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24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24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15頁).pdf(1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引言INTRODUCTION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對于提升人民健康素質、助力人口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全球多國通過國家健康戰略和健康促進行動助力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提出多項全球行動計劃,發布一系列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全球策略和指導原則,并以“健康城市”建設為重要抓手,支持城市和社區采取全面和系統的方法來改善居民的健康與福祉。人口健康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在當前人口少子化、老齡化形勢下,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不僅能夠更好的適應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能減輕因健康問題帶來的社會負擔。2023 年 5 月,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完善新時
2、代人口發展戰略,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同時,黨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在 2035 年建成健康中國,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有鑒于此,面向“健康中國 2030”目標,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專業指導,環球時報社、生命時報社主辦,健康中國觀察雜志聯合主辦,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營養學會、健康中國研究中心作為學術支持,安利紐崔萊冠名支持的“健康中國 我們行動”項目自 2022 年發起。依托此項目和“我們行動啦”微信小
3、程序,不斷探索國民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干預方法,通過構建大健康社群為基礎的社會支持體系,提供權威系統的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幫助克服拖延,以期從健康意識、科學知識、有效行動等方面全維度助力國民素養提升、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全面健康改善。借助此項目,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連續兩年圍繞健康生活方式現狀洞察、干預舉措、成果評價三個階段進行追蹤研究,應用定量和定性雙重分析模式,集合大量數據,分析對當前健康生活方式洞察現狀及其主要影響因素,探索國民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干預方法及其效果,連續兩年的研究均顯示,以大健康為基礎的多樣化社群及系統健康知識學習,有效助力了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和健康素養提升,符合社會行為學和社會心理學
4、的科學理論根基,印證了多樣化社群的實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健康社群也將有望成為推動健康城市,乃至健康中國建設的基層單元,將健康帶進千家萬戶,帶動千百萬人享有健康和美好生活。主要發現國民全面健康得分整體情況不甚理想,年輕群體更甚;以大健康社群為基礎的社會支持體系,在健康干預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全面健康得分整體情況仍不理想,年輕人得分偏低,健康社群參與頻率高的群體得分較高。從客觀評價中,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平均得分分別為71.1分、73.7分、80.2 分,主觀自評中,得分分別為 75.8 分、79.8 分、83.3 分。30 歲以下的年輕人、在校學生和公司白領是三種健康得分都最低
5、的群體。前測摸底得出,健康社群參與頻率和全面健康得分呈現明顯的梯度關系,健康社群參與頻率越高,全面健康得分越高。研究依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平臺-“我們行動啦”微信小程序,打造以大健康社群為基礎的社會支持體系,對調研人群進行健康干預后,整體來看,全面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社群參與頻率高的群體改善更加明顯。干預后測評顯示,超一半人群(56.0%)全面健康得分上漲,人群自評為非常健康和比較健康的比例自 73.2%上漲為 84.0%,58.0%的人群表示身體狀況有效改善。隨干預時間延長,得分提高增多。干預期間“總是”參加社群活動的人群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得分分別提高 12.7 分、9.6 分
6、、6.9 分,高于其他人群。全面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不僅是疾病或虛弱的缺乏,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福祉的完整狀態。本次研究提出“全面健康”,并定義其內涵包括身體、心理、社交關系三大方面?!拔覀冃袆永病蔽⑿判〕绦颍罕敬螆蟾嬲{研分析依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平臺-“我們行動啦”微信小程序為線上調研平臺。前測:全面健康水平測評前測,參與對象在參加打卡學習前自愿作答。干預:通過小程序對用戶進行“干預”,干預即以大健康社群為基礎的社會支持體系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包括線上線下多元化社群場景、全維度健康知識覆蓋、高粘性社群活動等。后測:在前測、干預完成后,安排階段性知識測評、專題測評及
7、全面健康水平后測。年輕群體:年輕群體(30 歲以下)、中青年群體(30-39 歲)、中年群體(40-49 歲)、中老年群體(50-59 歲)、老年群體(60 歲以上)。社群參與頻率:基于調研人群參與多樣化社群活動的頻率,主觀劃分為“總是”、“經?!?、“有時”、“偶爾”、“從不”五個群體。名詞解釋國民健康困擾多發,體重/體型管理困擾高居榜首,且不良生活方式與健康困擾高度關聯;健康干預后,各項健康困擾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緩解,體重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傮w來看,調研人群健康困擾多樣且比例較高,人們普遍受各種健康問題困擾。數據顯示,超八成的人有各種健康困擾,平均每人有 2.0 個健康困擾。體重/體型管理困
8、擾連續兩年高居榜首,2023 年有這項困擾的人群占比 42.2%,其次依次為心理壓力/情緒不佳(26.5%)、睡眠問題(26.5%)、皮膚問題(18.8%)、疼痛問題(18.1%)、胃腸問題(15.2%)。不良生活方式與健康困擾高度關聯。對各健康困擾的影響因素進行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營養膳食習慣尤其是營養素攝入與包括體重管理、皮膚問題、疼痛等多項健康困擾有關。身體活動、良好的用眼習慣和口腔衛生習慣分別對體重管理、眼部問題、口腔問題產生較大影響。自我解壓能力、社會情感支持對心理健康、睡眠產生較大且交織的影響。而經科學的健康干預后,各項健康困擾明顯表現為不同程度緩解,體重管
9、理取得明顯成效。干預 100 天后,超九成的人認為心理壓力、無人傾訴、胃腸問題有所緩解,其他健康困擾也不同程度緩解,體重/體型管理困擾的緩解比例最低(74.9%),能夠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比例從前測的 24.6%上升到 49.3%,49.0%的人表示自己體重管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年輕群體心理問題更加突出;健康干預后,調研人群積極尋求心理疏導,各類心理健康問題明顯改善。調研顯示,人群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年輕群體心理問題更加突出。心理壓力/情緒不佳和睡眠問題是排名并列第二的健康困擾,調查對象整體呈現情緒問題多、困擾頻率高、解壓支持不足、睡眠質量差的特點。調研人群整體睡
10、眠時間尚可,其中 15.2%睡眠時間不足 6 小時,睡眠時間在 6-8 小時之間的人群占比為 73.9%,整體睡眠質量不佳,僅 37.2%的人沒有任何睡眠問題,問題最多的是睡得不踏實/睡眠質量差(33.6%)。壓力疲勞、焦慮緊張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35.4%),4.3%的人出現過絕望感。多數人心理情緒問題是偶爾發生,6.3%和 1.8%的人經?;蚩偸翘幱谶@一狀態。年輕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應高度關注,這一群體有心理健康困擾的比例高達 33.1%,壓力很大、經常覺得疲勞的比例高達 39.9%,感到焦慮緊張的比例為 32.7%,相較而言均為比例最高的群體。1 綜合社會支持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交關
11、系健康可具體細化為情感支持(如鼓勵和同理心)、信息支持(健康知識分享)和實際支持(在有需要時提供幫助)。健康干預后,整體調研人群均顯示積極尋求心理疏導,心理健康問題明顯改善的情況。干預 100 天后,“我開始嘗試或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能夠在情緒不佳、迷?;蛎媾R困難和壓力時找到人傾訴、討論、獲得安慰、能夠方便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占比分別達到 71.0%、48.9%和 29.5%,解壓支持增加。各項心理和情緒問題的比例減少。社交關系健康初顯現,社交拓展需求高;經健康干預后,社會支持來源多元化拓展。整體調研人群的社交關系拓展需求高,主動宣傳健康知識的比例較高。調查人群能獲得的1實際支持最高(
12、91.4%),信息支持次之(86.4%),情感支持相對最低(82.6%)。愿意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和公益活動、幫助他人的比例很高,超過90%的調研對象會向家人、朋友和其他身邊的人宣傳健康知識。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同學是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老年人社會支持來源較少,但各類社群成為了老年群體社會支持的重要補充。健康干預為人群提供了豐富社會支持內容和拓寬社會支持來源的機會,調研人群的社會支持來源明顯呈多元化拓展。干預 100 天后,人群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實際支持有所改善的比例上升至 48.9%、40.0%、31.0%。分別有 32.5%、33.5%、43.8%的調研人群會向家人和身邊的人宣傳學到的健
13、康知識,證實了健康打卡學習的外溢效應。家庭成員仍然是占比最高的社會支持來源,從前測的 56.7%增加到 65.8%,來自志同道合的興趣社群成員的支持從 15.3%增加到 30.2%,增長幅度最高。健康觀念、健康知識、身體狀況的改善和同伴的陪伴監督是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持續兩年的調研結果均顯示,健康意識薄弱和“難堅持”“拖延癥”問題成為阻礙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改善健康觀念,提升對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認知,通過健康社群等組織起到生活方式的提醒、監督、陪伴作用,是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2023 年研究再次印證,健康觀念、健康知識、身體狀況的改善和同伴的陪伴監督是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的
14、重要原因,與上文所提及的阻礙原因相對應,此外,人群在干預中能感受到效果也是繼續堅持的重要動力。健康服務需求也能反向說明此問題,整體而言,調研人群的權威健康知識獲取、社交關系拓展、心理健康等服務需求較高。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健康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常難以保證,提供權威可靠健康信息平臺有利于人們將健康意識轉化為技能和行動。社交關系拓展需求較高,需要為人們提供更深層次、更豐富的社交聯系。希望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為 31.5%,對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樣化大健康社群從健康意識、科學知識、有效行動等方面全維度助力國民素養提升、健康生活方式養成、全面健康改善。干預期內,參與健康社群時間越長
15、,頻率越高,全面健康狀況的改善越明顯。干預內容多樣,學習健康課程、社群成員相互探討和提醒、共同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是參與率最高的三項活動。組成社群有利于堅持學習打卡,任何規模的社群打卡天數均遠高于無社群的 1 人組,中型和大型社群打卡天數最多。大社群活動內涵豐富、粘性不斷提高,帶動健康生活方式踐行的積極性。干預期間,“總是”參加健康社群活動的占比從前測時的 10.5%上升到干預 100 天后的 49.1%。健康生活方式踐行日益向好,膳食等不良健康習慣有所改善。干預前后,參與者在改善不良習慣方面呈現了積極的趨勢,且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有所改善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87.6%的人在規律飲食上有所改善。1
16、00 天后,久坐不動和戶外活動時間少有所改善的比例超過了 70%??谇唤】盗晳T和注意眼部放松的改善情況較為緩慢。參與健康社群頻率越高,干預打卡的連貫性越好,知識學習效果越好。在干預期間參與健康社群頻率越高,最長連續打卡天數越多,獲得階段證書(即知識問答正確率達標)的比例越高。目錄0102CONTENTS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0110一、為什么要開展全面健康洞察及干預探索?.二、基于健康社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對健康素養提升、全面健康改善有何潛力?.三、本次研究能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什么?.四、本次研究的核心思路呈現.五、調研人群分類及畫像.六、樣本情況簡介及簡要說明.一、全面健
17、康洞察.(一)調研觸達方式.(二)調研人群畫像.(三)干預覆蓋人群.(一)洞察總覽.(二)自評健康狀況.(三)慢性病患病情況.(四)健康困擾.(五)不良生活習慣.(六)不良膳食習慣.(七)運動健身.(八)體重管理.(九)睡眠健康.(十)心理健康.(十一)社交關系健康.二、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三、主觀健康服務需求.0203040505061111151719252729313436404346060609(一)膳食習慣干預結果.(二)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情況.(三)運動習慣變化情況.(四)體重管理行為變化情況.(五)睡眠健康改善情況.(六)健康社群活動情況.(一)慢性病控制情況.(二)健康困擾改
18、善情況.(三)心理健康改善情況.(四)社交關系健康改善情況.04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7003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50一、干預平臺.一、總體效果.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結果.三、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四、全面健康狀況干預結果.五、干預過程的主觀評價.六、對健康干預的建議.5151二、干預方法.三、干預內容.四、干預情況.55(一)社群打卡.(二)激勵機制.5152535354(一)權威健康知識.(二)健康生活方式養成.(一)健康打卡基本情況.(二)社群干預情況.(三)不同特征社群的健康打卡情況和干預效果情況.(四)不同特征用戶的打卡情況.(五)日常加分任務打卡情況.5555606265
19、71757578808185878992969799104898901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1 調研背景及簡介 一、為什么要開展全面健康洞察及干預探索?調研背景及簡介三、本次研究能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什么?四、本次研究的核心思路呈現 五、調研人群分類及畫像 六、樣本情況簡介及簡要說明二、基于健康社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對健康素養 提升、全面健康改善有何潛力?(一)調研觸達方式(二)調研人群畫像(三)干預覆蓋人群 010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為什么要開展全面健康洞察及干預探索?01人口健康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
20、涵,是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吧僮踊?、“老齡化”已成為當今中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口形勢,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在這一人口形勢下,提升全人群健康水平不僅能夠更好地適應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能減輕因健康問題帶來的社會負擔,對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都至關重要。2023 年 5 月,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
21、人民共同富裕。同時,黨的二十大也提出要在 2035 年建成健康中國,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深入開展健康中國行動和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僅是疾病或虛弱的缺乏,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整狀態。身體健康是基礎,確保個體沒有疾病,能夠正常進行日?;顒?。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它關系到個體的情緒狀態、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處理日常挑戰的方式。心理健康不佳不僅會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身體健康問題。此外,社交關系健康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它涉及個人如何與他人建立和維護關系,以及他們在社會環境中的適應和參
22、與程度。良好的社交關系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增強個體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因此,在衡量健康和促進健康時,都應樹立全面健康的觀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在推進全面健康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挑戰。一是傳統的健康問題如傳染病和慢性疾病依然存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正日益成為主要的健康威脅。這些疾病的流行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關。二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由于工作壓力、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競爭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遭受著壓力、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困擾。2022國民健康生活方式洞察及干預研究報告(以下簡稱 2022 年調研報告)顯示,37.5%的調查
23、對象表示有心理健康困擾,在所有健康困擾中排名第二,感到壓力很大/經常覺得疲勞的情況占比 37.7%,有焦慮/緊張/急切情緒困擾的情況占比 29.4%,有失落/沮喪/消沉情緒困擾的情況占比 18.8%。然而,相較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相關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且存在對心理疾病的誤解和偏見,這導致很多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支持。三是社交關系的健康也面臨挑戰。隨著中國社會現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演進,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3基于健康社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對健康素養提升、全面健康改善有何潛力?02由于信息過載和誤導信息的大量存在,健康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缺乏采取行
24、動的動力等因素,對真正采取并且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存在較大的困難。2022 年,在安利公司的支持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健康時報、騰訊健康等機構一起基于“我們行動啦”小程序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參與者不健康生活習慣逐步改善,健康意識提升、健康行動加強、樂意分享交流,且構建中小型社群能有效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多人社群尤其是中小型社群表現比個人組更好。健康社群對于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得到了充分驗證。從行為學和社會學的多種理論看,健康社群對促進全面健康也有較大的潛力。1.社會支持理論健康生活方式的促進:在健康社群中,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為個體提供了實現健康生活方式的動力。社區成員可以
25、分享有關健康飲食、運動習慣和避免不良習慣的策略,從而共同促進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種社會支持的環境有助于個體克服改變生活習慣時可能遇到的障礙,如缺乏動力或信息。身體健康的改善:健康社群提供的信息支持和資源分享對于預防疾病和促進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例如,社群成員可能共同參與運動活動,或者相互提醒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這種集體行動和相互監督有助于維持健康的體重,預防慢性疾病,以及提高整體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的提升:社會支持在提升個體心理健康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健康社群中,成員們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挑戰,還能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這種環境有助于減少孤獨感、焦慮和抑郁,增強個體的心理韌性和應對壓力的能力
26、。家庭結構和社會關系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大家庭結構逐漸被核心家庭所取代,這可能影響到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和支持。同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可能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真實交流減少,從而影響人們的社交關系健康。但目前針對如何評價社交關系、社交關系是否健康、社會適應是否良好的研究還很有限,如何促進社交關系健康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鑒于全面健康的重要性和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挑戰,以“全面健康”為視角,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三方面全面切入,了解存在的問題,探索開展全面健康干預,從而提升國民健康素養、促進健康生活方式尤為重要。0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
27、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社交關系的增強:健康社群也是建立和維護社交關系的重要平臺。通過共同的健康目標和活動,社群成員之間的關系得以加強,從而提高了社交互動和參與度。這不僅有助于構建一個支持性的社交網絡,還能增強成員的社交滿意度和社會歸屬感。2.社會認同理論:這一理論指出,個體的行為受到他們所屬社群的影響。在健康社群中,成員往往會相互激勵,共享健康信息和策略,從而形成一種正面的群體動力。這種社群支持有助于個體改變和維持健康行為。3.社會學習理論:此理論強調觀察學習在行為改變中的作用。在健康社群中,成員通過觀察和模仿其他成員的健康行為來學習和采納這些行為。社群提供了一個正面的示范環境
28、,有助于傳播健康行為。4.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執行特定行為的能力的信念。在健康社群中,通過分享成功經驗和相互鼓勵,可以增強成員的自我效能,使他們更有信心采取健康行為。那么,基于健康社群的知識傳播和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對全面健康水平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值得重點關注。本次研究能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貢獻什么?031.不同群體全面健康情況和需要干預的重點問題畫像:當前對標WHO對健康的定義、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三個層面評價國民健康狀況的調查還較少,需要了解存在的重點問題、影響全面健康的主要因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各方面支持等。本次調查以“我們行動啦”微信小程序為主要載體和
29、平臺,全面了解公眾的健康狀況和健康困擾,分析其身體、心理和社交關系三方面健康狀況,全面把握需要著力解決的健康問題,掌握不同特點人群主要健康問題畫像,提升問題解決的針對性。這將進一步為整體社會的健康服務、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提供數據支撐,更好提升國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2.探索基于健康社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方法:用戶可自主進行自我健康生活方式的動態監測,并依據動態數據呈現,自主調整健康生活方式;根據用戶反饋和后臺數據監測,不斷調整優化課程和干預內容設置,使干預方法更具科學性、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兼具人性化。通過互聯網平臺收集的每日打卡數據和干預前后問卷調查結果的對比分析,還可以了解該干預
30、模式下的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情況,并得出對人的全面健康(包括身體、心理、社交關系)的改善效果。這既能直接帶動公眾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眾健康水平,還能以此為借鑒,進一步完善干預模塊和干預方式,為其他健康教育和知識普及提供模式借鑒,共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5本次研究的核心思路呈現04自 2022 年起,研究持續圍繞健康生活方式現狀洞察、干預舉措、成果評價三個階段進行追蹤研究,基本研究思路為:通過前測分析現狀,過程中對人群樣本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100 天后通過后測分析結果,最終以前后測對比分析干預的情況及結果。第一年,研究重點為國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善情
31、況,第二年即本年度,在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改善的基礎上,觀察個人全面健康的改善情況,這其中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3.為健康城市、健康細胞的建設提供初步探索嘗試。研究以來,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養成持續采用線上線下聯合的社群組織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線上平臺的廣泛覆蓋和便捷性,以及線下健康社群的人際互動,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健康促進環境,可以提供豐富的健康知識資源、在線咨詢服務、健康挑戰活動等,激發成員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兩年以來,研究探索充分證實了組建健康社群、組隊系統接受知識教育等能夠有效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緩解諸多健康困擾,提升健康素養,改善健康狀況。更重要的是,目前這一社群組建
32、模式在人群自發組織、工作單位集中組織等多場景中適用,截至目前,這樣的探索結論為健康城市、健康細胞的建設提供了充分的探索嘗試,也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落地提供有力抓手。調研人群分類及畫像05為分析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做出相應健康痛點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畫像,為各方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干預依據,本調查收集人群基本信息如下:年齡、性別、收入、學歷、職業、地區等,并分人群類型進行分析。經過前期數據分析,年齡為最大的獨立影響因素,為此,除有特別發現外,其余分析均主要按照年齡段進行分人群呈現。為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報告中將主要涉及以下人群:0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
33、健康干預評價在 2022 年報告的基礎上,研究發現社群參與頻率是健康生活方式養成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變量,同時,經多次定性調研獲知,對于社群參與頻率的定義因人而異,主觀判斷的社群參與頻率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更具代表性,因此按照調研人群習慣,本次研究將社群參與頻率定義為 5 類,分別為“總是”、“經?!?、“有時”、“偶爾”、“從不”。1.調研觸達方式本次調查對象主要依托“我們行動啦”微信小程序,通過用戶的轉發分享等,推送調查問卷。調研問卷觸達人群的方式大致是兩類,一是問卷通過小程序的轉發或分享后,人群主動參與問卷調研及生活方式干預學習的方式,二是工作組織或群體以小程序作為工作場所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組織
34、員工組隊參與的方式。通過比對,兩者所囊括的人群特征、健康生活方式等情況均無較大差別,故合并分析。相比較全人群,推測本次調查對象整體健康意識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相對較高,但整體趨勢與分類人群特征仍然具有代表性。2.調研人群畫像本次調查有效樣本量共計 19055 人,其中男性 3633 人,占 19.1%,女性 15422 人,占 80.9%。平均年齡 42.6 歲,年齡中位數為 42 歲,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 30-39 歲(中青年群體)、40-49 歲(中年群體)和 50-59 歲(中老年群體)三大群體,分別占比為31.0%、31.7%和 23.1%。樣本覆蓋除港澳臺地區以外的
35、31 個省級行政單位。本次調查對象文化程度較高,半數以上為本科文化程度,占 51.3%,其次依次為大專學歷和高中階段學歷,分別占 21.5%和 13.1%,初中及以下學歷者僅占 6.5%。調查對象職業最多的是專業人士(教師、醫生等),占比44.8%,體制內工作(如公務員)占比9.6%,普通工人/服務業職工/農林牧漁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占比 8.8%。家庭人均年收入平均值為人民幣 7.2 萬元,中位數為人民幣 4.6 萬元。相較全國人口普查情況,整體調研樣本女性占比較高,中年、中老年群體覆蓋較多,老年人占比相對較低(主要原因為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問卷發放及研究干預),文化程度高,本科及以上占比達到
36、 58.9%,遠高于全國 9.43%的水平,職業多為更為穩定的專業人士或體制內工作。一方面,從網絡調查2的特點可以推測,調研人群對健康生活方式更加重視,或使用線上干預平臺的能力更強;另一方面,從不同人群分析結果看,女性及中年、中老年、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情況更好,文化程度在不同方面的影響不同,將在不同維度分析時具體予以說明。樣本情況簡介及簡要說明062 網絡調查的特點為在搜索或完成等方面,更具主動性。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744.8%8544人8.1%1542人7.8%1495人14.2%2710人9.6%1832人8.8%1677人2.9%546人3.0%576
37、人0.7%133人調研人群職業分布情況受訪總人數:19055 名在校學生個體經營者公司白領普通工人/服務業職工/農林牧漁勞動者(體力勞動者)體制內工作(公務員)專業人士(教師、醫生等)自由職業者退休/暫無職業其他7.6%1447人6.5%1237人13.1%2497人21.5%4103人51.3%9771人調研人群學歷分布情況調研人群年齡分布情況此外,從健康社群活動參與頻率來看,27.9%的受訪者“偶爾參加社群”,占比最高,其次是“有時參加社群”,占比為 25.1%,“總是參加社群”的人占比最低,為10.8%。從年齡分布來看,老年群體“總是”和“經?!眳⒓由缛旱谋壤罡?,中青年及中年群體的同類
38、參加頻率最低。調研人群參與健康社群活動頻率情況10.8%17.9%25.1%27.9%18.3%12.7%22.6%27.1%26.1%23.9%23.2%31.2%25.9%29.7%24.5%11.6%9.2%12.6%16.6%18.0%25.9%9.8%11.9%11.4%26.3%26.3%18.3%12.8%5.9%36.7%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中老年群體10%20%30%40%總是經常有時偶爾從不0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060100093.干預覆蓋人群以全面健康
39、為主要目的的干預從 2023 年 5 月微信小程序上線“全面健康洞察測評”為主要標志性事件。自上線以來,微信小程序共計 526898 訪問用戶,185920 注冊用戶,健康干預 50321 人,線上社群 16436 個,連續兩年針對多樣化大健康社群,展開定性訪談,超 50 次,覆蓋受訪者超百人,年度數據處理超千萬。為分析干預前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全面健康的變化情況,本報告將聚焦在有前測問卷作為基線水平的人群中,這部分人群的干預覆蓋情況如下:3 100 天的人數偏少主要原因是截止至數據抓取日期,部分調查對象干預時間未到 100 天。02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2 國民全面健
40、康現狀洞察 一、全面健康洞察二、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三、主觀健康服務需求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一)洞察總覽(二)自評健康狀況(三)慢性病患病情況(四)健康困擾(五)不良生活習慣(六)不良膳食習慣(七)運動健身(八)體重管理(九)睡眠健康(十)心理健康(十一)社交關系健康10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1全面健康洞察01全面健康得分包括主觀和客觀兩種測評結果??陀^得分依據前測問卷中的全部問題,科學劃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三大維度,并按照權重加總得出,反映被調研者全面健康的基本情況,滿分為 100 分。主觀得分是由被調研者根據自身近 1 個月的個人感受主觀為自身健
41、康狀況進行打分,滿分為 10 分4。全面健康得分整體情況仍不理想,身體健康得分最低,心理健康次之,社交關系健康稍好,優于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得分最低。調研結果顯示,客觀評價中,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平均得分分別為 71.7 分、74.4 分、81.0 分;主觀自評中,三者得分分別為7.5 分、8.0 分、8.3 分;整體看,主觀自評與客觀評價呈現密切的相關關系,可在干預后作為評價健康狀況是否改善的重要指標。分項對比看,無論是哪個人群,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均呈現出上述結論。不同群體畫像中,老年群體、職業為退休或暫無職業及自由職業者、男性都是三種健康客觀評分較高的群體,推測與這一群體閑暇時
42、間相對較多有關。反之,年輕群體,包括年輕人、在校學生和公司白領是三種健康得分都最低的群體,值得高度關注。年齡是影響全面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三者得分均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提高。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不同年齡群體全面健康客觀得分1 洞察總覽4 考慮主觀打分的誤差程度,因此打分范圍進行縮小。1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年齡群體全面健康主觀自評得分不同學歷人群全面健康主觀自評得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不同學歷人群全面健康客觀得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3身體健
43、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 不同職業人群全面健康客觀得分 不同職業人群全面健康主觀自評得分1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健康社群參與頻率越高,全面健康得分越高。健康社群參與頻率和全面健康得分呈現明顯的梯度關系,“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人其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的客觀得分比“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分別高 3.5 分、4.8 分和 3.1 分;這一數據呈現在主觀自評中體現得更加明顯,“總是”比“從不”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在全面健康三大維度分別高出 20.7%、13.8%和 9.8%。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身體
44、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不同性別人群全面健康客觀得分不同性別人群全面健康主觀自評得分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全面健康客觀得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5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全面健康主觀自評得分自評健康狀況不理想,老年群體優于中年群體;參與健康社群活動頻率越高,自評健康狀況越好。健康自評在各類測評中具有重要意義。健康自評是測量人群健康狀況的常用指標之一,它是個體對其健康狀況的期望和主觀評價,其形成過程基于人們對自身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主觀感受和客觀健康信息綜合而形成。研究表明,自評健康與客觀健康存在一致性,是
45、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以及醫療資源需要與利用的預測指標,成為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可靠指標,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本次調研中,僅 34.3%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非常健康”,38.9%的人認為自己“比較健康”,20.9%的人認為自己“一般健康”。老年群體自評健康狀況最好,中青年、中年群體的自評健康狀況最差,二者自評“非常健康”的比例相對最低,自評“亞健康狀態”、“不太健康”的比例相對更高。2 自評健康狀況非常健康比較健康亞健康狀態不太健康不健康 調研人群整體健康自評情況1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 不同年齡群體健康自評情況分布非常健康比較健康
46、亞健康狀態不太健康不健康從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來看,總體而言,參與頻率越高,自評健康狀況越優;“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自評健康狀況明顯優于其他人群,“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認為自己“不太健康、總是生病”的比例達到了 7.6%,認為自己“身體狀況很不好”的比例也達到了 1.8%。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明顯差別。不同健康社群頻率群體健康自評情況分布非常健康比較健康亞健康狀態不太健康不健康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7沒有患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骨質疏松、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腫瘤心理問題其他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63.
47、8%14.7%11.8%1.8%3.5%7.5%7.1%1.3%9.0%5.0%60.3%17.4%13.6%1.7%3.4%9.1%8.0%1.7%8.2%5.9%60.7%17.0%14.3%2.2%4.1%9.6%8.3%1.9%7.9%5.7%58.2%17.9%18.2%2.6%3.7%10.0%8.2%2.2%7.3%6.0%51.4%20.6%23.1%4.6%4.0%11.6%7.2%2.2%5.3%7.0%17.3%59.9%15.1%2.2%3.7%8.0%9.4%1.9%7.8%5.8%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本次調研顯示,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
48、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老年人的骨質疏松/骨關節問題高發,年輕人心理問題需特別關注。僅 59.9%的受訪者沒有任何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骨質疏松/骨關節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心理問題是患病率最高的五類疾病,受訪者患病率分別達到17.3%、15.1%、9.4%、8.0%、7.8%。老年群體患病率最高,年輕群體患病率最低,從年齡來看,調研人群以 60 歲為節點,患有慢性病的比例明顯上升。調研數據顯示,從 50 歲起,骨質疏松/骨關節病成為占比最高的問題(50-59 歲和 60 歲及以上的群體中患病率分別為 18.2%和 23.1%)。心理問題在年輕群體中的占比值得高度關注,呈現
49、隨年齡增大而比例降低的趨勢,年輕群體自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占比高達 9.0%?!翱偸恰眳⒓咏】瞪缛旱娜巳赫w慢性病患病率最低,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同樣的特征?!翱偸恰眳⒓咏】瞪缛旱娜藳]有慢性病的比例為 62.7%,“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沒有慢性病的比例則僅為 57.3%。3 慢性病患病情況不同年齡群體慢性病患病情況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18注:為使兩年情況更加可比,本報告采取兩種方式進行對比,一是篩選出同時在 2022 年和 2023 年都參加小程序打卡學習并回答前測問卷的人群,對其 2022 年和 2023 年的
50、情況進行對比;二是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情況作為群體特征,對產生直接影響的三個因素進行加權(年齡分布、性別、文化程度),但考慮到人群其他特征也仍有不一致之處,網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是主動作答等特點,對這一結果的解讀也仍需謹慎。后文涉及 2022 年和 2023 年情況比較均采用這兩種比較方式。2022 年,呼吸系統疾病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5 2022 年,僅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病,2023 年修改為“呼吸系統疾病”,新增“免疫系統疾病”。沒有患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骨關節?。i椎病、椎間盤突出等)心腦血管?。ㄈ缧墓?、中風等)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腫瘤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其他免疫系統疾病46.
51、8%41.9%45.8%52.7%10.0%22.1%2.8%0.8%13.7%3.8%12.3%12.9%11.4%18.1%2.9%2.9%10.8%2.4%7.6%12.6%6.4%13.9%20.3%4.3%1.6%15.4%2.7%12.2%11.9%18.3%17.8%4.2%4.4%13.1%1.9%8.7%10.9%6.2%同一人群計算加權計算40%20%60%40%20%60%20222023從不偶爾有時經??偸?022 年和 2023 年慢性病患病情況比較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慢性病患病情況與 2022 年比較,2023 年沒有患慢性病的人群比例更高,高血壓/糖尿病/血脂
52、異常的比例有所增加,骨關節病、消化系統疾病、確診心理問題的比例有所降低。由于 2023年評估的慢性病種類更多等多個原因3,2022 年已經參加過干預的人群,2023 年慢性病患病率略有增加,骨關節病、心理問題、消化系統疾病比例有所降低。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被調研人群普遍擁有各種健康困擾。沒有健康困擾的人僅占比 15.6%,超八成的人有各種健康困擾,平均每人有 2.0 個健康困擾。結合 2022 年的調研結果來看,體重/體型管理仍是最為普遍的健康困擾,被調研對象中,擁有體重/體型管理困擾的人群占比高達 42.2%。細分看,體重處在正常區間的人群占比 53.4%,超重人群占
53、比 30.1%,肥胖占比 12.2%,超重肥胖率合計為 42.3%,處于較高水平。需提及的是,超重肥胖問題是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BMI分類為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人有體重管理困擾的比例分別為 30.7%、27.5%、57.1%、71.9%;年輕群體中消瘦比例較高(占比 10.6%),中青年、中年、中老年群體超重肥胖率較高(分別為 41.1%、44.9%、43.9%),從體重問題的年齡分布來看,當前情況既不利于青年期的健康保持,也不利于老年期的心血管等慢性病防治?!跋荨比后w的正確體重觀引導和幫助超重肥胖人群正確管理體重是當前的當務之急。其他占比較高的健康困擾依次分別為心理壓力/
54、情緒不佳(26.5%)、睡眠問題(26.5%)、皮膚問題(18.8%)、疼痛問題(18.1%)、胃腸問題(15.2%)。社交關系健康的困擾問題客觀存在,選擇無人傾訴/排解憂愁、缺少可以支持、安慰自己的人的比例為 8.9%。4 健康困擾19不同年齡群體體重/體型分類情況調研人群健康困擾分布情況分不同年齡組看,老年群體整體健康困擾少于其他群體,人均 1.5 個,沒有健康困擾的比例為 24.0%,年輕群體健康困擾平均個數最多(2.1 個),中年群體有健康困擾的比例最高(85.8%)。年輕、中青年群體的健康困擾前五位分別是體重管理、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皮膚問題和胃腸問題,且存在無人傾訴這一問
55、題的比例高于其他年輕段。從 40 歲開始,疼痛問題開始凸顯,超過胃腸問題,從 50 歲起,眼部問題開始成為排名靠前的困擾,中老年群體前五位變為體重管理、睡眠問題、疼痛、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眼部問題,老年群體中睡眠問題占比最高,體重管理、疼痛、眼部問題、胃腸問題則緊隨其后。2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年齡群體體重/體型分類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總是”和“經?!眳⑴c健康社群的群體,其健康困擾明顯少于其他群體,體重正常率高于其他群體。沒有健康困擾的比例分別為 26.3%和
56、 21.1%,健康困擾個數分別為 1.5個和1.7個。健康困擾個數呈現明顯隨健康社群活動參與頻率的增加而逐步降低。但“總是”參加社群的群體選擇慢性病控制得不好的比例高于其他群體,猜測其慢性病控制不好的客觀情況,使其參與健康社群的主動性更強、對健康素養提升、健康狀況改善更具主觀能動性。不同年齡群體健康困擾情況21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從不偶爾有時經??偸菑牟慌紶栍袝r經??偸?0%40%20%10%50%60%70%5.4%49.2%30.8%14.6%4.5%49.4%32.4%13.7%4.1%54.1%30.8%11.0%3.5%59.
57、1%27.6%9.7%3.9%59.4%26.0%10.6%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健康困擾情況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體型分類情況22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2320%30%40%50%45.3%46.1%41.8%37.3%36.6%從不偶爾有時經??偸?023 年和 2022 年,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都是排名最為靠前的健康困擾,其次是體重體型管理,均為第二位,此外,疼痛、胃腸問題、眼部健康問題是 2022 年排名靠前的健康困擾,2023 年則依次為胃腸問題、疼痛和皮膚問題。各項比較看,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提高了 3.7 個百分點,體重體型管理提高了 1
58、.9 個百分點,選擇其他健康困擾的比例都有所下降。2022 年已經參加過干預的人群,2023 年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有所增加,提高 6.9 個百分點,其他健康困擾均有所下降,體重體型管理困擾下降 8.4 個百分點。2022 年和 2023 年健康困擾情況比較慢性病控制得不好疼痛(如關節疼痛、肌肉酸痛、肩頸疼等)心理壓力/情緒不佳/睡眠問題免疫力不強/經常容易感冒體重、體型管理胃腸問題口腔問題眼部健康問題皮膚問題、脫發等生殖/備孕/婦科等問題其他無人傾訴/排解憂愁、缺少可以支持、安慰自己的人11.2%7.6%12.0%9.5%27.6%36.8%36.5%10.0%16.1%40.5%3
59、8.4%26.9%17.4%23.5%19.9%5.5%8.0%17.6%13.6%15.3%15.5%2.9%9.6%7.3%4.9%4.7%44.9%36.5%23.3%16.3%18.7%13.7%33.2%18.7%20.3%4.1%9.7%16.7%3.0%11.3%27.5%24.5%30.9%37.8%同一人群計算加權計算50%100%50%100%20222023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超重肥胖人群占比情況2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為了更好地對不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不同健康困擾進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改善意見,本次研
60、究對不同健康困擾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二元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營養膳食習慣對慢性病控制、疼痛、免疫力問題、體重管理、胃腸問題、口腔問題、皮膚問題都有較大影響,下表列出各個健康困擾排名前五位的影響因素。具體看,慢性病控制得不好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不規律或不均衡的飲食、飯后立刻進行劇烈運動、頻繁飲酒、睡眠問題和不愿意參與志愿活動,其中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不吃早餐的影響最大(OR 值為 2.0,即飲食不規律的受訪者慢性病控制不好的可能性是飲食規律的人的 2.0 倍,以下類似)。心理壓力/情緒不佳受到情緒調節和壓力控制困難、心理困擾、感到壓力大和疲勞、焦慮和失落等因素的影響,其
61、中情緒調節和壓力控制困難的影響最為顯著(OR=2.9)。無人傾訴/排解憂愁與情緒調節和壓力控制困難、孤獨感、心理困擾、找不到人傾訴和缺乏指導,其中缺乏情感支持與其相關性最強(OR=3.7)。疼痛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不良飲食習慣、壓力和精神集中困難等,其中年齡分組的影響最大(OR=1.4)。睡眠問題主要與熬夜、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早醒和睡眠質量差等因素相關。免疫力不強與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不足、吸煙、睡眠問題相關,其中睡得不踏實/睡眠質量差的影響相對較大(OR=1.5)。體重管理受到飲食習慣、飯后立刻劇烈運動、膳食不良習慣、久坐少動和使用減肥藥等因素影響,其中經常吃撐/口味偏重的影響最大(OR=2
62、.0)。胃腸問題主要與吃飯過快或飯后立刻劇烈運動、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維生素攝入不足、有至少一種膳食不良習慣、經常喝酒有關??谇粏栴}主要與經常吃撐/口味偏重、維生素攝入不足、每天刷牙少于 2 次、不經常使用牙線/含氟牙膏/漱口水等口腔健康產品、有至少一種膳食不良習慣有關,不經常使用口腔健康產品的影響最大。眼部問題受到年齡、吸煙、電子產品使用、眼部放松等因素的影響,其中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和是否能夠定時放松眼部對眼部問題的影響較大(OR=1.8)。皮膚問題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維生素攝入不足(OR=1.4),熬夜、吸煙、飲水量不足等。不同健康困擾的主要影響因素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25
63、按年齡分層來看,老年群體不良生活習慣占比最低。年輕群體最常見不良習慣是久坐(很少活動)、不能經常放松眼部和熬夜,中青年群體長期伏案工作占比較高(27.9%),熬夜習慣占比降低,中老年群體久坐和戶外活動少(很少曬太陽)的比例開始降低,老年群體的口腔衛生習慣問題值得關注,每天刷牙少于 2 次的比例高于其他群體。隨著健康社群參與頻率提高,各項不良健康生活習慣的比例都在降低。久坐(很少活動)、不能經常放松眼部、戶外活動少(很少曬太陽)、過度使用電子屏幕、經常蹺二郎腿、熬夜位居不良生活習慣前六位。調研顯示,全部調研人群中存在的主要不良生活習慣依次是經常久坐/很少起來活動(48.3%),不能做到每半小時遠
64、眺/放松眼部(39.5%),很少有戶外活動/很少曬太陽(32.3%),過度使用電子屏幕(29.1%),經常蹺二郎腿(25.7%),熬夜(25.4%)。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5 不良生活習慣不同年齡群體參與頻率群體的不良生活習慣情況2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良生活習慣與相應健康困擾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其有健康困擾的比例僅為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的 17.6%,對不良生活習慣與相應健康困擾進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是否具有某一不良生活習慣與是否出現與之相對應的健康困擾存在較大差距。值得關注的是,具有“
65、很難成功調解情緒或控制壓力”這一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具有心理壓力、疼痛、無人傾訴、睡眠問題、免疫力、胃腸、皮膚等健康困擾的比例都較高,是影響范圍最廣的一個因素。心理和社交關系相關的健康困擾彼此相互影響,具有“很難成功調解情緒或控制壓力”這一不良習慣的人群,相較沒有這一不良習慣的人群,其擁有“無人傾訴/排解憂愁、缺少可以支持安慰自己”的健康困擾高達 4 倍。而疼痛與伏案工作、蹺二郎腿等不良生活高度相關。眼部健康困擾與使用電子產品、缺乏眼部放松等不良生活習慣高度相關??谇唤】道_則與不經常刷牙、使用牙線等口腔健康產品的不良生活習慣高度相關。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的不良生活習慣情況從不偶爾有時經???/p>
66、是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27與 2022 年比較,久坐和熬夜一直是占比最高的不良健康習慣,有久坐、經常吃撐/口味偏重不良健康習慣的比例有所增加,分別提高到 40.0%和 17.2%,其他不良健康習慣的比例有所降低。2022 年已經參加過干預的人群,在 2023 年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不吃早餐、久坐的比例略有上升,但情緒調節、熬夜的比例有所下降。2022 年和 2023 年不良健康習慣情況比較20222023有不良膳食習慣的比例較高,飲水量不足問題最為突出,膳食營養攝入不足的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每日飲水量不足、不能達到 7-8 杯水是占比最高的問題,比例高達 29.7%,其
67、次為沒有日常使用鹽勺和有刻度油壺的習慣(27.2%),這使得部分合理膳食的意識(如減鹽減油)可能不能準確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膳食營養素攝入不足的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比例分別為 22.1%、15.8%和 14.8%,營養素能夠都充足攝入的比例為 67.4%。此外,經常吃撐/口味偏重問題占比也達到了 18.0%。年輕群體主要問題是飲食不規律、不均衡,隨著年齡增長,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等問題比例變高。年輕群體不良飲食習慣集中于飲水量不足(31.9%)、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不吃早餐(31.4%)、經常吃撐/口味偏重(25.2%);30歲后,飲食不規律不均衡的問題逐漸減少,4
68、0歲后,經常吃撐/口味偏重的問題也不再是最突出的問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進入前三位,緊隨飲水量不足、不使用鹽勺和有刻度油壺之后。推測年輕群體還未將合理膳食作為重要考量因素。6 不良膳食習慣2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總是和經常參加健康社群活動的人群沒有任何不良膳食習慣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群體,不良膳食習慣個數明顯低于其他群體,尤其是飲水習慣較好,但飲食不規律、不均衡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存在。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31.4%25.2%9.5%14.7%10.6%14.0%21.
69、8%18.2%31.9%20.9%22.7%8.9%21.0%14.0%15.6%24.9%15.0%30.9%12.8%17.0%8.7%23.8%15.4%16.7%28.4%15.0%30.8%7.3%11.9%8.3%24.6%17.1%16.4%31.6%14.8%27.0%6.1%8.5%6.8%20.2%14.8%12.7%24.5%10.3%22.6%15.5%18.0%8.7%22.1%15.8%14.8%27.2%15.0%29.7%76.2%12.0%69.2%9.7%65.3%13.7%63.9%18.9%69.0%17.6%67.4%13.7%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不吃早
70、餐蛋白質攝入不足吃飯過快或飯后立刻劇烈運動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經常吃撐/口味偏重維生素攝入不足沒有日常使用鹽勺和有刻度油壺的習慣購買包裝食物時沒有查看營養標簽的習慣每日飲水量不足,不能達到7-8杯水(約1500-1700ml)營養素充足攝入以上都沒有不良膳食習慣個數1.8個1.7個1.7個1.6個1.3個1.7個12.0%9.7%13.7%18.9%17.6%13.7%以上都沒有飲食不規律、不均衡/不吃早餐吃飯過快或飯后立刻劇烈運動從不偶爾有時經??偸巧攀忱w維攝入不足16.0%11.2%6.5%14.9%11.8%9.2%16.3%8.0%17.9%41.8%1.1個11.1%12.1%7.6%2
71、1.1%15.4%13.8%23.0%9.2%23.3%35.4%1.4個13.5%17.3%9.1%23.4%15.8%17.3%26.5%14.4%28.7%26.0%1.7個17.0%20.7%9.3%23.6%15.2%16.8%31.5%17.5%35.1%18.8%1.9個20.3%24.4%9.5%23.2%14.4%18.1%32.1%21.9%36.0%20.8%2個不良膳食習慣個數經常吃撐/口味偏重蛋白質攝入不足維生素攝入不足沒有日常使用鹽勺和有刻度油壺的習慣購買包裝食物時沒有查看營養標簽的習慣每日飲水量不足,不能達到7-8杯水(約1500-1700ml)以上都沒有41.8
72、%35.4%26.0%18.8%20.8%以上都沒有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從不偶爾有時經??偸遣煌】瞪缛簠⑴c頻率人群不良膳食習慣情況不同年齡群體不良膳食習慣情況具有運動健身良好習慣的比例比其他健康生活方式更低。力量訓練不足、運動方式不正確、運動強度不夠是運動健身中的主要問題。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中對運動健身的評價總結出 5 種運動習慣,本次調研顯示,最為普及的一項是“平均每天達到 6000 步以上步數”,完成這一項的平均占比為 51.3%,其中老年群體中這一比例超過了 60.0%;但能做到每周進行 3 次以上、每次 30 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的
73、人群僅占比23.3%;多數人的運動仍然以有氧運動為主,能進行力量訓練的比例僅 7.3%,不足一成。這一問題所反映的重點是人群的運動強度不夠,僅靠運動步數不足以達到中等強度運動的效果。此外,運動前后會配合拉伸的比例僅 17.0%,運動姿勢正確、無過度運動的比例僅18.3%,這二者體現出人群可能存在運動方式不正確的問題,需要增強技能方面的培養。年輕群體和中青年群體的運動習慣更為不佳,但力量訓練情況相對更好。年輕群體和中青年群體平均每天達到了 6000 步的步數僅分別占比 44.0%和 44.6%,分別比老年群體低16.3和15.7個百分點,能進行足夠中等強度運動的比例比老年群體低近10個百分點。推
74、測年輕群體運動知識更加豐富全面但執行力不佳。7 運動健身調研人群不同運動習慣分布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29“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群體運動習慣明顯優于其他群體。細分來看,對比“總是”參加健康社群與“從不”參加健康社群,每周進行力量訓練的比例相較高 8.8 個百分點,運動姿勢正確、無過度運動高 20.6 個百分點,中等強度運動高 17.1 個百分點。不同年齡群體運動習慣分布情況3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28.7%44.0%18.9%9.1%14.9%16.9%27.8%22
75、.9%44.6%18.1%7.2%13.8%14.1%30.9%20.9%52.6%23.5%7.3%17.5%16.5%27.3%24.8%59.6%30.6%20.3%19.7%7.1%25.0%30.2%60.3%28.5%5.7%28.4%23.5%15.9%平均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平均每天達到了6000步的步數每周進行力量訓練運動姿勢正確、無過度運動運動前后,會配合拉伸以上均不符合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運動習慣情況從不偶爾有時經??偸?9.6%48.2%18.2%4.9%13.6%12.2%29
76、.9%24.3%54.0%24.9%6.9%19.3%17.8%21.3%29.6%61.7%32.4%10.8%27.7%25.1%14.5%13.7%39.4%14.8%4.5%8.8%9.1%44.9%38.9%55.4%31.9%13.3%28.6%26.7%15.8%平均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平均每天達到了6000步的步數每周進行力量訓練運動姿勢正確、無過度運動運動前后,會配合拉伸以上均不符合每周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從不偶爾有時經??偸钦\如上文所述,體重管理已經成為全部調查人群中最為普遍的健康困擾,超重肥胖問題也成為我國當前主要的健康風險因素??傮w來說,當前體重管理
77、理念已深入人心。全部調查人群中,體重在正常范圍內的人群占比僅 53.4%,BMI 均值為 23.8,中位數為23.4。正在努力保持健康體重的人群占比 66.1%,比例較高?!俺詣觾善胶狻边€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具體的體重管理行為看,選擇控制飲食熱量和堅持運動這兩項科學認可的體重管理方法的比例最高,分別為 47.0%和 40.3%,選擇合理輕斷食的比例為 19.7%。但同時能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人群占比僅為 24.5%;同時數據顯示,節食、抽脂/針灸、吃減肥藥等安全性較差的體重管理方法已不再過多地被使用。肥胖群體最受體重管理困擾,但采取體重管理行動的比例卻較低的情況值得高度關注。高達 71.9%
78、的肥胖群體有體重管理困擾,但從體重管理行動上看,體重正常群體為之付出努力的比例更高,人群占比為 70.9%,超重群體管理體重的人群比例達到 64.5%,肥胖群體中,卻還有 45.5%的人沒有在管理體重。在各項具體管理行為中,肥胖人群的比例都更低,堅持運動的人群占比僅 30.5%,控制飲食熱量的人群占比為 40.8%,能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人群占比僅為 17.9%,比體重正常人群低 9 個百分點。對嚴格節食、抽脂、針灸、按摩、吃減肥藥等方法,肥胖人群采用比例高于其他群體。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采取體重管理行動的比例低于沒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不能堅持和拖延癥是有困擾但又不能采取行動改變的重要原
79、因。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群中,37.9%沒有在為之付出努力,比沒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高7個百分點,能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比例低 5.1 個百分點,意識和行動產生了明顯的分歧。為他們提供合適的針對性的干預有助于減輕其體重/體型問題及其它相關健康困擾。篩選出有困擾且不行動的人(在總人群中占比高達 16.0%)進行分析,影響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最主要是“嘗試過,但很難堅持”和“拖延癥,不想采取行動”,分別高達 49.0%和 48.8%,比沒有這一問題的人高 19.6 和 22.8 個百分點。不同群體中,隨著年齡增加,沒有在管理體重的比例降低,呈現明顯的梯度關系。年輕人沒有管理體重的比例為 42
80、.7%,高于其他群體,能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比例為 17.2%,低于其他群體,比老年群體低 18.1 個百分點??偸呛徒洺⒓咏】瞪缛夯顒拥娜后w其體重管理情況優于其他群體,從不參加的群體體重管理行為最差。8 體重管理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1不同年齡群體體重管理情況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29.1%45.5%71.9%17.9%30.5%40.8%8.3%15.3%7.3%2.6%2.1%5.1%35.5%57.1%24.2%40.9%47.1%10.6%18.2%6.7%1.6%1.1%4.9%27.5%26.9%43.4%49.8%12.
81、9%22.0%5.8%1.0%0.7%5.6%48.1%30.7%16.0%29.0%29.9%9.0%14.2%4.1%1.4%0.6%9.5%80%60%40%20%我沒有在管理體重(體脂)、體型有體重管理困擾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堅持運動控制飲食熱量選擇全營養代餐合理輕斷食嚴格節食,不吃晚飯、主食抽脂、針灸、按摩等方法吃減肥藥其他3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體重/體型群體體重管理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3與 2022 年相比,沒有控制體重的比例有所增加,但能夠堅持運動和控制飲食熱量的比例也大幅增加。2022
82、 年已經參加打卡的人群中,沒有在控制體重的比例有所降低,堅持運動和控制飲食熱量的比例大幅提高,分別提高了 11.4 和 7.8 個百分點。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體重管理情況從不偶爾有時經??偸歉黝愖璧K體重管理行為的原因3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2022 年和 2023 年體重管理情況比較我沒有控制體重堅持運動控制飲食熱量選擇全營養代餐嚴格節食,不吃晚飯、主食或輕斷食抽脂、針灸、按摩等方法吃減肥藥其他同一人群計算加權計算20%40%60%20%40%60%18.8%35.1%32.6%18.4%4.2%0.8%0.4%4.2%31.4%4
83、3.3%45.4%18.7%6.5%2.6%1.3%7.3%24.1%38.0%33.3%40.9%8.3%0.8%0.7%4.6%4.6%23.4%49.4%41.1%28.1%4.6%1.1%0.3%20222023本次調研顯示,全部調研人群的整體睡眠時間尚可,全人群睡眠時間在 6-8 小時之間的占比為73.9%,睡眠時長小于6小時的總體占比為15.2%。從年齡來看,隨著年齡增長,睡眠時長不足 6 小時的比例逐漸增加,年輕群體不足 6 小時的占 10.6%,老年群體不足 6小時的占 24.8%。整體睡眠質量不佳。全部調研人群中,僅 37.2%的人沒有任何睡眠問題。睡眠問題暴露最多的是睡得不
84、踏實/睡眠質量差,占比達 33.6%,中青年群體和中年群體的這一項比例更是高達 35.5%和 35.1%。同時,沒有足夠時間睡覺這一項突出集中在年輕群體(19.9%),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緩解。老年人的睡眠問題則主要是容易早醒,占比達 27.5%?!翱偸恰眳⑴c健康社群的人群睡眠質量較高。盡管其睡眠時長在 6 小時以下的比例不低,但質量較好,沒有睡眠問題的比例為 56.3%,相較“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高出25.6 個百分點,難以入睡、容易早醒、睡眠質量差等問題的占比都為最低。9 睡眠健康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5調研人群睡眠時長情況分布調研人群睡眠問題情況分布6小時以
85、下6-8小時8-10小時10小時以上不同年齡群體睡眠健康情況分布3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睡眠健康情況壓力疲勞、焦慮緊張是最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次調研顯示,全部被調研人群中,人均有 1.13 個心理困擾,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壓力很大/經常覺得疲勞(35.4%),之后依次為焦慮/緊張/急切(27.7%),失落/沮喪/消沉(15.3%),4.3%的人認為自己出現過絕望感。僅 42.3%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很快樂。多數人心理情緒問題是偶爾發生,但經?;蚩偸翘幱谶@一狀態的比例也較高,中青年群體和青年群體發生的頻率相對更
86、高。心理情緒問題發生頻率主要是偶爾發生,占比為51.6%,經?;蚩偸翘幱谶@一狀態的占比分別為 6.3%和 1.8%。中青年群體經?;蚩偸翘幱诓患褷顟B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 7.3%和 1.8%,年輕群體總是處于這一狀態的比例為 2.4%。心理健康現狀呈現出明顯的年齡梯度,年齡越大,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應高度關注。年輕群體人均有 1.37 個心理困擾。中青年群體是最不快樂的群體,沒有心理困擾、很快樂的人群僅占比 37.6%,年輕群體的這一數據為 39.4%,老年群體的這一數據為 67.0%,不同年齡群體間相差較多;同時 6.3%的年輕群體和 4.9%的中青年群體出現過絕望感,這在
87、全部被調研人群中,數據表現也最嚴重。10 心理健康綜合心理困擾、睡眠時長、睡眠問題來看,年輕群體及中青年群體的表現值得尤為關注,基本呈現出整體心理情緒問題多、心理困擾頻率高、解壓支持不足、睡眠質量差的現象。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7調研人群心理健康情況51.6%1.8%16.2%6.3%24.1%從不偶爾有時經??偸切睦砬榫w問題發生頻率心理情緒問題3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年齡群體心理健康情況“總是”和“經?!眳⒓咏】瞪缛旱娜后w心理健康狀況更好。這兩個群體心理問題發生頻率較低,感到很快樂的比例分別為 56.8%和
88、 51.8%,分別比“從不”參加的群體高21.6 和 16.6 個百分點,壓力很大、經常覺得疲勞,焦慮、緊張、急切,失落、沮喪、消沉,孤獨等情緒都呈現明顯的梯度關系。心理情緒問題發生頻率也呈現同樣的特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39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心理健康情況自我解壓和幫助解壓的社會支持情況尚可,專業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較高問題值得關注。調查人群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意識較好,全部調查人群中希望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為31.5%,這對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年齡來看,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年輕群體需求較高,有這項需求的人群占比依次為 33.6%、32.8%、3
89、1.1%。比較而言,受訪人群中,沒有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的占比為 15.1%,當情緒不佳、迷?;蛴欣щy壓力時找不到人傾訴的比例為 17.4%,年輕群體和中青年群體中,這兩項比例更高,這也是這兩個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更差的重要原因;需要時總是不能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為8.2%?!翱偸恰眳⒓咏】瞪缛旱娜巳耗軌蜉^好自我解壓的比例低于經常和有時參加的人,在心理問題方面的社會支持和專業支持優于其他群體。4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綜合社會支持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等,我們將社交關系健康具體細化為四點:一是調研人群能夠從社會網絡中獲得社會支持,情感支持(如鼓勵
90、和同理心)、信息支持(健康知識分享)和實際幫助(如共同參與健康活動,在有需要時提供幫助等),從既往文獻看,這些支持有利于減輕壓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促進健康行為的改變;二是自愿提供社會支持,即是否個體自愿提供一定的志愿服務,社會幫助等;三是人際關系評價;四是社會支持的具體來源和渠道。據此,本次調研發現:調查對象中,能獲得三方面社會支持的比例均較高,實際支持最高,信息支持次之,情感支持相對最低,不能獲得三方面支持的比例分別為 8.6%、13.6%和 17.4%。老年群體的社會支持情況最好,中青年群體則是社會支持最差的群體,在以上三方面不能獲得支持的比例在各個年齡段中均為最高。認為自身人際關系
91、有待進一步提升的全人群占比為17.0%,其中中老年群體中的比例最高(21.3%)。愿意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和公益活動、幫助他人的比例很高,僅 2.3%選擇不愿意,僅7.5%選擇很少會向家人、朋友和其他身邊的人宣傳健康知識,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間沒有明顯區別。這也提示,健康干預的效應能夠通過社交網絡進一步放大。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解決問題途徑的基本情況從不偶爾有時經??偸?1 社交關系健康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41不同年齡群體社交關系健康基本情況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合計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同學是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全部調研人群能夠從這兩種來源獲取支持
92、的比例分別為 54.4%和 53.3%,剛過半數,越年輕的群體,能夠從這二者中獲得社會支持的比例就越高;能從因為興趣組建的社群和網絡社交平臺/在線社群成員獲得支持的比例分別為 16.9%和 16.3%,成為重要的社會支持補充來源;能夠從專業人士處獲得社會支持的比例為 12.9%;完全沒有社會支持來源的比例占到 1 成以上。老年人社會支持來源較少,完全沒有社會支持來源的比例為 18.0%,能夠獲得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同學的社會支持的比例低于其他群體,分別為 40.0%和 40.9%,但各類社群成為了老年群體社會支持的重要補充,分別占到了 29.9%和 18.8%,高于其他年齡段群體,從結果看,
93、90%以上的老年群體能夠獲得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實際支持??紤]到老年人社會支持來源較少的現實,通過各類健康社群提供補充就更為重要。不同年齡群體社交關系健康情況4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參加健康社群頻率更高的人群在遇到情緒困擾、需要指導或實際幫助時,較少感受到缺乏支持的情況,例如,在“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中,只有 10.3%的人在情緒不佳時找不到人傾訴,相比之下,“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 20.7%。這表明參加健康社群大概率有助于提高個人在遇到困難時獲得社會支持的可能性。在提供社會支持方面也顯示了相似的趨勢?!皬牟弧眳⒓咏?/p>
94、康社群的人群更可能表示不愿意參與志愿服務或向家人宣傳健康知識。人際關系方面的數據顯示,“偶爾”或“有時”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更多感覺到自己的人際關系有待提升。這大概率表明參與健康社群活動有助于增強人際交往和建立更好的社會聯系。在社會支持來源方面,隨著參加健康社群頻率的降低,能夠從家庭成員處獲得支持的比例有所下降,以上都沒有的比例更高。這也是這一群體較多感到缺乏支持的原因之一。不同年齡群體社交關系健康情況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58.5%55.5%13.4%15.1%9.6%0.8%53.1%53.7%15.8%16.1%12.8%1.4%50.5%49.8%23.0%17.6
95、%17.7%1.7%61.5%59.5%11.1%17.1%10.1%0.7%40.0%40.9%29.9%18.8%17.9%3.2%家庭成員朋友/同事/同學因為興趣組建的社群的成員網絡社交平臺/在線社群成員專業人士其他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中老年群體10%20%10.0%10.3%11.7%11.8%18.0%沒有相關社會支持來源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43不同年齡群體社交關系健康情況從不偶爾有時經??偸请y以堅持、認為不需要改變和拖延癥是不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對幾種潛在重要原因進行詢問,結果顯示,
96、“我認為順其自然,不需要刻意改善”和“嘗試過,但很難堅持”這兩個原因是占比最高的原因,都是 32.6%,其次為拖延癥、不想采取行動,占比為 29.7%?!拔艺J為順其自然,不需要刻意改善”這一理由在所有年齡段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在老年群體中最高,達到 42.1%,顯示高齡群體中存在一種更強烈的順應自然的態度,而年輕群體則對主動改善生活方式持更開放的態度?!安恢涝撛鯓幼?,無從下手”這一選項在年輕群體中占比最高,為 17.5%,推測年輕人可能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和指導而難以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024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采取健康行動?!巴涎?/p>
97、癥,不想采取行動”在年輕群體和中青年群體中比例較高,分別為33.8%和33.9%,反映出這兩個群體可能因為日常生活的壓力和繁忙而推遲健康行為?!皣L試過,但很難堅持”這一理由在中年群體中最為常見,比例為 35.3%。對于 沒有時間和精力 這個原因,在不同年齡段的分布也顯示出一定的差異,其中中青年群體在這兩個方面的比例最高,這可能反映了這個年齡段人們在工作和家庭責任上的壓力較大。其他如經濟因素和設施條件等原因在所有年齡段中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仍然存在??傮w來看,不同年齡段在維持健康生活方式上遇到的不同挑戰,這也提示了設計健康促進計劃時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的特定需求和挑戰。不同年齡群體不能堅持健康生活
98、方式的原因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45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不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不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4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方便地獲取權威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和“社交關系拓展”是占比最高的主觀健康服務需求,且在不同年齡群體中二者都是占比最高的主觀健康服務需求。一方面,這反映了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雖然健康信息隨處可得,但其準確性和可靠性卻常常難以保證,因此,人們渴望能夠方便地獲取來自權威渠道的準確和實用的健康信息。另一方
99、面,盡管調查顯示人群目前獲得的社會支持尚可,但拓展社交關系的需求仍具有普主觀健康服務需求03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47遍性,這可能意味著雖然基本的社交需求得到滿足,但人們仍然尋求更深層次、更豐富的社交聯系。不同年齡群體中,年輕群體排名第三位的服務需求是“希望擁有點對點可聯系的 健康指導員,滿足個性化需求”,占比 34.0%,這個數據高于所有其他年齡群體,反映當前年輕人越來越習慣于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而當前互聯網時代信息泛濫,年輕人雖然能夠輕松獲取大量健康信息,但同時也面臨著信息真實性和適用性篩選的難題,因此,他們也需要直接從可信賴的健康指導員那里獲得準確、可靠的健康建議。
100、相較而言,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較高,三個人群比例都超過了 30%,與這些群體此前的心理健康困擾等情況也表現出一致的趨勢。50 歲以下的三大年齡群體幾乎均處于職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且隨著人群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更為先進和開放,這一現象對未來我國心理健康支持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翱床【歪t更加方便”和“慢病管理”的需求則隨著年齡增長占比不斷提高。調研人群整體健康服務需求占比年輕群體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中老年群體老年群體對不同職業群體的健康服務需求進行分析,有助于為工作場所的健康促進和對不同職業群體提供服務的資源配置提供依據。不同職業的主觀健康服務需求呈現
101、以下特點:專業人士(如教師、醫生等)的多項服務需求占比都高于其他職業群體,這與其面臨的心理和情感壓力、職業壓力和工作強度等客觀現實有關,也與其更高的健康意識有關。方便地獲取權威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的需求占比高達 60.2%,可以推測,即使對于這一類知識水平較高、判斷能力較強的人而言,從過載信息中獲取權威健康知識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挑戰,需要提供權威的知識來源。退休群體是對社交關系拓展需求最高的群體,這一群體社交面相對較窄,自身拓展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拓展社交關系。4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年齡群體健康服務需求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
102、及影響研究報告49不同職業群體的健康服務需求情況03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3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一)權威健康知識(二)健康生活方式養成(一)社群打卡(二)激勵機制(一)健康打卡基本情況(二)社群干預情況(三)不同特征社群的健康打卡情況和干預效果情況(四)不同特征用戶的打卡情況(五)日常加分任務打卡情況一、干預平臺二、干預方法三、干預內容四、干預情況50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512022 年,調研團隊首次搭建干預平臺伊始,攜手多方權威機構、多位專家聯袂打造推出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平臺“我們行動啦”微信小程序,旨在提
103、升公眾健康素養、踐行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大眾學習健康、力行健康、守護健康。自 2022 年 5 月,“我們行動啦”小程序首次面世至今,運營團隊不斷優化,在保證干預有效性、持續性的基礎上,不斷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豐富內容,提升體驗,竭力打造能服務于全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廣平臺。社群:小程序鼓勵用戶以線上創建健康社群的形式(即組建小組),與親朋好友共同開展健康打卡。組長創建小組,帶動組員。線下,團隊也可以組織面對面開展交流,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組長可查看組內成員打卡情況,起到日常提醒作用;組員皆可查看組內積分排名情況,使健康社群起到相互監督、鼓勵、堅持的作用。從定性訪談情況看,組成的健康社群共計 4
104、758 個,人數從 2 人到 500 人不等,平均每個健康社群百人左右,小組人數中位數為 39 人。健康社群的組建大致總結為以下三類,一是基于已有社交關系的健康社群:這類社群主要由線下已經相互認識的人組成,如家庭成員、朋友或熟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相互交往的基礎,因此組成健康社群時,已具備一定的信任和默契。這種類型社群的突出特點是成員關系更為親密,即使最初加入健康社群的意愿參差不齊,往往也能在相伴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長與收獲。二是基于有組織的組建健康社群:例如工作單位或社會組織等:在這種社群中,成員主要是職場同事或同學,由單位或組織對健康社群進行統一的發起和管理。這類社群的突出特點是監督力更
105、強,社群粘性高,且更加具有組織性;同時社群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在健康素養提升、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的相關結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點。三是基于互聯網鏈接的陌生人所組建的健康社群:不同背景的社群成員們通過“我們行動啦”小程序的吸引,自愿結成社群。這類社群最大的特點是成員之間大概率具有顯著的共同點,例如共同的健康目標,例如戒煙、減重、塑性等,或共同的興趣愛好,例如烹飪、公益、瑜伽健身等,或共同類型的人群,例如寶媽、銀發、初老等,陌生成員因為多種多樣的共同點,組建多眾多樣類型的健康社群,彼此交流,相互支持,共同推動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干預平臺01干預方法021 社群打卡5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
106、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打卡:為助力用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保證干預的有效性與持續性,小程序鼓勵用戶從健康打卡第一天起連續堅持打卡 100 天。打卡內容包括,每日完成必修健康知識的學習,以及選修(即加分項)生活方式的日常打卡完成,當日未打卡但后續補充打卡的行為,為“補打卡”。為促進用戶每日學習健康知識,完成必修任務,同時幫助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小程序設計激勵機制,以對用戶的“行動力”加以干預。首先,小程序要求每日需完成必修任務,包括健康科普視頻、部分補充的健康知識圖文及每日測試題。其次,圍繞不良生活習慣,小程序設計了包括膳食營養、運動健身、健康飲水、戒煙計劃、健康睡眠、BMI
107、 指數、心情日記等七大日簽打卡記錄功能。健康打卡過程中,以階段通關、積分抽獎等方式鼓勵成員更持久地堅持。2 激勵機制社群規模的分類積分抽獎,即用戶日常完成打卡、測評等相關任務后,皆可獲得相應積分,并獲得積分贏健康好禮的機會。多樣化測評,為使用戶針對性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短板,干預過程提供多樣化測評。第一,用戶注冊伊始,小程序即拋出“全面健康洞察測評”,即綜合測評前測,并在學習結束后,再次安排綜合測評后測;第二,依據每日的“必修任務”,還會安排與當日學習內容緊密關聯的每日測試題及解析;第三,不同學習階段(30 課時、60 課時、100 課時)安排知識測評;第四,針對當前社會健康問題及重點人群,例如睡
108、眠健康、心理健康等及女性、兒童、職業人群等,還提供相關專題測評。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53考慮到方便獲取權威健康知識在 2022 年和 2023 年的調查中都是排名最為靠前的健康服務需求,因此,對于健康生活方式全維度健康知識權威細致的講解是提升全民健康的重要針對性舉措之一。依據2022年調研報告所總結的健康生活方式六大維度,即合理膳食、干預內容031 權威健康知識階段通關,即用戶在完成30課時、60課時、100課時后,將回答10道隨機生成的問題,答對一定比例的用戶將有機會依次獲得由權威機構頒發的“健康之星”、“健康標兵”、“健康達人”榮譽證書。同時為組長特設“健康促進傳播
109、大使”榮譽證書。5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運動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防治、健康服務利用、健康知識,并同時參考,用戶多樣化的健康知識需求,小程序將課程內容主要歸納為核心干預課程和日常體驗課程。同時考慮到用戶多樣化的學習意愿與學習安排,將百集課程設計確定為必修課程(30 課時)、進階課程(30 課時)、高階課程(40 課時)三段式進階性安排。全部課程由多方權威機構、多位權威專家共同打造。在不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中,除了健康觀念外,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次調研顯示阻礙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的原因中,“嘗試過但很難堅持”占比32.6%,“拖延癥、
110、不想采取行動”占比為 29.7%。因此,如何提升用戶的行動力也成為重點的干預因素。小程序每日打卡環節設置“加分任務”,以期通過打卡積分的模塊記錄每天的健康生活方式,從而幫助克服拖延癥,堅持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分任務模塊設置目標設定和追蹤功能(如每天走步數、飲水量、睡眠時間等),提供即時反饋,以期增強用戶的自我認知和行為調整能力,通過積分和獎勵系統激發用戶的內在動機,并最終使其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加分任務模塊涵蓋 7 個打卡項目,分別對應 7 種健康生活方式,主要選定的健康生活方式特點為方便計量、且是前期生活方式調查中的主要痛點,具體項目有:一是健康喝水,可打卡內容包括:
111、每天喝水量(杯數、毫升數);二是戒煙計劃,可打卡內容包括:今天是否忍住了沒抽煙;三是健康體重,可打卡內容包括:今日體重,可根據輸入的體重幫其計算今日的 BMI;四是膳食營養,考慮到每天能夠攝入的營養素種類和每天攝入的種類數不足 12 種是重要問題,設計可打卡內容包括:根據膳食指南推薦,是否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包括谷薯類(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畜、禽、魚肉(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蛋、奶和豆類(補充優質蛋白質)、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類、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的水果類,以及今日基本攝入 12 種以上不同食物;五是健康睡眠,可打卡的內容包括:睡眠時長、起床感受(輕松、一般、較差)、睡前活動(包
112、括聽音樂、看書、運動、沐浴、品酒、按摩、其他)、有無起夜,這一設計旨在幫助用戶記錄自身睡眠時長、睡眠質量,并與睡前的活動進行對比,發現影響自身睡眠的因素,提升整體睡眠質量;六是公益捐步,主要打卡內容是記錄其步數,由用戶點擊授權記錄,同步其微信步數,此外,小程序與騰訊公益合作,將步數轉化為公益金,也可將步數兌換為公益金,增加運動激勵。七是心情日記,用于記錄用戶每日心情以及一段時間時間內的心情變化。2 健康生活方式養成 為關注健康社群在干預過程中的作用,將所有參與打卡用戶按照小組的規模大小分為5 個類別,分別是 1 人組(即小組里無其他成員,可認為是“未形成健康社群”的學習模式),2-5 人組(超
113、小型社群)、6-20 人組(小型社群)、21-100 人組(中型社群)以及 100 人以上組(大型社群);為方便區分,本次報告特作此標準劃分。無社群的打卡天數相對最少,無社群人群的平均打卡天數僅為 19.8 天,平均補打卡天數為 6.2 天,平均最長連續打卡天數為 10.4 天,這在所有不同社群規模的具體表現中都是最差的,這大概率說明沒有社群支持和鼓勵的個人,調研人群的打卡持續性和頻率相對較低。中型和大型社群的打卡天數最多,其常規打卡天數平均為 70.1 天,補打卡天數為 11.8 天,最長連續打卡天數為 36.8 天。大型社群成員的常規打卡天數略高于中型,為71.5 天,其最長連續打卡天數最
114、高,為 39.5 天。從打卡天數的各項數據看,中型和大型社群可能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持和激勵機制,促使成員更加頻繁和持久地參與打卡活動。日常加分任務打卡中,除公益捐步外,也呈現出中型和大型社群打卡天數最多、無社群用戶打卡天數最少的情況,公益捐步中,小型社群打卡天數最多。從獲得階段性證書的比例看,30 天、60 天、100 天獲得階段證書的比例也是在中型及大型社群最高,而無社群中的比例最低。2 社群干預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55如上文所述,為助力用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保證干預的有效性與持續性,小程序鼓勵用戶從健康打卡第一天起連續堅持打卡 100 天。因此,當日未打卡但后續補
115、充打卡的行為,即為“補打卡”;打卡一天(或一課時)即為“開始學習”??傮w來看,本次調研的干預數據顯示,全部調研人群的平均按時打卡時間為 69 天,中位數為85天,按時打卡天數占學習總天數的比例為50.1%,平均補打卡天數為11.0天,中位數為 4 天,連續按時打卡最長天數的平均值為 35.4 天,中位數為 24 天。每日加分任務中各項健康生活方式打卡中,健康喝水平均打卡56.7天,戒煙計劃平均打卡60.9天,健康體重平均打卡 53.6 天,膳食營養平均打卡 57.1 天,健康睡眠平均打卡 56.9 天,公益捐步平均打卡 31.7 天。戒煙計劃和膳食營養是平均打卡天數最多的選修打卡。干預情況04
116、1 健康打卡基本情況5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規模社群各項打卡天數基本情況不同規模社群各項日常健康生活方式打卡天數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57不同規模社群階段性證書的獲得情況以 30 天后測中的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為參照,分析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的調研人群打卡表現:總打卡天數在各組中差別不大,但連續打卡天數差別較大,“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平均最長連續打卡天數是 39.7 天,比“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群體少 9.3 天。在日常加分任務打卡中,不同社群參與頻率的群體,其各項打卡數據都呈現明確的梯度關系,公益捐步在不同參
117、與頻率下的相對差距最大。為除外年齡等混雜因素的影響,通過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排除年齡、前測得分、是否患有慢性病等因素的影響,結果顯示,不同規模的社群和社群參與頻率仍然具有上述影響效應。不同社群參與頻率打卡天數情況5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社群參與頻率打卡天數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59不同社群參與頻率打卡天數情況不同社群參與頻率階段性證書的獲得情況6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除社群規模外,社群的其他特征對干預效果都可能會有影響,例如社群成員的人口統計特征(包括
118、年齡、教育水平、職業等)、社群成員的初始健康狀況和干預前生活方式基本狀況、社群的結構和動態、社群的參與度和活躍度、社群的活動形式等,都會影響干預效果。因此,為更好的呈現不同社群特征所呈現的干預效果,本次研究將既有前測數據(用以分析小組特征)又有干預數據的小組進行分類分析,共計 2031 個小組(不含 1 人組)。從年齡來看,平均年齡在 40 歲以上的小組比 40 歲以下的小組打卡天數更多,40-60 歲和 60 歲及以上的小組最長連續打卡天數分別為 25.3 天和 25.2 天,40 歲以下的小組最長連續打卡天數為 21.1 天。按照學歷分類,以“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作為人群分層指標,結果顯示
119、“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越高,最長連續打卡天數相對越高,總體而言,通過結論猜測學歷的高低對健康觀念的具備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有一定影響作用。按照職業分類,以“專業人士占比”作為人群分層指標,隨著這一比例的提高,最長連續打卡天數相對越高。從前測得分分類比較(以身體健康得分為例),得分在 60-80 分的人群打卡情況最好,其次為 80 分以上的人群,得分在 60 分以下的打卡狀況最差。以工作場所為單位組織的社群打卡效果更佳。對比不同社群組織形式,以工作場所為主的社群打卡天數、最長連續打卡天數分別為 79.1 天、52.3 天,分別比自發形成的社群長 23.7 天和 25.1 天,按比例計算分別高 4
120、2.8%和 92.3%。推測基于工作場所組成健康社群,并予以相應的激勵,這一組織方式是一個更加緊密的組織體系,因此其效果較好。對比 1 人組與社群,推測無論社群的規模、特征等變量如何,結論都支持組建社群對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更為有利。值得關注的是,2022 年,社群干預情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構建中小型社群能有效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對比 2023 年,這一結果發生了一些偏差,“中型”“大型”社群的效果已經超越了“小型”社群的干預效果。通過定性調研發現,這與2023 年度的研究有不少基于工作場所所組建的健康社群這一特點有直接關系,相對來說這類基于工作場所所組建的社群是一個更加緊密的組織體系,其社群的粘
121、性、持續性、鼓勵性、監督性、榜樣性所發揮的綜合作用都會更好,因此可能導致其效果較好。而這一探索性結論,給予了健康細胞建設很好的樣例和開端。3 不同特征社群的健康打卡情況和干預效果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61不同特征社群的打卡天數情況由于以上幾個因素在數據分析時可能存在相互交叉,因此將最長連續打卡時長按照低于平均值和高于平均值分為 2 類,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歸的方法,分析在除去各自影響后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即使在除去各自影響后,“以上幾個因素仍然獨立影響堅持打卡6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規模健康社群
122、的特點比較天數”,與 1 人組比起來,其余各組打卡天數高于平均值的比例都更高,中型社群最高。從不同特征用戶的打卡情況來看,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關鍵的趨勢,這些趨勢揭示了哪類用戶能夠更好地堅持打卡。前測得分(全面健康客觀得分)方面,得分 80 分以上的用戶在所有維度上均表現最佳,尤其是在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達到了 38.4 天,這表明健康意識較高的用戶更能夠持續地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是否患有慢性”為標準變量來看,患有慢性病的用戶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略高于沒有患慢性病的用戶,這可能說明患有慢性4 不同特征用戶的打卡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63病的用戶更有動力持續追蹤和改善自己的
123、健康狀況。職業方面,普通工人/服務業職工/農林牧漁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和專業人士(如教師、醫生等)在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表現出色,分別為 38.2 天和 38.1 天。在文化程度方面,本科學歷的用戶在常規打卡天數和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表現最佳,分別為 69.3 天和 37.9 天,顯示出較高的教育水平有助于促進健康習慣的持續實踐。年齡分組顯示,中青年群體、中年群體用戶在常規打卡天數和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表現較好,二者的最長連續打卡天數都達到了 36.2 天,而老年群體最長連續打卡天數較低。與 2022 年對比,2022 年,老年人群體在打卡堅持方面表現優于年輕人。這一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健康社
124、群組織方式的轉變。在健康社群往往是基于共同的健康目標自發形成時,老年人由于更高的健康意識和對長期健康管理的需求,以及更加空閑的時間精力,往往能夠在這樣的社群中展現出更好的持續性和堅持度。隨著今年健康社群更多地在工作場所組織和推廣,這種模式為年輕群體、中青年、中年群體提供了一個新的、更加結構化和系統化的參與機會。這一方式能夠為年輕群體提供了額外的激勵,幫助他們克服壓力和不健康生活習慣的挑戰??紤]到在全面健康洞察中已經顯現出來的年輕群體面臨的壓力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性,通過工作場所健康社群提升他們的健康生活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在是否擔任組長這一特征上,非組長的用戶在常規打卡天數和最長連續打卡天數上
125、顯著超過擔任組長的用戶,這與 2022 年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2022 年的數據分析揭示,組長在打卡行為上通常表現得更好,究其原因,去年的健康社群很大程度上是自發組成的,成員之間有著共同的健康目標和自我提升的動力,而組長往往是這種動力的核心驅動者和精神支柱。然而,今年情況的改變可能源于健康社群的形成機制和組織結構的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健康社群基于工作場所形成,組長的角色也相應發生了轉變,更多地聚焦于工作組織和職責分配上,而非以往那樣直接參與和帶動健康活動。這種轉變意味著,盡管組長在職場組織和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作為健康行為的模范,從而直接影響了他們自身堅持健
126、康生活方式的連續性和持久性。此外,工作場所形成的社群可能讓健康活動更多地被視為工作的延伸,而非個人興趣或自我提升的一部分,這種情境下,組長可能更傾向于確保團隊成員的參與而非自己的親身示范。這種職責的重心轉移,雖然有助于提高團隊的整體參與度,但也可能導致組長本人在個人健康習慣的持續踐行上出現相對滑坡??傮w而言,30 至 49 歲的年齡段、高健康意識(得分 80 分以上)、患有慢性病、從事體力勞動或專業職業以及擁有較高教育水平的用戶更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堅持打卡,反映了不同背景和條件下個體對健康行為堅持的差異。6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
127、特征用戶打卡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65健康喝水對比是否有健康喝水打卡的人的情況,存在每日飲水量不足這一問題的人健康喝水打卡比例為 74.8%,低于沒有這一問題的人群(77.7%)。在所有參與健康喝水這一生活方式日常打卡的調研人群中,平均有 67.5%的天數喝水量達標,平均每天喝水量達到了1693.8 毫升,基本達標。對比無社群人群與其他參與社群人群,各項打卡情況指標均表現較差。戒煙打卡所有參與調研的吸煙人群6中,有 72.0%的人群具有戒煙打卡數據。打卡數據中,打卡期間忍住沒抽的天數比例達到 56.9%,即有一半以上的天數。5 日常加分任務打卡情況不同規模社群健康飲水
128、打卡情況6 據本次調研前測問卷第 5 題的“吸煙“選項是否選擇,判定調研者是否為吸煙人群。6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健康體重在所有參與調研且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群中,有 60.1%的人群參與了健康體重打卡,高于沒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群(57.1%),有體重管理困擾的人打卡天數也高于沒有這一困擾的人。7 成功,即百日內有吸煙習慣的人忍住沒有任何吸煙行為。不同類型社群戒煙打卡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67不同類型社群健康體重打卡情況不同類型社群健康膳食打卡情況膳食營養在所有參與調研人群中,是否有不良膳食習慣的人群參與膳食營養
129、打卡的比例無明顯差異。有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問題的人群打卡比例相對更低,蛋白質攝入不足也是同樣的趨勢。從打卡情況看,能夠攝入奶類的天數占總打卡天數的 90.6%,是攝入情況最好的種類,能夠做到每天吃 12 種以上食物的天數占總打卡天數的 78.5%,比例也較高。6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類型社群健康睡眠打卡情況健康睡眠在所有參與調研人群中,是否有睡眠問題困擾與是否參與健康睡眠打卡無明顯差異。全部調研人群打卡期間平均睡眠時長是 7.2 小時,睡眠時長達標的天數占總打卡天數的93.8%;打卡期間起床感受突出表現為“一般”,這一評價占比為總打卡
130、天數的 42.6%,起床感受“輕松”的占比是 39.2%。從睡前習慣看,睡覺前會沐浴的天數占總打卡天數的34.7%,是占比最高的睡前習慣,晚上有起夜情況的天數平均占比 26.4%,這一習慣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睡眠的體驗和質量。不同類型社群睡前習慣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69公益捐步在所有參與調研人群中,日常步數是否能夠達標這一前測指標明顯影響公益捐步這項打卡,能達到 6000 步和不能達到 6000 步的人群參與公益捐步打卡的比例分別為60.4%和 57.1%。全部參與公益捐步打卡人群平均每天步數為 9737.5 步,達標占比高達 99.9%,平均每人公益金 0.9 元。不
131、同類型社群公益捐步打卡情況04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04 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一)增加技能培養和技能工具功能(二)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三)優化社群支持功能和對外分享功能(四)基于工作場所的健康社群的支持作用的優化完善(五)進一步豐富干預的多樣性及階段性(一)膳食習慣干預結果(二)不良生活習慣改善情況(三)運動習慣變化情況(四)體重管理行為變化情況(五)睡眠健康改善情況(六)健康社群活動情況(一)慢性病控制情況(二)健康困擾改善情況(三)心理健康改善情況(四)社交關系健康改善情況一、總體效果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結果三、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四、全面
132、健康狀況干預結果五、干預過程的主觀評價六、對健康干預的建議70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71通過全部調研人群干預前、階段干預結束、全部干預結束的健康生活方式前后測對比分析,對用戶健康生活方式及全面健康的改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傮w干預效果較好。干預期內,干預時間越長,全面健康狀況的改善越明顯。對前測和干預 30 天后測、干預 60 天后測及干預 100 天后測的結果進行比較,自評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關系健康的得分均有明顯提升,且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截至干預 100 天結束時,上述三項得分分別上升 1.0 分、0.7 分、0.3 分,結果顯示,干預對身體健康的改善作用尤其明顯
133、。干預期內,干預獲益的人群比例也隨干預時間的延長而不斷提高,截至干預 100 天結束時,分別有 59.6%的人群身體健康改善、57.5%的人群心理健康改善,50.9%的人群社交關系健康改善??傮w效果 01自評健康平均分在幾次測評中的變化情況分數有所提高的人群占比變化7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參與健康社群頻率越高,全面健康狀況改善越明顯。對在這一階段8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的人群進行比較得出,參與健康社群的頻率越高,全面健康改善效果越好,即自評全面健康得分上升越多?!翱偸恰眳⒓咏】瞪缛旱娜巳?,其身體健康得分在干預 30 天后、干預 60 天后
134、和干預 100 天后分別上升了 0.9、1.0 和 1.3 分,而“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得分變化則為-0.13 分、0.14 分和 0.11 分(絕對值均約等于 0.1),在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評分中也有同樣的結論。干預期內,隨干預時間的延長,自評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從用戶自評健康狀況的變化來看,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自評為“非常健康,一般不生病,很少感到身體不適”的人群比例從 34.3%逐步增加到 43.1%,表明健康狀況的改善。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9的人群得分變化干預用戶自評健康狀況10變化情況9 健康社群的參與頻率均為相應階段的情況,如 30 天時的頻率即為 30 天階段測評時對這
135、一個月的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的自評情況。10 注:考慮到健康狀況較好的群體留存比例較高這一現實情況,為增加不同階段干預后的可比性,又考慮到 30 天是最易流失的時刻,此次展現的前測比例為堅持到 30 天的群體在前測時的情況。8(階段后測題目:“最近一個月,您參與線下/線上的健康類社群活動的頻次是?(含“我們行動啦”小程序中與同組人間的交流)”)參與健康社群活動種類的適當增加,有助于提升全面健康干預效果。在干預 30 天后測中,基本呈現隨參與健康社群種類數的提升,全面健康干預效果越來越好,特別是參與健康社群種類數從 0 種到 4 種,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關系健康得分均隨著種類數增加而提高,參加
136、4 種的用戶得分分別提高 1.1 分、0.8 分和 0.6 分。各項具體活動中,科普性講座、社群內的討論和個人分享類活動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關系健康的提升作用均較明顯。同樣,據干預 100 天后測結果呈現,參與更多種類的健康社群能顯著提高個人的全面健康得分。從具體的社群參與種類來看,“開展個人興趣愛好”的社群種類,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關系健康的提升效果最為顯著,得分變化分別為 1.7、1.2 和 0.9。其次是“參與健康咨詢活動(如體檢、心理咨詢等)”和“開展健康挑戰活動(如減重、戒煙等)”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73干預 30 天后不同社群種類參與人群得分變化
137、對比不參與任何社群活動的人群(得分均為負值)和參與 8-9 種活動的人群,后者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關系健康得分上的提升分別達到了 1.8、1.3 和 1.0,這一差異顯著展現了多元化健康社群參與對提高個人整體健康水平的積極影響。等社群種類,這些活動在全面健康三個維度上的得分提升也都非常明顯。隨著參與社群活動種類數的增加,各項健康得分的提高也越多。7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 100 天后不同社群種類參與人群得分變化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75不同健康社群分數有所提高的人的占比變化 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結果 02總體
138、來看,各項不良膳食習慣均有較好改善。改善比例最高的是規律飲食/營養均衡/按時吃早餐,改善比例為 72.6%,其次為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改善比例為 44.7%,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再次之,改善比例為 42.7%,飲水量達標、食量正常/口味變淡、細嚼慢咽/飯后沒有劇烈運動緊隨其后,改善比例分別為 41.7%、38.5%、37.7%。1 膳食習慣干預結果干預 30 天后不良膳食習慣改善情況7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日常打卡有助于更好地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有膳食打卡數據的調研人群不良膳食習慣改善的情況更好,尤其是具有相對應針對性打卡的習慣,如飲水量能
139、夠達到每日 7-8 杯水這一習慣,有所改善的人群其健康喝水打卡平均為 72.1 天,比沒有改善的人高 8.8 天,有健康飲水打卡習慣的人群有所改善的比例達到 42.5%,而沒有健康飲水打卡習慣的人群的改善比例則僅為 27.9%。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三個膳食習慣也呈現出同樣的特點。這進一步證實了膳食打卡頻率與飲食習慣改善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干預期內,干預時間越長,不良膳食情況改善越好。隨著時間推移,在干預 60 天和干預 100 天后,不良膳食習慣情況進一步改善,幾乎所有列出的膳食習慣改善比例都逐漸增加。規律飲食和營養均衡這一項的改善最為顯著,從干預 30 天后的 72.6%改善比例
140、,100 天后改善比例提升至 87.1%;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改善比例也顯著提高,對比干預 30 天后與干預 100 天后,改善比例分別從 42.7%和 44.7%增加到 59.8%和59.6%;使用鹽勺和有刻度的油壺、查看包裝食物營養標簽等具體的健康飲食行為改善比例也有所提升,并呈現上述相同趨勢;說明參與者在干預過程中增強了對食物成分和攝入控制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都沒有”改善的比例從干預 30 天的 7.5%下降到干預 100 天的 2.5%,說明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干預期間的某個階段經歷了至少一項膳食習慣的改善。干預 30 天后不同打卡情況群體的不良膳食習慣改善情況11 注:飲
141、水量能夠達標分析的是是否有健康喝水打卡數據。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77不良膳食習慣的改善與參加健康社群活動的頻率有關,健康社群活動參與頻率越高,膳食習慣改善的比例也越高。如“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在 60 天后規律飲食方面有所改善的比例為 85.1%,但“從不”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中這一比例則僅為 57.9%。這一效應在使用鹽勺等工具與查看營養標簽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干預過程中不良膳食習慣改善的變化情況7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 6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的不良膳食習慣改善情況干預期內,參與者在改善不良習慣
142、方面呈現了積極趨勢,且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從干預 30 天后到干預 100 天后,各項不良生活習慣有所改善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針對久坐不動和戶外活動時間少兩個問題的改善程度最高,在干預 100 天后,改善比例均超過了70%,改善比例分別為 74.6%與 70.3%。此外,其他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情況如盡量早睡、有意識的控制翹二郎腿、有意識的緩解壓力等緊隨其后,并都呈現了逐步增加的趨勢。也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改善情況的提升較為緩慢的情況。例如,一些口腔健康習慣和注意眼部放松的改善情況較為緩慢,在干預 100 天后分別有 34.8%和 30.8%的人有所改善,可能需要更多的關注和指導。2 不良生活習慣改
143、善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79參與健康社群的頻率對不良生活習慣改善具有明顯的影響??傮w來看,“總是”參加健康社群的人群在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方面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具體而言,“總是”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在有意識地拒絕久坐、盡量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盡量早睡等方面的改善比例均明顯高于其他參與社群頻率的群體。干預過程中不良生活習慣改善的變化情況8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 6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的不良習慣改善情況調研人群在各項運動習慣方面都有顯著改善,且基本呈現在干預期內,隨干預時間的增長改善效果越好。能夠做
144、到平均每小時起來活動的比例從干預前的 24.0%增加到干預100 天后的 60.0%,幾乎翻了一番;每天達到 6000 步的平均人數比例也有顯著提高,從52.0%增加到 70.6%;在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方面,每周至少 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的參與者比例從 23.5%增長到 43.2%;值得注意的是,每周進行力量訓練的比例實現了顯著跳躍,從 7.5%增加到 43.5%,這個變化表明力量訓練成為參與者鍛煉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運動姿勢正確、無過度運動的比例在干預 100 天后出現下降,這可能提示在提高運動量的同時,應加強對運動質量和安全性的關注?!耙陨暇环稀钡谋壤@著下降,從 25.
145、5%減少到 3.6%,這表明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干預期間至少培養了一項良好的運動習慣,反映出干預措施的有效性。3 運動習慣變化情況調研人群的各項體重管理行為在干預前后均具有明顯改善,且在干預期內,基本呈現隨干預時間增長,改善效果更好的趨勢。調研人群在干預期間更加注重通過運動和飲食控制科學進行體重管理,“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比例從干預前的 24.6%提升到干預100 天后的 49.3%,堅持運動的比例從 40.5%提高到 63.7%,控制飲食熱量的比例從47.3%增加到 65.8%,采取其他體重管理行為的比例相對而言絕對占比較低,如選擇全營養代餐、合理輕斷食、嚴格節食等,但在干預后也出現了一定程
146、度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整體上仍然很低,但一些依賴外部干預措施如抽脂、針灸、按摩等方法,以及吃減肥4 體重管理行為變化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8112 前測題目與后測題目顯示同一問法,因此保留前測數據。干預過程中運動習慣改善的變化情況藥的比例有所上升,因此科學的體重管理意識和方法需要持續關注與傳播。8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過程中體重管理行為的變化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83從體重管理的效果看,干預 30 天后,有接近 50%的人選擇自己的體重管理較 1 個月前有所改善,干預 60
147、天后,與干預 30 天時相比,又有接近 50%的參與者認為體重管理有了進一步的成效。約有 10%的參與者認為自己成功減重、減脂或塑形,效果顯著,從干預30天后9.2%的人群占比略微增加到干預60天后9.8%的人群占比,“改善了一些,有些效果”的人群占比從 38.0%增加到 39.2%,“不僅沒變,反而惡化”的人群占比較低,干預 30 天后是 2.0%,干預 60 天后下降為 1.6%。積極參與健康社群對于實現顯著的體重管理成效具有積極影響。以干預 60 天后的情況為例,成功減重/減脂或塑形效果顯著的比例在那些“總是”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中最高,達到了 15.9%,這一比例隨著參與頻率的降低而減少
148、,對于“從不”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這一比例降到了 3.7%;“改善了一些,有些效果”的比例在“經?!眳⑴c健康社群的人群中最高,為 45.9%,而在“從不”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中最低,為 12.8%;“不僅沒變,反而惡化”的比例也隨著參與頻率的降低而增加,從“總是”參與健康社群的0.9%增加到“從不”參與健康社群的 4.7%,這可能反映了沒有社群支持的環境中,個人更容易放棄或采取不健康的體重管理行為?!拔乙恢笨刂频煤芎谩钡谋壤凇皬牟弧眳⑴c健康社群的人群中反而較高,達到了 20.2%,這既可能是其沒有更多參與健康社群動力的表現,也可能是由于這一群體對自身體重管理的要求較低。積極參與健康社群的人群更
149、有可能顯著實現改善體重/體型的需求,這大概率是由于社群提供了額外的信息、鼓勵、支持。健康干預階段體重/體型有所改善的人群占比情況8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不同體型人群都有所收獲,超重群體“改善了一些,有些效果”的比例最高,超重人群在 30 天和 60 天時分別達到 40.2%和 40.7%,顯示出在體重管理方面的明顯進展;肥胖人群在“改善了一些,有些效果”的比例也顯示出積極的進展,在 30 天和 60 天時分別達到 37.3%和 40.1%,這表明,對于客觀上需要做好體重管理的肥胖和超重人群,在科學干預后有效實現了積極的體重管理。有體重管
150、理困擾的人群在 30 天和 60 天的改善情況也值得關注。這一群體“成功減重、減脂或塑形,效果顯著”的比例在 30 天和 60 天時分別為 9.6%和 8.7%,“改善了一些,有些效果”的比例分別為 39.9%和 39.8%,與全體人群的效果類似。干預 6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的體重改善效果情況不同體型人群的體重改善效果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85對不同的體重管理辦法,“同時做到管住嘴邁開腿”的方法顯示出了較高的改善總比例,分別在干預 30 天后和干預 60 天后達到了 59.9%和 60.4%。這一數據高于大多數其他方法,再次證實同時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這一綜
151、合策略在體重管理中的有效性,這種方法不僅幫助調研人群實現體重管理的目標,也促進了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是一種可持續的長期策略。其次,“合理輕斷食”和“選擇全營養代餐”的改善總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達到61.7%和 59.6%(干預 30 天后),以及 61.8%和 60.8%(干預 60 天后)。另外,依賴于“抽脂、針灸、按摩等方法”的改善總比例在干預 30 天后達到了 62.4%,但在 60天后有所下降至 56.0%。這可能表明,雖然這些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其長期的效果可能會有所減弱。最后,“我沒有在管理體重(體脂)、體型”的群體改善總比例相對較低,但從干預 30 天后的 31.4%略微上升到
152、干預 60 天后的 33.5%,表明即使在沒有刻意管理體重的情況下,一些參與者的體重(體脂)或體型也可能因為其他非直接干預的原因而有所改善,即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與踐行本身就可能使得身體各方面向好發展。此外,需要關注的一個現象是,盡管在前測時已經處于超重和肥胖的狀態,但都約有 13%的人認為自己體重一直控制得很好,對健康體重的干預和宣傳普及仍需進一步加強。健康干預后體重管理成效情況隨著干預的進行,干預人群越來越少遭受睡眠不足的問題。睡眠時長在 6 小時以下的人群比例從前測的 14.4%逐漸減少到干預 100 天后的 6.9%,6-8 小時睡眠時長的人群比例從前測的 74.5%穩步增加到干預 10
153、0 天后的 79.6%,8-10 小時睡眠時長的人群比例也有所增加,從前測的 10.6%提升到干預 100 天后的 12.9%,睡眠時長在 10 小時以5 睡眠健康改善情況8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上的人群比例變化不大,整體保持在 0.5%到 0.7%之間。在睡眠質量方面,對比干預后 30 天與干預后 100 天的改善人群比例,“有明顯改善”的比例自 17.9%增加至 20.3%,“有一些改善”的比例自 33.6%增加至 35.1%,“沒有改善”、“和之前一樣”的比例自 20.7%下降至 17.9%,這個下降可能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未能感
154、受到改善的人數有所減少,“不僅沒有改善,更加惡化”的比例相對較低,并且從干預后 30 天的 1.3%略微下降到干預后 60 天的 1.1%。健康干預后整體睡眠健康改善情況健康干預階段睡眠問題緩解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87在打卡學習 30 天內,調研人群主要參與的健康社群活動類型從高到低依次為科普性講座、參與類活動(如運動、烹飪、健康打卡等)、社群內的討論和分享活動(如分享個人經驗),平均每位用戶參與 1.49 種健康社群活動,社群活動的參與不僅有助于個人健康知識和行為的改善,也促進了社群內部的互動和支持,為構建健康社群文化奠定了基礎。在打卡學習 100 天內,學習健康
155、課程(77.4%)、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活動(包括日常的相互探討、監督和提醒)(69.4%),參加體育鍛煉活動(56.9%)是參與率最高的三項社群活動,這表明了教育和知識傳遞在健康生活方式養成中的核心地位,社群內部的互動和支持對于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至關重要,其他活動的參與率相對較低(1.2%),而以上都沒有參與的比例為 3.3%,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干預期間至少參與了一項健康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者中參加健康社群活動的頻率逐步提高。干預前,只有 10.5%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總是”參與健康社群活動。然而,經過 100 天的干預后,這個比例上升到了 49.1%。干預活動提供健康社群平臺和健康社群活動
156、選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參與到健康社群活動中,表示“有時”、“偶爾”、“從不”參與活動的比例隨著干預的進行而有所下降,這也與參與健康社群活動頻率高的人群能夠堅持的時間更長有關。6 健康社群活動情況健康社群各項活動形式的參與情況8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調研人群參與健康社群頻率變化情況健康社群活動內容的參與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89 能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 03全面健康狀況干預結果04詢問參與者能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有助于分析哪些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在干預60天還是干預100天后,占比最高的三個因素均
157、為“對健康重要性意識的提高”、“完善和補充健康知識,并知道如何開始行動”、“每天健康打卡的內容很有吸引力”,選擇相應因素的比例從干預后 60 天到干預后 100 天,均有所增加。前測中為什么不能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我認為順其自然,不需要刻意改善”、“嘗試過,但很難堅持”、“拖延癥、不想采取行動”。與之對應,參與者健康知識的補充和對健康意識的重要性的認知能夠促進其解決第一個問題。選擇“加入社群和得到社群同伴的陪伴和監督的比例”也較高,在干預 60 天后為 22.3%,干預 100 天后提高到 40.6%。8.0%的用戶在干預 30 天后認為這個月的慢性病有所改善,占有慢性病的群體的22
158、.6%。在不同健康社群群體慢性病控制情況變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參與社群活動的人群中,無社群的群體慢性病有所好轉的比例最低,超小型社群和小型社群有所好轉的比例最高。1 慢性病控制情況促進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原因階段分布9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健康社群參與頻率對慢性病控制情況的影響數據顯示,那些“總是”參與健康社群活動的人群在沒有慢性疾病的比例在干預 30 天、60 天、100 天后均高于其他頻率群體?!敖洺!焙汀坝袝r”參與的人一直都控制較好的比例較高,比起1個月前有所改善的比例也較高,這強調了頻繁參與健康社群活動對于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
159、對于癥狀的緩解和疾病的長期控制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翱偸恰眳⒓拥娜烁纳菩Ч患敖洺:陀袝r的人群,其可能原因一是基線效應,那些“總是”參與活動的人可能一開始就有更好的健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他們的健康狀態從一開始就處于較高水平。因此,雖然他們繼續改善,但相對改善的幅度可能不如那些初始健康狀態較差、后來通過參與活動取得顯著改善的人群。二是改善的邊際效應遞減,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增加一定量的參與,其健康狀況改善的幅度可能會越來越小。三是自我感知與實際改善的差異,持續參與的個體可能對自己的健干預 3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群體慢性病控制情況變化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91康狀態有更高
160、的期望,導致他們對健康狀況的自我評估更為嚴格。這種高期望可能使得他們即使有所改善,也不如偶爾參與的人群感到滿意或察覺到顯著的改善。四是參與動機的差異,“總是”參與的人群可能包括一部分因為慢性病或健康問題而參與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況改善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多努力。相比之下,“經?!焙汀坝袝r”參與的人可能更多地出于預防目的或輕度改善需求,因此在短期內看到的改善比例可能更高。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群體慢性病控制情況變化9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 30 天后健康困擾有所緩解的比例及其程度干預 30 天后,對于所有列出的健康困擾,絕大多數參與者在干預后
161、報告了至少“有一些緩解”。在原本有相應困擾的人群中,困擾的緩解程度更高。有所緩解的比例最高的三個健康困擾分別是體重/體型管理、睡眠問題、心理壓力/情緒不佳。從不同的緩解程度看,選擇明顯緩解比例最高的是慢性病控制不佳,心理壓力/情緒不佳和睡眠問題有所緩解的比例也較高。此外,有疼痛這一健康困擾的人,其是否緩解的比例與年齡有關,年輕群體疼痛緩解的比例最高,23.5%的人有所緩解。干預 60 天后,相較于干預 30 天后,在幾乎所有健康困擾分類中,都有顯著一部分人群在干預 60 天后報告了健康困擾的進一步緩解,這證明了持續的干預活動對于健康改善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心理壓力/情緒不佳”和“睡眠問題”,
162、這兩個類別顯示出相對較高的進一步緩解比例,分別為 50.4%和 55.6%,表明持續的干預對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有顯著正面影響。此外,“體重/體型管理”類別中,有 52.7%的人報告在干預 60 天后經歷了進一步的緩解,這強調了長期干預在體重管理和改善體型方面的效果。相比之下,慢性病控制得不好的人群中,進一步緩解的比例相對較低,這可能反映了慢性病管理和緩解需要更長時間和可能更專業的干預策略。干預過程中,雖然大多數困擾都有所緩解,但仍有一小部分困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盡管這一比例相對較低。這提醒我們,干預措施需要更加個性化,以適應不同個體的特定需求和反應。2 健康困擾改善情況干預 60 天后健康困擾
163、有所緩解的比例及其程度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93在干預 100 天后的測試中,對每項健康困擾進行分別詢問。在有這個困擾的群體中,相對于干預 60 天后的情況,胃腸問題、睡眠問題、無人傾訴這一社交關系健康問題明顯緩解的比例較高,但相比其他健康困擾以及相比于 30 天和 60 天后,體重管理方面的改善似乎面臨更大的挑戰,22.5%的參與者表示基本沒有緩解,2.5%的參與者報告有所惡化。干預 100 天后健康困擾有所緩解的比例及其程度9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對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的人,參與頻率高的人,本身沒有這一困擾的比
164、例也較高,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的人在干預 100 天后健康困擾有所緩解的比例也更高。特別地,對于心理壓力或情緒不佳,以及無人傾訴或缺少支持和安慰的人群,那些“總是”參與社群活動的人群中,有超過90%的人報告健康困擾有所緩解,這一比例顯著高于“偶爾”或“從不”參與的人群。這強調了社群參與在提供情感支持和減輕心理壓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體重或體型管理方面,雖然報告沒有這一困擾的比例在所有參與頻率組別中都較低,但那些頻繁參與社群活動的人群仍然展現出更高的緩解比例,這可能說明持續的社群支持和激勵對于體重管理具有積極影響。干預 60 天后健康困擾緩解的程度與健康社群活動頻率的關聯干預 100 天后 不同社
165、群參與頻率人群的健康困擾“有所緩解”比例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95分析不同健康困擾緩解情況的人群在干預期間的最長連續打卡天數對比,可以反映調研人群健康困擾改善狀況與他們堅持健康行為之間的關聯。從表中數據可以觀察到幾個關鍵趨勢:一是健康困擾緩解與打卡天數,那些沒有健康困擾的人群或者健康困擾明顯緩解的人群通常有更長的連續打卡天數。這可能表明良好的健康狀況和積極的健康改善體驗能夠增加參與者的動力,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并堅持健康行為。二是報告健康困擾有所惡化的參與者,其最長連續打卡天數普遍較低。三是心理健康和社交支持的影響,特別地,心理壓力/情緒不佳以及無人傾訴/排解憂愁、缺少可
166、以支持、安慰自己的人群,明顯緩解與有一些緩解的參與者仍然展示了相對較高的連續打卡天數。這可能強調了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交支持在維持健康行為持續性方面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堅持健康行為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健康和社交關系健康的水平。對于體重/體型管理問題,明顯緩解的群體展示出了所有類別中最高的最長連續打卡天數,可能因為體重管理通常需要持續的努力和積極參與。綜合來看,這些數據揭示了健康狀況改善與參與者在健康干預活動中的持續性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那些經歷了健康困擾緩解的人群更傾向于持續參與和堅持健康行為,而健康狀況惡化的人群則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這強調了健康干預計劃中,除了解決物理健康問題外,還需要關注參與
167、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支持,以促進更高的參與度和更好的健康結果。健康困擾不同緩解情況人群最長連續打卡天數對比96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各項心理和情緒困擾的比例在打卡學習的 30、60、100 天后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報告壓力很大、經常覺得疲勞的比例從前測的 35.2%逐漸減少到干預 100 天后的20.2%。焦慮、緊張、急切的比例從 27.1%減少到 19.7%。失落、沮喪、消沉的報告比例也有所下降,從 14.6%減到 8.8%。報告沒有心理困擾、很快樂的比例從 43.4%增加到 65.9%,這一顯著增加強調了干預對于提升參與者整體心理幸
168、福感的重要作用。心理健康問題的數量和心理情緒問題發生頻率的數據進一步支持了干預措施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顯示了隨著干預的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數量減少,而且報告心理情緒問題“從不”發生的比例有所增加。與心理健康改善同步,解決心理問題途徑也有所改善。報告“我開始嘗試或已經找到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的占比從干預 30 天后的 45.0%顯著增加到干預 100 天后的71.0%,在此前有這一困擾的人群中,有所改善的比例也從 46.0%提高到 72.8%。隨著干預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能夠找到并采納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有效緩解壓力。能夠在情緒不佳、迷?;蛎媾R困難和壓力時找到人傾訴、討論、獲得安慰的人的
169、比例也有所增加,從干預 30 天后的 33.1%提升至干預 100 天后的 48.9%。報告可以方便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占比從干預 30 天后的 11.8%大幅提升到干預 100 天后的 29.5%,此前有這一困擾的人有所改善的比例分別為 13.3%和 33.2%。3 心理健康改善情況人群整體心理健康改善情況(%)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97參與者能夠獲取的社會支持有所提高。干預 30 天后,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實際支持有所改善的比例分別提高 33.1%、20.5%、16.1%,60 天后,這一比例進一步增長,100 天后,這一比例大幅上升至 48.9%、40.0%、31.0
170、%。此前有這一困擾的參與者有所改善的比例略高于總體人群。參與者提供的社會支持也有所增加。報告參與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的比例在干預 30天后、干預 60 天后和干預 100 天后分別為 16.3%、17.7%和 28.0%。努力帶動身邊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別為 29.0%、29.4%、35.3%。分別有 32.5%、33.5%、43.8%的參與者會向家人和身邊的人宣傳學到的健康知識,這也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健康打卡學習的外溢效應。提升人際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的改善。報告有比較好的人際關系的比例從干預 30 天后的 12.9%提高到 100 天后的 21.9%。但整體來看,這一比例相較于獲得和提供的社
171、會支持而言都仍然較低,還有待進一步提升。4 社交關系健康改善情況人群整體解決心理問題途徑改善情況98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社會支持來源中,志同道合的興趣社群成員支持增加明顯。從家庭成員獲得支持的比例有所提升,從前測的 56.7%增加到干預后 30 天的 65.8%,且仍然是占比最高的社會支持來源。這可能反映了這期間家庭內部的溝通和互助有所增強朋友、同事、同學作為社會支持的來源,其比例也有所提升,從 55.4%增加到 63.1%。來自志同道合的興趣社群成員的支持幾乎翻倍,從 15.3%增加到 30.2%。這一顯著增長表明興趣社群在提供情感和
172、心理支持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參與者可能在干預期間更加積極地尋求與共享相同興趣的人的聯系。網絡社交平臺的好友和專業人士提供的支持變化較小,分別從 14.3%微增至 14.7%,以及從 11.4%增至 12.6%。報告“以上都沒有”獲得支持的比例從11.1%減少到 7.0%,表明干預有助于減少沒有社會支持來源的參與者比例。綜上所述,這些數據強調了干預措施在促進社交關系健康方面的積極效果。隨著干預的進行,參與者不僅在獲得社會支持方面取得了進步,而且在提供支持、改善人際關系滿意度方面也展現了積極的變化。這些改善對于提升參與者的心理健康和整體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人群整體社交關系健康改善情況2024 國
173、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99社會支持來源變化情況干預過程的主觀評價05參與者主觀評價較好。參與者對于健康知識學習、應用、分享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堅持的正面評價較高。絕大多數參與者認為他們從視頻課程和圖文內容中學到了健康知識,干預 30 天后為 81.3%,干預 60 天后為 83.0%。其次,表示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能夠應用到生活中的比例也較高,分別為 66.1%和 70.5%。關于社交互動方面,愿意與他人討論分享學習內容的參與者比例分別為 43.3%和 47.9%,愿意將課程內容轉發給別人的分別為35.7%和 37.2%。健康干預不僅促進了個人的健康行為改變,也鼓勵了健康知識的社交分享和傳播
174、。在主觀收獲方面,大多數參與者認為每日課程學習幫助他們學會了系統的健康知識,分別為 79.0%和 81.1%。其次為每日習慣打卡對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幫助,分別為75.3%何 76.1%。組隊打卡和對身體、心理和情緒健康狀況的積極影響評價也有所增加。與之相比,社交關系拓展的提升相對較小,但也顯示了健康干預在促進社交互動方面的潛在價值,如何將健康社群的成員拓展為更好的社交關系還需進一步探索。干預 100 天后,進行更多維度的主觀評價,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參與者(89.9%)表示學到了健康知識,72.8%的參與者提升了營養膳食和運動健身的技能,有效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達到了 67.8%。此外,有 5
175、1.3%的參與者報告身體狀況明顯改善,心情更佳的比例達到了 45.7%,25.6%的參與者認識了更多新朋友并建立了全新的社交關系,100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獲得了更多社會支持。整體生活質量有所提升的比例為 18.6%。幸福感有所提升的比例為11.3%。健康社群參與頻率是影響參與者主觀收獲的重要因素。無論從干預 60 天和干預 100天的情況看,隨著參與頻次的增加,報告獲得積極健康效果的比例也相應增加,干預 60天后,從不參加社群活動的人群中認為沒有收獲的比例是總是參加社群活動的比例的 29.6倍。從其影響大小看,干預 60 天后,差別最
176、大的收獲分別是拓展了社交關系、心情更佳和身體健康狀況改善,干預 100 天后,差別最大的收獲分別是獲得更多社會支持、身體狀況明顯改善和心情更佳。長期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挑戰。在干預 30 天后,只有 13.5%的參與者認為所有列出的健康行為都很好堅持。規律運動是主觀認為最難以堅持的行為,占比為 63.7%,緊隨其后的是保持健康的飲食,占比為 55.6%。保持規律睡眠的比例為 48.1%。維持良好社交關系被認為是相對容易的,但仍有 30.7%的參與者認為這是難以堅持的健康行為之一。這也意味著,維持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持續發力,長久地相互支持,久久為功。調研人群干預過程的主觀評價2024 國民健康
177、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01人群難以堅持的健康行為占比干預 6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主觀收獲情況102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干預 10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主觀收獲情況從用戶主觀評價看,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參與者對干預過程的滿意度呈現顯著上升趨勢13。具體來看,非常滿意的比例從干預初期的 54.9%穩步上升到干預 100 天時的 73.3%。這一顯著增長表明,隨著干預措施的深入和參與者對活動的適應,他們對于整個干預過程的認可和滿意度顯著提高。對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次的人群的主觀滿意度進行比較,以干預后 30 天的情況
178、為例,總是參加健康社群活動的用戶非常滿意的比例高達76.4%,整體滿意率達到 93.9%。參加 4 種健康社群活動的人群其滿意率最高,非常滿意的比例高達 76.7%,整體滿意率達到 96.2%。13 前測題目與后測題目顯示同一問法,因此保留前測數據。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03干預 30 天后不同健康社群參與頻率人群主觀滿意度評價104調研背景及簡介國民全面健康現狀洞察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探索國民全面健康干預評價對健康干預的建議06綜合干預過程中的多方建議和定性訪談中的主觀訴求,整理干預的相關優化需求。相關建議和訴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用戶期待的干預功能和分享功能,吸引更多的
179、大眾能夠將學到的健康知識直接落實為“健康行動”,推動更好提升自身全面健康水平,更好帶動身邊人共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具體建議如下:除現有學習內容外,可增加更加切實可行的心理疏導技能培養,提供健康飲食推薦、健康三餐搭配的菜譜等可直接應用于生活中的技能內容,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減少對場地、條件門檻的鍛煉方式指導和跟練視頻設計,使健康生活方式和提升全面健康水平能夠更加簡單高效地在日常生活中落地。增強對干預的外部激勵舉措。積分激勵機制能夠貼近每個人的需求,對部分生活方式提供梯度的積分激勵方案,例如,步數能夠做到標準的 2 倍,就可以獲取 2 倍積分等。不斷完善積分兌換獎勵的機制。合理優化組內和組間積分排
180、名機制,減少為增加積分而不能將行為內化的情況。1 增加技能培養和技能工具功能2 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 整體干預過程主觀滿意度評價2024 國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及影響研究報告105組長對組員的指導功能還可進一步發揮,對組長如何帶動組內共同學習這一能力可有專門性的指導。課程內容分享有利于將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和全面健康的技能傳遞給用戶的社會支持網絡,達到共建共享“健康中國”的目的,這一分享功能還需進一步優化,以提升分享的便捷性,并擴大影響力。本次調研可推測基于工作場所的有組織的健康社群活動比起完全基于興趣的健康社群活動,有助于提升打卡的積極性,幫助參與者更好堅持打卡學習。在對干預的建議中,一些基于工作場所的健康干預的建議有助于更進一步完善這一方式。重點一是組長除需要完成組織作用外,也需要能夠承擔解惑、榜樣的作用,二是如何規避組織行為造成個體的焦慮情緒等,三是如何將學習內化,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也還需繼續探索。四是增加線下活動的安排和選擇??蛇M一步將課程分階段開展,既可以開展更加長期的課程,即除了 100 天的訓練營外,可有日常打卡的設計,使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一直繼續下去,也可以開展 7 天、30 天不等的體驗活動,幫助用戶更好帶動身邊的人加入進來。3 優化社群支持功能和對外分享功能4 基于工作場所的健康社群的支持作用的優化完善5 進一步豐富干預的多樣性及階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