%,實現盈利 21
215、.99 億元,同比增長 5.4%。此外,隨著床位數規模的擴大,尤其是三甲醫院床位數的增加,醫院的單床產出持續提升,并且隨著就診流程得到改善,集團化經營管控進一步提升,使得診療人次大幅上漲,醫院收治能力不斷增強,運營效果顯著提升。圍繞核心醫療資源,在??漆t療、設備全周期管理、醫療數字科技、醫養結合、健康保險等領域持續布局,逐步構建共享共贏的健康產業生態系統。在最新年報中顯示,公司??萍敖】诞a業布局加速,不斷加固完善,在腎病和腫瘤的??祁I域業務收入和醫療服務上均取得較為顯著的增長,并加快醫療領域數字產業化轉型布局。此外,2024 年初,公司完成并購國內智慧健康養老頭部企業山東青鳥軟通信息技術股份有
216、限公司,將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術與醫療康復、疾病預防、健康養老深度結合的一體化醫養結合服務的發展模式,構建居家-小區-機構相融合的智慧醫養服務體系,在賦能內部醫院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打造國內頭部智慧化居家醫養品牌,成為公司旗下能夠釋放更大價值的獨立產業條線。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0 作為中國最大型的綜合醫療解決方案供貨商,環球醫療在品牌知名度與廣泛的客戶基礎、行業專家網絡的支持與創新能力、國際醫療設備的引入、客戶忠誠度及交叉銷售機會等多個方面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2023 年,環球醫療銷售收入達到 136.50 億元人民幣,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 13.1%。公司的醫療健康
217、業務表現突出,板塊收入高達 78.33 億元,同比增長了 22.9%,占公司總收入的 57.4%。公司全年的利潤達到了 21.99 億元,同比增長了 5.4%。其中,醫療健康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尤為顯著,達到了 4.54 億元,同比增長了 20.6%。在其他財務指標方面,公司的總資產回報率(ROA)為 2.80%,而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股本回報率(ROE)達到了 13.63%,反映出公司的收益能力和資產狀況都保持在穩健且優秀的水平。圖圖 41 2020-2023 環球醫療環球醫療醫療健康業務板塊醫療健康業務板塊營收及利潤情況營收及利潤情況(億元)(億元)(3)翔宇醫療 翔宇醫療成立于 2002 年,
218、作為中國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內的研發引領型企業,被評為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和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于2021 年 3 月在科創板上市,主要為全國各級綜合醫院、康復醫院、基層診療機構等全國各級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殘疾人康復中心,福利院機構客戶提供全系列康復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與持續創新投入,專注于疼痛管理、神經恢復、骨科康復、產后恢復以及醫養結合等智能康復設備的85.2199.14120.73136.536.2346.0863.7278.3318.1420.320.8621.992020202120222023營業總收入醫療健康業務板塊營收扣稅后利潤2024
219、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1 研發、制造和市場推廣,憑借 20 年的專業深耕經驗,成為國內少數能夠提供全方位康復醫療器械的領先企業之一。公司在康復器械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產品線,已掌握超過 30項核心技術,包括動態傳感反饋信息驅動技術,并擁有超過 1,200 項專利,確立了行業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地位。公司的產品種類繁多,具有顯著的市場廣度優勢。主營產品涵蓋聲音、光線、電療、磁療等多種治療方式,構建了 20 多個產品系列,包括 400 多種細分產品。此外,公司還提供針對疼痛康復、神經康復、術后恢復等 30 多項??茖2〉亩ㄖ苹鉀Q方案。2023 年,翔宇醫療在康復理療
220、設備領域的收入達到了 4.5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56%,毛利率提升至 70.08%,增長了 2.68 個百分點??祻陀柧氃O備的收入為 2.0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48%,毛利率達到 66.94%,增長了 3.74 個百分點??祻驮u定設備的收入為 0.35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7%,毛利率為 77.48%,微增 0.81 個百分點。經營及配件產品的收入為 0.3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3%,毛利率達到 64.46%,提升了 3.96 個百分點。圖圖 42 2020-2023 翔宇醫療營業總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億元)翔宇醫療營業總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億元)4.965.234.897.
221、451.551.520.782.042020202120222023營業總收入扣非凈利潤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2 圖圖 43 2020-2023 翔宇醫療各個業務板塊營收情況(億元)翔宇醫療各個業務板塊營收情況(億元)翔宇醫療在各類產品的銷售上展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和定價能力。以理療類設備為例,2023 年的銷量達到了 117,590臺,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大約 3.66%。這些設備的平均出廠價約為 0.39 萬元,與上一年相比,售價的增長達到了約50.76%。在三大類康復器械中,康復理療類產品不僅收入規模較大,而且毛利率較高,其增速尤為迅猛。此外,毛利率最高的康復評
222、定類設備同樣保持了快速增長。隨著這些高毛利產品在公司總收入中所占比例的提升,它們成為了推動公司綜合毛利率提高的另一個關鍵因素。這種趨勢表明公司在產品定價和市場定位方面的策略正在取得成功,同時也反映出其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消費者的認可度。(4)顧連醫療 顧連醫療是新風天域集團成員,總部設于上海,是覆蓋廣泛康復需求、連續醫療服務業態、從搖籃到搖椅各生命周期的綜合性康復醫療集團,搭建了以老年康復為基礎、功能康復為特色、重癥康復為核心、居家護理為補充的業務架構,運營管理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康復診療中心等康復醫療機構。顧連醫療是國內較早建立全國一體化管理模式,并擁有三甲康復醫院及國家臨床重點???/p>
223、的康復醫療集團,運營及在建床位近 8,000 張,業務覆蓋全國各主要區域。顧連醫療的服務業態主要有以下四種:2.861.450.410.1902.971.550.430.2102.941.390.30.2104.592.050.370.350.08物理康復醫療設備康復訓練器械配件產品康復評定器械其他業務2020202120222023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3 1)重癥康復:注重超早期康復及脫機拔管困難患者的床旁康復,主要針對ICU 出院后、生命體征穩定的危重病人以及疑難復雜功能障礙患者,提供重癥監護與超早期心肺、運動、心理康復等專業重癥治療,減少患者并發癥、盡早拔管
224、或脫機、恢復身體功能、提升生存質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2)功能康復:注重符合國際標準的康復臨床治療能力,主要針對各種疾病或外傷術后導致功能障礙的亞急性期患者,提供高強度、高頻次、重療效的專業康復治療服務,幫助患者恢復功能、改善自理能力,最終回歸家庭和社會。3)老年康復:注重老年病??铺厣?、慢病管理能力及長期護理的專業性,針對老年慢病及失能失智老年患者的康復需求,在醫療和照護的配合下,提供在老年綜合評估及老年康復評估指導下的專業老年治療服務,幫助患者減緩功能衰退、延長健康預期壽命。4)居家護理:依托顧連醫療旗下各醫療機構優勢醫療資源,并與新風醫療旗下易得康開展深度合作,借助其全國護理站
225、布局,形成“機構-社區-居家”服務平臺,滿足社區老人醫養需求。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醫養指導、醫養活動、綠色就醫通道等公益性服務,提升生活幸福感。同時,社區門診及護理站可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專業康復及上門護理服務。圖圖 44 顧連醫療產業布局顧連醫療產業布局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4(三)目前(三)目前康復醫療康復醫療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及問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痛點及問題 1、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相對分散,高端產品仍需發展、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相對分散,高端產品仍需發展 從競爭格局來看,國內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普通康復醫療器械
226、技術壁壘較低、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但細分需求與產品種類多,行業相對分散。2018 年翔宇醫療、普門科技、偉思醫療、廣州龍之杰(誠益通的康復醫療器械板塊)總營收僅占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的 3.77%。同時,國內康復醫療器械雖然整體國產化率高,但高端設備仍然被外資品牌占據,在高端產品上仍缺乏更多的“中國制造”聲音。圖圖 45 2018 年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格局年中國康復醫療器械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偉思醫療招股說明書,Frost&Sullivan,iFinD,華安證券研究所等 2、康復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專業康復人才匱乏、康復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專業康復人才匱乏 根據 2021 年度國家康復
227、醫學專業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 發布的數據,我國康復醫療存在資源總量不足,專業康復人才匱乏的問題,具體而言:全國多數綜合醫院未配置康復醫學科病房。根據綜合醫院標準要求,三級、二級綜合醫院均應設置康復醫學科病房。根據 康復醫院標準 要求,三級、二級康復醫院的康復專業床位應占 75%以上。年度抽樣調查的 9,138 家綜合醫院中僅 2,676 家具備康復醫學病房。全國綜合醫院的康復醫學科病房配置率仍不足三成,康復醫學病房配置情況較往年無明顯改善,無法充分滿足康復醫療需求。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5 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室面積不滿足要求。綜合醫院標準要求,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
228、室總使用面積不少于 1,000m2,二級綜合醫院則不應少于 500m2。年度調查中,共有 656 家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面積不足1,000m2,占 54.67%;555 家二級綜合康復醫學科門診和治療室總使用醫院面積不足 500m2,占 52.35%,不滿足要求??祻痛参粩挡粷M足要求。綜合醫院標準要求,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床位數應為醫院總床位數的 2%5%,二級醫院則應高于 2.5%??祻歪t院標準要求,三級康復醫院的住院床位總數應在 300 張以上,其中康復專業床位 75%以上。年度調查中,23.92%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床位數不足醫院總床位數的2%;12.64%二級綜
229、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床位數不足醫院總床位數的 2.5%;16.67%的三級康復醫院不滿 300 張,不滿足要求。國家質控中心實地調研發現,各地康復醫學科現有床位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候床入院患者等候時間長??祻歪t務人員總量不滿足要求、分布不均。綜合醫院標準要求,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每床至少配備 0.25 名醫師,0.5 名康復治療師及 0.3 名護士。年度調查中,綜合醫院方面,57.92%醫院的平均每床配置醫師數、80.44%醫院的平均每床配置康復治療師數、53.92%醫院的平均每床配置護士數未達到 綜合醫院標準要求,且各地區康復醫學科每床平均配置康復醫務人員數量差距較大。調查顯示,全國各級各類別醫院康
230、復醫學科醫務人員工作負擔較重。3、人均康復支出較低,支付能力有待提高、人均康復支出較低,支付能力有待提高 據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及畢馬威分析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康復醫療總收入約為 75 億美元,人均康復醫療消費約為 5.5 美元,遠低于同年美國人均康復花費 54 美元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的康復醫療支出與歐美國家尚存在較大差距。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6 圖圖 46 2017 年年中國康復醫療中國康復醫療總收入和人均花費總收入和人均花費 資料來源:畢馬威 人均康復支出的不足會削弱康復機構的盈利能力,根據 2022 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的數據,康
231、復醫院總收入為 230.46 億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 30.77億元,占總收入比重 13.35%,而總支出為 227.64 億元,收入扣減支出后的盈余為 2.82 億元,占總收入比重僅 1.22%。這意味著當前中國康復醫院的盈利能力仍相對有限且明顯依賴財政撥款,對于市場的進一步擴容造成了阻礙。從支付意愿來看,一方面中國患者對于康復醫療的意識與認知存在偏差,投入資金意愿不強,尤其是老年群體支付能力不一,并廣泛存在“重治療,輕康復”的心理,康復支出優先級不高;另一方面,我國當前的醫保體系中覆蓋的康復類項目僅 29 項,占比極低,同時商保覆蓋率極低。長期人均康復支出的不足會削弱康復醫療行業良性擴張的
232、能動性,影響康復醫療體系的健全和良性運轉。4、康復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三級康復體系尚未完善、康復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三級康復體系尚未完善 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中指出,強化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和布局優化,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鼓勵拓展康復醫療、醫養結合、安寧療護等服務功能。意見的推出從側面也反映出了當前我國康復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難題,由于我國三級康復體系建設仍在初期,上下流轉通道不暢,加之基層康復醫療機構常見人才缺乏、設備不足等問題,導致康復醫療資源仍主要集中在三級醫院,相應的,有
233、康復需求的患者不得不到更高級別的康復醫療機構就診。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7(四)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未來趨勢分析(四)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未來趨勢分析 1、康復醫療器械產品加速創新、康復醫療器械產品加速創新,提升老年人康復效果和體驗,提升老年人康復效果和體驗 康復醫療器械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老年人的康復護理領域。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面向老年群體的康復醫療器械行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近年來,國家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促進康復醫療器械行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創新和技術攻關。相比于同質化程度高、技術壁壘較低的低端康復器械,高端設備的突破是未來康復醫
234、療器械行業分化和整合的重要著力點。當前,隨著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的背景下,AI、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創新技術已為高端康復器械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以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為例,通過仿生設計結合智能評估系統和云端智能管理等功能,可以實現對脊髓損傷、腦卒中、下肢肌無力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導致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圖圖 47 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示意圖康復外骨骼機器人示意圖 資料來源:程天科技官網 此外,康復醫療賽道也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腦機接口技術預想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改善/恢復是腦機接口的主要功能之一,基于刺激的以輸入為主的腦機接口具有神經調控的功效,可用于肌萎縮側索硬化(ALS)、腦卒中、脊髓
235、損傷、輕度認知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和強迫癥等的治療康復。因此,老年群體作為 ALS、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8 腦卒中、認知障礙等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具備腦機接口技術快速落地應用的潛力。圖圖 48 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 NEO 系統及其體內機的設計合成圖系統及其體內機的設計合成圖 資料來源:清華大學官網 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和市場的逐漸成熟,可以預見未來從事智能穿戴設備、康復機器人、腦機接口設備等高端康復醫療器械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相關康復醫療設備及器械也將在老年人康復護理領域扮演重要角色。2、細胞細胞療法療法等
236、等新興技術新興技術,或或將將在在康復康復領域大有可為領域大有可為 例如在抗衰老方面,身體衰老的本質是細胞衰老,尤其是干細胞衰減,治愈細胞衰老最根本的途徑是修復細胞、改善細胞代謝、激活衰老細胞的功能。只有及時對受損細胞、衰老細胞進行有效治療,使受損細胞得到康復,衰老細胞得到激活,器官組織和生理功能才能完全恢復正常。當前,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官方的數據庫中均可查詢到干細胞抗衰老相關的研究,這些研究探討了干細胞減緩或逆轉正常衰老過程的療效。2019 年 1 月 1 日以來,全球已有數十項臨床試驗用于研究干細胞療法改善身體虛弱,大量證據表明,干細胞耗竭與衰老脆弱的進展有關,而通過補充
237、間充質干細胞可能是改善老年人身體虛弱的有效療法。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99 在退行性疾病方面,無論是神經退行性疾?。ㄈ绨⑵澓DY)還是關節退行性病變(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是全球范圍內老年群體中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國內眾多創新生物醫藥企業都積極開展了細胞療法在退行性疾病上的研發探索和臨床試驗,其中部分企業相關管線已進入到臨床中后期階段。以上海愛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其治療膝骨關節炎的間充質干細胞藥品是中國首批進入臨床三期的干細胞產品,有望成為國內首批商品化間充質干細胞藥品。以膝骨關節炎(KOA)為例,其作為常見的骨關節炎類型,在老年
238、群體中其發病率逐年升高。由于關節軟骨無血運,自我修復受到限制,最終導致進行性軟骨丟失和關節退行性變。目前 KOA 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功能鍛煉、藥物治療、關節內注射激素)和手術治療,該等治療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及改善關節活動度,但并不能促進受損關節軟骨的再生。間充質干細胞(MSC)作為種子細胞,具有成軟骨潛能、自我更新能力和免疫調節能力,使其成為 KOA 治療中可修復受損軟骨的理想工具。目前我國骨關節炎患者總數已超過 1.5 億,以干細胞、免疫細胞為代表的細胞科技療法,正在引領一場新的醫學革命,有望給 KOA 患者帶來福音,切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助推細胞療法在醫養、康
239、復產業中的深度應用。3、康復醫療資源加速下沉,、康復醫療資源加速下沉,基層基層社區康復大有可為社區康復大有可為 相較于其他醫療機構康復,社區康復具備建設成本低、往返距離近、可覆蓋范圍廣等優點,尤其適合行動不便且又需要長期康復訓練的老年群體。隨著國家及各省市在推進分級診療方面的不斷嘗試,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力度的加大,對民營康復機構資源下沉的鼓勵,以及在加速相關康復人才培養方面的努力,社區康復在未來打通轉診鏈條后,能夠鏈接三級綜合醫院、二級康復??漆t院等的優質資源,更好也更多的滿足基層康復需求。以上海市為例,2021 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推進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康復中心建設的通知,
240、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心、服務站、村衛生室)為依托,建設標準化社區康復中心。建設內容包括打造社區現代化康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0 復功能平臺、充實社區康復專業人員隊伍、提供整合型康復服務和建立與上級醫療機構緊密高效的協作機制等。截至 2023 年 10 月底,上海全市已建成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 118 家,計劃到 2025 年,實現全市 5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的目標。因此,隨著未來康復醫療資源加速下沉,從事社區康復相關業務的業內企業有望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此外,除了常規通過在基層建設社區康復機構實現康復醫療資源的下沉外,還可通過遠程康復系統
241、和互聯網醫院等手段實現康復醫療資源的延伸,這也是提高診療效率并有效緩解康復醫療人員短缺的重要手段。4、人均康復支出提升人均康復支出提升和和支付體系支付體系多元化多元化對對行業發展行業發展至關重要至關重要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人均康復費用在 5.5 美元左右,預計到 2022年人均康復費用支出增長至 74 元左右,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康復支出水平仍較低。從 2022 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的數據來看,康復醫院的收支盈余僅占整體收入的 1.22%,而來自于財政撥款的收入占比為 13.35%,這意味著當前中國康復醫院的盈利能力仍相對有限且明顯依賴財政撥款。但從長期來看,無論是在
242、康復醫院端還是患者支出端,康復醫療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都難以無限制的依賴財政撥款,因老齡化問題逐漸承壓的醫?;鹨搽y以支撐大規模新增康復類項目。因此,康復醫療行業的良性發展,不僅僅是需要政府端在各個環節加大補貼支持力度,也需要從底層解決人均康復支出較低和支付體系單一的難題。一方面,可以加強患者對于康復醫療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提升其在康復方面投入資金的意愿之;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導更多元化的支付體系改革,例如在社保支付端逐漸推行預付制(FRGs)和推動民營康復機構與商業保險機構的對接,鼓勵保險機構在現有少數涉及康復醫療的高端商保之外,開發面向更廣泛老年群體的商業康復醫療保險項目等,這也更加貼合“少子化
243、”社會趨勢下老年群體對自身未來健康和生活保障的愈加重視。以重慶市為例,2023 年 10 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市發改委、市民政局等 11 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1 險制度試點,適應失能老年人基本護理保障需求。鼓勵商業保險將老年人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納入保障范圍。(五)(五)康復醫療在國內醫養產業的融合應用情況康復醫療在國內醫養產業的融合應用情況 隨著健康中國 2030 的不斷推進,中國康復產業從一個邊緣開始進入了一個國家大力支持的高速發展階段,中國
244、醫療將由以往的“重手術(重治療)、輕康復”向“治療、康復”齊步走轉變,為康復醫療在國內醫養產業的融合應用奠定了市場基礎。2022 年 4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提升醫養結合發展水平。健全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機制,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服務。進一步增加居家、社區、機構等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币约啊巴苿宇A防、治療、護理、康復有機銜接,形成病前主動防,病后科學管,跟蹤服務不間斷的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痹卺t療實際應用領域中,康復醫療也的確與臨床醫學相輔相成。臨床醫療以疾病為主體,以治愈為目的,以人的生存為
245、主,醫生主要搶救患者和治療疾??;康復醫療以病人為主體,以恢復功能為目的,以人的生存質量為主,使有障礙存在的病人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復。因此,從廣義上來講,康復醫療即是獨立的醫學領域,也可以視作醫養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環節,是全生命周期、一體化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服務對象來看,老年人群即是醫養產業的核心群體,也是康復醫療的主要服務對象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常發肢體和器官功能障礙,患有一種或幾種慢性病的概率也比一般人群要高幾倍。針對老年人慢性病及老齡導致的功能障礙,除在醫養環節中常見的住院治療和長期藥物治療和護理等手段,康復醫療環節的融入也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功能障礙,提高其生活質量。從主要
246、場景來看,鑒于我國養老產業“9073”發展格局,相應的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重點在居家和社區,包括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上門醫療服務和支持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基層的醫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2 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增設養老床位等?!倍瑫r在康復醫療端,我國也在通過推進分級康復診療和鼓勵民營康復機構建設康復機構等措施加速康復醫療資源下沉,實現以居家康復、社區康復為基礎的康復醫療體系。因此,醫養產業和康復醫療擁有共同的應用場景,具備融合開展的基礎,養老服務機構可以通過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實現二者共同運營。從收費方面來看,在基礎的
247、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收費外,康復醫療與醫養的融合能夠給從業者帶來新的營收渠道。除在普通康復醫療服務收費之外,可以通過差異化、面向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群體提供諸如智能穿戴設備、康復機器人等高端康復醫療器械實現增值收入,緩解整個服務環節過程中的盈利壓力。最后,在支付方式方面,醫養與康復醫療也具備整合推出商業保險的潛力,且兩者的有機結合除提高產品吸引力之外,整體上也具備降低保費支出的潛力,如通過合理的住院治療與社區康復的組合縮短患者入院時間,并降低再入院頻率等?;仡櫘斚?,我國距離建立“醫養+康復”相結合的養老體系仍需要較長時間,康復醫療與醫養產業的融合之路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國“醫養+康復”結合的養老產
248、業暴露出業態縱深相對不足、服務場景不夠豐富的問題。一方面,優質養老及醫療資源地域性分布不均、相關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參差不齊使得大部分老年人僅能獲得較為基礎的養老服務,優質的“醫養+康復”養老服務的可及性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專業服務人才的短缺、行業規范的不完善、不統一也使得目前康復醫療與醫養產業的融合應用尚不成熟,難以滿足當下老年人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養老及醫療康復需求。展望未來,隨著國家對養老和康復醫療產業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相關法規體系和技術標準亦會逐步完善,從而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最終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醫養+康復”結合的養老體系,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康”的目標。2
249、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3 四四、醫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淺析、醫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淺析(一)(一)行業的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行業的主管部門及監管體制 1、主要行業主管部門、主要行業主管部門 醫養以及康復醫療行業屬于醫療服務行業,其主要管理部門為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國家層面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外,醫保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下屬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亦對醫療機構履行部分監管職能。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起草醫療服務行業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草案,擬訂政策規劃,制定部門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協調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保障,
250、建立醫療服務評價和監督管理體系;制定醫療機構和醫療服務全行業管理辦法并監督實施;組織制定國家藥物政策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開展藥品使用監測、臨床綜合評價等。醫療保險部門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主要職責包括: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草案、政策、規劃和標準;組織制定并實施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組織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藥店的醫療保險服務管理、結算辦法及支付范圍;制定藥品、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并監督實施等。在醫療服務領域,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醫療廣告進行監管,核準廣告的內容等。下屬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起草藥品、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草案;組織制定、公布國家藥典等藥品
251、和醫療器械標準、分類管理制度并監督實施;制定藥品、醫療器械監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組織實施,組織查處重大違法行為等。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主要職責包括:研究起草價格、收費方面的法規和規章草案,規范政府價格行為、經營者價格行為;負責推進價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對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養老服務項目建設資金實施管理,對普惠性養老項目實施評估;研究提出政府管理服務價格和收費的管理原則和作價辦法;擬訂重要商品價格、服務價格和收費政策并組織實施。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4 而在養老服務領域,民政部亦發揮了相關管理職能,組織擬訂并協調落實促進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
252、措施,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2、監管體制、監管體制 在監管機制上,從經營目的角度,醫療機構按照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進行分類管理;從機構規模和水平分級上,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次分為甲等(最高等級為三級甲等)、乙等、不合格。具體到醫療機構設置及經營本身,國家對醫療機構設置、醫護人員的執業、醫療器械以及藥品的采購使用、醫保結算和支付等方面也進行了管理與規范。(二)(二)國內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情況國內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情況 1、國家層面、國家層面 國內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的法律法規主要為國務院及其直屬機構,如國務院
253、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民政部等部門頒布實施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它們共同構成了推動醫養結合機構發展的法規框架,涵蓋了從機構設立許可、服務標準制定到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為醫養結合機構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操作指南,具體如下表所示:表表十十七七 我國養老及我國養老及醫養、康復醫療領域醫養、康復醫療領域相關規范性文件相關規范性文件 序號序號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發文單位發文單位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1 關于命名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的通知(國衛老齡函202418號)2024 年 1月 19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 命名了一批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
254、,鼓勵其持續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和水平。本通知共計確定了 100 家示范縣(市、區)以及 99 家示范機構。2 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試行)(國衛辦老齡發 2023 18 號)2023 年 11月 1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 為規范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制定本指南,主要內容包括機構資質與設施設備、服務人員資質等基本要求,并明確了服務內容、流程等要求。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5 序號序號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發文單位發文單位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3 康復治療專業人員培訓大綱(國衛辦醫政函 2023 386號)2023 年 10月 27 日 國家
255、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貫徹落實 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指導各地加強康復治療專業人員的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培訓時間、方式和方法,培訓內容和要求、實施建議等內容。4 關于推廣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典型經驗的通知(國衛辦老齡發20233 號)2023 年 3月 17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 推廣醫養結合試點工作中的典型經驗,促進醫養結合模式的創新和發展。主要內容包括組織領導強化、落實政策措施、健全投入機制、探索服務模式、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實施效果等方面。5 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衛老齡發 2022 25 號)2022 年 7月 18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
256、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 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提出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推動機構深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優化服務銜接、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引導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完善價格政策,加大保險支持,盤活土地資源,落實財稅優惠,壯大失能照護服務隊伍等意見。6 醫養結合示范項目工作方案(國衛老齡發 2022 14 號)2022 年 4月 18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 鼓勵各地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包括創建范圍、創建標準、工作流程、政策支持、服務優化
257、、監督管理等相關內容要求。7 關于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的意見(國 衛 醫 發202119 號)2021 年 6月 8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殘聯 提出了健全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康復醫療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創新康復醫療服務模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組織實施等方面的具體措施。8 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國衛辦老齡發202015號)2020 年 9月 27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規范醫養結合機構的管理和服務,確保服務質量。規定了包括機構設置、科室設置、設施設備配備等基本
258、要求,以及服務內容、服務流程、養老服務管理等要求。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6 序號序號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發文單位發文單位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9 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國 辦 發202048 號)2020 年 12月 21 日 國務院辦公廳 明確了養老服務的監管重點(質量安全監管、從業人員監管、涉及資金監管、運營秩序監管等),落實監管責任,創新監管方式。10 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國衛辦老齡發201924號)2019 年 12月 23 日 財政部、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指南對醫養結合機構
259、應當提供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作出了規范,規定了包括機構設置、機構科室設置、人員配備、設施設備配備、藥品配備、服務人員資質和環境等要求。11 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 號)2019 年 10月 13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 該意見明確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進一步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12 關于做
260、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國衛辦老齡發201917 號)2019 年 5月 27 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發展。做好政策宣講及指導、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支持新建醫養結合機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13 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2015 年 11月 18 日 國務院辦公廳 該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完善投融
261、資和財稅價格政策、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7 序號序號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發文單位發文單位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14 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 見 (國 發201335 號)2013 年 9月 28 日 國務院 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等加強合作。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積極開發長期護理商業險以及與健康管理、養老等服務相關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15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 見 (國 發201335 號)2013 年 9月 6 日 國務院 明確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指導
262、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同時,提出了主要任務、政策支持措施、工作機制、綜合改革試點等。16 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范(2012 年版)(衛辦醫政發201251 號)2012 年 4月 27 日 原國家衛生部 本技術操作規范規定了康復治療的具體技術規范,旨在規范臨床康復治療行為,提高康復醫療服務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17 康復醫院基本標準(2012 年版)(衛醫政發201217 號)2012 年 3月 20 日 原國家衛生部 為規范康復醫院建設,制定了相關標準和要求,包括床位要求、科室設置、人員配備、場地要求、設備配置、規章制度、注冊資金等相關要求。2、地方層面、地方層面 各地區根據本
263、地的社會特點和經濟狀況,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與文件,以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保健的深度融合。這些地方性法規與文件,是地方政府對國家指導意見的具體落實,體現了地區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需求。地方政府通過制定推進醫養結合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規劃了實施路徑,并提出了創新的政策措施。目前,國內部分省市的醫藥結合政策如下表所示:表表十十八八 全國各地區醫養結合政策全國各地區醫養結合政策 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1 河南省 推廣“全鏈式”醫養結合模式實施方案 2023 年 9月 4 日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建立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健康
264、養老服務體系和服務機制,全面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8 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發文時間發文時間 相關相關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 河南省 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工作的通知 2021 年 12月 31 日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優化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強化醫養結合服務的組織保障 3 江蘇省 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3 年 7月 13 日 增加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提升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有效銜接、建強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加大醫
265、養結合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行業監管等 4 遼寧省 遼寧省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3 年 3月 24 日 發展居家醫療服務、加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加快發展醫養結合機構、優化服務銜接、完善支持政策、加強隊伍建設、強化服務監管 5 貴州省 貴州省加快推進醫養結合機構發展若干措施 2022 年 6月 27 日 推動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設置、提升醫養簽約服務質量、明確醫養簽約費用、強化醫保政策支持、強化醫療政策支持、支持醫務人員參與醫養結合服務、強化組織領導和投入支持等 6 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1 年 9月 17 日 優化醫養結合服務資源
266、布局、提升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強化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協作、支持設立醫養結合機構、推動數字醫養服務、加大醫保支持力度、完善醫務人員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培養培訓、強化組織領導和績效考核等 7 北京市 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 2016 年 11月 24 日 加強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建設、發揮中醫藥在醫養結合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促進京津冀區域醫養結合工作協同發展等 8 上海市 關于全面推進本市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5 年 8月 4 日 推進養老機構醫養結合發展、促進社區居家醫養結合發展、發展專業的老年醫療護理、
267、加強老年康復與中醫藥服務等(三)(三)主要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及風險主要面臨的潛在法律問題及風險 1、資質合規問題資質合規問題(1)機構設立程序簡化,但仍需要注意滿足相關基礎資質條件 2019 年 5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4 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根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09 據該通知,支持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各級民政部門不再實施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申請設立養老機構的,不需另行設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記。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申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
268、室)、醫務室、護理站的,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在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相應簡化后,整體而言,醫療服務部分應當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備案;養老服務部分在民政部門進行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在此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尤其是對于具有養老服務職能的機構,對于實質開展相關醫療活動的,需要特別注意資質的完備性。例如,部分養老機構可能實質上已經通過針灸等診療方式開展醫療活動,但由于缺乏相關合規意識,未能及時辦理相關許可登記或備案手續。同時,除了相應登記許可或備案外,按照 2019 年 12 月 23 日財政部、民政部及國家中醫藥局出臺關于印發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等相關行業指南及
269、技術規范,還需要滿足相關指南以及行業標準規定的人員資質、設施配置、服務要求、醫保合規等相應要求。例如,2023 年 12 月,西安市未央區衛生健康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未衛醫罰 2023 164 號),陜西伯倫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因舉辦中醫診所應當備案而未備案擅自開展針灸執業的行為被處以罰款人民幣壹萬元整的行政處罰。2021年,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某醫養綜合服務中心因醫護人員配比不符合二級精神病醫療機構設置要求,不能滿足臨床工作需要,被處以警告和罰款人民幣壹萬貳仟元的行政處罰。(2)涉及其他業務需要辦理其他許可或備案資質 如果在醫養機構開展食品、餐飲等服務,還需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另外,對于以
270、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經營活動的機構而言,也需要注意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做好相關登記以及參加年度檢查活動。例如,2023 年 3 月,仙桃市民政局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仙民罰決202316 號),仙桃市大福醫養院因 2020 年度年檢不合格、2021 年度未參檢,被處以撤銷登記的處罰。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0(3)人員資質 在人員資質方面,現有技術指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結合既往行政處罰情況來看,對于醫養和康復醫療相結合的機構人員而言,由于服務對象醫療、康復和養老的結構化需求,出于效率等方面考慮,可能會出現不具有診療資質的人員從事或實質從事診療活動
271、,對此,從機構內部而言,應加強內部人員管理,避免違規從事醫療活動。例如,2019 年 5 月,溫嶺市禧樂醫養護理院有限公司因使用內科專業的執業醫師從事 X 射線影像診斷工作、使用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行為,被臺州市溫嶺市衛生健康局處以罰款人民幣肆仟伍佰元整的行政處罰。2、醫養及醫養及康復醫療康復醫療開發用地問題開發用地問題 用地合規問題是養老行業難以回避的重要問題。按照目前國內 土地管理法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從土地使用權所有制角度,分為國有土地以及集體土地,在取得方式上,包括劃撥、出讓、租賃等方式。在用地方面需要探討以下問題:(1)國有土地 按照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合
272、法取得相關用地的方式主要是包括劃撥和出讓,其中,出讓方式是合法取得相關土地使用權的常見方式,但是否可以利用劃撥用地,需要結合是否符合土地管理法第 54 條的規定進行判斷。根據土地管理法第 54 條的規定,“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1 另外,根據 2013 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
273、務業的若干意見,“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因此,對于醫養和康復醫療用地而言,如果擬通過劃撥方式取得相關土地,可考慮適用“公益事業用地”,但由于劃撥土地用途的限制以及非營利性等特點,實操中,能否按照劃撥用地方式實際取得相關用地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在以劃撥方式取得相關用地后,能否持續合規使用(如可能面臨政府收回、規劃調整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2)集體土地 由于不少醫養或康復醫療項目計劃在城市郊區落地,所在地用地性質往往是集體所有土地。如前述國務院 2013 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
274、業的若干意見,可以依法使用集體所有用地。另外,2014 年 4 月 17 日,原國土資源部發布了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根據該意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使用本集體所有土地,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可以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蓖瑫r,按照土地管理法第 43 條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準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睋?,如所開發的非營利性養老地產可認定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的,則可以申請按照集體土地
275、進行開發建設。因此,基于上述相關政策及法律規定,醫養和康復醫療用地可以申請使用集體所有土地,但在具體落地方面,各個地方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政策。例如,2022 年 9 月,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發布了河北省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管理辦法,根據該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依法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養老服務設施。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依法取得的集體經營性建設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2 用地,土地所有權人可以按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有關規定,依法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養老服務機構用于養老服
276、務設施建設?!币虼?,總體而言,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方面,支持醫養和康復醫療項目以“相對靈活”的方式使用相關土地。但由于涉及項目所在地方及區域土地權益、項目所在地規劃制定或調整問題,項目開發方能否實際取得相關土地以及持續合規使用相關土地,可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需要項目方持續關注相關政策變化。另一方面,在租賃用地方面,根據自然資源部 2019 年 11 月 27 日發布的 關于加強規劃和用地保障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自然資規 2019 3 號),規定了“以租賃方式供應的,租賃年限不得超過 20 年”“以多種有償使用方式供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對單獨成宗供應的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應當以租賃、
277、先租后讓、出讓方式供應,鼓勵優先以租賃、先租后讓方式供應?!钡认嚓P政策支持內容,這對降低項目開發方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如前所述,該等支持政策能否在實際操作中落地,落地程序是否合規需要重點關注。例如,2021 年 7 月,山東華洋醫養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因未經批準擅自占用河山鎮黃家屯村集體土地(耕地)1,560 平方米建設硬化地面,被日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處以責令退還非法占用的 1,560 平方米土地和沒收在非法占用的1,560 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的行政處罰。2022 年 11 月,河北順安醫養服務有限公司亦因未經批準非法占用村集體土地,被清苑區清苑鎮人民政府處以責令退還非法占用北
278、大冉村的集體土地和沒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的行政處罰。3、醫保合規問題醫保合規問題 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原則上僅當醫療服務項目(包括康復服務)被正式納入國家醫療保險報銷目錄時,方可依法獲得醫療保險基金的資助。鑒于醫養結合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之間存在性質上的交叉與復合,可能導致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明確區分。在此情形下,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屬可能出于個人利益,通過將養老服務費用以醫保報銷范圍內的醫療服務名義進行申報,以不正當手段套取醫療保險基金。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3 若醫養結合機構參與或協助此類“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的行為,并遭到舉報或查實,根據中
279、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8 年修正)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將可能遭受以下行政處理措施,例如,責令改正:要求相關機構或個人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采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保險金退還:責令相關機構或個人退還非法獲取的醫療保險基金;行政處罰:對參與騙取醫療保險基金的行為,依法處以罰款;協議解除:終止與醫療保險基金相關的服務協議;定點資格取消:剝奪醫養結合機構作為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的資格。當事人的行為若觸犯刑法詐騙罪等罪名,還可能依法被判處有期徒刑等。一定程度上,醫保合規問題也是影響目前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活動的“阻礙”因素,尤其是對于醫療機構而言,由于養老和醫療、康
280、復之間存在界限不明晰的情況,如果因此導致醫療機構以康復或醫療之名義實質開展養老活動,一旦被行政機關檢查發現,可能會對醫療機構及相關負責人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為了避免合規風險,導致部分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運營活動的意愿降低,甚至不予開展相關醫養及康復醫療結合項目。例如,2023 年 7 月,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醫養結合”模式下,民營醫院醫生和護士虛構診療服務名目,偷刷合作的福利院老人醫???,騙取國家醫?;鸬陌讣?。三名被告人的行為構成詐騙罪,法院依法對三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023 年 11 月,北京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發布關于對北京三諾健恒糖尿病醫院違規行為處理決定的通報
281、。該醫院存在利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醫??ㄩ_具診療項目,實際并未開展,虛構醫藥服務項目騙取醫?;鸬膯栴},嚴重違反了醫療保險規定及服務協議書有關條款。醫保中心對醫院做出了解除醫療保障服務協議并追回違規費用的處理決定。4、民事爭議糾紛問題民事爭議糾紛問題 由于醫養及康復醫療項目群體主要是老年人群體,身體素質水平欠佳,失能率較高,可能產生的意外事件也相對較高,因此也有可能會容易發生醫養服務糾紛,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4(1)醫療服務責任:如果醫養結合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時未能達到應有的醫療標準,導致服務對象健康受損,可能面臨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例如,在福建
282、省永安市燕西街道中山社區醫養結合衛生服務站、魏瑩醫療損害責任糾紛((2019)閩民申 509 號)一案中,法院認為被告在診療過程中存在對患者低血壓病情重視不足,未行必要的鑒別診斷,在無心電圖等其他檢查手段的情況下未建議患者及時轉診上級醫院的過失;該過失有可能影響患者心肌梗死的及時搶救治療,與患者最終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過錯參與度為次要因素(25%)。(2)護理服務責任:醫養結合機構在提供日常護理服務過程中,如果因護理不當導致服務對象受傷或健康受損,可能涉及護理責任的爭議。例如,在羅山縣福海頤養院、李松鳳侵權責任糾紛((2018)豫 15 民終 3763號)一案中,法院認為被告在死者入院時沒
283、有按照崗位制度對其進行體檢,死者進入頤養院不久就發生全身大面積壓瘡,頤養院并沒有相關的護理記錄證明張某的壓瘡不是護理不到位造成的。從醫院的死亡診斷證明上可見,張某的死亡與其全身大面積壓瘡有因果關系。法院酌定應由頤養院對受害人的損失承擔 60%責任。(3)安全保障義務:醫養結合機構需要提供安全的養老環境,如果發生意外事故,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安全保障責任。例如,在賴淑清與綿陽雨辰醫養結合醫院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2019)川 0703 民初 8119 號)一案中,被告與死者及其親屬簽訂了托老協議,后死者從該院四樓墜亡。法院認為,被告對死者入住期間的人身安全負有保障義務,而被告在徐文霞無親屬
284、陪護的情況下,對徐文霞的人身安全未引起足夠重視,未盡到高度注意其人身安全的防范義務,對徐文霞發生墜樓死亡的結果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原被告雙方各自應承擔責任的比例酌定為 70%、30%)。(4)緊急情況處理:在服務對象突發疾病或緊急情況時,醫養結合機構是否及時采取了必要的救治措施,也是可能發生的爭議點。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5 例如,在羅某、羅某 2 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2024)新 28 民終570 號)一案中,法院認為,被告九九康養中心在發現死者骨折后雖第一時間通知了家人但并未及時送醫,九九康養中心雖然是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配備了醫生及護理員,護理員
285、在護理老人時致使老人左側股骨骨折,雖然進行了輸液處理及照顧老人,但其醫務室只有內科診療范圍,并不具備骨科的診療條件,應該通知家屬的同時轉送醫療機構救治。九九康養中心在發生緊急情況下,未能及時撥打 120,違反了及時救助的法定義務,更是背離了生命至上的人道主義宗旨,故久久康養中心對王久珍的死亡存在過錯。(5)其他合同或侵權責任問題。服務合同中約定的服務內容與實際提供的服務是否存在差異,服務是否達到了約定的標準;醫養結合機構在提供服務前,是否充分告知了服務對象及其家屬相關服務的風險,以及是否獲得了服務對象或家屬的知情同意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要求醫養結合機構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286、及合同的約定,明晰合同具體內容及權利和義務,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以預防和減少可能發生的民事爭議;另外一方面,隨著醫養和康復醫療人群不斷增加,也需要從立法及執法層面,進一步細化相關硬件設施以及服務標準。(四四)法律方面)法律方面尚尚需做的工作和努力需做的工作和努力 1、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方面方面 醫養、康復醫療結合主要興起于近年來我國愈發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隨著社會結構和家庭結構之變遷,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標準體系需動態完善。建議從國家層面制定及梳理醫養結合、養老護理等相關制度體系以及法律框架,不斷明確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在提供醫養服務時的權利與責任設定明確的界限。同時,
287、為降低醫療機構的顧慮,需要明確醫療和養護之間的界限和區分問題,以免因為界限不清導致觸發“騙?!眴栴}。此外,為推進醫養結合及康復醫療產業的發展,需要在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和醫養結合機構的醫保結算方面為醫養、康復醫療領域提供更為明確的政策支持。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6 2、用地政策方面、用地政策方面 醫養和養老用地政策是支持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踐中項目落地的重點問題,關于用地方面建議:(1)合理規劃用地布局。各地應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合理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確保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的有效供給,并盡可能保證規劃的穩定性,以防因為規劃調整導致持續用地存在
288、一定障礙或風險;(2)優化土地供應方式。從合規用地而言,通過出讓等方式成本相對較高,對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議保障劃撥用地需求。同時需要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通過租賃、租售結合等多元化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以降低項目方前期投入成本;(3)實施用地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政策,減輕稅費負擔,享受相應的財稅優惠政策。3、民事爭議方面、民事爭議方面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對于降低可能產生的糾紛風險,建議如下:結合醫養和康復醫療實踐、國外先進經驗,國家在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方面,不斷細化和明晰相關技術和服務標準。由于服務對象往往在訂立服務合同方面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容
289、易訂立可能對服務對象不利的合同文本,事后也容易引發相關爭議糾紛。建議參考勞動合同、技術轉讓合同等經驗,由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行業內相關服務合同樣本(包括但不限于服務對象和醫養及康復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同、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合同),細化相關條款,減少爭議風險。從監管機構角度,為保障服務對象合法權益,建立健全相關投訴以及協商解決機制通道,盡最大限度化解服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相關爭議風險。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7 五五、醫養及康復醫養及康復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一一)醫養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醫養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1、醫康養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醫康養融合發展是
290、大勢所趨,互相賦能方能提高養老服務效率互相賦能方能提高養老服務效率 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醫療診治及康復需求,甚至也涉及到心理健康及情感訴求方面的服務供給,從“老有所住”到“老有所醫”再到“老有所樂”,離不來養老資源、醫療衛生資源、康復資源的協同賦能和統籌協調,相關職能體系之間的銜接效率和服務打通尤為關鍵。具體而言,政府部門可適度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康復醫院,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同時運用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更多投入,推動專業照護機構的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醫養服務??梢哉f醫康養的融合效率,對于養老產業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及
291、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作為具有民生性質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醫康養產業對于提升民生福祉意義重大,具有普適性、人文性、差異性等潛質,在構建養老社區或者養老院方面,各地需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充分結合當地地域特色、本土文化傳統、人口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特點,高效利用本地自然資源優勢,進行精準化、個性化開發。同時,在養老服務體系的搭建方面需考慮生態性,即養老產業發展模式要側重宜居生活環境的營造,對周邊環境友好,有利于促進地方生態文明和產業綠色升級,服務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大局。2、根植于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統籌協調、根植于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統籌協調醫養醫養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大大局局 醫養產業涉
292、及到多資源、多體系的結合,其發展實踐探索須植根于健康中國戰略,緊密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產業升級需求,強化協同創新與多方合作,不斷優化和完善實踐布局,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及新模式。具體而言,政策制定者需要精心謀劃、逐步健全醫康養服務產業的政策法規體系,兼顧實際國情及民生需求制定行業標準和指導規范,細化準入門檻、運營機制、成本控制、組織架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同時,在國家層面政策方針及行業規范的指引下,各地方政府需結合本地特點持續推進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落地,積極推進養老產業的服務質量和覆蓋人群。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8 同時,完善醫養產業全鏈條布局也
293、是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逐步增加養老服務產業在專業醫養服務商、醫療服務資源配置、康復醫療器械及康復師等產業鏈相關環節的配套供給,不斷完善行業服務生態。此外,政府在保障醫養產業穩健發展的過程中,需統籌整合醫療、康復資源,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明確各責任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最后,政府可以通過設立產業研究院、醫康養產業聯盟等多元載體形式,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豐富養老服務行業的服務層次、優化供給水平。3、加強專業護理康復人才培養加強專業護理康復人才培養,積極推動行業發展的標準化積極推動行業發展的標準化 當前在養老服務生態體系中,專業的護理康復人才較為短缺,而該等人才的培養亦非一朝一夕
294、之事,職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醫康養產業的發展水平,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政策制定方面,應加快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領域緊缺人才的培養步伐,鼓勵普通高校及職業院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大培訓教師的引進力度,在保證培養質量的同時,適當擴大招生規模,采取定向培養、訂單招生等多種形式加大人才儲備,亦可激勵醫務人員特別是退休醫務人員投身醫養服務行業,使其發揮余熱的同時適度解決當前養老行業醫療服務人才不足之問題。同時,政府可加強宣傳引導和適度的激勵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常態化的志愿者服務體系,加強志愿者在服務技術能力方面的培訓,鼓勵志愿者為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日常照護服務。此外,醫養行業的長期
295、穩健發展離不開服務流程、技術規范、爭議解決等方面的標準化指導,對于從業者而言,在滿足老年人個性化服務要求的同時,只有在普適性更強的基礎養老和醫療服務方面不斷提升標準化水平,方能更好的樹立品牌效應和市場影響力。而服務商只有在醫養服務提供過程中,提升標準化和統一化程度,同一模式下的不同機構在技術規范上總體趨于一致,方能便于相關專業人才的快速培養和養老資源的配套供應,在全社會層面顯著提升養老服務的效能。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19 4、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落地,建立各方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落地,建立各方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 作為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
296、一項重要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截至 2022 年底,全國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69 億,累計有 195 萬人享受待遇,累計支出基金 624 億元,年人均支出 1.4 萬元11。經評估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可以享受每月數百元至數千元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或入住機構接受專業長期照護服務,或居家接受專業機構的上門照護服務。試點地區的實踐表明,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有效緩解了失能人員家庭的照護和經濟壓力,同時顯著減輕了公立醫院康復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這一制度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失能人員尤其是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提升了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促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
297、積極作用。而在老年群體人口基數更大、養老壓力愈發凸顯的農村,可加強農村長護險建設,積極探索農村長護險制度,比如擴大參保對象納入范圍,將農村居民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加快設立和普及村級護理中心,完善農村醫療護理資源配置,加強農村監管力度;鼓勵城市養老機構向農村地區發展,鼓勵企業盤活農村地區陳舊廢棄場地,就地建立養老機構。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仍在試點中,探索如何建立健全各方合理分擔的籌資機制成為該項制度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乃至全面實行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各級政府財政壓力依舊較大,在不增加企業、單位、職工、居民家庭負擔的前提下,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應采取多方分層分擔機制。以同樣面臨老年護理問題嚴峻且社
298、會醫療保險支付壓力繁重的日本為例,日本自 2000 年起實施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所有 40 歲以上國民,分為 65 歲以上和 40 至 64 歲在職勞動者兩類。第一類保險人的保費從養老年金中扣除,第二類則與健康保險費一同繳納。在老年人康復護理服務環節,個人承擔 10%至 20%,保險支付 40%至 45%,政府補助剩余部分。我國可以結合實際國情適度借鑒日本等國的分擔機制,加快推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的建立。11 數據來源于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韓琳在 2024 年全國兩會期間發表的相關文章。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
299、0(二二)康復醫療在養老產業中融合發展的相關建議康復醫療在養老產業中融合發展的相關建議 1、在戰略層面重視老年康復醫療產業,在戰略層面重視老年康復醫療產業,扭轉扭轉“重治療輕康復”“重治療輕康復”觀念觀念 老年康復并非一蹴而就,同樣對于國家戰略而言,發展老年康復醫療產業也絕非一朝一夕。國內大部分老年人群體以及家屬、甚至部分醫務人員仍保留“重治療輕康復”的觀念,忽視康復醫療的重要性。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限制了醫養結合及康復醫療產業在需求端的發展,影響了產業生態環境的優化。因此,發展老年康復醫療產業的首要任務是在戰略上重視產業需求端的觀念重塑,認識到產業服務接受方的主體性地位以及相應服務體系建設的
300、重要性,從而才能將醫養與康復有機結合,賦能產業的蓬勃發展。老年群體對康復醫學的認知程度直接關系到康復成果及其未來的生活品質。在康復治療期間,開展公眾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對康復醫療的認識和接受度,尤其是對老年群體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其把握康復的最佳時機,及時開始康復治療,這將顯著降低功能缺陷和殘疾的風險,增強老年群體的生活自理能力,助力他們重返日常生活。老年康復醫療從業者不僅需要開展康復治療,還應致力于培養患者正確的康復理念,使其真正能“老有所醫”,享受到高質量的晚年生活。2、立足立足“未富先老”“未富先老”的國情,基于現有三級康復診療體系探索中國特色老年康的國情,基于現有三級康復診療體系探索中國
301、特色老年康復服務模式復服務模式“未富先老”意味著相比部分老齡化水平相同的發達國家而言,老年人群的收入水平和對老年康復醫療的支付能力、支付意愿都相對不高,同時考慮到中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諸多因素,中國針對老年人群的康復醫療服務需求相對多元并存在地區差異,因此有必要基于現有國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老年康復醫療產業發展模式。此外,目前現有的三級康復醫療體系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醫養與康復醫療服務的發展,但不同級別的系統之間仍缺乏有效鏈接。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強有力的行政指導干預,另一方面則是源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對于大型綜合類醫院的依賴和對基層康復??漆t院或者診所的不信任。再加之基層康復醫療機構的設2024
302、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1 備和專業醫師嚴重匱乏,進而加重了上述人群對其的不信任,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致使三級康復診療體系無法實現高效暢通的鏈接和流通。因此,為了滿足“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所提出的“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建設,推動醫養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边@一目標,下面從多個維度進行探索分析:(1)政策端:建立并完善關于老年康復醫療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我國老年康復醫療產業起步較晚,政策法規尚待完善,這就需要各地政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并發布促進老年醫養
303、模式發展的指導性規劃,對資金投入、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監管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和要求,以確保政策的落地實施,同時制定明確的服務人員資質要求和準入標準,確保提供服務的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道德素質。此外,打通民政系統和衛生系統對于養老康復服務機構的統一管理模式建立統一的康復醫療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明確監管職責,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是推動老年醫養模式向制度化、產業化和規范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人才端:全方位助理培養康復治療專業人才,制定規范嚴格的康復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并提供與之匹配的待遇 老年康復服務是一項復雜而多維的工作,它要求服務提供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醫療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304、。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逐漸衰退,這導致他們在康復過程中面臨多種復雜的健康問題,也迫使康復醫師和治療師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老年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據相關統計,中國現有的康復師僅為 5 萬余人,遠不足以滿足日益嚴峻的老年康復醫療需求,而且康復師的缺乏更是會直接影響老年人群適應醫養模式的進程。從目前國內康復師的培養模式來看,高校畢業生需要經過多年的理論學習以及實踐經驗才能持證上崗,培養周期與一般臨床醫生無異。而當前,康復服務在醫保體系中的定價偏低,加之康復治療的收費與成本不成正比,這導致了康復專業人員相較于臨床醫生在收入上存在明顯差距。這種薪酬差異不僅影響了康復專業人20
305、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2 員的職業穩定性,也促使他們更傾向于轉行,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康復領域的人才短缺現象。圖圖 49 現有體系下康復領域人才培養周期現有體系下康復領域人才培養周期 資料來源:互聯網公開資料 考慮到“未富先老”的國情,人民群眾對于老年康復醫療的需求大多傾向于中低層次的普適性需求,高層次的專業化需求較少,因此對于康復醫師的培養,除了根據行業需求大力培養康復治療高層次人才以外,在現有全科醫生培訓體系中將康復醫學作為必須輪轉且著重考核的專業從而提升全科醫生在康復醫學領域的專業水平似乎是一個彌補康復醫師的供給缺口的有力途徑。此外,也需要政府和醫療機構通過深入的市
306、場調研和成本分析,對康復項目的醫保支付標準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其能夠合理覆蓋服務成本,體現康復服務的專業價值。同時,調整康復治療的收費標準,消除價格與成本的倒掛現象,保障康復服務的財務可持續性,提高康復專業人員的薪酬,縮小與臨床醫生的收入差距,提升康復職業的吸引力。(3)支付端:建立健全支付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類支付方系統性參與支付體系,升級改良支付模式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3 隨著我國老年護理問題嚴峻且社會醫療保險支付壓力繁重,拓展支付端的資金來源渠道并增強其穩定性是促進康復醫療產業健康發展極為重要的“助推器”。1)拓寬醫保覆蓋范圍,完善老年康復醫療保障體系,
307、推動醫保體系改革 醫療保險支付體系是中國醫療行業的核心支柱。近年來,康復治療項目逐漸被納入醫保范圍,報銷項目也在逐步增加。然而,要實現全面覆蓋,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的康復醫療服務,仍需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為此,應將康復醫療服務的價格納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總體框架中,合理調整和優化相關項目的價格,為醫療保險更全面地覆蓋康復醫療項目奠定堅實基礎。這將大幅度提高支付能力以及支付意愿均有限的老年人群觸及康復醫療的可能性,促進老年康復醫療產業的發展。同時,賦予醫院協會、醫師協會、保險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應有的管理權力,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積極參與支付方式改革協商談判中,保證政府宏觀調控和行業自治的高度
308、契合;通過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基本醫療保險的經辦,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激發醫保經辦的內在活力和改革動力。此外,鼓勵大型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民營康復醫療機構,通過市場競爭促進康復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形成良性的市場生態循環。2)功能相關分類支付方式或將成為主流,取代按“服務項目/單元”支付方式 目前國內康復醫療普遍采用按“服務項目/單元”的支付方式,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能有效控制康復醫療服務費用。然而,由于康復患者尤其是老年康復患者存在康復治療時間周期長、康復醫療服務繁雜等特點,該支付方式容易產生過度治療、康復服務難以合理定價、康復機構推諉重癥病人、康復住院周期延長等諸多問題。功能相關分類支付方式(FR
309、Gs)則是能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FRGs以康復患者的功能改善作為支付依據,預測各項資源的消耗程度進而對患者進行分組管理。這種以功能改善為導向的整體支付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成本內實現最大的康復效果。它不僅能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還能激勵醫療機構尋求最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4 優治療方案,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功能,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4)社會參與端:鼓勵各方積極投身于老年康復醫療產業,博采眾長,積沙成塔,助力產業邁入全新發展階段 在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國家已明確提出要大力
310、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復醫療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這意味著以市場型社會養老服務為主的康復護理體系和以互助型社會養老服務為主的社區照顧體系二者相輔相成,是需要政府、人民群眾、營利性企業、非營利性機構、社會團體等多方積極參與的,這樣才能促進各類醫養結合模式在現實中的實踐運用。例如公立醫療機構向醫療康復相結合的養老機構轉型,或者大型公立醫院內置醫養結合的相關機構,亦或者養老機構通過引進醫學人才,轉型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這樣的做法能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以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滿足老年人對康復醫療和養老的
311、雙重需求,促進老年康復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營利性企業和各類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才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直接供給主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醫院內部的康復服務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康復需求。因此,康復醫療迫切需要向社區層面擴展。社區康復服務為患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減輕了醫院的床位壓力,有助于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此外,社區康復還有助于提升康復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對患者的康復過程和生活質量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通過將康復服務延伸到社區,可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實現醫療服務的優化和資源的合理分配。營利性企業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復醫療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其
312、盈利模式不應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醫療服務和養老護理。實際上,企業還應該重視對健康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務,并通過提供個性化、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為老年人提供居家康護、社區照護、全程陪護、智能照護、輔具服務、中醫推拿保健等專業化和規范化的長期照護和康復護理服務,充分挖掘“銀發市場”的潛力,致力于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全方位的康復服務。而對于整個老年康復醫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5 療體系而言,企業的商業行為也同時增強了對社區居家康復養老服務的支持。同時,通過運用其在康復醫療和資源分配等領域的優勢,企業能夠為社區居委會和互助型社會組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賦能,幫助這些組織更有效地
313、提供社區照顧服務。這種合作不僅能夠提升居家康復養老服務的整體質量,還能夠促進老年康復醫療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此外,中國式老年康復養老矛盾的破局之法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以及非營利性社會互助團體的參與。實際上,社區內部的鄰里互助模式恰恰是新中國建國以后最初占據主導地位的養老模式,只是受制于當時缺乏專業人員和專業組織的支持,該模式持續運行能力不足,且缺少專業康復醫療手段的介入。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來自人民群眾內部的處于低水平階段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在當時的國情下無疑是具有性價比和可行性的。時至今日該模式在結合了現代康復醫療技術以后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非營利性社會互助團體所能提供的精神慰藉、日常幫扶、短
314、期照料等一系列服務正好滿足了當下中國老年人群龐大卻又簡單的一般性心理康復需求,而這也是中國老年康復醫療產業不容忽視的現實需求。因此,在推動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復醫療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時,需要摒棄“重機構輕社區”的觀念,并加強對社區互助理念的宣傳,提高公眾對這一服務模式的認識和參與度。3、立足尚未被滿足的產業需求,學習國外先進產業模式經驗,為中國特色康立足尚未被滿足的產業需求,學習國外先進產業模式經驗,為中國特色康復復服務模式服務模式“查漏補缺”“查漏補缺”現有的三級康復診療體系受制于我國“未富先老”的現實國情,無法在更大人群范圍中實現更有針對性更加全面的覆蓋。隨著我國人均 GDP
315、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人民群眾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勢必會產生新的康復模式來彌補現階段的不足。(1)“治療、康復、養老”一站式產業模式在國內方興未艾,雖有荊棘坎坷但未來可期 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6 治療、康復、養老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這三者往往在老年人醫療養老階段共同出現。因此隨著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的美好生活提出了新的需求,將“治療、康復、養老”融為一體的新型高品質服務體系便會應運而生。實際上,該模式與國外所流行的 CCRC 養老社區模式在理念上并無本質差異。CCRC 養老社區模式作為一種綜合性的養老服務模式,能為老年人提供從獨立生活到輔助生活
316、、專業護理等多層次的一站式服務,滿足老年人在不同生活階段的多樣化需求。參考國外的經驗不難發現,CCRC 模式的成功關鍵在于:保障老年人的私人空間和公共設施的完備與安全,為老年人營造一個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提供多樣化的支付選項,以適應不同經濟能力的老年人,使服務更加靈活和可及;發揮 CCRC 模式的一站式服務優勢,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減少搬遷的不便;幫助老年人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他們的支付能力,確保他們能夠負擔起所需的養老服務;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減少老年人的醫療開支,提高他們對養老服務的可負擔性。結合該類型模式在國外的發展歷程,再考慮到國內所面臨來自資金、運營、政策、社會觀念等多方面
317、因素的考驗,“治療、康復、養老”高品質一站式模式若要在中國生根發芽,發展成為中國傳統康復養老體系的全新補充,則必須依靠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確保一站式新模式推廣和發展的基礎,而高效的運營管理則是實現其成功的關鍵。一站式新模式應提供全面的養老服務,加強服務質量監管,同時加大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以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效率。此外,完善養老金體系和提供充足的土地資源也是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保障。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逐步構建起一個適應中國國情的“治療、康復、養老”高品質一站式模式,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2)臨終關懷服務長期缺位,須正視臨終關懷的需求增長,建立臨終關
318、懷分級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臨終關懷服務模式建設 臨終關懷服務是老年康復醫療體系中的最后一環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臨終關懷是全過程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是實現生命尊嚴與保證生命質量的重要服務,其目的在于讓患者能夠以更安詳和有尊嚴的姿態離開人世,有效提升患者在臨終前的生活品質。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7 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和疾病模式的變化,臨終關懷已經成為現代醫療保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是社會人文關懷理念成熟度的重要標志。推廣臨終關懷服務,對于提高生命末期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具有顯著效果,并且能有效降低
319、醫療成本。美國的研究表明,臨終關懷的平均醫療開支遠低于傳統醫療照護,尤其在患者去世前的最后幾天,這種成本差異更為顯著。因此,投資于臨終關懷服務,不僅能夠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是醫療資源合理分配和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正在開展臨終關懷試點工作,推動多層次和多模式服務體系建構,但由于臨終關懷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而供應能力存在短板,供需矛盾突出。同時,我國臨終關懷服務方式主要為鎮痛藥物和生理護理,相比于真正擁有靈魂和深層次的高質量服務,包括生活關照、精神慰藉、運動指導和選擇自由等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與臨終關懷專業人員明顯缺乏,服務專業性不足有著直接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臨終關懷服務不僅
320、是醫療衛生問題,還是重要的政治、經濟問題,更是有關于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確實不僅限于日常生活的質量,臨終時的尊嚴和安寧同樣是衡量生活質量的重要標準。長期來看,有必要將臨終關懷服務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中,確保臨終關懷服務與醫療保險、長期護理、養老服務及其他老年健康保障和服務制度實現無縫對接,拓寬醫療保險和養老服務系統對于臨終關懷服務項目的覆蓋面,構建臨終關懷分級服務體系,建立三甲醫院與基層醫院間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保證患者在“重大疾病救治”與“臨終狀態安養”兩種模式之間能夠有效快速切換,并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現有優惠政策,加大政策引導與傾斜力度,以吸引和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力量
321、投入到醫養康復產業的發展中。最后,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利用文化資源和教育手段來提升社會對臨終關懷的理解和接受,提高公眾對臨終關懷的認識,轉變傳統的生死觀念,普及“優逝”觀念,避免大量毫無意義的過度治療侵占原本就有限的醫療資源。對于患者來說,活著是最好的禮物,而善終是最好的結果?!笆耪呱平K,留者善別”,這可能才是臨終關懷社會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8 行文至此,本報告主體內容基本完成,聊以在寫作過程中的部分隨筆思考作為報告結尾。人的一生,在生命的兩端都需要有人照護,如今養老產業早已超出家庭和親情的范疇,而上升至社會民生福祉的層面。我們無需特異化養老
322、問題,它本身就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天然組成部分,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理解與支持。就養老照護本身而言,或許沒有最佳實踐方案,對于活力型老人群體,居家社區養老因熟悉的居住環境和服務之便利性,給老齡人帶來了舒適溫馨感和社交體驗,符合人性之需要,或許是相對更優方案;而對于失能老人群體而言,因需要特殊的照護,專業的養老院、護理院或許是更優選擇。對于監管部門和從業者而言,針對不同類型養老群體的服務需求,在服務體系、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慮分層施治、統籌規劃,正所謂“不因長江水清而偏用,不因黃河水濁而偏廢”。站在人性的角度,拋開養老本身,老年人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除常規的養老、醫療及護理康復服務
323、外,老齡人的身心健康、獨立自主及在情緒價值方面的獲得感,或許對于老年群體實現“老有所樂”的目標更為重要,而這些往往是基礎養老服務容易忽視或欠缺之處。時間是玫瑰,也是衰老、疾病和死亡的見證者,我們終將老去,但無需提前焦慮!展望未來,我們堅信,隨著全社會對于養老認知和重視度的提升、養老服務及配套體系的日臻完善,國內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問題終將迎刃而解!2024 年中國醫養及康復醫療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129 法律聲明法律聲明 本研究報告系由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委醫療健康行業組(以下簡稱“海通證券”)、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海潤天?!保┘皠用}網相關團隊編制,僅供相關客戶及合作合伙交
324、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研究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僅系編制團隊的信息整理與意見表達,并不代表海通證券、海潤天睿及動脈網之立場。本研究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或主體的承諾,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或政策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海通證券、海潤天睿及本次編制團隊不對任何人或主體因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研究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編制團隊于發布本研究報告當日之判斷。本研究報告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特定客戶或合作伙伴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使用方應考慮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研究報告僅向特定客戶傳送,未經編制團隊書面授權,本研究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貝、復印件或復制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主體,或以任何侵犯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轉載本研究報告內容,務必聯絡編制團隊并獲得許可,并需注明出處,且不得對本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或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