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進化論&火石創造: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2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城市進化論&火石創造: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25頁).pdf(2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關注火石創造關注城市進化論1目錄前言.2一、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3(一)概述:定義和特點.3(二)進展:政策和市場.4二、成都低空經濟產業概況.5(一)全國產業布局.5(二)成都發展基礎.8三、成都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表現.10(一)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指標體系.10(二)成都低空經濟“鏈接力”位居全國前列.11四、成都與主要城市低空經濟產業對比分析.13(一)成都與主要城市上中下游產業鏈對比.13(二)成都與主要城市龍頭企業競爭力對比.14(三)成都與主要城市產業發展支撐力對比.17五、成都低空經濟未來發展趨勢.20(一)提升空域開放水平,加快探索空中交通管理經驗.21(二)精準補
2、齊關鍵短板,搶抓發展窗口引領產業前沿.21(三)創新低空應用場景,引導企業加快形成商業閉環.22聲明.232前言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在遙遠的太空,無數人造衛星日夜環繞地球飛行;萬米高空之上,各路航班川流不息;而我們頭頂的低空領域,正孕育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2024 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我國低空經濟正在加速起飛。作為全球競逐的新興產業、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低空經濟”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專門提到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隨著科技迅猛發展和政策持續推動,低空經濟這一新興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正深度推動產業和技術融合,深刻改變改變我們的生活圖景,顯
3、現出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巨大潛力。當前,各地正積極搶抓低空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經濟產業集聚效應與創新生態。作為航空工業重鎮,成都航空產業基礎雄厚、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完善、高??蒲性核姸?、人才資源豐富,擁有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等多個政策功能疊加優勢,發展低空經濟基礎較好、前景廣闊。當前,成都已將低空經濟納入重點產業鏈,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為探究低空經濟發展的城市路徑,助力成都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機遇,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推出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期望為成都布局萬億級藍海市場、競逐未來“天空
4、之城”提供決策參考。3一、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一)概述:定義和特點低空經濟是以通用航空為主體,依托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綜合經濟形態,包括載人、載貨等在低空范圍內的一切經濟活動。低空經濟產業鏈條覆蓋較廣,主要涵蓋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和關聯支持產業。低空經濟主要有四方面特點1:一是立體性。運行空間立體性較強,“飛行在空中,作用在地面”,空地銜接十分緊密。二是局地性。以小飛機、小航線、小企業為依托,具有地域窄、規模小和較為分散等特點,與各地區的關聯度十分緊密。1信息來源:“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范恒山: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重點和趨勢4三是融合性。體現為一種“組合式”經濟形態,核心
5、是航空器與各種產業形態的融合,如“農林+航空”“電力+航空”“公安+航空”“醫療+航空”“體育+航空”等。四是廣泛性。涉及領域和行業十分廣闊,體現在通航、警用、海關以及軍用領域,運用于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各行業。(二)進展:政策和市場近年來,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全方位支持低空經濟發展。發布時間相關單位文件/會議名稱主要內容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2021 年 10 月民航局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系統適航審定管理程序(征求意見稿)規范和指導中型與大型民用無人機系統在設計、生產和運營批準方面的活動2022 年 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6、關于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空域管理試點,加強粵港澳三地低空飛行管理協同,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2022 年 3 月民航局城市場景物流電動多旋翼無人駕駛航空器(輕小型)系統技術要求行業標準正式發布,是國內首個針對城市內應用的物流無人機體系的技術行業標準2022 年 11 月工信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產品安全要求強制性規定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安全要求2023 年 6 月國務院、中央軍委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以及有關活動2023 年 12 月中共中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
7、低空經濟明確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52024 年 3 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 年 3 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民航局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 年)到 2030 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2024 年 7 月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3 年 6 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頂層政策相繼實施,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有法可依的新階段。2023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明確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2
8、024 年 3 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日前,民航局成立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民航局局長任組長,統籌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各項工作,進一步推動低空經濟升溫。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和政策層面積極推動下,低空經濟正成為各地爭相競逐的萬億新藍海。民航局發布數據顯示,到 2025 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5 萬億元,到 2035 年更有望達到 3.5 萬億元。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低空經濟白皮書,到 2025 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 3 萬億元至 5 萬億元。受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雙輪驅動”,低空經濟有望成為繼新能源汽車之后,拉動經濟高質量
9、發展的又一新引擎。二、成都低空經濟產業概況(一)全國產業布局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鏈條長,涵蓋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6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其中:上游為研發設計與原材料,代表企業有中國鋁業、寶鈦股份、中國商飛等;中游是零部件制造與集成,包括無人機、直升機及 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代表企業有大疆創新、中信海直、億航智能等;下游是應用與服務,應用場景包括低空經濟+物流、旅游、農業、消防、巡檢等,代表企業有萊斯信息、深城交、川大智勝、中信海直等。7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8 月,全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2達 5441 家,其中上游(研發
10、設計與原材料)企業 605 家、中游(零部件制造與集成)企業 3543 家、下游(應用與服務)企業 2140 家。過去幾年間,全國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由 2020 年 3123 家增至目前 5441 家,合計增加 2318 家,增長 74.22%。其中,僅今年前 8 個月,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就大幅增加 1699 家,超過過去幾年增量總和,增幅達到 45.40%,顯示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蓬勃態勢。2低空經濟企業數量:主營業務涵蓋低空經濟的企業總量。因部分企業存在同時覆蓋多個產業環節的情況,故總體企業數量并不直接等于上中下游企業數量之和。8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全國低空經濟下游應用與服務
11、領域企業增長迅猛,截至今年 8 月達到 2140 家,比去年底增加 1379 家,增幅高達 181.21%,是各地爭相加強應用場景創新、豐富低空經濟生態的直觀寫照。(二)成都發展基礎作為國內同時具備飛機整機、航空發動機研制能力的三大城市之一,成都被納入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全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具備較為完整的航空裝備研制和配套能力。航空制造產業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前三,2023 年規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 1200 億元,同比增長 15%。尤其是工業無人機領域,成都擁有中航無人機、縱橫股份、騰盾科技等龍頭9企業,產業年均增速超 20%,工業無人機產業鏈綜合競爭力位于全國
12、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融合航空、新能源、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在經濟性、可靠性、智能性和環保性等方面優勢顯著,被視為低空經濟的最佳載體,也是目前最熱門的賽道。成都沃飛長空作為國內首家“有人駕駛載人 eVTOL”適航審定企業,AE200 適航進程正在加速。從低空經濟產業鏈細分環節來看,截至 2024 年 8 月,成都已集聚低空經濟企業 224 家,全國占比 4.12%。其中,上游(設計研發與原材料)企業 27 家,全國占比 4.46%;中游(零部件制造與集成)企業 138 家,全國占比 3.90%;下游(應用與服務)企業 101 家,全國占比 4.
13、72%??傮w而言,成都上中下游產業鏈較為完善,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10三、成都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表現(一)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指標體系低空經濟的發展涉及企業參與、資本投入、技術創新及政策支持等多維度互動。為綜合評價各地低空經濟發展水平,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構建評價指數模型,形成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指標體系(2024)。具體如圖所示: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指標體系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環境友好度企業數量上市企業“小巨人”企業融資熱度3融資規模發明專利通航機場產業園區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包括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和環境友好度
14、四個一級指標,各項指標得分分別根據相關數據標準化處理結果匯總得出,最終指數得分=(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創新聚集度+環境友好度)/4100%。企業聚集度,主要衡量區域內低空經濟企業,包括上市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全國的聚集度和影響力。資本活躍度,從融資熱度和融資規模來衡量區域低空經濟企業在投融資領域的競爭力。3融資熱度:城市低空經濟企業融資事件在全國低空經濟融資事件中的占比。11創新聚集度,從發明專利角度考量區域低空經濟產業創新要素的聚集能力。環境友好度,從通航機場數量、低空經濟產業園區數量,考量區域發展低空經濟的便利度、友好度。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著眼于不同城市在低空經濟產業上鏈
15、接資源的能力,指數越高則反映該區域在產業鏈上的聚集度越高、競爭力越強。(二)成都低空經濟“鏈接力”位居全國前列借助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指標體系,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對全國城市低空經濟產業鏈聚集度和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報告顯示,深圳、北京作為頭雁領跑,成都與上海、廣州處于第二梯隊,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差距,正在加速競逐“天空之城”。從綜合指數來看,成都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為 45.51,居深圳、北京、上海、廣州之后,排在全國第 5 位;細分指標方面,企業聚集度、創新聚集度、環境友好度均排名靠前,顯示出不俗的綜合實力。從區域分布來看,在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 30
16、 城中,珠三角(深圳、廣州、珠海)3 座,長三角(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無錫、徐州、合肥、常州、蕪湖、嘉興、南通)11 座,環渤海(北京、天津、沈陽、濟南、青島、煙臺、石家莊)7 座及成渝 2 座,合計占比超七成。122023 年 10 月,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 年),點名鼓勵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優勢地區設立“低空經濟示范區”。深圳、13廣州、珠海、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北京、成都、重慶等各區域內核心城市,近年相繼出臺各類政策措施,搶灘低空經濟新賽道,布局“低空之城”。目前,低空經濟正值高速增長階段,隨著技術迭代、場景創新、空域開放、基礎設施建設等不斷提速,區
17、域發展差異化態勢也將愈發明顯。值得一提的是,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中,研發、制造環節門檻較高,成都等熱點城市有望發揮先發優勢,進一步強化產業聚集度,成為區域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四、成都與主要城市低空經濟產業對比分析(一)成都與主要城市上中下游產業鏈對比研究顯示,在 2023 年低空經濟規模貢獻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 55,間接、引質產生的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貢獻接近 40。14對于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排名前十位城市而言,產業鏈上中下游均具備較強競爭力。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研發設計與原材料,是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也是體現產業鏈競爭力的重
18、要環節,包括研發設計、集成測試、芯片、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等相關領域。前十城市中,成都低空經濟上游“鏈接力”指數為 36.80,排名第 5 位。低空經濟產業鏈中游主要是零部件制造與集成,涉及多個核心環節,是產業鏈集聚程度的重要體現,包含飛行系統、任務荷載系統、地面系統及整機等相關領域。前十城市中,成都低空經濟中游“鏈接力”指數為 39.09,排名第 5 位。低空經濟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應用與服務,側重于應用環節,體現低空經產業在市場化領域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包括工業級應用、消費級應用與運營等相關領域。前十城市中,成都低空經濟下游“鏈接力”指數為 49.21,排名第 5 位。整體而言,成都低空經濟產業
19、鏈較為完備,尤其是零部件制造與集成、應用與服務環節競爭力較強。其中,在工業無人機方面,成都擁有無人機整機研制、飛控系統、荷載系統、應用端軟硬件、配套服務一體化產業鏈,聚集起上下游企業 110 多戶,產品從 10 千克到噸位級全覆蓋,形成城市治理、生產作業等應用場景,產業鏈綜合競爭力位于全國第一梯隊。(二)成都與主要城市龍頭企業競爭力對比國內外城市發展經驗表明,培育一個完善、高質量的產業鏈,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這些企業不僅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更是推動行業技15術進步、市場擴大的關鍵力量。在低空經濟賽道,龍頭企業的布局對提升產業鏈整體實力尤為重要。這里以上市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
20、企業為參照,進一步分析成都低空經濟龍頭企業競爭力。從上市企業數量來看,成都有 10 家,在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前十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于北京(27 家)、廣州(14 家)、深圳(11 家);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來看,成都有 17 家,排名第三,居北京(26 家)、深圳(25 家)之后,在全國具備較強競爭力。分上中下游來看,成都低空經濟上游企業數量 27 家,其中上市企業 3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 家,分別占十城總量 9.12%、8.33%、6.90%;中游16企業數量 138 家,其中上市企業 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1 家,分別占十城總量 8.88%、8.93%
21、、11.46%;下游企業數量 101 家,其中上市企業 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5 家,分別占十城總量 11.57%、18.52%、13.16%。產業鏈上游,成都在集成測試環節有中無人機、思科瑞 2 家上市企業,金屬材料領域有利君股份 1 家上市企業,研發設計、芯片、復合材料領域暫無上市企業;產業鏈中游,成都在飛行系統擁有成都縱橫(飛機控制系統)、雷電微力(相控陣系統)、中無人機(動力系統)、盟升電子(導航系統、通信系統)4 家上17市企業;任務載荷系統有振芯科技(圖像系統)1 家上市企業,圖傳系統、傳感系統、其他任務載荷系統暫無上市企業;地面系統有成都縱橫(起降系統)1 家上市企業,
22、遙控監測、監控、數據處理系統暫無上市企業;整機領域有中無人機、成都縱橫 2 家上市企業。產業鏈下游,低空保障領域有中無人機、思科瑞、立航科技、海特高新、川大智勝 5 家上市企業,綜合服務領域有中無人機 1 家上市企業,工業級應用領域(農業植保、應急救援、城市治理與公共安全、航空物流、測繪實驗)和消費級應用與運營(低空通行、航拍、其他消費級應用)領域暫無上市企業。整體而言,成都低空經濟龍頭企業主要集中在零部件制造與集成環節和低空經濟應用與服務環節。尤其是中無人機、成都縱橫等企業在產業鏈多個關鍵環節都有布局,對于成都低空經濟產業集聚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在低空經濟產業上游的研發設計、芯片、復合材
23、料等領域,中游的通信系統、傳感系統、遙控檢測、數據處理系統,以及下游的農業植保、航拍、城市治理、測繪實驗等產業環節,成都還需加快引育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壯大產業規模。(三)成都與主要城市產業發展支撐力對比創新聚集度對比: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長、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等特點,低空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科技要素和創新能力支撐。專利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區域產業創新能力。在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十城中,深圳領跑全國,成都與上海、北京、杭州、廣州同處于第二梯隊。尤18為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豐富的創新資源和產業生態,使其在推動低空經濟技術研發和產業鏈融合創新等方面形成明顯優勢,領先其他城市。就成都
24、而言,目前已聚集 60 余所高等院校,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天府校區)、西華大學等均設有航空技術優勢學科,電子系每年畢業人數超 4 萬人;擁有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院所,建成“北斗+”產業園、四川省無人機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在小型航空器設計制造、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等具備領先優勢,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航空航天產業研發體系。環境友好度對比:推動創新要素向低空產業流動,離不開良好的產業發展土壤。當前,各地爭相出臺政策措施,從低空開放、基礎實施、產業集群等多個層面入手,著力打造適宜的低空經濟發展環境。在環境友好度指標上,成都在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十城中排名第 4,僅次
25、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具備明顯優勢。19目前,成都擁有金堂淮州機場等 5 個通用機場。自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以來,成都有人機累計飛行超過 40 萬架次、8 萬小時,無人機累計飛行超 800萬架次、60 萬小時,飛行量均穩居全國前列,在低空空域運行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經驗。資本活躍度對比: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多樣化、多渠道的資金支持。投融資熱度的持續高漲,有利于推動相關市場擴張,加速低空經濟商業化進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力。在資本活躍度指標中,深圳、北京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差距,成都與廣州、上海、武漢等同屬第二梯隊,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今年以來,多地組建產業基金,搶占低空發展賽道。截至目前
26、,已有安徽、江西、重慶、廣州、貴陽、武漢、蘇州、北京等多個省市發起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規模從 10 億元至 200 億元不等。為助力低空經濟“高飛”,成都首支國資管理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也于近日落地,基金目標總規模 30 億元。借助產業基金的杠桿效應,成都有望撬動更多資金、資源和力量支持,為低空項目、產業發展賦能。五、成都低空經濟未來發展趨勢低空經濟具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數實融合等特點,是拉動有效投資、創造消費需求、提升創新能級的新領域新賽道,有望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被各地視作產業發展的新賽道、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整體而言,低空經濟當前還處在爆發前夜,處于推動技術突破、產品創新、場景
27、應用的快車道上。成都聚焦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正加大在研發制造、低空空域、基礎設施、場景創新、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探索,從“空域端”“產業端”21“應用端”同向發力,全力推動低空經濟起飛。(一)提升空域開放水平,加快探索空中交通管理經驗低空空域開放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F階段,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普遍面臨空域資源緊張、空域劃設各地執行力度不一,以及低空飛行報批流程較為繁瑣等一系列問題。目前,成都無人機適飛空域僅占全市面積 18.9%,亟待進一步提升空域開放水平。為進一步拓展無人機適飛空域,成都正爭取民航部門支持,促進低空資源的高效利用,啟動新一輪無人機適飛空域調整。同時,成都還將全力創建城市空中交通管
28、理實驗,在既有空域審批模式下,優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積極努力下,成都低空空域開放有望取得進一步突破,未來的天空必將更加繁忙。(二)精準補齊關鍵短板,搶抓發展窗口引領產業前沿先進制造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作為我國航空制造重地,成都兼具研發和制造飛機整機、發動機能力,工業級無人機等產品研制躋身全國乃至世界前列。下一步,成都要進一步加大整機項目內培外引力度,精準補齊關鍵零部件短板,鼓勵生產制造企業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產業提升競爭力。而在目前最熱門的 eVTOL 飛行器賽道,位于成都的沃飛長空兼具全自主知識產權 eVTOL 產品研制能力和國際頭部 eVTOL 產品運營能力,是國內領先的低空
29、出行企業。目前,eVTOL 技術路線、運營模式和運行規則等各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成都應搶抓發展窗口期,聚焦飛行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延鏈補鏈,搶占飛行汽車領域規則制定話語權、發展主動權,引領產業前沿,進一步提升成都低22空經濟產業虹吸力和顯示度。(三)創新低空應用場景,引導企業加快形成商業閉環應用場景是激發低空產業的核心引擎。豐富的應用場景通過市場需求牽引,引導創新資源要素不斷流向低空經濟各領域;反過來,低空經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也將全面融入生產生活各領域,帶動低空產業集聚成勢。低空經濟應用市場可初步分為四類,包括消費類、作業類、運輸類及長航時長航程應用,覆蓋航空運動、低空觀光、私人飛行、農業植保、
30、電力與交通等基礎設施巡檢、遙感測繪、應急消防、物流配送、應急搜救、森林消防、通信中繼等領域。從全國來看,當前低空經濟市場機制與商業模式尚不成熟,亟需實現低空要素市場化和應用規?;?。在此背景下,成都要帶動低空經濟規模躍升,應充分發揮自身研發制造能力強和文旅資源豐富等優勢,加快打造一批成熟、高頻的應用場景,引導企業加快形成商業閉環,形成“成都造”“成都用”示范效應,促進低空經濟從“空中飛”到“落地用”。我們相信,憑借深厚的產業基礎、強勁的創新能力、良好的發展環境,成都有基礎、也有能力在低空經濟產業上率先起勢,打造西部低空經濟中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新質生產力。23聲明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
31、數(成都)報告(2024)所有文字、數據圖片等著作權皆為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所有。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書面許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本報告任何內容用于商業目的。非商業目的的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成都)報告(2024)”。本報告所使用的數據來自于火石創造等,各項目出處均已進行原著者標注。本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觀點及結論基于以上數據事實進行推演分析,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觀點不構成商業建議,內容僅供參考。讀者基于此信息而做出的投資行為和結果,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不對因使用此報告的材料而引起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版溄恿Α敝笖抵荚诮Y合城市/區域產業大數據,持續洞察研究產業鏈生態變化,一定程度上映射產業鏈的發展現狀、趨勢和未來。因為時間和數據收集所限,報告內容及“鏈接力”指數仍在不斷完善,煩請各界不吝指正,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系城市進化論【搜索微信公眾號: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聯系人:淡忠奎 城市進化論主筆郵箱:火石創造聯系方式:0571-8688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