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信?宋洪博:打造數字信貸服務“三農”新模式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農信?宋洪博:打造數字信貸服務“三農”新模式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宋洪博2024年4月打造數字信貸服務“三農”新模式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1 1數字信貸風控4數字信貸產品2加強頂層設計1數字信貸營銷3數字信貸賦能5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數字信貸服務平臺CONTENT 目目 錄錄 34頂層設計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構建數字信貸服務平臺5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全省農村商業銀行信息科技“十四五”規劃全省農村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20222025年)關于加快全省農村商業銀行數字化發展的工作意見印發文件,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方向、印發文件,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方向、工作內容及具體措施工作內容及具體措施設立信貸固定項目組,由業務人員
2、、科技人員共同構成敏捷性項目建設團隊,提高跨條線跨部門協作能力,形成了“技術中有業務、業務中有技術”的新式組織架構,實現了科技、業務的深度融合,為實現數字信貸打下了堅實基礎。構建構建“一體兩翼四大保障一體兩翼四大保障”信息系統整信息系統整體架構規劃體架構規劃6構建數字信貸服務平臺省聯社在新一代信貸管理系統基礎上,不斷優化系統架構,通過數字數字化、線上化、智能化化、線上化、智能化的信貸系統群建設,構建數字化信貸服務平臺數字化信貸服務平臺,將信貸服務嵌入場景、融入生活,強化對產品創新、精準營銷、智能風控等信貸服務的支撐力度,有效提升普惠信貸服務水平。二、數字技術驅動,研發信貸數字化產品CONTEN
3、T 目目 錄錄 78研發線上信貸產品推出多層次普惠信貸產品推出紓困信貸產品,實現讓利于民打造產品研發平臺,服務法人特色信貸產品創新創新線上辦貸模式研發信貸數字化產品措施一措施二措施三措施四措施五9研發線上信貸產品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行內存貸款數據,研發上線符合“三農”特色的普惠線上信貸產品“信e貸”;“信e貸”在客戶經理完成線下調查、信息采集的基礎上,依托征信、行內外等數據分析,通過模型管理系統,制定準入、評級、額度測算、利率定價、貸后預警等規則策略模型。根據客戶基本信息、資產負債及征信信息等,按客戶行業屬性、貸款投向、貸款產品等維度,設置種植戶、養殖戶、白領通等12種具有“三農”特色的評分卡
4、,是數字技術與信貸業務的一次深度融合。0102研發線上信貸產品-成果累計發放金額突破4900億元支持三農客戶突破240萬戶獲獎情況榮獲2018年度中國銀保監會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課題三類成果獎11推出多層次普惠信貸產品01020304對接山東征信不動產“一網通辦”平臺,實現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聯辦,真正讓“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腿”通過對行內客戶資產、行業等進行數據加工分析,創新推出“信e快貸”模式,并陸續推出“薪e貸”、“商e貸”、“備用金e貸”、“按揭e貸”等產品,截止2023年末,累放金額已超290億充分挖掘繳稅數據,實現稅務數據價值最大化利用,通過對接省國稅局的“稅務平臺”推出“稅e貸”
5、,實現稅務貸產品新突破與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通過獲取社保信息、農業保險、土地流轉、房產等信息,創新推出“社保e貸”“退役軍人貸”等線上貸款產品,截至2023年末,已累計服務近6萬城鎮居民、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120102推出“紓困貸”、“魯擔惠農貸”、“農耕e貸”、“糧食規模種植貸”等信貸產品成效截至2023年末,累計發放銀擔合作貸款超40萬筆,發放金額超1400億元。加大了對小微客戶的紓困幫扶力度,解決小微客戶面臨的資金緊張問題;讓客戶從辦貸效率、貼息補助等方面得到實惠,實現真正的讓利于民推出紓困信貸產品13打造產品研發平臺建設信貸接口服務平臺,提供接口服務,為轄內農
6、商銀行創新特色信貸產品提供科技支撐。搭建信貸外聯前置平臺,對接各市政務數據。0102成效目前已與轄內12家農商銀行的自建系統實現對接,有效支持了“沂蒙云貸”“泰e貸”等法人特色信貸產品。截至2023年末,已完成濟南、棗莊等11個地市公積金、不動產數據對接。實現“公積金e貸”、“線上房抵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的全流程線上辦理14創新線上辦貸模式為解決小微企業“辦貸難、辦貸慢”的問題,省聯社梳理小微企業辦貸流程,理清各系統功能邊界,充分利用現有信貸、核心、網銀、支付等系統,打造了通過企業網銀實現一次審批多次線上自助放款的小微企業線上放款新模式。根據線上貸款相關規定,對于超自主支付限額的,可通過企業網銀
7、錄入受托支付信息及相關影像資料,自動完成貸款資金支付,提高了小微企業貸款辦貸效率。0102三、深化數據融合,推進數字信貸營銷CONTENT 目目 錄錄 1516深化數據融合推進數字信貸營銷123整合多方數據,破除數據孤島深挖客戶信息,實現精準營銷,助推無感授信智能算法推薦,提升營銷質效17整合多方數據,破除數據孤島接入核心、信貸、理財等10余個行內業務系統數據以及司法、工商、社保等行外數據,利用MPP數據庫分布式計算能力,大數據平臺標簽檢索以及算力,提高全省TB級結構化數據的加工性能;對客戶金融資產、產品持有、資金變動、渠道偏好、風險預警等特征進行深度加工,建立底層數據與營銷人員間紐帶,為運營
8、決策提供高效可靠的數據支撐。010218深挖客戶信息,實現精準營銷在全面整合行內外數據基礎上,實現全方位客戶畫像、客戶360度全景視圖、關聯關系圖譜以及客戶分級分層分群。針對行政村、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專業市場、商場、新市民等六類網格客群,開展信用評議,精準開展評級授信。010218成效從客戶信息、業務信息、行為特征等方面實現共建設客戶標簽353個。截至2023年末,完成無感授信超590萬戶,整村授信覆蓋面達到96%19智能算法推薦,提升營銷質效根據客戶資產、負債、簽約、歷史交易等行內業務數據,通過隨機森林、邏輯回歸等機器學習算法,開發、訓練及優化客戶流失預測、產品精準推薦、客戶留存率等
9、10個客戶營銷模型結合營銷模型智能推薦,找到產品響應率以及黏性高的客戶,開展有針對性的主動式營銷和響應式營銷。0102四、筑牢安全底線,完善數字信貸風控體系CONTENT 目目 錄錄 2021深化數據融合推進數字信貸營銷123實現貸后管理監測自動化實現風險全流程線上管控實現抵質押品自動化管理4實現不良貸款的閉環管理5實現關鍵環節的證據保全建設信貸智能風控平臺,充分挖掘行內存貸款等數據,并借助征信、百行等數據,根據客戶基本信息、資產負債等信息,按照數據來源、業務類型、客戶類型等維度,構建預警指標及風險預警模型、非現場監測模型,對風險疑點數據進行核實處置,實現貸后風險的識別和監測。目前系統共構建非
10、現場監測模型3105個、貸后風險預警模型151個技術手段技術手段工作成果-實現貸后管理監測自動化通過引入外部反欺詐數據,結合行內數據,建立反欺詐、客戶準入等風控模型,將預警規則、風控指標、審查審批、放款、貸后檢查“四個中心”組織架構、各崗位職責和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規定嵌入系統和流程中,實現系統對貸款調查、審查審批全流程關鍵環節的自動化風險控制。已嵌入各類預警規則1526項,實現了風險關口前移技術手段技術手段工作成果-實現風險全流程線上管控24建設抵質押品管理系統,細化押品分類,規范押品調查評估、抵質押權設立、押品重估、押品處置等操作流程,動態監測押品價值及風險狀態變化情況,實現對押品抵質押率、
11、擔保額度、重估頻率等環節的系統管控。在押品出現不足值及被查封凍結等意外情況時自動預警提示,有效防范抵質押業務風險技術手段技術手段工作成果-實現抵質押品自動化管理25上線貸款催清收工單式管理功能,建立貸款分級分策規則,按照業務類型、逾期天數、擔保方式對相關貸款進行分級分策管理,實現對逾期貸款和表內外不良貸款催清收工作任務的派單。2023年累計派發上門催收、電話催收工單225萬余份,有效強化了貸款催清收工作的過程管控和成效技術手段技術手段工作成果-實現不良貸款的閉環管理26建設線上信貸業務證據保全系統,針對線上信貸業務特殊性,在客戶身份認證、查詢授權、合同簽訂、貸款發放等環節,實時收集證據信息并簽
12、名存證。解決業務全流程電子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問題,提高訴訟成功率技術手段技術手段工作成果-實現關鍵環節的證據保全五、持續推進數字賦能,提升數字信貸服務能力CONTENT 目目 錄錄 2728提升數字信貸服務能力加快數字渠道建設1持續推動電子銀行迭代升級,上線手機銀行5.0服務,實現手機銀行與“智e購”商城用戶互聯互通,帶動各渠道之間服務互通和引流。手機銀行用戶可自主在線簽約、放款、還款,并實現身份識別、合同簽訂、放款等節點的數字簽名,做到防篡改、防抵賴。同時,網銀、ATM、手機銀行渠道提供7*24小時不間斷信貸服務,實現信e貸、信e快貸業務全天侯辦理,打破時間壁壘。29積極拓寬申貸覆蓋面2建設信貸客服平臺,充分利用微信社交軟件,拓寬申貸渠道,采用微信公眾號+行內部署H5的方式,在微信端利用OCR識別、活體檢測等技術完成客戶身份認證。同時,引入CFCA的場景證書,對身份識別、授權協議簽訂環節實現數字簽名,自動實現客戶準入判斷及額度、利率測算,目前日均申貸交易大約2000筆。提升數字信貸服務能力30積極推進場景信貸服務模式3通過對接外部核心企業,通過融合信息流和資金流等信息,將信貸服務嵌入經營,為上下游客戶提供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一體化融資服務。提升數字信貸服務能力