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研究院:2020數字中國指數報告-未來經濟數字優先(10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騰訊研究院:2020數字中國指數報告-未來經濟數字優先(100頁).pdf(10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目 錄CONTENTPART06 數字抗疫情況PART05 數字政務發展PART04 數字文化消費PART03 產業數字化PART01 指數概覽PART02 區域數字化2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物理隔離”導致經濟遭受重大沖擊。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我們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如何盡快恢復發展?回到疫情中尋找答案。疫情沖擊之下,在線醫療、教育直播、遠程辦公等新興數字化業態迅速爆發,有效支持抗疫復工復學等開展,對經濟重連與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那些積極開展數字化的地區、行業和企業,將數字化從過去的備選、輔助手段,轉變為首選、主要手段,更有效獲得了自救與恢復?!皵底謨炏取?,已成為未來生存和
2、發展的必選之道。在“數字優先”的指引下,未來的經濟和社會將加速數字化變革,實現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全面融合。為了更好地把握數字化發展脈動,騰訊研究院從6年前就啟動了數字中國指數年度報告的研究工作?;隍v訊公司及多家生態伙伴企業的數據,指數化脫敏匯總,從消費、產業、政務等維度測算全國351個城市的數字化發展程度,為業界提供大數據全景觀察視角。結合疫情和“數字優先”,今年我們還增加了兩點創新:一是增加區域研究,二是增加數字抗疫分析。對2020上半年的數字化進程,進行了五個重點指標分析。包括以“用云量”評估新基建,以移動數據流量評估數據要素,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移動應用使用時長和數字交易活躍度評估數
3、字化場景。希望借助我們的研究,數字中國指數能成為一份有效的“導航圖” ,幫助社會各界把握“數字優先”的戰略策略方向,更快、更好地邁向未來經濟的新軌道。引言:未來經濟、數字優先與數字中國指數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3數字中國指數概覽41核心發現: 數字中國指數繼續高速增長,2019年較去年同期上升73.2%至1087.1點 以珠三角城市群為代表的11大城市群是推動我國數字化進程的中堅力量 產業數字化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度最高,體現“數字優先” 戰略向供給側深化 數字文化消費在空間上呈現“十字高地”和 “兩大增長帶”輻射特征 在中西部增速領先、后線城市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數字鴻溝將呈現
4、更為明顯的收斂趨勢全面刻畫全國31個省份個351個城市的數字化351個2015年數字中國指數自2015年起編制31測度各省市產業數字化程度,細分金融、零售、工業、教育、醫療等12個主要行業數字產業指數測度各省市政務服務在線化發展水平,包括服務質量、用戶規模、滿意度等測度各省市線上社交活躍情況測度各省市數字內容和文化消費的活躍情況,包括長短視頻、音樂、文學、新聞、動漫、影視等數字文化指數數字政務指數數字生活指數數字中國指數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56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分布熱力圖02004006008001000120020152016201720182019數字中國
5、指數在過去5年保持高速增長,20152019年的復合增長率為83.4%;5年來,數字化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有效推動了產業互聯網加速發展,豐富了人們的數字文化生活和消費,持續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2015-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變化+83.4%年復合增長率數字中國指數持續高速增長,較去年同期上升73.2%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排名省份指數規模排名變化1廣東省159.1-2江蘇省63.4-3山東省61.7+24北京市56.9-15上海市54.0+36浙江省52.1-27河南省51.6-18四川省50.0-19河北省44.0+110湖南省42.8-17省份
6、排名:廣東、江蘇繼續位居前2名,山東超越北京上升到第3名,上海上升3位到第5名,河北自去年首次突圍進入前10后今年繼續上升至第9名;城市排名: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繼續位居前4名,西部雙子星成都、重慶表現突出,西安首次躋身前10名。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省級排名Top10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市級排名Top100102030405060武漢市西安市長沙市鄭州市東莞市重慶市成都市深圳市廣州市上海市北京市整體規???,廣東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山東和上海排名明顯提升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排名省份指數增速排名變化1西藏自治區128.0%-2青海省113.1%-3貴州
7、省104.0%+24甘肅省86.7%+15上海市85.6%+36山西省84.7%+17寧夏回族自治區83.0%+18江西省82.4%+19吉林省81.9%-10湖北省81.2%-8省份排名:一方面,數字化起步較晚的省份,很多呈現加速發展趨勢;另一方面,數字化頭部省份上海,在高起點上仍然保持了高增長;城市排名:具體到城市,湖北和青海的后線城市2019年的表現非常突出,實現了1.5倍以上的增長。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省級增速排名Top10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市級增速排名Top1000.511.522.53吐魯番地區潛江市玉樹州仙桃市天門市海北州黃南州海南州果洛州神農架林區增速看,貴州、甘肅等省份
8、加速發展,上海市在頭部省份中表現亮眼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9城市群是推動全國數字化進程的中堅力量:11大城市群雖然數量占全國城市的大概一半,但其數字中國總指數占比卻高達70%;珠三角城市群數字化程度保持明顯領先優勢:11大城市群中,以廣州、深圳為雙核帶動的珠三角城市群數字化程度最高,數字中國指數遠高于其他兄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持續向第一梯隊逼近,同比增速達79.4%;關中平原、中原、長江中游、哈長和蘭西等后發城市群同比增長超8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群的先進示范輻射作用日漸強化:得益于先進城市數字化的輻射和示范效應,四五線城市數字化進程按下“快進鍵”,2019跑
9、出了“加速度”。2019年11大城市群數字中國指數均值及增速11大城市群指數占比70%0%20%40%60%80%100%05101520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關中平原中原長江中游哈長北部灣呼包鄂榆蘭西2018年指數均值2019年指數均值增速2019年11大城市群指數占比87.1%83.9%82%83%84%85%86%87%88%0100200300400城市群中的四五線城市其他四五線城市2018年指數2019年指數增速2019年城市群內四五線城市數字化進程11大城市群是推動我國數字化進程的中堅力量,指數占比超70%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伴隨著數字優先戰略向供給側
10、的深化,產業驅動日益成為數字化發展的核心引擎;數字產業的發展能夠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激發增長潛能。從最近兩年的增長情況看,數字產業作為數字中國四大板塊中增速最快的版塊,在2017-2019年間的復合增長率為133.5%,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度高達七成。產業數字化是增長的主要動能,體現“數字優先”戰略向供給側進一步深化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數字產業指數其他指數2017-2019年數字產業指數和其他指數貢獻率2017-2019數字產業指數變化201720182019+133.5%年復合增長率1011五大城市群形成數字文化規模的“十字高地”分布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長
11、江中游五個城市群區域同為數字文化指數高地,形成橫跨南北方、東中西部的“大十字”,數字文化指數總量占全國總體的54.13%。沿海沿江呈現數字文化兩大高增速帶東部沿海、長江經濟帶形成兩大數字文化消費高速增長帶,增長動能由東部發達地區向內陸地區逐步傳導,指數平均增速分別為全國數字文化指數平均增速的2.05倍和3.43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能。2019年數字文化指數2019年數字文化指數增速數字文化消費呈現“十字高地”和“兩大增長帶”的輻射特征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12從區域分布看,相較于去年數字中國總指數增長“東快西慢”的態勢,2019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總指數增速均實現反
12、超,其中中部地區增速領先東部地區13.4個百分點,西部地區領先東部地區6.7個百分點;從城市分級看,數字四線城市2019年增速大幅躍升,相對去年增速不及一二三線城市的情況,今年展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數字化分層現象日益改善。數字一線五線城市指數增速與占比變化中東西部增速情況65.27%71.93%78.66%00.050.10.150.20.250.30.35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2018占比2019占比增速數字鴻溝呈現收斂趨勢,中西部地區、數字四線城市增速領先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指數概覽1區域數字化132核心發現: 總體上,珠三角城市群
13、數字化程度保持明顯領先,京津冀和長三角快速發展,成渝趕超態勢顯著 從分指數看,半數以上城市群數字產業指數增速超過100%;珠三角城市數字文化指數平均發展水平最高,長三角總量最大 京津冀:以北京為核心,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加速形成 長三角:上海指數總量、增速“雙高”,引領區域發展 珠三角:廣深“雙核”領銜,三個梯隊增長相對較均衡 成渝:2大核心城市集中度最高,落后地區正在高速發展哈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成渝長江中游蘭西呼包鄂榆關中平原中原14珠三角城市群引領發展,京津冀和長三角加速發展。成渝城市群近年來趕超態勢顯著,增速達到79.4%,持續向第一梯隊逼近;關中平原、中原、長江中游、哈長和蘭西城
14、市群同比增長超過8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呼包鄂榆和北部灣城市群增速較低,落后于其他城市群。11大城市群指數均值(圓圈的大小代表指數大?。┳ⅲ簠^域篇中,城市群的數字化程度采取指數均值來進行測度和比較,即城市群的所有城市指數之和與城市數量的比值珠三角城市群數字化程度保持明顯領先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域數字化215區域No.1No.2No.3珠三角零售教育餐飲住宿京津冀醫療零售商業服務長三角零售醫療教育成渝教育醫療零售關中平原教育醫療零售長江中游零售教育餐飲住宿中原零售醫療教育哈長醫療零售教育北部灣生活服務餐飲住宿教育蘭西生活服務醫療餐飲住宿呼包鄂榆生活服務餐飲住宿旅游城市群的
15、產業數字化在各行業加速融合:珠三角、京津冀和長三角的產業數字化發展最為領先,蘭西、哈長、中原、關中平原、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增速均超過100%,得益于各地政府和行業企業對數字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零售、教育、醫療、生活服務、餐飲住宿等領域增速領先,“在線”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20%0%20%40%60%80%100%120%140%160%051015202530354045502018年指數均值2019年指數均值增速11大城市群數字產業指數均值及增速11大城市群細分產業增速排名Top3城市群數字產業指數:半數以上城市群增速超過100%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
16、域數字化216區域No.1No.2No.3珠三角短視頻動漫音樂京津冀視頻動漫電影長三角短視頻視頻動漫成渝短視頻視頻電影中原視頻電影短視頻長江中游短視頻視頻電影關中平原視頻短視頻電影哈長音樂視頻短視頻北部灣視頻短視頻音樂蘭西新聞視頻電影呼包鄂榆音樂視頻短視頻11大城市群是數字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指數之和占全國72%。珠三角發展領先,指數均值達1.33;長三角27個城市指數總和最高,占全國比重達17.2%,成為中國數字文化發展重點聚集區。呼包鄂榆、蘭西等中西部地區指數、增速均排名靠后,提升空間大。從細分領域看,不同城市群體現出一定的差異化。-30.0%-10.0%10.0%30.0%50.0%70
17、.0%90.0%00.20.40.60.811.21.42018指數均值2019指數均值增速11大城市群數字文化指數均值及增速11大城市群細分數字文化增速排名Top3城市群數字文化指數:珠三角區域城市平均發展水平最高,長三角總量最大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域數字化217全國“互聯網+” 政務服務加速落地:“讓信息多跑路,人民少跑腿”,政務服務實現了由低效到高效、從被動到主動、從粗放到精準,加速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其中,珠三角領先優勢明顯,數字政務均值達到8.6,京津冀以4.3排在第二名,長三角位列第三,指數均值為3.2,成渝城市群以3.0緊隨其后。北部灣、中原、長江中游
18、、關中平原、哈長、蘭西城市群的指數增長較快。地方政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數字政務模式:以廣東的粵省事為例,截止2020年6月,已有6291萬實名注冊用戶,實現1226項高頻民生事項集成在移動指尖辦理,83%的事項零跑動。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123456789102018指數均值2019指數均值增速11大城市群數字政務指數均值及增速城市群數字政務指數:珠三角領銜、京津冀次之,長三角和成渝并駕齊驅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域數字化218排名城市變化1北京市-2天津市-3石家莊市-4保定市-5邯鄲市+16廊坊市
19、-17滄州市-8唐山市-9邢臺市-10秦皇島市-京津冀數字中國指數排名前十城市京津冀數字中國指數增速排名前十城市排名城市增速1承德市113.3%2張家口市111.2%3衡水市109.3%4秦皇島市104.5%5邢臺市103.5%6滄州市97.5%7唐山市89.6%8保定市88.8%9邯鄲市82.4%10廊坊市78.9%北京繼續保持火車頭的地位,占京津冀數字經濟指數的比重為48.1%;天津的占比保持穩定,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河北數字經濟則明顯提升,承德、張家口、衡水、秦皇島、邢臺的增速均超過100%。京津冀:北京為核心,津冀協同發展的格局加速形成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域數
20、字化219 5010 505 10 5010 505 10 3010 205 10 201 5 數字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實力較強,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成都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重點發展高速寬帶網絡、存算一體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 數字政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社會訴求“一鍵回應”,強化數據歸集共享開放,優化完善“城市大腦”功能,。推廣運營“天府市民云”平臺,集成服務達220項以上,每個區(市)縣特色門戶項目達15項以上,依托“天府市民云”建設智慧應用場景示范社區100個。 數字文化:大力發展文創,建設天府
21、文創城、成都游戲動漫基地、四川電競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數字媒體、數字出版、3D動漫等數字內容供給?!局貞c市】【成都市】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區域數字化2產業數字化263核心發現: 產業數字化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數字產業指數總量達2953.71點,相較于2018年增加1410點,增速達91.3%。省級指數均值為95.28點,約為2018年兩倍 產業數字化發展從頭部城市向尾部城市擴散。各省數字產業指數逐年上升,頭部排名相對穩定、尾部排名變動較大,其中甘肅省多個城市排名上升最快 “上云”成為產業數字化的必選項,2019年用云量再創新高。在電商、生活服務等在線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動
22、下,互聯網“后浪”之都上海領跑全國 從行業看,互聯網行業依舊是用云量大戶,而傳統產業也在加速上云。傳統線下行業用云量全面增長,OMO(Online Merge Offline)行業增長集中于一線城市醫療旅游文娛金融交通數字產業指數教育餐飲零售數字產業指數匯集多個行業,衡量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程度:數字產業指數匯集以騰訊、京東、滴滴、美團點評、攜程的全樣本大數據構建,對不同企業和產品的多維度數據進行綜合賦權,從消費端展現了我國各地市的產業數字化發展程度,衡量了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及351個城市所處的相對位置。數字產業數字產業指數體系設置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
23、27數字產業指數連續三年高速增長。2019年數字產業指數總量達2953.71點,相較于2018年增加1410點,增速達91.3%。省級指數均值為95.28點,約為2018年兩倍;東部沿海省份產業數字化程度保持領先,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區領跑全國。在核心城市群的帶動下,產業數字化正在向周邊省市輻射,加速數字中國的建設。2019數字產業指數分布熱力圖數字產業指數持續高速增長,較去年同期上升91.3%至2953.71點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2017-2019數字產業指數變化201720182019+133.5%年復合增長率28排名省份變動8四川09湖南0
24、10河北+111福建-112湖北013陜西014安徽015江西+1前四名相對穩定,尾部省份排名變化較大: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維持前四的頭部位置。廣東省產業數字化國內大幅領先,得益于其信息技術產業基礎、政府政策和政企合作的有效推進。在雄安新區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帶動下,河北省正在成為新的數字經濟高地,首次進入數字產業指數前十;云南、貴州、吉林、青海四省份2019年數字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產業指數均比去年上升3名。2019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數字”39次,“數字經濟”10次,數字經濟正在釋放西部省份新動能。省級數字產業指數逐年上升,頭部排名相對穩定、尾部排名變化較大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25、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29排名省份變動1廣東02江蘇+13北京-14上海05山東+16浙江-17河南0數字產業指數排名前十省份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南河北福建湖北陜西安徽江西遼寧重慶云南山西貴州吉林黑龍江天津甘肅海南廣西青海內蒙古新疆寧夏西藏-50%-30%-10%10%30%50%70%90%110%130%0100200300400500數字產業增速數字產業指數數字產業指數VS增速2019年全國11個省份數字產業指數超過平均水平,遼寧、重慶等13個省份漲幅超過100%。廣東大幅領先,同時保持了80%的高增速;處于“第一象限”指數規模和漲幅雙高的?。ㄊ校┲?,除了傳統的
26、廣東、北京和上海外,山東、河南等省份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其中河南作為人口、農業和制造業大省,有著巨大消費市場和豐富資源,近年來非常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出臺一系列大數據、云計算等產業發展規劃,幫助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后起之秀云南、甘肅、黑龍江等省份位于指數低、增速高的潛力第二象限?;A尚薄弱但上升空間巨大,增幅均超過120%。大部分省份產業數字化持續增長,部分后進省份增幅領先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0數字產業集中于頭部城市,其余城市較為接近:19年城市數字產業指數排名和18年基本相同。前五名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成都的排名沒有變動;北京、上海以接近200點的
27、高指數領跑全國,廣州、深圳接近120點,其余城市指數較接近;西安的以107%的高增速上升兩名,進入數字產業指數排名前十。甘肅數字產業發展迅速,多個城市排名快速上升:商洛、新余等10個城市排名上升超過35名,且集中于甘肅地區;甘肅省近年積極貫徹落實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甘肅省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和綠色經濟。50.88 52.82 56.02 58.21 68.09 77.28 121.65 123.84 194.96 197.19 長沙市西安市鄭州市東莞市重慶市成都市廣州市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2019產業互聯網城市排名 TOP10分城市看,數字產業指數集中
28、于頭部城市,甘肅省多個城市排名上升最明顯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排名城市所屬省份上升名次1商洛市陜西省442新余市江西省433臨夏州甘肅省424定西市甘肅省385隴南市甘肅省386慶陽市甘肅省367甘南州甘肅省368通化市吉林省359阿壩州四川省3510金昌市甘肅省3531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和廣西等西部地區,餐飲住宿和旅游行業在數字產業指數中占比普遍雙高,存在聯動效應;全國旅游行業占GDP11%,相比之下內蒙古、西藏等地旅游行業收入占GDP比重能達到約30%,可見旅游行業作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形成了較好的“線上+線下”的模式,加速餐飲與旅游行業數字化
29、轉型。代表性行業:餐飲住宿和旅游的數字化聯動,對西部數字開發價值重大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2IaaS 服務器 存儲產品 網絡 PaaS 云安全 大數據 AI 數據庫 SaaS 金融云 域名 中間件 用云量用云量指標體系“用云量”是“數字產業指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上云”?!坝迷屏俊钡亩x為客戶使用包括服務器、存儲產品、數據庫、IDC帶寬等數十種IaaS 服務項目;云安全、大數據與AI等十多種PaaS服務項目;以及域名、金融云、中間件等十余種SaaS 服務項目在內的標準化后加權平均的總和指標?!坝迷屏俊币猿鞘袨閱挝?,可以比較精確地反應當地市
30、場主體在云端的活動狀況。用云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是云化程度。工業時代,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指標是用電量、耗電量,工業用多少電。未來數字經濟時代,大家通過計算云的數量,來衡量發展程度。馬化騰用云量指標體系設置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3“新基建”趨勢下,用云量穩增長:十九大以來,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已經成為我們的重要戰略部署。在“新基建”浪潮的引領下,云計算作為新基建的底座,正在迎接新一波的發展浪潮;2019年全國“用云量“快速增長,總體量達1012點,相較于2018年增加548點,增速達118%。02004006008001000120020172
31、0182019全國總“用云量”及增速用云量地域分布集中,東部沿海省份保持領先:地理分布上,全國用云量總量最高的三個省份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三者合計占全國總量的83%。東部沿海省份如浙江、江蘇、福建持續保持領先。+218%2018年增速+118%2019年增速“上云”成為產業數字化的必選項,用云量再創新高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4上海成為用云最高省份,頭部省份排名穩定,云南首進前十:上海以418點總“用云量”居榜首,首次成為全國用云最高省份。拼多多、嗶哩嗶哩、小紅書等上海新生代互聯網企業崛起,支持上??焖匍L成互聯網“后浪”之都,也帶動用云量快速增長、領跑全國;前
32、十名排名較為穩定,云南以426%的漲幅提升6名,躍居第8位。在”數字云南“的頂層設計下,從”一部手機游云南“到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冠名發票,”數字云南“建設效果顯著,帶動用云量快速增長。東北地區漲勢明顯,老工業基地迎來“數字蝶變”:東北地區漲勢明顯,吉林、黑龍江分別上升7名和5名。近年來,吉林積極謀劃推動“數字吉林”建設,在智能制造、數字政府、智慧農業、智慧文旅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排名省份變動1上海市+12北京市-13廣東省04浙江省05江蘇省06湖北省+17福建省-1排名省份變動8云南省+69天津市010貴州省011四川省-312湖南省+313重慶市-114山東省-315河南省-22019年省
33、級用云量指數排名,互聯網“后浪”之都上海領跑全國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5用云量指數排名前十省份2019年城市“用云量”排名和2018年基本相同。前三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的“用云量”大幅領先其他城市,與地方互聯網行業集中分布在這幾個城市的特點一致。用云集中于頭部城市:2019用云量TOP10城市2019年“用云量”集中于華北、華東、華南地區,三區域用量總和占全國91%。地域用云量集中:華東地區增速最高,超過200%,成為全國用云量最高的區域。用云較少的東北、華東、華中、西南地區用云量增速均超過100%,由此可見用云正在全國普及;華北、華南地區,因為其較高的基礎用云
34、量,增速較低,但也超過50%。地域增速差異明顯:0%50%100%150%200%2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2019年各地域“用云量”及增速各地域“用云量”增速(右軸)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從城市看,2019年“用云量”集中于頭部城市,區域增速差異明顯360%50%100%150%2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2019年分線城市“用云量”及平均增速2019 總用云量2
35、019 平均增長率一線城市用云量占比最高,五線城市增速最高:2019年,一線城市總用云量超過800點遠超其他城市,各線城市平均增長率均較為穩定;其中五線城市雖然用云量占比較低,但平均增速超180%,大幅領先其他線城市。增速最高的15個城市中,13個均為五線城市。廣電政府手機汽車廣電金融新疆青海云南湖南黑龍江吉林上海2019各省用云量增速及典型省份增速最快產業地圖云計算支持各地產業數字化,提供新動能:從省級用云量增速地圖可以看到,黑龍江及云南兩省廣電行業增速最快,吉林汽車行業增速最快。數字技術正在深入實體領域,助力當地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五線城市用云量增長最快,各地云計算加速融合傳統產業數字中
36、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7電商等數字化程度較高產業依舊有大量需求:互聯網產業整體基數大,增速快;電商、生活互聯等數字化程度較高的產業依舊增速迅猛;新型社交電商迅速發展推動在線消費下沉,帶動用云量增長,使得電商超過數字內容和游戲,成為用云最高行業。隨著餐飲外賣、本地生活的數字化程度進一步擴展,生活互聯產業增速達924%,上升五名成為用云量前五行業。初步上云的產業發展迅速,有大幅上升空間:2019用云量增速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傳統行業占據8席;傳統產業如廣電、文旅和汽車處于上云的初級階段,“用云量”顯著增長,增速均超過400%。排名行業1生活互聯2廣電3交通云4文旅5電商6汽
37、車7醫療8能源9房地產10政府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改造升級產業集群智能+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效率市場連接協同新型數字生態從行業看,互聯網用云量需求大,傳統產業正加速上云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2019年行業用云量增速排名38純數字行業用云量增速較緩,各城市差距較為接近:各線城市2019年線上行業增幅普遍保持在50%左右,三線城市較低,為10%。經過了2017、2018年的快速增長,線上行業發展趨于穩定。傳統行業用云量全面增長,三四五線城市發展迅速:傳統線下行業急速發展,平均增速都超過2100%;此外,數字三四五線城市在傳統線下行業的用云量增速遠超數字一二線城市,可見用云向
38、后線城市高速發展,與傳統產業實現高效結合。數字經濟越來越表現為一種融合經濟,從動能、機制上解決傳統產業的問題。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OMO 行業用云增速均值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純數字行業用云增速均值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傳統行業用云增速均值OMO(Online-Merge-Offline)行業用云量增長集中于一線城市,其他城市差距較?。阂痪€城市線上行業中電商和生活互聯為代表的OMO行業增幅巨大,遠超其他行業與城市。產業互聯網讓服務更高效,滿足個性化需求;二四五線城市OMO行業用云
39、增速低于一線城市,但也超過100%。OMO行業增長集中于一線城市,傳統線下行業用云量全面增長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39排名城市No.1No.2No.3No.4No.51上海市電商數字內容游戲行業工具智慧零售2北京市數字內容生活互聯行業工具游戲金融3深圳市手機金融游戲行業工具電商4廣州市數字內容游戲政府行業工具電商5杭州市電商行業工具廣電游戲政府6武漢市數字內容行業工具金融游戲電商7東莞市手機電商行業工具政府工業云8天津市生活互聯游戲廣電數字內容行業工具9貴陽市電商行業工具政府手機廣電10昆明市文旅政府行業工具游戲電商11成都市游戲行業工具文旅電商房地產12南京市政
40、府行業工具智慧零售電商金融13長沙市政府醫療行業工具工業云廣電14重慶市游戲政府汽車金融數字內容15福州市游戲金融教育行業工具數字內容16淮安市游戲行業工具數字內容電商工業云17廈門市游戲行業工具金融電商教育18蘇州市生活互聯游戲數字內容行業工具電商19珠海市數字內容游戲手機行業工具電商20鄭州市金融行業工具游戲電商智慧零售城市主要用云行業多樣:2019年各城市主要用云行業多樣,根據城市需求穩步發展;各個城市用云量和此城市的主要產業也有較大關聯。上海、杭州的電商,北京、廣州、武漢的數字內容,昆明的文旅,深圳、東莞的手機生產,都體現了用云和傳統行業的結合。上海上海廣州廣州北京北京深圳深圳城市用云
41、行業分布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用云量”Top20城市用量行業排名40貨品稀缺,渠道為王品牌方無法與顧客建立聯系百貨商場火爆,鋪位為王顧客線下聚集,形成轉化社交電商多觸點連接,融合線上線下人貨場融合人場貨“貨”的時代“場”的時代“人”的時代數字化即時滿足全時全域線上觸點線下觸點社交觸點商業觸點公眾號模板消息服務通知支付后關注/卡券優碼互動大屏掃碼/刷臉支付微信群店員導購社交禮品卡IP內容搜索入口社交廣告微信KOL行業案例:“人貨場”融合,零售進入“全觸點”時代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41騰訊輔助傳統廣電行業轉型:騰訊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
42、企業,依托自身在社交、媒體、娛樂等領域的經驗,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先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業務上云、觸達用戶等諸多領域賦能媒體融合,服務廣大傳媒客戶,做好行業轉型的助手。智能動態感知編碼技術,對直播視頻流進行智能處理及畫質增強,以更低的寬帶成本給用 戶提供更高清的視頻直播流。提供全球內容加速服務,保證直播、點播媒體全球傳輸速度,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流暢、 豐富的觀看體驗。CMDB、標準運維、日志檢索、藍鯨監控、故障自愈等,為央視網混合云提供一站式技術運維解決方案。急速高清智能運維提供點播視頻原站,改善回源能力,優化視頻播放端的質量。 卡頓率降低明顯,客戶會員數增加。從推流服
43、務到CDN分發到拉流播放,提供一體化云直播方案。直播系統快速上線,連麥延時小于500ms。支持短信下行和上行服務自定義短信簽名和內容。國際短信到達時間在60s以內,覆蓋業務范圍的所有國家。云點播內容加速短信業務云直播行業案例:廣電行業加速上云支持融媒體發展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42國鐵吉訊掌上高鐵高鐵WIFI筋斗云方案:筋斗云是騰訊結合CDN節點緩存技術和CDN動態加速技術的本地化上網加速方案,為終端用戶推出最后一公里加速而設計。用戶體驗提升大。內容零延遲響應,在運營商切換、跨越地區的場景下實現接入節點無縫切換;成本降低明顯。降低出口帶寬壓力,配備智能熱點識別系統
44、,動態更新熱點內容,熱點文件能夠降低 90% 以上出口帶寬;網絡覆蓋豐富。結合騰訊云CDN強大的網絡覆蓋能力,實現公網極速傳輸;內容生態優勢強。背靠騰訊強大的生態系統,為終端用戶展現豐富多彩的內容。局域網騰訊云CDN網絡筋斗云COS源站 人臉識別閘機快速驗票上車; 電子票替代紙制票,解決環保問題。旅客體驗 企業APP及公眾號引入騰訊地圖周邊服務設施及交通規劃; 根據客戶畫像實行精準營銷拉新,實現客流量回流。精準營銷 根據周邊道路堵塞情況及時調整車輛調度; 根據LBS遷移分析報告線合理規劃站帶你線路,實現利潤提升。運營決策廣東粵運交通實現數字化運營:騰訊利用大數據應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幫助企業
45、拓寬資源增加用戶接觸場景。通過創新的技術力量助力傳統道路運輸數字化改造升級。行業案例:交通云支持便捷、安全出行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43文旅+智能釋放巨大潛能:以文化為內涵,以旅游為載體,以技術為動力,推薦文化和旅游的全面結合;隨著文旅與科技的深入融合,衍生出越來越多的業態與產品。也逐漸形成游客、政府、企業“鐵三角”式的價值共創網絡。 數字文創 智慧酒店 數字博物館 智慧景區文化場館產業生態文旅部門旅游集團游客服務旅游管理數據中心游客政府企業驅動驅動協作數創體驗數字治理數據賦能從“管制”到“服務”從“被動消費”到“體驗共創”從“標準”到“精益”騰訊“一機游”一站式
46、旅游服務平臺行業案例:科技+文旅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務平臺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44深度連接數字助手去中心化生態共建基礎科學研究支持前沿交叉學科研究及投資 探索團隊:關注人類健康、星球可持續發展、增強智能三大領域 “科學探索獎”:覆蓋數學、物理、生命科學、天文、地學等 騰訊未來實驗室:5G、邊緣計算、開源平臺 AI Lab、騰訊優圖、微信AI:AI能力研究拓展45前沿探索七大工具為各行各業提供數字化助手 公眾號 小程序 移動支付 社交廣告 企業微信 大數據 安全能力微信、QQ、小程序、二維碼、IOT提供全方位、多觸點深度連接 人與人 人與物 人與服務 人與流程 線上與
47、線下 內部與外部對流量和資源不做強主導,去中心化保障生態多樣繁榮 不私自存儲合作方數據 支持各行業、各品牌獨立發展通過合作、服務、投資與行業合作伙伴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數字與產業能力協同培養 行業生態 渠道生態 供應商生態 創業生態 科研生態騰訊產業互聯網:攜手共建數字生態,加速實現動能轉換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產業數字化3數字文化消費464核心發現: 數字文化已經成為當前大眾文化消費的主流形態,網民滲透率過半 數字文化消費呈現“十字高地”和 “兩大增長帶”輻射特征 數字文化消費向頭部、腰部城市集中,長尾城市的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視頻化、即時化成為數字文化消費的重要特征,
48、互動性、IP化釋放未來價值 從“有趣”到“有用”,數字文化消費正經歷結構性升級,精?;瘍热莞顿M成為趨勢47網 文影 視新 聞游 戲音 樂長視頻短視頻動 漫數字文化指數匯集長視頻、短視頻、新聞、動漫、游戲、音樂、網文、電影、直播九大板塊,基于騰訊視頻、騰訊微視、騰訊新聞客戶端、騰訊動漫、騰訊游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閱文集團及貓眼娛樂的使用總量數據,衡量全國351個地市的數字文化消費情況及變化趨勢。8.50 7.73 7.31 6.35 5.60 5.32 4.55 17.30%19.30%8.30%10.30%41.10%9.90%5.40%0%20%40%60%80%100%012345678
49、9網絡視頻短視頻網絡新聞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網民使用率用戶規模增長率2020年數字文化用戶規模(億人)及增長率截至2020年3月,我國已擁有8.5億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總量位居數字文化各領域首位;網絡直播用戶5.6億,相較2018年底增長41.1%,增速顯著;典型數字文化領域用戶在網民中占比均過半,數字文化已經成為當前大眾文化消費的主流形態。5.6億網絡直播8.5億網絡視頻用戶50+%數字文化網民占比數字文化指數體系設置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數據來源:CNNIC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字文化省級指數呈東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
50、征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東部沿海省份數字文化消費保持領先:廣東省領跑全國,江蘇、浙江、福建依舊保持較高發展水平。中部省份處于第二梯隊: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形成數字文化消費的中堅省份,具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西南省份以成渝雙星為核心輻射周邊:四川、重慶兩省在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下數字文化消費迎來較高發展水平。2019年地市數字文化指數規模48數字文化指數省份排名相對穩定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從2017、2018、2019年3年的數據來看,31個省份的數字文化指數排名變化相對較小,整體市場格局較穩定。2019年,數字文化指數排名前十位
51、的省份分別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北京、湖北;廣東保持首位,各項分指標同樣位居前列,江蘇排名第2,浙江、四川排名略有上升,福建排名上升3位名列第11;排名上升的頭部省份多為南方省份。各省數字文化指數近三年排名變化情況201920182017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北京湖北福建廣西上海遼寧安徽陜西江西重慶云南山西貴州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天津甘肅新疆海南寧夏青海西藏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
52、1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49數字文化指數頭部城市保持領先,“兩湖”地區代表新增長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一線城市蟬聯榜首:從2019城市數字文化指數的排名來看,北京蟬聯榜首,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四個數字一線城市的數字文化指數排名占據前4位,繼續領跑全國。作為數字二線城市的成都、重慶、杭州、武漢、南京、蘇州緊隨其后,位列5-10位;這些城市也大多位于數字文化細分領域指數前10名,數字文化消費的發展較為全面均衡。兩湖多城增速領跑:數字文化指數增速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襄陽、防城港、宜昌、
53、長沙、南京、常德、杭州、荊州、湘潭和鎮江。其中湖北、湖南各有3城,江蘇2城,浙江、廣西各1城。排名城市所屬省份排名變化1北京市北京市02廣州市廣東省23上海市上海市04深圳市廣東省-25成都市四川省16重慶市重慶市-17杭州市浙江省08武漢市湖北省09南京市江蘇省610蘇州市江蘇省0排名城市所屬省份1襄陽市湖北省2防城港市廣西壯族自治區3宜昌市湖北省4長沙市湖南省5南京市江蘇省6常德市湖南省7杭州市浙江省8荊州市湖北省9湘潭市湖南省10鎮江市江蘇省2019年數字文化指數TOP10城市2019年數字文化指數增速TOP10城市50頭部城市積極推動數字文化產業、政策、生態協同發展 (上海)數字中國指
54、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產業:穩居電競一線城市政策:力爭全面建成“全球電競之都”生態:帶動相關產業及城市文化品牌發展*數據來源:2019上海電子競技產業發展評估報告2018年11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全球電競之都建設相關工作規劃率先出臺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員注冊管理辦法2019年6月,上海市出臺促進電子競技產業健康發展20條意見閔行、靜安、楊浦、浦東、普陀等多區先后出臺產業扶持政策*數據來源:2020上海電子競技產業發展評估報告 2020年上海電競產業其他領域帶來的收入預計達36.3億元,主要收入來自于直播,占比達45.1%*。電競對交通、餐飲、旅游、購物等相關行業的帶動
55、效應同樣顯著; 電競為城市文化注入競技精神及數字活力,形成新的城市名片。 圍繞打造“全球電競之都”,上海市政府從頂層規劃、專項資金扶持、營商環境優化、教育與人才培育、產業園區建設等多方面促進電競發展。 上海是電競產業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一線城市。知名電競俱樂部約占全國的48.7%*,三成大型知名賽事落地上海; 產業集群化效應顯著,多家優質電競游戲研發企業、電競媒體、電競賽事服務企業、專業化場館集聚上海。51數字文化消費向腰部以上城市集中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從城市分層來看,從2017年到2019年,數字文化TOP10城市的指數總和占全國比重逐年上升至26%,TO
56、P100城市占全國比重上升至74%,全國數字文化消費活力向位于TOP100的頭腰部城市集中。TOP100城市涵蓋全部的數字一二三線城市和超過7成的數字四線城市,這些城市普遍具有良好的數字文化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以及更好的網絡軟硬件環境和更強的科技企業力量,正在成為全國數字文化消費的價值高地;從細分市場的TOP10城市來看,四大數字一線城市在八大細分領域中整體領先,數字二線城市中重慶和成都緊隨其后。排名新聞視頻文學動漫短視頻電影音樂游戲1北京北京北京廣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2廣州廣州上海北京成都北京深圳廣州3上海深圳深圳上海重慶深圳上海北京4成都上海重慶深圳深圳廣州北京上海5深圳重慶長沙成都廣州成都
57、重慶重慶6杭州成都廣州重慶上海重慶成都成都7重慶杭州成都東莞杭州武漢東莞東莞8武漢武漢杭州杭州東莞杭州杭州蘇州9南京南京東莞蘇州蘇州蘇州蘇州天津10長沙西安蘇州佛山長沙南京鄭州武漢數字文化細分市場的十強城市排行榜28.75%28.54%25.85%48.13%47.63%48.05%23.12%23.83%26.09%201720182019數字文化指數的城市分布TOP101-351城市TOP11-100城市TOP10城市52長尾城市的數字文化消費潛力從局部開始釋放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2019年,數字文化消費鴻溝仍在,從城市數字化分層來看,東部及數字一、二線城
58、市的數字文化消費活力仍保持明顯優勢。數字五線城市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多為數字文化指數TOP100之后的長尾城市。但在電影、視頻、短視頻等部分表現出了較快的加速度,增長潛力不容忽視;從線下院線電影市場消費來看,數字五線城市的票房規模僅次于數字二線城市,增速位居分線城市首位。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分線城市數字文化指數均值2018數字文化指數均值2019數字文化指數均值0%1%2%3%4%5%6%7%8%9%1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數字一線城市數字二線城市數字三線城市數字四線城市數字五線城市分線城市
59、線下電影票房規模(人民幣)及增速2018綜合票房(百萬)2019綜合票房(百萬)2019增速東部中部西部分地區數字文化指數均值2019數字文化指數均值2018數字文化指數均值53“短視頻+直播”助力打通后線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對于后線城市而言,以“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內容+”泛產業跨界融合,無論是基于傳統文旅資源的云上營銷轉型,還是“短視頻+直播”帶貨的線上線下商業交易構建,都能夠打破物理世界壁壘,為欠發達地區提供與發達地區同等的創新條件,通向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連接正在逐步實現。 通過充分發揮短視頻+直播內容的傳播優勢,讓優質文化資源以多元和
60、豐富的數字文化形態實現連接和傳播; 例如騰訊微視聯合中國手藝網、奇人匠心發起“國潮手藝”“非遺傳承人”“非遺知識大作戰”等相關活動。營銷模式創新交易通路重構文化普惠發展 基于流量紅利平臺的內容創作與傳播,鏈接品牌和消費者新通路,形成線上種草-線下消費的營銷聯動,促進線下消費增長; 例如,疫情期間“云旅游、”云看展”等云上文旅模式成為熱點,騰訊發布“春光計劃”,助力文旅產業復蘇。 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成為標配,更多本地生活服務探索,數字文化平臺逐步打通信息流、商品流和服務流,推動跨產業協同,釋放消費潛力; 例如騰訊微視發布鄉村品牌計劃,助力打造三農內容電商生態。54視頻化、即時化成為數字文化
61、消費的重要特征,互動性、IP化釋放未來價值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視頻類分指數占總體比重大幅增長:數字文化消費各分板塊中,視頻類(含直播)分指數合計占數字文化指數的59.22%,相較2018年增長24%,顯示出數字文化消費的視頻化、即時性趨勢?;右曨l帶內容交互新體驗:互動視頻與多種敘事方式結合,為影視、綜藝、短視頻等內容形態提供了創新動力,也引發了創作-消費的連鎖變化,實現內容與用戶間的深度鏈接。IP延伸釋放圖文內容的新價值:文學、漫畫等形式的IP經由視聽化改編,成為更加大眾的影視、動畫等視頻化形態,可以進一步放大IP影響力,拓展IP鏈條,打造更具活力和持續力的
62、文化品牌。55從“有趣”到“有用”,數字文化消費持續升級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從供給側看,隨著用戶內容消費需求升級,推動內容消費結構變化,在傳統的休閑娛樂之外,知識技能分享、信息資訊傳播、文化傳承和創新等“價值向”內容成為新潮流,同時也推動內容精品化和專業化發展;從消費端看,從免費使用、觀看到內容付費,數字內容付費已經初具規模,用戶不僅為優質內容本身買單,同時也為視聽增強、時效性等消費體驗和粉絲情懷買單?!皩嵱眯浴眱热萆a“精?;眱热莞顿M 功能游戲 騰訊游戲已產出家國夢見子曰詩云等涵蓋教育、文化傳播、技能學習等多重領域的產品。 知識資訊 騰訊新聞在2020年上
63、半年共引入700位知識官,創作11萬條知識內容,開設100檔共建IP欄目,打造優質內容生態。 知識功能性短視頻 騰訊微視等短視頻平臺布局教育賽道,聯合高校等教育機構進行線上直播學習,并成為政務信息公開新渠道。 因為內容向精品化和專業化升級,用戶為優質內容付費需求更加強烈,在傳統的付費訂閱之外,包括知識付費、超前點播等新模式發展; 2020年Q2騰訊視頻服務會員數增18%至1.14億,騰訊音樂服務會員數同比增52%至4700萬*; 快手教育付費課程累計學習時長超過339萬小時*; 網絡視頻平臺推出超前點播模式,滿足消費者內容消費的時效性等體驗需求。56*數據來源:2020年Q2騰訊財報*數據來源
64、:2020快手內容生態半年報基于王者榮耀、TGC騰訊數字文創節等業務落地及合作基礎,騰訊與成都簽約“數字文創城市共生計劃”、共同推動騰訊新文創總部落地成都,持續整合騰訊旗下游戲、電競、動漫、視頻、文旅等新文創業務,在文創開發、文旅資源、電競賽事等方面展開更多合作,助力成都數字文創產業升級發展,傳播川蜀文化,講好成都故事。傳播川蜀文化,講好成都故事01騰訊X成都基于新文創戰略,騰訊動漫狐妖小紅娘與杭州簽署3年深度戰略合作,精準匹配城市與狐妖IP“純愛”精神,共建地域特色文化標簽:2018年,基于主角涂山蘇蘇“動漫公交形象使者”身份,展開純愛巡禮系列線下活動,線下吸引參與人數接近300萬,借騰訊數
65、字技術優勢豐富杭州游玩體驗,探索地域文化融合國漫內核發展新模式。02在“一部手機游云南”智慧旅游項目合作基礎上,騰訊與云南簽訂“新文旅IP合作計劃”,讓數字文化內容融入傳統文旅產業肌理,打造新型數字文旅模式:塑造云南全新文旅IP形象“云南云”,推動騰訊游戲QQ炫舞&楊麗萍“瞳雀新生”、騰訊影業我們的西南聯大影旅聯動等10余個新文創項目逐步落地,持續探索數字文化助力文旅融合更多可能。以IP化思維,助力云南文旅融合創新發展03騰訊X云南為進一步推進“國際電競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聯手騰訊,以數字文化內容為核,探索“文創+旅游”融合新模式:牽引影視、游戲、電競等業務落地海南
66、,打造海南騰訊數字文創月及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深化騰訊電競與海南戰略合作,推動“電競運動城市發展計劃”,共同助力數字時代的海南探尋經濟與文化發展新動能。潮起海之南,探索新文創的更多可能04騰訊動漫狐妖小紅娘X杭州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文化消費357地域文化融合國漫內核,塑造杭州文化標簽以新文創思路,助力區域文化傳播與城市形象塑造,推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騰訊X海南數字政務發展情況585核心發現: 全國數字政務指數達到63%的高增速,服務規模、深度和穩定性等核心指標均提升 數字后線城市指數水平相對低,但增長幅度遠超數字前線城市 中、西部地區指數增幅遠超東部,政務數字鴻溝縮小
67、全國政府領域用云量同比增加163%:其中東部地區規模最高,中部地區增幅最大,政務上云向中、西部地區下沉 各大城市群的發展階段存在差異,珠三角城市群在廣深核心城市的帶動下繼續領銜國內數字政務發展,成渝、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數字政務區域協同發展一體化趨勢逐漸突顯2019年數字政務指數指標體系設置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數字政務指數的指標體系由六大維度構成:2019年數字政務指數由微信城市服務指標計算得出,其中包括項目價值、質量星級等分指標,衡量了2019年1月至12月全國31個省份351個城市的政務服務數字化發展水平。項目價值質量星級月服務活躍度故障率重點行業豐富度月留存
68、率數字政務指數全國數字政務服務統籌建設取得質變: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12月,全國31個省級政府構建了覆蓋省、市、縣三級以上政務服務平臺,其中21個地區按照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建設要求,實現了省、市、縣、鄉、村服務全覆蓋;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用戶數量逐年增長,政務服務事項提供能力也在不斷提升。1.662.391.452.2120182019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用戶個人注冊用戶個人實名用戶303424329752973201720182019具備依申請特征的政務服務事項提供數量59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深化,微信城市服務隨之快速迭代數字中國指數未
69、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自2016年“互聯網+政務服務” 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政府多次印發相關文件,加快推進技術體系建設和相應制度保障。隨著近年來數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加快建設、配套,對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和互聯互通的要求,有效帶動了各地區面向個人和企業政務服務的數字化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自2014年12月率先在廣州接入以來,微信城市服務平臺目前已擴展到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集納多種民生服務查詢和辦理功能,涵蓋交管、醫療、教育、出入境等多個公共服務領域。作為政務發展得力的數字化助手,服務覆蓋的廣度、深度和服務
70、穩定性不斷加強。省級政務服務指數均值連年增長,處于快速成長期,標志著我國各級政府部門數字政務“一網通辦”能力仍在不斷增強。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2018.6政府網站集約化試點工作方案2018.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2018.12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檢查指標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監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標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2019.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2020.7關于做好信息化支撐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020.6司法服務售票服務環保舉報交通違法查詢醫療保險學歷查詢政務服務
71、投訴與建議垃圾分類查詢電子營業執照企業資質查詢公積金查詢電子社保60全國總體數字政務水平明顯提升,數字政務鴻溝進一步縮小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數字政務指數加速持續增長:近年來,隨著我國“放管服“、“互聯網+政務服務“趨勢持續深化,各省市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政務數字化轉型持續向好。在省級維度,數字政務指數均值2017年9.1,2018年12.1,2019年19.7,2019年同比增速達63%。9.112.119.713.812.88.8201720182019省級數字政務指數均值全國城市數字鴻溝數字鴻溝彌合實現重要突破:2019年,在數字政務規模發展和各城市群一體化推
72、進的同時,國內數字政務協同效果改善,發展差距加速縮小。全國城市數字鴻溝2017年 13.8 , 2018 年 12.8 , 2019 年8.8。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月服務MAU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重點行業豐富度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故障率規模、深度、穩定性全面優化:MAU、重點行業豐富度和故障率的改善體現出數字政務在規模、深度和穩定性多方面的提升,用戶習慣積淀和行業滲透在穩定性保障下進一步深化。數字鴻溝=(max(數字政務指數)-min(數字政務指數)/average(數字政務
73、指數)61數字政務指數市級排名,頭部城市相對穩定,后線城市提升顯著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排名城市所屬省份1廣州廣東省2深圳廣東省3北京北京市4上海上海市5重慶重慶市6成都四川省7佛山廣東省8長沙湖南省9東莞廣東省10鄭州河南省排名城市所屬省份11杭州浙江省12石家莊河北省13西安陜西省14惠州廣東省15蘇州江蘇省16濟南山東省17南京江蘇省18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19太原山西省20邯鄲河北省排名城市所屬省份21哈爾濱黑龍江省22武漢湖北省23中山廣東省24汕頭廣東省25福州福建省26臨沂山東省27青島山東省28江門廣東省29濰坊山東省30泉州福建省頭部城市排名相對穩定
74、:與2018年相比,Top 10內的9個城市維持了前十地位,廣州、深圳、北京和上海保持國內前四的頭部位置;重慶和成都、鄭州和杭州排名互換,鄭州進入Top 10行列。廣東省級帶動作用依舊強勁:廣東省8個城市成功保持在國內Top 30排名,其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等以較高的數字政務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廣東省級數字政務規劃和市民用戶習慣的積淀對省內城市輻射帶動效應依然明顯。數字后線城市增長顯著:以石家莊、南寧、邯鄲、臨沂為代表的數字三、四線城市,政務指數翻番,進入全國Top 30,后發動力強勁。62未來數字政務仍有較大的結構化增長潛力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國內各
75、城市數字政務發展水平不甚均衡:廣州、深圳和北京以23.4、17.4和16.2的高指數值領跑全國,而多數其他城市難以望其項背:第四名上海10.9指數值仍與前三有一定差距;全國數字政務指數中位數僅為2.0。城市數351個城市數字政務指數分布中位數=2.0領先城市增勢更加平穩,向更廣業務領域展開深層次探索在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一體化發展的大方向下,低線城市迎來重要機遇后進城市以高增幅呈現強勁動力,差距有望縮?。簲底终罩笖翟龇S數字線級的降低而上升,眾多中低線城市依托較高增幅實現對地區龍頭的追趕,從而有望繼續降低國內數字鴻溝排名上升100+的五線城市玉林、大同都是很好的例證。31%48%67%88%1
76、38%0%20%40%60%80%100%120%140%16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數字一線數字二線數字三線數字四線數字五線指數均值指數增幅63數字一線五線城市數字政務指數分地區來看,東部數字政務高水平與深鴻溝并存,中西部提升潛力大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各地區指數均值、增速和數字鴻溝東部發展水平不平衡程度最高:東部地區數字政務發展的平均水平顯著高于中、西部地區,但同時東部的數字鴻溝最為顯著,主要由于并存廣東、山東、河北等數字政務較強省份及遼寧、海南等數字政務較弱省份。中部、西部存在較大提升潛力:中、西部地區數字政務
77、指數仍落后于全國平均數字政務水平,但均達到133%的高速增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67%133%133%0%20%40%60%80%100%120%140%0.01.02.03.04.05.06.07.0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指數均值數字鴻溝指數增幅64數字政務領域用云量保持高增速,中部地區增幅最大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20182019163%政府領域全國總用云量全國政府領域用云量2019年同比增長163%,達到全國各領域總用云量增幅的1.4倍。各地區政府領域用云量及同比增幅161%168%150%140%145%150%155%160%165%170%051015
78、202530東部中部西部20182019政務用云量同比增速中部地區政府領域用云量同比增速最高,達到168%。政府領域用云量與數字政務指數政府領域云指數與數字政務指數兩者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云計算有效支持了數字政務的發展。Ln(2019年數字政務指數)Ln(2019年用云量)65領先城市穩步發展,部分后發城市呈現快速提升態勢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廣州市、深圳市、北京市數字政務領跑全國,步入穩定發展期:以“粵省事”為代表的廣東省級數字政務體系建設,為廣東省各城市的數字政務發展提供了有效動力,用戶習慣的培養為今后數字政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打下堅實基礎。玉林市增幅折桂,湖北、山
79、西、廣西的多個城市集體提升:玉林市2019年數字政務指數增長高達339%,躍居國內增幅首位;湖北省的荊州、咸寧、仙桃、恩施、神農架等,山西省的臨汾、大同、朔州、呂梁等,廣西省的玉林、貴港等均達到逾270%的高速增長。2019年各城市指數規模與增幅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05.010.015.020.025.0玉林大同指數增幅臨汾荊州仙桃神農架貴港畢節咸寧朔州恩施廣州深圳北京天門呂梁66指數規模案例:廣東| 廣深雙核心城市帶動下的全國數字政務標桿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廣東4個城市數字政務指數進入全國前十,均為珠三角城市群一
80、二線城市,起到龍頭帶動作用;粵東、粵北地區暫時在省內處于落后地位,而增幅均保持在50%以上并有所提升。月活躍度月回流率重點行業豐富度項目價值全國均值廣東省省級統建模式“全省一盤棋”政企合作政務互聯網思維1+N+M政務云布局集約化基礎設施政務數據“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政務“大數據”體系珠三角城市遙遙領先省級規劃布局卓見成效進入全國Top 10城市增長最快城市39%7%39%36%0%10%20%30%40%50%60%70%0.05.010.015.020.025.0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數字政務指數增幅65%61%59%57%55%0%10%20%30%40%50%60%70%0.05.010.015
81、.020.025.0潮州清遠韶關云浮汕尾67案例:山東| 近年來快速增長的后起之秀,省、市兩級均表現出較強活力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進入全國Top 30城市增長最快城市山東共有4個城市數字政務指數名列全國Top 30,臨沂在指數水平和增速上都展現出明顯的活力;菏澤、臨沂、威海、淄博、泰安實現了120%以上的同比增長,山東省各市的平均增幅也超過了100%,釋放出數字政務發展潛力。月活躍度月回流率重點行業豐富度項目價值質量星級故障率全國均值山東省整體快速提升,增長未來可期“一部手機走齊魯”正在路上4.94.44.44.345%208%42%61%0%50%100%150
82、%200%250%0.00.51.01.52.02.53.03.54.04.55.0濟南市 臨沂市 青島市 濰坊市數字政務指數增幅4.14.43.02.42.6232%208%190%160%121%0%50%100%150%200%250%0.00.51.01.52.02.53.03.54.04.55.0菏澤市 臨沂市 威海市 淄博市 泰安市山東數字政府大數據分析應用一個平臺一個號(碼)一張網絡一朵云68案例:廣西| 發揮后發優勢加強全省一體化數字規劃,多項指標快速提升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數字政務多項指標大幅提升省級數字規劃助力富民興桂事業69網絡互聯互通遷移打
83、通率2018年2019年268%2018年 2019年非涉密信息系統納入政務云管理數2645%2018年 2019年數據融合應用數據調用次數6060%2018年 2019年147%數據共享開放匯聚數據總量建立數字政府政務數據治理新模式:建立規劃統一、資金統籌、審批聯合、建設統分結合新機制,規范新增信息化設計和建設工作;對存量信息化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治理,推進數據“聚通用”,構建“一云承載、一網通達、一池共享、一事通辦、一體安全” 數據治理新模式。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采取統分模式建設全區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避免重復建設和運維。推動政務數據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實現網上辦事“單點
84、登錄、一次認證、多點互聯、全網通辦”,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無縫銜接、合一通辦、一個系統審批服務;強化數據開放和共享,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打破“數據孤島”實現跨部門的綜合性、一體化服務。目前“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8.9%,20多個部門216個事項實現全城通辦;不動產登記、企業開辦注銷0.5個工作日辦結,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創新突破:在全國23個非試點省中與國家政務平臺深入對接排名第一,實現自治區到鄉村5級全貫通,榮獲了國家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數據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分城市群來看(以四大城市群為例)數字政務發展各有千秋,發展階段、路徑存在差異數字
85、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數字政務指數均值8.6領先全國,同比增幅31%;月活躍度和重點行業豐富度均值也同時問鼎四大城市群;數字鴻溝從2018年的2.2小幅上升到2.3,但在四大城市群中仍保持最低位。數字政務指數均值3.0,同比增幅82%;以31.86%的平均月回流率排在國內主要城市群第二位,僅次于珠三角,用戶習慣逐步養成;數字鴻溝從2018年的3.4下降到2.4,與珠三角接近,可見成渝地區一體化發展取得了成效,城市間數字政務差距逐漸縮小。數字政務指數均值4.3排在第二,95%的指數增幅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平均月活躍度僅次于珠三角,展現京津冀地區數字政務發展強勁動力;數字鴻溝
86、從2018年的5.3下降到3.5,一體化發展態勢明顯,得益于數據協同處理中心的建設、“云上河北”項目建設和雄安新區的數字活力帶動作用。數字政務指數均值3.2,同比增幅88%;數字鴻溝從2018年的3.5下降到3.0,展現出長三角地區數字政務協調發展趨勢;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數字長三角”,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共用逐步深化。注:顏色越紅,表示數字政務指數越高注:顏色越紅,表示數字政務指數增速越快2019年四大城市群數字政務指數水平2019年四大城市群數字政務指數同比增速珠 三 角 保 持 領先,穩定發展,但發展相對集中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城市群呈現“高增長、高同步”
87、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70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2020年,騰訊政務能力持續迭代提升,進一步探索新治理、新服務模式10000+社區30部委500城市 服務覆蓋 用戶數9億民眾1000+民生服務30省 服務事項數1500萬+企業100萬+涉企服務騰訊能力清單指尖民生涉企服務政務協同一網統管未來社區智慧政法智慧人社智慧稅務智慧城管智慧統計 2019年6月上線 2020年7月實名用戶突破1億 累積訪問量突破42億次 訪問用戶數超6億 共計超500項便民利企服務 聯通26個省部級小程序 實現跨地域、跨部門、跨層級、跨應用數據聯通共享“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88、”微信小程序71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案例:廣東省數字政務+抗疫穗康防疫小程序“深i系列”防疫小程序服務簡介自1月31日發布以來,陸續上線口罩預約、在線問診、疫情自查、“穗康碼”等高頻便民服務,并在全國率先推出“復學碼”,助力生產生活的恢復。服務亮點與粵康碼及全國各地健康碼互認互通,實現一碼通行;率先推出提供英語、日語和韓語的國際版健康碼,方便來華和在華外外籍籍人士;接入廣州本地醫院及第三方聯合問診平臺,展開24小時線上免費問診服務。實施成果截至2020年8月17日,穗康注冊人數3221萬,健康碼領取用戶數2607萬,累計頁面瀏覽量56億次。服務簡介包含面向市民防御
89、防控疫情使用“深i您”小程序和面向企業復工復產的“深i企”小程序。為市民提供行程自查、發熱門診查詢、在線義診等便民服務,并成功搜集到所需求的人員流動大數據。服務亮點“深i企”訴求處理工作機制,實現精準匹配、快速響應、上門核實和服務;“深i您”通過技術識別粵省事、交警、公安的二維碼,初步完成四碼合一,從個人到企業,從返工到復工的場景閉環。實施成果截至2020年8月17日12時,深i企收到3539家企業的4760件訴求,累計辦結量4757件。深i您累計用戶數2342萬,累積訪問21億次,最大日訪問峰值為3020萬。微信小程序依托廣東省政務數字化基礎,保障市民防疫和企業復工復產72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90、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政務5案例:重慶市數字政務+抗疫健康碼、乘車碼互通,一碼多用打破流動軌跡藩籬服務簡介渝康碼是以個人健康為基礎、居民自主申報、大數據對比政府多個疫情數據核驗生成的個人健康電子憑證,通過“重慶健康出行一碼通”小程序申領,為在渝居民便利出行提供健康信息申報、動態健康狀態展示、外出務工健康證明申報等多種服務的便民信息系統,實現“一人一碼、一碼多端、一碼多用、動態管理” 。服務亮點實現政府統一對民眾流動健康情況數據的采集、跟蹤和統計分析;在同一城市范圍內互信共享;國內首個健康碼和乘車碼打通的案例,解決流動軌跡溯源問題;完成疫情后期對于輸入人員的特殊流程,實現對輸入人員的管控;聯
91、合醫療機構和社區,可為務工人員出具線上健康證明。實施成果自2020年2月19日上線以來,截至6月30日,“渝康碼”全市持碼人數超過1700萬,累計出示或查看7億人次,采集員總數14萬人?!坝蹇荡a”助力重慶安全抗疫73“數字優先”的抗疫表現746核心發現: 2020上半年,“數字優先”五個關鍵指標均正向增長,數字化發揮重要的抗疫作用 代表新基建發展的“用云量”增幅明顯領先,供給側數字化轉型是主要的新增動能 移動數據流量穩定增長,西部增長最顯著,表明偏遠地區數字化更依賴移動連接 疫情推動移動互聯網進一步普及,辦公、投資和生活等剛需型應用加速滲透市場 疫情也促使用戶在線時長上半年同比增長約20%,大
92、部分類型的應用使用都不同程度增加,但出行、旅游等部分類型應用活躍度仍有所下降,反映單靠數字化還難以解決重度依賴線下體驗的場景問題 數字化交易2月受疫情沖擊明顯下滑,后持續反彈到4月底已基本恢復節前水平,消費券發揮了促進作用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觀察疫情期間“數字優先”推進程度的五個關鍵指標數字化場景新基建數據要素用云量移動數據流量數字交易活躍度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移動應用使用時長關鍵指標指標說明基于微信支付等數據,綜合交易頻次、金額等數據形成的無量綱指標,能整體衡量數字化在線交易的活躍情況基于QM數據庫的數據指標,統計某時間段用戶對所有移動應用的使用時間長度,能衡量在
93、線應用的活躍程度基于QM數據庫的數據指標,統計某時間段所有移動應用的活躍用戶數量,能衡量在線應用的活躍規模體量基于工信部統計數據指標,統計某時間段移動互聯網全網接入流量大小,能衡量移動網絡使用和數據要素產生規?;隍v訊云等數據,綜合投建、使用等數據形成的無量綱指標,能以云計算代表衡量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情況數字化層次75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數字優先”在各層面都呈正向發展趨勢,其中:用云量的增幅明顯高于上層應用,反映供給側數字化轉型是主要新增動能用云量(無量綱指標)移動數據流量(億GB)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億人)移動應用使用時長(萬億小時)數字交易活躍度(無量綱指標
94、)2019H1409.56468.911.360.88359.762020H1731.46619.211.541.06465.23增幅+78%+32%+1.55%+20%+29%C端用戶的數字化已經較成熟普及,未來發展將更多來自B端的數字化轉型、以及C端的數字化深度使用:2020上半年,各層面數字化增幅呈現“自下而上”排序。反映數字底座建設和使用情況的用云量增幅最大78%,其次是移動數據流量32%。場景層面數字交易活躍度和移動應用使用時長相對略低,增幅在20%及以上。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的增幅則最低,約1.55%。76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云計算凸顯“抗疫”期間快速先
95、行的基礎設施作用,協同促進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有效支持、推動移動應用和數字交易持續加速發展65%70%75%80%85%90%123456用云量0.5%1.0%1.5%2.0%2.5%3.0%123456移動應用活躍用戶0%10%20%30%40%123456移動應用使用時長-15%5%25%45%65%123456數字交易活躍度80%90%100%110%120%130%140%123456移動數據流量11222用云量和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幅在2月份快速拉升到最高值,凸顯云基礎設施協同數據要素的“抗疫”先行表現:今年2月份全國進入“抗疫”應急狀態,物理封禁使得各行各業必須通過數字在線方式才能加快
96、恢復經營,云計算的便利性和彈性能有效滿足數字“抗疫”需要,因此2月份表現出激增態勢,并由此協同支持移動數據流量的大幅增長。2月份之后隨著全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生產生活逐步恢復,云計算的使用和移動數據流量的產生也趨向常態,因此增幅隨之逐漸下降。1移動應用活躍度和數字交易活躍度同比增幅則在2月份左右最低、5月份最高,體現出對云計算增長的“跟隨”效應:移動應用和數字交易在2月份同比增幅最低,說明疫情初期實際上也沖擊了數字世界的應用活動。但之后從3月-5月增幅持續走高,體現出與用云量相反的增長趨勢,則可能表明用云量代表的基礎設施投入與最終應用層的數字化使用間有時間差,早期(2月)的云計算投入在后續(3
97、-5月)逐步釋放到應用層,支持數字在線逐步覆蓋更多用戶,并促進用戶的應用使用和數字交易。277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用云量:2020上半年大幅增長,2月份供給側集中上云抗疫2019-2020上半年逐月的用云量及同比增幅0%10%20%30%40%50%60%70%80%90%100%02040608010012014016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2020用云量2019用云量2020/2019同比2020年上半年用云量同比持續增長:2020年上半年各月份的用云量,均明顯高于去年同期,表明云化、數字化是疫情期間的剛需,全社會正在持續加大數字化投入。2月用云量明顯提升反
98、映供給側集中上云抗疫:2020年2月用云量增長超90%,遠高于上半年其他月份。這反映出2020年2月份全國范圍的疫情應急啟動,物理隔離加速遠程辦公等數字在線應用激增,大幅提高了云資源的使用。2020年用云量階段性回落趨勢與2019年一致:用云量在2020年2月的激增,并未影響整體發展趨勢。與2019年相似,后續趨勢仍體現為3月繼續提升、4月有所回落、5月和6月持續增長,并在6月創出新高。這可能反映用云量的指標特征,在每季度的最后一個月(3月、6月)會迎來季度峰值。用云量同比增幅78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地區看,中部、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用云量增長突出中部增長領先東北
99、增長突出注:數據為省份用云量2020上半年比2019上半年的同比增幅,排名為該省份的全國排名No.1No.2山西+410%湖南+276%No.3No.5黑龍江+273%遼寧+190%西北部分地區也亮眼發達地區上海增幅最大No.4No.6甘肅+236%西藏+173%No.8上海+141% 2018年出臺“企業上云”行動計劃,支持企業上云,最高獎勵100萬元;2019年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行動計劃,繼續完善“企業上云”聯合激勵機制,加快建設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 2019年出臺湖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大數據與云計算服務模式融合;2020年繼續深入實施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行動計劃,實現
100、全省新增10萬戶中小企業“上云”。 較早把數字化和云計算作為地方重大戰略,積極爭取國家對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基地的建設支持;哈爾濱被列為國家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哈爾濱、大慶成為全國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和“寬帶中國”示范城市。 綜合推進數字化。2015年成立遼寧省云計算基礎資源產業聯盟,啟動云戰略;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2019年建設云計算產業基地;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疫期鼓勵云辦公全家桶。 較早集中力量發展大數據產業。2019年出臺新時代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文化樞紐技術信息生態“五個制高點”實施方案,爭取國家數據中心落地,計劃2025年建成全省大型綠
101、色云計算數據中心集群。 近年來對數字化的視度提升。2019年啟動西藏云計算中心項目,預計總投資118億元,可提供大約7萬個機柜;2020上半年,基本完成高新數字產業的頂層設計,出臺數字經濟、5G、數字西藏、智慧西藏等多項政策。 持續提升數字化戰略高度,加速迭代與落地相關政策。2010年就啟動“云海計劃”;2017年出臺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實施意見,“云海計劃3.0”將云計算定位信息產業發展核心;2018年出臺推進企業上云行動計劃,目標到2020年實現企業全流程上云支持能力,新增10萬家上云企業;2019年出臺數字貿易發展行動方案、2020年啟動“工賦上?!比晷袆佑媱澋?,
102、深入規劃和支持各行業加速數字化升級。79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行業看,教育、汽車、醫療、電商和文旅用云量領銜增長教育+177%汽車+175%醫療+169%電商+148%文旅+122% 汽車行業受疫情和行業周期雙重沖擊,更積極開展數字化,向電動、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方向升級 教育行業的傳統線下部分受疫情封禁影響大,在線教育成為復學的關鍵手段,倒逼教育數字化普及 醫療行業受疫情影響相關業務量激增,數字化有效提高服務效率,典型像疫情地圖和健康碼的普及 電商行業雖已比較成熟,但疫情倒逼消費者進一步加大線上購物量,尤其抗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等 文旅行業受疫情沖擊顯著,數字化轉型
103、是自救剛需,通過智慧景區、在線直播等方式盡快恢復經營注:數據為行業用云量2020上半年比2019上半年的同比增幅80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移動數據流量:2020上半年持續增長,增速有所放緩、但更穩定2018-2020上半年逐月移動數據流量總量及同比增幅移動數據流量持續增長:對比近3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情況,總量和戶均都呈現持續上漲趨勢,2020上半年接近2018年的3倍。2020年增速相比2019年有所放緩:2020上半年增速不到2019年的1/3,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移動互聯網市場更趨成熟,增速自然放緩;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受疫情影響,用戶減少外出移動,更多使用固定寬帶
104、使得一些數據流量沒有體現在移動端。2020年同比增幅相較往年更穩定:從月增幅角度看,2020年與2019年呈現明顯差異。2019上半年移動數據流量總量的月同比增幅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但2020上半年的月同比增幅,除了2月相對高之外,3-6月都幾乎保持在同一水平,甚至5、6月份還有小幅提升。說明2020年疫情倒逼下,更多用戶穩定保持更多的移動互聯網連接和使用。0%20%40%60%80%100%120%140%0204060801001201401602月3月4月5月6月2020201920182020增幅2019增幅移動數據流量(億GB)同比增幅81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
105、疫6分地區看,西部體量大、增長快,反映偏遠地區數字化更依賴移動連接2020年上半年區域移動數據流量總量占比西部和中部移動數據流量總量增長最快:西部增幅,今年上半年(41.8%)和去年(76.7%)均第1;中部增幅,今年上半年(36.5%)和去年(75.2%)均第2。0%50%100%150%200%250%東部中部西部東北201820192020H12018-2020年區域移動數據流量總量指數同比增幅東部42%中部22%西部30%東北6%東部中部西部東北東部和中部移動數據流量總量占比高:2020上半年,東部和西部移動數據流量在各地區分列第1、第2位,占比分別為42%和30%,遠超中部和東北82
106、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疫情推動移動互聯網進一步普及,滲透“滯后”群體0.0%0.5%1.0%1.5%2.0%2.5%3.0%111,000112,000113,000114,000115,000116,000117,0001234562020H12019H12020/20192019-2020上半年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及同比增幅用戶數(萬人)同比增幅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持續增長:2020上半年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數,呈現同比持續提升的趨勢。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步入成熟期的情況下,疫情加速了中老年、偏遠地區等“滯后”人群的上線,進一步推進了移動互聯網的大眾普
107、及。2-5月持續加速增長,6月有所回落:活躍用戶數同比增幅,2月份比1月份有所降低,并且是上半年最低的月份,表明疫情早期對用戶的數字化進程也有一定影響。后增幅提升到5月份最高,說明用戶數字化加速普及。6月份活躍用戶數有所下滑,可能表明疫情明顯減弱、線下活動開始加速恢復,部分用戶對移動互聯網的剛需下降。83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地區看,8大省份用戶數總和占比過半,東部沿海和西北地區增幅領先2020年6月各省份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東部沿海和西北地區增幅領先:東部沿海部分地區仍獲得高速增長,典型是浙江和廣東兩個人口大省,增幅15%左右居全國第2和第3名;以西藏為首、包括青
108、海、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的西部地區,增幅排名均居領先。2020年各省份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6月比1月增幅8大省份移動應用活躍用戶數占比過半:至2020年6月,省份占比合計過半的有廣東(10.9%)、山東(7.2%)、江蘇(6.3%)、河南(6.1%)、河北(5.6%)、四川(5.5%)、浙江(5.2%)、湖南(3.8%)等前8名。-15%-5%5%15%25%35%45%西藏浙江廣東天津青海新疆重慶內蒙古寧夏山東河南云南吉林陜西黑龍江平均甘肅遼寧四川海南河北江西上海貴州廣西福建湖北山西江蘇北京湖南安徽84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四川浙江湖南其他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行業看
109、,疫情促使辦公、投資和生活等剛需型應用加速滲透2020年6月各類移動應用的用戶滲透率及與1月的差值-15%-10%-5%0%5%10%15%0%20%40%60%80%100%120%2020年6月2020年6月-1月3工作、投資和生活類增幅領先2020年6月比1月滲透率增幅Top3,依次為辦公商務、金融理財和生活服務,表明疫情期間數字化剛需增長。部分數字內容資訊與娛樂類收縮2020年6月比1月滲透率降幅Top3,依次為手機游戲、新聞資訊和數字閱讀,表明隨著疫情控制,更多人復工復產而減少數字內容的使用。12社交、視頻和工具類覆蓋領先至2020年6月,移動應用滲透率Top3為移動社交、移動視頻和
110、系統工具,相比1月幾乎不變,表明市場成熟穩定。12385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移動應用使用時長:2月人均激增,帶動2020上半年總量持續增長2020上半年移動應用使用日人均時長和總時長同比增幅移動應用使用時長同比持續增長:2020上半年移動應用使用時長,各月同比去年均呈增長,疫情是促進用戶在線使用的重要因素。2月人均使用激增,帶動總量增速持續提升:人均單日時長增幅峰值出現在2月份,使用時長總量峰值則出現在5月份。這可能表明,2月份疫情控制政策嚴,居家封禁、停工停產等使得用戶上網時間大幅增加;而隨著疫情緩解,一方面復工復產等推進使得個人上網時間增長趨緩,另一方面疫情倒
111、逼各行業服務數字化加速(如健康碼),使得更多過去未覆蓋的群體開始使用移動應用,帶動了使用總時長的提升。0%5%10%15%20%25%30%35%40%4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總時長同比人均單日時長同比86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地區看,疫情影響下西部的移動應用使用最活躍,北部的潛力也被激發2020上半年各省移動應用日人均使用時長及同比增幅廣東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四川浙江湖南安徽湖北廣西陜西云南遼寧福建山西貴州北京江西黑龍江上海重慶內蒙古甘肅吉林新疆天津海南寧夏青海西藏-5%0%5%10%15%20%25%30%35%40%35037039041043045047
112、0低時長、高增速:增長潛力被激發的地區,典型像北部的內蒙古、甘肅、吉林。低時長、低增速:既有后進待開發地區(如云南、貴州等),也有發達待刺激地區(如北上廣)。高時長、高增速:西部表現突出,包括寧夏、新疆、西藏、青海,體現西部數字化發展成效。高時長、低增速:福建、天津用戶的移動應用使用發展相對穩定。日人均使用平均時長(min)日人均使用時長同比增幅87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類型看,溝通與內容屬性強的引領增長,物理環境和體驗屬性強的受沖擊2020上半年各類移動應用活躍用戶與日人均使用時長同比增幅辦公商務出行服務電話通訊房產服務健康美容教育學習金融理財旅游服務拍攝美化汽
113、車服務實用工具手機游戲數字閱讀醫療服務移動購物移動視頻主題美化-40%-20%0%20%40%60%80%100%120%140%-30%-20%-10%0%10%20%30%40%50%用戶數負增長、人均使用正增長:手機游戲、主題美化、電話通訊,反映這些領域非剛需用戶在減少。用戶數與人均使用雙負增長:旅游服務、出行服務、拍攝美化,反映這些領域與物理環境及體驗相關性高、受疫情影響大。用戶數與人均使用雙正增長:辦公商務、教育學習、健康美容增長最突出,側面反映相關行業引領數字化轉型;數字內容如移動視頻、購物、閱讀等也有一定增長。用戶數正增長、人均使用負增長:醫療、金融、汽車服務等,反映更多用戶需要
114、在線使用、但更多作為工具不愿耗時間?;钴S用戶數同比增幅人均使用時長同比增幅88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數字交易活躍度:2020年2月受明顯沖擊,后持續反彈到4月底恢復節前水平2019-2020上半年數字交易活躍度及同比增幅2020年2月數字交易活躍度明顯受沖擊:與往年相比,2020年2月數字交易活躍度有明顯下降,表明疫情對物理世界經濟活動的影響,也會連帶對數字在線交易產生沖擊,比如到店掃碼支付、旅游出行消費等都受明顯影響。沖擊后持續恢復,4月底基本恢復到節前水平:從長期看,數字交易呈現加速恢復的態勢。2020年2-6月同比增幅持續提升,這表明與往年相比,今年在疫情影響
115、下呈現出明顯的恢復期,并且4月底已基本恢復到節前水平。這得益于數字交易的無接觸支付能力,能夠更有效避免接觸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0%20%40%60%80%100%120%140%01020304050607080901001234562019H12020H12019H1環比1月2020H1環比1月數字交易活躍度同比增幅89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地區看,數字交易東部體量大、西部增速快,消費券發揮促進作用東部沿海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數字交易活躍度高:當前廣東的數字交易活躍度明顯最高,指數超過70。此外江蘇、山東、浙江等其他東部沿海地區,以及中部的河南、湖南等排名也很靠前。
116、西部地區數字交易活躍度普遍低、但增幅大:新疆、廣西、西藏、內蒙古、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數字交易活躍度相對東部發達地區普遍低,但同比增幅位居前列。表明西部數字交易正快速發展。部分地區數字交易活躍度和增速“雙高”:四川、河北、安徽、陜西、江西等地區,數字交易活躍度排名已在全國中等以上,同時增速排名也不低,代表了未來數字交易新增長的中堅力量。消費券發放力度大的地區數字交易更活躍:根據第三方統計,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省份消費券發放最多,其數字交易活躍度也名列前茅;活躍度靠后的省份如廣西,也因為推出暖心卡消費券等有力措施,推動其數字交易活躍實現高增長。010203040506070西藏寧夏新疆內蒙
117、古廣西青海省海南省天津市吉林省黑龍江省甘肅省貴州省山西省云南省上海市重慶市遼寧省江西省湖北省陜西省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0%50%100%150%200%250%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天津市湖北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蘇省湖南省河南省山東省遼寧省陜西省吉林省江西省河北省山西省四川省青海省黑龍江省重慶市貴州省云南省海南省安徽省甘肅省寧夏內蒙古西藏廣西新疆2020H1數字交易活躍度2020H1/2019H1增幅90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分行業看,大部分行業數字交易活躍度同比增長,但個別行業仍未恢復2020上半年主要行業數字交易活躍度及同比
118、增幅醫療數字交易活躍度一枝獨秀:2020上半年,醫療的數字交易活躍規模和增速,遙遙領先其他行業,一定程度表明疫情倒逼醫療、尤其是支付環節大幅加速數字化。大部分行業數字交易活躍度同比正增長:大部分行業交易活躍度,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正增長,也體現出疫情倒逼各行業數字化的普遍性。包括住宿餐飲、交通物流等受疫情明顯沖擊的行業,數字交易活躍度提升表明了數字化的自救剛需作用。個別行業仍處于受沖擊狀態:個別行業數字交易活躍度負增長,則反映出數字化的有限性。典型像教育,雖然如前面用云量等數據體現在線教育激增,但從數字交易負增長的角度看,大量的在線教育使用增長可能還處于免費階段;另外像旅游,在疫情依舊存在的情況下
119、,旅游行業仍難完全恢復,數字化也解決不了該行業物理限制等問題。住宿餐飲交通物流教育金融零售旅游農業商業服務生活服務文化娛樂醫療工業-60%-40%-20%0%20%40%60%80%050100150200250300同比增幅交易活躍度91展望:“數字優先”創造未來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92展望:“數字優先”創造未來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93展望:“數字優先”創造未來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94展望:“數字優先”創造未來經濟新業態、新模
120、式、新動能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數字抗疫695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附錄:數字中國指數編制方法數字中國指數構成:數字中國指數由數字產業、數字文化、數字政務、數字生活四個板塊的指數加權平均而得。數字產業指數數字文化指數數字生活指數數字政務指數其中:數字產業指數權重:數字文化指數權重:數字政務指數權重:數字生活指數權重96數字中國總指數數字中國指數未 來 經 濟數 字 優 先附錄:數字中國指數編制方法賦權本研究采用專家評分的方法決定分指數和重要指標的權重。整個評分過程采取背對背的模式,每位專家針對具體指標根據重要性由低到高給出1分(非常不重要)至5分(非常重要)
121、,互相之間事先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討論或溝通。在所有專家組成員打分完畢之后,最終指標j的權重由以下公式決定:= =1/=1=197數據標準化本研究采用取百分比的方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即某城市的某個指標的數值為該城市該指標的數值除以該指標的全國加總數。采用這一標準化方式可以直觀感受到該城市在數字中國版圖中所占據的相對位置。= /=198項目顧問:馬化騰(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郭凱天(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研究院理事長)項目總策劃:司曉(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項目統籌:郭殿升(騰訊地圖大數據實驗室主任)賀昱(貓眼研究院數據營銷總監)侯成芬(騰訊視頻高級戰略總監)李剛(騰訊研究
122、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李玲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中央信息庫總監)李蘇晉(閱文集團高級公關總監)研究團隊 劉暉(京東大數據研究院首席數據官)劉瓊(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產經研究中心主任)劉欣(美團研究院研究員)明細龍(騰訊動漫開發中心負責人)莫靜清(騰訊新文創研究院總PM、IEG公關部新文創策劃與傳播負責人)牟蕾(騰訊位置服務總經理)農益輝(騰訊游戲總監)王佑翔(騰訊動漫運營中心總監)吳緒亮(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楊帥(滴滴發展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張坤蓮(攜程資深數據分析師)朱思宇(騰訊新聞數據平臺負責人)說明:項目統籌團隊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騰訊云:付子怡、謝翠蘭騰訊地圖:劉暢、孫福寧、王大
123、鵬、王芃森騰訊視頻:楊謹溪、陶子揚騰訊動漫:溫廣滔、郭嘉敬、趙瑋丹騰訊游戲:周凱騰訊微視:王樹濠騰訊新文創研究院、IEG公關部:吳許昊、葉芮宇、顏亮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喬超杰、許塞通、夏兵朝、張帆、趙信閱文集團:蔡文瑾、申慧超、王保清、曹丙瑞貓眼研究院:王潔萍、閆鳴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董菲、張毅攜程:范秋蘭滴滴發展研究院:王本喜美團研究院:劉暢99吳朋陽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王強騰訊研究院專家研究員孫怡騰訊研究院數字內容研究中心主任徐思彥騰訊研究院智慧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龍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璇騰訊研究院研究員陳維宣騰訊研究院博士后白惠天騰訊研究院博士后王國鑫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梁愷璇
124、騰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撰寫團隊支持團隊100騰訊研究院是騰訊公司的智庫,旨在依托騰訊公司多元的產品、豐富的案例和海量的數據,圍繞產業發展的焦點問題,通過開放合作的研究平臺,匯集各界智慧,共同推動互聯網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圍繞互聯網法律、公共政策、互聯網經濟、大數據等研究方向,與國內外研究機構、智庫開展多元化的合作,不斷推出面向互聯網產業的數據和報告,為學術研究、產業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我們堅守開放、包容、前瞻的研究視野,致力于成為現代科技與社會人文交叉匯聚的研究平臺。更多研究成果,敬請關注騰訊研究院公眾賬號和網站:我們堅守開放、包容、前瞻的研究視野致力于成為現代科技與社會人文交叉匯聚的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